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試驗
」核試驗釀災?恐怖「惡靈病」找上北韓 可憐新生兒先天無肛門、肢體不全
隨著近期兩韓關係緊張,北韓「重啟核試驗」的消息時有耳聞。但有脫北者向外媒透露,此前北韓在吉州郡豐溪里試驗場多次舉行核武器實驗後,周遭地區近年來頻頻出現原因不明的惡疾,不只許多成年居民莫名出現全身疼痛、低燒、癌症多發等症狀。還有許多新生兒下來就有先天性肢體不全,比如缺少了肛門、腳趾或手掌,而醫療系統卻對解決問題束手無策。據《鏡報》、《太陽報》等外媒報導,2015年逃離朝鮮的脫北者李英蘭(Youngran Lee,音譯)告訴外媒,她原本住在豐溪里試驗場附近的吉州郡市鎮,然而在她逃離朝鮮前,當地就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惡疾所壟罩。而她自己逃離朝鮮,也是為了賺更多錢挽救她罹患不明病症的兒子,然而她的兒子最終仍在2018年去世,且一直到死前,她的兒子都不被朝鮮當局允許前往醫院接受正規的診斷治療。「在吉州郡,新生兒生下來就有肛門、腳趾、手掌之類的肢體缺失已經成為常態」、「每隔一間屋子可能就有一名患有各類癌症的患者。」李英蘭表示,自己的兒子也是這類被「惡靈纏身」的患者之一。2014年10月,李英蘭27歲的兒子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低燒,她帶兒子前往當地醫院就醫,醫生告訴她,兒子的肺部開了分別1.5公分、2.7公分的大洞。而醫生也對激增的年輕人肺病感到大惑不解。李英蘭自述,兒子至少有8位親近的朋友自2012年起一一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並且在4年內去世。事後,李英蘭為了救治兒子散盡家財,然後在2015年2月偷渡逃往中國,希望找到更多工作機會寄錢回家,同年8月,她抵達南韓,在當地接受為其數個月的強制性培訓,習得一定程度的工作技能以便之後融入當地社會。她一獲得自由,立刻打電話給兒子,要他到平壤(朝鮮首都)的大醫院去看病,然而兒子告訴她,吉州郡的一切肺結核與肝炎患者被禁止進入平壤,並且表示是「為了金正恩的安全」。之後2年間,李英蘭在南韓努力工作,並不斷託人將錢轉給兒子,確保他能在朝鮮得到足夠的照顧,不過兒子的狀況依然不斷惡化,最終在2018年5月不幸過世。「我失去了我的兒子、我的驕傲與快樂。」李英蘭表示:「他在沒有去醫院接受正確診斷的情況下就過世了。」李英蘭自己也飽受病痛困擾,她2016年在南韓的醫院接受輻射測試,結果顯示她「曾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中」、「白血球數值非常低」。她透露:「我的全身都痛,雙腿痠痛,走路也不太方便,一年裡我因為頭痛住院了6次。醫院查不出任何原因,但我頭痛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我為此感到不安,也曾有自殺的念頭。」她還認識數名同樣來自吉州郡的脫北者,大家都有差不多的遭遇。南韓檀國大學教授文朱鉉(音譯,문주현)認為,所謂「惡靈病」的真面目是核武器試驗的輻射,當核武器爆炸後,衝擊波破壞附近的地層,使之產生裂縫,放射性物質就此滲透到附近的地表、土壤以及地下水系統中,在透過地下水系統與附近的河川相連,將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外界。文朱鉉教授表示,放射性物質可能透過多種方式滲透進入食物鏈中,人們可能會喝到受輻射的水,或吃到受汙染的水產,食用被汙染的水澆灌種植的農作物,或食用用受污染的草餵養出來的牛奶或牛肉。另外,豐溪里核子試驗場位於朝鮮長興川沿岸,該河川本身又為吉州郡的主要水源「南大川」注入水源。文教授估計,試驗場附近半徑40公里以內,估計超過100萬居民都可能受到影響。如果政府沒有採取適當對策來保護附近居民,跟其他區域相比,核試驗場附近的民眾出現癌症、白血病、染色體異常等疾病的機率將更高。
影爆點/哥吉拉70歲第一次拿奧斯卡!傳奇系列《哥吉拉-1.0》Netflix神秘上架!
