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
」仁愛路轉個彎「璞園丹陽」 重現丹陽街魅力
你知道台北有條丹陽街嗎?一條不足200公尺的寧靜馬路,平行於仁愛路一段,與杭州南路、紹興南街相垂直,地理位置鄰近台大醫院與中正紀念堂,搭配板南線的捷運善導寺站,是位於台北市蛋黃區的精華所在。丹陽街美好的環境氛圍,從過去就深受許多名人、仕紳所愛、也成為台北重要發展歷史的重要一席,像是市長官邸、台灣文學基地、台灣科技推手李國鼎先生的故居均坐落於此,昔日台大法商學院、台北高商、台大醫學院的綠意街廓裡,培養出許多法商醫學人才,藝文學府薈萃,書香的里仁唯美,都在此蔓延。丹陽街位於台北市蛋黃區的精華所在,鄰近善導寺捷運站。(圖/業者提供)丹陽街同時也滿著熱情與溫暖,在這裡無需長途漫步,環境機能與心靈享受一應俱全。仁愛路轉個彎,您將能感受到藝文官邸、兩廳院雅樂的韻味,而華山市場、南門市場、東門市場、永康商圈則是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寶地,優雅散步距離,就可以擁有無數便利。丹陽街的質樸與美好,讓這邊的住宅更顯珍貴,璞園建築團隊取得丹陽街珍稀美地,推出「璞園丹陽」,規劃地上11層地下3層,每層兩戶,每戶均享有三面通風採光,提供純住宅社區,35、46、67坪的多樣化格局。「璞園丹陽」由新銳建築師林柏楊領軍,曾獲得ADA新銳建築獎、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等多項大獎肯定,林柏楊講究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此次選用以清水紅磚建築為特色,將Louis Kahn的名言「Even A Brick Wants To Be Something」深刻融入,試圖透過建築呈現出歲月痕跡的美感。同樣是該案建築師的徐國書提到,這塊土地有它的歷史,「璞園丹陽」像是一棵樹,像丹陽街的「丹」字,是溫暖的。璞園丹陽以紅磚建築為特色,重建丹陽街的豐富底蘊。建築3D示意圖(圖/業者提供)景觀設計則邀請知名景觀大師吳書原,畢業於英國AA建築學院,為英國皇家景觀建築師協會副會員(ALI)。曾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此次以追求自然和諧的內在韻律為核心,打造出綠洲庭園與頂上花園,營造無論是簡約有序的庭院中,漫遊小徑、花園座椅,都是與家人、好友親密共享的天地。「璞園丹陽」將丹陽街的古樸美地重新詮釋,除了承襲當地的優雅風華,更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的點滴,更獲得耐震標章,建材方面,選用豪宅級別的設備,如義大利敵銳裝甲玄關門、德國LEICHT廚具、TOTO全自動電腦馬桶、Hansgrohe衛浴設備、KOHLER鏡櫃、YKK氣密窗,全棟更搭載璞園專利制音樓板,以及浴室降板規劃、廚房污排水管隔音包覆等。未來的丹陽街,將以「璞園丹陽」為引領,重新詮釋台北市蛋黃區的生活新面貌,營造出融合建築美學與現代便利的完美社區,帶領客戶走進這片充滿著優雅、藝術、自然的寧靜角落。目前工程進度已經結構體完成,預計明年第四季即可交屋。
「穿山甲人」過世享壽76歲 長庚醫憶過往「與媒體形象不一樣」
罹患先天性魚鱗病,被稱為「穿山甲人」的馬來西亞華人張四妹,11月30日因病情惡化於安老院過世,享壽76歲。35歲以前的她,因長相怪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經善心人士協助來台後,她接受了長庚醫院的免費治療。2014年是她最後一次來台治療,在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教授謝邦鑫的協助下,置換人工髖關節。謝邦鑫回憶,張四妹與過去媒體形象不一樣,是個樂觀開朗的人,也會講笑話,當年開完刀的記者會中,她突然當著眾人的面擁抱他,令他嚇了一跳。對於張四妹病逝的消息,他感到震驚、遺憾。根據媒體報導,張四妹在35歲以前,因外貌因素,長期躲在家中的小茅屋,與世隔絕,直到作家柏楊到馬來西亞發現了她。經媒體披露,善心人士協助她來台,到長庚醫院接受免費治療。1996年,她二度來台接受追蹤,與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見面,她抱住王永慶連聲道謝。謝邦鑫指出,張四妹一開始在長庚醫院接受的是皮膚科治療,當時他還是醫學生,只聽聞過長庚醫院做了這樣一件美事。好多年以後,他當上了骨科醫師,終於有機會認識張四妹。