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盛
」裕隆攜手騰躍奪新加坡政府標案 將設千支充電樁+取經eMaaS生態圈
裕隆(2201)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旗下裕電俥電,與騰越(Strides)及其組成的充電聯盟ChargEco於2021年合作,取得新加坡公共停車場站充電樁建置標案,將在369個停車場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目前已建置200樁,預計2024年底完成超過1,000個電動車充電站。此次裕電俥電以技術顧問角色,由裕隆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裕電俥電總經理莊怡伃率團參訪新加坡,除了與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旗下騰越及ChargEco交換新加坡公共充電站建置案進度、分享運營經驗外,也討論從加強網路安全措施、優化客戶服務支援及運營工作流程。而騰越致力大眾運輸(捷運、公車)交通,每日為300萬乘客提供服務,也積極推出電動車相關服務,包括電動車租賃、銷售、充電管理、保修、電池管理及電動計程車、接送車隊等,並提供綠色金融、保險、碳權交易及燃油車處置等整合業務及eMaaS生態系統數位平台。因新加坡政府及民間正全力建置充電站,騰越目前以發展充電服務為主要目標,期望透過引進台灣現有解決方案,繼續強化服務內容,針對裕電俥電在台灣將全力發展的充電漫遊平台,解決一個車主須下載多個充電服務營運商APP的痛點,表達高度興趣,希望有機會導入新加坡。參訪團也特地取經新加坡在eMaaS生態圈服務的做法,為即將交車的納智捷n7電動車充電服務、LINE GO電動計程車隊、格上電動車租賃出行服務的發展,以及未來電動車保修及車隊經營等業務,透過吸取新加坡在地經驗,可望在未來提供給台灣用戶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裕隆70開新局2/裕融砸9.5億聯手LINE搶MaaS大餅 與55688、yoxi「叫車三國時代」開打
台灣計程車市場近來熱鬧不已,從傳統叫車服務起家的55688台灣大車隊,成軍18年以2.3萬車輛數搶下25%市占,穩居龍頭;三年前汽車一哥和泰集團也進軍叫車市場,推出「yoxi乘車派遣平台」,今年更聯結相關事業升級為MaaS;如今造車的裕隆集團也殺入,直接和社群平台LINE強強聯手推「LINE GO」,年底會員數上看380萬人。計程車市場儼然進入「新三國時代」。裕隆集團旗下金雞母裕融董事會今年6月通過,以現金增資方式斥資9.5億元入股觔斗雲聯網科技(LINE TAXI),取得50.7%股權成最大股東,直接坐擁約280萬會員用戶數,公平會8月拍板通過兩個月後,裕隆與LINE再度攜手,將LINE TAXI更名為「LINE GO」,除了原有「LINE TAXI」叫車服務,更提供「租車」與「機場接送」。裕隆攜手LINE TAXI推出「LINE GO」,除了叫車服務以外還有租車、機場接送。(圖/劉耿豪攝)其實,裕融旗下的格上租車本來就有Smart Taxi的計程車隊,主打電動多元計程車,且在2020年起就與LINE TAXI有合作關係。「今年投資LINE TAXI,主要用意在於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交通行動服務)這塊大餅。」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說。Smart Taxi再加上LINE TAXI擁有近7000輛的計程車隊。依公路總局統計,截至今年3月,以台灣計程車市場總量約9萬輛,其中以2005年成立的55688台灣大車隊擁有2.3萬車輛數居冠,每日服務約35萬名乘客、用戶數達700萬以上、行駛總距離可繞地球2.9萬圈、1年車資金額達176億。從叫車起家的55688,近年也增加全球快遞、機場接送、酒後代駕、衣物送洗、居家清潔等與生活貼合的服務。55688數位支付處協理王嘉慶表示,「我們結合AI預測叫車熱點、提供企業簽單。」他接著說,「每輛車都是媒體平台,不論車內、車外,都可以結合平面與數位媒體,整合行銷提升整體效益。」而且企業簽單對同仁來說免代墊、免收集單據、申報快速,對管理面來說有即時報表立刻核對、系統記錄上下車地點與金額,許多公司也看準這樣的便利性使用台灣大車隊。這塊數位化的叫車市場,也引來和泰集團關注,在2020年成立yoxi車隊,上線1年即有3,500台貼上yoxi紅招牌的計程車在六都滿街跑,至今累計會員數約120萬,且擁有超過7,000位合作駕駛。日前和泰總經理蘇純興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提及,和泰在台灣推展MaaS具有優勢,因為集團關係企業有和潤融資、和運租車、yoxi車隊、iRent等,「於是我們也開始推出和泰Pay、和泰Points及HOTAI購,就是透過OneID把用過我們集團服務的客戶串起來,創造專屬的生態圈。」蘇純興的目標是打造和泰生態圈,從新車購買、舊車交易、租賃、保險、貸款,到租車、共享汽機車、出遊、購物,都跟和泰脫離不了關係。蘇純興以和潤、和運租車、yoxi車隊、iRent等擴大MaaS服務範圍,並創造集團專屬生態圈。