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謂文
」 猝死北車遊民衝突挨刀倒地不治 醫:「嚇死人」不是開玩笑
台北車站日前驚傳離奇命案!5日晚間一名男子與遊民發生爭執,遭遊民在額頭與下巴砍傷,傷勢雖不致命,男子卻因此倒地送命。對此,醫師研判可能是「被嚇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指出,「嚇死人」確實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人在急性壓力下,受到驚嚇或情緒急劇波動,就容易有意外事件。台北市警方5日晚間接獲通報,45歲王姓遊民日前酒醉後於台北車站Z區地下街閒晃,出腳踢倒廣告箱,遭到一旁負責看管店鋪的65歲蔡姓男子制止。王男不滿被制止,竟持麵包刀返回與蔡男理論,造成蔡男的額頭與下巴受傷,未料蔡男竟因此倒地不起,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由於蔡男的傷勢輕微,並非致命傷,但其緊急送醫後卻仍不幸不治,醫師研判蔡男疑似是被「嚇死」。據《Ttoday新聞雲》報導,林謂文對於「驚嚇過度而死亡」的情況表示「當然有可能!」並指出包括慢性疾病、心臟、心血管疾病史等,都可能是驚嚇致死的原因。他提到,當人在急性壓力下,受到驚嚇或情緒急劇波動,如大喜、大悲、大怒等,會刺激交感神經,讓血壓突然上升、心跳變快,此時就容易發生意外事件,像是腦中風或腦出血等。林謂文分析,當蔡姓男子被砍傷時,可能就是在極大壓力的狀態下,瞬間心跳血壓急遽升高,如蔡男本身有心臟血管方面疾病,就容易誘發意外。就此案的結果推論,確實有可能是因為急性壓力或急劇的情緒導致猝死。林謂文說明,若是遇到因為受到極大驚嚇而昏迷、休克的狀況,對方一旦倒下,會以一般急救方式盡速處理,包括查看生命徵象、有無反應,確認呼吸心跳,若必要時要進行CPR急救,並盡速送醫。「就如同在路上看到有人猝倒的急救處置。」但林謂文同時提醒,若患者因驚嚇而就醫,後續要避免受到同樣刺激,此時留意不要大聲叫他、抓他或搖他,必須讓病患保持絕對安靜。林謂文指出,其實不管是誰都不太經得起急劇的驚嚇,因為很難斷定是否會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有些心律不整就可能是刺激造成。因此要提醒長者、慢性疾病史、曾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身體有不適等不穩定的情況,要避免受到驚嚇。林謂文也說,平時就盡量不要開嚇人的玩笑,國外曾有過案例是因為受到驚嚇惡作劇而猝死,「嚇死人」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
66歲名廚「保師傅」心室震顫病逝 醫揭致命關鍵:錯過往往救不回
美食節目主持人王瑞瑤的夫婿、名廚「保師傅」曾秀保近日因肺炎住院,沒想到近日傳出他發生「心室顫動」離世,享壽66歲。對此,醫師就心室顫動做出說明,並指出是最嚴重的瀕死狀態,如果患者身體狀態不佳或沒及時搶救,幾乎都是回天乏術。王瑞瑤今年3月才透露丈夫因為肺炎住院,並裝上葉克膜續命,怎料25日再度更新病況,竟已經不敵病魔,因「心室震顫」離世。王瑞瑤寫下:「他還是丟下我走了,入院81天高低起伏,病情反覆,內心煎熬,沒有一刻穩定,也沒有一秒能安心」,24日醫師還說肺部X光「是入院以來最漂亮的一張」,但隔天心臟竟停止了,「我收到的死亡證明書,上面寫的不是一直糾纏他的肺炎,而是心室震顫」。王瑞瑤男過證實死訊。(圖/翻攝自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臉書)對此,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臺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解釋,心室顫動與一般人較為熟知的心房顫動不同,心房顫動比較良性、常見,較不危及生命;但心室顫動是心臟疾病走到最後的一個現象,屬於致命的心律不整,代表已經瀕死狀態,必須採取電擊、CPR等作為,是最為嚴重的狀況。心室顫動發生,代表心臟已無法有效收縮,把血液打出去,此時全身上下血液循環不夠,呈現停止狀態,也就是瀕死狀態,這是由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或嚴重心律不整造成的心臟不可逆的受損傷害的最後一個現象。林謂文指出,保師傅應是身體有嚴重感染,引發敗血症,進一步影響心臟,導致心臟不可逆的損傷,心臟突然停止跳動,與其肺炎病情有關。至於有沒有辦法救回?有4大關鍵,第一要看導致心室顫動發生的原因能不能被矯正,第二是病人有無其他慢性病史,再來才是當下身體狀態、以及有沒有馬上被救治,如果錯失第一時間,往往回天乏術。
寒流急凍!出現8症狀恐是心臟病徵兆 做不出3動作應儘速送醫
