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男
」 台塑 林健男 洪福源 輝達 黃仁勳抄底撿四寶2/中國天量傾銷打壞亞洲石化市場 台塑轉身不易幕後大金主也愛莫能助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為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台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為他在許多領域占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碱(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因為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台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前台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台塑四寶在5月宣布增資100億元予台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台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台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台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回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台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台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台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為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台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台塑四寶被稱為「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為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占台塑9.4%的股票,占台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台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台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台塑、台化、台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台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台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台塑上週遭投信大砍「3萬多張」 前董座股東會道歉股價反上揚
據證交所公布三大法人籌碼動向,上週合計賣超628億元,其中投信買191.94億元、賣199.69億元,合計賣超7.75億元;塑膠股台塑(1301)集團因美國持續升息、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去年業績表現低迷、年減20.9%。前董座林健男20日在股東會時哽咽並向股東致歉,但投信本週仍將該股倒至週賣超季軍、狠殺3萬多張,所幸28日止跌反漲0.88%、收57.5元。根據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三大法人上週集中市場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90.77億元;自營商(含自行買賣及避險)買超7.21億元;投信賣超7.75億元;合計三大法人本週共賣超628.03億元。其中,投信本週賣超前十大個股,榜首是友達(2409),共倒出24萬5931張;第二名是興富發(2542),賣超6萬1550張;第三名則是台塑(1301),總共賣超3萬6027張。第四至十名依序為,旺宏(2337)賣超3萬4907張;鴻海(2317)賣超2萬8782張;宏碁(2353)賣超2萬7139張;仁寶(2324)賣超2萬4645張;佳世達(2352)賣超2萬1799張;國產(2504)賣超1萬3956張;榮運(2607)賣超1萬3052張。其中,台塑去年第四季稅後淨損29億元,今年首季稅後純益2.2億元,年減9成,雖然受惠於業外收入挹注,每股純益0.03元,由虧轉盈,但本業仍虧損;股價自股東會後頻頻探低,27日更一度下跌至56.4元,不僅跌破2020年新冠疫情時的最低點64.8元,同時也為近15年來低點。不過今股價出現反彈,一度上漲至58.4元,盤中漲幅逾1.5%,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也跟進一同上漲。
「石化業陷入前所未有低迷」 台塑董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與輝達合作AI
台塑四寶股東會最後一棒的台塑(1301)在20日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將交棒給總經理郭文筆、改任台塑公司最高顧問;因去年全球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擴產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與低價競爭,「石化業景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林健男向股東們表示歉意,更忍不住哽咽;不過台塑將攜手輝達(NVIDIA)共同研發,做生成式AI在石化產業的應用,讓工廠順利運轉並維持高稼動率,期望共渡難關。台塑2023年合併營業額僅1991億元,比前一年衰退21%,合併稅前利益額69億元,比前一年衰退84%,稅前每股盈餘1.1元。林健男表示,去年表現不好,而今年第1季因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加上美歐維持高利率影響,石化行情未見好轉,產品利差縮小,台塑合併稅前利益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85%;但第2季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且大陸持續有刺激內需政策,將帶動產品需求,可望比第1季成長,也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相信在持續努力下,今年的業績會比去年好。