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南德茲
」 美國 台灣政策法 參議院 WHO WHA太尷尬!下則新聞是「親生父貪汙受賄」 美主播急交棒代班同事播報
新聞主播通常給人專業、穩重的形象。但是美國一位女主播就面臨了此生最尷尬的時刻,因為下一則是知名政治人物貪汙受賄的新聞,而這位正是她的親生父親,為了迴避尷尬,該位女主播就請其他主播代為播報。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女主播艾莉西亞(Alicia Menendez)2日主持新聞節目到尾聲時,她突然說「休息一下馬上回來,待會未您插播最新消息」,接著節目就進廣告。廣告結束後回到新聞畫面,原本的艾莉西亞已經變成另位男主播,接著新聞播報的是「最新的法庭案件新聞,紐澤西州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面臨第2份更新起訴書中的新指控。」原來,這位政客正是艾莉西亞的親生父親,而她為了迴避尷尬,不得不交由代班主播播報。梅南德茲是參議院中的資深重量級成員,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不過,他被檢察官指控,涉及收受外國賄賂而遭到起訴,並在最新的起訴書中被指控。警方搜查梅南德茲住家時,就在多個信封內發現總數超過48萬美元(約台幣1500萬元)及來路不明的現金,並藏在衣服、壁櫥和保險箱,甚至還發現一些現金藏在印著梅南德茲名字的外套裡。根據法新社報導,梅南德茲已面臨貪汙相關指控,包括密謀擔任埃及代理人、為開羅當局收受賄賂和以影響力圖利,但他面對指控則全盤否認。
共和黨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出爐 與參院版本差異大仍須協商!明年通過機率較大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於當地時間28日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相較於參院外委會在9月中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包括要求美國國務院協調更改我國駐美代表處名稱、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參院同意等,不過該版本同樣計劃在未來5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的軍援。據WisPolitics的報導稱,共和黨籍的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主席、眾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8日帶領36位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並保留了最初提案版本有關「提升台灣國際法理地位」的敏感性外交條文,這明顯與9月14日參院外委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下通過的修正版本存在巨大差異。麥考爾透過新聞稿表示,他很驕傲能帶領36位議員提出法案,協助改善台灣防衛,「現在是時候提供我們盟友(台灣)武器,要在入侵發生前,而非之後」。《台灣政策法案》最初提案版本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6月共同提出,內容將全面修改美國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意圖在外交、軍事及經濟等多方面提升美台關係。對此美國行政部門卻指出,最初提案版本中的部分敏感條文可能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因此參院外委會通過的修正版本又將「要求駐美代表處更名」改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並移除「AIT處長任命案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而根據麥考爾辦公室公布的眾院版摘要,眾院版本又將上述2個敏感性外交條文加進法案之中。除此之外,其他條文仍然與參院外委會版本相符。美國本屆國會即將在明年1月期滿,過程中又卡到11月期中選舉的國會席次部分改選,因此《台灣政策法案》可能要拖到明年才有可能通過,且目前2院版本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仍須協商。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參眾2院須通過同樣版本法案,才能將提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美參院外委會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 對台「無償提供」軍援65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昨日審議通過新版本《台灣政策法》,大幅淡化或刪除原欲提升美台外交關係的敏感條文,但法案對台軍事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該法案距離立法完成尚有很多不確定性,必須趕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送交參眾議兩院全體審議及表決通過後,再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才能生效。參議院外委會在美東時間14日下午召開會議,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提案人之一的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在會後表示,法案清楚傳達美國對台灣在多個面向的明確支持,包括國防、國際參與及經濟交流等。立法得趕在明年1月前 最少要過3關值得注意的是,有4位民主黨籍參議員投下反對票,包括墨菲(Chris Murphy)、馬基(Edward Markey)、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夏茨(Brian Schatz),以及1位共和黨籍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其中墨菲在民主黨前景看好,先前曾經被傳言是拜登的國務卿人選之一,馬基甫於8月率團來台訪問,這5位多曾表達支持台灣,據報導,他們投下反對票的原因,是擔心若北京認為該法案過分支持台灣,是否反而導致北京對台灣不利?