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病
」 病毒 流感 疫情 疾管署 感染天寒地凍生病人數變多 專業醫提醒做好3件事免受病毒侵擾
近期台灣由於冷氣團襲擊的關係,氣溫可以說是直線下降,非常寒冷。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提醒,建議民眾做好三件事情,這自己可以避免各式病毒的侵擾,畢竟從12月起「好多人生病,候診清單深不見底」。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FB發文表示,自己在診所中觀察到,自12月以來,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候診清單長達深不見底。其中腸病毒自12月初大規模爆發,雖目前稍有緩解,但仍不容忽視。同時,新冠肺炎的確診數量由於快篩數量減少而難以準確估算,而流感病毒則在近期病例中有所上升,單一夜診期間便出現4例陽性個案。根據疾管署提供的數據,除了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病原體也持續有陽性檢出,顯示目前正處於病毒齊發的高峰期。面對多種病毒同時流行,張弘醫師特別提醒,病毒傳染力極強,尤其在家庭環境中,一人染病後往往迅速傳染給其他成員,造成全家感染的情況。張弘醫師強調,在這樣的季節裡,保暖是基本的預防措施,而外出時更應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工人下面好癢!他脫褲一看「陰毛爬滿蟲」醫頭皮發麻 得知火辣交纏地點愣住
有些人為了追求刺激感,喜歡在外野戰,但泌尿科醫師歸家豪近日分享,曾經收治一名男性工人,因為下體很癢不停地抓來求診,沒想到男子褲子一脫,只見他陰毛上不只有蟲在爬,毛的根部還有許多白色蟲卵,判斷為陰蝨感染,歸家豪好奇男子是如何染上的?詢問原因後才發現,原來該名工人經常與他的伴侶在工地大戰,疑似因此不慎感染陰蝨。歸家豪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曾收治一名男性病患,這名工人每次休息時間就一直猛抓胯下,同事見到也覺得奇怪,勸他快去看醫生,男工人描述完症狀後,原本他猜測是工地悶熱、汗水多引發毛囊炎,但是當男子脫下褲子檢查,卻把歸家豪嚇到頭皮發麻!原來對方陰毛上爬滿名男工人每次休息時間就一直猛抓胯下,同事看了覺得奇怪,勸他快去看醫生,男工人描述完症狀後,原本他猜測是工地悶熱、汗水多而引發毛囊炎,但是下一步男子脫下褲子檢查,卻把歸家豪嚇得頭皮發麻,男子的陰毛上爬滿小蟲,毛的根部還有未孵化的小顆白色蟲卵,明顯是「陰蝨」感染。由於台灣的環境,要感染陰蝨實屬不易,歸家豪於是脫口問男子,「你去哪裡搞這玩意」,男子害羞地說,他與伴侶都在工地工作,因為隔天要早起開工,所以乾脆下班後鋪紙板睡工地,「晚上興致一來,紙板一鋪,就在工地直接開戰」,可能就是這時候感染的。歸家豪解釋,治療陰蝨要去除感染源並且擦藥,替換下來的衣物要包在塑膠袋中,在陽光下曬一周,且得到這種傳染病的人,他的性伴侶也要治療,追蹤2周確定沒復發才是治療完成。針對這起案例,他直接在診間幫男子剃毛,就怕有蟲卵附著,要確實清除乾淨,當天的看診檯也就無法再使用了,避免他人交互感染,歸家豪建議,大家要打野戰,務必挑選合適地點,若是環境太髒,可能就會因此被感染。
20歲女稱「私密處長痘」 婦科醫一看傻眼:前、現任都要檢查
北部一名20多歲女子自稱下體長出「青春痘」,因此到婦產科求診,但卻因害羞拒絕接受內診檢查,僅希望醫師直接開痘痘藥。經醫師與護理師多番勸說,她才同意配合內診檢查,然而檢查結果卻震驚所有人。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這則案例,他提到,該女子一進診間便直問「可以開痘痘藥嗎?」在醫師建議她轉掛皮膚科後,她才透露「痘痘」其實長在下體。然而當被要求進行內診確認病灶時,女子因害羞多次拒絕,堅稱自己透過Google查詢過,應該是毛囊炎或青春痘。王樂明也耐心解釋,「若誤診,治療效果不佳,反而延誤病情」,而後護理師也加入勸說,強調內診能更準確判斷病情。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女子終於同意檢查。檢查一開始,王醫師便發現情況嚴重,「根本不是毛囊炎,而是滿滿的菜花!」王樂明表示,尖形濕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性傳染病,該女子病灶範圍大,病毒濃度高,需以電燒去除病灶,後續搭配抗病毒藥膏才能改善。王樂明進一步提醒,女子應邀請伴侶一同接受治療,以避免重複感染(俗稱「乒乓球效應」)。然而女子卻表示,「可是我男朋友已經換人了!」讓醫師感到無奈,只能建議她通知前任及現任伴侶共同檢查與治療。王樂明提醒,尖形濕疣初期可能僅呈現小顆病灶,容易被誤認為青春痘或毛囊炎,但若延誤治療,病灶會快速增生甚至擴散。因此,發現疑似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以免病情加重或影響伴侶健康
從醫學看童話故事 白雪公主有憂鬱症、睡美人恐有糖尿病風險
