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應然
」 林應然 疫苗 免付掛號費 拖欠行政費 診所歇業醫藥互槓2/醫界爭取漲調劑費 藥界籲衛福部以理服人
醫界以避免「同工不同酬」為由,要求調升診所藥事人員調劑費,比照基層藥局,衛福部健保署初步同意,卻讓藥界炸鍋,揚言「上街頭」,健保署隨後坦承作業不周,保證退回原點「沒共識前不漲」。然而即使健保署「改口」,仍未動搖醫界調漲調劑費的決心,就連健保支出預算的科目都先替衛福部想好了,建議從西醫基層健保總額中「促進醫療服務診療項目支付衡平性」每年10億元預算項下支應。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日昨也再度抱怨,藥師薪水高,部份診所請不起,即使診所釋出處方箋,基層藥局藥師也未必願幫調劑,「請別再霸凌基層診所」。基層醫療協會還說願「退一步」,僅要求衛福部調高診所前30位病人藥師調劑費就好。面對藥師界強烈抗議診所藥師調高調劑費,健保署長石崇良(圖中)坦言程序確實不夠周延,也承諾在未取得醫藥界共識前,暫緩調漲案。圖右為藥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圖/報系資料照)一位在藥局服務的G藥師表示,在藥局上班工時雖長,但工時不中斷,可輪班,自行調配下班時間,若到診所上班工時看似差不多,但下午休診藥師不上班,晚上則要配合醫師看診,整體工時有時反而拖很長,若藥局與診所藥師薪資差不多,多數藥師恐怕會選到藥局或大醫院上班,但每個藥師個人考量不同,選擇也會不同。「醫、藥、護本一家,沒必要比較,應以病患權益為先,真要比絕對比不完」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執業藥師沈采穎說,基層診所比藥局調劑費低的制度設計原意,就是為讓台灣醫療走向「醫藥分業單軌制」,落實藥師專業服務民眾,從民國86年起就是歷屆衛生署、衛福部的共識。她說,基層診所抱怨調劑費「同工不同酬」,但卻未提掛號費上限取消後,診所光是掛號費收入就遠高於調劑費點值調高的收入;再看看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但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卻僅286點,兩者差78點,相當薪資高了78元,這也是配合「醫療分級」政策。若按「同工同酬」主張,大醫院醫師能否要求看診費比照診所醫師。現行健保制度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健保點值是364點,大型教學醫院醫師僅286點,但藥師薪資與健保點值沒有正關聯性,大型教學醫院薪資福利仍是不少藥師就業首選。圖為醫院藥師核對慢性病處方箋上藥物種類。(圖/報系資料照)「醫院藥師調劑費也高於基層藥局調劑費,同工同酬又該怎麼比?」沈采穎解釋,醫院藥師要協助臨床巡視、值大小夜班,因此調劑費比藥局高,若基層藥局也無視工作性質不同,要求比照醫院藥師的調劑費調整,社會能認同嗎?針對醫、藥為調劑費互槓,一位衛環立委私下表示,健保餅就這麼大,衛福部若要漲醫界調劑費,是為了解決診所藥師不足問題,應先提精算數據及配套,保證可解決診所請不到藥師的問題,否則只是頭痛醫頭無助於事。與其如此,衛福部還不如先積極媒合診所與藥局合作,更實際。基層藥師協會日前也因此主動拜會台北市衛生局,盼北市府能領先各縣市,扮演媒合角色,居間幫忙藥局、診所互助。據轉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近期會邀請基層診所、基層藥局面對面溝通,加速北市診所、藥局區域互助網絡,讓取得診所處方箋的病人,儘速拿藥,不會無藥可拿。
中正一副分局長昏迷搶救!醫驚揭「氣喘發病」另有主因:恐非肺炎鏈球菌導致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52歲副分局長林岳寬,23日晚間突急性氣喘發作,緊急被家屬送往醫院救治,怎料到院後卻失去意識陷入昏迷,一度安裝葉克膜搶命,所幸病情已穩定,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也示警,2類人是好發氣喘的高危險群。據了解,林岳寬23日晚間在家中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突然昏迷,經醫院初步檢測為「肺炎鏈球菌」陽性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病發當天院方立即安裝葉克膜搶救,才順利救回一命,所幸情況逐漸好轉,目前已拆除葉克膜。針對感染「肺炎鏈球菌」誘發氣喘,醫師林應然表示,氣喘發作時患者不太會直接倒下,推測誘發原因可能不是肺炎鏈球菌造成,而是病人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是氣喘病史導致。林應然透露,像是抽菸、空氣汙染、吸入粉塵煙霧及溫差變化大,都是引發氣喘的原因,而最近遭到病毒感染的案例很多,也可能因此導致氣喘發作,促使肺炎鏈球菌入侵體內。林應然進一步說明,肺炎球菌常見於民眾的咽喉處,一旦人體生病感染病毒,肺炎鏈球菌就可能趁機侵犯氣管,尤其長者更是危險,恐入侵肺部引發肺炎,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新冠、流感齊發威 疾管署:7月迎雙高峰
新冠、流感雙雙再發威。本土新冠連續5周上升,上周暴增817例中重症新冠病例;流感則是時隔7年,再度出現「夏季流感」,上周新增10例死亡個案,重回流行期。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時,新冠、流感兩疫情將進入雙高峰。新冠疫情升溫太快,疾管署原評估9月邁入高峰,卻提早7月報到。上周重症病例,較前一周增幅3成,另新增40例死亡病例。重症則出現2名1歲男嬰,其中較嚴重者,因併發腦炎,發病5天就插管住進加護病房迄今搶救中。流感上周新增77例重症、10例死亡個案。流感今年4月時才脫離流行期,疾管署統計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占比,發現又超過流行閾值,重回流行期,國內上一次出現這樣「夏季流感」,是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疾管署昨日公布一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個案,8歲高雄男童於6月14日經流感快篩為確診A流陽性,醫師立即開立流感抗病毒藥物,但15日因意識改變、急診就醫,同日轉診至加護病房,仍在17日不幸死亡。