2014年,張四妹因關節問題主動聯絡長庚,長庚醫院再次為她安排治療,因先天性魚鱗病,關節手術難度高,醫師擔心有感染風險,加上張四妹長期沒有運動,身體的狀況也不太好。所幸最後手術順利,在張四妹回國前,長庚醫院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張四妹突然在許多人面前主動擁抱謝邦鑫,令謝邦鑫嚇了一跳。回國後的張四妹,也會趁著謝邦鑫門診時間致電聯絡,給謝邦鑫留下了溫暖的印象。謝邦鑫回憶,實際接觸張四妹後,發現她與過去媒體形象不同。張四妹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因是華人,會講中文,溝通起來也沒有障礙,有時還會開玩笑。自從2014年張四妹回國後,他再也沒有見過她,今日聽聞過世的消息,謝邦鑫也感到震驚、遺憾。對他而言,這段醫病關係已成為他從醫歷程中非常特別的回憶。
大老闆書單/每個朝代都是一個大集團 賴正鎰用《資治通鑑》管理企業
兔年到鴻兔大展!《CTWANT周刊王》編輯台全體同仁向各位讀者拜年,恭賀新喜!今年春節《CTWANT周刊王》邀請多名企業家分享好書及推薦心得,本次由上市公司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來跟大家介紹好書。今年64歲的賴正鎰投資經營項目包括建設、營造、水電工程、人力仲介、旅遊、觀光飯店等,事業體遍及兩岸,他要推薦的是《資治通鑑》,看看他如何融會貫通書中奧秘用在企業管理上:為何推薦《資治通鑑》?橫跨從戰國到五代十國共1362年歷史的《資治通鑑》,它不僅是帝王看的教科書,更是從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可當成領導者的必修課,當中關於用人、識人、待人的諸多義理,古今通用,可用於管理用人、下屬溝通、研究歷史、政經文化、預測國情。《資治通鑑》這本書本身是為了編給皇帝看的,裡面表面很多的閒筆,都不是隨便寫的,實在是用心增刪之後的實筆,讓人很容易就融入故事情節裡面。除了寫的多著重在政治跟軍事之外,我覺得它也是最好的職場教材。職場教材要管用,首先一點是樣本量足夠豐富,各種正反案例都在其中,每個人都能從中對照找出自己的影子,分析優勢、缺點,從而對症下藥;二是樣本真,不是瞎編的,有實際指導意義,《資治通鑑》完全符合這兩點。但是《資治通鑑》也有缺點,就是朝代太多,案例人員太分散,不但每個登上舞臺的人物出場時間短暫,而且分散,不利於觀看分析。多數人通讀軍事謀略和政變奪權的高潮章節。《資治通鑑》有出不同版本,賴正鎰讀的是柏楊版的《資治通鑑》,也有圖解版,易讀、好上手。(圖/翻攝自誠品書店官網)有一些場合故事描述,其實就把官場存在了上千年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都清楚刻畫出來,當時職場氣候,就算有多大的官,也有做糊塗事的時候,但不全是領導不明事理被蒙蔽而造成。職場中上層之間的互動情形,兩千年來都是這樣不變,不論是體制內或體制外,大集團還是小企業,基層員工想向上破局,就要去假留真,若能讀了此書,清楚研究各個案例,從中吸收領悟了,才會知道上面的空氣到底是稀薄還是濃厚。在文章故事裡,每個朝代都是一個大集團,每位皇帝做一把手都有小算盤。《資治通鑑》裡很多一把手,也在互相借鑒,比如說,劉邦開新朝,要表現出與秦的勢不兩立、截然不同的風貌。劉秀對的是漢朝家賊王莽,做出關心農事、關懷百姓疾苦,起義恢復漢家江山來表明承繼的志向。我們也可以對照讀後面的朝堂事,再來看看現在,我們跟某位領導吃飯聊完天,第二天再看他去怎麼處理工作棘手難題一樣,很多事就一通百通。大臣們誰聰明,誰糊塗,誰是公心,誰藏私貨,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生動的走出脈絡。從一把手,一個人串起職場一群人,我建議可以不用按時間線性去讀《資治通鑑》,慢慢去挖掘,這些就是人生寶庫,簡單實用,更能吸取到智慧。
落葉歸根1/海外最挺中華民國的一群人 盼泰北孤軍忠靈入祀忠烈祠