《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聖誕特刊近日刊登了一篇由荷蘭屯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研究員范戴克(Sanner van Dijk)團隊撰寫的「偏搞笑」研究文章。當中以迪士尼公主的故事情節,探討公主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健康風險。文中不僅提到白雪公主可能有憂鬱症、灰姑娘有肺病,甚至認為睡美人可能同時面臨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甚至呼籲迪士尼應採取相應措施改善角色設定,以便傳遞健康觀念。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該篇研究中點名點名白雪公主,指稱其長年活在繼母的逼迫下,長期缺乏社交互動,這種孤立可能導致憂鬱症、焦慮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甚至增加早逝的可能性。雖然七個小矮人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孤獨,但她卻因毒蘋果而昏迷,完美諷刺了俗語「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無效性。而茉莉公主在宮殿中孤單成長,被認為可能爆發癡呆症、免疫系統衰退及多種心理疾病。此外,茉莉公主的老虎夥伴拉賈(Raja)可能帶來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甚至因其本能攻擊性對茉莉構成直接的生命危險。而灰姑娘(Cinderella)因繼母的苛待,長期暴露在灰塵及廚房環境中,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導致灰姑娘罹患職業性肺病(OLD)。更糟糕的是,仙女的魔法中含有鋁塗層的微塑料微粒,可能穿透灰姑娘的肺部組織,進一步損害灰姑娘的健康。而寶嘉康蒂(Pocahontas)因為推進和平而跳下懸崖,研究人員估計其所跳下的高度高達252公尺,落地時間約9秒,這樣的行為在現實中可能導致全身多處骨折,堪稱是「骨折交響曲」。而睡美人奧羅拉(Aurora)因長期沉睡,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風險;而王子未經睡美人的同意而直接親吻,此舉也被認為違反現代社會的倫理。文章中也點名貝兒(Belle),因其與野獸的親密接觸,可能感染布魯氏菌病或狂犬病;花木蘭因家族榮譽以及長期隱匿真實性別的壓力,可能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長髮公主(Rapunzel)則因拉扯頭髮,可能罹患牽引性脫髮,導致永久性頭痛及脫髮問題。研究團隊建議迪士尼,應考慮採取一系列健康措施,例如推廣正念(mindfulness)、心理治療、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以及教育角色如何與動物共存。研究人員強調,透過這些方式,不僅能改善角色的設定,也能向觀眾傳遞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全球近萬例死亡!3年來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 法國男遭蜱蟲咬「腿冒紅疹」確診
睽違3年再爆「萊姆病」境外移入!疾管署今(20)日公布1起「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60多歲法國籍男性,在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疾管署提醒,「萊姆病」是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如果沒有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名法國籍男性為在台外籍配偶,今年5月至10月返回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返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個案潛伏期間具法國旅遊史,且於自述從法國來台前遭蜱蟲咬傷,研判感染地為法國,個案目前正服用抗生素治療中。疾管署說明,「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tick)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類、狗、貓、牛、馬及鹿等。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0 天(平均約7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無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統計,台灣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累計了12例確定病例(每年介於0-3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美國7例(占58.3%)為多,其餘為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今(2024)年截至10月,累計報告超過1331萬例病例,近1萬例死亡病例,為有記錄以來疫情最嚴重之一年。疾管署指出,國際萊姆病近年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台灣鄰近及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大陸廣東省近1週新增180例病例;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1,270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002萬例為多,另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為嚴峻。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到野外踏青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措施,包括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等,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疾管署強調,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降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舒淇爆病倒「1天拉8次、頭暈想吐」 呼籲做1事罕說重話:要有公德心
