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源
」 台電 電價 能源 缺電票價蠢動2/漲電價邏輯亂 立委喊砍補貼台電2000億不冤枉
北市長蔣萬安請託立委修法,將全國捷運系統與站體電價一併凍漲或優惠,讓立委察覺10月漲電價邏輯混亂,更凸顯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補貼台電2000億作法的不合理。立委指出,經濟部處理電價調漲,讓人直覺「會吵才有糖吃」,例如同樣都是與健康相關產業,醫院原不適用優惠電價,強力爭取後可以適用,但國內藥廠爭取無效,電價仍漲好漲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批判,錯誤能源政策,讓台電近年已漲近4成電費,政府還要編列明年預算,補貼台電2000億元,每位國民相當於付出近9000元,每戶要多付2.1萬元,更別提產業用電從2022年迄今已漲66%,只要錯誤能源政策不改,台電就會持續生債,納稅人左手多繳電費、右手繳稅還得再補貼一次,他因此對藍委下達軍令狀,補貼台電的2000億絕不能放行。因台電喊冤,總預算撥補2000億預算「實為補貼全民」,綠委更揚言在野黨若砍這2000億預算,就必須扛下民眾電費可能再漲之責,曾一度讓部份立委對砍2000億,有些投鼠忌器。但捷運業者再度疾呼中央正視業者電價成本急速成長,台電塞責的說法因而不攻自破,讓立委刪預算更有底氣。立委徐巧芯在總質詢時問卓揆,為何全國捷運從10月起電價漲14%,反而是用電衰退的軌道業者,例如纜車業能可以適用7%漲幅,然而政院推出通勤月票一卡通TPASS,鼓勵節能減碳,捷運為何卻被排除在電價優惠外?若捷運考量電價成本大漲而漲票價,民眾會不會回頭騎機車、開車,反而增加碳排量。立委質疑經濟部10月電價調漲邏輯紊亂,例如各縣市捷運比照產業漲14%,漲好漲滿,反倒是被視為觀光休閒纜車業,卻能享受7%的電價調幅優惠。圖為九族文化村頗負盛名的觀光纜車(圖/翻攝自九族文化村纜車)立委黃健豪呼應指出,交通部因應電價上漲作法,就是強力壓制台鐵、高鐵明年春節前不准漲,綠議員也施壓反對台中捷運漲價,就是怕大眾運輸票價上漲恐帶動「萬物齊漲」引民怨。但捷運虧損若肇因於電價上漲,豈不就形同步上台電因能源政策錯誤虧損的後塵?政府能補貼台電、為何不能補貼捷運?難道真是變相懲罰捷運業者?北市立委羅智強說,過去三年北捷電費大漲54%,總計電費成本已多增10億以上,中央總不能冷眼旁觀,全要北捷用盈餘吸收,否則哪來的錢買新車廂、提升服務品質?他強調,既然馬政府時期台電能轉虧為盈,民進黨執政後大推非核家園,僅2022、2023年就大虧5000億,難道立院只要放行2000億補貼預算就當沒事,台電持續虧損的原因與解方都不用問?「答案很簡單,就是民進黨放著便宜的電不用,堅持要台電買昂貴的電,放著一度1.13元的核電不用,堅持買每度成本5至6元的綠電,台電賣綠電價格卻僅約3元,這怎可能不虧損?」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堅持,行政院編列明年補貼台電的第一個1000億預算時,曾承諾不會漲電價,結果電價10月卻已再度上漲,政院若要撥補台電第二個1000億,當然要將10月已漲的電價先退還全民,才能繼續討論下去。立委張啟楷批評經濟部,曾經承諾以不漲電價來爭取立院放行總預算補助台電1000億,但台電在10月第二度漲了電價,卻還要立院同意補貼台電「第二個1000億」,承諾根本不算數。(圖/翻攝自張啟楷臉書)行政院前財經政委、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警告,台電今年虧損1083億元,可說是民進黨堅持廢核代價,明年還有核電機組要退場,預估明年台電虧損恐增1200億,後年台電虧損更上看1300億元,對比台灣核電廠「能源轉換效率」達90%,綠電(再生能源)卻僅10%到20%,當美國已有50座核電廠延役,台灣卻堅持廢核,悖離國際趨勢。反之,政府若願重啟核電,每個核電機組僅需100到200億元支出、一兩年內就能重啟,又何苦每年拿納稅人的血汗補貼台電、在立院吵得面紅耳赤呢?
