李秉穎
」 李秉穎 疫苗 疫情 新冠肺炎 周玉蔻恐併發肺炎、敗血症!肺鏈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長者速打「疫苗1+1」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民眾更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高危險族群,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感染肺鏈個案更創5年新高,而疾管署去年10月起也擴大提供長者公費「肺鏈疫苗1+1」,完成13價疫苗者已間隔滿1年,提醒民眾可接著接種23價疫苗。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提醒,「預防還是勝於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截至12月9日,已累計282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5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11例)、男性占62%(174例)為多。疾管署指出,自去(2023)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疾管署說,針對從未接種過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的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依建議接續接種23價疫苗;另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而從未曾接種者請儘速前往接種13價疫苗,於符合接種間隔後接續接種23價疫苗。對此,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所有細菌病原體裡面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血清型多達90幾種,無論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影響,平常雖可和平共存,但當秋冬流感等較嚴重的病毒感染出現,肺鏈就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李秉穎接著提到,雖然肺鏈有抗生素可以治療,但如果肺鏈變成敗血症,嚴重感染,有時根本來不及使用,也因此即便在醫療發達、抗生素使用高比例國家,肺鏈死亡率仍無法下降。不過,李秉穎說明,13價疫苗為結合型疫苗,涵蓋血清型較少,但在接種後可刺激體內T細胞反應建立免疫記憶;至於23價疫苗是多醣類疫苗,雖然無法刺激免疫記憶,但是可以擴大保護面。據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疾管署也強調,65歲以上民眾如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或是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才能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預防勝於治療,減少疾病威脅」。
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12萬幼童受影響!A肝疫苗供貨爆空窗期 延後接種影響曝光
幼兒常規a肝疫苗因為殘膠問題,共有17萬劑未通過驗收,導致近期恐出現空窗期。疾管署今(14日)表示,經評估約到9月可恢復穩定供貨,但預估這期間有12萬幼兒受影響,提醒家長接種前詢問醫療診所供應情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對於a肝疫苗不符規格已通報食藥署要求廠商調查,經原廠確認為外包裝過程出現沾黏,造成針筒外、橡皮封蓋、外盒有殘膠而不符規格,目前除要求廠商盡速安排供貨,也初步確認沒有民眾使用到該疫苗。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殘膠為針筒完成滅菌包裝後才沾黏,不影響疫苗品質,另針筒內藥品有針筒蓋保護,藥品未受殘膠汙染,針劑完整性及無菌性均未受影響。另依據疾管署規定,常規a肝疫苗施打期程為滿12到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6個月施打第2劑,但因等待換貨因素,可能有段時間無法即時提供疫苗;曾淑慧表示,庫存剩有4萬劑,期間有12萬幼兒受影響。李秉穎表示,受缺貨影響,疫苗可能會延遲3到4個月才能接種,不過相關研究指出,施打完第1劑a肝疫苗的免疫記憶可維持3年,期間接種第2劑效果一致,安全性亦不受影響;另幼兒要避免感染a肝,除接種疫苗也要注意平時飲食,例如最好別飲用山泉水水源。疾管署也提醒,如現階段未能接種疫苗,請於恢復穩定供貨後再攜帶幼兒接種。
獨步六都!北市國中男女皆可打HPV疫苗 把握防癌黃金期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估計全球因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相關癌症每年有63萬例,約佔所有癌症的5%。臺北市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中女生接種政策已達階段性目標,並鑒於HPV感染所衍生之癌症不分性別,臺北市蔣萬安市長宣布自113年9月1日起,除持續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為有效降低青少年未來罹癌病的健康風險,將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臺北市112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鼓勵臺北市青少年接種疫苗,打造優質免疫力與健康基礎,遠離病毒與疾病威脅。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持續感染HPV不僅導致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男性則可能衍生頭頸癌、肛門癌等癌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表示,因病毒特性,男性受感染後較難清除病毒,且女性尚可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惟男性無常規檢查不易發現;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是接種HPV疫苗,青少年階段是接種黃金期,可達最大保護效果。