農曆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海外遊子也多會與親人團聚,但除了兩岸三地華人有這樣的習俗外,遠在泰國北部的美斯樂、清萊及密額等地,也仍有數萬名中華民國「泰北孤軍」後裔忙著過農曆新年,即使身處異鄉,這群孤軍後裔仍堅持唱頌中華民國國歌、講國語,可說是海外最挺中華民國的一群人。回顧民國38年,國共內戰方殷,共軍大舉進犯雲南,時任雲南省主席盧漢變節投共,肘腋生變下,駐滇國軍人數難與共軍匹敵,只能邊抗敵邊轉進緬甸,在當地重整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成員包括國軍、志願從軍的雲南民眾、學生、還有從台灣前往協助的情報局幹員,並由抗日名將李彌率領,繼續與共軍周旋,雖一度反攻雲南、連下數座大城,但最後仍功敗垂成,只能再轉往泰北。之後,緬甸向聯合國抗議泰北有國軍,聯合國因此召開四國會議施壓,蔣中正總統在國際壓力下,將該軍多數成員撤回台灣,但仍暗中訓令該部隊的第三軍及第五軍,續留泰北伺機反攻,這些部隊就是外界所稱的「泰北孤軍」。泰北孤軍在待命「反攻」的同時,亦與當年泰北金三角的緬共、泰共周旋,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成功清剿泰共,解決泰國政府邊患,同時落地生根與當地泰人通婚。泰國政府為感謝這批國軍貢獻與犧牲,破例給予成員泰國籍,讓他們住在當地。「孤軍」的堅苦卓絕,曾在30年前,由知名作家柏楊以「鄧克保」筆名寫成「異域」,並改編成同名的電影。民國38年,雲南反共救國軍從雲南轉進緬、泰等地,伺機反攻、也協助當地政府清剿共黨游擊隊,寫下艱辛且光榮的一頁,已故作家柏楊也曾寫下「異域」一書紀念這段歷史,泰北義民文史館內還有他親筆書寫的文句。(圖/翻攝自滇緬游擊隊三部曲臉書、王宛如提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支「異域孤軍」在泰北落地生根數十年後,現已發展到第四代,昔日崇山峻嶺中的荒煙漫草,如今也逐步被柏油路取代,雖然當地山路仍不免顛簸,但對外聯繫已不像過去般困難,當年曾與共軍血戰的第一代孤軍,最高齡者如今也已經97歲。泰北孤軍為了讓子弟瞭解篳路藍縷的艱辛,在美斯樂成立「泰北義民文史館」,從館內高懸的「盡忠報國」紅字,清楚標明當地人的信念,館中奉祀為國捐軀的國軍袍澤靈位及史料。雖然當地生活條件仍不算太好,大陸近年也因積極改善與泰國的關係,不斷向在當地的老兵及其後代招手示好,希望這批國軍後裔改為陸籍,不過,這群孤軍及其後代,從未遺忘長輩是中華民國國軍,不僅堅定支持中華民國,而且還要求下一代學習國語與中華文化,即使泰國政府要求泰北孤軍子弟在校上課時間一定要學泰文、用泰文授課,但孤軍後裔的國語卻都講得很好,閱讀中文也完全沒有問題。「當我聽到他們在現場唱國歌及國旗歌時,眼淚就情不自禁的掉下來,凡是曾在海外聽到國歌的人,應該都能理解我的激動心情。」首度造訪美斯樂的立委吳思懷說,3年前他在臉上看到泰北孟安聖心中學校長王紹章發起募款,並呼籲中華民國政府正視泰北孤軍墓園整修問題,因而決心前往泰北探視,當他終於能踏上該處「異域」聽到國歌時,百感交集。為了表彰泰北異域孤軍老兵的英勇及氣節,在立委吳斯懷的奔走下,國防部同意編列預算,為已經過世的國軍泰北老兵修整墓園。(圖/翻攝自泰北孟安聖心中學校長王紹章臉書)目前泰北孤軍的國軍大小墓園總計20 處,大都在清萊省的美斯樂、密額、帕黨等三個位於崇山峻嶺的村落中,不少都年久失修。王校長的求助文貼出後,泰國僑界及民間善心人士捐助了300萬台幣,先後整修了近300座國軍袍澤的墓,但當年雲南反共救國軍的三軍、五軍留在泰北者近三萬人,已經整修的只是一小部分。吳斯懷在立院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後,國防部從110年度到112年度連續三年編列總計2000多萬元預算,整建這些在異國捐軀國軍同袍的墓園,為瞭解預算使用績效,他及李德維、游毓蘭、溫玉霞等立委在去年12月,前往泰北實地考察,親眼目睹這群異域孤軍後代,如何的心向中華民國,他們也都有共同心願,就是希望能早日將當年在異鄉捐軀的孤軍英靈迎回台灣、入祀忠烈祠,真正回到中華民國國軍的大家庭,他也為此持續奔走,期待讓此事早日實現。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倪匡87歲辭世
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昨日辭世,享壽87歲。他的作品《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等,華人世界讀者無數,曾有媒體問他兒媳周慧敏也看他的小說嗎?他哈哈大笑回應:「應該沒有人不看我的小說!」倪匡與已故的武俠小說巨擘金庸,同為台灣作家柏楊的好友,每回來台必定造訪柏老,柏楊夫人張香華回憶指出:「倪匡聰明得不得了,又有才氣,又幽默,女人緣特別好。」她表示倪匡曾有一段時間幾乎每2周就來台一趟,老婆都以為他是來台找柏楊,但事實上是在台灣陪女朋友來了。「有一回他和女友走在路上,看到花店門口的一盆蘭花,他馬上問那盆花多少錢?給了老闆6000元後卻要了把剪刀,當場剪下一枝插在女友頭上。」