華人影后舒淇近年工作繁忙,常常飛往世界各地,最近她突然透露自己病倒了,還嚴重到1天腹瀉8次,頭痛、頭暈和胃疼各種症狀全都來,在難受5天後才確定是傳染病毒。對此舒淇也呼籲,請生病的人有最基本的公德心「戴上口罩」,否則會害到免疫力差的人受罪。舒淇今日下午在Instagram更新近況,她最近大病一場,先是1天腹瀉8次,接著胃疼想嘔吐又腹瀉4次,後來吃胃藥和胃散都沒用,在第4天才有稍微好轉,還在沙發躺了一整晚,胃慢慢不痛卻換頭開始痛,到了今日頭暈頭疼又想吐。舒淇最後確認自己是傳染病毒,令她最無奈的是,「拉了幾天居然沒瘦,這病的太不值得了。」不過舒淇因這次病了好幾天,也罕見說重話,呼籲各位生病中病毒的人,「生病就是要戴口罩」否則傳染給免疫力差的人,真的會很受罪,且大多數人家中尚有老下有小,「最基本的公德心還是要有的」;此外,舒淇更提醒,「千萬不要以為快好了就不傳染了,病毒還是在的,還是充滿強勁的傳播力的!」舒淇身為許多人的女神,她病倒活受罪的消息曝光後,也吸引眾人留言關心,「保重身體,早日康復」、「身體最重要,好好照顧自己」、「看前面心疼,看到後面笑出來,希望妳快快好起來」;也有粉絲馬上哄舒淇開心,「已經太瘦,所以沒辦法再瘦了」、「保重身體,當作休息在家陪貓貓」。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病因不明!神秘疾病「X」肆虐剛果 416人莫名染疫「至少143人死亡」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RC)近日爆發一種被稱為「X疾病」(Disease X)的神秘傳染病,目前已導致當地至少416人染疫。X疾病主要發生在剛果西南部的夸恩戈省(Kwango Province)的潘濟地區(Panzi),從10月24日出現首例病例至今,至少造成143人死亡,其中40%為5歲以下的兒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X疾病」的症狀主要有發燒、頭痛、咳嗽和呼吸困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感染者的致死率高達7.6%。由於該地區貧困、戰亂不斷,許多兒童因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剛果的國家公共衛生研究院(INSP)院長姆萬巴(Dieudonné Mwamba)表示,目前已派遣緊急醫療團隊趕赴疫區,試圖控制疫情。也由於當地的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醫院缺乏基本的藥品和設備,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病患。民間社會協商框架主席盧富圖(Lucien Lufutu)坦言,多數病人只能依賴傳統療法。此外,由於通報延遲的關係,疫情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主任卡塞亞(Jean Kaseya)表示,「X疾病」的疫情爆發後,相關報告延誤5到6週,導致防控措施無法及時展開。更讓人頭疼的是,目前「X疾病」的病因尚未確定,所以當地政府僅能採取消極的限制村莊間流動、呼籲民眾戴口罩並避免接觸屍體等基礎防疫措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加緊檢測工作,初步收集的12個樣本中,有10個檢測出瘧疾陽性,但專家不排除有其他病原體共同作用所致。剛果衛生部長坎巴(Samuel-Roger Kamba)警告,這種疾病的爆發可能與當地民眾的貧血、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剛果面臨多重疫情的肆虐,其中包括猴痘(mpox)、馬爾堡病毒(Marburg)和小兒麻痺症(polio)。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剛果每週通報約200至300例猴痘確診病例,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200人。
恐併發肺炎、敗血症!肺鏈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長者速打「疫苗1+1」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民眾更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高危險族群,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感染肺鏈個案更創5年新高,而疾管署去年10月起也擴大提供長者公費「肺鏈疫苗1+1」,完成13價疫苗者已間隔滿1年,提醒民眾可接著接種23價疫苗。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提醒,「預防還是勝於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截至12月9日,已累計282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5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11例)、男性占62%(174例)為多。