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
」「斑腿樹蛙」每次產卵近千顆!威脅原生蛙類 林試所:將加強復育保護工作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委託東華大學研究團隊進行「外來種斑腿樹蛙控制與監測計畫」調查,發現斑腿樹蛙在台灣幾乎全境擴散,加上牠們每一次產卵都會產出近千顆卵,已經嚴重威脅到原生蛙類的生存環境。對此林試所表示,未來將會加強原生蛙類的保護和復育工作,同時呼籲民眾避免寵物脫逃或棄養,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傳播。林試所指出,近年來台灣自然環境生態受到外來種蛙類威脅,有些以寵物引進後被丟棄或逃脫,有些則隨著景觀植物或貨物來台。這些外來種蛙類,除了美洲牛蛙外,近10到20年間還有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海蟾蜍以及溫室蟾等5種外來蛙類在台灣被發現。其中,又以斑腿樹蛙擴散最廣,除了台東縣外,其他地區均可見其足跡,嚴重威脅台灣自然生態。林試所表示,斑腿樹蛙每次產卵數量可達近千顆,嚴重佔據了原生蛙類的棲息地,尤其是在蝌蚪階段,因斑腿樹蛙的數量龐大,導致原生蛙類的食物短缺,生存空間也面臨威脅。研究人員分析2015、2019與2023等3年在翡翠水庫周邊的聲景監測資料後,發現斑腿樹蛙的叫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和牠們生態習性相近的原生種布氏樹蛙則越來越少。林試所也表示,雖然調查顯示斑腿樹蛙入侵後,原生蛙類叫聲活動有所改變,但之後仍須進一步探究外來蛙類對原生物種的影響,以擬訂相關保育策略。林試所透露,未來將持續監測外來蛙類的分佈和數量,預測受威脅的生態敏感地區,採取適當措施加以控制;並呼籲飼主避免寵物脫逃或棄養。此外,還要加強原生蛙類的保護和復育工作,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
台27線「以路就樹」拓寬啟用 盼打造紫蝶公路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7線緊鄰荖濃溪路段,經過6年來的拓寬工程,台27線中興至大津段拓寬改善工程(11K+900至19K+959)1日舉行竣工儀式。該工程強調兼容生態,「以路就樹」拓寬路面。民代們都希望藉此能方便民眾交通,盼這條紫蝶公路帶來觀光財。當年的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7線,民眾過去數年來只能倚靠對岸的台27甲線通行,拓寬工程從2017年10月開工,分4標執行,期間第1、2標因芒果樹爭議處理,致工程有所延宕,但經過當地民代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等的溝通下,在今年2月順利全線完工,工程總經費9.6億元,由中央出資。拓寬後的9公尺寬的雙車道令交通更便利,當地民眾相當開心。拓寬工程除了提升公路安全性及抗災能力外,也在工程中增加相關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宣導、路殺防治保育推廣等理念,還兼顧公路與行道樹的「以路就樹」拓寬、紫斑蝶廊道的生態空間營造等面向。公路總局總工程司陳進發說,工程完工後將大幅增加六龜、美濃及茂林地區整體路網的完整性和便利性,並促進地方發展,也感謝施工團隊如期、如質完成拓寬工程。未來還有國道10號延伸至新威新闢道路工程即將施作。與會人員在祈福儀式後一起種下紫斑蝶所喜愛的蜜源植物之一的高士佛澤蘭,一同祝福台27線成為紫蝶公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台27線是高雄六龜荖濃溪到屏東縣新園鄉中洲的省道,全長79公里。工程中除保留林試所至扇平山莊的路邊芒果樹之外,且考慮扇平山莊於2021年8月被土石流重創,對外聯絡道路中斷,工程也加大了扇平山莊附近路段的箱涵,增加防洪能力。