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進入暑假後,因校園群聚減少,研判新冠疫情會趨緩或是持平,不過仍有國旅等人流,預估7月中會進入高峰,流行趨勢會上下震盪維持高原期,直到9月才會下降,兩疫情高峰可能都會落在7月,屆時可能出現雙高峰。由於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病人幾乎擠爆各醫療院所,昨天衛福部健保署「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顯示,台大醫院急診室上午候床人數一度接近百人。由於病患擠爆急診室,台大重啟「控床」機制,恢復在疫情期間的統一調度各科別負壓隔離病房的做法,「該住院的住院、該隔離的隔離」。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由於台大病房本來就很擠,為了讓病房更有效運用,上周二醫院決定,因應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患者增加,將單人病房、負壓病房回歸感染管制中心改由院級統一調度管理,不再交由各科控制彈性使用,恢復疫情期間的感控機制,病人確診,就送到單人房或負壓病房隔離。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夏天真的很忙」,流感、新冠病人都很多,上周一個早上,光是流感病患,可說是「篩5個,5個都中」,有診所一天就看了300多名病患,建議民眾盡速接種XBB疫苗,仍可有效預防目前的主流病毒株。
掛號費調漲民眾憂「連看病都負擔不起」 醫界:不是為賺錢,是現行健保體制所迫
自衛福部宣布各醫療院所得自行調整掛號費後,引起許多民間與醫界的討論,有民眾擔心會「無上限調漲」導致未來連看病都有貧富階級差距,不過醫界表示,其實掛號費在過去也沒有上限,改制後的差別只在於不用再報備地方衛生局,調漲掛號費也是為了維持醫護量能,藉由掛號費多少補貼醫療院所一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解釋,會需要調整掛號費,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健保總額制度,簡單說就是「錢的問題」,當健保總額成長率趕不上民眾醫療需求的增加,並且新藥、新科技、水電費也都在漲,導致醫療機構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然而要向健保申報費用時,很神奇的「1點不等於1元」,都要被打到7折、8折,財務入不敷出,辛苦賺得錢還要被打折,正是部分醫療機構調漲掛號費的原因。林應然表示,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事後審查」的機制,這個機制讓許多醫療院所的醫師產生一點不安全感,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制度叫簡表,簡表就是3天固定給付66元,那上層不會去審核醫療院所,要開什麼藥由醫療院所去決定,這是一種默契,讓大家都安心,如果有事後審查的話,就會變成健保署就有可能審查把你核刪,核刪之後就血本無歸了。不過每個病患的情況不同,現行制度都是開3天藥,但如果病患需要吃超過3天怎麼辦?林應然回應;「假設病患需要吃7天藥,第一種方式就是請病人每3天回診1次,第二種診所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7天的藥費,但就是診所得先幫病人付錢的意思,問題比較大的是有可能事後會被健保署核刪就需診所自行吸收,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請患者自費負擔後面4天的藥費,也不必多跑一趟再回診。」對於調漲掛號費究竟是合理,還是多賺錢的藉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到,14年前掛號費的參考範圍是150,並要求不超過150,然而當時的時空背景台灣的基本工資才1萬7千多,經過這14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調到2萬7以上了,萬物皆漲,就只有掛號費不能漲,「老實說非常為難基層」,而且各地店租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台北一定跟屏東的租金不同,然而過去掛號費制定忽略這些問題,統一定價,也欠缺因地制宜的考量。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調漲掛號費的主要的原因有許多,第一就是這兩、三年的物價成長非常的明顯,第二點就是健保的點值兩年惡化得非常厲害,他也舉例:「台北分局醫院總額的第三季,最新的資料他的浮動點值只有0.77,也就是一點,實質上只給0.77元,所以這個對於這個醫療機構的財務,有非常非常大的衝擊。」
掛號費多少才合理? 網推「這個數字」:不會一堆人沒事跑診所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4日宣布取消「備查制度」,醫療院所未來可據市況與市場機制自主調整掛號費用。一名網友提問,「診所掛號費應漲到多少才合理?」不少人喊出「建議500元,才不會一堆人沒事往診所跑」。原PO在PTT發文提問,「您認為診所掛號費應漲到多少才合理?」不少人對此說「廢掉健保,1000元起跳」、「應該漲醫院的掛號費,不是診所」、「名醫收到10000元一樣客滿」;有人不以為然,指出「沒有合不合理,只有客群能否接受」、「醫生快活不下去?那可憐勞工怎麼辦」、「不用擔心醫生活不下去,但是老人沒事就逛醫院才是問題」。另外,不少網友表示500元才最恰當,「經濟這麼好至少要500元」、「500元,可杜絕一些小病就診的人」、「建議500元,才不會一堆人沒事往診所跑」、「應該漲到掛號500元,不分年紀,免得老人每年看幾十到上百次門診」、「應該診所500元、區域醫院1000元、醫學中心1500元」、「健保費砍半,掛號費500元看越多次越貴」、「500元到800元,可以改時段預約制,不要讓我等到天荒地老」;有人主張「其實我覺得可以把健保取消,回歸使用者付費」、「一年內累進制可防範濫用」。隨著衛生福利部宣布取消備查制度,公告廢止「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形同回歸市場機制。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這是「遲來的正義」,如此一來也能避免有些縣市衛生局誤解備查,將其當作審查。