臺大醫院小兒科李秉穎副教授表示,若以高致癌風險的HPV 16型來看,男性感染後產生抗體的比例明顯低於女性,且HPV導致口咽癌風險,男性大於女性。這些數據都足以顯示,HPV對男性帶來的健康衝擊不亞於女性,面對HPV兩性都需要完整防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醫師說,根據2021癌症登記資料,口咽癌在我國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5,在男性則是發生率第3名,而近期國內研究針對五家醫學中心之研究顯示,國人口咽癌有30%與HPV感染相關,且其中HPV16型佔了70%,HPV58型佔了12%,男性感染HPV後不易自然產生抗體,HPV持續感染可能在10-20年後引發相關癌症。張文震強調,台灣口咽癌2021年最新登記資料顯示,標準化發生率為21.6,但30年前僅有7.05,期間增加了3倍,且男生發生率超過女性10倍,(男生40.38/女生3.88),因此呼籲男性更需要施打HPV疫苗,保護自己,更保護身邊女性。臺北市113年9月1日起,獨步六都,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臺北市112學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國中男女生公費接種資格如附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教育局與各國中校園,共同合作於校園設站,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特約醫療院所專業團隊在校提供國中生兩性共同接種疫苗服務,以便利學生就學期間完成接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為提升學生健康識能與接種意願,衛生局113年5月起媒合專業講師巡迴國中校園,進行疫苗預防接種重要性與疫苗安全性教育課程;並結合校園親生溝通管道,提供家長疫苗手冊與接種同意書,經家長與學生簽署同意書後,由校園設站服務醫師提供健康評估及協助疫苗接種;因故無法在校接種學生,可持「補接種通知單」至臺北市113家醫療院所HPV疫苗特約醫療院所預約補接種服務。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建議,政策應全國一體適用。張哲維理事長說,自己曾是HPV感染者,幸好及時發現讓腫瘤尚未癌化,然而在那之前他的觀念也是停滯在HPV政策僅是預防女性子宮頸癌的思維中,「政府衛教宣導不足,許多家長不知道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他認為健康政策福國利民,「只需一道行政命令,對整體經費來說九牛一毛,還能避免家庭因一人罹癌而破碎,故期待中央政府聽到爸媽心聲,防癌政策不該分男女,讓國中男納HPV公費疫苗能全國一體適用,並且擴大公費接種年齡,以跟上國中女生施打的速度。
ACIP召集人李秉穎將從台大醫院退休 承諾沒有倒下就會繼續為防疫貢獻所長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將從台大退休,他31日在臉書發文,提到今(31日)是當公務員的最後1天,受訪時李秉穎也表示,以後會轉為台大醫院兼任醫師,退休後最大的變動是看診縮減為每週1診,其餘職務都不會受影響。李秉穎PO文表示31日是他當公務員的最後1天。(圖/李秉穎臉書)李秉穎是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也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主要負責國內各類疫苗接踵規劃,本身也是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在相關領域頗受敬重。31日李秉穎在臉書PO文透露「今天是當公務員的最後1天」,還附上醫院院長送的退休紀念品。受訪時李秉穎表示自己退休原因是因為年滿65歲,依台大醫院規定屆齡退休,未來將轉為台大醫院兼任醫師,除了門診量減為每週1診,其餘工作如ACIP的召集人職務不會有變動。李秉穎也透露沒有規劃要去其他醫院任職,退休後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自己的生活,更開玩笑表示現在休假時間變多「我的生活要變成醉生夢死」。李秉穎也再度強調退休原因僅是因為年紀到了,與防疫相關的工作只要沒有自己倒下去,都會繼續貢獻所長。
多種呼吸道疾病齊發 羅一鈞曝這時最高峰籲盡快接種疫苗
新冠肺炎後,流感、腺病毒、RSV病毒等各呼吸道疾病齊發,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農曆春節前一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將到達最高峰,提醒民眾應儘速接種流感和最新XBB新冠疫苗外,羅一鈞並透露,今年將一款RSV疫苗也正在跟食藥署申請藥證,今年可望進入自費市場。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今10日公布由全台上百位醫護人員票選出的2023年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十大新聞;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致詞表示,新冠疫苗在去年上半年推動「疫苗+1」,不過下半年XBB疫苗就比較難推動,希望民眾了解新冠疫情正在回升,隨著變異株不斷轉變,也要更新疫苗,未來新冠疫苗將可能成為季節性疫苗。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羅一鈞表示,去年自費市場疫苗反應熱絡,去年推動最多的就國產腸病毒疫苗,自費腸病毒也要進一步做成本效益評估,輪狀病毒跟水痘追加劑,這三款疫苗目前都有在討論是否擴大到公費接種。另外RSV疫苗也正在跟食藥署申請藥證,今年可望進入自費市場。對於新冠和流感,將在春節前共同進入最高峰,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根據美國研究指出,即使接種了次世代疫苗BA.4.5疫苗,65歲以上長者的保護力,仍會隨間遞減,約半年~1年後保護力就趨近於零,因此呼籲民眾今年一定要再去補接種一劑XBB疫苗。李秉穎並指出,受新冠肺炎影響,真正出現免疫負債的病毒,應屬於兒童的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率遠高於疫情之前,可說是真正的免疫負債,該現象值得關注。