《哥吉拉-1.0》身為日本第一個拿下奧斯卡特效獎項的作品,在日本大賣60億日幣,全球票房開紅盤,還推出黑白版,身為東寶第33部哥吉拉系列作,本片也是慶祝哥吉拉從1954年問世以來,正式誕生70年的慶祝大作。只是全球好評無數,歐美之外,在亞洲認知度超高,擁有大量死忠粉絲的哥吉拉卻卡住了,《哥吉拉-1.0》遲遲沒有台灣發行及上映的消息,沒想到就在6月初的週末,《哥吉拉-1.0》無預警在Netflix上架了。《幸福的三丁目》名導山崎貴一向擅長使用大量特效,也擅長描繪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以及角色彼此之間的羈絆及溫暖人情。《哥吉拉-1.0》是他首次擔任執導的「哥吉拉系列」。除了擔任導演、編劇,也負責視覺特效製作。導演將電影背景設定在二戰戰敗後的日本,以及日本首次接觸到因核子試驗造成變異的巨型怪獸哥吉拉,也是對1954年原版《哥吉拉》電影遙相呼應。《哥吉拉-1.0》背景設定在二戰戰敗後的日本。(圖/翻攝自X)看過電影之後,的確可以理解東寶對《哥吉拉-1.0》亞洲區正式上映的猶豫及考量。身為二次大戰的發起國及亞洲主要侵略國,日本在應對戰爭相關議題,不只亞洲地區,放眼全世界都是尷尬的存在。推出一部二戰時代日本常民視角的電影,對其他國家來說的確是政治不正確的選擇,未免引起被侵略國的負面情緒,或許也是東寶對此小心處理的主因。「戰爭真的結束了嗎?」神木隆之介飾演的特攻隊員敷島臨陣脫逃,從戰場上逃走,對陣亡隊友的歉疚和罪惡感卻沒有放過他,被心魔苦苦折磨著夜不成眠,對他來說,這是一場結束不了的戰爭,選擇逃走、背棄夥伴的他始終都是一個幽魂,徘徊在戰場上,在生與死的交界處無法離開。直到被核子試驗影響,產生變異的哥吉拉出現在眼前,對敷島以及倖存的日本人來說,那場始終結束不了的戰爭,總算要來到決戰的時刻。《哥吉拉-1.0》神木隆之介飾演的特攻隊員敷島臨陣脫逃,卻逃不了內心譴責。(圖/翻攝自IMDb)從311大震災、新冠疫情一路延續以來,日本民眾對政府的失望及憤怒情緒,都被投射在《哥吉拉-1.0》上。電影拋出的題目,除了是對政府失能的控訴,同時也是一場對戰爭、對核能浩劫的詰問。《哥吉拉-1.0》以充滿悲傷的基調開啟,悲傷氣質貫串了整部作品,有悲傷、療癒、彼此拯救,以及最後的希望。所謂的「愛國精神」到底是什麼?是電影對觀眾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了政府統治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還是為了這片土地上的家人和同胞們奮戰?從逃避戰爭的男主角開始,滿目瘡痍的東京、傷痕累累的人民、政府的無能,甚至對應巨大怪獸時選擇封鎖消息、閉口不談的龜縮態度。美國不伸援手,日本政府也不提供任何官方及軍方支援,只能由經歷過戰爭的退役軍人和人民聯手,自發性地發起殲滅怪獸,保家衛國的任務。相較導演之前的名作《永遠的0》,兩部作品的男主角都是駕駛零式戰鬥機的特攻飛行員,《永遠的0》歌頌壯烈犧牲,為國捐軀的大義,而《哥吉拉-1.0》不再鼓勵犧牲小我,視死亡為最高境界的日本傳統櫻花思維。《哥吉拉-1.0》在日本大賣60億日幣,也是日本第一個拿下奧斯卡特效獎項的作品。(圖/翻攝自X)在終戰將近80年的現今,日本對愛國思維有了新的解讀。舉起武器,不是為了搶奪資源或得到更多,而是為了保護手上所僅有的一切。每個生命都很珍貴,所以目標是一個人都不能死,「戰爭不是為了死亡而戰,是為了活著的未來而戰。」透過吉岡秀隆飾演的學者野田說出的這句話,其背後的反戰精神,才是《哥吉拉-1.0》對戰爭真正的想說的話。戰爭之下無完卵,平民百姓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永遠都是最後的輸家。《哥吉拉-1.0》的日本常民如是,《奧本海默》的核能之父亦如是。兩部都關於二戰,也都反核的電影在國際影展上相遇了,類型完全不同,精神上卻有其高度相似及呼應之處,也可以視為日本對《奧本海默》反戰人道精神的隔空回應。《哥吉拉-1.0》Netflix熱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平壤又試射導彈!北韓外長:應對美國虛張聲勢的軍事挑釁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於今天(17日)表示,北韓稍早朝東部海域發射型號不明的彈道導彈。大韓民國國軍目前已著手分析導彈的發射地點、速度、射程及射高等具體參數。據《韓聯社》的報導,這是朝鮮9日下午3點31分從平安南道肅川郡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一枚短程彈道導彈(SRMB)後,時隔8天再次射彈。北韓外長崔善姬也在17日稍早透過北韓官媒《朝中社》發表談話稱,美國越是執意向盟國加強提供「延伸威懾」,並在朝鮮半島等地區開展虛張聲勢的軍事挑釁,朝鮮的軍事應對就會越猛烈。分析認為,崔善姬旨在譴責韓美日領導人近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領袖會談結果。3方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稱,將針對北韓加強延伸威懾合作。若平壤當局執意進行核子試驗,將面臨國際社會強而有力且堅定的回應。