腸病毒即將流行 醫指「5徵兆」盡速就醫:可能併發重症
近期天氣多變,春天即將到來。兒科醫師透露,此時腸病毒慢慢浮現,往年是從3月開始,直到6月、7月到達高峰,患者可能會因病毒感染,出現嘴巴潰瘍、手腳長出水泡,且要小心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一旦出現「精神差」、「高燒不退」、「意識昏迷」、「不思飲食」或「神智不清」等5種徵兆,就要盡快就醫。兒科醫師徐嘉賢透露,除了A流、新冠病毒,腸病毒的病例也會慢慢出現,以往的經驗約從3月開始流行,今年也是3月開始陸續出現學校停課,「要記得,酒精殺不了腸病毒。」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兒科醫師林應然指出,腸病毒病例約從3、4月出現,高峰則在6、7月;近期個案不是很多,是因目前還非盛行時期,感染原因多是「糞口感染」,一旦手或食物受到污染,再被吃掉就會染病,亦可透過呼吸道感染。林應然表示,腸病毒的症狀多是嘴巴潰瘍、手腳長出水泡,並無特殊藥物醫治;有些患者因此出現腦炎、心肌炎等較嚴重併發症,若有「精神差」、「高燒不退」、「意識昏迷」、「不思飲食」或「神智不清」等5種情況,就要盡快就醫。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第71型致死率很高,台灣1998年就有78人因此死亡。林應然說明,目前已有針對腸病毒71型的疫苗,建議6歲以下孩童接種;日常清潔方面,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應用漂白水清洗環境或用肥皂洗手。
基層醫護爆缺「抗生素」荒!黴漿菌、抗藥性問題棘手 醫生轟:已缺藥1年
大陸黴漿菌自5月以來大爆發,預估冬季將達到高峰,台灣嚴陣以待。不過在網路上卻屢傳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等的抗生素有缺藥危機,多間基層診所指出,不僅抗生素缺的很嚴重,「抗藥性」也是一大頭痛問題,面對基層的焦慮,食藥署卻多次強調「沒有缺藥問題」,讓不少民眾氣炸認為,難道要等到火燒屁股才要解決嗎?根據2023年台灣代表字大選結果,以「缺」字獲選為年度代表字,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於今(8日)在臉書上諷刺的說,「缺床缺藥缺醫護,缺電缺蛋缺工缺新生兒,缺水缺疫苗缺口罩,政府缺德當然甚麼都缺。」事實上,他早就於11月指出,專用於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在台灣已經缺貨一年多,不過食藥署卻以「目前無短缺疑慮」回應。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也曾召開記者會痛批,國內藥品短缺,衛福部雖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不過食藥署卻沒有主動查核機制,面對地方藥品短缺更額積極作為,離譜的是,中央根本不知。小兒科醫生林應然則指出,「現在對抗細菌病毒沒有武器,要怎麼去對抗它?如果黴漿菌大流行,台灣該怎麼辦?」如今的事實,就是抗生素都是「借來的」,而食藥署強調沒有缺藥,他更認為官方未免太不食人間煙火,不只治療黴漿菌的抗生素缺,第一線廣效抗生素安蒙西林,還有第二線的抗生素安滅菌,現在也是極少量進貨。世界衛生組織分析,相比於過去新藥上市到抗藥性被證明,大約7到10年,但現在只要2到3年,可見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越顯棘手,且這部分的學理相當複雜,感染科新血也不斷減少,造成缺醫生也缺藥的窘境。面對黴漿菌病毒的來勢洶洶,食藥署除回應原廠藥品已於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廠亦正常生產供應中外,還強調不只台灣有缺藥問題,全球皆如此。中央與基層單位的資訊落差,讓不少第一線醫護相當憂心,未來若面臨疫情高漲,恐又會造成一波恐慌。
黴漿菌之亂1/專家示警「抗藥性細菌株」恐燒進台灣 女星10歲兒病況一度危急
疾管署近日罕見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連續示警,主要是中國北方類流感病例數是過去3年同期的2.5倍,尤其中國黴漿菌可能是「強勢抗藥性細菌株」,而台灣7成民眾對主要治療藥物紅黴素等具有抗藥性,藝人可藍的10歲兒子近日染病,一度惡化到「需大家幫忙集氣」,所幸已有好轉。專家擔憂,萬一中國黴漿菌疫情燒進台灣,後果恐不堪設想。疾管署11月分別在24、25、27日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提出警告,並且迅速在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呼籲近期前往中國的民眾,在當地務必勤洗手、戴口罩。並且也發函給各基層醫療院所,要求提高警覺。為何如此緊張?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如果中國疫情持續上升,勢必影響台灣!」尤其台灣黴漿菌疫情發生頻率約為每4年一次,上一次大爆發是2019年,算算時間差不多就是現在,再加上年底、春節兩岸往返頻繁,更增加疫情爆發的機率,預估明年春節是最危險的時機點。其實黴漿菌已經悄悄在台灣陸續發生,據疾管署資料,台灣今年的肺炎黴漿菌病例數高於過去3年,6成患者年齡都小於6歲,7~12歲孩童則佔17.7%,也就是近7成患者都是兒童。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也得了黴漿菌肺炎,可藍24日PO文表示,「今晚是關鍵點,希望大家為兒子集氣」,因為可藍兒子的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所以醫師一直在試哪種抗生素治療才有效,幸好26日可藍在IG上報平安,表示孩子終於不再發燒,雖然呼吸稍急、血氧不穩,還需要觀察,但已度過最危險的時刻。