侵襲性鏈球菌感染「3年來最高」 近5成是65歲以上長者
統計顯示,今年累計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數超過2020~2022年之各年總案例數,成為近3年最高,其中更有近5成案例為65歲以上長者,醫界呼籲,長者及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危族群應儘早接種疫苗。今年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擴大至65歲以上,提供PCV13及PPV23疫苗,第三階段已開始施打,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一旦感染可能出現發高燒、咳嗽、胸痛等不同症狀。更有研究指出,曾感染社區型肺炎的患者平均將損失13個工作天,且需要3周的時間才能恢復至感染前的健康狀態。王復德理事長補充,肺炎鏈球菌更可能侵入原本應該為無菌的部位,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依據疾管署建議,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按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進一步說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全年皆有病例,冬、春季為發病高峰,如今醫院持續滿載,累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數近三年來最高,陳宜君理事長呼籲,肺炎高危險族群(如慢性肺病、腎病、糖尿病、吸煙者等)、一般成人可透過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避免成為社區保護罩的缺口。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今年疾管署擴大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65歲以上長者並提供1劑PCV13疫苗及1劑PPV23疫苗,這對於長者族群的保護效果將大有幫助。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佔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數約5成。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感染肺炎鏈球菌後30天內的死亡率約5-10%,同時住院治療的經濟負擔也會隨之增加。現行核准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PCV結合型和PPV多醣體疫苗,研究還指出,65歲以上長者接種PCV疫苗可有效降低73%因疫苗涵蓋血清型之社區性肺炎住院風險;鼓勵65歲以上長者應積極接種疫苗以遠離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根據疾管署2022年初統計,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比例僅4成。李秉穎表示,長者屬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早在多年前就建議當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先接種 PCV13再接種PPV23。今年長者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接種PCV疫苗,對國人的保護與國際接軌。李秉穎呼籲,長者族群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死亡率最高,是最需要積極接種疫苗的族群,建議長者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時也可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完善保護力。
流感竟1年4季都在高原期!醫坦言「不太尋常」 疫情大爆發需觀察「3指標」
面對口罩解禁,以及開學和換季,呼吸道傳染病近期逐漸升溫。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也指出,過去這一年的流感疫情真的不太尋常,熱帶地區竟變成一年四季都有,從1月到現在一直都處在高原期,不過他認為今年並不會有大規模爆發。隨著國內防疫措施鬆綁,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腸病毒等感染案例漸增,尤其根據疾管署統計,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近1年來更累計741例。對此,李秉穎醫師也指出,流感疫情在熱帶地區變得好像一年四季都有,從1月一直到現在都處於高原期,他坦言「過去這一年不太尋常,解封這一年流感疫情有增加。」有民眾也因此擔心流感今年可能會大爆發,李秉穎解釋,流感會不會大流行主要是看「病毒有沒有大突變」、「疫苗有沒有辦法有效預防」,以及「氣候因素」,這一年雖然從1月到現在都處在高原期,不過整體病例數跟往年沒有差別,未來會怎樣還不是很確定。李秉穎補充,按照慣例,流感疫情的個案數都是在12月至3月最高,之後會趨緩,最近也沒有觀察到病毒有大突變或大流行現象,因此今年應該不會有大規模爆發。
中秋後新冠疫情恐再起 疾管署預估高峰在這時候
因應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再起,疾病管制署公布,今起COVID-19莫德納XBB.1.5疫苗開打,第一階段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疾管署署長莊人祥今表示,預估中秋連假後,會又有一波流行,且會逐漸升溫,預估高峰落在12月中旬,每日平均將新增100例中重症併發症。防疫大使滿嬌姨今天接種第五劑的新冠肺炎疫苗。(圖/中國時報記者鄭郁蓁攝影)疾管署今天舉辦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記者會,莊人祥表示,今年5月新冠肺炎降為第四類傳染病後,5月以來本土新冠疫情持續下降,9月來到最低點,但看到歐美疫情又慢慢升溫,預期國內秋冬新冠疫情也會往上,因此預先準備。莊人祥依據統計資料指出,今年5月起COVID-19中重症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佔78%,且併發中重症及死亡個案中,多有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且超過7成為完全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者。