拜登政府先前對該法案表示疑慮,經白宮與國會協調後,梅南德茲昨天提出包含兩黨議員意見的修正案,頁數由原來的107頁,增加到156頁。參院後來通過《台灣政策法》修正版與原提案有所不同,例如原提案要求把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列為「美國政策」,但修正版則淡化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AIT處長職稱改代表 新版法案全刪除原提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任命需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人選須經過參議院同意,職稱也應改成「代表」,但修正版已移除此部分。在主權象徵上,修正版仍保留相關條文,要求美國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台灣在美國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修正版也仍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式表態,強調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在金融制裁中國官員以嚇阻中國侵台條文上,法案大多維持原提案,但把符合制裁條件的情況更具體化,從原先「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徑」,改成「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及網路攻擊行動」。原提案版本直接點名制裁對象包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修正版未含這部分,僅列出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修正版在軍事部分上則大幅挺台,攸關對台軍援的第204條在原提案名稱為「台灣安全協助倡議」,修正版直接改為「台灣安全能力現代化,來抵擋甚至在必要時擊退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侵。」修正版大幅挺台灣加強防衛能力原提案規畫,美國在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及可對台軍事貸款20億美元;修正版除保留4年45億美元援助外,寫明在美國2027財年另提供20億美元軍事援助。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原提案欲賦予台灣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以提供台灣外援和武器出口優惠;但修正版則改為「提供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treatment)。」修正版仍要求美國政府加快台灣軍售流程,直到國會認為解放軍構成的威脅顯著降低;要求白宮發展5年計畫,將多餘在外的武器優先轉移至台灣,並建立美台廣泛軍事訓練計畫,包含兵推、全面軍演、美軍定期輪調台灣協助台灣維持戰備以及運用售台武器,目標為美台發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以增進台灣防衛能力。
美參院通過「台灣政策法」 內容修正概要曝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4日,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台灣政策法」。在中美關係緊張之下,新修訂內容更改或刪去敏感詞,包括將我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條款,改列為國會意見建議性表達,但對台軍援則增至五年65億美元。參院外委會經兩小時審議後通過本法案。對比原版和修正版法案,涉及主權認定的內容多有異動。原法案將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更改為台灣將受「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對待」。原「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內容,修正為列入國會意見建議性表達。此外,原法案指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程序應比照美國駐外使節,提名後經參議院同意,並將職稱改為「代表」,形同邦交國家待遇。但通過的修正案將此部分刪除。軍事方面,新版法案顯示,美國將在4年內(2023年~2026年)對台灣提供45億美元安全援助,並於第5年加碼提供20億美元,總計為65億美元,且為「無償提供」,藉此加速台灣軍力現代化,提高軍備實力。提出法案的民主黨籍議員梅南德茲表示,美不尋求戰爭或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而是透過提高武力犯台的成本,戰略性地降低台灣面臨的威脅。該法案須經美國參眾兩院全體審議通過,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生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5日表示,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該法案如繼續審議,將極大程度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強烈敦促美方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15日向本報表示,拜登政府相對理性務實,已向民主黨議員進行遊說,希望對台海議題勿做出錯誤判斷,以免刺激中國。但期中選舉之前,美國內部仍有拉鋸,行政部門會以務實有效的方式,降低政治象徵性的條文,降低和中國的衝突。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為,美國行政和立法部門針對「台灣政策法案」進行協調,修改部分涉及主權認定的內容,但對中國來說仍不夠。由於該法案不只是精準的台灣政策法,更牽涉美國的「一中政策」,後續將再推出修正案,仍需持續觀察。