國際目前關注無碳電力 專家直指「選項包含核電」
經濟部長郭智輝信心滿滿承諾可給輝達(NVIDIA)100億度綠電支援,能源專家直呼「怎麼可能」,過去7年綠電也才快要占5%,如何在後年變20%。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則表示,綠電如果給大廠,是否足夠確實是個問題,這需要政府、台電去計算,而他們當然希望政府能夠多重視中小企綠電需求,做好綠電分配。科技業者表示,他們相信郭智輝只是表達非常歡迎國際科技大廠來台進行大型投資的想法,假設需要100億度綠電,應該是12座大型資料中心的年用電量,建議政府應先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賴博司則說,目前廠區內會員大多開始重視綠能,並把自己屋頂蓋滿光電板,希望拿到綠電憑證。當然如果不夠,就需要政府給予滿足,所以根源還是要多「創電」,多生產綠電,不只是分配。至於台積電去買離岸風電,他聽說大約5元,這價錢對會員廠商來說確實也是問題。還好目前綠電都是上游供應鏈要求,初期也只是要中下游盡量進行,需求還沒到很大。對於郭的樂觀百億度無虞,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嗤之以鼻:「怎麼可能!」他說2016年再生能源才4.6%,去年也才9.5%,怎可能2026年就到20%。他指出,去年綠電263億度,今年估計約300億度,這很多也是在台電。台電有電力排碳係數要顧,去年係數是0.049,明年核電要退,要低更不容易,壓力不小。「台灣地狹人稠,本就蓋不了那麼多再生能源,有一定困難。」梁啟源指出,所謂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綠電,主要就是蘋果等大廠對供應鏈要求,而目前國際上看的是無碳電力,需要的是零排碳電力,這並非只是再生能源,也包含核電,從這途徑去滿足才是解方。
台電連年虧損…經濟部長稱不支持以公務預算補貼 電費恐再調漲
AI技術發展迅速,未來產業用電量勢必大增。圖為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來自36個國家與地區,約1500家科技廠商參展,聚焦在AI技術,吸引民眾參觀。(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政府近幾年對台電財務撥補狀況能源結構扭曲,台電連年虧損,經濟部長郭智輝5日稱,未來不支持政府以公務預算補貼台電,成為第一位表態反對補助的經長。面對發電成本攀升,經濟部表示,現行農漁、社福、學校、軌道等電價吸收,應回歸各部會編列預算處理,民生用電則盡量維持現行費率,由工商業用電大戶多負擔。但學者認為,漲工商業電價,勢必會轉嫁至終端產品,推升物價,影響產業競爭力。捨棄核電不用 1年支出多花1200億元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訝異說,郭智輝是不是沒有搞清楚狀況?但他佩服郭不要補貼的勇氣。梁啟源感嘆:「躁進的能源政策不改,明年漲電價壓力更不得了!」核三2部機組分別在今、明年停機,每度1.09元便宜電力不見,而台電外購離岸風電每度要7元、光電是5元,燃氣發電是3.06元。3座核電廠不用,綠電燃氣各替代一半,就等於電價1年多1200億元支出,電價必漲。企業界出身的郭智輝昨到立院經濟委員會進行上任來首場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楊瓊瓔都關心,政府近年累計撥補4001億元,但台電仍大虧,財務黑洞如何解決?楊瓊瓔進一步質問,如果台電繼續虧損,還要用公務預算支持嗎?近年撥補4001億元 台電財務要靠自己郭智輝明確回應:「個人不支持這樣補助方式。」他也否定楊「有政府,台電不會倒」的說法,強調經營一個企業,就不能有虧損。楊瓊瓔問,那麼台電財務該怎麼辦?郭表示,要靠台電自己努力,另外國家如要補助給弱勢團體與民眾,是屬於國家社會福利,不屬於電費負擔。郭智輝會後說明,台電一定要如實反映電價成本。但他會主張民生、小店家電價努力維持穩定,剩下的成本由用電大戶反映。他直言,「畢竟用電大戶與用電小戶如果電價一樣,公平嗎?」經濟部說明,未來如果不由政府補助,現行給農漁業、學校、社福、軌道等電費未漲足的補貼,要回歸各部會預算編列,不是由台電吸收。再來,民生、小商家電價需有一定保障,所以剩下再從用電大戶反映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電價連3年調漲,累積漲幅超過3成,但這已是政府4度補助壓低的結果。累計2023年給予台電增資1500億、疫後特別預算撥補500億,2024年又增資1001億,政院今年又以歲計賸餘補助千億,目前正送立院審議中,總計撥補台電4001億元。可是去年台電仍累虧3820億元,算到今年前4個月,淨損高達4399億元。今年4月電價原本要調漲35%以上,最後平均調11%,今年如果沒有政府撥補千億,以及中油吸收,恐再漲24%,漲幅驚人!台電表示,倘若發電成本還是高,售價自然得往上抬。政府若不撥補,高漲的發電成本又只能由工商用電大戶負擔,就看業界能否承受。且須考慮物價穩定、產業競爭力、節約用電等多面向問題,但尊重政府決定。學者憂電費轉嫁 推升物價影響競爭力梁啟源說,今年台電原預估虧2124億元,4月電價只漲11%,換言之,還有逾20%沒調,要是政府不補助,這些都要漲。梁啟源分析,即使如郭所說,只漲工商大戶,可是成本增幅全壓在他們上面,漲幅一定更高,勢將衝擊兩個部分,一是在商品上轉嫁,推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衝擊民生,一個是影響產業出口競爭力。
批蔡政府錯誤政策致使電價上漲 藍營要求準總統出來面對
