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文化
」雲林移民署攜手文化觀光處辦特色咖啡館 樂學語言力推東南亞文化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攜手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圖書館資訊科,共同舉辦「多元文化課程-東南亞語言交換咖啡館」,民眾除了特色小點外,現場也佈滿東南亞代表文物,讓民眾能全心感受異國風情,並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相關外語,咖啡館除了推廣文化外,也致力打造多元包容的社會環境。本次活動邀請印尼籍陳莎莉與越南籍范氏伶等2位本署多元文化講師,講解印尼語與越南語常用基本詞彙的正確發音,讓社區民眾可以一次學會2種東南亞語言的常用詞彙,現場備有印尼娘惹糕、越南綠豆糕及果凍等特色小吃,民眾還有機會可穿上印尼傳統沙龍和越南奧黛等傳統服飾,全方位的體驗方式,讓民眾能完全沉浸在東南亞文化之美。民眾穿著印尼傳統沙龍和越南奧黛等傳統服飾開心合影。(圖/移民署提供)雲林縣服務站站主任黃仲傑表示,感謝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協助辦理本次活動,雲林縣公共圖書館默默耕耘,現已累積1萬4,456冊東南亞語言及外語書籍供借閱,讓民眾深入了解異國文化,承諾未來將持續與各單位共同舉辦多元文化活動。此外,警察廣播電臺FM104.9頻道及專為新住民打造之Podcasts《新住民心力量》,聚焦於文化差異、職業發展及婚姻議題,探討新住民融入臺灣的挑戰,節目內容精采豐富,提供社會大眾認識新住民的管道,歡迎民眾追蹤訂閱,共同營造更加多元、和諧、包容、友善移民的社會環境。
基隆綜發處長林麗蟬還有這個特別身份 分享東南亞端午習俗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今(18)日邀請綜發處長林麗蟬,由於林兼具柬埔寨華僑身份,熟捻東南亞各國文化,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位當選立委的新住民;端午時節將至,林麗蟬分享東南亞國家的端午習俗,讓聽眾認識到世界各地不同端午習俗,也能對東南亞文化有更多認識。林麗蟬表示,東南亞地區的端午節習俗大部分是因戰亂遷徙的華人傳入,原本的端午節習俗融合東南亞在地文化後,產生有別於中國的風貌。她說,如同台灣有南北粽之爭一樣,東南亞粽子也因各地域差異產生變化。林麗蟬也舉例,越南北部粽子多為長方形,裡面包的是綠豆和豬肉,可以切成3到5塊食用。另外,屬於伊斯蘭國家的印尼並不是在端午節食用粽子,而是在開齋節,開齋節相當於伊斯蘭國家的新年,體現東南亞習俗各異,但粽子也都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飲食文化。「台灣有不少新住民,很多習俗文化值得台灣學習。」林麗蟬說,自己家鄉柬埔寨也有如同台灣的拜拜習俗,會利用結餘的錢購買物資捐贈廟宇,藉此累積功德,如此一來可以減少金紙的使用。另外,她說,印尼新住民慶祝的開齋節,除慶祝新年之外,也是和身邊親友和解的機會,是台灣人值得學習的文化,也是台灣多元族群兼容並蓄的展現。余治明表示,端午節是華人社會相當重視的節日,這天可以聞到粽香、看到香包和艾草等傳統習俗,隨著文化的擴散與影響力,端午節也在東亞國家有各種不同的風貌與慶祝方式。他說,新住民的加入也為台灣社會帶來多元樣貌,趁著端午節不妨可以體驗不同國家的端午節習俗,了解不同文化,也能讓不同族群之間有更多了解,打造互相尊重與理解的多元社會。
