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樑
」 譚敦慈 萊豬2親人罹患大腸癌 譚敦慈揭3種「NG食物」不要吃
在台灣, 大腸癌1年會奪走6000條人命。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家族中2名親人都曾罹患大腸癌,婆婆於發病前因節儉不浪費,常吃重複加熱的剩菜,而表妹婿的飲食習慣則重油重鹹,2人後來都不幸罹患大腸癌。她也示警,要預防大腸癌,不新鮮的剩飯剩菜、醃漬類食品與高溫燒烤食物,都是「NG食物」,要盡量避免。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上健康談話節目「健康晚點名」,被主持人問及生活中是否有很多「NG食物」會吃出大腸癌,譚敦慈表示,自己的婆婆與表妹婿都是大腸癌患者,而他們發病前「確實有吃比較不健康的食物」。譚敦慈表示,婆婆生性節儉,平時又很忙碌,常常煮了一鍋食物就重複加熱。而公公很聰明,還會教婆婆「若是菜酸掉,加點小蘇打,煮沸了酸味會不見」。譚敦慈回憶,丈夫林杰樑醫生看到這種情形「簡直嚇壞」,趕緊告訴公公婆婆,說加小蘇打後剩菜酸味雖然不見,但「細菌還在裡面,千萬不能吃!」她表示,有些人覺得在食物有點變味時「就要趕快吃掉」,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會產生很多問題,並再三強調「食物一定要保持新鮮!」再來,譚敦慈指出儘量不要吃醃漬類的東西。譚敦慈說,她有一個表妹婿,20幾歲就得了大腸癌。這名表妹女是川菜師傅,所以食物都重油重鹹,他很喜歡吃豆腐乳,直誇豆腐乳上面那層辣油是人間美味,「拿來炒菜很好吃」,但她真的不建議這樣吃。譚敦慈還說,第3個要避免的是高溫烹調食物,所有高溫烹調的食物都會有致癌物質,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加熱到攝氏200度以上。她建議烤箱、氣炸鍋溫度最高就是設定到「攝氏120度」,如果想要料理的酥脆點,就拉長烹調時間。她提到很多人喜歡在鍋子很熱時下牛排,但是煙全部跑出來時,會有很多致癌物「丙烯醯胺」。譚敦慈表示,婆婆被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經第3期,但經過開刀治療後,至今仍很健康。她認為關鍵在於「飲食改變」,婆婆罹癌後煮的食物都會在當天吃完,並攝取大量蔬菜,蛋白質就從魚類、雞肉中取得,甚至吃雞腿還會特意去皮、去油,最後再搭配多做運動,目前90多歲的她身體還相當硬朗。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則補充,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做過的調查,發現有70%的大腸癌患者,一週會吃2次重新加熱的剩菜剩飯;另有38%的人一週甚至吃到4次。他直言,飯菜不斷反覆加熱,確實可能對腸子造成傷害。
冰箱塞太滿恐增「食物中毒」機率 醫揭最合適狀態
天氣炎熱,也容易造成食物腐壞。許多人常把冰箱塞滿一堆食物,但專家提醒,這樣會影響食物保鮮,冷藏效果也會變差,過去有一家人常生病,才發現是因為冰箱放太多東西,吃了保存不佳的東西導致,建議7分滿就好。家醫科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天氣很熱,大家要注意食物存放的情形,冰箱食物不要塞得太滿,否則非常容易發生細菌所導致的食物中毒可能性,食物如果太滿,會影響食物的保鮮,大概以7分滿比較好。劉博仁解釋,一般細菌在70度以上容易死亡,所以食物加熱超過70度很重要,另外在7度以下的時候,細菌的繁殖速度會減緩許多,也因為天氣炎熱,不時會發生食物中毒的個案,要多注意。冰箱東西放7分滿最適宜。(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事實上,「無毒教母」譚敦慈曾在節目《明欣醫聊事》分享,冰箱沒有殺菌功能,只是延緩細菌生長的速度,假如放超過7成,冷藏效果就會差,林杰樑醫師生前有位病人,家裡人常生病,後來才發現家中有2個大冰箱,裡面東西塞得滿滿的,「就是那種打開冰箱東西會掉出來的」。原來這家人就是因為常吃保存不好的食物,才容易生病,但後來痛下決心把冰箱清了之後,自然而然生病次數就減少,強調冰箱只能放7成,假如放超過,冷藏效果就會打折扣。
微波食物「蓋紙巾」安全嗎? 無毒教母譚敦慈示警:小心2致癌物吞下肚