本月電價平均調漲11%引發各界關注,國民黨2日舉行「電價八年漲幅35%!錯誤的能源配比,人民錢包準備好了嗎?物價通膨、經濟衝擊即將開始!?」記者會,藍營質疑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電價不斷上漲,卻未解決台電持續虧損的問題,藉此呼籲準總統賴清德應該提出更務實的能源政策,否則漲電費將永遠成為常態。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柳采葳表示,電價上漲對生活各方面帶來影響,她舉例,不僅商家紛紛貼出漲價公告,連一般消費者也感受到生活成本上升,例如牛肉麵一碗從140元漲到160元,連美髮業也都因此受創。柳采葳批評,政府選前訴求尊重市場機制,選後卻漲價,若蔡政府不改善能源政策,電價調漲將持續惡性循環。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也指出,過去八年電價調漲達35%,最令人擔憂的是,電價漲價將帶來通膨衝擊,加劇貧富差距,她質疑,「錯誤的能源政策已經是人人有感,我們要戳破漲電價的謊言」,台電虧損與政府能源政策不當有關,並要求民進黨反省,避免為選舉做出不負責任的承諾。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梁啟源則表示,今年電價調漲平均11%,民生用電漲5.6%,產業用電調漲約12.7%,代表能源政策存在問題,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即使政府表示未來供電沒有問題,但這是假設要蓋的電廠都如期完工,實際情況可能因電廠建設延誤而造成能源危機,再生能源佔比僅9.5%,嚴重落後,尤其未來兩年的備載容量率可能分別是接近零與負的4.7%,可能造成能源危機。
台電虧太大! 能源專家估:電價恐漲10%
燃料成本居高不下,台電發電成本大於售電成本,以致於去年大虧1985億元,看守內閣期間,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召開,引發外界關注電價是否調漲,經濟部18日表示,會按審議會決定。能源專家梁啟源認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所組團隊最可能的做法是,電價調漲10%左右,政府再發公債幫助台電增資,避免台電破產。依台電最新數據,發電成本每度3.9158元,平均售電價格為3.0852元,相差逾0.8元,等於賣一度虧一度,台電勢必會爭取漲價。據了解,台電近期會將發電成本、燃料走勢、建議漲幅等提報電價費率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小組討論後,農曆年後提報方案至電價費率審議會。官員表示,昨日經濟部預告的113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已調降太陽光電躉購費率,預期民間發電直接售給業界數量會攀升,降低台電採購成本。2022年民間綠電售予業界為11億度電,去年攀升至17億度電,預期今年進一步增加。梁啟源分析,近1年來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台電之所以虧損更嚴重,主要是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補貼燃氣;只要執政黨主張能源結構持續,且維持補貼政策不變,今年電價一次漲50%也彌補不了台電的虧損。台電累計虧損已高達3820億元。工總表示,台電2023年度虧損這麼多,應該要檢討能源政策,是否要停止使用核能,讓生產成本攀升。工總並指出,如要漲電價,希望政府能夠做到公平,不要只拿製造業、用電大戶開刀,應該工業、民生一起調整,才能達到節能、省電的政策目的。工總也擔心,現在面臨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景氣尚未完全恢復,如電價大幅調升,甚至連2023年度凍漲的部分一口氣調漲,恐怕衍生通膨疑慮,民眾生活會更加困難。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希望電價不要調漲,若真的要調整,就應全民一起調,調幅不要過高,幅度在5%以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透過漲電價來彌補台電損失,等於是「全民埋單」,有必要了解台電為什麼會虧這麼多,是不是能源配比出了問題。
能源專家示警廢核代價 侯友宜指重啟核電是國際主流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9)日召開能源政策記者會,將以核能作為減碳能源,逐步邁向無煤台灣,侯友宜表示,當今重啟核電是國際主流趨勢,呼籲民進黨讓能源政策回歸到理性討論,及專業科學驗證;此外,能源專家梁啟源也示警,台電近年虧損嚴重,今年虧損增加到1030億,2025年將會增加到1640億,這就是廢核的代價。針對台電虧損嚴重問題,侯友宜表示,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嚴重,將禍國殃民,在配合國際減碳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基載電力能夠穩定,而核電是一個重要來源,其相對成本較低,電價也比較便宜。他批評,民進黨整個能源政策完全錯誤,不但推動再生能源的過程中,產生太多弊案,燃氣、燃煤的能源配比,更沒有降下來。面對民進黨團質疑重啟核四是被深藍綁架,侯友宜則反批,重啟核電或研議核電是國際主流趨勢,難道日本、南韓英國都是深藍?民意也曾以公投對核養綠表示支持方向,難道全台灣人都是深藍?他說,民進黨有「台獨」跟「非核家園」兩大神主牌,但選舉結束騙完票後,不是不做,就是做不成,能源政策還是要回歸理性討論,及專業科學驗證。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杜紫軍也指出,由於當前制度,台電保證收購20年同樣價格,因此並不會隨著再生能源技術成熟,而降低成本。他說,侯團隊主張核電比例增加一些,再生能源就可以少一些,先讓成本降低,待再生能源更便宜時,再增加比例,如此電價、電力結構的成本才會整體下降。