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感染抗藥性黴漿菌肺炎,歷經多日發燒、使用多種抗生素之後,病況終於好轉,但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圖/翻攝自可藍Colleen wei臉書)如同可藍兒子的情況,「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正是此次專家們最憂心的關鍵。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說,兩岸往返頻繁,若民眾從中國帶回這些對主流治療藥物紅黴素有抗藥性的黴漿菌種,就會引爆台灣疫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治療肺炎黴漿菌的藥物以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為主,近來各國研究都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增加,台灣去年發布的研究發現,台灣7成民眾對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藥物具有抗藥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發出警語,若不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例如管控抗生素用藥等,未來恐怕無藥可醫。食藥署表示,肺炎黴漿菌多為輕症,大部分感染者可自行痊癒,不需要抗生素治療,若經醫師評估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民眾應確實遵照醫師指示,依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停藥,倘症狀沒有改善,再回診由醫師重新調整用藥,例如可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等替代藥物來治療。食藥署也強調,黴漿菌感染使用的抗生素,目前皆有廠商穩定供應中,並無缺藥問題。疾管署則呼籲,長者、幼兒等免疫力不佳之民眾非必要勿前往中國,如必要前往,建議出發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於返臺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
3公費疫苗10月開打 挨批史上最混亂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時程、莫德納XBB疫苗接種時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不只莫德納XBB疫苗已開打,10月2日起公費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將同步開打,65歲以上長者只要打上述任一種疫苗,就會送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最多可領30劑。由於三種公費疫苗都有分2~3階段,加上肺鏈還有分13、23價兩種劑型,「一邊打針還要一邊送快篩、送禮券」,被基層醫師批史上最混亂。莫德納XBB.1.5疫苗9月26日起分3階段開放接種,65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10月2日起開放醫護人員,10月9日起全民開打。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昨天再度宣布公費流感以及公費肺炎鏈球菌兩種公費疫苗開打時程,流感疫苗部分共分2階段,10月2日起開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11月1日起接種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疾管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副組長池宜倩說,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共採購698萬6900劑,去年公費流感疫苗幾乎全數接種完畢,各年齡層接種狀況分別為65歲以上53%、學齡前幼兒60%、學生族群75%、醫生防疫人員64%。另外,今年肺炎鏈球菌疫苗首度從71歲放寬至65歲以上長者接種,不僅接種者變多,疫苗劑型也新增PCV13,因此分3階段,10月2日起先由曾打過PCV13或PCV15者,可在公費接種1劑PPV23。另兩種樣態為從未接種者、曾接種PPV23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基層醫師林應然抱怨,這次不僅要打3種疫苗,還要發快篩,還要發禮券,「衛生所規定診所每天要回報發出多少禮券、剩下多少,還要簽名,發生錯誤還要賠錢,打3種疫苗人手已經不夠,衛生所還添亂。」對於這次史上最亂,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說,疾管署把事情搞得太複雜,第1階段大家還跟得上,「過兩周根本連醫生都忘記打到誰」,尤其肺炎鏈球菌疫苗還分不同劑型,打錯恐怕不意外,建議醫護與民眾自己,務必三讀五對,避免打錯針。
苯巴比妥複方藥納管 「少1顆罰6萬」引醫師反彈 薛瑞元:暫緩實施
衛福部食藥署7月15日預告「苯巴比妥」及「氯二氮平」複方製劑將納入第4級管制藥品,最快9月上路。基層醫師反彈表示,只要漏登記1、2顆藥就要罰6萬元太過苛刻,醫界以後可能不會開立相關藥品,反而影響民眾權益。衛福部長薛瑞元昨晚突宣布,管制將暫緩約2至3個月,待研議配套後再實施,並強調「管制藥品,就是毒品。」衛福部的這項管制,源自於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但幼兒園餵藥案已經偵結不起訴,證實是件烏龍案,食藥署日前仍宣布9月起,苯巴比妥及氯二氮平複方製劑納入第4級管制,持有上述2項複方製劑的醫療院所須依規定申請管制藥品登記證,詳細記載使用量,定期申報,若有違規,將裁罰6萬元以上罰鍰。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管制藥品罰則太嚴苛,診所可能進貨量1000顆,查核時一旦少1、2顆,罰款就是6萬元起跳,根本矯枉過正,徒增困擾。