近期的食安新聞讓人人心惶惶,但食安議題不局限於食材來源,不良的食材保存法與錯誤的烹飪習慣,同樣會讓人把有壞物質吃下肚。「俠醫」林杰樑遺孀「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料理過程中,除了挑選合適的油品外,也務必仔細留意廚房紙巾的成分。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現代家庭中,幾乎都會在廚房準備紙巾,其吸水、吸油的特性,是廚房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但廚房紙巾的材質和成分是否安全,卻鮮少被討論。譚敦慈提醒,其實廚房紙巾因常直接接觸高溫食材,或是在加熱過程作為輔助工具,倘若廚房紙巾中添加了螢光劑等化學物質,就有可能在極端環境中意外析出。譚敦慈提醒消費者,許多民眾認為用廚房紙巾吸肉類或炸物多餘的油量,對健康較有保障;或在微波食物上蓋上廚房紙巾,能避免水分流失。經過查訪,在紙巾的製造過程中,廠商為了增加紙張的強韌性,製造過程會添加濕強劑,劣質的濕強劑遇到高溫,可能產生環境荷爾蒙,對人體的生殖系統有潛在危害;即便在常溫情況下使用,劣質濕強劑中的「丙醇」或「丙二醇」等致癌物質就可能因接觸而殘留。譚敦慈說,以廚房紙巾吸油,或暴露在電鍋、微波爐等高溫下並不是不行,重點是在於廚房紙巾的挑選。選擇「食安級」與「耐高溫」的商品,就可以安心使用。而濕強劑並非萬惡不赦,只要廠商慎選,使用高規格的濕強劑,就可避免溶出的風險。廚房紙巾的用途非常廣,因此,譚敦慈再次提醒,有國家CNS認證加上國際認證,使用上更加安心;選購時,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示,避免含有螢光劑成分,同時選擇「食安級」與「耐高溫」商品,才能確保自身的飲食安全。
家人常生病問題恐出在冰箱! 「無毒教母」公開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
家中的冰箱要是沒有定期整理或是做好分類,除了會讓一家人難以取得食物外,也會造成食品保存不佳的問題,進而導致身體出狀況。對此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曾有一家人常生病,後來被發現是因為冰箱塞得太滿,常吃保存不佳的食物所導致。對此她也分享了,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譚敦慈上營養師宋明樺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分享,林杰樑醫師生前的看診經歷,有位病人的家人常常生病,後來林醫師發現他們家中的2個大冰箱,裡面竟被食物塞滿滿,「就是那種打開冰箱東西會掉出來的」,林醫師就告訴對方,就是因為常吃保存不好的食物,才會容易生病。譚敦慈補充,後來這家人把冰箱大掃除後,自然而然全家人生病次數就變少了。所以譚敦慈指出,記得冰箱只能放7成,放超過了,冷藏效果就會打折扣。此外,譚敦慈也分享歸納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像是冰箱東西不要放超過7成、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吃菜要先瀝掉菜湯、油品要分裝保存於冰箱、煮菜不爆香以免產生油煙。其中,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是因為醬料常常用了一點就放進冰箱,找不到又去買,家庭中最常重複購買就是醬料,為避免浪費就拿個盒子收納,這樣不只省錢又能輕鬆取得。至於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譚敦慈說細菌會滋生是在攝氏7至60度,吃剩的菜用手摸若還有溫熱的感覺,就是攝氏約65度,這時趕快放冰箱,因為這沒有低於攝氏60度,還沒有長菌,這時候隔天再拿出來複熱吃,是沒有問題的。而吃菜要先瀝掉菜湯則是因為,現在種菜多用氮肥,過去檢驗發現紅白蘿蔔、深綠色蔬菜,都有比較多的硝酸鹽,但洗菜時是可以洗掉大部分硝酸鹽,剩下會溶於水,只要記住不要吃菜湯,就可避免吃到太多硝酸鹽。最後在油品選擇與保存上,譚敦慈說選油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愈高、飽和脂肪酸愈低較好,例如苦茶油.橄欖欖油、芥花油等。在煮菜時,建議用冷鍋冷油,不爆香,記得冒煙就會產生有毒物質。譚敦慈建議,買了新油後進行分裝,並選擇避光不透明的玻璃瓶,以每人每天二湯匙的量,進行一周一瓶的分裝,再置放於冰箱裡,用完了再依序取出。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醫列「9大抗寒須知」 醫學博士認證暖暖包放「4部位」更暖和