代理人戰爭法案!美參院今開審《台灣政策法》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5日開審《台灣政策法》草案,白宮上周已說對部分條文感到不安,大陸國台辦昨表示,該議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大陸堅決反對。前副總統呂秀蓮昨天則表示,該法案對台灣過去遭受的不公不義待遇,作出糾正,坦白說是遲來的正義,但目前情勢常常是一刀兩面,「有時候好事常演變成壞事」。大陸國台辦批 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於6月共同提出。2人稱這項法案將是美國對台政策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生效以來最全面的調整。法案主要內容包含制裁升高敵對情勢的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並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任命,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同意,並將職稱改為「代表」。《台灣政策法》並對《台灣關係法》提出修正,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美國國防部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白宮表示 仍會持續加深對台支持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一周前與國會領袖討論此案,他坦承「部分內容讓我們有些擔憂」。提案人梅南德茲13日對美國之音表示,法案目的「不是改變美國對台政策」,而是更加清楚闡明美國協助台灣的意願,包括在國際社會幫助台灣,他有信心該案會獲得兩黨議員支持。在參議院外委會開審前夕,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在媒體簡報會上,答覆提問時表示,行政部門的立法團隊正與國會議員討論這項法案,因為仍在研擬中,他不便多談。柯比舉出許多例子,似乎有意說明,即使目前沒有這個法案,拜登政府也在加深對台灣的支持,例如美國剛宣布一項逾1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呂秀蓮昨天召開「愛和平、保台灣」921遊行記者會,她受訪時指出,《台灣政策法》對台灣而言,是遲來的正義,但是過去兩岸風平浪靜時,美國就該做,現在該法案若一口氣全部通過,的確踩了北京所謂「紅線」。11月底前若未審完 明年1月再議呂秀蓮舉例說,裴洛西訪台本來是好事,可是卻演變成台灣海峽中線被抹滅,如果緩衝區被取消,中共機艦有意突破中線,「台灣海峽內海化」絕對對台灣不利,利弊得失真的很難預料。她質問蔡政府,「戰爭已經在門口,甚至已經進到客廳了」,為何不立即恢復徵兵制?烏克蘭戰爭已是滿地廢墟,但他們的武器是免費供應,台灣的武器是台灣先付錢,但何時運交?外交部8日對美參議院將審議《台灣政策法》,表示歡迎與感謝,昨日轉為低調地說,因尚未完成審議,暫不回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來勢力干涉,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中原則、中美三公報規定,大陸堅決反對。《台灣政策法》若要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成法,必須先在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過關,並獲得兩院全院通過文字相同的版本。但眾議院尚未提出對應版本。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將在11月1日開始,若參眾兩院未能11月底休會前完成審議,須待明年1月初新會期再議。
美「最強挺台法案」可能過關 《台灣政策法》重點一次看…國台辦說話了
被視為美國自1979年與我斷交以來,「對台政策重整最全面」的《台灣政策法》在明(15日)於參議院外委會審議,其內容不僅涵蓋美台經濟、外交、軍事合作等領域,還挑動「一中原則」的敏感神經。對此,大陸國台辦今天怒轟「民進黨拉攏美國搞台獨」,而拜登政府則不只一次對該法案的內容感到擔憂。反共立場鮮明的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2020年與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掀起美國政壇改變對台態度的浪潮,因此就算該法案至今仍未有實質進展,美國對台灣問題的關注依然有增無減。尤其習近平一改過去韜光養晦的國策,改採更加侵略性的姿態,已使美國除「熊貓派」以外的政治人物重新思索太平洋戰略。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今年6月提出《台灣政策法》後,雖經過幾次延宕和引來總統拜登的關注,甚至傳出白宮希望議員暫停議案,但法案最終仍順利排程並於明天審議。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策法》可視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的升級版,其內容涉及外交、軍事、經濟、文化與提升台灣國際參與等領域,可說是「既要支持台灣又要壓制中國」。其中各界最關注的軍事領域,該法案希望賦予台灣「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與「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軍事融資」,並用該法案修改《台灣關係法》,未來美國將優先處理台灣軍購請求,與幫助台灣建立更全面的軍事訓練,甚至「讓兩軍發展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其中非北約主要盟友雖不代表「對台安全承諾」,但其地位已和日本、南韓、菲律賓與泰國等國相當,從地圖上來看已呈「包圍中國」之勢,而兩軍互操作性的意涵更是引人遐想。