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銘
」 台股 林修銘 證交所 碳權 碳交所航空貨櫃股漲!星宇掛牌首日高飛50%成交量居冠 萬海漲近2%
台股25日加權指數點一開盤最高來到23,382.38點,上漲了189.86點,目前來到23,353.28點,漲幅達0.69%;其中,航空四雄三漲一跌,今天掛牌上市的星宇航空(2646)漲幅快50%最猛,股價逼近30元,交易爆量近19萬張居本日成交行情之冠;台灣虎航股價超過60元;貨櫃三雄皆漲,萬海漲幅達1.63%。星宇航空今日以每股20元掛牌上市,股價目前漲至29.95元,一早交易即爆大量目前來到184,972張,長榮航、華航也皆漲;而也將掛牌上市的台灣虎航目前股價為60.5元,下跌0.20元,跌幅約0.33%。星宇航空張國煒董事長、證交所林修銘董事長、第一金證劵陳致全董事長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傅文芳所長今天上午共同主持上市掛牌典禮,並在星宇航空員工的見證下,一同於09:00鳴鼓開盤。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表示,星宇航空飛航至今,始終堅持飛安至上的承諾,並致力於提供精品的服務。這些年來獲得許多旅客的支持與肯定,並會將這些回饋視為持續進步的動力,帶領公司逐步成長。星宇航空2023年總營收為224.72億元,年增568%。其中,客運營收為197.47億元,年增767%,疫後第一年即由虧轉盈,小幅獲利,稅後淨利1.49億元,每股盈餘0.08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為163.33億,年增65%,稅後淨利9億,年增172%,每股盈餘0.39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0.21元。2024年1-9月總營收為25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3%。其中2024年1-9月客運營收為226.08億元,年增率61%,主要於全球客運需求及票價維持高檔,載客率平均維持八成以上,同時新機持續交付,更有效提升整體運力。除此之外,2024年1-9月貨運營收為21.17億元,年增率91%,成長主因除公司持續引進廣體客機,增加北美航班機腹載貨容量外,電商及AI相關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導致艙位供不應求,載貨量屢創新高。展望未來發展,星宇航空看好台灣作為轉機樞紐的地理優勢,將全力發展北美、東南亞轉機航網。此外,也將持續引進新世代機隊,預計至2029年達53架機隊規模。
碳權擠毛巾2/「百分百綠電根本做不到!」 減碳遇瓶頸「國際大廠拿我們開刀」
「造紙、水泥業者跟我說,現在他們看煙囪,都感覺噴出的是錢!」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2026年開始交費,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上路,不過台灣政府收錢的腳步更快,2024年1月起計算、2025年收碳費,還不能抵減國際間的稅費和碳權,讓業者集體陷入「碳焦慮」。聚集全台最高市值企業家的三三會,3月20日邀請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總經理田建中面對面;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一開場就提到,台灣明年開徵的「碳費」和全球的做法不一致,擔心錢付出去了,在國際上卻不被認可。事實上,業者已多次表達意見,認為台灣收錢進度超前,在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時增加成本是雪上加霜;田建中也提到,碳費不是稅,未來會有專戶處理,以此培育節能減碳新創業的產業聚落。林修銘表示,2023是台灣推動碳定價制度元年,8月7日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12月22日首批國際碳權掛牌交易,首日吸引台積電、聯電、鴻海、中鋼、長榮海運等27家企業搶購一空,首波售出共8.8萬噸碳權,金控是最大買家,交易金額逾80萬美元。在全球供應鏈居重要地位的台灣科技廠,為接軌國際減碳,目前以採用RE100及ISO14068等標準為主。「我們聽到很多產業界的聲音,就是不要急著去加入RE100,」田建中解釋。RE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及碳揭露計畫(CDP)所提出的國際再生能源倡議,要求百分百綠電生產。「我建議業者先考慮ISO14068比較適合台灣,因為這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出的新碳中和管理標準,允許使用碳權去做折抵,對企業來說有緩衝的餘地。」田建中說。台灣某傳產龍頭大老跟CTWANT記者直接攤牌,「因為RE100根本辦不到,台灣火力發電超過8成,綠電根本不夠分。」另一位業內人士說,「連RE100的最大擁護者亞馬遜,最近因AI高用電,加上綠能不穩定,現在轉而購買核能,因為實在太難了。」像是蘋果、微軟、HP等國際科技大廠,原本講得很高調,但現在也都把減碳壓力往產業鏈延伸「就是朝我們台廠開刀。」而承壓最重就是半導體龍頭台積電。「以台灣『用電怪獸』台積電為例,身為『護國神山』,大家都讓著他,但台灣根本沒有這麼多綠電」身為台積電重要供應鏈的傳產業者向CTWANT拆解其中奧秘,他說,台積電本身生產的碳排放只有約11%,50%以上來自電力,剩下的39%就是產業鏈,「台積電減碳已摳到極致,就像擠毛巾擰不出水了,就會把壓力轉嫁給其他供應鏈的廠商。」台積電為了減碳,連新蓋的工廠都要求使用電動水泥車,讓國產加速轉型。(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無限+生活誌官網)台積電的ESG電子報就提到,他們在2022年開始,分別針對尚未取得ISO 14064-1溫室氣體查證證書、年用電量大於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主題工作坊,找講師去「鑑別」與「規劃」,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429間供應商的工廠、以及131種原料分析,今年目標是500間供應商、200種原物料,還會設立AI平台持續追蹤。田建中也提起一個小故事,碳交所在2023年10月跟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開設ISO標準的認證課程,台積電馬上跑來詢問,要培養一批「稽核隊」,去產業鏈做碳排查與建議改善。未來若要做台積電的生意,沒有碳排查是拿不到門票的。除了供應鏈,承包科技廠建案的國產集團,居然被要求把柴油發動的混凝土預拌車,換成排碳較少的電動版;為了台積電這「貴客」,國產集團只好加速採購流程,去年起逐步更換成符合第六期環保標準的預拌混凝土車,今年也引進全台第一台電動預拌混凝土車,為24噸純電車,搭載350kW動力電池,充飽後一天可跑200公里以上;目前國產建材擁有350輛柴油的預拌混凝土車,將逐步汰換為電動預拌車,小貨客車也都汰換為電動車,「現在全部都要綠色了!」