林健男表示,台塑有多項產品具有世界第一的品質與技術,接下來會加速分散市場,並與台塑美國公司聯合行銷;像是PVC銷售大陸占比已自2021年23%,降至10%以下,而印度市場由2021年的25%提升至34%。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方面,近年來在總裁王文淵的領導下,AI及量子計算已完成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7億元,像是運用量子計算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也與客戶策略結盟共同開發,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已申請近百件專利;自產的氫氣能發展清潔能源及應用,也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像是台塑勝高公司12吋新廠即將投產,台塑德山公司目前電子級IPA品質為世界第一,已廣泛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台塑大金公司已完成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擴建,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並擁有半導體製程用的化學品原料,已評估發展半導體級的化學品與氣體。台塑化(6505) 在14日的股東會後完成董事改選,推選總經理曹明任新董事長,原董事長陳寶郎轉任最高顧問;台塑這次也交棒給年輕一輩,林健男表示,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化,陸續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目前員工平均年齡已降為43歲。
黃仁勳感謝7台廠17位大咖:台灣是世界支柱 點名5台廠將導入機器人應用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昨(2日)晚間7時在台大綜合體育館發表演說,不但吸引數萬人在網路上同步收看,更讓數千名聽眾願意提前1小時冒雨排隊,只為一睹「AI教父」風采。為此,黃仁勳也公開點名17位產業大咖,強調7家台廠將成為全球AI產業革新的支柱,「台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若沒有台灣,輝達的願景將是無法實現的夢想。此外,他還特別提到與5家台廠的合作,更曝光與鴻海合作的最新虛擬工廠。在黃仁勳昨天的演講上,可以親眼目睹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與副董梁次震、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鴻海董座劉揚偉、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技嘉董事長葉培城、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中華電總經理林昭陽等台灣業界大佬,就連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等政府官員都有參與本次活動。黃仁勳在演講過程中也公開點名7家台廠及陪伴輝達闖出天涯的重要高層,包括梁見後、劉揚偉、林百里、施崇棠、林憲銘、華碩副董事長徐世昌、華擎總經理沙韋旭、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和總經理葉枝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共同執行長鄭光志、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技嘉董事長葉培城和執行長李宜泰、緯創總經理林建勳,以及緯穎董事長洪麗寗和總經理林威遠,共17位產業大咖。黃仁勳還秀出1張年輕時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合影,藉此凸顯自己與台積電及台灣悠久的淵源,更強調「台灣」在AI布局的核心戰略位置,就像演講結束前的影片所言:「台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全世界的支柱,謝謝台灣,讓我們繼續這段AI創新之旅,打造一個成功和繁榮的產業」、「沒有你就無法實現我們的願景和夢想,與你同行,我們勇往直前。」此話一出也讓施崇棠等人在演講結束後有感而發:「這場演講讓我非常感動。」此外,黃仁勳還特別點名與5家台廠的合作,包括自行車大廠巨大、台達電、緯創、和碩等。並分享鴻海在全球各地經營的170處工廠,例如最新與輝達合作的「虛擬工廠」,便是墨西哥電子工業中心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的一處新工廠的數位孿生模型,而鴻海工程師在訓練機器人時,採用的也是輝達的Blackwell HGX 系統。他補充,這些不只發生在海外,也在台灣各地發生,包括台達電、和碩等企業,都在建立其工廠數位分身,以供機器人運作。「AI教父」還指出,輝達也大幅加強了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乙太網路,且以最佳化容器形式提供模型的推論微服務NVIDIA NIM將徹底改變部署模型的方式,現在可將全球數百萬名開發人員轉換成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開發人員。此外,黃仁勳還發布數位人微服務,將為未來製作生成式 AI 數位化身奠定基礎,同時他也預言,透過NVIDIA打造人工智慧工廠和資料中心,世界將迎來下一場工業革命。
眾星雲集擠爆台大見證AI教父魅力! 黃仁勳:「台灣是無名英雄、世界支柱」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即將於6月4日開幕,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搶先在2日晚間於台大體育館發表主題演講,分享AI人工智慧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的發展,相較於3月的GTC大會,這次影片大量出現台灣元素,更在最後由黃仁勳訴說對台灣的感謝,「臺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現場掌聲久久不散。儘管在輝達官網、其他網路與媒體平台都有直播,且當天台北下起傾盆大雨,但現場仍擠得水洩不通,還有不少業界大咖進場捧場。