疾管署指出,自去(2023)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疾管署說,針對從未接種過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的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依建議接續接種23價疫苗;另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而從未曾接種者請儘速前往接種13價疫苗,於符合接種間隔後接續接種23價疫苗。對此,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所有細菌病原體裡面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血清型多達90幾種,無論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影響,平常雖可和平共存,但當秋冬流感等較嚴重的病毒感染出現,肺鏈就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李秉穎接著提到,雖然肺鏈有抗生素可以治療,但如果肺鏈變成敗血症,嚴重感染,有時根本來不及使用,也因此即便在醫療發達、抗生素使用高比例國家,肺鏈死亡率仍無法下降。不過,李秉穎說明,13價疫苗為結合型疫苗,涵蓋血清型較少,但在接種後可刺激體內T細胞反應建立免疫記憶;至於23價疫苗是多醣類疫苗,雖然無法刺激免疫記憶,但是可以擴大保護面。據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疾管署也強調,65歲以上民眾如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或是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才能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預防勝於治療,減少疾病威脅」。
日本「新冠+流感」同時大爆發…確診人數翻倍 赴日旅遊遵守咳嗽禮節
日本是許多台灣人出國的首選之一,近期赴日要注意,當地新冠和流感疫情同時大爆發,有統計指出,近1周感染流感後就診患者已多達34萬人,為上週的2倍。厚生勞動省表示,每年冬天疫情都有擴大的跡象,民眾和旅客要做好基本防疫措施,戴上口罩遵守「咳嗽禮節」。綜合日媒報導,近期日本當地新冠和流感大爆發,疫情持續蔓延,光是截至12月8日的一周內,前往醫療機構治療的流感患者已超過34萬人,幾乎是前一周的翻倍。不僅如此,在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中,全日本5000家左右的醫療機構通報,上周新增44673名流感患者,已比前一周多出逾2萬人;全日本的患者總數為34萬7千人,為前一周的1.9倍;平均每家醫療機構需接待9.03名流感患者。另外有13個地區的單家醫療機構,單周流感就診人數超過10人,已達「注意報級別」門檻。日本除了流感大爆發,新冠疫情感染人數近期也逐漸上升,截至8日的一周內,全日本新冠確診者人數達15163人,比前一周增加3218人;平均每家醫療機構得接診3.07名新冠患者,已經比前一周增加約1.27倍,確診人數已連續2周增長。針對此狀況,厚生勞動省呼籲,日本每逢冬季,低溫影響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都有加速擴散的現象,民眾應該加強防疫措施,減少出沒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及遵守「咳嗽禮節」。而台灣人熱愛到日本旅遊,因此赴日也應當小心注意,健康出門,避免生病回家。
323種「致命病毒樣本」憑空消失 澳洲衛生局事發1年多才公布
澳洲爆發「重大的生物安全漏洞」,昆士蘭政府9日宣布,該州公共衛生部門一間實驗室於去年8月遺失數百份致命病毒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政府強調,這起事件並未對社區構成風險,同時指示衛生部門查明這起「不可接受的疏失」,防止類似事件重演。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等外媒引述昆士蘭官方聲明,遺失的323瓶傳染病樣本,包括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麗沙病毒(Lyssavirus)及漢他病毒(Hantavirus)。其中亨德拉病毒為澳洲特有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漢他病毒可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而麗沙病毒則可能引起狂犬病。昆士蘭官方表示,目前不清楚樣本是被竊或被銷毀,現階段無證據表明社區存在風險。另據昆士蘭州首席衛生官員吉拉德(John Gerrard)重申,並未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存在公共風險,因為病毒樣本在低溫環境之外會迅速喪失傳染性,且樣本也不太可能與一般廢棄物一起被丟棄。他同時補充,昆士蘭在過去5年內未發現任何亨德拉病毒或麗沙病毒的感染病例,而澳洲境內也沒有漢他病毒的確診個案。對於這樣說法,波士頓東北大學人工智慧和生命科學專家斯卡皮諾博士(SamScarpino)則認為,這起事件是「嚴重的生物安全疏失」,儘管這些病原體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能力有限,但致死率卻極高,「某些漢他病毒的致死率高達15%,超過新冠病毒的100倍,而其他漢他病毒的嚴重程度與新冠病毒相當」。斯卡皮諾警告,澳洲官方必須追查樣本下落,確認已完全消除暴露於風險的可能性,他同時抨擊澳洲政府在整起事件超過 1年後才公開「令人無法接受」,並呼籲加強對病原體生物安全性的投資,以及提高透明度,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針對批評,澳洲官方稱昆士蘭州政府已啟動調查,將全面檢視實驗室運作政策與程序,並將合規性與員工行為納入考量,衛生部也已採取主動措施,包括重新培訓員工及庫存審查。澳洲當局時隔1年多才公布實驗室樣本遺失的消息。(圖/翻攝自X)