周慶明指出,台灣現在還有缺藥問題,況且被針對的「複方」藥物中,苯巴比妥與氯二氮平的含量並不高,這2項複方藥常用在成人腹絞痛及神經興奮等症狀,且含有氯二氮平成分的胃藥,治療胃痙攣效果很好,若變成管制藥品,基層醫師可能擔心管理申報疏失就會被罰,乾脆不開藥,將損及民眾的用藥權益。薛瑞元昨晚宣布,醫、藥界對此有很多意見,醫療院所認為增加管理負荷,況且已製造且配送的藥物,去化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決定暫緩,給予醫藥界緩衝期。會不會延到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後上路?薛瑞元表示,2至3個月後還是會實施,他強調「管制藥就是毒品」,正當使用是管制品,非正當使用就是毒品,只要處方無法證明由醫師開立,就會出問題,「這是法務單位給我們的意見」,管制藥若查不到來龍去脈,就會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10多年前,苯巴比妥複方藥物就已經從管制藥物品項被移除,至今從未發生有人拿藥去提煉成毒品,何況具有微鎮靜功能的成分非常低,不會使人成癮。「一般藥局賣的鎮咳藥水含有可待因、鴉片精,都沒有特別管制,若要用同樣標準,那未來給病患開止咳藥水,不就也應比照開嗎啡止痛藥一樣?」林應然認為,政府實施政策要合理,拿出臨床效果來說服醫師,否則就是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巴比妥來源成謎!爆有8張藥證「非管制藥」 農委會:曾有申報落差案例
新北市某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其中被列為管制藥物的「巴比妥」從何而來,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日前有傳言指藥物來自醫師開立複方或單方藥品,甚至獸醫院流出。對此,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嚴正駁斥;農委會防檢局動物防疫組也指出,過去雖有管制藥物申報出現落差遭裁罰案例,但目前並無證據,不應有太多臆測。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除透過聲明指出,若非癲癇等神經疾病,醫師絕不可能開立巴比妥鹽藥品給兒童病患,更不可能對一般疾病開立含巴比妥鹽的複方藥品給兒童。理事長林應然也表示,不應影射藥品來源為醫療院所。林應然表示,領受人須持管制藥品專用處方身份證明,方能簽名領受屬三級管制藥物、單方的巴比妥鹽,同時還要造冊登記,認為事發幼兒園藥物可能來自合法取得的其他人,或違法自費販售的藥局、違法自費開立的醫療院所,或同樣違法的網購。巴比妥鹽藥品受嚴格管制,從製造、輸入到販售都須申報。(圖/嘉義縣政府提供)林應然呼籲司法及衛生主管機關應盡速追查來源嚴懲,外界也不應影射醫療院所是藥品來源,以免造成社會恐慌。農委會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林念農,則對外傳巴比妥可用於寵物鎮靜劑與安樂死,可能透過獸醫流出說法,回應該藥劑量較高時雖可用於安樂死,但獸醫是注射、不是口服。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更發出聲明強調,傳言為無證之談,並保留法律追訴權。林念農也表示,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該藥從製造、輸入到販售都要申報,儘管過去有申報落差的裁罰案例,但相信獸醫院會特別嚴謹,加上仍在調查中,不應太多臆測。另據食藥署資料,國內目前共有75張苯巴比妥成分藥物、醫材許可證,其中有8張非管制藥品,無註明不可生產、4張為腸胃藥、1張是兒科用藥、有7張相關檢驗試劑的醫材許可。但與幼兒園案詳情仍須待檢調釐清。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
指揮中心今解散 歷經一千多天新冠終降級
歷經1197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正式解編,新冠肺炎從第5類傳染病調降為第4類。今日起,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將自付100至150元掛號費,疫苗接種假、實名制快篩也同步退場,民眾若有症狀,可自行至藥局或便利商店等購買快篩。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仍有庫存500多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尚有1500萬劑合約可叫貨,指揮中心日前規畫,希望民眾今年至少打1劑,日後年度接種計畫則待ACIP專家委員討論。至於「疫苗接種假」隨指揮中心解編退場,回歸一般請假規定。實名制家用快篩今起也退場,民眾若出現症狀,藥局、藥妝店、超市、超商仍可買到快篩。若確診,醫療院所維持24小時內通報外,民眾就醫端,具高風險因子輕症患者維持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診延續,持續提供長新冠整合式照護;中重症患者維持公費給付住院隔離費用。目前僅剩下醫療機構、照護相關機構、救護車仍需全程佩戴口罩,維持至5月30日後再檢視另定。由於確診已沒有保險與隔離假,很多民眾乾脆不篩,或是出現相關症狀就直接到醫療院所就醫篩檢。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確診者不會在臉上寫自己確診」,基層診所幾乎成為「感染風險最高的地方」。林應然指出,解編降級後,快篩劑篩檢費用不再有紓困經費支應,而是納入健保總額,導致經費縮水,快篩1劑就170元,健保只給120元,對醫師來說等於篩1次就賠1次,有醫師就質疑「中央根本是希望診所醫師不要再去篩病患」。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給付金額確實有調降空間,調降多少會再參考流感快篩健保給付和新冠快篩市場訪價等持續討論,目前尚未定案。
爆乳議員中鏢病6天!單周16萬人狂拉吐不停 醫授「預防3招」:酒精殺不死