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廣達副董事長暨總經理梁次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緯穎董事長洪麗寗、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技嘉董事長葉培城、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光寶科總經理邱森彬、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美和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等,部會首長有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也都冒雨前來聆聽。黃仁勳說,「每一個晶片、每一臺電腦,都描寫著你們辛勤工作和追求完美的故事,臺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世界的支柱。一起、我們推動了產業的復興,辛勤的耕耘,讓我們能夠踏入嶄新運算的領域。其中,我們製作的電腦會轉化成新型的工廠,製造珍貴無比的人工智慧。 親愛的夥伴們,你們是AI產業革新的後盾,無論面對多大的風浪,你始終穩如磐石。科技的卓越。 勤奮與齊心合力的精神是你的超能力。 沒有你,我們的願景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 與你同行,我們勇往直前。 創造智慧 與便利的生活,對抗疾病和自然災害,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謝謝你,臺灣。讓我們繼續為這段AI創新之旅,打造一個成功和繁榮的產業。」今年6月3日的COMPUTEX開幕演講被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搶下,他在1日搭乘私人飛機來台,而黃仁勳則搶先在5月26日就提前到台灣,除了擴展美食地圖、5月29日拉著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逛夜市、5月31日宴請台灣科技大老,1日在台北大巨蛋成為中職史上身價最高的開球嘉賓,再加上2日的台大演講,可說是黃仁勳人氣魅力與供應鏈火力雙展示。
輝達黃仁勳夜宴科技大老31日台股逆風開紅盤 不小心透露「這秘密」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0日晚上在台北市的磚窯古早味懷舊餐廳宴請供應鏈伙伴,現場眾星雲集,除了AI供應鏈大老,不少傳產大咖也到場,讓31日台股以21400.83點開出,隨後漲逾百點,重回21500大關。其實美股四大指數30日是全面收黑,道瓊工業指數收38111.48點、下跌0.86%;那斯達克指數收16737.08點、下跌1.08%;S&P500指數收5235.48點、下跌0.60%;費城半導體指數收5173.26點、下跌0.88%。照前兩天的走勢,台股今日本應走弱,沒想到以紅盤開出。黃仁勳宴請的供應鏈廠商名單,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華碩創辦人施崇棠、中華電董事長郭水義、緯創執行長林建勳、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等,可說是撐起台灣科技業的半邊天,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巨大執行長劉湧昌等人也都有到場。對於是否擴大投資台灣,黃仁勳表示,「每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料都是資源,應該利用他,把它變成人工智慧。台灣是輝達投資的最重要國家之一,我們也有許多合作夥伴一起進入市場,我們將在這裡製造晶圓並建立系統,也是我們公司業務的起點。」童子賢表示,AI產業可以作為護國群山,AI產業整體產值加總起來,相較半導體「只會大不會小」,這是台灣產業很好的機會。楊麒令也說,這次電腦展是所有平台伺服器火力全開,不只NVIDIA還包括AMD及英特爾全部的新伺服器平台解決方案都會上陣,大家可拭目以待,半導體整個供應鏈都在台灣,黃仁勳當然重視台灣。黃仁勳30日聊美食、AI和合作夥伴,不但在場內接待大老闆,還特別到門外向粉絲打招呼,因為有民眾拿棒球給他簽名,他也脫口而出,表示將在6月1日於大巨蛋投球,有媒體問是否為神祕行程,他楞了一下,隨即跟在場媒體大喊「It's a secret! Don't talk to anybody!(這是祕密,不要告訴別人)」,引發現場一陣大笑。中職味全龍隊在5月31日至6月2日於台北大巨蛋推出「龍星大樂」主題日,球團證實安排黃仁勳擔任開球嘉賓,是由工業電腦大廠研華所邀請,也將成為中職史上身價最高的開球嘉賓。
台塑AI總動員1/80歲老董也要上課 總裁王文淵霹靂領軍賺錢「超有感」
「亂講!你這哪叫AI,你是以為我不懂嗎!」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五年前一聲巨吼,嚇得台塑總部辦公室裡在場人士面面相覷,這位總裁是真的懂AI,而且要玩真的。這個去年產值2.59兆元,全台最大民營企業集團,被外界認為是傳統產業,在全球的AI浪潮中卻是最早受惠的。台塑集團導入AI於智能生產、製程優化、品質檢測、保養檢修及工安預測等,去年累計完成901項專案,連省帶賺一年挹注53億元,待進行中的624件專案完成後,每年總效益將上看80億元。不講不知道,引領台塑集團衝上AI浪潮的,竟是從王文淵的幾場激烈論戰開始。中研院相關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2017年時,為籌辦學校資金,他們找上王文淵,跟他解釋人工智慧能在製造業上出一份力。當時的王文淵跟中研院的專家討論了很多次,「而且是火花四濺的那種,」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因為王文淵要徹底搞懂這個技術,才會決策是否採用,所以是直來直往地進行質疑、辯論與討教,甚至學習何謂類神經網路,成功說服他後,王文淵大筆一揮投入三千萬元給「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並要求讓台塑員工成為第一批學員。「台灣人工智慧學校」2018年成立時,其中金主就有台塑集團。(圖/翻攝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臉書與官網)中央研究院2018年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時,第一波投資的金主就是台塑集團。當時,王文淵下令讓集團四大公司都派人去上課受訓,學成後在公司內部流程找題目AI化、並親自跟他報告,當他聽到員工推出「不夠格」設計時生氣極了,畢竟他可是親自與中研院專家「辯論」過什麼是人工智慧。今年5月29日,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COMPUTEX演講,台下除了科技界大老捧場外,王文淵也帶著台塑四寶董事長出席聆聽,王文淵76歲、台塑林健男和台塑石化陳寳郎都80歲,南亞吳嘉昭和台化洪福源也快80歲,可說是現場最認真的「大齡學生團」。