日本關東爆發「蘋果病」!孕婦感染恐致胎兒異常、流產 疾管署:台灣僅零星個案
日本關東地區近期爆發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疫情,包含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等地都達到警告標準,患者人數更創下25年來新高,而孕婦一旦罹患,還可能導致流產。對此,疾病管制署今(10)日表示,「蘋果病」非法定傳染病,依據國內急診、定點醫師回報、實驗室監測等,目前國內僅有零星個案,也沒有出現特殊狀況,提醒民眾至日本旅遊時應多加防範。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傳染性紅斑症」是由微小病毒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較常見於小孩子,通常會先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類感冒症狀,在這些病症出現後,臉部兩側面頰會變得紅通通,就像被打了巴掌一樣,又像是「蘋果臉」。曾淑慧說,「傳染性紅斑症」在日本俗稱為「蘋果病」,可能造成軀幹及四肢也出現對稱性、會癢的紅疹。若想要預防感染,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像是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及戴口罩等。曾淑慧提醒,尤其是秋冬季節,包含流感、新冠(COVID-19)、麻疹等病毒都屬活躍,建議民眾去旅遊時,要避免到擁擠地區,也要多戴口罩;對於孕婦和兒童,目前沒有特異的防護措施,流行期間應該避免到流行地區,以減少感染。關於「傳染性紅斑症」疫情是否會影響台灣?曾淑慧回應,微小病毒B19在國內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不會強制醫院通報,而根據疫情定點監測站、合約實驗室檢驗等,國內目前僅有一些零星個案發生,並沒有傳出相關疫情,但同時會持續監控日本疫情。另外,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傳染性紅斑症」(Erythema inrectiosum)又稱為「第五病」(Fifth disease),發病初期先在臉頰部有紅色斑疹出現,而後在數天內擴散至軀幹,四肢呈現網狀紅斑,也可能出現慢性關節炎;該症狀是藉由飛沫或接觸經氣道感染,有時也可藉輸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孕婦感染可能造成胎兒異常或流產,應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多毒齊發流感重症增 中市再新添3死
「今天流鼻涕、咳嗽了嗎?」低溫來襲,臨床醫師發現近來多毒齊發,有幼兒園一班3人腸病毒、7人流感,還有1家3口爸爸流感、媽媽腺病毒、小孩黴漿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台中市上周(12月1日至7日)新增3例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目前仍有7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治療中。冷氣團一波波南下,周遭類流感和流感病號驟增,衛福部台中醫院日前收治1家3口全都感冒,爸爸發燒、肌肉痠痛罹患流感,媽媽高燒、紅眼睛和流鼻水卻是典型腺病毒症狀,6歲女兒卻是黴漿菌感染,小兒科主任李德敏說,1家3口罹3種類流感,看來都是從家戶外傳染,幸好爸爸立即使用抗病毒藥降低家戶內傳染可能。小兒科醫師施勝桓則遇到幼兒園1班3人感染腸病毒,另7人得流感,其中感染腸病毒幼童來就醫,媽媽抱怨,一班好多人生病,卻沒有停課機制。施勝桓說,臨床上看到腸病毒、流感、水痘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各種病毒都很活躍,建議戴口罩、勤洗手,並做好環境清消,避免群聚傳染。台中市衛生局指出,依據疾管署傳染病倉儲系統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12月1日至7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萬488人、733人,皆高於去年同期人次;且上周新增4例流感重症、3例重症死亡個案,目前仍有7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治療中,這些個案只有1人打過2024年季節流感疫苗。衛生局統計截至12月7日台中市完成65萬9536人次流感疫苗接種,其中65歲以上接種率41.8%、學生族群64.8%、幼兒族群54.3%,目前台中市只剩15萬4000餘劑流感疫苗,呼籲50歲以上民眾把握時間趕快接種流感疫苗,預估今年不會有剩餘疫苗可供全年齡層公費接種。
流感12月恐將進入流行期 30多歲男染流感併發肺炎亡