華視前董座陳郁秀快閃迴避媒體 紀錄片《南國啟示錄》用新視角認識東南亞
華視近期連續出包多次,讓當時任職職董事長陳郁秀、代理總經理陳雅琳雙雙請辭負責。風波後,陳郁秀上月底原定出席馬偕劇本大賽,臨時神隱未出席,就怕模糊焦點,今她雖出席劉嵩執導公視紀錄片《南國啟示錄》特映活動,但致詞完依舊選擇快閃不受訪,避開與媒體接觸。陳郁秀今出席活動,談到過去接任公廣董事長時,台灣正進行南向政策,來台灣生活的東南亞新住民很多,因而推動《南國啟示錄》的製播,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東南亞文化,並稱讚:「劉嵩導演的作品一向是傾出畢生的功力進行拍攝,《南國啟示錄》呈現東南亞城市的生命禮俗、文化資產,從巷弄文化、人民的生活細節切入,非常感動人心 。」劉嵩耕耘紀錄片30多年、曾獲多項金鐘獎肯定,繼《城市的遠見》、《對焦國寶》、《農村的遠見》後,再推出《南國啟示錄》。該系列紀錄片自2018年展開節目策劃及田野調查,2019至2020年3月完成採訪與拍攝,紀錄東南亞馬來西亞檳城、泰國清邁、越南河內等城市,描繪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古蹟保存,探訪生活於世遺城市的人物故事。紀錄片《南國啟示錄》導演劉嵩。(圖/記者趙文彬)能在台灣疫情爆發之前順利完成三個國家的拍攝,劉嵩導演十分感念當地市民提供的協助,他表示:「熱衷於保存自己國家文化的人,他們的氣質不分國界,都是非常慷慨而有人情味的。」並坦言該作品完成後的收穫大於付出,拍攝過程遭遇的困難都不那麼重要了。劉嵩受訪時更謙虛表示,他是帶著「恐懼」的心情完成這部片,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如何將一個國家博大精深的文化與精華呈現給觀眾,非常不容易,《南國啟示錄》如同將果園中的一顆果實,切一片果肉讓大家嚐嚐滋味而已。《南國啟示錄》第一集紀錄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市區居民包含華人、馬來人、峇峇娘惹、客家人、印度人等,多元種族且璀璨的文化發展,呈現於建築、生活與宗教等,例如坐落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寺廟、天主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融合四大宗教,慶典儀式進行時彼此尊重,互不干擾,成為檳城最特別的城市風景。《南國啟示錄》系列紀錄片將於5月3日至17日,每週二晚間十點於公視頻道播出,公視+同步上架,5月8日至22日每週日晚間十一點於華視頻道播出。
【人生廚房】潘秉新:曾女香 無畏開始
