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熊徵
」墓仔埔也敢去1/年訪千座墳 「偵探社」墓地打滾最想找到這位「董仔」
墳墓對台灣人而言充滿禁忌與晦氣,對學者卻是埋藏瑰寶的無價之地,一群歷史愛好者組成「古墓偵探社」,閒暇時在各鄉鎮的公墓中「探險」,意外在信義區發現二戰時期遺留的戰俘古墓,更在屏東找到抗日客家英靈的聯合祀靈牌位,以及牡丹社事件戰死的湘軍墓碑,該社希望古墓都能被保存,別淹沒在開發的浪潮中。6月17日上午,本刊跟隨古墓偵探社社員阿國(化名)抵達鹿港第一公墓,該公墓占地12.8公頃,現已完成遷葬作業,當中7公頃設置為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施,打造成綠能基地與綠能停車場,另外5公頃則將打造為運動公園。「這邊以前大概住有上萬人,他們生活的最後痕跡都消失了。」看著滿是太陽能板的公墓,阿國內心百感交集。他提到,墳墓是人們死後安身的地方,其墓碑最少記載著2代人的歷史,墓葬裝飾更代表著子孫對這位先人的不捨,古墓作為第一手史料,地位極為珍貴,但如今各縣政府都在「與死人爭地」,致力於將墳墓遷葬以做開發用途。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遺骨不知去向,因而以衣冠塜安奉在施家墓園,台灣古墓偵查社還在旁邊發現施家祖母的古墓。(圖/黃威彬攝)為了不讓這些先人淹沒在荒煙蔓草與大時代的潮流中,阿國與多名同好2年前組成「古墓偵探社」,他們得先克服心中恐懼,並戰勝超毒蚊蟲和高聳雜草,在各鄉鎮的公墓中觀察一個又一個「陰宅」,一旦發現古墓便公布在網路上,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台灣記錄下最真實的歷史。一般人恐難以理解他們為何總在墓地「打滾」,對偵探社而言卻是一種使命,他們深受古墓魅力吸引,採訪當天也帶著記者拜訪鹿港長源診所創辦人許讀的家墓,以及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的衣冠塚,還有鹿港「金銀廳」黃家的家墓,每座墓都藏著鹿港開發史或者用鮮血寫就的悲壯,更能感受先人篳路藍縷的不易和偉大。而古墓偵探社以足跡緬懷為國家社會奉獻的每位先人,在這樣的地毯式搜索下也發現不少「驚喜」。他們今年4月在北市信義區福德街巷弄發現二戰時期的戰俘古墓,過去也曾在屏東長治鄉發現1895年「火燒庄戰役」抗日殉難的六堆客家義勇英靈,以及牡丹社事件中來台平亂卻客死異鄉的湘軍墳塚,他們生前都經歷兵馬亂世的摧殘,如今更因各縣市政府的遷葬,恐連死後之處都被剝奪,此現象讓社員十份扼腕,也造成無盡遺憾。第一銀行創辦人之一藍高川(右)對台灣金融體制貢獻甚高,他與辜顯榮(中)、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左)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圖/翻攝維基百科)「像最近屏東才有一個剛拆掉的,那是藍高川、里港藍家的墓。」偵探社成員阿正(化名)表示,藍家為當地望族,靠著製糖成為一方之霸,藍高川則在1910年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祖父蘇雲英等人創立台灣商工銀行,也就是如今的台灣第一銀行,對完善國內金融體制貢獻厥偉,藍高川與辜顯榮、板橋林家成員、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中,其影響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藍家墓園設置在里港公墓中,偵探社成員多次前往尋找,卻未能確切找到藍高川的墓碑,而藍家墓園近日同樣遭遇遷葬風波而遭「請開」,藍高川的墓碑也恐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果連他們最後存在的證明都被破壞,我們下幾代人又該怎麼記得他們?」阿國表示,過去看到遷葬或是古墓遭毀的消息還會氣憤,但在開發的利益面前,先人是否能長眠顯得不值一提,類似事情層出不窮,社員們只能強迫自己「習慣」,並加快腳步紀錄古墓,期望相關單位能想出文化與經濟共存的方案,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能夠被保存。
黑松家族揭密5/風水寶地屢出望族 張家後代子孫行行出狀元低調不張揚
日前一個豔陽高照的午後,本刊記者沿著台北捷運中山站帶狀公園,走向「當代藝術館」,意外發現老牌飲料大廠黑松的千坪起家厝「詔安故居」舊址,正在大興土木,已推出建案「中山松悅」。探詢後得知,在黑松張家的努力下,成功整合上百名地主,通過都更案。黑松張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縣,祖先來台後,最早落腳在彰化縣鹿港鎮,之後有一脈移居新北市林口區,最後遷到台北市長安西路,興建「詔安故居」。台北市中山北路一帶從前就是達官貴人出入的高級住宅區,現在也是多家五星級飯店與國際精品名店匯聚之地。(圖/馬景平攝)「我們以前延續泉州的習俗,每逢除夕夜,男丁都會在祖厝前跳火堆,躍過火焰意味著辟邪納福,也會放一整晚的鞭炮降伏年獸,家族婚喪喜慶也都在古厝大廳進行。」一位年過七旬的張家後代回憶。「這一帶出了很多知名企業主,很有錢卻很低調。」