就是這般的興之所至、浪漫不羈的作風,倪匡一生風流韻事不斷。且張香華憶倪匡年輕時「很重視穿著打扮,常是一身白西裝,配上鱷魚皮的皮鞋」,既「富」且「帥」。倪匡曾自言一生中寫過最好的文章,就是為古龍寫的300字訃告。張香華表示每每倪匡來台,一定和古龍相約在柏楊家喝酒,而且是「拚命喝」!倪匡曾在口述的自傳《哈哈哈哈》中說「做人最好就是醉生夢死。醉生,每天喝醉;夢死,在做夢的時候死去。」倪匡喝酒甚至喝到一度酒精中毒,他在香港影壇也演出,且演出的角色都與喝酒有關,他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扮演醉酒的嫖客。除了酒量是同行友人一絕,說笑話也是堪稱第一名,張香華說:「作為朋友,他總是能笑語如珠,就連開黃腔,也會讓在場的女性友人覺得好笑又不下流。」倪匡也曾表示,網上很多人把自己的衛斯理系列作品接寫成黃色小說,他也覺得很好。晚年已封筆不寫作的倪匡曾表示,自己閒居生活就是宅在家看書、上網當「宅爺」,回顧自己大半生,經歷過艱苦日子,「很知足,什麼都可以開心一天」。柏楊曾經稱倪匡是中國作家中「使科學新知和文學結合的第一人」。金庸則評價倪匡:「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搜奇/中國百慕達 鄱陽湖死亡水域沉船事件背後真相添新謎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重要濕地,也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更是鄱陽湖的獨特景色。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隻候鳥到鄱陽湖這裡過冬。(圖/翻攝自江西衛視)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隻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柏楊湖老爺廟這裡過冬,包括占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50%的白枕鶴和60%的鴻雁。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隻,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在當地人眼裡沉船的種種神秘現象,源於老爺廟的離奇傳說。(圖/翻攝自江西衛視)該水域的古今沉船消失無蹤,在當地人眼裡,沉船的種種神秘現象,源於老爺廟的離奇傳說,直到2013年3月18日,大陸方面曝光了「首度發現沉船」的消息。綜合陸媒的報導指出,有考古學家在水下發現一艘鐵質沉船,判斷其屬於1970至1980年代。考古團隊表示,他們在鄱陽湖下發現了一艘長28公尺、寬7公尺的鐵質沉船。(圖/翻攝自江西衛視)考古團隊表示,他們在鄱陽湖下發現了一艘長28公尺、寬7公尺的鐵質沉船。(圖/翻攝自江西衛視)據考古團隊表示,他們在鄱陽湖下發現了一艘長28公尺、寬7公尺的鐵質沉船,雖然這是老爺廟水域發現的第一艘沉船,但專家並沒有多透露細節,事後也沒有後續的消息傳出。為何老爺廟水域容易翻船,原因竟是「風力強、水流紊亂」所致。(圖/翻攝自江西衛視)至於老爺廟水域為何容易翻船或是沈船事故發生,大陸央視《地理.中國》節目中有提到,這是「風力強、水流紊亂」。節目稱,每年9月到來年5月,南下的冷空氣由於廬山阻擋,通過狹長湖口水道時產生「狹管效應」,風速猛增,於老爺廟水域達到最大;此外,鄱陽湖的水流也在此形成「狹管效應」,造成水流紊亂。專家解釋,有五大河流匯聚老爺廟水域,大量泥沙極易堆積。船隻陷入泥沙層,由此不見了蹤跡。(圖/翻攝自江西衛視)專家解釋,有五大河流匯聚老爺廟水域,大量泥沙極易堆積。船隻陷入泥沙層,由此不見了蹤跡。(圖/翻攝自江西衛視)關於老爺廟水域船為何幾乎找不著,央視節目稱,有五大河流匯聚老爺廟水域,大量泥沙極易堆積。船隻陷入泥沙層,由此不見了蹤跡。按理來說,離奇沉沒的幾千艘船舶應該把那一片水域都覆蓋滿了,但不可思議的是,這些船隻都「人間蒸發」,船骸怎麼也打撈不著,歷次潛水探查的人都沒有在湖底見過完整的一艘船隻。這些船到哪去了呢?船上的人又去哪裡了?令人百思不解,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神秘力量,存在這浩瀚無垠的鄱陽湖裡,持續等待有朝一日,有人能夠去揭開這一連串的謎底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