國產建材實業董事長徐蘭英說。其他科技廠的減碳招數,更是五花八門。田建中舉例,科技廠跟他說,現在工廠內的電梯是給機器坐的,員工被要求5樓以下用腳爬,有廠商規定辦公室無紙化,每個月結算用紙量來罰錢,「還出現一個新趨勢,就是『零售轉租賃』,新公司不買電腦了,改用訂閱制,不用時就還給電腦製造商。」台灣是筆電王國,業者為了減碳,除了材料、包裝、運輸,甚至也從回收下手。(圖/黃鵬杰攝)畢竟電子產品要回收,沒人比製造者更清楚怎麼拆解零件,就不會是過去那種壓碎、燒製與化學溶解等分離金屬的做法;田建中說,台灣是筆電王國,但生產一台筆電需要300到4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經過大廠們努力在生產、包裝、運輸上減碳,目前極限就是220公斤,「他們說是最緊繃了,再往下不可能,會損害效能,要等整個科技大變革才有辦法。」受限於科技瓶頸的,還有造林賺碳權,法新社報導,澳洲先前撥出近4200萬公頃土地去造林來賺碳權、也已賣向世界各國,但最近同業用衛星去調查,發現有八成的樹長不好、林地也在萎縮中,被媒體稱為「一場災難」。田建中表示,前一陣子不少企業老闆被徵詢過,是否要去投資東南亞的造林計畫,「要留心問一下『方法論』,是否為『REDD+』的專案,因為國際間正在質疑他的減碳效益,如果投資這種林場,可能會卡在『最後一哩路』、認證過不了。」雨林國家聯盟在2005年首次提出REDD構想,透過付錢的方式勸阻破壞森林,200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擴大了可獎勵範圍,轉變成REDD+,但缺乏證據證實REDD+專案有助於減少毀林,可能只是導致破壞移到別的地方。「其實聯合國也坦言,對於碳權就是『做中學』,標準可能會一直變動。」所以投資前更要謹慎,至於在台灣造林賺碳權,田建中也坦言,種樹不難,問題是拿證書要花很多錢,且是每年都要重新認證,「一個案子成本10萬美元以上,如果土地小於100甲,就不划算了,不如拿去種水果」。
今年景氣「有感加溫」 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仍有波動
春節連假結束,15日是開工日,企業大老紛紛發表對2024年的景氣看法,台銀董事長呂桔誠認為,今年的景氣「有感加溫」,但各產業有不同的機會和挑戰。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分析,2023年如倒吃甘蔗,可期待今年會更好。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指出,國際展望雖預期通膨會趨緩,但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仍有波動。主計總處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3.3%,呂桔誠以「穩健前行」來形容龍年景氣,開年以來大家都有景氣加溫的感覺,他並分享過年用餐和消費經驗直言,台北餐廳翻桌率快速,南部餐廳也很難訂到位。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樂觀展望台股表現,他指出。台股除AI、半導體外,未來台灣的數位雲端、綠能與生技等產業有發展機會,將結合國家資金、私人機構引導資金進入3大產業創造群聚效果、扶植產業發展。葉榮廷認為,市場大環境「長趨勢、快變動」須同等關注,尤其零售業競爭已進入深水區,更考驗兩種關鍵能耐的底蘊。蔡宏圖15日對同仁新春公開信曝光,他指出,龍年最關鍵挑戰即因應環境變化,未來2、3年各項監理法規將不斷精進,最關鍵的挑戰,是保險業順利接軌國際會計準則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惟有做足準備才能創造新契機。邁向新的一年,蔡宏圖表示,國際展望雖預期通膨會較趨緩,但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仍有波動,大環境正在發生的許多趨勢也不容忽視,生成式AI快速崛起正在顛覆遊戲規則,如何善用AI及監理,都受到全球高度關注,而台灣人口結構變化、氣候變遷、資安的威脅等也都不容忽視。
新年立目標!證交所喊台股市值「今年拚60兆」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9日在新春記者會立下2024年集中市場的目標,集中市場市值要從2023年的56.84兆元,拉升至60兆元,且IPO(掛牌)家數要達到39家,擴大台股價值、資本市場。台股選前觀望氣氛加重,10日開低震盪,電子權值股走弱,終場下跌69點、收在1萬7465點,1萬7500點關卡仍守不住,群益投信指出,美國貨幣政策轉為寬鬆,各產業庫存邁向健康水位,看好台股後市表現,不過,選前法人、散戶會持續觀望,待選舉結果出爐後,才會伺機而動。在選舉結果出爐的觀望空檔,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投資人不妨留意各上市櫃公司去年12月營收表現,有助投資人接下來個股、產業投資的動態調整。外界關心,台股近期波動是否值得抱股過農曆年?林修銘表示,AI(人工智慧)以及半導體運用將成為顯學,樂觀看待2024年資本市場,就算選後有波動也不用擔心,台灣已是成熟市場,觀察重點仍應該著重基本面。台股最受矚目的權值王台積電公布去年12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763億元,較上月減少14.4%,較前年同期減少8.4%,累計2023年全營收為2.16兆元,較前年同期減少4.5%。去年半導體飽受庫存過高紛擾,但台積電去化速度超出預期,台積電原本預估2023年營收將年減10%,如今營收數字出爐,僅年減4.5%,顯見2023年實際營運表現仍超出先前預期;即使營收優於預期,台積電仍不敵台股觀望氣氛,10日股價終場小跌2元、收在584元。林修銘身兼碳交所董事長,2023年12月已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他表示,第2批國外碳權預計3月底上架,這次將會納入蘋果供應鏈的自然碳匯;而國內碳權交易預計會在今年啟動。
外資今年累計買超1640億元 林修銘:不能說總統大選沒影響「只是短期變化」
「(中國軍機)每天這樣飛,外資存量還是在啊,...不能說總統大選沒影響,但這只是短期變化,股市最後還是由基本面說話。」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面對外媒專訪,底氣十足地表示,儘管今年地緣政治風險、電子業庫存調整雜音不斷,至今(18)日外資累計買超上市股票金額1,640.02億元。擔任證交所董事長一年的林修銘表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美中對抗、以及中國未放棄以武力統治台灣的地緣政治壓力下為世界高度重視,也讓更多國際投資人認識到台灣科技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使台股加權指數在去年10月一度跌落至1萬2,600點,但外資仍持有台股近四成。台灣證券交易所位居全球成交金額第12大,林修銘認為,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AI(人工智慧)等電子產業,在應對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風險中展現無可取代獨特性,即使兩岸關係風雨不斷,他相信持股比重四成的外資「不離不棄」。