法案亦要求國務卿建立「台灣學人計畫」,派遣政府人員及符合資格民眾,赴台學習當地語言與進入台灣政府或民間機構實習「最長2年」,以提升美台經濟、文化合作交流,並幫助台灣的國際參與活動。而法案最讓北京反感的,即是推動「駐美代表處改名」,與「要求美國總統」在北京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為,造成台灣法理制度、領土完整性受重大影響時,「最高可制裁到中國國家主席」,且若任何外國人士或機構嚴重干預台灣民主,或是以破壞台灣穩定乃至網路惡意攻擊,美國總統都須對此祭出制裁。然而,即使該法案成功從參議院外委會過關,還須待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於參議院、眾議院審議通過,再由總統簽名生效。此外,該法案最終版本很可能與當前版本有不小落差,因此儘管該法案引起北京強烈不滿與白宮擔憂,法案對美中台關係的真正影響仍是未知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則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涉,美國國會議員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聯合三公報規定」、「我們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不擇手段,拉攏美國國會議員,搞涉台議案,為其台獨圖謀不會得逞」。
將審《台灣政策法案》草案 白宮:部分條文令人擔憂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美東時間7日受訪表示,他將和國會議員討論該法案,因為「部分條文令人擔憂」。在拜登政府,蘇利文是第一位對《台灣政策法案》公開表達憂慮的高階官員。蘇利文表態 將與國會討論草案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4月訪問台灣後,提出《台灣政策法案》草案。內容包括制裁升高敵對情勢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台灣政策法案》也欲修正自1979年以來美國施行至今的《台灣關係法》,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欲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且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梅南德茲形容,這是《台灣關係法》1979年生效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修訂。旗艦挺台法案 外交部:歡迎感謝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天表示,在法案推動過程中,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均與我方保持聯繫。她並以「旗艦型挺台法案」形容該草案,歐江安說,該法案納入近年美國國會多項友台法案的重要內容,彰顯美國國會對提升台美關係,具有跨黨派的高度共識,外交部表達歡迎與感謝。葛瑞姆4月在總統府拜會蔡英文總統時,曾表態「我們希望你們購買(波音)787」。近4個月後,華航8月30日宣布,預計以新台幣1400億元,採購16架波音B787-9客機,並保留8架選擇權,轉為大運量的787-10機型。《台灣政策法案》在7月19日和8月3日於參議院兩度排審,但都未能進行,第一次是共和黨議員要求延審,以準備對應案,第二次是因院會忙於審查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案,外委會無暇審理《台灣政策法案》。9月14日是第三次排審。美國行政部門向來很少對國會審議中的法案表示意見,以示尊重。但蘇利文7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說,他將與國會及議員們討論此草案,儘管這部涉及美國強化對台安全協助的法案相當有效且實在,「但有些內容也讓我們有些擔心。」美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恐生牴觸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科頓6月時曾呼籲,美國對台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改採用「戰略清晰」政策。但蘇利文在7月22日舉行的「阿斯本安全論壇」上曾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在台灣問題上,模糊必須是戰略的特徵,美國將繼續保持「戰略模糊」政策。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日前撰文,已預言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堅持訪台,與拜登政府不同調的類似情景,會在9月國會審議《台灣政策法》再次上演,他建議國會對該法案部分條文三思,避免給兩岸關係火上加油,且美國應著重對台實質幫助,而非象徵作為。G20峰會將在11月登場,蘇利文7日受訪說,目前尚未規畫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屆時即使真有「拜習會」,他也不預期會達成任何重大協議。
美參議院正告北京勿重蹈俄國覆轍 擬立法納台為「非北約盟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延期審理「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欲藉由立法將台灣納入「非北約盟友」,明確正告北京,別針對台灣重蹈普丁入侵烏克蘭的覆轍,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案。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祥指出,台灣政策法案最受關注的意圖是把台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將台灣視為華府密切的全球夥伴,相當於承認台灣主權,揚棄一中政策,對此中國必然做出處置。專家認為,這項法案的衝擊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圖/unsplash)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政府與外交項目主任艾伯特(Matt Abbott)對此表示,在參議院提出台灣政策法案和裴洛西訪台前,美中關係就已持續惡化,此法案無疑會使中國當局感到不安,但這項法案不能被視為美台復交,該法也並未改變美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事務專家沙特(Robert Sutter)認為,推測這項待審理法案所造成的衝擊言之過早,主要還得看法案的用字遣詞,行政部門與國會議員將致力於草案中加入使條文不具約束的用語,如此行政部門才得以繼續執行廣泛而模糊的一中政策。