「大安溪倚天劍」樹齡700歲以上 高84.1公尺成全台最高樹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成功大學的合作團隊「找樹的人」,在農曆春節期間於大安溪上游找到1棵光達資料編號「55214」的台灣杉,皮尺實測樹高84.1公尺,經資料比對證實為台灣目前最高的樹,外號「大安溪倚天劍」,樹齡約700~800歲,團隊20人春節連假忍受酷寒找到樹高破紀錄的樹木,歡呼中寒冷與辛苦皆一掃而空。「真的好冷!」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指出,團隊20人中包含研究人員和紀錄片導演等,一行人1月23日上山,並在1月29日下山,7天的行程跋山涉水,除了浸泡的溪水水溫不到10度,在寒流的侵襲下,入夜後低溫更下探至零下2度。徐嘉君表示,由於事先已經用光達科技將全台941棵高度超過65公尺的巨木資料都備妥,資料顯示目前全台最高的樹很可能就是55214,現場雖有許多高聳的巨木,但一眼就能看出55214「鶴立雞群」。為了證實樹高,團員不畏艱辛,在強風下攀上樹頂,以皮尺測量,在春節期間團隊能找到84.1公尺破台灣最高紀錄的巨木,也是東亞最高,讓團隊覺得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徐嘉君說,登山路線有相當的難度與危險性,這次登山也包含溯溪與走斷崖,其中有團員更在溯溪時被沖走一小段,走過斷崖時也難免腳軟無力,甚至還有護管員被石塊砸傷手腕的意外,但最後都有驚無險地抵達目的地。徐嘉君表示,55214的樹圍約8.5公尺,與高度79.1公尺的台灣杉「桃山神木」,以及高約82公尺的「卡阿郎巨木」樹圍相當,在探查時發現許多樹圍較粗的巨木都不會長太高,樹高逾70公尺的巨木樹圍大多也小於10公尺,但這也只是觀察到的現象,並非樹圍與樹高的直接關聯,目前也還未有研究證實,而55214的樹齡推估至少700-800年左右。
全台逾65公尺高巨木多達941棵 「找樹的人」5年以尋找演算法辨識位置
台灣逾65公尺高的巨木多達941棵,然而,巨木測量樹高是生態調查人員難以克服的障礙,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王驥魁、農委會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共同策畫「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以巨木尋找演算法,辨識全台灣巨木位置,耗時5年,持續探索台灣山林,12月10日在將於成大舉辦成果發表會。根據林務局資料顯示,台灣約有9.5億棵樹,但調查人員無法每株測量樹高,「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利用全台灣的空載光達資料,以獨特巨木尋找演算法,配合專業人員辨識巨木位置,耗時5年共找到941株,高於65公尺的巨木位於中央山脈深處,並以地面光達掃瞄儀記錄桃山神木與棲蘭三姐妹神木的光達影像。其中,雪霸公園山谷的台灣杉巨木「桃山神木」,樹高79.1公尺,是目前實體測量台灣最高的樹。王驥魁指出,全世界適合巨木生長的氣候區域僅佔陸域2.1%,但多數區域因砍伐與氣候變遷,逐漸消失,國際期刊與雜誌均警告巨木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絕跡,台灣巨木生長區域得天獨厚,因交通難以到達,導致伐採不易,至今仍保有大面積巨木森林,為世界上的巨木寶島。「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目標為繪製第1幅全國巨木分布地圖(樹高大於65公尺),並展示於公開平台,提供國人檢視,以利於未來科學研究與生態旅遊的推廣,12月10日將舉行成果發表會,當天還安排親子攀樹活動、光達測樹體驗營,帶領民眾體驗休閒攀樹,並推廣樹冠層生態觀察研究,歡迎對全國巨木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大坵島主鳴冤3/梅花鹿成農民惡夢 政府跨部會提解方成當務之急
台灣梅花鹿在動物園內並不稀奇,不過能在野地看到奔騰的梅花鹿則令人驚艷,因此許多人都把梅花鹿當成「野生動物」,其實牠是經過復育野放後的「家畜」,但迷糊的也不只是一般民眾,據國會助理透露,當初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被問到梅花鹿「身份定位」時,一樣搞不清楚狀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海拔3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與平原,過去曾因人類大量濫捕,因而台灣最後一頭「野生」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絕跡;後來墾管處進行人工復育,再將成功復育的族群野放,目前在墾丁國家公園、綠島和馬祖大坵島等地,皆算是成功復育的案例。墾丁地區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令農民咬牙切齒。