最強寒流殺到!全台冷颼颼,氣象預測25日才會逐漸回暖,氣溫驟降會造成血液濃稠度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易致血液在血管內凝固,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如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或是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個動作,就可能是心臟病或是中風發生的前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在臉書發文,氣溫快速下滑,血管容易收縮,致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不穩定,加上活動量減少,血液循環變慢,可能疏忽自身血壓或用藥的順從性,引起心血管疾病發作,尤其是「年紀大、有三高、有心臟病史、中風史的病人」這4族群一定要做好保暖。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也提到,由於現代人受到「慢性三高、多吃少動、長期過勞、代謝症候群」等因素影響,心腦血管疾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只老人要做好抗寒工作,有這些疾病的人也都必須採取保暖策略。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則表示大家可採取「漸層式」穿著,也就是所謂的洋蔥式穿法,將保暖衣物一層一層穿上,可隨著室內、戶外溫度變化穿脫,維持體溫的恆定,若是想要運動的人,一定要適度補充溫熱開水,增加身體血液的流動性,最好也要結伴運動。吳昭軍表示,如自己或身旁的人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出現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個動作,就有可能是心臟病或是中風前兆,此時應儘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天氣冷吱吱!專家曝最保暖穿法 小心NG料子恐「愈穿愈冷」還起濕疹
寒流發威,台灣各地皆降溫有感,部分地區還可能將在23日起,低溫下探到5度以下,因此如何穿得暖又舒適則十分重要。對此,美國專家建議「多層次」穿法,另外則要避免棉質衣物,因為棉料易吸汗,且不會快乾,因此可能會愈穿愈冷,另外也有民眾為了保暖,在睡覺時也穿著發熱衣、發熱褲,但其實這也是NG行為,因發熱衣褲「貼肌膚」難排汗,恐會造成濕疹或皮膚發炎。據美聯社報導,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市推動冬季戶外運動的非營利組織「The Loppet Foundation」執行長葳爾森(Claire Wilson)建議,民眾可以採用「多層次」(Layering)穿法抵抗嚴寒。「多層次」意味著穿著多件衣服,以便在寒冷的天氣裡保持體溫,每一層都會形成一個隔熱的空氣帶,且分層有助於將汗水和濕氣從你的皮膚上帶走。她說,如果穿著正確的衣服,則會感覺到汗水從身體上消失。葳爾森建議,民眾可從三層著手,一共分為底層、中層及外層。底層最接近皮膚,因此料子吸收水份的能力相當重要,建議選聚酯纖維而不是棉質;中間層可穿背心或襯衫以保持核心溫暖;最後穿件冬季夾克,既可以防風,又可以隔熱。此外,葳爾森建議民眾應避免穿棉質衣物,因為棉花會吸收水分,所以衣物溼潤的時間會更久,除此之外,棉料不會快乾,因此可能讓體感更冷。她建議民眾可選擇羊毛、聚酯纖維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料子的衣物。最後,有許多民眾為了保暖,會穿上發熱衣發熱褲,甚至連睡覺時也會穿,但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就表示,此類衣物非常貼身,有些根本不排汗,就會悶在裡面,因而容易產生濕疹。因此,林謂文建議民眾得先評估自身膚況,才不會造成反效果。
張誌家逝世/猝逝元凶疑是高血壓 室內未保暖恐致心肌梗塞
前職棒球星張誌家今(2)日驚傳在中國猝逝,享年43歲,外界猜測死因可能是心肌梗塞。張誌家去年9月中旬曾PO文透露自己後腦兩側經常莫名頭痛,尤其是曬太陽的時候,張誌家姊姊今天受訪時則說,當時張誌家曾就醫,醫師表示沒什麼大問題,就是血壓有些高,曾開藥給張誌家,但有沒有按時服用就不得而知。據了解,張誌家是倒在家中猝逝,醫師懷疑可能是近來天氣寒冷,再加上血壓容易因溫差飆升,多數人外出時可能對於溫差較有警覺,而室內反而容易忽略保暖,常常會穿著輕薄,輕便的家居服,一旦溫差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就會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曾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規則服用藥物,特別是高血壓族群,要定時量測血壓 ,一旦發現血壓失控應儘速就醫。張誌家的後腦疼痛,也有醫師認為可能是偏頭痛,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受訪表示,若頭痛型態出現「3個月內連續發作」或「瞬間爆裂型頭痛」兩大異常改變,就有可能暗藏其他腦病變。陳韋達提醒,有偏頭痛的患者平常仍要注意,留心觀察發作的型態跟頻率,如果狀態改變,譬如以前只痛固定一邊,現在左右不定,或是持續的痛,躺平更痛,就得擔心腦壓有改變的症狀,可能有其他大腦、小腦或腫瘤病變,務必要就醫進一步詳細檢查。
冷到不行!全台2天已81人猝死 醫:起床應避免「1習慣」