10月間一場「緯創的轉型升級」小型座談會上,CTWANT記者巧遇77歲的台塑石化總經理曹明,隱身在觀眾群裡,曹總一臉理所當然地說,「我來學習呀!看看科技業是怎麼做AI的。」前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告訴CTWANT記者,「台灣很多企業講著要轉型升級,都是看別人做好才『接著做』,或是『員工做』,但若『關鍵人物』不懂,轉型勢必是失敗的。」而台塑集團真的是從上而下、貫徹始終。台塑集團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助手、也就是學校,旗下有明志科大、長庚大學和長庚科大,知情人士透露,王文淵在董事會上要求「老師若只會教古早知識有什麼用,大家一起來學AI。」直接拿台塑集團的案子去給教授們邊學邊做。台塑石化的AI專案,包括製程優化、運轉穩定、工安管理與操作優化四大面向。(圖/報系資料照)石化業工作流程是嚴謹且危險的,高溫、高壓且很多化學變化,稍有不慎恐造成嚴重的工安事故,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台塑集團已利用AI技術,進行設備故障預測,可提早示警;過去為避免事故,會提前更換材料零件,但在AI的精準計算後,備料與檢修也不會浪費。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跟CTWANT記者舉例,像是常壓蒸餾單位的操作,柴油蒸餾點控制不能超過95%,但製程時有上下波動,人工操作怕會超標、就會降溫,但若溫度太低,柴油漏到燃料油裡,那就浪費了;導入AI控制後,上下波形變得很小,操作員就敢將溫度往上調,柴油產量明顯增加,光是這個改變,一個月就多賺了1億元。「一開始是老闆想做AI,由上而下逼著大家,大家一開始怕得要死、只是為了命令不敢不做,但現在反過來了,是我們下面想做,因為真的有很多好處。」陳寳郎笑著說。目前光是台塑石化的AI專案就有233件,包括製程優化、運轉穩定、工安管理與操作優化四大面向,共投資8.7億元,但光是油品利益管理、每年就因此有18億元的效益,還可以減少35.6萬噸的年碳排放量,真是一舉多得。
台塑大遷徙4/石化王國老功臣人生謝幕 2.5兆元集團總部「打掉重練」迎新舊能源轉型浪潮
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台塑集團,2023年10月19日正式搬離使用47年的敦化北路大樓。這棟大樓乘載了台灣產業的奮鬥史及「台灣精神」的印記。昔日台灣首富、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金句之一是「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而在台塑集團總營收2.5兆的龐大事業裡,最能精準控制成本、在對的時機出手的石化專業經理人,就是今年5月過世的前台塑董事長李志村。1935年出生的李志村是南投人,1958年自成功大學化工系畢業後,考上產業龍頭、國營事業鐵飯碗的中油,卻選擇進入當時還是小公司的台塑,他曾說,「我覺得這更能發揮我的專業。」李志村可說是王永慶欽選、招聘的首批大學畢業生,一做就是56年,若加上退休後的顧問職,不但在台塑集團度過3/4的人生,也全程參與了台塑企業總部敦北大樓的一切。李志村從基層做起,1967年台塑改組後從高雄調到台北總公司,並在1997年升任台塑總經理。他在王永慶決定交班、2002年規劃出的台塑集團「最高決策七人小組」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除了李志村,另外兩位老臣是當時的南亞董事長吳欽仁與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以及四位王家第二代,包括時任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與台塑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瑞瑜。這些通過「經營之神」調教的核心成員,可說是企業強棒,因為台塑集團事業複雜度又廣又深,為降低成本,能做的都自己做,除了民生塑化用品的石化原料、電子材料的上游供應鏈,要蓋廠房就成立台塑建設公司自己蓋,為運送石化原料就成立海運公司與船隊自己送,甚至連發電廠都有,子公司近百家,事業部門負責人也練就一身功夫。台塑集團儘管收入破兆,但其總部辦公室設計相當簡單,以實用為主。(圖/報系資料照)CTWANT記者過去想請教石化業者對於景氣與市場看法,不管是台塑人、甚至同業通常會說「你去問李志村。」石化業界都知道李志村的判斷絕對是對的,他每天都在看數字、了解國際情勢,年輕時為了搞懂日本進口的設備、他學會了日文,為了接待客戶與處理美國台塑公司事務,英文也是呱呱叫,甚至2015年退休了還天天進公司。最讓台塑人及媒體界印象深刻的,就是李志村的溫和友善,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主管,遇見了都會笑臉迎人地打招呼,且只要記者有問題、他有空,他就會像老師一樣地傳承他的經驗與知識,最後還會補問「還有沒有什麼不懂的? 」台塑集團一開始設計的七人決策小組,三個是老臣、四個是王家後代。(圖/報系資料照)今年,這位德高望重的石化業大老走了,南亞老臣吳欽仁也在年初時辭世,台塑的敦北總部大樓也即將拆掉。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大江東去,世界產業趨勢正一頭衝向先進科技。現任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5月底的股東會上提到,「面對現今的種種挑戰,公司已在進行轉型策略與調整投資布局,像是擴大在半導體產業布局、跨入生活創新產業,還有深化AI及數位轉型等。」10月18日剛開幕的國際能源周,台塑集團推出兩個大型攤位,一是宣傳電池事業,一是與海上光電合作,這位石化大老搖身一變成了綠能先鋒。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跟CTWANT記者說,「石化和綠能並非完全對立的產業,過去百年的石化產業發展,也能成為新能源研發的基石。」隨台塑企業五千人遷徙內湖新大樓,像是告別舊日時光,待敦北大樓重新蓋好,核心事業及總部高層預計會在2029年重返敦北總部,舊能源與新能源如何開出新局,考驗著現今執掌團隊的智慧。
台塑打造本土最大鋰鐵電芯廠 家用儲能設備11月開賣