(圖/報系資料庫)然而野放後的梅花鹿因體型不小,繁殖速度快,又缺乏天敵,若在特定區域數量過多,不僅危及鹿群體自我生存,危害農作也成為居民最頭痛的惡夢。本刊調查,台灣近年來發生多起梅花鹿傷人事件,在台中龍井山區曾有發情中的梅花鹿用鹿角攻擊老人,甚至將人拖行數十公尺,導致該名長者縫了130幾針;在觀光客眾多的墾丁國家公園,也曾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或是有旅客駕車撞傷穿越馬路的梅花鹿等意外;大坵島也有登島遊客在餵食梅花鹿時,遭公鹿擦撞受傷。梅花鹿對農作物的破壞更令農民咬牙,一名國會助理指出,墾丁地區約有1500頭到2000頭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民眾認為梅花鹿是國家復育管理,經常找上門來求償,內政部甚至為此頒布「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致農業損失補助作業要點」。只是這項補償措施有明顯的「地界」,只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農作物遭梅花鹿損害就賠,一線之隔國家公園外的農作物同樣被梅花鹿損害,政府就不負責,「一國兩制」害得農民眾罵聲連連。一名國會助理表示,梅花鹿被農委會定位為「家畜」,不是野生動物,這種曖昧不明的法律地位,早在1980年代國家公園復育梅花鹿計畫時期,就被深刻討論過,包括研究發展經費、野放追蹤等合法性問題,結果20年過去,問題仍未解決。梅花鹿衍生的問題必須靠跨部會整合解決,包括墾丁國家公園、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和林務局,以及影響所及的縣市政府,否則很難杜民眾悠悠之口。據指出,有次屏東立委鍾佳濱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梅花鹿是不是野生動物,結果陳主委第一時間說「是」,在立委和林務局同仁提醒後,才緊急改口,但農委會對於如何處理梅花鹿族群擴張危害生態及農業,卻明顯毫無定見。林務局表示,今年8月24日林試所、林務局、墾管處和畜試所共同召開聯繫會議取得共識,於不同地區透過試驗來發展更有效率的誘捕方式,將高密度族群造成危害的鹿隻捕捉移除或回收,並由畜產試驗所進行梅花鹿保種及應用研究,發揮梅花鹿利用效益,且梅花鹿族群控制的議題需逐漸與社會溝通,將由墾管處主導,其他與會單位配合。 墾丁國家公園不時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意外,賠償問題讓政府傷透腦筋。(圖/報系資料庫)
藏預算漏餡4/宣傳新制讓70歲阿公玩手遊? 政府大撒幣同黨立委也看不下去
對於政府浪擲廣宣費,不僅在野立委有意見,執政黨立委也看不下去,毫不客氣地主張刪除。例如司法院大手筆編列一.二億元,宣導「國民法官」新制,其中包括製作手遊、桌遊,甚至是虛擬實境遊戲,惹得綠委劉世芳困惑地說「七十歲的人會玩手遊嗎?」鄭運鵬也直嗆司法院,應先做好能讓民眾看得懂的判決,再來宣傳,否則本末倒置且徒勞無功,再加上近來「石木欽案」爆出多名法官與富商翁茂鍾不當接觸,全民關切司法公平性。因此,面對藍營一口氣要砍司法院五千萬元廣宣費,綠委也不好阻擋,讓司法院官員相當尷尬。司法院要花大錢宣傳國民法官新制,卻在立院踢到鐵板,原先編列破億元的預算卻被朝野立委聯手刪除近半,不過,國民法官新制上路,許多民眾確實也不瞭解其內涵,司法院該不該編大筆預算搞宣傳,立委私下認為「其實有商榷的空間」,反觀農委會,近年廣宣預算不斷成長,但卻無法洗刷外界質疑廣宣預算遭挪用、甚至用於「養網軍」的質疑,國內農業相關問題千頭萬緒,單一部會搞宣傳卻計畫花用超過兩億元,這筆錢是否花得值得,如果直接投注在農業本體上會不會更有效用,引發外界議論。司法院為推廣國民法官新制,大手筆編列1.2億預算要作文宣,捷運車廂內到處可見。(圖/報系資料照)農委會轄下單位很多,包括農糧署、防檢局、林務局、漁業署、水保局、農田水利署、農業金融局、林試所等,去年因沒有以專項方式編列廣宣費,反而從各業務計畫下分列,不利國會及社會大眾監督,遭監察院審計部調查。舉例來說,農委會在雜誌《科學人》刊登廣告,宣稱養豬加入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引發爭議。後來遭揭發該廣告是使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氣得審計長陳瑞敏公開指責農委會;出身綠營的監察委員陳景峻也看不下去,主動申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