全台16、17日氣溫驟降,極大的日夜溫差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消息頻傳,至少81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至今為止雙北就佔了14人。對此,除了要做好保暖、準備迎接這周冷空氣之外,醫師也建議要養成「1習慣」。前2天全台OHCA人數就累積81人,光是台南就有17人,而雙北則是佔了14人,且年齡介於30至90多歲。雖然今(18)日天氣回溫,不過明(19)日起將有另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接下來會一路低溫至周五,中北部有機會降至11度低溫。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表示,只要天氣驟降,民眾就要有所警覺,應注意自己及家中長者穿足保暖衣物,並切記在加也要適時做好保暖,因為室內也是猝死的好發地點。因為家中有對外窗,容易造成室內溫度起伏較大,所以室內溫度只要一降低就容易促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並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造成中風、心肌梗塞或是猝死。最後林謂文補充,每天早上應避免「直接起床」,因為被窩的溫度一定比室內溫度高,因此他建議最好在起床接觸冷空氣前暖身、預熱身體,或是將衣服放在床邊,穿好衣服在下床,尤其是患有三高、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全台急凍!醫示警「2部位」注意保暖 高危險族群曝光
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氣溫驟降,今晚到明晨下探12℃,下周二(19)還有一波更強的冷氣團報到。醫師提醒,溫度劇烈變化時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提醒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保暖,尤其最常忽略的頭部和頸部,務必穿戴帽子、圍巾等保暖措施,避免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冷氣團來襲,氣溫有如溜滑梯般下降。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發布7縣市低溫特報,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下周一白天氣溫稍回升,但周二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將再度下降,周三到周五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寒冷。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溫度劇烈變化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跳變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年紀大、三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規則服藥並做好禦寒措施。林謂文提醒,高危險族群應避免清晨出門,出門時須留意頭部和頸部保暖,建議使用帽子、圍巾、高領衣物、口罩等,避免皮膚接觸到冷空氣而造成血壓波動,容易產生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針對高血壓族群,林謂文特別提醒,氣溫變化時更應落實定期量血壓,如果發現血壓波動或難以控制,務必盡快回診;平時應保持生活作息正常、避免高鈉飲食、多吃高膳食纖維的蔬果、少喝酒抽菸,避免血壓飆升。國民健康署提醒冬季外出運動注意事項,從頭到腳都要保暖,運動前充分暖身,提升肌肉溫度、促進血液循環,並且預防運動傷害;運動時適時補充溫熱開水,多次慢慢喝,避免身體水分不足,可能導致血液過於黏稠、流動性不佳而造成風險;建議結伴而行,運動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
網傳女星腦動脈瘤爆裂「吹頭髮恐是導火線」? 事實查核:錯誤訊息引恐慌
馬來西亞女子組合「四個女生」成員之一的莊群施(Queenzy Cheng)上月28日驚傳在拍攝時,突然手腳冰冷、嘴唇發紫猝死,享年37歲。之後妹妹證實,根據報告,姊姊的死因是腦動脈瘤破裂。另有媒體報導,疑跟「使用吹風機吹頭髮」有關。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證後指出,網傳報導引述一名馬來西亞醫師對女星死因的推論,誇大延伸為吹頭髮會讓動脈瘤破裂,引人誤解與恐慌,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事實查核中心表示,根據馬來西亞媒體後續報導,該女星的親友已駁斥使用吹風機過熱導致動脈瘤破裂的說法,並表示拍戲現場沒有吹風機,僅有做造型用的電棒捲。此外,事實查核中心也採訪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陳冠群表示,腦部動脈瘤並非長在頭部皮膚表面,而是在腦內,且人體核心體溫不會輕易受外界影響而變化,因此只要是正常使用吹風機,不管吹的是冷風還是熱風,都不至於讓血壓劇烈波動、導致動脈瘤破裂。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也指出,動脈瘤主要是因為血管結締組織的結構有問題,而目前已知造成動脈瘤破裂的原因,最主要是血壓上升,任何會造成血壓波動的事,都有可能會提高動脈瘤破裂的機率,例如震驚、生氣、勞累、睡不好、服用某些藥物等。林謂文說,正常使用吹風機應不至於造成動脈瘤破裂,因為動脈瘤位在腦內,外在因素大概只有外傷、用力敲擊頭部等,才有可能會使腦內血管破裂。事實查核中心認為,網傳報導引述一名馬來西亞醫師對女星死因的推論,誇大延伸為吹頭髮會讓動脈瘤破裂,引人誤解與恐慌,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小心!冬天猝死6大習慣 賴床防範有理「很必須」