為打造更具韌性資本市場,林修銘在接受路透專訪時指出,「希望能與國際資金有更多連結,這樣台灣才會更安全。」將推動兩個多元化:一是持續國際引資,期望中東等資金投資台股,讓近八成由歐美組成的外資結構更為多元;此外,推動新經濟、創新型企業掛牌上市,讓台灣除擁有科技製造的硬實力外,也有創新經濟產業的軟實力。台灣科技產業因應地緣政治可能帶來的衝擊,已漸將生產基地自中國大陸分散至東南亞,相關廠商在供應鏈重組過程展現的韌性,是讓國際投資人對台股產生認同感的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上市股票成交金額達59.6兆台幣,在全球交易所排名12;以總市值計算則為44.3兆台幣,為全球第17大市場。今年截至8月16日為止,台股漲幅達16.33%,在亞洲僅次日本的21.74%。曾在投信業服務10年、專精行銷的林修銘表示,台灣證交所應該是亞洲唯一能與監管單位共同與國際投資人直接對話、針對其想法與建議很快回饋的交易所。為強化與國際機構投資人的溝通,證交所組成工作小組直接與外資溝通。9月還將前往美國紐約、波士頓拜會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DTCC)等共16家重要交易所、機構投資人與指數公司,明年也會前往歐洲與重要投資人進行交流。台股的外資組成以美國、歐洲為大宗,占了近八成持股,林修銘認為,有必要引進更為多元的國際資金,明年將前進中東等國際金融中心招商引資。
台股ETF擂台1/國人最愛高股息00878奪「成交王」 這五檔規模破千億
「我在證券開戶40年了,現在買哪一檔ETF好?」「學生可以買ETF?」「我有買高股息0056、00878,甚麼是美債ETF?很多人買……」上萬人在8月11、12日擠爆台北世貿一館證交所為台股ETF開賣20周年舉辦的首場ETF博覽會上,CTWANT記者現場觀察,各家投信證券人員忙為民眾解惑,協助線上開戶。台股投資人對ETF的熱度,持續升溫中。台股首檔指數型基金ETF,從2003年6月30日發行上市的「0050元大台灣50」開始,迄今已有52檔台股ETF。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11日的「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上說,過去20年來,ETF規模從35億元一路成長至今突破3兆元,在亞洲主要市場規模僅次於日本,且受益人數在短短三年內由164萬人快速成長四倍至654萬人,等於台灣每4人就有1人持有ETF。總統蔡英文8月11日出席ETF主題博覽會開幕儀式,承諾政府會持續打造更活絡的金融市場。(圖/實習記者胡正初攝)這股ETF投資熱潮,在國內首場聚焦ETF主題展的博覽會上,持續發燒,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開幕,元大、國泰、富邦、中信、永豐、群益、街口、兆豐、凱基、元富等投信、證券公司參展,各區排隊玩遊戲了解自己理財性格屬性、認識ETF等大牌長龍。依證交所統計,國人投資規模最大的ETF,就是首檔上市被視為「國民ETF」的0050,股價從掛牌時的37元,一路穩步走高,2020年7月升破百元,去年一月逼近150元,今年8月14日來到124.4元,基金規模已達3128億元,在台股ETF居冠,受益人數累積逾65萬排第三。目前ETF規模(基金淨資產)破千億的,還有「0056元大高股息」的2253億元、「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的2165億元、「00772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的1095億元、「00679B元大美債20年」的1069億元等共五檔ETF。近年股市震盪加速錢進ETF之際,ETF人氣王開始換人做,「國民ETF」元大0050,被快速崛起的同門師兄「0056元大高股息」超車,依集保中心資料,0056間受益人數自2017年年底的5.2萬人,成長至2021年10月8日的50.5萬人。「0050元大台灣50」於2003年6月30日上市,為台股首檔指數型基金ETF。(圖/方萬民攝)不過,今年三月間,ETF人氣王寶座再度易手,由2020年7月上市的後起新秀「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追上。依CMoney資料統計,至今年8月8日,00878上市三年來受益人數累積達103萬6095人(8/11已逾105萬人),並於7月7至8月7日創下續22個營業日「台股原型ETF」成交冠軍王,單日交易量飆逾30萬張。「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第3季配息已於8月14日公告,每單位將配發0.35元現金股利,以當日收盤股價換算單季殖利率為1.66%,對照過往0.27元~0.32元的配息紀錄來看,受益人數、季配息金額皆雙雙創新高。「雖然00878 基金的配息來源可能是收益平準金,這一檔標榜匯集台股ESG與高股息的綜合版ETF,還是首檔『季配息』ETF,在最知名的高股息配息的『國民ETF』0056股價來到30多元,相對買入00878股價較低、配息次數多、管理費低,都是吸引投資人青睞的原因。」綜合多名理財達人這樣分析說。加上今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ChatGPT使用度與話題討論高,帶動AI股股價上漲,而00878的成分股中,持股占比前五高就有緯創(3231)、華碩(2357)、廣達(2382)、英業達(2356)、光寶科(2301),科技股共佔有35%,00878的股價在今年初15多元,一路漲到7月最高點23元。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過往在台灣市場多是境外基金規模大於境內基金,但在2019年台股ETF上是產品多元化,境內基金超越了境外基金的規模,且政府開放債券ETF近十年來,台灣已成亞洲交易時區中產品線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債券ETF市場,造就台股各檔ETF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張錫認為,從上述這些數據來觀察,顯示國人選擇ETF做為投資配置選項意願高,很大的原因是「ETF交易方便、成本較低」,適合年輕人等各種族群,定期定額投資。
台灣虎航慶掛牌「多加1元,兩人同行」機票 陳漢銘:接新機迎旅遊熱潮吸客