美國參議院95對1票通過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再進一程,美國國會參議院周三以95對1票,壓倒性票數批准瑞典和芬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之音報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表決,芬蘭和瑞典入約將使北約得到進一步加強。北約擁有70多年歷史,二戰結束以來一直保障著歐洲的安全,瑞典和芬蘭的入約申請必須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30個成員國的批准,這個批准程序在美國參議院被送入了快速通道。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在表決前指出:「這兩個繁榮、民主國家的資格傑出,將有助強化北約聯盟。」但是,投下唯一反對票的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說,批准兩國加入北約不符合美國的外交政策利益。他認為,美國承擔不起同時關注亞洲和歐洲的安全威脅,歐盟盟友應該為自己的防務付錢。「在你為此付錢之際,你應當保護美國、我們的自由、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擴大北約不會做到這點。」「我們必須有輕重緩急,必須有所專注,而這意味著必須在歐洲少負擔一些,以便優先關注美國最緊迫的國家安全利益,那是在亞洲,與中國有關。」但是,參議院多數共和黨議員投票支持芬蘭和瑞典成為北約成員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在表決前警告他的黨團成員不要破壞接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兩黨協議。他強調,為了國家安全,此案理應得到兩黨一致支持。
裴洛西挑動美中台敏感神經 美參院外委會宣布:延審台灣法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atricia Pelosi)旋風訪台,引起大陸當局相當不滿,儘管她來訪不到24小時,昨天傍晚已離境,在現在正值敏感時刻,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原來訂本周三(3日)要審理《台灣政策法案》,但後來以主席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決定延期,留給外界諸多想像空間。參議院外委會本來在周三下午審理由民主黨籍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於6月所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但臨時以梅南德茲必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延遲審議法案。由於延期的時間點,正值美中台關係緊張之際。因為身為美國政府第3號人物的裴洛西,旋風率團訪台,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彈。除了馬上宣布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外,也在裴洛西訪問台灣期間,陸續宣布暫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進出口。此時又剛好把法案的審議延期,外界不免聯想,解讀美國是為了想避免刺激中國大陸,才會有此動作。而法案既然延期,會延到什麼時候才會審查?根據《中央社》報導,參議院外委會對外透露,希望能在8月休會完的首場業務會議中進行審理。且根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若可以在參議院外委會過關,後續還得經過參、眾兩院通過,才可遞交總統簽署,法案才能正式生效,所以該法案想成為美國法律,眼前還有重重挑戰待克服。
陳時中呼籲美國「把台灣納入WHO」 拜登協助台灣獲得觀察員身分
世界衛生大會(WHA)開幕在即,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投書《華盛頓觀察家報》(The Washington Examiner)細數台灣在防疫上的成就,呼籲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而目前也有消息傳出,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法案,將會協助台灣獲得WHA觀察員的身分。第75屆WHA將在5月22日至5月28日於日內瓦登場,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投書美國媒體《華盛頓觀察家報》,在文章中細數台灣在公衛與防疫上的成就,內容中表示,截至5月10日為止,台灣39萬例確診人數、931例死亡,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45%。陳時中認為,台灣在防疫上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除了歸功於開辦27年的全民健保外,台灣本身的完善公衛系統也是功不可沒,呼籲各界應支持台灣加入WHO,讓台灣與世界各國共同實現防疫零缺口的目標。而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編號S.812友台法案,美國總統拜登也趕在期限最後一天簽字,展現出力挺台灣的態度。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也在推特上發文指出,這部法案的通過,將會讓台灣獲得WHA的觀察員的身分。這也並非是美國首次提出類似的法案,其實早在2004年5月時,美國國會就曾通過類似的法案,當時也是讓台灣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獲得WHA的觀察員身分,但是從2017年開始,因為中國的連續施壓,導致後續多年來無法參與WHA。