隨著氣溫逐漸轉涼,即將邁入寒冷的冬季,內政部就在臉書公布一項統計,台灣曾在短短2天之內,有近百人送醫前就失去呼吸心跳,其中很大的共通點就是「天冷猝死」,因此向民眾提醒,每天早起賴床「是為了生命安全。」清晨低溫每天起床離開溫暖被窩,對於上班族與學生是一大考驗外,天冷猝死的案例甚是頻傳,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導致猝死機率提高有6種致命習慣,重症科醫師黃軒也在臉書上提醒,「早上起床馬上離開床、用冷水洗臉刷牙、脫衣服及洗完澡的瞬間、忽略耳根脖子保暖、衣服層次穿錯、沒暖身突然運動等等」,當天氣驟降時,民眾起居習慣要注意,也不能仗著年輕就忽視,更不是穿上保暖衣物,就能預防猝死。冬天猝死案例以中老年人最多,其中本身就有三高、心腦血管病史更容易發病,臺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表示,往往在氣溫驟降的那幾天,心臟內科、胸腔內科及神經內科的患者會增加1至3成,以中老年人居多,症狀多是氣喘急性發作、腦中風、心臟衰竭急性發作。內政部曾發文提醒,維持室內溫度可避免血管收縮,另外睡前多加件毯子加強維持熱度;起床時建議先賴床個5~10分鐘,離開床前稍微運動為身體暖身,且多穿衣服喝熱開水。
彭華幹心絞痛險猝死!「住院查不出病因」 竟是大腦這裡在作怪
胸口長期不適,病灶竟在大腦。資深媒體人彭華幹日前在節目分享險些猝死國道經歷,表示當時心臟突然絞痛且喘不過氣,身邊更沒有藥物可用,所幸後來心跳逐漸平穩。怎知,一直以為問題在心臟的他,直到某次嚴重暈眩險昏倒就醫,才發現罹患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彭華幹在節目《健康點點名》表示,當時在國道的心絞痛是他人生中最嚴重猝死危機,當時情況不只危急到握方向盤都很吃力,身邊更只有1瓶水、沒有藥物,因此從內線移到路肩停車後,只剩「一口喝掉水」的選擇。還好心跳逐漸放緩平穩,休息後沒有大礙,彭華幹指出,由於自己有三高,過去5、6年有心絞痛狀況,所以總覺得是心臟問題,直到今年初差點在浴室昏倒緊急送醫,並在「查不出病因」情況下出院後,才被一名耳鼻喉醫師檢測出真正病因「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則表示,主動脈血管狹窄其中一個症狀正是心絞痛。林謂文表示,血管疾病主要影響雖在心臟,但心臟跟腦部血管風險其實都是相同的,而男性超過45歲、有三高都是風險因子,如果又有抽菸、酗酒、日常壓力大、作息顛倒也可能提高致病機率。林謂文也推測,彭華幹的心絞痛,可能是心臟和腦血管同時都有問題。
寒流來襲2日內有135人無生命跡象 心臟醫師警告「室內猝死居多」
近日入冬後首波寒流來襲,氣溫直線下降,讓不少民眾叫苦連天。而根據各地政府統計,單是在17、18兩日,全台就通報135起OHCA(無生命跡象)緊急救護案件。為此,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也表示,天氣寒冷或溫差大的時候,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而他也提到,過往其實猝死的案件是發生在室內居多,並非是民眾想像的室外居多。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指出,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受訪時表示,在天氣寒冷時,長輩、三高族群與心腦血管疾病等族群要特別留意,要是一個血壓調控出現問題,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變快,這都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而林謂文也表示,其實民眾所擔憂的因為低溫而猝死,其實過往大多是發生在「室內」,並非是室外。林謂文解釋,尤其是在民眾剛起床、接觸到冷空氣的時候,最容易發生。他建議民眾要不是先在被窩內做好暖身運動來愈熱身體,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在床旁邊放好保暖衣物,穿好衣服後再起床。除此之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起床時可能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林謂文件一這類的族群起床可以多喝溫熱開水,也可以稍微賴床5至10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度後再起床,避免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