莊人祥表示,觀察近期國際上歐洲、美國等地疫情都有升溫傾向,且國內外主要流行病毒株多為XBB衍生,預期國內未來又要有一波疫情,而最新的COVID-19莫德納XBB.1.5可以對抗最新的BA.2.86病毒株,預期國內未來又要有一波疫情,因此呼籲民眾踴躍接種。莊人祥表示,預估中秋連假後,會又有一波流行,且會逐漸升溫,預估高峰落在12月中旬,每日平均將新增100例中重症併發症。雖會升溫,但他表示,應不至於像今年6月時每日平均新增200例,屆時應會「打八折」,國外的流行曲線也是如此,流行幅度會一波比一波還小。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無論過去接種什麼廠牌、或未曾打過COVID-19疫苗皆可接種這劑莫德納XBB.1.5疫苗;如為確診者,需間隔12周(84天)再施打。此外,XBB.1.5、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亦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若同時接種三種疫苗,同手臂兩針建議距離至少2.5公分。疾管署說明,XBB.1.5疫苗各對象開放接種期程為:一、首週自今年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二、自10月2日起再開放醫護人員接種;三、暫定自10月9日起開放全民接種,將視上述接種情形調整。同時提醒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另外防疫大使王滿嬌今也分享她的COVID-19疫苗接種經驗,她笑說,在片場,常常因為誰確診,就要刪減戲份,因此她為了減少疾病影響自身健康及工作進度,會和朋友相約打疫苗,她還秀出自己的疫苗小黃卡,說目前已接種4劑COVID-19疫苗。接種後除了自己會注意要多喝水,家中子女也會關心她的狀況,4劑以來都沒出現對身體太大的影響。
防肺炎鏈球菌捲土重來 公費疫苗擬下修至65歲
國內核准3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後,長者與幼兒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恐捲土重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研擬放寬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以上長者,下修至65歲以上,疾管署今年已規畫25億元預算,採購237萬劑結合型疫苗(PCV),最快10月就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預計本周可望拍板。自費4000元 決標每劑1060元國內肺炎鏈球菌公費接種對象現為71歲以上長者,以及2個月、4個月新生兒與1歲幼兒。其餘民眾若要接種,自費價格每劑約3800至4000元。根據衛福部民國113年度預算,今年已動用25億餘元,向久裕企業採購237萬劑PCV13價或PCV15價兩種劑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決標單價為每劑1059.8元。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上周ACIP會議就擴大接種對象討論,尚未定案,初步規畫將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接種時間最快落在今年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上路,預計本周或下周將有結果。曾淑慧表示,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大類,分別為結合型疫苗(PCV)及多醣體疫苗(PPV)。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疾管署目前規畫的公費項目包括PPV(23價)、PCV(13或15價)疫苗,還在做最後確認,擬考慮同時開打。可飛沫傳播 幼兒長者為高危險群23價疫苗是多醣體疫苗,13價、15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明,23價疫苗已經問世很久,雖然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沒有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結合型疫苗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疾管署表示,肺炎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民眾感冒、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即可侵入呼吸道、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肺炎鏈球菌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又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病患、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若肺炎住院 成本遠超過疫苗本身擔任ACIP委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落實防疫措施,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減少,但隨著疫情解封,各界擔憂長者的傳染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都將捲土重來。陳秀熙表示,疫情後,許多人都出現「免疫負債」,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人數相當多,若政府未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恐怕難以鼓勵長者自行接種,恐導致超額死亡持續發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對長者來說,任何一次因肺炎住院所增加的個人、公共成本,將遠超過疫苗本身的費用,政府要下修公費對象年齡是可理解。不過在有限的經費下,疫苗的錢應用在刀口上,建議政府應先找出施打率不佳的年齡層,提出增加接種意願的解方。在擴大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之際,也應考量其中哪些人具備危險因子,以此做為優先接種對象。