台塑(1301)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18日參加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使用在各種設備與場域,家用儲能系統則預計11月開始販售,彰濱電芯廠建設進度順利,預計明年7月能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台塑集團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能源,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台塑新智能公司雖然是2022年7月成立,但研究開發磷酸鋰鐵電芯已有10幾年,而今終於完成,打造出真正國產的產業鏈。劉慧啟表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用同一套電池模組即可搭載於各種設備或場域,包括電動車、工商業及家用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UPS)等,已接獲車用及商用訂單,此套電池將在彰濱電芯廠製造,該地也希望能擴展、打造成台塑的能源基地,進行電池回收等。而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根據個人用電需求去組合產品容量,台灣家庭每日平均用電約11度,所以產品有「輕巧型」6.8度電和「標準型」13.6度電可供選擇。若臨時遇到停電,家用儲能就能確保電器正常運作,並搭配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省上萬元電費,劉慧啟表示,預計11月開始販售,希望家家戶戶一起支持節能減碳。台塑董事長林健男也在18日宣布,與旭東環保科技(1343)合作,將台塑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於太陽能產業,研發出抗風浪、高靈活度、不影響生態的離岸太陽能發電浮力系統。旭東環保董事長董基旭表示,他們跟台塑合作二十幾年了,想到用台塑的HDPE強韌性做浮台、以及最新研發的446高抗蝕不鏽鋼做太陽能板的架子,搭配原有的海上風電機,形成風光互補的海上發電廠,該浮台設計已獲全球53國專利,且是亞洲第一個建置。台塑陸續開發新材料,將跟旭東環保共同建構台灣自有設計的100MW大型案場,預計明年8月在屏東外海進行測試。
高爾夫球代工四雄拚旺季 明揚驚爆引台塑董座小英總統現場探視
不講不知道,其實台灣是全球高爾夫的重要生產基地,相關用品在全球以製造與產能聞名,知名國際品牌廠大多委託台灣廠生產,其中又以復盛應用(6670)、明安(8938)、大田(8924)和鉅明(8928)四大公司為主。這次在屏東廠發生爆炸意外的明揚國際(8420),則是明安的子公司,專門生產高爾夫球,占台灣外銷高爾夫球的一半,主要生產廠區在屏東加工出口區,也是全球高爾夫球出貨前四大的重點基地。明揚生產的高爾夫球。(圖/宋岱融攝)這次事件發生,包括總統蔡英文、以及行政院長陳建仁、經濟部長王美花都在23日陸續趕往災難現場,除了政府官員,其產業上游的台塑(1301)董事長林健男也在一早趕到現場關心狀況,可見其重要性。高爾夫球分為品牌廠與代工廠,品牌廠主要以美國的Callaway、TaylorMade、Titleist以及日本Mizuno、Bridgestone、Srixon等為領導者,其中Callaway、TaylorMade、Titleist等品牌之高爾夫球於全球市場佔70%以上之銷量,品牌大廠主要專攻行銷及研發,包括球桿、設備、球衣等各式運動產品的生產,大多委託台灣代工廠製造。廠房爆炸,讓廠內的高爾夫球飛噴到路邊。(圖/宋岱融攝)復盛是全球最大高球桿頭製造商,市占率45到50%,客戶主要以美系為主;明安是全球第二大高球桿頭製造商,近來積極拓展複合材料的新應用領域;大田的客戶則分散在美系與日系;鉅明的客戶以Taylor made為主。由於今年第二季的國際終端產品銷售情形尚未大幅修正,客戶及通路庫存較高,還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庫存,所以這些公司是否會因此事件獲得轉單效應還未可知,要等待明揚後續清點盤整後才較明朗。
經濟將復甦?長榮海運估Q2已是谷底 裕隆評「今年將迎來好年冬」
重量級股東會接棒登場,向來被視為景氣風向球的海運業,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說,俄烏戰事若能終止,下半年貨量將回升,且隨著歐美通膨逐步減緩,未來景氣下行風險將下降,第2季有望是谷底。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則認為,影響去年汽車產業最嚴峻的防疫險陰霾已經遠離,今年將迎來好年冬。股東會旺季到來,昨天有台塑、中華車、京元電、日勝生、長榮、萬海、漢翔、東森、嘉泥、安心、寒舍、雲品、統一超、誠品生活、國際中橡、南帝、可成、華邦電、力積電及中保科等公司召開股東會,高達126家之多。台塑昨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第1季因適逢農曆春節,且中國大陸下游加工廠持續進行庫存調整,以及終端需求不振,第2季又有原油價格由約90美元,一度跌至70美元附近,影響下游購料意願,且全球通膨減緩速度不如預期,預估上半年營業額及利益額,將比去年同期減少。展望下半年,林健男指出,中國大陸持續提出刺激經濟措施,有利經濟加速復甦,歐美可望終止升息,下游加工廠庫存調整已近尾聲,且第3季為石化產品傳統旺季,將帶動需求增加,因此並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貨櫃三雄的長榮、萬海同日登場。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說,干擾市場最重要的因素仍為俄烏戰爭,如果戰事能終止,預期今年下半年貨量會比上半年來得好,海運景氣目前處於回歸正常化的過程,雖全球總體經濟動能減緩,但仍處在正向發展,預期通膨減緩、各國升息浪潮進入尾聲後,景氣下行風險將下降。萬海董事長陳柏廷認為,歐美買氣復甦情況比預期慢,且除俄烏戰爭,ESG也影響景氣,尤其是ESG讓油商不敢積極建置油井,在供需不平衡下,油價走高,推升物價下,連帶使終端買氣萎縮,不過中國大陸、東協市場都不錯,只是復甦進度仍有待觀察,但並不悲觀。裕隆集團股東會由中華車打頭陣,嚴陳莉蓮表示,去年本業表現穩健,但受到轉投資新安產險在防疫險保單的一次性損失,稅後虧損,不過隨著相關虧損也提列完畢,只要公司財務健全,防疫險的陰霾已經度過,今年起將恢復過去的穩定獲利並追求成長。嚴陳莉蓮認為,最差的狀況過了,汽車產業將重拾動力,除積極布局內外銷市場,也會在綠能產品多所著墨。中華車股價昨日衝上92.2元,頗有再戰三位數的企圖心,同集團的裕隆早盤衝至89.8元,創下33年新高價。
達標!台塑去年賺進1個股本 董座林建男:今年應有不錯獲利
台塑(1301)9日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林健男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需求增加,加上俄烏戰爭推升原油及大宗原物料行情,今年首季獲利年增10.8%。第二季為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在價量動能齊步增溫下,預估上半年營業額可望創歷史同期新高,獲利可超過半個股本。林建男表示,第一季因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需求增加,加上俄烏戰爭爆發,推升原油及大宗原物料行情,石化產品價格上漲,利差擴大,台塑合併稅前利益197億元,年成長10.8%。第二季為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各產品平均價格將高於第一季,且預估開工率比第一季高,在價、量齊揚下,台塑業績可望成長。