入冬首波寒流來勢洶洶,各地又濕又凍,民眾外出須加強保暖。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團隊19日在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的臉書上,分享須注意的9大重點;此外,不少人愛用的取暖神物暖暖包,也有日本醫學專家表示,若將暖暖包放在「4部位」,更能讓全身快速暖和。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團隊在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臉書中發文寫道,入冬首波寒流報到,民眾有9個注意事項如下:1、慢性疾病患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務必按時服用藥物、並避免情緒起伏過大。2、盡量吃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避免大吃大喝以利控制血壓。 3、喝酒或吃全酒料理時,容易脫水務必補充足夠水份,吃全酒料理取暖,吃的時候血管會擴張感到溫暖,但是酒後加速熱能流失,所以吃完全酒料理時更需要確實保暖。 4、半夜或早上起床先在被窩動動手腳再穿衣保暖並放慢動作。早上起床喝一杯溫水有助於預防腦部及心臟血管意外發生。 5、早起運動務必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一大早就外出以免溫度太低發生危險。 6、末梢肢體的保暖很重要,別忘了使用帽子、口罩、手套、襪子、圍巾保暖。(鞋、襪濕了要更換) 7、使用電毯、電暖爐、暖暖包務必注意使用安全守則,暖暖包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或放在棉被中,電毯睡前使用並控制在40度C以下,老人、小孩、糖尿病、植物人或是末梢感覺不良的病患要特別注意不要灼傷。 8、注意熱水器排煙管通暢,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9、泡溫泉更要注意安全,溫度不要太高,不要泡太久,不宜冷熱交替太快並注意保持通風,酒後、飯後一小時內不要泡湯。根據《ETtoday》報導,關於許多人在天冷時常使用的取暖好物暖暖包,日本醫學博士福田千晶在《暖活:手腳冰冷隱藏著可怕的危機!》中也提到,如果想讓身體快速暖和,把暖暖包放在「腰部兩側」是最佳部位,因腰間骨頭少並有肝臟、腎臟等血液量充足的內臟器官,只要腰部足夠溫暖,就能緩解大腦緊張狀態,下達輸送大量血液的命令,促進血液循環,讓手腳末梢神經感到暖和。另外,若將暖暖包放在肩頰骨中間、脖子後下方,或者肚臍下方,也因這些部位同樣有促進血液循環的穴位,可以讓身體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溫度,降低寒流急凍的威脅。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團隊分享的9大抗寒須知。(圖/翻攝自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臉書)
得到獎學金不去領!譚敦慈曝教出台大兒方法 家規驚呆眾人
已故毒物權威林杰樑醫師遺孀、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過去常在螢光幕前傳達與毒物相關的生活知識,日前她難得在節目上,改以母親的身分,分享自己的育兒與教養經。她透露,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習醫背景,成績也都很優秀,但她卻從來不會稱讚孩子的成績好,也不知道孩子在校成績其實很優異,因為她從小一直教育孩子,考試是為了自己,「那是他的人生,不是我」;她也分享家中的「家規」,像是孩童最喜歡吃的巧克力,在她家裡的孩子,「國中才可以吃」。譚敦慈在《新聞挖挖哇》透露,她的大兒子在中國大陸當醫師,小兒子則還在讀台大醫學系,成績表現都很優異,但她透露小兒子其實念大學後,拿了很多獎狀跟獎學金,但他卻不會去主動申請獎學金,孩子不去領獎金的理由是,「老師很努力把我們教會了,讓我們考好了,結果我們還要去跟他要錢,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特別的想法讓在場的來賓多認為,這應該與父母的教育理念有關。譚敦慈指出,他們家從小對孩子的飲食健康,立下了許多規矩。像是認為咖啡因對小孩的身體不好,容易造成神經興奮,所以他們家裡規定,巧克力是要等到念國中才可以吃;高中才能喝可樂,茶類則要等到念大學才可喝,至於咖啡飲品,要到進社會工作才能食用。而在生活方面,譚敦慈規定孩子每天一定要充足睡眠滿8小時,手機不能帶進房間,只能放在客廳地板上充電;有時候兒子跟朋友出門,發現沒人點燙青菜,兒子就會主動出手點菜,譚敦慈說:「因為他會覺得,青菜是人生中一定要吃的。」譚敦慈提到,雖然家中的規矩看起來很多,但因為大人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養成習慣,並不會覺得痛苦,長大後也不會覺得家中的這些規矩很奇怪。