「過去幾年中已不斷揭示民進黨能源政策,將使我們陷入缺電危機、電價大幅調漲等問題,如今也都一一應驗。」杜紫軍說,自2018年後,國際強調減碳減煤,但民進黨執政7年,燃煤發電配比仍超過40%;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率則超過80%,未來若無第三類能源下,恐將更高。他說,當一個政黨把黨意凌駕於民意、國人健康,乃至能源安全,會有一百個理由說不能做改變,既然其不願意正視問題,那麼就由侯友宜來做。前政務委員、能源專家梁啟源則指出,民進黨雖然一再強調不缺電,但今、明年的備轉容量率皆屬於「供電警戒」的橘燈狀態,未來恐將更嚴重;當前太陽能光電的執行力僅70.5%,風電更是24%不到;燃煤發電則面臨三接、四接環評等程序而未有進展。他說,台電近年虧損嚴重,除國際燃料價格提升,也與廢核、非核政策方向有關,今年虧損增加到1030億,到2025年,將會增加到1640億,這就是廢核的代價。
侯友宜提核四安全重啟 宣示2040年邁向無煤台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9)日舉行能源政策記者會,將核電正式列入能源選項,作為減碳能源之一,並承諾當選總統後,將成立「核四總體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安全重啟;此外,侯也指出,能源轉型要務實可行,更要穩健,具體目標包括「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及「2050淨零台灣」。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日舉行能源政策記者會,指出能源轉型要務實可行,更要穩健,具體目標包括「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及「2050淨零台灣」。(圖/劉耿豪攝)侯友宜上午與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兼競辦議題組召集人柯志恩、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杜紫軍、能源專家梁啟源共同舉行記者會。侯友宜首先宣示2050能源願景四大方向,保括「環境永續」,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共同目標,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讓現有核電廠延役,取代汙染及排碳嚴重的燃煤發電,是國際能源總署認定淨零碳排成本最低的方式;「國家安全」,要以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電為首要考量。另外,「人民健康」,加速減煤、減碳、減空汙,讓人民遠離呼吸疾病及環境反撲的威脅;「有序轉型」,能源轉型要務實可行,更要穩健,具體目標包括「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及「2050淨零台灣」。侯友宜並提出5大能源政策主張,「以綠永續」,穩健務實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作為台灣未來主要的能源支柱;「以核減煤」,與國際同步,善用既存核電的價值,作為降低碳排及空汙的關鍵選項;「邁向無煤」,初期運用燃煤發電作為能源安全與電價穩定的關鍵少數,但將逐漸減少燃煤發電,至2030年占比減少至14%,2040年完全停止燃煤發電,達成2040無煤台灣的目標。此外,「以氣承轉」,基於確保國家安全及供電無虞等因素,天然氣占比應維持安全不過半,未來部分天然氣機組在加裝CO2處理設備後,逐步移為備援;「節能優先」,以節能及調節供需為優先,擴大投入節能、儲能及智慧電網的資源,以降低用電需求成長並提高電力調度效益,確保供電充足及穩定。針對能源配比規劃,侯友宜說,首先是「2030減碳台灣」,排碳能源將從民進黨規劃的70%減少到60%以下,排碳量可比民進黨預計目標多減碳20%;站在國安角度,天然氣發電占比超過5成,一旦國際供應生變,國內供電立刻受影響,為減低風險,「2030減碳台灣」天然氣使用為45%,降到一半以下。侯友宜承諾,將在總統第一任期內完成核一、核二、核三檢查檢修工作,安全延役,重新運轉,並且邀請國內外最頂尖的核能安全專家學者成立「核四總體安全審查委員會」,儘快完成核四現有機組的檢修檢查,在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安全重啟。侯友宜進一步表示,「2035低碳台灣」目標,為乾淨能源過半,排碳能源低於49%;「2040無煤台灣」,不再使用燃煤發電;「2050淨零台灣」,排碳能源包括燃煤、燃油、燃氣全部歸零。侯友宜說,今天提出的「供電無虞、有序轉型」的能源政策,目標為力求穩定供電、降低排碳和確保能源安全。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核能發電量要倍增,台灣要跟上主流國家的腳步,將核能作為減碳能源之一。同時,侯友宜也說,將加強研發節能科技,擴大綠能產業發展,「這樣的能源政策規劃,不僅供電無虞,還能完成能源轉型,積極落實減碳,並且達到環境永續目標」。
核二除役戰1/用電大戶高喊「延役+分階段調漲」 4月漲電價將拉高通膨「半年轉嫁客戶」