美眾院一致通過法案 挺台灣參與WHA
第75屆世衛大會(WHA)將於5月25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台灣連續5年未獲邀參與。美國眾議院昨日以42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指示國務院制定策略,協助台灣恢復在世衛組織(WHO)觀察員身分,並得以參與WHA。法案去年8月已獲聯邦參議院通過,接下來將送交總統拜登簽署生效。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徐佑典說,該法案再度彰顯美國國會兩黨對台灣參與WHA的強力支持,外交部表示誠摯謝意,將密切關注後續法案進展。去年3月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與參議員殷荷菲跨黨派連袂提出這項法案,同年8月獲參院以「一致同意」通過。一般認為,拜登將簽署該案,使之成法。法案指出,台灣自1997年積極嘗試成為WHO一員,直到2009年在多方努力下,台灣終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WHA。然而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中國主導WHO要求台灣在「一中原則」的框架下與會,自2016年WHA會議後,WHO未再邀請台灣。該法案細數台灣對世界公衛的貢獻,稱台灣為「模範生」。眾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康諾里在院會發言時,讚揚台灣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的表現,並批評中國,試圖限縮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不合理」。梅南德茲在提案時表示,台灣因中國的敵意無法出席WHA,如此只會阻礙全球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復甦。美國務院主管「管理與資源」副國務卿麥肯伊3月在華府與WHO祕書長譚德塞會晤時,便敦促WHO允許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隨著大會召開日期逼近,國際挺台聲浪逐漸浮現。丹麥國會3月31日率先以103票贊成、0票反對、0票棄權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支持台灣參與WHA決議文。外交部表示,與衛福部全力爭取受邀,已展開相關籌備工作。根據過去經驗,我方將洽請友邦向WHO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並要求列入議程。接著在閉門的總務委員會與公開大會辯論時,友邦將與北京動員的國家激辯,過去即使有美國表態支持,但主席最後裁示,不提案列入議程。據傳,政府原有規畫由衛福部長陳時中前往日內瓦爭取與會或進行場外會議。但陳時中昨表示,他有防疫指揮官身分,正值國際疫情發展期間,不宜離開。但陳時中又語帶玄機表示,到時候也許有更重大的事情,目前正在研擬A案、B案,同步準備中。
阿富汗議題拜登挨轟軟弱 川普、共和黨串聯逼下台
阿富汗喀布爾機場恐攻引爆美國總統拜登的政治危機。前朝川普政府高官和共和黨國會議員26日紛紛要求他辭職下台,甚至呼籲對他進行彈劾。前總統川普也落井下石,稱這場「悲劇」原本可以避免。民主黨籍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亦暗批拜登的做法,明言不能把美國人的安全託付給塔利班。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推文說:「拜登是否應該因處理阿富汗問題不當下台?是的。」但她也說,「拜登下台後,由賀錦麗(美國副總統)當總統,情況會糟10倍,願主幫助我們。」聯邦眾議院共和黨第3號人物史特凡尼克推文說:「拜登的雙手沾染了鮮血。總統難辭其咎。這起可怕的國安及人道災難,根本是拜登軟弱無能所導致。他不配當三軍統帥。」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霍利直言,拜登要為美國人在喀布爾身亡負責,很明顯他沒有能力或意志領導美國,必須辭職。美國國內疫情急升,26日染疫住院達10萬人,創8個月新高,加上處理阿富汗問題引發爭議,內外夾擊之下,近日拜登的支持率已經跌破五成。在喀布爾機場爆炸發生前,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已要求拜登、賀錦麗、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奧斯汀、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辭職,或接受彈劾。前總統川普的高級顧問康威女士譏諷說:「彈劾?為什麼?他們又沒有致電烏克蘭總統或做其他事。」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傑克森直言,如果川普因一通電話被彈劾,那拜登就該因阿富汗撤軍處理嚴重失當而遭彈劾。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敦促民主黨籍眾院議長裴洛西提早召回議員,必須在8月31日前重新開議,以便聽取拜登政府全面的簡報。白宮發言人莎琪回應說,10多名美軍死於恐怖分子之手,這應該是悼念而非(談論)政治的時刻,期望全民團結支持華府履行承諾,對抗和打擊恐怖主義。
美參院「一致同意」 力挺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法案