一名在地耆老轉述上一輩的記憶,當時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從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到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參拜,走的就是現在的中山北路,因此有人說中山北路是官道,底下有龍脈經過,風水特別好,不少名聲顯赫的望族,包括華南銀行創辦人林熊徵、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以及前台北市長游彌堅與黃朝琴等人,都曾居住於此。張家後代至今仍保存當年刻有「福源居」的古厝舊瓦,一位張家子孫說,「張家古厝真的是好風水!如同舊瓦寫的福源之地,子孫讀書興盛,出了不少名人,在醫界、財經界、電子與航運產業等都有佼佼者,還有律師、會計師,其中又以醫師最多。」但他強調,家族向來低調,不會主動宣揚。(待續)黑松創辦人張文杞在1925年間邀集7位堂兄弟合組進馨商會,使用日本機器生產彈珠汽水。(圖/黑松提供)黑松創辦人張文杞在1925年間邀集7位堂兄弟合組進馨商會,使用日本機器生產彈珠汽水。(圖/黑松提供)
【華爾街金童解密3】父親經商失利「人生很難輕鬆」 努力成學霸感恩林熊徵獎學金
雖然提倡「財務智商」,其實,雙親並沒有教導劉奕成如何投資理財,「我父親做土木工程,承接過十大建設北迴鐵路、水庫和隧道,從小看到他和創業的親友,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相當辛苦,所以自己只想單純當個上班族。」劉奕成提起過往,話匣子大開,「念書時學的是工商管理,和沒有念商學院的人相比,更常接觸理財工具和觀念,但反倒是朋友創業找我投資,我才真正開始接觸理財。」對於父母沒有留下很多財產,劉奕成認為是一件好事,自己也同樣不會留太多財產給兒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應該是要教導子女正確的金錢觀念,有些長輩終身勤奮工作,把全部財富留給子女,是貧富不均的一環。」「家人之間能夠用時間陪伴,孝順父母,才是這個家最重要情感依歸。」劉奕成提到他和兄長與母親的互相照應方式就是如此。劉奕成被父親與兄長牽著,父親生意失敗的經歷,促使他力求上進。(圖∕劉奕成提供)就讀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二年級時,劉奕成眼看父親生意失敗,跑到餐廳倒茶當服務生、在工地搬磚頭搬到手指骨斷裂,劉奕成突然發覺「人生很難輕鬆」,便決定力求上進,努力成為一名學霸。「我喜歡讀書,很感謝華南銀行創辦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提供獎學金,對我幫助相當大。」其實,劉奕成大學時年年獲得書卷獎,他沒提這些當年勇,卻感性地叮嚀一定要寫上華南銀行。(待續)
【華爾街金童解密4】存百萬赴美念MBA「投資教育」 30多歲當上副總裁
劉奕成說他只是勇敢地去做自己,努力求上進,父親在他大二那年生意失敗,去餐廳倒茶當服務生,在工地搬磚頭到手指骨斷裂。看到香港的「月光族Moonlight」不是我們所稱的每月花光薪水族,而是白天晚上都在工作打兩份工。劉奕成發覺「人生很難輕鬆」,便決定力求上進,努力成為一名學霸,而從他讀仁愛國中開始,其他班的同學說會認識他,是因為老師會拿著他寫的詩與作文給全校傳閱。「我喜歡讀書,就是把書念好,還有請幫我特別感謝華南銀行創辦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獎學金,讓我拿了很多年幫助甚多。」其實,劉奕成讀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時,年年獲得書卷獎,他沒提這些當年勇,卻感性地叮嚀一定要寫上華南銀行。台大畢業後,劉奕成為了出國深造,選擇先投入職場存錢。「為了省錢,我走路上班,磨破好多雙皮鞋,後來買了機車代步卻被偷,幸虧我有買保險。」劉奕成被父親與兄長牽著,父親生意失敗的經歷,促使他力求上進。(圖∕劉奕成提供)他工作三年存到200萬元,立刻辭去工作飛到美國攻讀碩士,「母親一開始反對,現在家人和我自己都覺得當年『投資教育』是對的。出國看看世界,徹底改變我的思維。」拿到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MBA碩士學位後,劉奕成留在美國工作,30多歲就當上美國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副總裁,從紐約到南非、古巴、韓國、日本、香港等地,再回到台北,半個世界都有他歷練的足跡。(待續)「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董事長鍾福貴及總經理梅驊,對預計在2020年第二季上線充滿信心。(圖/報系資料庫)關於財務智商劉奕成因為選讀商業院及受友人影響有了財商啟蒙,過去也有許多教育專家提到知識可以讓大家享有公平學習機會。但若就財務智商的起跑點,許多企業二代三代從小跟著祖父、父親看華爾街日報,在家庭耳濡目染進入財經裡領域而提早啟蒙。從美國到台灣,開始有團體遊說推動應該在教育體制裡加入財務智商課程,「我覺得可以從高中、大學讓學子知道如何管理現金流,從儲蓄做累積一定金額時成了資產,進而學習操作有報酬率收益型的投資行為。」劉奕成贊成財務智商早點納入正規的學校課程中,拉近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習機會,「年輕時可以考慮了解投資股票,早期像鴻源吸金案說會給20、30℅的報酬率,根本不可能,學習理財很重要是要能獨立思考分辨資訊真偽,不能人云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