儘管民間出現訴求核二廠延役聲浪,但在政府「減核」既定政策下,核二廠2號機將在3月14日除役、不再發電,預計2025年核電歸零,面對能源轉型,電價勢必要調漲,對企業界而言,電價能夠轉嫁給客戶,最大的憂心是電力不穩定。不穩定的電力結構,對於產業發展、民生造成影響。能源經濟學家梁啟源建議「核2延役」,2018年公投通過以核養綠,繼續使用核電具有民意基礎,若國會同意,每年對台灣總發電量供應佔比超過3%的核二可繼續發電;台灣核電廠2014-16年運轉品質,在世界31個有核電廠的國家排第6名,超越日本、美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新春時也曾公開呼籲,核電廠延役、降低電價漲幅。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盼核電廠延役、降低電價漲幅。(圖/侯世駿攝)不過,能源轉型為既定政策。目前核電佔台灣總發電量超過10%,政府已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比重將達30%、燃氣50%、燃煤20%,這次核二廠2號機除役,將減少電力供給3%、76.6億度,發電結構改變、考量去年台電虧損2675億元,經濟部將在三月下旬召開電價審議會。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電價上漲考慮面向為台電穩健經營,同時兼顧民生、物價穩定等。目前傳出方向為「產業、民生雙漲」,民生用電500度以下將凍漲,500度以上調幅逾3%,1,000度以上用戶則可能漲幅超過10%。也就是說,四月電價漲定,首當其衝的是中小企業,及鋼鐵金屬、紡織、水泥、皮革服飾等低利潤產業。面對電價調漲,法人估計對台積電這樣年營收超過2兆的企業,電力佔總成本比例不到淨利十分之一,記者訪問一家年營收約20億元的上櫃傳產公司,高層指出若是成本墊高,因為產品具競爭力,大約半年就可轉嫁給客戶,「造成影響不大」。絲織公會將協助會員努力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解決方案優化製程。圖為弘裕紡織廠。(圖/陳柔蓁攝)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向CTWANT記者表示,希望電價能分次調漲,並搭配補助方案與節能教育,「希望顧及產業本身也在進行升級。」針對四月調漲電價,絲織公會向本刊表示,「電價去年才漲15%,今年又繼續漲,今年還在去化庫存,成本增加恐對獲利造成影響,公會將協助會員努力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解決方案優化製程。」有權參加電價審議會的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政府態度是電價這次一定會調漲,但希望考量漲幅、範圍,通膨也對基層民生造成壓力,他爭取越弱勢產業不要被漲到,500~1000度用戶不要調漲。
核二除役戰2/「停電一小時損失90億」台積電不怕勁敵怕電力不穩定 科技大咖拋「自建核融合電廠」
台灣缺蛋問題六月可緩解,但核二廠2號機3月14日除役後,電力吃緊恐無人能解。科技界人士指出,供電不穩定比電力吃緊更惱人,尤其是頭號用電大戶台積電,「停電一小時」的後果可能是營收損失約90億,「台積電打算自建小型核融合電廠」傳聞四起。核融合技術被比喻為「人造小太陽」,可貴的是,能量產生過程沒有輻射、不會排出二氧化碳。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約而同在媒體上公開呼籲,是可以研究的方向。核融合是使用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用重水一氧化二氘反應,產生極少的核廢料。美國、中國都有成功核融合的紀錄,放電時內部溫度高達1.2億度,比起原本的太陽1500萬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預估還要20年才會有能夠成立電廠的成熟技術。針對民間可否自建核融合電廠,已引起「需(綠)電孔急」科技大廠高度關注。「如果要自建小型核融合發電廠掌握電力,首先要克服的是法規,以及與社會大眾溝通,畢竟『核』仍是敏感議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產業專家指出。 ASML EUV機中極紫外光所蝕刻的電路賦予晶圓價值,但要製造出極強的雷射光也要極高能量,耗電量大。(圖/取自ASML官網)台灣的用電大戶,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外媒預估,台積電2020年用電量占全台灣6%、今年佔8%、2025佔12%。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子昂指出:「越先進的半導體製程的耗電量越大,主要是因為ASML極紫外光(EUV)設備用電量驚人」,對當地供電需求造成極大考驗。業界形容EUV機「好像印鈔機」,就是這種極紫外光所蝕刻的電路,才賦予晶圓價值,但要製造出極強的雷射光也要極高能量,還要搭配散熱系統。此外,晶圓製程需要在無塵室中,空調與過濾系統也需要用電。劉佩真指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營收貢獻5成以上,台積電目前約有40台EUV機、為業界最多。半導體產業人士推算,若一台EUV機一天耗能3萬度,一天要用掉120萬度電,在客戶要求下,台積電已經買走台灣9成綠電。因此台積電選址設廠,「首選要有地、接下來就是考慮供電穩定度、再考慮水。」陳子昂說。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股東會上,也親口透露對台灣電力穩定度的憂心,市場預估「2021年曾發生南科廠因施工斷電,雖是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僅是幾小時,已讓市場揣測,約有3萬片晶圓因此受到影響、金額約新台幣10億元。」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先進製程對台積電營收貢獻5成以上,台積電約有40台EUV機、為業界最多。(圖/報系資料照)能源經濟學家、中研院兼任研究員梁啟源向CTWANT記者分析,「台積電停電1小時,須花2天換原料、調整機台參數,台積電2天營收約90億元;不過在電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政策會是台積電等科學園區優先,其他則分區停電。」他提醒,電力不穩定,勢將影響大型公司與外資企業投資意願。這也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09年投資太陽能的原因,儘管最終因隔行如隔山鍛羽而歸,但隨著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供應鏈龍頭地位日益吃重,尋求穩定電力的解方更迫切。