雖然新冠確診數下降,但急性腸胃炎的個案卻持續攀升,據疾管署日前公布資料顯示,近期單周腹瀉就診數高達16.5萬人,創下3年來新高紀錄。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提醒民眾除了做好手部、環境清潔外,應避免吃下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台灣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其中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至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全年都會發生。林應然指出,若感染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病情輕微的患者只需服藥即可康復,但病情嚴重者進食後就嘔吐,甚至可能拉到脫水,這時就得送醫打點滴。林應然說明,之所以諾羅病毒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原因,在於這類「吃下肚」的病毒很難被酒精消滅,提醒民眾除了使用肥皂勤洗手外,也可利用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另應避免將未煮熟的食物吃下肚。成功當選嘉義市議員、改名為「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的實況主「Molly翎熹」周四(23日)在臉書發文透露,除了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外,身邊已有3名友人相繼中鏢,「溫馨提醒大家,記得勤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才不會像我一樣病了六天還沒好」,可見這波腸胃型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Molly不幸中鏢病了6天。(圖/翻攝自Facebook/Molly 翎熹)
飛利浦開啟空氣清消新紀元 白殺戰隊齊發上市
全球照明領導者昕諾飛(阿姆斯特丹歐洲證券交易所代碼:LIGHT)應用35年專業紫外燈消毒經驗,推出飛利浦UV-C空氣消毒機(大/中白殺)和紫外線空氣消毒殺菌機(小白殺),以業界齊全、可對應各類型空間需求的各機型,為商辦與民眾提供乾淨好空氣。近日全球多國極端高溫屢破歷史紀錄,台灣連日逼近40度的高溫讓人離不開冷氣房,隨著民眾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加,門窗緊閉的環境再加上人流所帶入、累積的病毒,讓仍不可輕忽的新冠變種病毒、以及隨之於秋冬接棒流行高峰的流感病毒等空氣中有害物質逐漸累積勢力、伺機而動。「用酒精消毒物品表面已經成為全民日常」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林應然醫師提醒,「WHO世界衛生組織已證實2,氣溶膠傳播為 COVID-19 主要傳染途徑之一,而據觀察,病毒持續不斷變種,在後疫情的風險下,民眾與病毒共存已成為必然趨勢,運用紫外線消殺解決方案,降低空氣傳播的風險是阻斷疫情擴散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但很有消毒殺菌效果,也非常經濟環保」。飛利浦秉持著35年的紫外線照明經驗,透過實驗室反覆實驗和延續國外成功案例,一貫精準地為人們打造由裡到外的安心生活環境,讓消毒不再只是「表面」功夫。飛利浦倡議除了雙眼可見的物品要消毒,吐納的空氣也需要徹底清消-空氣潔淨除了仰賴傳統空氣清淨機濾的功能之外,還需要多一機UV-C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飛利浦擁有市面上超完整的空氣消毒產品線,齊備全系列機種,不論是公共或居家場域,皆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空氣消殺解決方案。飛利浦全面守護生活中的各大場域,安心的生活,就得從呼吸乾淨空氣開始。飛利浦UV-C空氣消毒機-超級大白殺,內嵌4支紫外線燈管迅速殺除空氣中細菌;移動輪設計無須固定安裝,輕易實現全領域消殺。(圖/昕諾飛Signify提供)飛利浦第一代UV-C空氣消毒機-超級大白殺,自推出以來廣受消費者喜愛,其安全高效、和人機共處的產品特點,讓各大公共場域、餐廳、辦公室、醫療場所和民眾私宅紛紛添加一機。為符合不同空間的使用需求,飛利浦持續推展適用各情境各場域之空氣消毒解決方案;新推出之紫外線空氣消毒殺菌機(小白殺)及UV-C空氣消毒機新機型種(大/中白殺)承續第一代空氣消毒機將空氣以循環方式吸入再以UV-C燈管淨化後排出之安全有效技術,並依照坪數大小和使用習慣為每一位顧客提供最貼近實際需求和使用習慣的商品。單人小宅防疫神助手「小白殺」一指消除空氣中有害病菌飛利浦紫外線空氣消毒殺菌機-小白殺,承襲UV-C空氣消毒系列簡易使用、安全操作之傳統,在使用上無紫外光外洩疑慮,輕巧的桌上型大小可以讓使用者走到哪清消到哪;全新「靜音模式」更可讓使用者即使在睡夢中都不需關閉機台,靜享乾淨空氣。飛利浦紫外線空氣消毒殺菌機-小白殺,使用全程無紫外光外洩之疑慮;可人機共處之特性讓使用者不需受限使用空間與環境。(圖/昕諾飛Signify提供)三重空氣消毒機制 「中白殺」「大白殺」為各場域高品質空氣把關飛利浦空氣消毒機,延續第一代的產品優勢,推出適合家戶場域使用的「中白殺」、「大白殺」;透過結合HEPA、活性碳濾網和UV-C紫外線消毒燈三重空氣過濾和消毒機制,可以有效對空氣中有害病原體進行消毒。消費者可以依使用場地大小選擇「中白殺」或「大白殺」兩款空氣消毒機。即日起,在全台各大線上通路皆可以NTD $8,900的價格入手飛利浦紫外線空氣消毒殺菌機(小白殺),和以NTD 19,900及NTD 29,900購得飛利浦空氣消毒機(中白殺和大白殺)。透過簡單的增添一機,為居家環境及所在場域提供更安心、更有保障之乾淨空氣。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15日上路 看病拿藥、檢驗變貴了