車諾比事件再現?北歐國家陸續偵測「輻射量異常」…從俄羅斯飄來
愛沙尼亞、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近日陸續偵測出空氣輻射量異常,經過分析後,荷蘭當局指出輻射物質可能來自俄羅斯的西部,因此引發熱議,令人不禁聯想到當年的「車諾比事件」,同樣是由北歐國家瑞典率先發現異常。針對以上的傳言,俄羅斯方則是駁斥,表示國內核電廠都正常運作,沒有輻射物質外洩。綜合外媒報導,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發現,近日在哈庫輻射監測站偵測到少量的輻射物質,像是銫(Cs-137、Cs-134)、鈷(Co-60)、釕(Ru-103)等放射性同位元素的濃度上升,雖然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仍引發一陣討論,而在不久後,其他北歐國家芬蘭、挪威和瑞典等等,也都相繼偵測到。對此,一名荷蘭的官員就表示,這些少量的放射元素可能來自俄羅斯西部,不過此番言論馬上遭俄方打臉;俄媒《俄塔社》引用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代表的說法,他們稱位於西北部的2座核電廠運行正常,周遭的輻射水平也符合標準,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消息。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負責人澤爾博(LassinaZerbo)27日也在推特分享一張圖片,圖中呈現黃色的區域是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來源的範圍,其中包含了俄羅斯西北部、芬蘭、瑞典南部以及波羅地海地區。
二戰時期就有! 核子試驗後出現新礦物「玻璃石」
1945年8月6日,美國對日本廣島投下名為「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產生大量的人員傷亡。但在正式投下原子彈前先做的實驗中,科學人員發現原子彈投下後會出產生「人工礦物」,目前美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Museum)也在網路上揭露這個「玻璃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為了對抗軸心國,所以製造原子彈,被命名為「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由科學家羅伯特(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負責進行研究,首枚原子彈,在1945年7月進行試爆。被稱為「三位一體(Trinity)」的實驗,在距離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索科羅(Socorro)東南方48公里處進行試爆。研究者將命名為「小工具(gadget)」的原子彈,試置在20公尺高的鐵塔上,原訂為7月16日上午4點引爆,因為大雷雨而延後,改到5點半進行。當時像棒球一樣大、呈現球體狀的鈽(Plutonium),引發的核融合反應,等於1萬9千噸的黃色炸藥(TNT), 1億度的火球產生的高溫將鐵塔熔化,直接落到地面,沙漠上的沙粒被巨大的力量捲起然後融化,火球之後迅速上升,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核蘑菇雲,沙漠也因此形成一個3公尺深、寬330公尺的的小山,其中有許多新物質「玻璃石(trinitite)」產生,原來是高溫把沙子中的矽晶體熔化,凝固後形再的再結晶物質。1945年9月,《時代》雜誌將玻璃石稱為「碧玉湖」。玻璃石長像奇特,大小不到1公分,外表上有泡沫、綠色蟲狀的多節片狀。它們主要是由石英和長石構成,被沙漠中的礦物質染成海綠色,裡面密封著凝結的鈽。在1940至1950年代,有很多人會偷偷跑去實驗現場,採集玻璃石,但美軍在1952年把實驗位置埋起來,並明定採集是違法的,但在當地商店或網路上,現在仍可買到這個「歷史見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