吳東亮呼籲重啟核電 蔡英文堅稱:台灣應不缺電
八大工商團體昨日拜會蔡英文總統,對缺工、缺人才,以及能源問題,感到憂心忡忡。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紛紛建議蔡政府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轉述,吳東亮擔心能源缺口,希望政府適時運用核電,以求穩定供電。蔡英文則表示,在經濟部掌控下,台灣應不缺電。苗豐強昨日與會時,建請政府建立台灣主體經濟戰略,應包含檢討能源政策,政府應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加速推動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重視大陸在世界經濟位置的轉變,重新評估兩岸經貿政策;改善環境,吸引國際企業在台成立區域中心及國際人才來台工作。許舒博轉述,吳東亮在會中提到再生能源很難在2025年達標,並舉例德國等多國已擴大使用核能,政府應以核電彌補綠電的不足。但蔡英文回應,「在經濟部掌控之下,不會缺電」。值得注意的是,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通膨持續攀升,台電發電成本暴增,虧損擴大,電價審議委員會3月將決定電價會否調漲,許舒博認為,4月電價定會調漲,況且蔡英文昨天只說不缺電,「但沒有保證不漲價」!台灣不缺電說法傳出,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啟源批評,蔡政府過於樂觀,近年備轉容量不足、加上今年水情不佳,如有機組大修,今年很可能缺電。梁啟源指出,三接工期延長,四接、五接環評也還未過,加上光電、風電裝設執行率嚴重落後,台灣恐隨時陷入缺電的危機。但如納入核能,只要現有核能延役,2025年備轉容量可達17%,可解決缺電問題,工商團體及美商、日商等外國商會都看到問題所在,一再提出「重新檢討能源政策」訴求,政府卻視而不見。工商團體也直言國內企業正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許舒博建議政府培養退休族群2度就業、留學生留在台灣就業,補充台灣人才缺口,以解燃眉之急。對於工商團體的建言,蔡英文指示陪見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統籌解決方案,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則擔任府院與產業界聯繫的窗口。
想解決能源問題 學者籲讓核電延役
台北市饒河街夜市16日晚間發生停電,路口紅綠燈失效,幾乎所有店面都一片漆黑,店家只靠著微弱的燈光做生意。(圖/姚志平攝)蔡政府力推非核家園政策,造成國內陷入缺電、限電與空汙危機。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昨示警,2025非核家園預期將跳票,若繼續朝廢核前進,不僅電價將漲,民生、產業用電不足,更將與國發會設定的2050淨零碳排路線背道而馳,讓目標淪為空中樓閣。繼2019年後,長風基金會與馬英九基金會昨舉辦第二次民間能源會議。江宜樺致詞時指出,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規畫到2025年,燃煤發電占比從47%減至30%,天然氣由34%提升到50%;但到去年底,再生能源僅增加到6%,燃煤發電降到44%,天然氣也只增加到37%,「非核家園支票可預期將跳票」。7月底用電 恐衝破4000萬瓩新高點江宜樺說,近年全球追求淨零碳排,因此燃煤發電將大幅減少,且最好能歸零。然而,國發會淨零排放的路徑,目標是2050年讓再生能源發電達60至70%、氫氣發電9至12%,配合碳捕捉技巧的火力發電20至27%,但既然2025年能源轉型已註定不能達標,國發會的目標將是空中樓閣。江宜樺強調,蔡政府執政6年已發生5次大停電與數不清的小停電,若繼續朝廢核前進,不僅電價將漲,民生與產業用電都將不夠。與此同時,連日來高溫讓外界關注夏季電力供應問題,6月底用電已衝到3978萬瓩新高,一度備轉容量率剩3%,供電逼近限電警戒區,顯示牛棚機組不足。根據台電電力預測,7月底用電更有機會衝破設定的4000萬瓩新高點,台電目前預測7月下旬備轉容量是9.6%,為供電吃緊黃燈,但屆時到了傍晚5點到晚上8點,太陽光電逐步退場,屆時備轉容量恐剩下4%到5%,供電將進入警戒狀態。北市2起無預警停電 饒河夜市全黑台北市16日也發生至少兩起無預警停電,北投區下午2點多突然無預警停電,在停電範圍的北投運動中心民眾無奈摸黑換衣服。台電表示,因百齡變電所地下電纜故障發生饋線跳脫,造成北投區吉利街等一帶共1591戶停電,經過搶修已於3點初全數復電,接著饒河夜市晚間大停電,路口紅綠燈失效,幾乎所有店面都一片漆黑,民眾只好以手機開啟手電筒功能,在高溫下用餐,攤商抱怨連連。台電表示,晚間7點18分因線路設備跳脫,造成八德路四段、饒河街一帶共550戶停電,經搶修後於8點左右復電。中央氣象局16日上午發布8縣市高溫燈號資訊,大台北地區上看攝氏37度,氣象局預報員葉致均也說,周二(19日)後太平洋高壓勢力再增強,各地高溫上看38度,「基本上每一天都很熱」。想解決能源危機 學者籲讓核電延役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在民間能源會議上強調,台灣到了2025年,現行的能源政策將面臨缺電、排碳及汙染、區域供電失衡、電費漲幅能否負擔,及能源安全共5大問題,要解決只有讓「核電延役」。國民黨也表示,重啟核電以達到淨零排放是當前國際趨勢,其中日本冬季將重啟9座核電機組,南韓2030年前要讓核電占比回到30%,蔡政府應修正錯誤的能源政策,不應繼續違逆世界潮流廢核,否則缺電衝擊國人民生經濟,也危及國家安全。面對各界憂慮,民進黨發言人謝子涵回應,若國民黨真在意能源發展,2016年政權交接時為何備轉容量只剩1.6%?國民黨的能源政策,就如同九二共識一樣貧瘠。