(圖/劉耿豪攝、和泰提供)和泰聯網總經理吳品璁表示,會員數增加帶來的不一定是實質營業額,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顧客輪廓、消費行為和移動資料,以作為提供顧客更多元服務的參考;特別是yoxi和iRent的客群多為20到30歲的年輕族群,這些會員數據就會是協助品牌行銷、年輕化的利器。對於今年裕融與LINE聯手,一舉從叫車服務切入MaaS市場,吳品璁則表示歡迎,「畢竟這是趨勢,樂於見到同業也重視這塊服務。」究竟裕融與Line如何談成合作?LINE GO執行長陳泰成告訴CTWANT記者,「剛好LINE TAXI想推出新服務,而裕隆也想往『移動服務』方向發展。」接著LINE登門拜訪,開始了長達1年半的合作談判。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也提到,「我們就是一個負責線上、一個負責線下。」LINE擁有280萬會員用戶數,並以一站式平台提出租車、快遞等計程車以外的高頻率服務;裕隆原本就有汽車租賃、產險、充電樁、道路救援等線下資源,雙方優勢結合推出「LINE GO」,更讓陳泰成喊出,「年底會員數由360萬人增至380萬人、合作駕駛由1.3萬位增至1.4萬位」的目標。嚴陳莉蓮大手筆買下LINETAXI,交由林群盛、裕融企業總經理許國興負責。林群盛強調,「我們的優勢就是用戶不需要另外下載App,直接在LINE聊天室內即時叫車、預約叫車,也結合Line Pay提供多元化的付款方式。」在裕隆進軍叫車服務平台,擴大移動用車服務版圖以後,也意味著LINE GO、台灣大車隊與yoxi車隊「三國時代」正式開打,除了叫車商機以外,背後的會員輪廓、廣告投放都是集團更看重的數據資料,未來從叫車平台還會延伸什麼服務和競爭?令人期待。
裕隆攜手LINE推「LINE GO」 一鍵租車、叫車、機場接送拚年底380萬會員
看準智慧移動趨勢,LINE攜手裕隆(2201)集團聯手推出「LINE GO」,首波提供「LINE TAXI叫車」、「租車」,與「機場接送」3大功能,建立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也讓LINE GO執行長陳泰成喊出,「年底會員數由360萬人增至380萬人、合作駕駛由1.3萬位增至1.4萬位」的目標。左起Line go技術長黃佩恩、Linego執行長陳泰成、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裕隆集團金融水平事業 總經理 許國興、LINE台灣 董事長暨執行長 陳立人、LinePlus內容業務與新業務戰略全球高級副總裁姜玄玭、Line台灣企業戰略部副總經理唐欣、LineGo營運長鄭榮富。(圖/劉耿豪攝)TaxiGo 在2017年創立,結合Line及Chatbot(聊天機器人)技術打造的叫車服務,2019年正式更名為「LINE TAXI」;今年LINE TAXI邁向4週年,已累積用戶數360萬、合作駕駛數1.3萬位、累積完成趟次3,000萬趟的里程碑。裕隆集團與LINE聯手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交通移動服務)策略為共同目標,將「LINE TAXI」改名為「LINE GO」開放平台,整合裕隆集團的線下資源與服務,包含格上租車的長租與短租服務、汽車價值鏈,並以LINE TAXI高頻次會員流量為基礎,加上透過LINE通訊軟體提供服務降低下載門檻。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在會後受訪也提到,「不管是租車、叫車只要透過1個APP,用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打造優勢,且預計未來每季都會推新產品。」針對「LINE GO」的上線,LINE TAXI叫車服務再升級,增加多元車種,包括豪華多元車、6人座多元車、無障礙多元車,加上近期剛推出的「寵物友善車」,與提供嬰兒座椅的「寶寶安心車」;同時,還有業界首創「AI 語音叫車(AI-Call)」,以 LINE CLOVA Chatbot 作為服務基礎,整合語音叫車功能、微軟Azure OpenAI服務,搭配 LINE Call Plus 語音服務,陳泰成表示,「使用者透過語音講出地址或是地標就可以。」陳泰成接著說,「我們也歡迎電動車主的加入,可以提供電動車駕駛更好的收入,增加進入計程車市場的動機。」未來將持續提升整體車隊的電動車服務比例。而面對出國需求增加,LINE GO更將「機場接送」服務範圍擴大,除了雙北機廠以外,更擴展至台中清泉崗機場、高雄小港機場,預計於11月上旬上線,甚至優先針對桃園國際機場推出「即時接機」。不僅如此,全新租車服務「自遊租」上線,目前上線1,700輛,預計年底達到2,000輛,林群盛提到「幾乎全部都是油車,大約100台以內是油電混合車。」其中還有4大優勢,包含24小時聰明租還,可原地租還、甲地租乙地,共有超過600個據點,預計年底800個,或至雙北超過100個特約停車場;其中,透過AI技術最快可20秒通過駕照審核,使用手機智慧取車、解鎖,並串聯線上支付;加上車況透明,可以將車輛資訊全揭露,包括內外車況,以及清潔消毒的狀況;最後是除了提供Nissan車款以外,還有「多品牌(國產車、進口車)、多車型(七人座、油電車)」用車選擇,引進VOLVO XC40小型休旅車等豪華車款,滿足各種用途需求。陳泰成也提到,「盼3年可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