8年枕頭依然如新 譚敦慈清潔寢具有絕招
立委高嘉瑜的10年發黃枕頭曝光後,讓許多人感到相當吃驚!事實上,許多人可能都有類似泛黃枕頭、棉被、床墊的經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接受《健康2.0》時表示,枕頭是關乎人體健康很重要的生活用品。枕頭上有我們的頭皮屑、臉的皮屑,這兩個部份是全身皮屑最會剝落的部位,而塵蟎的食物就是皮屑。如果沒有清潔乾淨,塵蟎會越積越多,塵蟎死後的屍體也會繼續堆積在裡面,無論是活的蟎蟲或牠們死掉後的屍體,都是引起過敏氣喘很重要的過敏原。譚敦慈說,很多人有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原因可能都與此有關,現在市面上枕頭相當多,有些的確無法清洗,但只要好好保護,還是能維持得乾乾淨淨,例如她現在睡的枕頭,也是林杰樑醫師在世時購買的,至今也已經使用7~8年以上,但維持的還是很乾淨。如果枕頭和被子能夠水洗,當然清洗後並曬乾最好,如果不能洗,就要用保護套包起來,例如可用防蟎枕套包起來,避免蟎蟲進到枕心裡。以她自己為例,通常每3天洗一次枕套,在枕套外她會用一個白色枕巾,然後每天起床時就順手把枕巾收起來清洗,枕頭再用除塵及毛髮的滾筒黏紙把上面的毛髮黏掉,這樣頭臉睡在枕頭上,天天都是乾淨的。
逾11萬消費者連署反萊豬 消基會籲政府「回頭是岸」
總統蔡英文8月底突襲式宣布將開放含萊劑豬隻進口,引發社會譁然,消基會從一個月前開放民眾參與「反萊豬連署」,截至昨天已有逾11萬人表態反對含萊克多巴胺豬隻進口,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美國有78%的豬隻未用含萊克多巴胺飼料餵養,現在卻執意進口22%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呼籲政府「回頭是岸」。黃怡騰指出,我國老早就開放美國豬肉進口,但始終未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正是因為我國對萊克多巴胺有很多疑慮,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難道台灣要進口美國賣不出去的豬肉嗎?「政府就是鐵了心要進口萊劑豬肉」,行政院食安會報委員之一的黃怡騰提及,在近日召開的食安會報中,他提到已有逾9萬人參與「反萊豬進口」連署,與會的官員十分驚訝。包括消基會、主婦聯盟、林杰樑醫師健康關懷協會等共有3名NGO代表,提案反對萊豬進口或要求加強檢驗等,但行政院僅說「會加強標示」,並未回應是否要再與美方討論。消基會執行董事胡峰賓說,農委會稱萊克多巴胺是禁藥、不能做為飼料添加劑,但與此同時卻開放人可以食用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難道人不如豬嗎?」胡峰賓表示,何況我國豬肉加工製品十分多元,如果混合多國的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要如何溯源呢?消基會祕書長徐則鈺說,本周末的秋鬥遊行,消基會的幹部、志工將走上街頭,向政府大聲疾呼「回頭是岸」。
萊豬進退難4/現在開放萊豬未來換成萊劑? 「行政命令」背後恐藏密辛
即使拜登擊敗川普,即將在一月中旬就職,但對於萊豬進口議題是否有轉圜,朝野仍各說各話,國民黨與民眾黨都主張萊豬進口應該暫緩,但綠營則是堅決反對,只是綠營內部在美選塵埃落定後,也開始出現一些雜音。一名綠營立委私下質疑,教育部宣稱學校營養午餐一律採用國內豬牛肉,但「校園」定義是高中職以下嗎?大學校園動輒上萬人用餐,有的校區地處偏遠,被迫只能在學校吃飯,教育部目前沒有積極的管理作為,不只他個人無法接受,家長們感受應該也相同,教育部應該要針對大學校園食安問題做好把關。「馬英九政府昔日開放萊牛、萊豬,壓力不比蔡政府少,但藍委敢直嗆馬總統,綠委卻連哼都不敢哼。」