台灣虎航(6757)今天(15日)以每股42.6元在創新板掛牌上市。慶祝掛牌,即日起至16日晚間23:59為止,推出「只要多加1元,就可以多帶一人去旅行」的股票代號「6757」數字促銷專案,限定旅行期間至2024年3月30日止。民眾只要在台灣虎航官網用「2人」的人數搜尋來回機票,凡是搜尋到來回票價皆出現「6757上市價」的標籤即表示第二人只要加1元,就可用$6,757+1元購入2人同行的來回機票(不含附加服務、手續費、稅金等)。台灣虎航是國內首家在證交所創新板掛牌的航空公司,今日股價一開盤就跳空鎖漲停價46.85元,排隊委託買入近4千張,成交量也超過3400張,目前成交價來到44.40元,漲福3.29%。台灣虎航預計至2027年將汰舊換新機隊,屆時將達15架A320neo機隊規模,單一機型的營運模式有效節省維運成本,利於拓展經營更具旅遊市場價值的新航線;董事長陳漢銘表示,台灣虎航不斷透過創新的品牌宣傳和銷售模式帶動營收,過去作過許多的行銷活動,皆被視為引發話題的航空業創舉。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致詞時則表示,台灣虎航將以往的機票模式拆解成附加元件,旅客可就自身的需求選購需要的服務,也落實了由旅客來定義自己的旅行,創造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也在優秀的經營團隊帶領下,台灣虎航上半年營收為54.73億元、稅後淨利7.65億元、每股盈餘1.87元,表現亮眼,相當看好掛牌後的表現。此外,今日在紅毯迎賓時,突然有音樂響起,由台灣虎航的地勤同仁即興用加油棒表演一段快閃舞,吸引了不少民眾圍觀;而在掛牌現場,更安排了全場燈光微暗,由台灣虎航的客艙組員進行一段登機廣播,整個氛圍猶如航班就要起飛,彷彿置身在機艙內,讓人直呼驚喜連連。
台灣ETF發展20年規模破3兆 證交所一站式「e添富」8/11上線
國內首場聚焦ETF的大型盛會「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今(11)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登場。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過去20年來,ETF規模從35億元一路成長 至今突破3兆元,在亞洲主要市場規模僅次於日本,且受益人數在幾年間快速由164 萬人成長四倍至654萬人,等於台灣每4人就有1人持有ETF。證交所推出的「e添富」資訊平台,也在11日全新上線,提供一站式服務,呈現視覺化及豐富完整的資訊,投資人也 可以透過「e添富」進行篩選,找出符合自己需求的ETF商品。蔡英文總統致詞時表示,政府致力打造良好友善金融環境、促進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希望吸引人才、資金進入,並透過資本市場挹注企業成長動能,帶動經濟發 展,也讓全民共享企業經營果實。近年台股參與程度提高且有年輕化趨勢,截至2023 年7月開戶人數已達1,234萬,ETF也不斷推陳出新。政府與業者亦致力於 加強協助投資人防範詐騙,希望強化民眾金融素養,促進國民妥善理財,同時未來 將持續鼓勵ESG投資,達成金融、企業與永續發展的三贏局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ETF已成為大家熟悉的金融工具,並且 因費用低廉、易於分散風險、投資便利等優勢,而漸受投資人喜愛,尤其在2019年 底,債券ETF規模較2018年底增加了0.95兆元,引領整體境內基金規模超越境外基金, 也為國內資產管理市場締造重要的里程碑。黃天牧指出,IOSCO於今年5月發布「ETF健 全實務」,針對產品結構、資訊揭露、流動性提供、波動率控制等4大面向提出11項 措施,未來對於ETF管理,將同時兼重商品多元化及投資人保護等兩大方向,期能 促進ETF市場穩定健全發展。
碳交所8/7高雄軟體園區揭牌 碳權概念股跌多漲少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愈加關注,各國相繼宣示淨零碳排承諾,因台灣供應鏈減碳需求、2050淨零轉型目標,台灣碳交所今(7)日正式成立,蔡英文總統赴高雄軟體園區揭幕,期許台灣跟上國際減碳潮流、達成低碳目標,成為亞太地區減碳前段班,2023~30年間預期帶動4兆民間投資、創造5.9億產值、55萬個相關工作機會。今日盤中11時許碳權概念華紙、正隆(1904)、榮成、寶隆、永光、中華化、東聯股價走疲,農林跌停;碳權資訊管理服務伊雲谷、叡揚(6752)小漲,偉康(6865)、訊連(5203)平盤、普鴻(6590)、虎門(6791)小黑;中興電(1513)、華城(1519)開高走低。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碳定價成為國際上普遍採納的管理工具;在總統、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金管會及環保署的積極促成下,碳交所由證交所與國家發基金共同出資,碳交所依各碳權之性質及對象不同,分為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交易、國外碳權交易三大交易板塊。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高雄佔排碳量20%,減碳要落實到生產過程,當地台塑、中油、中鋼、日月光等大廠以大帶小「淨零策略大聯盟」。行政院長陳建仁認為減碳成為台灣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經立院三讀通過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4年編列743億元推動淨零科技。
碳權交易所8/7開張 證券App「永續、ESG」專區上線人數逼近20萬
接軌全球熱議「碳經濟」,臺灣碳權交易所將在8月7日下周一正式開幕,總部設在高雄,採取高北雙營運方式進行。上市櫃公司落實ESG程度也成為投資人選擇投資標的考量,國泰證券App去年11月闢「永續專區」,富邦證券則推跨商品「ESG專區」等,便於民眾了解ESG主題的投資趨勢。國泰證券App「永續專區」2022年11月上線,透過與臺北大學合作之永續企業評鑑,揭露投資人台股庫存的ESG程度,提供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的重要資訊,涵蓋近700家有永續報告書企業。並以「永續投資圖像化」方式,依據投資人的台股庫存中將投資人的永續影響力分為「種子、幼苗、小樹與大樹」,其中屬於「Lv4永續大樹」客戶數超過四成,年齡層以30-40歲最多,顯示投資年齡層趨向年輕化及重視永續的長期價值,上線逼近20萬人。富邦證券繼去年於美股交易平台導入ESG評分後,今年再推出跨商品「ESG專區」,導入台股、美股、海外債及基金等四大投資商品的ESG評分,提供投資人公開、透明的ESG資訊作為投資參考依據,標的公司為各產業模範生,皆達ESG中高評級,輔以圖卡呈現。台股方面與CMoney之ESG評分資料庫合作,;美股及海外債券採用Refinitiv企業ESG評分;基金則均符合「基金資訊觀測站」ESG標準之標的,設有一鍵式連結到交易平台的功能。臺灣碳權交易所由證交所出資6億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出資4億元共同成立,董事長由證券所董座林修銘出任,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三大項;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先行,而國內外碳權交易須待「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及政策確定後才會進行。
台灣碳交所總部設高雄採「北高雙營運」 8/7開幕