林健男表示,綜合前兩季來看,預估上半年營業額可望創歷史同期新高,但利益額受中國大陸封城及原料乙、丙烯成本增加影響,將比去年同期略為減少。不過,台塑上半年獲利,還是可以超過半個股本。展望下半年,林健男表示,國際預測機構普遍預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將影響下半年石化景氣,但是,第三季為石化產品傳統旺季,且近期大陸解封,並提出振興經濟措施,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加。此外,因應全球能源轉型,台塑用於太陽能封裝膜的EVA、風力發電的ECH及碳纖可望受惠,另歐洲氯廠因能源價格大漲而減產,液鹼與PVC的售價將維持高檔,因此公司全年應能保有不錯的獲利。由於台塑去年受惠全球經濟及石化景氣大幅好轉,全年合併營業額2,735億元,年成長47%,合併稅前利益額859億元,年成長256%,稅前每股盈餘13.5元,創歷史新高,也達成台塑在去年股東會許下「力拼全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的承諾,今年是否再度挑戰獲利能超過1個股本備受看好。不過,林健男認為,目前烏俄戰爭、通膨等變數太多,現在還很難預測台塑全年是否有機會和去年一樣賺逾1個股本,通膨會造成全球經濟的萎縮,希望可以趕快恢復,面對油價繼續升高的話,也期待油價可以穩定,不然會對經濟徒增變數,盼望油價像疫情一樣能緩和下來。林健男也表示,台塑近年來持續朝多元化,也致力推動醫療抗菌、可分解塑膠及綠色塑膠等產品的創新研發,並在人工智慧(AI)、數位轉型、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有所斬獲。不僅如此,台塑也因應台灣高科技半導體業需求,轉投資台塑大金公司新建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以及台塑德山公司林園IPA廠,均已順利試車投產,有助於下半年轉投資收益增加,另外,轉投資台塑勝高公司預定新建12吋矽晶圓廠 ,2024年完工量產。台塑2021年營收2,735億元,年成長47%;稅後純益713.5億元,年成長257%,每股純益(EPS)11.21元,營收、獲利皆創新高。每股配發8.2元現金股利,為歷年最高股息,配發率73%,殖利率約7.6%,預計發出522億元現金。
俄烏情勢緊張油價震盪 若開打油價將衝破100美元
台塑四寶表示,2月適逢農曆春節,加上部分產線歲休,營收表現趨緩,不過,油價漲勢加上通膨疑慮,市場保守氣氛慢慢消除,而大陸下游加工廠陸續復工,客戶可望回補庫存,東南亞及印度市場需求增溫,且3月起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首季營收表現有望比上月說明會預期好轉。台塑化認為,油價走高,迫使美國開始積極與伊朗協商核協議,希望伊朗原油出口增加來打壓油價,但烏克蘭戰爭風險升溫,OPEC+及美國原油產量增加緩慢,第一季全球原油庫存維持近年低點,將使油價保持高檔震盪。倘若俄烏開打,市場預期短線油價衝破100美元應會發生。台塑化指出,煉油事業因亞洲煉廠3月即將進入密集檢修期,煉製毛利大幅上漲。乙烯等石化原料隨著3月輕裂廠集中計畫定檢,供給略為吃緊,價格可望逐漸反彈。台塑化2月煉油廠平均日煉量36萬桶,配合3月年度定檢,第一季平均日煉量37.5萬桶/日,產能利用率70%;輕裂廠第一季配合下游需求,維持約95%產能利用率。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第一季13個廠歲修,開工率89%低於上一季92%。油價走強,且3月起進入旺季,3月營收將比2月成長,第一季也將優於上月預期。南亞董事長吳嘉昭指出,農曆春節假期,麥寮EG2及德州EG2計劃性停車等影響,2月、第一季營收趨緩,不過,全球5G手機出貨量與市占率提升,5G相關軟硬體商機發酵,成電子材料及IC載板成長動能。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認為,2月春節收假後,市場漸回溫,在升息預期及QE調整壓力下,資金轉移到大宗物資,油價漲勢加上通膨疑慮,市場保守氣氛慢慢消除。2月、第一季營收都會比上個月預測好轉。
法令卡死難減碳1/CNS標準綁死 台泥董座張安平:新型水泥根本無法上市
根據「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全球61個國家中,台灣從2019年的54名,2020年時直掉3名到57名,從末段班變成吊車尾,2021年維持57名不變。「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10月底時,為自家減碳新水泥無法在台上市抱不平。近期台商紛紛回流建廠,不少廠房建置已採綠建築設計,使用環保綠色建材,為要節省電力、減少碳排,尤其產製過程碳排量大的水泥,更是需要採用減碳水泥。「不是廠商做不出來,而是法規對於水泥的組成比例就限制在那邊,新型水泥根本不能上市。」張安平告訴CTWANT記者說,台泥已研發出強度更高、更耐用及減碳排的新型水泥,已在大陸等地販售,但礙於法規卻無法在台上市。今年7月,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宣布,自2025年起將停止生產一次性民生用塑料。(圖/中時資料庫)據本刊調查,張安平口中所說的法令,就是經濟部所公告制定的CNS國家標準,列在其中的商品就必須合於規定才能販售。其中對於CNS 61「卜特籣水泥」的法定標準,依據7月底最新修訂,水泥中的總添加物含量限制已拉高到10%。另,今年年初時還曾將氯離子含量由原本的0.02%(200ppm)提高到0.024(240ppm)。一位資深水泥業者Bill表示,水泥生產,簡單來說就是燃燒石灰石讓它變成熟料,這過程中會排出二氧化碳,所以水泥業一定是碳排放的產業,這根本無從躲避。所以若要減少碳排,就要少用熟料(也就是水泥),改用新型配料來替代,從配方比例上著手。如果水泥採用環保再生燃料的話,成品中的氯離子濃度將會攀升。圖為工程人員檢測水泥,(圖/中時資料庫)然依據現行CNS標準,即使有再好的配方可以取代,但上限就在那,最多就只能用10%的配料,能減碳的量就有限。而以大陸來說,只限定熟料水泥比例要達80~85%(也就是配料可達15%以上),而國際其他國家的規定則約80%,但台灣在這方面的要求標準明顯高於國際,在水泥比例綁死下,根本無法用其他低碳材料替代,減碳效果有限。由於水泥生產中必須使用燃煤、天然氣或是其他燃料等,這也是水泥製程中產生碳排的另一主要來源。Bill指出,為了鼓勵水泥廠商使用替代燃料,像是使用RDF廢棄物製成的SRF固化替代燃料好降低碳排,但替代燃料會讓水泥中的氯離子濃度升高,因此其他國家紛紛放寬標準,像歐盟就完全不限制,美國則是限制低於1000ppm,日本350ppm,台灣即使放寬後也還僅是240ppm,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放寬。對此,經濟部表示今年7月底時已經水泥總添加物含量由原先的5%提高到10%,未來還會使實際狀況來因應,如果廠商有需求可以提出申請;至於水泥內氯離子的含量部分,這部分牽涉層面較廣,除水泥業者外,也跟預拌混凝土業者有關,目前的做法是採階段式調整,讓各業者有足夠的時間來因應。