衛福部昨正式公告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包含藥品、慢箋、檢驗及急診部分負擔都將調漲,訂於5月15日實施!根據健保署試算,新制上路後,有368.5萬人每年多負擔不超過200元,另有317.2萬人每年多付逾1000元,其中37.5萬人每年多付3000元以上,預計可挹注健保99.9億元。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圖/林周義製表)在藥品部分負擔方面,調漲後依醫療院所層級收取200~300元,慢箋首次亦同,但第2、3次免收,打破過去慢箋都不用自負藥品部分負擔。而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較危急的1~2級較現行少收100~150元,屬輕症的4~5級則多收250~300元,引導民眾輕症不要往大醫院急診跑。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檢驗開始收部分負擔也是另一調整重點,現行民眾到醫療院所做檢查不用收部分負擔,新制後要加收了,民眾赴診所做檢查,預告版本原為500元以下免費,考量慢性病患需求,衛福部正式公告將起徵點調整為1000元,超過則收100元。而地區醫院逾500元依定率收取,至多收100元,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則依是否轉診收150~400元。針對診所檢驗檢查部分負擔昨天公告較預告時做了調整,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原方案對慢性病患負擔較重,檢驗檢查加上慢箋,多付的錢恐是原本的7倍,且對經濟弱勢、仰賴基層醫療的偏鄉民眾更有壓力,起徵點調高後,除非是糖尿病加上高血脂等多種慢性病,否則不太可能超出1000元,是可接受的。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部分負擔的調整是基於「0元理論」,假如什麼都不要錢,就不易珍惜醫療資源,民眾少看一次門診,就能為健保省下378億元,有助健保財務平衡,此次部分負擔調整後,年底安全準備金將有1.32個月,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共同珍惜健保資源。
疫情下「免疫認知調查」出爐 僅65%民眾覺得打疫苗重要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2年,逾2億5萬人確診,更導致超過5百萬人死亡。受到疫情長期威脅,世界看待健康與免疫的看法逐漸改變,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為了解全球民眾對免疫認知的變化,於2021年7月間,針對8個國家、超過1.6萬名的50歲以上民眾發起一項名為『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的大型跨國研究。藥廠疫苗醫學顧問黃萬均醫師依結果指出,各國研究對象對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由44%增至65%。針對大調查的結果,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林應然理事長表示,「國人常以為疫苗是孩童才要打,成人不用打,也對自己的身體機能很有自信,但事實上,約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也已隨時間降低,成人若無接種常規疫苗,無形間積欠『免疫債』,就會暴露於感染與重症的風險中!」發表於《EClinial Medicine》期刊中指出,投資疫苗1美元,可能減少未來20~50美元的疾病開銷。林應然理事長故建議民眾根據自身年齡與所處階段,如:懷孕、留學等,按照政府建議主動接種疫苗,累積健康保單。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顯示,男女性對健康重視有落差,相較女性高達81%將健康視為重要,男性則僅有71%。調查中也設計了自身免疫力衰退與老化認知的題組,結果十分值得探究,醫學顧問黃萬均醫師說,僅25%的研究對象覺得自己真正已經衰老到真實年齡的50、60歲,但卻有超過2倍、達52%的研究對象察覺自己免疫力變差,顯示民眾雖然認為自己還年輕、不服老,但事實上免疫力早已大不如前。在能幫助民眾提升疫苗施打意願方法的題目中,多數回答包括「提醒疫苗施打時間」、「說明為何要施打疫苗」、「說明疫苗副作用」等能增加50歲以上民眾的施打意願。醫學顧問黃萬均醫師分析,這些回饋反應出有些人不是不願意打疫苗,只是忘記了,但也有些人是因為對疫苗一知半解,對副作用存有錯誤的恐懼,所以才不敢施打。林應然分析,根據發表國際期刊AGE上面的結論指出,免疫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滑,進而造成未來潛在發生的殘疾及死亡,如依我國近期流感統計資料來看,重症幾乎為50歲以上者,甚至99%都沒有打當期流感疫苗,而新冠也是在50歲後,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急速上升。然而,國人仍未建立良好的疫苗施打觀念,由流感與新冠疫苗的覆蓋率,皆較日韓來的低可見端倪。首先,我國近幾年公費流感65歲以上施打率,都僅有5成出頭,大輸韓國的8成;再者,由新冠疫苗施打率觀之,我國竟是隨年齡越大施打率越低,75歲以上更是卡在7成3,反觀日本是50歲以上族群施打率幾乎都超過9成,年紀越高覆蓋率越高,90歲、甚至百歲人瑞施打率都超過9成,凸顯台灣最需要施打疫苗的族群,反而積極度較低!林應然說,人的身體機能在20多歲時達到高峰,爾後就開始走下坡,免疫力更是在約50歲時急速下降,這是因為免疫細胞在50歲後不僅數量衰退,甚至合作對抗傳染病的能力也下降。因此50歲後「超前部署」就變得很重要,也就是透過施打疫苗,教育免疫細胞辨認病毒樣貌,提前累積抗體大軍、鞏固防禦陣線,未來真正的病毒襲來時,才能及時反擊,有效預防重症與死亡。近來本土疫情趨緩,國內新冠疫苗的打氣因此較低,林應然直言:「台灣民眾往往很『現實』,新聞沒報、親友沒有發病,疫苗施打積極度都很低。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常常可以發現,醫護人員說得再多,都不如親眼見到身邊親友發病後的慘狀,更來得有說服力。」林應然提醒,疫苗施打完保護力不會馬上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生成抗體,產生足夠保護力,若總是等到傳染病爆發才搶著打疫苗,不僅可能根本來不及,甚至還因為要到醫療院所施打,徒增感染風險,建議還是應該依醫師建議按時接種疫苗。
何志偉「吃37塊排骨才中毒」 蘇偉碩:500年前就知道萊豬有毒