上週冷氣團報到,國內流感疫情也有略升的情形。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於12月3日疾管署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約有71,400餘人次,近2週都可以看到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有略微上升的情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進入流感流行期,但是今(2024)年流感季的流感重症以及死亡個案都是近十年來同期新高,呼籲還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盡早接種疫苗以減少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 染H1N1後併發呼吸衰竭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國內新增11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其中有一位較年輕的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這名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本身有氣胸、慢性肺部疾病,沒有接種過本季流感疫苗,在10月上旬開始有發燒、咳嗽有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前往醫院就醫後,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已有異常狀況,且流感快篩為A型流感陽性,經檢驗確認感染H1N1。後續這名個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由於臨床研判他有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形,因此收至加護病房繼續治療。但林詠青醫師提到,在住院過程中個案的肺炎狀況一直沒有好轉持續惡化,在11月底也就是發病後約7週就因此不幸過世,主要死因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及急性呼吸衰竭。預估流感12月中進入流行 年末活動多應提前增強保護疾管署公布,今年流感季的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皆為十年同期最高,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日本流感季共累計286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9%),另外死亡病例共累積52例,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疾管署預期呼吸道病毒將會更加活躍,預估流感疫情大約在12月中旬會進入流行期,再加上臨近年末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將會增加,呼籲尚未接種疫苗者應盡早接種。林詠青醫師表示,像前述的流感重症死亡個案,雖然年紀輕但有慢性疾病,所以也藉此特別呼籲有慢性疾病的患者、65歲以上的長者等都是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後併發重症或死亡的高風險族群,更應盡早接種疫苗降低風險。
東京「蘋果病」患者數創自1999年歷史新高 孕婦感染恐致流產
導致臉頰發紅的傳染病「蘋果病」也被稱為傳染性紅斑,感染後會出現發燒、咳嗽、臉頰和手臂出現紅色皮疹等症狀,孕婦罹患「蘋果病」還可能導致流產。近日日本東京都內患有「蘋果病」的患者數量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據東京都政府稱,截至12月1日的1周內,東京都內264家醫療機構共通報796名患者,這是自199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 綜合日媒報導,傳染性紅斑,即所謂的蘋果病,會導致類似感冒的症狀和皮膚出現皮疹,它主要流行於兒童,但若孕婦被感染,可能會導致流產,該病正以一定的速度蔓延。感染「蘋果病」後會出現發燒、咳嗽、臉頰和手臂出現紅色皮疹等症狀。(圖/X)截至12月1日的1周內,關東地區各縣醫療機構平均通報蘋果病患者的人數為埼玉縣3.49人、東京都3.02人、神奈川縣2.17人、千葉縣2.1人,此外栃木縣有1.31人,群馬縣有0.55人,茨城縣有0.51人,均較前一周增加。3個都道府縣均發布了疫情警告,同時這是千葉縣自開始使用現行標準進行統計以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埼玉縣則是9年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東京是6年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據東京都政府稱,截至12月1日的1周內,東京都內264家醫療機構共通報796名患者,即每個醫療機構平均通報了3.02名患者,這是自199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也是自2018年以來6年來首次超過該市警戒級別,目前已連續3週超過東京警戒級別。目前各地地方政府都呼籲民眾要嚴格徹底的防範,由於酒精消毒對蘋果病無效,各地方政府都建議採取感染控制措施,如用肥皂洗手和戴口罩,並鼓勵孕婦不要前往病毒傳播的地區。