法令卡死難減碳2/洗髮精沐浴乳分裝卡GMP認證 台塑生醫總座楊昆烈:申請中
全球瘋減碳,塑膠的生產過程中碳排量高,減塑也就是等於減碳,為此台灣石化王國台塑集團今年7月已喊出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原料;旗下台塑生醫更加碼,建置清潔劑補充站,力拚清洗劑包裝減塑,卻發現現行法規明定人體清潔劑不得分裝充填,必須合於化妝品GMP生產製程規範,知情人士說:「這條減塑道路被卡住了!」許多人不知,塑膠製品多半是石化製品,減塑其實是減碳中很重要的一環。台灣雖是全球寶特瓶回收做得最好的地區,但綠色和平組織分析經濟部產銷資料發現,台灣近10年免洗餐具與紙容器用量成長約37%,塑膠袋使用量成長逾1成,而2030年將全面禁用的吸管、免洗餐具、購物提袋、一次性飲料杯等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更是不減反增22.8%。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大力支持下,洗衣精補充站於全省持續擴點安裝中。(圖/黃耀徵攝、中時資料庫)為配合減塑政策,台塑董事長林健男7月宣佈,提前5年停止生產一次性塑膠原料,轉為產製耐久性產品如窗框、壁板、地磚等,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的生產,及醫療級針筒等耐久型或利基型產品。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則引入歐洲近年流行的清潔劑自動補充機,減少清潔劑包裝塑膠用料,第一步是在全國加油站體系、台亞加 油站體系及台塑長庚各廠院區、家樂福等地方設置洗衣精補充站,第二步再拓展到其他家用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等人體清潔用品。直到現在,其他國家的美體小舖還持續提供現場環保充填的服務(圖/翻攝自bodyshop臉書)台塑生醫總經理楊昆烈指出,「人體清潔用品多是小容量,加上每天使用,每戶家庭浴室中的瓶瓶罐罐相當多,所以若能開放充填的話,減塑效果會更明顯。」不過此一計畫目前無法執行,首先是因現在法令將洗髮精、沐浴乳歸為化妝品,依規定充填過程必須要符合化妝品GMP生產作業規範才可以進行,不得私自分裝。其次則是自2024年起,將強制實施,所以目前正在申請GMP製程認證中。美妝業者Angel表示,其實台灣美體小舖(Body Shop)可說是最早進行人體洗劑充填的始祖。十多年前的Body Shop不僅可以拿著空瓶到店鋪充填,還可以自選香味,也因為這樣環保的概念,風行過好一陣子。但是自從將洗髮精、沐浴乳歸類到化妝品管理後,為避免違法,台灣的環保充填服務就已被迫取消。Angel認為:「未來如果可以將『人體外用洗劑』獨立出來,把洗面乳、洗髮精、沐浴乳等等外用會用水清洗的用品分開管理,另立管理規章來取代硬體流程規格限制,無論是對業者、消費者、生態環境等等來說,適用的範圍會更廣,而且減塑、減碳的效果還會比較好,希望政府能聽到業者的聲音。」由於「化粧品範圍及種類表」才於2018年更新,衛福部表示目前尚未有修法規劃。至於規範化妝品生產、分裝須符合GMP製程規範的「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目前也暫未有修法規劃。
人人吃塑膠3/減塑新潮流 無塑商店崛起 循環杯推入都會區
台灣的減塑腳步比歐美早,但成效卻不盡理想。除了塑膠袋杯盤吸管的生產及供應端尚未立法限塑,CTWANT記者調查發現,塑膠袋及吸管回收再利用率偏低,甚至虎頭蛇尾,慶幸的是,民間「無塑商店」及不提供塑膠袋市場興起,在小琉球獨有的「琉行杯」(循環杯)明年將推入台灣都會區。根據環保署統計,塑膠袋的回收率約只有9%,遠低於寶特瓶的96%。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表示,只有單一材質的乾淨塑膠袋才可回收,「市面上像裝洋芋片、洗髮乳或洗衣乳等塑膠袋,為了防潮和避光,生產時會複合鋁箔或錫箔,這些都無法回收。」此外,在塑膠吸管方面,由於不屬於塑膠「容器」,塑膠吸管並非環保署規定的回收項目,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回收。但目前回收塑膠吸管的僅有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金門縣幾個縣市,且吸管必須沖洗乾淨並晾乾才能回收。「只要必須經過沖洗、晾乾的程序,回收成效一定不好。」環保署官員表示,過去就曾有保護水資源的團體,質疑沖洗塑膠垃圾回收的必要性。本刊記者時地走訪幾家資源回收場,也發現除了塑膠瓶、寶特瓶外,對於塑膠袋、塑膠吸管等回收品興趣缺缺,甚至直接當成垃圾處理。回收業者表示,「塑膠袋、塑膠吸管體積小,分類麻煩,根本不夠成本。」北部一位回收業者坦白告訴記者,「號稱可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袋,在回收業者眼中根本就跟一般塑膠袋毫無差別--都是垃圾。」綠色和平表示,「可分解塑膠袋外觀和一般垃圾袋很難區別,加上必須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下才可分解,政府也沒針對可分解塑膠袋有特別政策,回收業者根本無暇也不願去處理。」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方面的研發有不錯的成果。(圖/黃威彬攝)另一方面,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成品方面也有不錯的成果,譬如2020年世界杯足球賽的T恤就是「MIT」的塑膠再生利用產品;另外,環保署也表示,最近也有廠商研發出以再生塑膠製成風力發電的扇葉。但記者詢問彰化一家以再生塑膠生產襪子的工廠則表示,「再生塑膠的成本不比一般人造纖維織料便宜,如果政府沒有補貼政策或配套,也只能偶爾做做。」比起令人氣餒的塑膠袋回收及再利用,民間興起的「無塑商店」讓人振奮不少。這些「無塑商店」的經營模式回到古早沒有塑膠袋時期,標榜無包裝,需自備容器包材;再如新北市蘆洲區的永平市場,商家不主動提供新塑膠,或使用回收塑膠袋。台塑生醫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圖/黃耀徵攝)而台灣石化龍頭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更在7月29日股東會上宣佈,自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 ,被外界視為「自廢武功」卻贏得讚許;同門的台塑生醫,10月間更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明年將廣設補給站。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目前環保署正在規劃「循環杯」的共享模式,預計明年起在都會區實施。據了解,這個在小琉球推行一年多的「琉行杯」,島上共有3,500個不銹鋼環保杯在一百多家飲料店家中流通,由政府補貼委外負責回收、清洗、消毒、鋪送,平均年使用率超過10萬杯,若大舉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一次性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琉行杯」的模式若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圖/黃威彬攝)