電價費率審議會下周召開 若凍漲恐虧到2000億
經濟部初步排定,電價費率審議會在下周召開,決定7月電價是否調漲。但是根據台電發電燃料成本,外購燃氣發電成本每度已經漲破3元,平均電價更來到3.07元,「賣1度賠1度」,電價必須大漲18%才夠。台電悲觀預估,如果最後凍漲,今年恐要大虧1000多億到2000億。面對美國聯準會升息三碼打通膨,我國央行只升半碼,能否壓住輸入型通膨引發外界質疑。因此月底電價走向,成為備受關注民生大事。經濟部先前已推演電價三劇本,包括「全面調漲3%」、「全面凍漲」、「調漲工商用電大戶」,如何決定仍在煎熬。不過有相關人士認為,在通膨居高、適逢夏月電價,把民眾接受度擺第一看,凍漲機率還是比較高。國際燃煤價現在每噸超過400美元、歐洲天然氣每百萬英熱單位衝到50美元,比起過去都是數倍翻漲,成本壓力快要壓垮台電。依據台電今年到4月的電價各類燃料成本,除了水力(慣常)、核能每度各為1.03、1.5元最低外,其餘都在高點。台電自發電成本,燃煤每度2.72元、燃氣2.58元,各比去年同期貴上1.1倍與5成。外購的民營電廠,燃煤1度台電要花2.25元買,燃氣每度更高達3.01元,購電成本超過3成。扣除不成熟的地熱,目前最貴的發電成本是離岸風電每度5.04元,不過還好目前發電量不多。而太陽光電每度4.88元,則隨著建置量增加成本不斷攀升。燃料成本加上運維、人事、稅捐、利息後,台電前4個月每度平均電價高達3.07元,但現在電價每度只賣2.62元,賣越多虧越慘,電價至少要漲18%才能打平。台電內部無奈說,到下半年每度平均電價將更高,估計至少電價要漲2到3成才夠。到5月份,公司虧損已經600多億,如果不給漲,全年估計要虧1000多億到2000億,非常可怕。對於電價調整難以決定,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極力呼籲照成本調整,「電價有公式,半年給漲3%,一年合計才6%,也沒有完全反映成本。」他指出,雖然有通膨因素,但俄烏戰爭長期化,即使結束,歐洲降低採購俄油氣進口趨勢也不變,加上淨零減碳,國際能源總署IEA要求各國減少油氣煤開採,都會使能源價格持續上升,「這次能源價格壓力,可不是撐一下就能過去!」
雙北30.5萬戶大停電 台電:停電逾1小時「民生電費扣減僅1.08元」
台電萬隆變電所12日上午因設備故障過熱爆炸,引發火警,造成雙北30.5萬戶大停電,台北市1999市民當家熱線被打爆,接著又有許多民眾通報住處停水。台電稱會依經濟部核定的《營業規章》第39條規定,辦理用戶電費扣減事宜,停電逾1小時的用戶,都可獲電費扣減。據了解,即使昨日停電超過1小時,民生電費扣減僅1.08元。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表示,台電扣減太低,一般來說,工業停電約是平均電價的20倍,也就每度電要賠52元;服務業則高達100倍,每度電應賠260元。四大公投即將在18日投票,昨日雙北停電是因變電所設備故障或是供電不足所致,引發熱議。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懷疑,這是台電偷偷降壓,造成電網系統潛在損傷。台電駁斥,這是變電所設備故障所致。台電表示,台北萬隆變電所5號變壓器昨日上午9時42分故障過熱,絕緣油燃燒,加上變電所為室外型,濃煙造成匯流排、斷路器等跳脫,161kV系統及69kV供電系統停電,引發七張配電變電所、大豐配電變電所,木柵、深坑等多處二次變電所停電,進而導致台北市文山區,新北新店、中永和、深坑、烏來等地逾30.5萬戶停電。中和1座高壓電塔底部起火,這是10天內第3次起火,當地居民怒吼,「快遷走!」痛批該座電塔簡直是顆不定時炸彈,要求台電盡速遷移。台電總經理鍾炳利指出,萬隆變電所雖是舊設備,但都有定期巡檢;他也直言,新的萬隆室內變電所早在2年前土木設備便已蓋好,只因附近居民有意見,遲遲無法遷入,若能遷入便能克服相關問題。這次大停電,在15分鐘內,9成用戶復電,但北市興隆路等地仍有逾2000戶停電逾3小時,依《營業規章》第39條規定,停電逾1小時、不及24小時,依1日底度費計算,一般民宅每月底度費以20度計,小商家約60度計,1度以1.63元計算,民宅電費扣減1.08元,小商家扣減3.26元。黃士修在臉書表示,台灣因為關掉一半核電而缺電,台電連秋冬都偷偷降壓,才造成電網系統潛在損傷,未來變電所爆炸、停電等危機將成為常態。台電反駁指出,昨為假日用電較低,變電站設備故障起火當下,備轉容量率高達37.17%,供電充裕,並無黃士修所說的事。
台積電等半導體擴廠「用電量將占全台8%」 學者:缺電達3座核三電廠容量
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強調能源政策不宜反覆,並宣示2050年要達淨零排放目標;央大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台商大舉回台,推估2025年用電年增率達2.5%是目前的2倍,而且如今尖峰用電更是時常出現在晚間,保守估計,即使目前延宕的再生能源建設全依計畫達標,屆時夜間用電缺口仍將高達5、600萬瓩,相當3座核三電廠裝置容量。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等半導體擴廠用量激增,估計2025年台積電占全台用電比例便將由4%成長至8%。建燃氣機組 拚一半發電量蔡總統重申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經濟部能源局表示,能源朝向低碳轉型已然成為國際趨勢,因應低碳能源轉型,政府規畫2025年達到天然氣占發電比例50%,再生能源發電占20%,燃煤發電占27%的目標。