剛果又爆發不明疾病 症狀類似流感釀143死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DRC)近期遭受M痘、伊波拉疫情肆虐,未料西南部的廣戈省(Kwango)又爆發不明疾病,患者出現類似流感症狀,像是高燒和嚴重頭痛,其中婦女和孩童最嚴重,造成143人死亡,引發世界衛生組織(WHO)高度關注。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這起疫情在11月10日至25日期間爆發,主要集中在廣戈省的克旺戈省潘齊(Panzi),報導稱,患者出現發燒、頭痛、咳嗽和貧血等症狀。另外,《美聯社》引述剛果副省長薩基(Rémy Saki)說法,目前死亡人數介於67至143人之間,疫情規模令人擔憂。據剛果省衛生部長尤姆巴(Apollinaire Yumba)表示,這不明疾病已引起高度關注,並緊急派遣流行病學專家前往災區採集樣本,以釐清病源。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這場疫情的爆發,對當地醫療資源和公共衛生體系都是一大考驗,據了解,剛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伊波拉會從果蝠身上傳染到人體,引起類似流感症狀,包括噁心、出血和腦部問題,在2019年的疫情中,共造成2100多人死亡。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包括爆發不明疫情的克旺戈省潘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派遣團隊前往協助當地衛生單位進行疾病調查。WHO並表示,關於此疾病的病原體和傳播途徑,仍待進一步研究和確認。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圖/翻攝自X)
進入12月腸病毒還在燒!年齡層反向兩極化發展 國中少年下面也遭殃
時序進入12月但腸病毒疫情還在狂燒,基層醫醫診所病號仍以腸病毒為大宗,流感則為零星偶發,但醫師也發現,病號年齡層從以幼兒園、國小生反向兩極化發展,嬰幼兒、國中生暴增,且不只手足口症,有幾例國中男生小雞雞也被「侵犯」,醫師呼籲,不管症狀是否典型,嬰幼兒仍要留心是否有肌躍動、心跳加快等重症徵兆。開業醫林釗尚指出,近日腸病毒病號仍多,此波青少年病號不少,他看到不只手足口症,還有國中男生連胯下也都出現皮膚症狀。(圖/林釗尚提供)台中市衛生局指出,依據疾管署傳染病倉儲系統資料顯示,台中市近3周(11月10日至11月30日)腸病毒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2882人次、3403人次及3243人次,急診就診人次分別為63人次、108人次及73人次,都高於去年(2023)年同期,而截至12月2日止,台中市無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也無新增腸病毒71型個案。大台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林釗尚指出,近日基層診所病號仍以腸病毒最多,病患年齡層出現變異,不是相當小的嬰幼兒就是國中生或成人,有4個月大男嬰低燒3日,只有腳底有不典型的紅疹,直到第3天喉嚨看到水泡破了才確診為腸病毒。大台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開業醫林釗尚指出,近日腸病毒病號仍多。(圖/林釗尚提供)林釗尚也說,此波青少年病號不少,有兄弟檔、同學群聚感染,他還看到不只手足口症,還有國中男生連胯下也都出現皮膚症狀,少男喊「會痛、不舒服」只能開立藥膏緩解,呼籲家長,腸病毒是糞口傳染,戴口罩、勤洗手外,一定要用稀釋漂白水才能殺死環境中殘留的病菌。林釗尚也提醒,部分嬰幼兒手足口症病毒疹並不典型,但仍要注意是否出現肌躍動、心跳加速、活動力變低以及呼吸喘急等重症徵兆,以防止輕症轉重症。
愛吃生魚片小心!50歲女胃不舒服 醫檢查驚見5公分寄生蟲
熱愛生魚片的民眾要多加小心!近日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在進行健康檢查時,醫師竟在她的胃內發現一條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寄生蟲,並已導致胃壁紅腫發炎。醫師也提醒,生魚片若未經適當冷凍處理,可能暗藏寄生蟲,民眾應格外留意食用安全。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該患者數月來胃部時常不適,雖然症狀輕微且未影響食慾,但仍前往檢查。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醫師發現胃壁上有一條可疑的線狀物,仔細觀察後竟發現「那條線會動」。經夾取後確認,這條長約5公分的寄生蟲正是海獸胃線蟲,已造成患者胃壁紅腫發炎,所幸及時移除。林相宏解釋,海獸胃線蟲的蟲卵寄生在海洋甲殼類如蝦、蟹中,當受感染甲殼類被魚類吞食後,幼蟲會寄生在魚體內。若這些魚被捕撈製成生魚片食用,幼蟲可能感染人類。海獸胃線蟲會附著在胃壁上,引發噁心、嘔吐、腹瀉、大便帶血或過敏等症狀,通常在感染後48小時內出現,病程可持續數天至數月。林相宏說明,該寄生蟲的幼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成成蟲或產卵,對人體的威脅不高,治療方法以胃鏡夾取移除為主,目前並無有效的除蟲藥物。林相宏也提醒,高風險魚類包括鮭魚、鯖魚、秋刀魚、竹莢魚、鰹魚、沙丁魚與魷魚等。不過他也指出,台灣確診案例相對稀少,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海獸胃線蟲為可能存在於魚類或烏賊之寄生蟲,若攝食入受感染之魚類,蟲體會侵犯胃壁或小腸壁,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輕微發燒、糞便含血或黏液等症狀。不過海獸胃線蟲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病灶大多可在2至3週後自行消失,少部分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如以內視鏡檢查發現蟲體或感染病灶,可以內視鏡將之移除,或以手術方式切除。衛福部也提到,目前臨床上並無經證實較有效之除蟲藥物,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食物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冷凍處理可殺死蟲體,故提供生鮮魚產品之業者,須落實食材管理,如海鮮產品應先以-35°C以下低溫冷凍15小時以上,或-20°C冷凍7天以上,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維護消費者健康。食藥署建議民眾,儘量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之海鮮產品;調理產品時手部要清潔、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並避免交叉污染。