馬英九時代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指出,美方當年告知馬英九政府,想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先開放萊牛、萊豬,然而,綠委、學者專家和豬農卻通通強烈反對。陳保基後來建議馬英九採取「牛豬分離」政策,即使經濟部長、外交部長都警告「這樣什麼都換不到」,但馬英九仍然挺住美方壓力,未讓萊豬闖關;不過,當年農委會開放萊牛進口後,陳保基依然遭到綠委叮到滿頭包。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透露,「俠醫」林杰樑生前曾要求他別開放萊豬,以免損害國人健康。(圖/翻攝畫面)「蔡政府連『進口萊豬包裝明確標示萊劑』、『營養午餐禁用萊劑入法』都悍然拒絕,令人難以理解背後戰略思維。」陳保基透露,他清楚記得已故的「俠醫」林杰樑曾在一場相關會議後,神情嚴肅地說:「萊豬真的不能開放,對國人健康傷害太大。」時任國民黨立院黨團黨鞭的賴士葆,也因為黨團未能強力護航萊牛,而向陳保基道歉,還說要嚴厲處分持反對意見的藍委們,恐怕有難度。「以行政命令規範萊豬的背後,恐怕是替未來萊豬內臟進口,甚至開放使用萊劑預作準備。」本身也是學童家長、從事友善農業的「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發言人李建誠擔憂地說。李建誠認為,雖然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稱「營養午餐契約一律用國產肉品,就能避免學童吃到萊豬」,但根據《食安法》第十五條,只要通過專家學者風險評估,衛福部即能許可萊劑為合法添加物,「就算陳吉仲賭上烏紗帽,也難保政府有朝一日不會開放進口萊劑,讓國產肉品合法添加萊劑;萊豬內臟在美國等於不用錢,未來商人在利潤誘因下,更可能大量進口,唯有入法規範才能保障食安。」如果是川普連任美國總統,國民黨曾研判絕對阻擋不了萊豬進口。如今,拜登明年一月中旬走馬上任,被川普政府視為「非開放不可」的萊豬,經過藍營全面力阻後,會不會出現迴轉空間,攸關百萬學子和千萬民眾的健康。
萊豬害綠營3/陳吉仲昔反美牛現挺美豬 農陣阿嬤虧:他們也要生活啦
萊豬在立院「備查改為審查」的消息曝光,令多個民間社團重整集結組成的「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反毒豬聯盟)倍感振奮,「我們希望能與曾公開宣誓『因養豬才能長大讀書、絕不背叛七千戶豬農』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辯論。」該聯盟發言人李建誠表示。二○一二年間,上百個民間社團曾與民進黨並肩作戰,力抗時任總統馬英九準備開放萊豬進口的政策;當時,陳吉仲是力挺「台灣農村陣線」(農陣)的學者,堪稱「反美毒豬牛」急先鋒,如今已貴為農委會主委,面對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萊豬,卻選擇力挺到底。此外,昔日農陣發言人蔡培慧,如今也是位高權重的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外傳綠營內部十分看好她有機會角逐南投縣長,但對照網路上還找得到蔡培慧在2012年擔任農陣發言人、痛批馬政府開放萊劑美牛義正辭嚴的講稿,如今的蔡培慧卻迄今仍對萊豬進口保持緘默,引發外界側目。提到過去曾一起抗爭的「農陣」戰友,曾被譽為「鄉村女俠」的農陣理事長洪箱,斬釘截鐵地用台語提到:「我不會批評陳吉仲、蔡培慧他們,以前大家確實都是反美牛的好伙伴,但人各有志,他們也都要吃飯啊,我種田卡有時間(抗爭),人生在某個點(指二○一二年反美毒豬牛),大家能有所交集是很不錯的事啊,那些沒站過第一線為台灣人爭取權益的人,幹嘛要批評別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蔡培慧,在2012年時與百餘個民間社團聯手強力反對馬政府開放瘦肉精美豬牛進口。(圖/張文玠攝)洪箱曾經與民進黨併肩力抗國民黨開放萊劑美牛,但十二年後,抗議萊劑美豬的對象卻換成昔日戰友,與多數純樸農民一樣,她低調的說「我不懂政治啦」、但她也直言,民進黨要開放萊劑美豬很不好,萊劑美豬對於台灣人的衝擊比美牛更糟糕,因為未來路邊攤和夜市的肉鬆、水餃如果用萊劑,將很難有效檢驗。「我在鄉下還能買溫體豬,但都市裡的上班族、學生、工人和外食族能嗎?也許我的孫子長大到都市求學工作,不知不覺就吃下去,我記得已經過世的俠醫林杰樑生前演講曾說萊劑對健康有傷害,為何那些被迫外食的人就得被『歧視』吃瘦肉精?」。憂心子孫無法選擇台灣溫體豬的洪箱甚至建議,如果真的為了國家利益,小英政府一定非買萊豬不可,能不能考慮買到後立即銷毀,「千萬別讓台灣人老了以後,得用錢買回健康。」目前洪箱隻身在農村種田,敦樸的她決定隨時重返戰場反對萊豬,她說不感覺孤單、被背叛,反而認為許多人只想批評萊豬進口,卻不挺身爭取自身的權益,這對農民、消費者甚至「農陣」都不公平。
