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霖
」高血壓免吃藥1/藥罐子bye 新式導管治療幫你降血壓
台灣約有460萬人罹患高血壓,但卻只有一半的病患有在控制血壓,且目前血壓控制主要是依靠藥物,但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最新的研究顯示,「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更有效控制高血壓。「我一餐要吃19顆藥,一整天下總共有57顆,真的吞到都會怕了!」羅先生因為常常覺得身體懶洋洋,有一次就醫時量了一下血壓竟然高達180;雖然他很聽話地服藥控制,但是藥物似乎沒有甚麼作用,而且還越吃越多。後來他的主治醫師覺得這樣不對,就將他轉到心臟內科希望更積極控制高血壓,看到羅先生這樣的狀況,醫師建議他可以考慮採用新式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手術後經過幾年,我現在每天只要吃5顆藥,而且血糖、血脂也都獲得了控制!」羅先生很開心的這麼說。羅先生還未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前,一天要吞57顆藥,治療後每天只須吃5顆藥。(圖/張向晴攝)比起藥物來,高血壓導管治療或許是未來,從根本上解決高血壓上升問題的主要武器。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指出,2020年3月在美國心臟學院年會,一項針對超過3千人的臨床導管研究顯示,在沒有服用藥物的狀況下,病患診間測量血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24小時動態血壓平均降低4.2毫米汞柱。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透露,台灣目前已執行約25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且效果比歐美國家還好。(圖/高血壓學會提供)「可別小看這10毫米汞柱,根據高血壓的治療指引,患者診間血壓只要降低10毫米汞柱,就可以降低20%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30%的中風發生率與百分之四十的心臟衰竭發生機率。」林柏霖還說,台灣目前已經執行了約25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效果比歐美國家更好,有病患降低了30毫米汞柱,甚至還有人可以暫時停止藥物。
高血壓免吃藥2/電燒腎臟動脈交感神經 1.5小時手術2天出院
很多人應該都只有聽過心導管治療,為什麼高血壓也可以透過導管治療呢?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說,兩個導管治療的概念是一樣的,但是高血壓導管治療,是透過微創導管由鼠蹊部進入到腎臟動脈血管內的數個位置進行加熱,以熱能燒灼,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其實門診中很多病人都會問,為什麼腎臟會跟高血壓有關係?其實我們的腎臟也有交感神經分布;人在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時,會刺激交感神經開始作用,但過於活躍的交感神經會讓腎臟分泌過多的腎素,腎素就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林柏霖這麼解釋。心臟血管內科不僅可以做「心導管治療」,新式的「高血壓導管治療」也是由該部門專科醫生操刀。(圖/馬景平攝)高血壓導管治療是經由鼠蹊部放入微創導管後,進入到腎臟動脈,利用電燒方式進行神經阻斷術,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病人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1.5小時,住院約一到兩天即可出院。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醫師說,依衛福部的規定,高血壓導管治療目前只限於收縮壓一六0以上的病患才可進行,手術費用約十三至十六萬元左右,台灣高血壓學會正積極尋求醫界共識,希望衛福部能放寛規定,造福更多高血壓患者。衛福部規定,目前僅收縮壓高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才能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且沒有健保給付。(圖/王永泰攝)高血壓學會建議符合下列狀況即可手術●服用1到3種或大於3種降壓藥至少3個月,血壓仍控制不良,超過140/90毫米汞柱者。●對於降壓藥耐受不良,有手腳冰冷、過敏、咳嗽等副作用者。●經常忘記吃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