經濟部官員表示,因應降低燃煤和核能發電,主要會以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發電替代,其中燃氣部份目前已規畫陸續增加協和、大潭、通霄、台中、興達、嘉惠等燃氣機組,到2027年預估新增加1577萬瓩裝置容量。另外,再生能源太陽光電以2025年達20GW,離岸風電達到5.7GW為推動目標。對於未來電力供給是否會成為半導體廠擴張瓶頸?台積電指出,台積電計畫在北、中、南部科學園區進一步擴張,當然水電等基礎設施、營運效率和成本都是設廠評估考量因素。電力系統不穩 須南電北送不過學者擔心的用電飆升,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日前官方數據顯示,近月用電量便較去年成長10%。梁啟源指出,台灣不只能源結構有問題,連電力系統也不夠穩健,因為300萬瓩的電力須南電北送,也就是如果北部供電出問題,恐出現系統大崩潰,全台大停電再度上演。淡大教授廖惠珠認為,台灣2025年要全面廢核,但用電與日俱增、再生能源又跟不上國人用電需求,2050年要達淨零排放目標,很難達成。廖慧珠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在能源轉換之際,將核三廠延役,現在國際上也有很多類似案例,像美國的核電廠也有延役20年的紀錄。廖慧珠強調,核三廠延役並非無限延下去,而是在能源政策轉換之際,「撐一下」就可以度過難關。
蔡英文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 工商團體批:根本緣木求魚
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再度宣示,台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此話一出,被學者、專家及工商團體打臉表示,若現有非核家園能源結構不改,要達成目標,根本緣木求魚!工總祕書長蔡練生表示,按目前設定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燃氣、燃煤占比提升至80%,要達到政府宣示的2050年淨零排放,是很遙遠的。他指出,台商大舉回台,面臨的五缺問題將更嚴重;又或希望高耗能的半導體在台深耕,但國內能源是否能無限制滿足其需求,這些對產業發展來說都是很嚴肅的課題。商總主席賴正鎰也指出,核電廠將陸續除役,要配合國際趨勢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政府應回頭檢討,使用新核能來發電,畢竟現在綠能發展緩不濟急,如政府只是一味關掉核電廠,不檢討能源結構,供電一定會出問題,且用電成本會持續攀升。中小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則坦言,沒錢、沒設備,中小企業要拿什麼達成淨零排放,政府應有相對的配套。央大講座教授梁啟源更指出,當前備用容量率僅16%,其中夜間無法發揮作用的太陽光電占10%,這意味備用容量率到晚上只剩6%,備轉容量率更只剩1%,這是在所有機組供電正常下算出的,但近年夜間尖峰用電頻創新高,只要有機組出問題,一定限電。淡大經濟系教授廖慧珠說,改變能源結構,提升再生能源占比是必要的,建議政府應積極推動儲能技術、智慧電網等配套,畢竟夜間缺電等問題不解決,一旦限電定將衝擊許多企業。
核三將除役 核四不重啟!專家:2025缺電問題必發生
繼核一、核二後,核三廠1、2號機也將提出除役計畫。台電證實,因2部機組運轉執照有效期限將分別在2024年7月、2025年5月到期,將依法於永久停止運轉的3年前,即7月27日前提出除役計畫,為此,台電將會在今日向原能會申請除役許可。這也意味,若核四不重啟,核一、核二與核三依規定先後除役,台灣將在2025年中邁入以燃氣、燃煤為主力,輔以再生能源發電的非核家園時代。核三小百科對此,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直言,即使台電為因應國內用電量增加、核電陸續除役,大舉興建大型燃氣機組,但首先中油三接興建至少遲延逾2年,且還有公投問題,另台電籌建的燃氣接收站也在環評中,亦即未來將有一段時間,台電將面臨空有新機組,卻無足夠燃氣可用難題,可以預期2025年台灣勢將缺電。因新冠本土疫情衝擊,核四公投延至12月中,外界關切核四應否重啟問題間,核三將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23條規定於今日向原能會提出除役計畫。核三廠2部機組,分於1984年、1985年啟用,有別於核一、核二,是台灣唯一使用壓水式反應爐,裝置容量各95.1萬瓩,年發電量共逾140億度電,運轉以來,累計發電量逾5000億度電。台電指出,除原能會,除役計畫還須通過環評審查,才能取得除役許可。台電已於2019年8月13日向環保署提送核三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本案也已進入二階環評,後續也將依照環評相關法規,配合主管機關環保署進行審查。面對核電廠陸續除役,但經濟發展、台商回流,國內用電量激增,台電推動多項燃氣機組興建計畫,繼通霄後,目前還有大潭、中火、興達,加上未來將發包的協和電廠新增燃氣機組,估計將投入逾4600億,將增加10部機組、1226萬瓩的裝置容量。惟梁啟源直言,政府告訴大家不缺電,台灣今年仍發生2次大停電,如今大舉籌建大型燃氣機組,如同面對缺電病症開出一帖「安慰劑」處方,因三接等接收站興建時程延宕,將導致台電陷入空有機組卻沒氣可用窘境,另每部機組裝置容量都逾百萬瓩,占未來尖峰用電約2.5%,若有一部機組跳電,勢將考驗供電系統的穩定度。梁啟源強調,政府明知燃氣機組有供氣遲延問題,且再生能源機組推動不如預期,卻不肯檢討現有能源政策,執意要讓核二、核三如期除役,可以預期2025年缺電問題必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