碳交所日前召開發起人會議暨首次董事會,碳交所預計8月7日開幕,總部設在高雄,採取高北雙營運方式進行。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三大項;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先行,而國內外碳權交易須待「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及政策確定後才會進行。鑑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業於今年2月15日公布實施,並訂立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證交所為配合國家的氣候變遷因應政策,由證交所出資6億元且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出資4億元,並經證交所5月26日董事會通過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台灣碳權交易所業於7月17日召開發起人會議,並舉辦第1屆第1次董事會,選任證交所代表人林修銘、劉哲良,以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代表人吳明蕙為董事,三人並推舉林修銘為董事長;劉哲良博士目前任職於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長期深耕於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並積極參與溫室氣體等相關議題;吳明蕙則為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另選任陳麗卿、郭政弘為監察人。
證交所新CIS+4措施7/3上線 黃天牧:股市迎來新契機要「練好基本功」
台灣證交所今天(3日)發表全新企業識別(CIS)發表會,以「攜手同行 邁向未來」為契合科技、創新、永續的政策目標。為提高辨識度迎戰國際盃的理念,並跟上永續國際化,證交所決定重塑CIS;更有4新政策項目,包括ESG資訊中心、類別調整、創新版指數、中英同步投資資訊中心網站上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金融產業面臨疫情、通膨、科技和戰爭等複合式危機,外加全球風險集中在氣候變遷,攜手同行一直都是主管機關和資本市場的精神,有不同的責任,都需要資本市場韌性。證交所新的CIS透過上下相扣兩手相握的鑽石形貌,發想自「Stock Quotation」的S與Q,企業標誌更為簡潔、現代化。新slogan「攜手同行,邁向未來」也同步上陣。其中,中間線條緊繫的造型,意謂企業傳承,且與市場參與者(主管機關、上市公司、股東、投資人等)身繫同一條船上,協力開創榮景邁向未來。證交所今天除發布全新的CIS及slogan外,也將正式啟動多項國際開拓行動,包括即日起新增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項產業類別,也將同步發布新編製產業類別指數,另也將發布創新板指數,期能提供更多元的產業指數資訊予市場參考。黃天牧提及,原先台灣資本市場面對嚴峻考驗,去年6月9日金管會與證交所4個周邊單位視訊會議,雖經歷危機但反而要練好基本功,就像缺水除淤泥,未來能容納更多水量,而當初四個周邊分別提出ESG、資安、大數據等規劃,相關計畫都在推動。黃天牧也指出,台灣股市今年來迎來新契機,就是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今天交易所的新企業就是跳脫過去思考的新模式,攜手同行邁向未來,金管會與周邊單位未來將持續同心合作,為台灣資本市場榮景做更多的努力。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表示,外資持股台股,超越日本和韓國,傲視亞洲,強調新經濟崛起、碳權交易所、外資動態3者仍是需要持續關注的挑戰議題。他也預告,碳權交易所預計8月7日將設立,未來將成台北高雄兩地營運模式。台灣證券交易所1961年成立至今已超過60年,多年來致力建置符合國際水準的市場制度,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公開,加速商品及服務創新,滿足多元化投資需求。證交所也曾在2008年稍微修正CIS,並沿用多年。
外資重返台股買超逾3472億 證交所董座林修銘:外資越多台灣越安全
證交所今(21)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今年全球疫情已漸趨穩定,國際央行放緩升息,截至五月底,我國股市漲幅達17.27%,近期表現相較國際股市穩健,且外資買超3472億元,亦逐漸重返台股。預告9月去美國引資、見重要投資機構,現在外資對持有台股比例41%、最高來到46%,台灣外資越多、台灣更有保障,也有益台灣產業邁向全球化、具有更高競爭力。林修銘指出,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遭遇地緣政治、通膨等諸多挑戰,為全球證券市場帶來逆風,台灣資本市場也因各主要國家對抗通膨壓力,國際央行大幅升息的影響,引發資金流出股市,造成股市波動。所幸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現穩健,去年上市公司合計營收仍達40.22兆元,成長5.15%;而在面對國際政經情勢的動盪下,台股在逆風中展現韌性,集中市場加權股價指數年底收在14,137.69點,寫下歷年第3高的佳績;上市股票總市值44.27兆元,全年度證券總成交金額56.08兆元,相對歷年也維持在較佳的表現。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指出,發行市場新增掛牌24家,總掛牌數971家,含本國895家、外國第一上市76家,上市公司透過股票與債券籌資約5,542億元,籌資金額為有紀錄以來第3。交易市場方面,隨著疫情及國際政經情勢演變,趨使全球股市走弱,台股大盤指數年底收在14,138點,較前年底下跌4,081點(22.40%)。上市證券全年平均日成交金額2422億元,年減38.14%。證交所今年已啟動實體招商引資,赴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地區,將持續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和企業參與,促進市場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迎戰資本市場國際盃。另將延續創新生態圈政策,調整產業分類,布建新的產業類型,重新形塑資本市場全方位特色產業聚落,打造產業新亮點,以凸顯新經濟產業價值,林修銘說,像APPLE、亞馬遜、特斯拉新經濟產業出現,韓國也相當多,是因為疫後時代與經濟改變,證交所也將在7月推出新種類產業,同時打造台灣創新板TIB品牌形象,讓股東投資人分享邁向新經濟新紀元。
碳權交易投資術1/台灣碳交所明年開張 網民沒法買?GOOGLE熱搜暴4倍