戰爭會讓人留下甚麼烙印?之前看過不少越戰電影,描述了殘酷、扭曲、仇恨、悲憫;而在這場戰爭中長大、在台教越南料理的曾女香老師述說中,我大為撼動,因為在她心裡留下的是付出與愛。父親是廣東潮州人、生長在越南近柬埔寨的安江省,曾女香經歷這場長達十幾年、三百萬越南人死傷的越戰,而18歲盼到戰爭結束,卻又緊接面臨排華的磨難;努力求生、從零開始和珍惜當下的勇氣和信念,成就現在仍奮鬥不懈的她。38歲嫁到台灣的戲劇化,彷彿電影情節。多年來想藉由越南料理教學,讓大家認識越南,因為她覺得,透過食物和一個國家對話、是促進了解的重要橋樑。薑黃粉是越南家庭廚房常備的香料粉末之一。(圖/馬景平攝)咖哩粉是越南家庭廚房常備的香料粉末之一。(圖/馬景平攝)現今全世界努力抗疫之際,南洋料理中有些具醫療保健功能的香料,一直被討論,其中,根莖磨成深黃色粉末的薑黃,尤其受到重視。在越南料理中,經常使用薑黃粉,所以曾女香老師特別在三月的課,教薑黃餅和越南薑黃咖哩。以煎餅粉、薑黃粉和椰漿、蛋融合的粉漿,內放豆芽菜、韭菜、蝦仁、綠豆仁等,最後呈半圓形狀的薑黃餅,料豐味美。(圖/馬景平攝)學員準備煎黃薑餅時,女香老師說:「在越南,相親前要煎薑黃餅,餅煎得漂亮,相親才會成功!」這話引起哄堂大笑。隨時加入一些越語及說些當地習俗,是女香老師廚藝課的特色。且教大家以類似國語發音「心找」這句越南語問候,這句可用在早、中、晚的問候語,我覺得很浪漫:「多好啊!讓人隨時把心找回來!」香濃爽口的越南薑黃咖哩雞和越南法式麵包是絕配。(圖/馬景平攝)在烹飪教學界,教越式料理的師資很少,四年前透過賽珍珠基金會,認識了已在社區大學教學的曾女香老師。記得第一次見到年近六十歲的她,嬌小玲瓏、身姿曼妙,頓時想到越南女子穿著白色國服婀娜多姿的圖像,「妳們怎麼吃的?身材都這麼好?」我欣羨地說。和其他東南亞料理相比,越南料理受到法國、中國文化影響,精緻有美感,天然又養生,同時發揮出香料、魚露、椰漿的迷人異國口味。我相信,越南女子的好身材必定和吃有關。從小好學 資歷豐富亮眼「老師,妳是怎麼來台灣的?」「和先生是仲介介紹的嗎?」多年來,女香老師被學生問到最多的問題,反而是她的婚姻。受「越南新娘」名詞影響,很多台灣人存著弱勢東南亞女子才會嫁過來的刻版印象。所以,當學生們知道曾女香十幾年來,致力扮演溝通的橋梁,擁有東南亞文化講師認證、台灣廣播電台越語女主播、越南導遊、高等法院和衛生局駐醫院特約通譯等專業和身分,無不對她刮目相看。曾女香好學不倦,62歲穿上碩士服拍畢業照。(圖/曾女香提供)而她的求學過程更令我敬佩。因台灣不承認越南學歷,只好從頭開始,四十三歲一路從國中唸起,在選大學科系時,因為看到很多來自東南亞的姊妹,不懂法律而被騙或觸法,為了幫助她們,五十歲唸稻江大學法律系,苦熬四年畢業,今年六十二歲的她,現是國立教育大學多元文化與發展碩士班、年紀最大的學生。為什麼這麼好學?女香回憶說,父親從家鄉廣東潮州到越南安江成家立業,做進口生意維持一家八口的生計,賣很多台灣水果罐頭、白糖,日本、大陸、歐洲等國的食品、生活用品。她很佩服父親,不懂外國語言,卻能看得懂各國商標,要和鄰近的柬埔寨人做生意,也學會講柬埔寨語。而且父親會大量訂購很多如讀者文摘、電視周刊、瓊瑤小說等台灣的書報雜誌、期刊小說,所以對於愛閱讀的她,台灣當時的種種流行文化,她在安江也非常了解。曾女香的父母30幾年前移民到北歐瑞典,含飴弄孫。(圖/曾女香提供)女香是五女一男中排行第四的女兒,當全家逃過越戰戰火、又有幸能移民歐洲瑞典,除了已婚的姊姊留在安江,女香也因年紀超過了規定被迫留下來。當時除了和父母的分離非常難過,偏偏一九七五年越南政府統一後開始排華,所有中文的錄影帶、書籍全被焚燒一空,這對曾女香來說,陷入精神食糧被斷絕的痛苦中。可是人生實在有太多的意想不到。越南一九八九年開放外資,有大量的台商、陸商進入,但華語教育斷層十幾年,人才需求孔急。而曾女香不但能教注音讀法的繁體字、也能教拉丁注音的簡體字,所以她炙手可熱,除了有正職在華語學校當老師,同時自己以華語教學為副業,開了很受歡迎的雙語(越語、華語)幼稚園、華語補習班,闖出自己事業的一片天。