「流感防治最難的一塊」…美建議長者專用流感疫苗 最快9月可自費接種
國內流感仍在高原期,65歲以上長者更是高風險族群,但長者打完疫苗4個月後就無效,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透露,美國已建議65歲以上長者接種3種專用流感疫苗,台灣也將陸續引進。據了解,其中1款自費佐劑疫苗,長者最快在9月就能打到。受免疫負債影響,2年多未見的流感疫情捲土重來,秋冬恐進入另一波高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昨天舉辦學術論壇,李秉穎在會中指出,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等潛在疾病的高齡者,是流感重症和死亡高風險群,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長者得流感7天內,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會增加6倍。李秉穎直言,台灣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可說是「亞洲最寬」,但65歲以上長者疫苗涵蓋率卻不到50%,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排名中,幾乎墊底,遠輸給70%以上的南韓、紐、澳等,只贏過波蘭、拉脫維亞等。依疾管署統計,台灣死於流感者,有逾80%是65歲以上長者。李秉穎說,國際研究指出,長者因免疫系統老化,接種疫苗120天後幾乎就沒效果,長者要增加保護力,只有提高疫苗效力或提高接種率,但後者在台灣很難推。李秉穎透露,美國ACIP追蹤65歲以上長者接種不同疫苗,發現和台灣目前傳統的雞胚胎、細胞等2種流感疫苗相比,增加劑量、添加佐劑、基因重組等3種方式製造疫苗,都可以刺激免疫反應,效果比傳統疫苗高40%。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坦言,65歲以上長者是「流感防治最難的一塊」,今年已委託研究機構收案,針對65歲以上長者專用流感疫苗做效益評估。曾淑慧表示,國外研究顯示高劑量、佐劑及基因重組等3種疫苗,對65歲以上長者有顯著效益,但各國流行病學不同,需要本土研究,尤其是佐劑疫苗效益評估,未來希望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至於是否提供長者公費專用疫苗?曾淑慧說,國內只有東洋申請佐劑疫苗且通過食藥署核可,但初步僅提供自費接種。據了解,台灣東洋藥品在今年3月已得到食藥署核准申請佐劑流感四價疫苗,最快9月可提供65歲以上長者自費接種。
新冠輕症自主管理時間擬縮短為5天 疾管署:已有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4年,國內3月20日起,推動輕症免隔離,可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或是滿10天為止。為回歸正常生活,近期疾管署召開專家會議,有共識將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縮短至5天,目前正與各部會進行溝通,待確定配套措施後,就會正式公布。根據疾管署現行規定,輕症個案不必強制隔離,採取0+n自主健康管理,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戴口罩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若具重症風險因子,則應盡速就醫,以利即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一旦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而住院、死亡者,醫事人員才須通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昨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新冠雖然是輕症,但得到了還是有影響,需要自主健康管理,民眾還是要請病假。如果是2條線,現在的規定是自主健康管理10天,或自主健康管理至轉陰為止,最近會縮短為5天。李秉穎說,與病毒共存,一定是要朝向放寬的作法,專家之所以同意減至5天,是為了避免干擾到民眾的生活。由於新冠肺炎的重症、死亡比例仍高於流感,現階段還無法完全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才會將天數訂在5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透露,不論是新冠肺炎從5類變成4類、從強制隔離變成沒有強制等,都希望疫情到某個程度以後,能讓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專家會議確實在討論將輕症個案的自主健康管理天數從10天改為5天,目前有一定共識,不過還要再和其他部會討論,現在已在溝通,確定後就正式公布。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24小時內恐惡化死亡! 「這族群」發生率最高如何預防?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腦膜炎,腦膜炎雙球菌疾病雖然發生率低,但卻有高致死率、高後遺症。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教授表示,腦膜炎雙球菌疾病早期症狀與類流感類似,症狀非特定性不易診斷。許多患者可能會在就醫返家後,疾病突然惡化,才被發現是腦膜炎雙球菌疾病,而若未即時治療24小時內有可能會因此而死亡。所以民眾應了解疾病傳染方法、風險因素等,藉此預防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發生。腦膜炎雙球菌24小時內病程發展曝 嬰幼兒風險最高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好氧性的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感染多侷限於鼻咽。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教授表示,較易造成疾病的血清型為A、B、C、W、X、Y,而多數地區包含台灣,主要都以B型為主,台灣約有81%屬於此類型。