蔡英文總統日前釋出7月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明年開始交易,「碳交易」立即成了熱搜關鍵字,在GOOGLE TRENDS搜尋熱度較去年4倍!看不見、摸不到的「碳(CO2)」要怎麼買賣?碳更有綠碳、藍碳、黃碳等色,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的碳權。「碳權交易」概念源自 1997 年《京都議定書》及2015年《巴黎協定》,為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而訂定碳排放減量的共同目標,在「總量管制」、「排放碳的權利」成本化概念下,超過配給碳排配額(Emission Allowance)的排碳大戶,可向排放未達配給量者買碳權,透過碳權交易、碳費定價及邊境碳關稅等,將「環境成本」具體化。台灣去年底也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今年4月19日蔡英文總統參與美國商會年會時也釋出,台灣將成立碳交易所,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預告明年開始交易。控制全球暖化幅度是第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重點。(圖/翻攝自COP27臉書)儘管碳交易所的相關子法、執行細節及碳費如何定價,目前尚未出爐,但台灣碳交所的主管機關環保署指出,碳交易不是金融商品,只是一種抵換工具,交易的是從環保署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分為「強制性、自願性」兩大部分,參與交易的也只有排碳大戶,一般人無法直接買賣碳權。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表示,依政府初步規劃,第一種「強制性」是在總量管制下,找出287家年碳排量超過2.5萬噸的設施、工廠,第二階段擴大範圍至500家,「目前三大碳排產業為工業、運輸、能源等。如果台塑集團有10家工廠,不一定每家都會被列管。」劉哲良指出,這是一種金融商品,這部份反映在會計科目的其他綜合損益、日後若價格上漲則反映在股東權益淨值增加,碳交所上線後第一個任務,即是協助境外碳權商品可在台灣交易。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圖/綠色公益提供)外傳碳費定價每噸落在300元?劉哲良指出,政府以「鼓勵減碳」為目標,環保署若收了一大筆錢也會被質疑,因此可能朝「優惠費率制」方向,例如定價每噸1000元,若碳排大戶減碳目標達成率越高、給予越高的折扣,使企業有極大誘因減碳、從事低碳轉型,例如2030年較某個基準年減碳3成,達成了碳費就打1折,工總甚至期望可以碳費全免。目前國際碳規格有三大主流,分別為歐盟(EUA)、加州(CCA)、美國「區域溫室氣體計畫(RGGI)」,碳費價格也不一,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時價,強制碳市場部份,歐盟每噸碳價高達90.03歐元(約合新台幣2790元),澳洲38澳元(約合新台幣782元),南韓8.65美元(約合新台幣268元)、中國8.1美元(約合新台幣242元),這些碳交易以當地企業的當地碳權為主。「強制性碳權都是當地買、當地用,所以不會有國際接軌、國際認證等問題;就像是你來中經院上課、獲得一個證書,內容有效,但還沒有國際認證。」劉哲良解釋。各國、各產業碳權的價格不同,因此有邊境調整機制。(圖/翻攝自carbon credits官網)由於各國碳權的價格不同,為避免公司到碳價低的地方設廠「逃碳」,歐盟已制定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須購買碳憑證,預計2026年上路、今年第4季試行申報,「這是『補差價』的意思。商品出口就像民眾帶『行李』出國,產品碳足跡控制在一定重量以下不用多付費。」紡織所總監黃博雄告訴CTWANT記者。在美國則是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實施。第二種自願性碳權,亦即沒被強制納管者的「減量成效認證」,無論企業或社區,主動減碳或碳捕捉、造林、執行專案(如鋪設太陽能板、換電動車)等,在台灣可向環保署申請認證,也能向聯合國、國際碳權機制獨立機構,即可取得碳權,用於自願性市場交易(Voluntary Markets)。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自願性碳權市場時價,自然碳抵換2.82美元,又分綠碳、藍碳、黃碳,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皆由國際認證機構衡量認證取得的碳權;至於各行業節能減碳,價格也不一,航空業1.71美元、科技業0.77美元。由於台灣碳交易所尚未設立,有部分科技大廠已向國際購買碳權,例如華邦電(2344)去年9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 (CIX),並於11月完成首次交易,購入來自巴基斯坦紅樹林的「藍碳」,用於抵換碳排放。
台股交割方式要改T+1?證交所董座:觀察中
金管會證期局與證交所日前(4月3日至6日)赴日本引資,與多家投資銀行、大型基金、知名證券公司等重要機構投資人會談,介紹台股基本面、殖利率優勢,以及ESG等最新市場發展,外資法人提出多項建言,其中一項是台股交割T+2(下單買股後的第二個營業日扣款)制度比照美國在明年、印度在今年實施T+1?證交所董座林修銘表示,正觀察各國實施狀況以及可行性,不過在現行T+2制度下,可以用4大方式達T+1所訴求的強化風險管理、流動性等效果。美國股在明年、印度在今年實施T+1,林修銘表示,「不會Jump intoT+1(貿然實施T+1),在現行T+2制度下,可以增加對證券商款券撥付作業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強化交割借券機制及減輕外資交割成本等4大方式,接近T+1所訴求的強化風險管理、流動性等效果。」林修銘說,這趟引資之旅最重要的是「展現溫暖的那一步,表現台灣對外國投資機構的重視」,尤其外國主動式基金將台股視為重要投資部位,台灣半導體產業更是重中之重,並對台灣高科技產業未來發展持正面態度。此行拜訪5家保管機構、5家證券商、6家大型退休基金及資產管理公司、2家銀行及保險公司。以及與2家交易所、1家碳交易平台,2家指數公司會談。林修銘表示,外資對整合市場參與者力量共同建構ESG生態系,接軌國際對ESG投資重視之作法表示高度贊同。ESG執行方式採取循序漸進導入,大型企業先行,帶動中小企業跟進的做法,亦深獲投資人肯定。其中,日本大型基金機構投資人特別對上市櫃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升女性董事比例的作為,表示讚許。金管會已研議修正,將大量持股申報門檻由10%調降為5%,目的係提升資訊透明度,並符合國際慣例。外資登記純電子化。台灣投資環境之友善性與便利性提升。未來將於交易安全之原則下,提升交易及交割效率,建置更友善外資的投資環境。證交所未來規劃,5月底赴越南招商,並積極展開駐點服務事宜。9月前往紐約及波士頓,與美東機構投資人、全球保管銀行、指數公司及相關單位深入交流,尋求引資、擔保品服務、造市制度、合編指數等多面向合作機會。證交所指出,台灣上市公司2022年營收合計達1.31兆美元,年增5.34%,並再締新猷,以預計可配發現金股息來看,預估殖利率接近5%,在全球居前段班。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及早布局全球,加強與多個國家的合作開發活動,建立更多元、更彈性的全球供應鏈。今年來外資買盤持續回籠,截至三月底已淨買超臺股逾73億美元,持股比重近四成,成交量亦超過三成。此外,櫃買中心睽違3年再度前進海外,於4月12日至14日前往新加坡亞洲金融中心,舉辦實體法人說明會,經統計,近10年來櫃買市場的外資投資比例從2013年的6%逐年成長至2023年截至3月底的20%,今後仍將積極辦理各項引資活動,持續為台灣資本市場挹注更充沛的投資動能。