美國參議院6日凌晨通過法案,強化美國挺台參與世衛的力道。參議院以「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方式通過這項友台法案,法案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3月中提出,在7 月28日獲參院外委會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並在6日順利在參院過關。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法案指出,病毒無國界,不應把台灣排除在全球衛生合作之外,美方應制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身分,法案並指台灣是全球衛生模範貢獻者,自1996年來挹注超過60億美元,大約新台幣1714億元的經費,2020年還成功抑制新冠肺炎境內傳播,也大方捐贈數百萬件個人防護裝備與檢測試劑給有需要的國家。除此之外,台灣自1997年開始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2009年起在美國與WHO理念相近會員國支持下,加上兩岸關係改善,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可惜由於中國的反對,2017年以來,台灣已連續多年未獲邀。為了強化美國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力道,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在台灣未取得觀察員身分的每屆WHA會後,須說明美國在協助台灣的計畫上有做出哪些改變或是精進措施。時任共和黨籍眾議員游賀在2017年7月提出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的法案。(圖/達志/美聯社)這項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的法案,最早由時任共和黨籍眾議員游賀(Ted Yoho)在2017年7月提出,當時獲眾議院通過後就暫時被擱置;友台議員2019年捲土重來,但也未能順利將法案送出國會。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國際社會意識到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合作的必要性,終於順利在本屆國會通過。眾議院外委會早在3月25日時,已通過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眾院版法案,而參院版法案若能順利在眾議院通過,就能遞交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生效。
美50參議員聯名致函 要求貿易代表啟動與台BTA談判
占美國參議院總席次一半的50位跨黨派參議員1日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呼籲盡快就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 展開談判。信中提到,最近台灣已宣布打算撤除對美國豬肉和牛肉產品的限制,讓美國更有信心在洽談協議時獲得良好結果。總統府2日對此表示,誠摯感謝美國國會對台灣政策的正面回應,以及對台灣的堅定支持。這封公開信由美聯邦參院「台灣連線」兩黨共同主席,共和黨的軍委會主席英霍夫與民主黨的梅南德茲領銜發起。美國之音指出,在參院共100名參議員中,有一半成員表達對美台簽署BTA的支持,預料可能對萊海澤帶來一些壓力。公開信說,儘管與台灣達成協定會有挑戰,例如在農業標準上達成協議,不過議員們表示有信心可以取得進展。台灣已經採取步驟推進這些對話,他們宣布打算解除對美國豬肉和牛肉產品的限制。「一旦實施後,這個改變將大幅增加我們農民和畜牧業者進入台灣的市場。有鑒於這個重要發展,我們現在應該具體推進與台灣進行『全面雙邊貿易協定』的談判。」信中指出,作為美國11大貿易夥伴,台灣已展現與美國維持強勁經濟夥伴關係的能力,支持了估計20萬8000個美國就業機會,「這項數字只會隨著全面雙邊貿易協定而增加。」。議員們說,台灣也是美國許多產業的可靠夥伴,「這不僅對美國分散供應鏈極為重要,同時對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也至為必要,例如像是謀求利用供應鏈不完善來達到支配地區及全球的中國。」此外,公開信說,美國若要促進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勢必得反制中國在該地區不公平的貿易措施,因此與台灣這種理念相近的政府合作,有助於建立堅持公平競爭、開放市場的貿易網。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2日表示,這次參與聯名的50位參議員,不僅跨越黨派,更高達參議院總席次半數,誠摯感謝美國國會對於台灣政策的正面回應,以及對台灣的堅定支持。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推文感謝美國參議員們為美台貿易談判提出倡議。「我們有共同看法,那就是台美之間更強勁的經濟貿易關係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感謝你們。」
美國正式退出WHO! 明年7月起生效
綜合外媒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收到美國將會退出WHO的通知,並且從明年7月6日起生效。至於為何會選在這個時間點通知聯合國?古特瑞斯表示,是因為美國於1948年加入WHO時,當時就有規定,如果美國想要退出,必須在一年前提出,並且在剩餘的時間履行完財務義務。消息曝光後,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籍首席議員梅南德茲(RobertMenendez)也在推特上證實,表示國會已收到通知,川普正式讓美國退出WHO了,不過梅南德茲也認為,現在退出等於是讓美國孤立無援,無法保護人民的生命及利益。事實上,今年新冠肺炎在美國大爆發,川普就曾揚言退出WHO,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干預WHO運作,並稱中國拒絕改革,因此決定終止與WHO關係,將資金投入到其他地方,並將相關資金重新投入到其他地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目前尚未清楚川普是否能在未經國會同意的情況下這樣做,但民主黨議員已經聲明希望他收回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