黃玉成教授提到,腦膜炎雙球菌疾病若快速發展,可能會在24小時內從非特定症狀惡化至死亡,症狀發展如下:0-8小時:不易診斷,因為早期徵象和症狀通常是非特定和類流感相似,包含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發燒、噁心/嘔吐、咽喉痛、鼻炎、全身或肢體疼痛、嗜睡、肌肉張力低下9-15小時:出現典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症狀,不過症狀無法預測且並非總是發生,包括出血性皮疹、頸部僵硬或疼痛、畏光、假性腦膜炎、囟門突出、敗血症早期徵象(如:手腳冰冷)16-24小時:可能會出現精神錯亂、譫妄、意識不清、癲癇等,甚至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死亡黃玉成教授表示,若未治療有高達50%的致死率,而經過治療後倖存者仍有20%可能會出現後遺症,包括聽力損失、癲癇、神經障礙、智能障礙、截肢等,而且都是永久性的。李秉穎教授指出,腦膜炎雙球菌疾病在嬰兒、幼兒族群發生率最高,而且嬰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屬於高風險族群。黃玉成教授也提到,約3成患者是4歲以下嬰幼兒,應特別注意。易飛沫、直接接觸群聚感染 該如何預防疾病?腦膜炎雙球菌會透過飛沫、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喉嚨和鼻腔分泌物傳染,因此發生親密接觸或長期生活、環境擁擠等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像過去軍營就曾爆出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群聚疫情,而家庭接觸傳染也是常見的傳播原因。若要預防感染,應避免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群聚、家庭環境暴露等,黃玉成教授表示,基本的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出入人流密集場所是預防方式之一,但是像在家中很難24小時都戴著口罩,所以打疫苗可以算是一種「保險」。許多先進國家都有將各血清型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建議,以預防腦膜炎雙球菌疾病,不過許多民眾仍不知道,更不了解腦膜炎雙球菌預防的重要性。為了提升國人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認知與疫苗施打積極度,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特別邀請林志玲擔任腦膜炎預防與關懷大使,於今(2023)年推出《The End. 阿拉丁》與《The End. 睡美人》衛教手冊,藉此提醒民眾,面對發病症狀不典型、不明顯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應掌握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積極應對。
社區藏無症狀帶菌者!嬰幼兒感染恐傷智力 黃金治療期僅48小時內
為了解新冠肺炎對於全球疫苗接種率的衝擊,國際市調組織針對美國、英國、澳洲等8個國家,進行一項將近5000人的疫苗接種態度調查。調查結果指出,高達81%的家長高度重視施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重要性,相較於僅有56%的新冠肺炎疫苗,前者的施打重視度遠高於後者25%。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玉成教授與台大兒醫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教授指出,諸多先進國家已將各血清型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建議,但國人對腦膜炎雙球菌預防的重視度仍有待加強,甚至有部分家長從來不曾聽過此疾病。提醒各位家長,我國近20年每年皆有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診案例,可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從未消失,且持續威脅嬰幼兒的健康。李秉穎說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源於一種好氧性的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然而,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出現臨床症狀,全球統計,健康的無症狀帶菌者約5至10%,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2001年調查,20-24歲之男性之腦膜炎雙球菌鼻咽帶菌率達 2.3%。且無症狀帶菌的時間可能長達數月,不難想像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個案數可能遠遠被低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發生在嬰幼兒,約三分之一的個案發生在小於4歲。黃玉成理事長提醒,發病後8小時以內,患者症狀極為不明顯,與感冒症狀相似,如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直到第9至15小時,才可能出現相對典型的後頸部僵硬、平衡感變差等症狀,但仍然容易被輕視且並非總是發生。倘若仍未即時就醫,在16至24小時之間,可能就會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整體而言,黃金救援時間僅有短短的24至48小時,即使給予適當治療,死亡率仍有10%至15%。黃玉成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因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源於細菌感染,臨床上以抗生素為治療主力,但治療成效仍有加強空間,患者也需要住進加護病房觀察,少數個案甚至須透過洗腎維持身體功能。就算即刻展開療程,但致死率仍然高達10%至15%,每7位患者就有1人具死亡風險。黃玉成理事長呼籲,有鑑於嬰幼兒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風險較大,若要守護孩子的健康,為他們的人生旅途,減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威脅,務必掌握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除了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人流密集場所以外,接種疫苗也是預防方式之一。