中天新聞今(4日)進行「反萊豬主題」辯論會YT直播,由同意方辯士醫師蘇偉碩、議員羅智強,對上不同意方立委何志偉、醫師林應然,中場則由時事評論員陳敏鳳、單厚之進行提問。而中天新聞針對「反萊豬公投」網路投票,有近7000名網友投票,約有84%「同意反對萊豬進口」、16%「不同意反對萊豬進口」。羅智強擔任同意方表示:「曾聽過民眾陳情,為何政府口口聲聲說萊劑很安全,但卻不准許學生、軍人、運動員、受刑人都不能吃,讓人無法理解。」擔任不同意方的何志偉則表示:「每天吃37塊排骨才有可能超標,即使開放萊豬進口,但並不代表一定得吃進口中;更不見得開放,就會有中間商願意販售。」時事評論員陳敏鳳則對何志偉進行提問:「政府開放萊豬至今已逾一年,而政府有何作為進行標示、管理,包括禁止進入學校、軍隊?如今有無需要效仿日本,成立評估委員會進行標準評測?目前政府對待萊豬的狀態,有無做好食安狀態?」何志偉回應:「目前政府把關下,為提升民眾對於進口豬肉的資料更加了解、透明,製作出豬肉儀表板。其次,台灣是全世界第2大豬肉出口國,如果今日對國際交易左擋右擋,恐影響未來我國豬肉出口可能性」。同意方二辯申論時,林應然擔任不同意方表示:「毒物學的最高原則,如果劑量過大,萬物皆有毒。如果今天不考慮劑量,只考慮有沒有毒的話,這樣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區隔,萊劑吃進去之後,可以很快從肝臟代謝,代謝以後就不是原來的萊劑,也就是說不是一直儲存在體內的的東西。」更直言「所以我覺得東西要看得徹底,不要用表面的東西騙人,不能只看表面」。對此蘇偉碩擔任同意方回擊:「從去年開始在針對「萊豬有毒」這件事情之後,收到許多毒物專家的指教,其實五百年前的毒物學,就告訴我們萊豬有毒的結論」,也表示毒物學的「萬物皆有毒」,是指「劑量選擇得好的話,可以變成藥物」,並不是就沒毒了。蘇偉碩拿出2018年的國際論文指出:「不用到10ppb,就連不到1ppb,0.85ppb就可以改變斑馬魚的行為」,隨後也拿出2020年的國際論文,直言「只要0.1 ppb就會使斑馬魚胚胎和幼魚心跳速率加快,更別說以後如果真的開放了,民眾要怎麼知道自己吃到多少ppb的萊劑?」正反方理性提出論點,讓民眾更了解萊豬議題的相關資訊。
中天「反萊豬大辯論」 羅智強、何志偉精彩過招
4項公投案即將在18日投票,各界針對各項議題展開激烈論戰。中天新聞自上個月20號開始,於每週六下午2時進行「公投大辯論 民意大平台」直播,分別邀請正反方面對面進行辯論。 4日則是「反萊豬大辯論」,由中天主播李珮瑄主持,正方代表邀請到國民黨副祕書長同時也是台北市議員的羅智強,及醫師蘇偉碩,反方代表有立委何志偉、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這場光是名單就可看性十足,因為上個月羅智強才到立法院向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送上辯論邀請函,當時何志偉親自迎接並接下戰帖,另外還準備三色豆鐵板麵回請羅智強,還強調自己「不閃躲,會正面迎戰!」如今兩人都受中天新聞邀約,本週六羅何兩方磨刀霍霍,針對「萊豬議題」將上演精采過招。這段時間羅智強雖然忙於秋鬥行腳、各地宣講,但他也不忘來中天,進棚為理念而戰。這場辯論會另一看點,則是正反兩方都有醫界專業背景,由醫師蘇偉智對上反方醫師林應然,醫界交鋒,也從醫學論點開辯,讓一個萊豬兩個解釋。
莫德納為何從一針難求變「拜託來打」 3關鍵原因曝光
台灣民眾努力衝高新冠疫苗覆蓋率,現在即將來到第15期的疫苗預約施打,過去有不少民眾是忠誠的「莫德納粉絲」,新冠疫苗非莫德納不打,但最近第一線醫護人員紛紛發現,莫德納疫苗已乏人問津,預約都約不滿,反倒是AZ預約處處額滿。醫師分析了三大原因,揭開了莫德納從疫苗寵兒,變成還得靠「催針」才有人上門的「失寵」關鍵。據《蘋果新聞網》報導,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國內疫苗開打已經經過大約半年,莫德納近期的接種率,的確不如AZ熱絡,他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多數人已經至少打過第一劑,無論打哪個廠牌,剩下還沒打疫苗的人,基本上很難再催促出來打針。第二個原因,林應然分析,一開始疫苗開放施打時,莫德納疫苗的數量本來少,所以能成功打到莫德納第一劑者,相對AZ少很多,也因此,現在能打第二劑莫德納的,基本上也不會比AZ多。第三個關鍵原因,當初國內打AZ疫苗第一劑的人占多數,而國內開放混打者,延遲到昨天才宣布開放,這些人在之前的第二劑意願選擇,基本上也是無法挑莫德納施打,而現在開放可以混打,也許可以多少增加一點莫德納的接種意願。而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洪德仁則認為,國內一開始先85歲以上接種AZ疫苗後,因為陸續傳出不良事件,讓民眾因為害怕,把疫苗接種的意願,轉向了莫德納和BNT,但後來這2款疫苗開打後,其實也陸續發生不良事件通報,應該有不少人已經逐漸體認到,其實打任何疫苗,都可能有風險;加上AZ第二劑副作用輕微,這也會使得疫苗意願的風向出現轉變。
熟齡也有副作用…接種BNT頭痛發燒+腹瀉 專家這樣說
許多人原本以為輝瑞BNT疫苗的副作用之一心肌炎,較常出現在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不過其實熟齡人打BNT疫苗也會出現其他副作用;50歲女星梁家榕就出現嚴重頭痛、發燒腹瀉等各種症狀。醫師表示,熟齡人出現副作用機率確實較低,但個人體質不同,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梁家榕昨(20日)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打完BNT疫苗才1小時就開始出現不適,不僅疲倦,就連頭都開始發漲;4小時後症狀越來越嚴重,「頭痛是整顆頭爆痛的那種⋯」隔天甚至還出現全身痠痛、輕微腹瀉與發燒,「整整2天在床上滾來滾去,一定得吃止痛藥不然頭痛到要命」。據《蘋果日報》報導,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醫師解釋,不是熟齡人打BNT就一定不會出現副作用,不過機率確實比年輕人低。至於外界最擔心的心肌炎,林應然直言是同樣狀況,而其他的全身痠痛、頭痛和疲倦等,其實任何廠牌的疫苗都一樣,因此建議慢性病患接種疫苗前,一定要確認病情控制穩定。據疫情中心數據,BNT疫苗自9月22日開打至昨日,已接種309萬8648劑,共發生1047件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7人死亡、3人疑似嚴重過敏、406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631件非嚴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