金管會偕證券F4團拜「即時回應市場脈動」 台股6月前產業重分類
台股新春開紅盤站上萬五,金管會與證券F4證交所、櫃買中心、期貨交易所、集保結算今(30)日舉行新春團拜,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是疫後首度金融周邊單位共同舉行團拜,今年擴大海外招商引資、協助國內企業轉型、即時回應經濟與國際脈動,並深化永續發展的基礎工程、加強詐騙防治等。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推動國家產業政策及創新聚落發展、貼近當前產業發展趨勢,正進行上市公司產業類別重新界定。上一次上市櫃公司對產業進行重新分類是在2007年7月,林修銘透露,這次擬新增數位科技、綠能、運動休閒、居家生活等產業類別,以創新性板塊引導投資人重視企業未來成長性、正確評價新創企業,力求台灣資本市場成為「懂新創企業的市場」,吸引新創企業加入資本市場籌資、國內外投資人參與交易,營造活絡具流動性的創新板塊。林修銘表示,受到疫情催化及地緣政治影響,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新整頓、布局,加速了企業拓展、轉移營運據點的步伐,證交所不僅扮演台資企業全球經營堅實後盾,亦將順應企業供應鏈移動與調整,藉此延伸台灣資本市場的觸角。今年2月於越南駐點開始,陸續朝泰國等新南向國家前進,整合當地中介機構駐點服務與台商組織資源,深耕新南向國家。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指出,中心的業務是以股債為雙核心,在股票市場方面,我們將積極推動中小型企業進入櫃買多層次市場,除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外,也將鼓勵數位雲端服務公司及資安業者這類「輕資產、重數據」的特色產業企業進入櫃買市場,期盼繼半導體及生技產業後再打造另一個新興產業聚落。另外,在制度面持續檢討改善,營造友善的籌資環境。陳永誠認為,愈來愈多的企業不管是傳產或科技業都著重數位轉型,目前櫃買中心規劃的工作主軸例如監理科技、流程檢討進而自動化及大數據分析等,都是數位轉型過程重要的環節,相關做法也有利於提升櫃買中心的營運靭性。 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指出,各大型交易所環伺全球市場,如何將行銷觸角擴展全球,衍生性商品無國界藩籬,將展現潛力及商機,進一步提升國際參與比重,並升級市場防衛機制,包括強化期貨商端夜盤風控機制、委託單刪單機制從期貨自營商端擴大適用至經紀商端以及提升資訊安全防護韌性,持續強化期貨市場資安監理。同時,建構期貨市場永續金融生態,協助期貨商導入永續治理架構,提供交易人一站式便利服務。扮演台灣資本市場「最強後台」的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朱漢強指出,要從後台走到「中台」,近年將在數據應用與服務面向延伸B2B、B2C、B2G:在B2B方面打造金融服務樞紐,B2C致力發展普惠金融;B2G協助國家金融市場監理。集保電子投票服務於今年將新增興櫃公司,「股東會視訊會議平台」將推出3.0新版系統功能優化。股務服務觸角也將延伸至股務訊息電子化通知(eNotice),讓投資人透過「集保e手掌握」app和電子郵件等管道,收到發行公司的股利通知。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說,在過年期間拜訪一位為200位企業家批流年運勢的命理師,發現8成以上企業家今年運勢不錯,又國內各大宮廟抽出的台灣國運籤是中上或上上籤,台股今年有望鴻兔大展。
供應鏈移轉趨勢 林修銘:證交所越泰設辦公室衝刺新南向IPO
掌握部份供應鏈從中國移轉到東南亞趨勢,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規劃,在越南、泰國各設一個辦公室,派員駐點深耕查核,協助台商回台IPO。蘋果在中國及非中國地區建構兩套供應鏈,東南亞成為首選,林修銘表示,這是因為美中貿易戰、疫情使供應鏈分散風險,加上中國漸失人口紅利,加速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成熟,不少台廠在當地成為隱形冠軍,目前已經掌握有IPO潛力的公司除了科技業、不乏傳統產業。因應之前不少KY公司暴雷,證交所直設辦公室,要加強對公司實地調查。林修銘先前擔任集保結算所董事長,因推動基富通平台定期定額買基金令投資人熱烈參與,因此獲證交所延攬2022年成為最年輕董事長;現在他主導證交所上市推動方向更加多元,除精準行銷外,也藉由創新板制度精進,輔以打造品牌及市場定位,進一步完善創新產業生態系。林修銘透露,創新板目前正洽談掛牌的公司超過10家,今 (2023) 年上市公司掛牌目標則有22 家。在發行面,持續精進規章,增進法規彈性,參考中介機構推動實務及意見,並借鏡亞太鄰近交易所之創業板塊發展,爭取為創新板訂定更友善便捷的法規條件。證交所深入創新生態圈,透過行政機關、創投機構、新創育成機構及各項活動擴大交流,並從集團企業旗下新創公司切入,以行動支持創新育成。經過多面向推廣,激勵創新板在全球籌資活動降溫下,仍得以逆勢成長,繳出申請家數8家的成績,為我國新經濟產業聚落發展注入新動能。
證交所董座:台股本益比10倍、殖利率5% 小投資人新春可定期定額參與
受升息與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影響,股市交易驟降,面臨有10天的史上最長農曆年假在即,被問及能不能抱股過年?董事長林修銘指出,台股價值浮現,目前本益比10倍、殖利率5%,台灣股市跟產業有其韌性、長期看好,國安基金持續護盤、外資在去年初已轉買,小投資人可定期定額參與;並訂出2023年22家公司IPO、創新版10家送件的目標。證交所今日舉行歲末記者會,林修銘表示,因為升息、美元強勢的關係,整個國際情勢慢慢地反映到外資的動作,導致去年外資賣超1.3兆元,但認為今年波動不會像去年劇烈。2022年證交所自結營收108.84億元,稅前獲利82.28億元,EPS 6.81元,較去(2021)年12.36元、年減44.9%。林修銘強調,台灣資本市場具有國際化程度高、自然人參與程度高、公司治理優異等特色,且上市及法遵成本相對合理,流動性亦具優勢,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對於科技及新經濟產業的掌握度與認同度高,願意給予合理評價。林修銘認為,台灣新創研發能量強大,在國內能見度更勝於國外,為此,證交所亟思提升國內籌資環境,讓企業留在國內的Home Market發揮主場優勢。在創新板推動上,除適時檢討相關規章外,將持續透過多元管道招商,並規劃辦理或參與大型主題式及國際交流活動,增進創新板能見度,並將持續與新創生態圈互動交流,發揮正向影響力支持其發展,另透過引資活動爭取機構投資人認同,以期提升新創企業估值及價值鏈。為利創新聚落發展及國家產業政策推動,證交所研議調整上市公司產業類別,以突顯數位經濟、綠能科技等特色產業,期能達到聚市效果,引導投資人重視企業未來成長性與發展,形成「創新+永續」的上市新聚落,進而提升企業與生態系價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正向循環。證交所已設立專責服務團隊,除積極宣導上市業務,充分掌握送件進度外,亦強化與申請公司及中介機構之溝通,並將滾動式檢討上市申請流程及法令規範等措施,以提升潛在企業上市意願。針對規模及獲利達一定條件之企業,優先安排拜訪及瞭解其營運狀況,加速上市時程。同時,將與中介機構合辦上市座談會,並積極參與各地區企業聯誼社團活動,持續開拓及穩固IPO案源,另上市集團企業子公司亦為今年鎖定目標。