是「姓賴的」台灣?藍批缺疫苗、護高端、擋BNT 還能信賴清德嗎
總統府日前深夜緊急聲明指疫情期間,從沒有擋過採購進口疫苗,國民黨今天召開記者會,痛批此舉不僅彰顯民進黨心虛,更說明執政黨一貫作法就是要洗人民的記憶,但「真相只有一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國民黨要請問賴清德,疫情期間是否曾漠視各種亂象橫生、縱容類似罔顧人命的行為?國民黨今天以「缺疫苗、護高端、擋BNT, 民進黨是假裝失憶?還是害怕想起?」為題召開記者會。楊智伃在會中三問賴清德,要求賴清德說清楚,並為疫情期間失去生命、家人的國人道歉。對賴清德的三問包括,「你是否知情蔡英文派代表去關說擋疫苗?」,「你是否默許、允許指揮中心濫用行政資源拖延BNT的進口?」,「身為副總統、現在又是民進黨主席要不要向民眾道歉,不要讓「信賴台灣」變成欺騙台灣、成為只有「姓賴的」台灣?。針對總統府與民進黨一再辯稱沒有擋BNT,楊智伃也列舉「陳時中、蔡政府到底怎麼擋」的大事記,為社會大眾回顧當時綠營、執政黨擋疫苗的推託與刁難。她說,前年五月鴻海想進口BNT疫苗,陳時中回應是「沒人申請」,立委王定宇則說「上海復星代理的BNT是香港人不打快過期的瑕疵品」,立委蔡培慧更指「BNT是中國大陸代工復必泰疫苗」,立委范雲指出「BNT跟代理商買出問題誰負責?」。到了永齡基金會遞件採購BNT時,CDC諮詢委員李秉穎回應是,「這批疫苗過期」,陳時中更說「永齡沒有提供原廠授權書」。她說,民進黨不斷醜化在德國製造的BNT疫苗、恐嚇人民,甚至污衊醜化為「中共疫苗」、「在中國分裝」、「連中國人都不打」等。這不是擋疫苗,什麼才是擋疫苗?來來回回用行政理由刁難、阻撓、為難,讓人民白等、把愛心與國人健康拒之門外,而被講擋疫苗後,卻又能在「深夜緊急」發稿回應,民進黨政治凌駕內政、凌駕人民健康安全並非一天兩天的事,真相必須讓大家回憶起來,讓社會大眾看清民進黨的真面目。台北市議員李彥秀回顧2022年兒童疫苗爭議時則表示,台灣當時疫情爆發與失控了,才想到兒童根本沒有打疫苗。美國當時只批准最適合給 5 到 11 歲小孩施打的疫苗是輝瑞 BNT,蔡政府卻要小孩打莫德納,直到施打意願調查不足五成,才說要引進輝瑞 BNT兒童疫苗,但政府又沒有提供完整的疫苗資訊給所有的家長們參考與判斷。最後因為民怨和家長不放心,才又趕忙的進 BNT兒童劑型,照民進黨的邏輯,難道台灣的家長們許多也是BNT的超級業務代表嗎? 桃園市議員凌濤質疑,高端疫苗每劑價格含稅為新臺幣881元。結果日本政府不承接受高端疫苗,英國也不承認,「要去日本打高端的人根本掰掰一(881),笑死」,相較於美國FDA在審核EUA時採全程線上直播,台灣竟連開會都偷偷摸摸,他要求身為副總統的賴清德主席應該向社會大眾說清楚。
周玉蔻:政府應「強制民眾打疫苗」 李秉穎一句話回應
現在大家大多都有打3劑疫苗,但還是有人一劑都沒打。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在《新聞放鞭炮》說,政府為什麼不強制民眾打疫苗。對此,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這不太可能。周玉蔻表示,有些人不相信疫苗,或是怕打了疫苗會出事,但沒接種民眾的資料指揮中心都有,為什麼不能強制民眾強制打疫苗,指揮中心只有勸告,沒有用政策強制民眾接種,朝野也都沒共識。李秉穎說,「那不必想也知道,強迫人家打疫苗不太可能。」李秉穎說,想提高疫苗接種率,跟政策的確有關係,但執行面跟地方政府有關,各衛生局對各種疫苗的接種率都有統計,也會進行比賽,進行檢討,而公費疫苗做得最好的是兒童,因為父母都能接受小孩打疫苗的觀念,不打疫苗就會收到通知,成人這方面比較沒有。李秉穎表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民眾就醫時,請醫師勸病患打疫苗,但重要疫苗資料庫跟醫療院所的系統無法整合,但很多人不想打流感、新冠疫苗,認為打了會有問題,至於能不能做強制地追蹤,「這個需要討論,可是需要共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月說,因應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趨緩,各國邊境逐步調整開放,並持續推動COVID-19基礎劑及雙價次世代疫苗追加劑接種。因此,指揮中心亦持續鼓勵未曾接種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對象,以及尚未接種過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象接種,尤其長者等重症高風險族群,均建議儘速接種。
新冠病毒「感冒化」? 李秉穎:未來不用每年打疫苗
世界各國皆關注新冠病毒的未來發展,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2日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走向「感冒化」,而非當前主流認為的「流感化」,估計未來可不用每年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則指出,新冠感冒化確實有可能,不過,今年難以達成。李秉穎指出,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共100多種,其中有4個為冠狀病毒,若將來新冠走向感冒化,將成第5個感冒冠狀病毒,意味著將來人們得到新冠,使用支持性治療藥物即可,不必每年接種1次疫苗。雖然如此,但李秉穎認為,目前感染新冠的死亡率仍比流感高,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未來的防疫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在毫無保護力的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缺損的成年族群,這兩個族群仍可能要接受常規接種。對於新冠病毒未來可能走向感冒化,王必勝表示,依據目前的疾病嚴重度排名,依舊是新冠第一,其次為流感、感冒,即便國內已有近半數民眾感染,加上7成多的3劑疫苗覆蓋率,但新冠重症與死亡率仍遠高於流感,顯示其危險性仍比流感高很多。王必勝認為,新冠將來確實可能成為感冒,但要在今年達到感冒化恐不太可能,現階段仍鼓勵民眾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國內已有近400萬人接種次世代疫苗,加上目前庫存的BA.4/5疫苗仍有212萬劑,呼籲國人只要符合資格,應踴躍接種提升保護力,指揮中心也會視需求,評估有無增購的必要性。