廣東婦頭痛爆炸「確診腦膜炎」 元凶竟是每天買菜…醫示警:死亡率高
看似小毛病,其實很嚴重!中國廣東河源一名51歲婦人經常出現劇烈頭痛,「痛到想爆炸,很厲害」,整個人像要沒命一樣,起初以為只是頸椎毛病引起,但每天吃6顆止痛藥還是無效,最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己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有關。據《魯中晨報》報導,婦人發燒感冒後開始劇烈頭痛,在當地醫院就診,一聲推測是頸椎病引起的,只是住院治療一段時間,體溫依舊忽高忽低,頭痛症狀也沒有緩解,持續加劇讓她寢食難安,整整10天都吃不下飯,只好到其他醫院,進一步尋求診療。經過檢查,原來導致婦人頭痛的元兇根本不是頸椎病,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醫生診斷,婦人的顱內壓增高,擠壓到旁邊的腦組織,同時引起顱腦損傷,包括導致視力下降、聽力損傷等,期間左眼差點瞎掉,幸好手術後對症治療,頭痛症狀好轉,左眼視力也恢復正常。追問才發現,罪魁禍首是菜市場裡的家禽,因為婦人每天要買菜做飯,經常會接觸家禽。婦人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生說明,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真菌,在鳥類、禽類和土壤等較常見,尤其在鴿糞中大量存在,患者可能透過吸入含有隱球菌孢子的空氣而染病。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腦膜炎症狀類似,以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發病率雖低,但若沒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人在長期勞累、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容易中鏢。因此在接觸鳥類、家禽及動物時,要做好自我清潔,避免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則應避免接觸。
疾管署「土皇帝」組長霸凌下屬被拔官! 莊人祥致歉:霸凌屬實、調職記過
衛福部疾管署傳出有土皇帝組長霸凌下屬,對此,疾病管制署28日下午由署長莊人祥和副署長羅一鈞宣布調查結果,認為這位黃姓組長霸凌案成立,調離原單位、拔去主管職並記過兩次,莊人祥也同時對同仁和外界致歉,後續組長工作由羅一鈞暫代。疾管署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由莊人祥及羅一鈞出面說明結果,署內按照職場霸凌作業規定成立專案小組,並在27日完成調查,依照程序於28日上午提安全及防護小組審議,霸凌案屬實成立,下午再送考績會議處懲處,會中雖有通知當事人到場陳述意見,黃組長婉拒陳述,後續依照《考績法》記過兩次,調離主管職與原單位工作場域。以下為疾病管制署說明:本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黃姓組長被投訴霸凌同仁一案,本署上週依職場霸凌作業規定成立專案調查小組(共4名委員,包括2名具法律、心理諮商專長之外部委員)啟動調查,一週來針對相關同仁進行網路匿名問卷調查、並由調查小組面訪有意願受訪同仁,已於昨(27)日調查完成,今早依程序提報本署安全及衛生防護小組審議,決議為職場霸凌事件屬實、霸凌成立,今日下午提報本署甄審暨考績委員會議處,決議為依考績法核予記過兩次,疾管署並決定該員改調非主管職務、調離原單位及工作場域,原新興傳染病整備組組長職務由羅一鈞副署長代理。疾管署並表示,整起職場霸凌事件造成相關同仁受到沉重身心壓力,除了由莊人祥署長代表本署向相關同仁及社會大眾致最大歉意,亦深切檢討反省,依外部委員建議提出相關改進措施:一、 對於相關同仁:積極重建友善正常的職場環境,使同仁能樂於工作、溝通表達意見無礙。並於尊重同仁意願之前提下,主動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等員工協助方案。二、 對於全署所有同仁:加強辦理職場霸凌防治相關教育課程,除預防事件發生、加強宣導相關申訴管道並確保申訴管道暢通,也依外部委員建議納入如何應對、自我保護、保全證據、以及職場霸凌涉及之法律議題。疾管署同時重申反對任何職場霸凌,且會深切記取此事件教訓,落實各項防治及改進措施,以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由於勞動部稍早發生霸凌輕生案件引起眾怒,這起事件爆發後,公部門霸凌案申訴就陸續傳出,有網友先前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貼文爆料,疾管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黃姓組長平日公務疑有對同仁大聲咆哮、摔公文、人身攻擊,導致人員異動頻繁、單位內部工作量暴增,整起事件引起關注,而疾管署獲報後並成立專案小組,同時依照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在一周內完成調查。CTWANT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