凍齡美女3/喝水比你想得更神奇 幫助代謝還能長「肌肌」
許多「資深美女」睽違一陣子出現之後,總令人眼睛一亮,60歲的鍾楚紅、49歲的李英愛,幾乎維持的跟當紅時期一模一樣;而不是藝人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名媛孫芸芸本身駐顏有術,但姊姊孫瑩瑩一出現更令人驚豔,43歲的她乍看之下竟猶如大學生一般。另外,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的老婆譚敦慈經常倡導無毒飲食,57歲的她身形窈窕、皮膚亮白,根本看不出兒子已經上大學了。榮新醫院營養師李婉萍說,觀察上述「凍齡美女」的秘訣,可以發現最大的原則就是多喝水、吃原形食物、攝取優質蛋白質、運動。「李英愛每天喝2公升的水,孫瑩瑩每天也喝蔬果水,攝取充足的水分不只能讓皮膚更好,更重要的是幫助代謝。」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補充水分相當重要,除了有助於細胞代謝,也能使肌肉更緊實。(圖/李婉萍營養師提供)李婉萍說,水分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而且研究顯示與肌肉也息息相關,喝水量多、肌肉量才會足夠,除了有助於瘦身之外,也可以讓身形與皮膚更緊實。「蛋白質食物也與肌肉量有關,例如賈靜雯、孫瑩瑩都很注重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若希望由內而外散發青春氣息,回歸到根本就是人體細胞,身體的細胞每天都在進行凋零、重生的循環,而蛋白質有利於細胞修復,能夠更快地讓細胞重生回到最佳狀態。很多女生認為豆漿有助調整內分泌,但營養師提醒不要當水喝,一天最多喝500c.c.,以免熱量超標。(圖/報系資料庫)李婉萍說,較好的蛋白質食物包括雞肉、魚肉,還有許多女性認為的養生聖品「豆漿」。不過,李婉萍認為千萬別把豆漿當成水喝,還是應該視為一般的蛋白質食物,一天最多喝500c.c.,過多熱量容易超標,反而會變胖。相反來說,如果愛吃油炸、加工食品,就容易使身體細胞產生發炎反應,長期就會累積過多的自由基,整體健康都會受影響。
柯文哲患亞斯伯格症未告知 陳佩琪笑稱被騙婚
譚敦慈談起育兒經,憶起自己父親溫暖穩重的特質,造就她獨特的育兒方針:「我只給自己一個期許,就是當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若我正在生氣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先別來找我,半小時後再談」,譚敦慈談到林杰樑,說他也是非常溫和的人,夫妻間不曾吵架,也造就了兩個小孩同樣溫和的個性。陳佩琪和譚敦慈的小孩都是學霸,兩人分享教育方針的共通點是,「讀書是自己的事」,陳佩琪說道:「我從不規定沒做完功課不能看電視,因為做不完功課,隔天請自己去面對老師壓力」。一路帶大三個小孩,看著他們各自訂好自己的目標,獨立達成自己的人生,陳佩琪心理相當充實,二女兒甚至還因為喜歡旅行,去考了導遊的證照證明自己很會規畫行程。「以前是爸爸媽媽帶子女旅遊,現在反而是子女帶我們旅遊!」陳佩琪笑著說,臉上充滿了驕傲。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MOMOTV《今天大小事》5月26日17:00播出。
「俠醫」林杰樑粉專10方法 增強抵抗力寶典
新冠肺炎疫情不降反升,截至昨(24日)台灣境內已有216名確診病例;衛生福利部商請多名醫生拍攝衛教影片,近日不停在媒體上播放,希望能讓民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對抗疫情。長庚毒物實驗室也提出回家後盡快洗手、喝足夠的水等10項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方法,在「俠醫」的已故名醫林杰樑粉專,讓民眾參考,也呼籲民眾做好健康自主管理、配合政府措施。長庚毒物實驗室在「俠醫」林杰樑粉專貼出10項建議。(圖/臉書)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人與人之間保持1至2公尺距離。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碰觸過電梯按鈕、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