泰山再戰龍邦2/賣全家股權「最美麗獨董陳敏薰」捲入 劉偉龍曝「我在查帳逼急他們」
泰山(1218)閃電出脫全家(5903)持股,惹爆狠砸近60億買入近五成泰山持股的龍邦董事長劉偉龍大罵公司被掏空,砲轟「美麗女獨董陳敏薰」到底有沒有做好監督?質疑買家國泰蔡家有違「產金分離」之虞;為此,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20日表示,「公司治理是一條沒有模糊地帶的線。」這筆震撼台股、超商通路、金融圈及引來主管機關關注的交易,發生在2022年12月5日,泰山以每股187元出售所持全家股票19.39%共4.33萬張、股款80.97億元,12月7日撥入泰山公司帳戶,獲利近54.53億元。泰山因持有通路二哥全家兩成多股權,近十年為泰山賺入2~5億元,每年貢獻泰山獲利占比逾五成,全家成了泰山名副其實的「金雞母」,因此泰山公司派詹家砍掉金雞母,讓大股東龍邦集團急跳腳。CTWANT調查,前台北101董事長陳敏薰受邀泰山公司派獨董提名,除了與現任董事長詹景超皆為政大商學院企家班同學,其實在2006年原本泰山旗下的福客多進駐101時,就為福客多站台,時任福客多董事長詹仁智即為詹景超父親;之後101公司經營權之爭時,陳敏薰一方也曾透過福客多徵求委託書,如今涉入泰山經營權遭龍邦質疑也再受注目。泰山處分近二成的全家股權案是否涉法,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雖未評論個案,但強調會加以調查。(圖/黃威彬攝)「公司雖強調該筆交易屬於全體約五萬名泰山股東所有,絕無掏空,龍邦在想辦法拿回全家金雞母同時,也會評估看是透過獨立董事還是由超過半數股權召集股臨會,改選泰山董事,至少也搶到接下來如何思考近81億元近帳資金運用、未來配發股利的主導權。」泰山一名股東分析說。為護住大股東權益,龍邦現正火力集中這筆交易的適法性。據CTWANT調查,泰山在12月2日董事會提出這筆售股案,九席董監事全出席,其中公司派占三席董事二席獨董,由獨董陳敏薰擔任審計委員會召集人,先討論通過出售全家等股權案,再與全體董事開會討論。董事會召開五分鐘後,尹章中(泰山前董座詹岳霖公司法派董事)辭職未參與表決,龍邦的二席董事劉偉龍、韓泰生與獨董杜英達投下三票反對,公司派的詹景超、詹逸宏、詹皓鈞與獨董李明輝、陳敏薰共五票贊成。「詹岳霖還特別醒尹章中,不應在任何文件上簽名,避免涉法。」詹家友人跟CTWANT記者說。會議當天,劉偉龍清楚要求看更多的評估出售股權的相關財務等文件,但未果。「公司說董事長在權限內可以決定」,「公司還說有請兩位律師出具律師書的資料,我們要求看文件,卻遭公司以保密文件為由未讓董事過目了解」,劉偉龍12月8日公開提出質疑,「我們很擔心泰山涉及被掏空」。律師出身的龍邦董事長劉偉龍於去年12月進入泰山董事會後,龍邦與泰山創辦詹家合作磨合期甫一年,即因公司派主導出售全家股權而徹底分裂。(圖/趙世勳攝)此外,泰山獨董杜英達在2日董事會上也提出三點反對理由,一認為公司派所提「授權董事長在每股187元以下,不超過泰山持有全家股權的20%範圍內決定出售案」,形同是「空白授權」。其次,杜英達還主張「處分案金額接近本公司資本額(泰山股本49.99億元)的兩倍」,應適用《公司法》185條的規定召開股東會討論;因此「希望等到明年度的預算估計數字完成後,再做決策可能會更安全合法。」除了昔日台北101最美麗董事長陳敏薰因擔任泰山獨立董事,捲入出售全家股權的適法性,就連買家國泰金(2882)董事長蔡宏圖、蔡宗翰父子掌控的萬寶開發,也意外地成為這場食品大廠公司經營權戰役的另一焦點。大股東劉偉龍質疑國泰金大股東蔡家「貸款」近81億元購入泰山出售19.4%全家股權之案,涉及質押國泰金股票的「產金分離原則」。熟稔公司經營權的律師分析,「泰山持有的全家股權22.47%,這次售股僅19.39%,壓在20%以下,很多人認為藉此可以避開《證交法》第43條中有關強制公開收購相關規定。」對於大股東及獨董的質疑,泰山公司強調,此案係由「審計委員會委員提議並經董事會討論後,針對交易數量、每股交易價格下限及授權處分期間做成決議,並無空白授權情事」,並說明「出售業外轉投資的全家股權,可讓經營團隊更專注於本業經營,減少對業外收益的依賴,為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之正向決策」。萬寶開發發聲明說,「會投資全家便利商店,著眼在全家長期以來的穩定經營與每年平均約有2%的股利,而為長期經營投資,並無意參與全家經營之意」,但萬寶開發也正以80.97億元買下4.33萬張股票,躋身全家第2大股東。23年前泰山前董座詹岳霖主導公司投資全家便利商店,並進而收掉福客多。(圖/報系資料照)這筆交易的適法性,引來市場高度關注,12月20日金管會銀行局表態會加以審視,是否違反產金分離原則。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同日亦強調,「公司治理是一條沒有模糊地帶的線,上市公司必須對投資人負責,若有公司違反內控規定,會從投資人角度思考」。至於龍邦為何會大買泰山股權?劉偉龍告訴CTWANT記者,「龍邦會投資泰山,確實有看中公司投資全家的股利表現」,「我進了董事會後想多了解公司運作與財務,可能是我以董事身分要求查閱泰山與子公司等帳目,讓公司有所反應」,「我整理好覺得要關注的財務資料後,會再向股東公開說明。」接下來,龍邦能否化險為夷,守住泰山獲利「金雞母」有二個關鍵,「一是金管會及證交所對此一售股案的適法性認定,若無具體結果,龍邦應該會正式展開法律保衛戰。」熟稔上市公司經營權人士說。「泰山這場硬仗,雙方都有股票設質押,市場派約八成,詹家公司派則高達九成,就像大同王光祥、泰豐輪胎的林學圃家族一樣,入主公司後就是要看到賺錢拿股利,龍邦、詹家也是要比氣長,誰撐得愈久,就愈有機會拿到主控權。」該名泰山股東說。
蔡宏圖買全家「無意參與經營」 踩產金分離紅線「若能過三關」金管會「可降低疑慮」
國泰金(2882)大股東蔡宏圖家族萬寶開發「貸款」81.05億元,購入泰山出售19.4%全家股權之案,其中還涉及質押國泰金股票,金管會銀行局表態審視「產金分離」原則,若符合三點也較能降低對國泰大股東財務疑慮。這三點包括首先國泰金目前正在進行的現金增資525億,屆時若能年底前順利完成,以及萬寶及霖園等國泰大股東能依比率認購增資額度,且其他股份若無人認購時亦能負責地承接。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表示無法評論泰山出售全家股權一案,但強調公司治理是一條沒有模糊地帶的線,上市公司必須對投資人負責,若有公司違反內控規定,會從投資人角度思考。近來證交所也針對如興、國喬等上市公司涉及違反內控祭出重罰。萬寶開發就此案則發聲明表示,會投資全家便利商店,著眼在全家長期以來的穩定經營與每年平均約有2%的股利,而為長期經營投資,萬寶開發並無意參與全家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