3億塑膠瓶大戰3/台塑號召全台「一坪房東」 加入洗衣精補充站拒用一次性塑料容器
台塑(1301)董事長林健男今年7月底宣布,「自2025年起,台塑將停止供應保鮮膜、塑膠袋、免洗餐具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將產能全面升級轉型至醫療級針筒等耐久型或利基型產品上。」3個月後,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推出「洗寶」清潔劑補充站,隨即被外界形容為「自己(台塑)革自己的命」。「其實不然!」台塑生醫總經理楊昆烈強調,兩者都是希望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楊昆烈指出,「台灣1年約使用5萬噸的洗衣精,每年約消耗2500萬支洗衣精瓶器,以每支瓶子約145~150公克計算,一年就產生近4000噸的塑膠。這些包裝精美、可以回收的瓶器,常常被民眾一次使用後就丟棄。」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塑膠回收53萬公噸,其中寶特瓶回收率95%、高達54億支,不過仍有超過2.8億支塑膠瓶無法回收。一台洗衣精自動補充機,每年估計可減少4000個塑膠瓶的使用,相當近560公斤的塑料使用,約減少1363公斤碳排放量。(圖/王永泰攝)雖然現行洗衣劑不少使用環保包,其實也不見得有多環保。「因為環保包是使用多層複合材料塑料,重約30多公克,與傳統2公升瓶裝約使用150公克塑膠材料比起來,少了近1/5,但還是一次性使用,經年累月使用下來,仍產生大量的塑膠廢料。」他解釋。「若改為使用洗衣精補充站,不僅可省下包裝、運輸、通路營運及回收成本等,更重要是可減塑、減碳,因此洗衣精補充站的設置,著眼的是對環境與消費者的助益。」他表示,這是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大力推動洗寶補充站的原因。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力推「洗寶」清劑補充站,希望加速台塑集團達成減塑、減碳的目標。(圖/報系資料庫)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也指出,每一台洗衣精自動補充機,預估每年可減少超過4000個塑膠瓶,相當於近560公斤的塑料使用及約減少1363公斤碳排放量,十分可觀。台塑生醫新推出的洗劑補充站服務,目前已在台亞加油站、郵局、家樂福、全國加油站等157站點裝機,目標明年底時全台可達1200個站點。台塑生醫還鎖定社區公共空間、商店門口、自助洗衣店、傳統菜市場等場域,號召「1坪房東」,社區、大樓管委會或擁有者均可加入,回饋優惠因地而異。
落實減塑環保!台塑宣布「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2025年停產
台塑昨日舉行股東會,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宣布,為了因應國際減塑趨勢、保護地球,自2025年起將會停止生產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降低對環境的衝擊、落實環保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所空出的產能則將轉型為耐久性或者發展可分解的塑料。開發醫材 保障健康此外,面對疫情的衝擊,台塑同步宣布,將規畫3.9億元在仁武廠設立「醫療材料生產中心」,預計2022年6月完工。台塑表示,醫材中心主要是開發先進的醫療材料,讓台塑所生產的產品,可以更廣泛運用於醫療與民生用途,除了提高下游加工產品的附加價值外,更達到保障人類健康、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台塑規畫是,2025年起將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並且做好各種塑膠原料停止供應的計畫和轉型的策略。舉例來說,台塑所生產的PVC運用在一次性民生用品主要是保鮮膜、真空成型包裝盒及收縮膜等,去年占總銷售量僅為1.2%,預計2023年先停產,目前已經轉型至窗框、壁板及地磚等耐久性用途產品。拓展可分解環保袋而PP一次性民生用品則運用於水杯、餐盒及食品包裝袋,去年占銷售比例為12.8%,台塑表示,未來轉型擴大拓銷低正己烷析出藥水瓶及藥品罐、抗γ射線醫療級針筒、高剛性耐熱小家電如咖啡機、奶瓶消毒器等非一次性民生用料,同時預計2025年將全面改以生物可分解PP複材供應。PE則有HDPE(高密度聚乙烯)保鮮袋、垃圾袋、麵包袋和保鮮膜;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則有購物袋、麵包袋及保鮮膜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銷售占比分別為20.4%及4.9%。因應國際趨勢,台塑將逐步降低一次性民生用品銷售比重,HDPE除了搶攻耐久性商機,也將開發為電子級化學容器、5G通訊材料,LLDPE則拓展人工草皮、塑膠水塔、漁網等耐久性產品以及可分解環保袋。林健男表示,台塑一系列製程、能源及產品改善,朝低碳轉型,透過持續節能減碳改善,預計2025年要達成比2018年減碳10%的目標。
台塑下半年營運樂觀 董座:拚賺超過一個股本
台塑四寶股東會今天由台塑(1301)壓軸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在致詞時表示,隨著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以及中美持續增加基礎建設,對於石化產品相當有利,今年全年有望拚賺超過一個股本。對於上半年,林健男表示因為全球疫苗施打普及使經濟復甦力道強勁,其中美國德州石化廠受暴風雪影響停工,同時海運缺艙、缺櫃,使全球石化相關產品市場供需失衡價格上漲,因此上半年稅前淨利為426億元。對於下半年,由於Q3是石化業旺季,相關能源預測機構都認為,原油價格將持續走高,有望支撐石化產品的價格,將有機會拼全年獲利歷史新高;但林健男認為,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除了疫情外,還包括中美貿易談判、各國是否縮減量化寬鬆的規模。但大陸、美國持續擴大基礎建設,加上歐洲為了提升減碳成效,加速風店、太陽能電、交通工具輕量化以及氫能系統發展,預期塗料、管材、複合材料需求會漸增,看好PVC、EVA、AE、碳纖以及正丁醇相關產品。除此之外,台塑目前的海內外投資項目總共有7案,總投資金額為518億元,包括台灣PP、PVC去瓶頸;高雄洲際二期石化、寧波PDH廠、EVA去瓶頸、美國德州pp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