都是在戰爭中長大,和姊妹淘感情深厚、非常珍惜相處時光。(圖/曾女香提供)姻緣注定 家人遠距促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瑞典的父母對女香的婚姻著急不已。「我的緣分繞了半個地球!」憶起一九九一年,越南政府開放越僑回鄉,終於能和分離十幾年的父母相見,她好高興。但沒想到父母帶著在瑞典未婚的華籍男子,要來相親,她對相親非常反感:「我不是結不了婚,是決定不婚。」她好強地說。但遠在瑞典的母親仍不放棄任何能連結她姻緣的機會,其中,有一位資助女香的弟弟在瑞典開餐廳的台商,在台灣有一個未婚、在家族成衣相關工廠工作的弟弟。這位台商曾一度探尋弟弟想法,一聽是越南人、還是老師,他弟弟立刻回絕。這時女香三十三歲、台商的弟弟三十五歲。但誰知道事隔五年,這條姻緣紅線竟然動起來了。女香的大伯〈左〉是這段姻緣的月老,沒有他在瑞典、越南、台灣連結,也不可能成功。圖為第一次帶弟弟清池到越南看女香。(圖/曾女香提供)38歲的女香和40歲的李清池先生結為連理,戲劇性的過程真是應了「婚姻天註定」這句話。(圖/曾女香提供)男方在母親的催促下,答應和哥哥一起到越南一趟,女香的弟弟知道姊姊對相親反感,也沒跟她明說,是以朋友到越南旅遊為由,請她幫忙接待。當時正忙於事業的女香一度拒絕,卻又礙於弟弟一再強調,對方是他事業上的貴人,只好勉為其難,連夜搭了六小時的車到胡志明市機場,接這兩位貴人。有趣的是,後來聽丈夫說,之前已看過她的照片,是在某場婚禮有裝扮拍的,而在機場第一眼看到,滿臉倦容憔悴心接待,對方也到安江去認識她的家人和同事,雙方很談得來,逐漸產生好感。樂於助人 經歷成就力量後來成為筆友通信了半年,「哇!真是老派!」我好奇地問:「怎麼求婚?」「他信裡就寫著姻緣天註定這幾個字!」其實當時男方已先向在瑞典的女香母親提親了,母親跟她說,已答應了這門婚事,要她不能變卦。她想:「這應該是我的緣分吧!」就這樣女香三十八歲結婚。記得和先生要搭機到台灣時,妹妹特別跟她先生說:「姊夫,不能欺負我姊姊喔!」她先生一聽回話說:「她(指女香)不要欺負我就好了!」婚姻很戲劇化,接著五年求子、試過各種方法的過程也很戲劇化,所幸人工受孕成功,四十三歲生下女兒,當了三年專職媽媽,才走入社會。我看她平常忙得不可開交,卻常年在醫院當翻譯義工、甚至為了幫助印尼姐妹學了印尼語。「怎麼有空當志工?」我問,「妳想做,就會找辦法;妳不想做,就會找理由!」女香說。民國99年得到台北縣政府舉辦的外配模範家庭選拔,得到獎座。奉養婆婆、相夫教女的曾女香,實至名歸。(圖/曾女香提供)自己樂於付出、喜歡助人,是因為她永遠無法忘懷,每次戰事結束後,和親人緊緊相擁的感恩,以及每次到學校,看到又有一兩位同學不在了的傷痛:「一九七三年戰事特別激烈,我們全家人坐船逃到柬埔寨,在對岸眼睜睜看到家裡被砲彈擊中全部燒光!」後來父親帶她們回到只剩灰燼的家,只說了一句:「沒關係!我們再從零開始!」曾女香2年前回越南過年,和搬回越南落葉歸根、高齡93歲的母親以及3個姊姊、弟弟和妹妹合影。(圖/曾女香提供)這些過程造就曾女香內心強大的力量,我則在她的人生故事,得到無比的感動和啟發。越南海鮮代表菜甘蔗蝦,先炸再烤,和生菜水果包著沾醬汁吃,清爽鮮美。(圖/曾女香提供)越南牛肉河粉是越南美食居首,湯頭輕鮮、牛肉軟嫩,淋入檸檬汁增加酸香,一喝有提神醒腦之功效。(圖/曾女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