何時解散指揮中心? 王必勝坦言:5月有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外界關注何時能調整法定傳染病分類,解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ACIP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今日上午預估時間點可能落在5、6月,指揮官王必勝也在下午進一步透露,5月將會有重大改變。李秉穎今接受《新聞放鞭炮》採訪時指出,現在全世界都回到正常生活,包含台灣也是,民眾至餐廳用餐或是電影院都沒問題,差別在於還要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可在5、6月份解散,屆時新冠病毒也會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至第4類。對於5月是否有機會調整傳染病分類,王必勝下午回應,「我想有可能」,一方面疾病正在朝向流感化,日本5月8日也會進行大幅度改變,美國則是5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還是把新冠肺炎當作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的最高等級,但據了解,他們也會在3個月後再做另1次的開會,屆時可能會有新的調整,因此我們預估,時間點可能會落在5月。
李秉穎談新冠將「感冒化」而非流感化 民眾以後不必每年打疫苗
新冠病毒未來的發展為何?目前國際間的主流觀點認為將流感化,因此未來可能比照預防流感的方式,每年接種一次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卻提出,新冠病毒最終將走向感冒化而非流感化,大部分民眾以後可不用每年打疫苗,與主流觀點大相逕庭。李秉穎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提到,他早在2020年就預測,隨著全世界有越來越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其將來的發展一定會走向感冒化,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未來的致病嚴重度將不及流感病毒,可視為一般感冒病毒看待。李秉穎提到,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共有一百多種,其中有四個為冠狀病毒,將來新冠若真的感冒化,將成為第五個感冒的冠狀病毒,這也意味將來人們得到新冠病毒,用支持性治療的藥物即可,也不用每年都接種一次疫苗。不過新冠病毒感冒化的觀點,國內已有不少專家曾經提出,包含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以及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都曾公開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感冒化,其最大關鍵在於,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相對於流感實在是太小了。雖然如此,但李秉穎仍認為,當前感染新冠後的死亡率仍比流感略高,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判斷新冠病毒的真正走向,未來防疫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在毫無保護力的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缺損的成年族群,這兩族群仍可能要進行常規接種。至於國內口罩禁令解除,以及新冠能否降級等問題,李秉穎認為,現在全世界都回到正常生活,包含台灣也是,民眾至餐廳用餐或是電影院都沒問題,差別在於還要戴口罩,估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可在5、6月份解散,屆時新冠病毒也會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至第四類。
春節疫情少變化 李秉穎:建議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
明(20)起就是農曆春節連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表示,預計春節後宣布第二階段防疫鬆綁措施。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認為,春節後疫情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進一步解除防疫措施,以及今年應會建議民眾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目前還在討論中。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表示,很多人看到變異病毒就異常興奮,其實沒什麼好緊張,這些病毒變異會導致感染人數上升,可預期輕症變多,重症人數會持續下降,「至於誰感染後會出現重症?尤其是目前沒打疫苗,或只打一兩劑的人!」指揮中心多次呼籲民眾追加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但李秉穎觀察到,過去接種次蛋白疫苗(如高端)的人,不太會願意追加mRNA疫苗(如莫德納)。他提醒,如果擔心mRNA疫苗的副作用較多,也可選擇Novavax疫苗,雖然是原始株疫苗,但仍可減少突破性感染引起的輕症,指揮中心今年會持續進口Novavax疫苗。李秉穎亦指出,目前沒有實際數據支持「不需再追加疫苗」,因為抗體會隨時間下降,為了保險起見,今年應會找一個時間請民眾再追加一劑疫苗,但目前尚未定案。今年春節假期長達10天,許多民眾安排國內外旅遊,但新興變異株在各國流行,是否會影響本土疫情?李秉穎認為,應不會有很大變化,預估維持在每日1萬多到2萬例左右,可於春節後進一步判斷並解除防疫措施。不過,他仍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不要隨便觸摸眼鼻口部位,尤其出國旅遊的人,在國外生病會比較辛苦,不像台灣健保如此便利,因此更要保護好自己,避免病毒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