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龍
」久旱致重見天日 德州公園現「恐龍足跡」
美國德州的恐龍谷州立公園日前發布影片表示,由於今年夏天久旱不雨,導致園內的河流乾涸,卻也讓1.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園內發現的足跡以成年的「高棘龍」為主,另外還有「北美最巨恐龍」之稱的波賽頓龍足跡。隨著降雨報告發布,園內的恐龍足跡將被封存,保護這些珍貴足跡,避免遭受風化或侵蝕。
德州嚴重乾旱河流乾枯見底 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
今年夏天世界各地遭到熱浪侵襲,氣溫迭創新高,還有多地出現嚴重乾旱情況,卻也有珍貴歷史遺跡因此被世人發現。美國德州現正經歷乾旱,恐龍谷州立公園的河流也因此乾到見底,沒想到意外讓1.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公園發言人表示,這些足跡屬於身高約15英尺(約4.5公尺),重近7噸的空棘龍,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恐龍足跡會被溪水淹沒,並且充滿沉積物,如今由於乾旱出現,實屬難得。根據「CNN」報導,恐龍谷州立公園發布聲明表示,由於今年的嚴重乾旱導致公園內河流乾枯,許多大約有1.13億年歷史的恐龍足跡被發現。公園發言人加西亞(Stephanie SalinasGarcia)表示「最近在公園河流的不同區域被發現的大多數足跡,都屬於空棘龍。這種恐龍成年後身高約15英尺,重接近7噸」。許多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圖/翻攝自恐龍谷州立公園官網)由於今年夏天過度乾旱,公園內一條河流大多數流域完全乾枯,因此這些難得的恐龍足跡才得以出現在世人眼前,加西亞解釋,在正常的天氣條件下,這些恐龍足跡都會被河水淹沒,並且充滿沉積物,這使得這些足跡不太明顯,「能夠找到這些發現,並體驗新的恐龍足跡總是令人興奮」;不過於此同時,預計屆時隨著雨季到來,這些足跡會重新被河水淹沒,但加西亞也補充,這個過程有助於保護這些足跡免受風化侵蝕。報導也表示,根據美國乾旱監測機構數據,德州上週超過60%地區都在經歷乾旱,加上近期熱浪,氣溫高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7.8度),數百萬人因此處於過熱警報之中。不過同時,世界不少地方也傳出歷史遺跡被發現情況,像是中國大陸重慶長江江心島礁上,距今近600年的3龕明清摩崖造像便因河水乾枯露出水面。許多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圖/翻攝自恐龍谷州立公園官網)
尼斯湖水怪是真的? 科學家找到「失落環節」水怪1億年前就存在
流傳上千年的尼斯湖水怪傳說終於找到新的「存在證據」,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挖掘出「在淡水河系」生活的蛇頸龍化石,打破過去蛇頸龍只能在鹹水生存的認知。換言之,傳說形狀近似蛇頸龍的尼斯湖水怪,可能真的存在於淡水湖尼斯湖中。綜合外媒報導,由英國巴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th)組成的考古團隊,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一處有1億年歷史的河系中,找到一種小型蛇頸龍化石,古生物學教授馬蒂爾(Dave Martill)表示,這2頭長約3公尺和1.5公尺的成年與幼年蛇頸龍,與鱷魚、烏龜和棘龍同居,且蛇頸龍與棘龍都有相似的牙齒磨損痕跡,代表兩者都以盾皮魚為食。也就是說,不論是地質年代或飲食證據,皆表明這種蛇頸龍已適應淡水且足以和棘龍等其他食肉物種競爭,馬蒂爾也直言:「古老的摩洛哥河流中有這麼多肉食動物並存,真的讓人大感驚訝」。這個發現也打破尼斯湖水怪懷疑論者的「蛇頸龍只生活在鹹水」理論,假如尼斯湖水怪真如傳說中是類似蛇頸龍的生物,那麼水怪極可能是存續超過1億年的活化石。此外,加拿大麝鼠湖的穆西(Mussie)、加拿大與美國交界的尚普蘭湖的尚普(Champ)水怪,皆是外型被描述近似蛇頸龍的未知生物,也都和尼斯一樣,因為發現地為淡水湖而被懷疑不可能存在或不會是蛇頸龍,不過隨著新的考古發現,讓尼斯、穆西和尚普的存在機率大增,當然,前提是牠們真的存在。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移動速度「逾45公里」成史上最快
恐龍曾是遠古時期地球上最大掠食者,考古學家也對牠們相當好奇,不斷在研究牠們過去的足跡。近日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北部拉里奧哈地區發現了一系列恐龍足跡化石,經分析後認為該恐龍奔跑速度可能超過每小時45公里,成了已知速度最快的恐龍之一。綜合外媒報導,西班牙拉里奧哈大學(Universidad de La Rioja)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北部拉里奧哈地區發現了2條相距20公尺的恐龍足跡化石,其中一條有7個腳印,另一條則是有5個,而腳印長約30公分,有3個指頭,經分析後認為是活躍於1.45至1億年前的掠食性恐龍。研究人員認為這次發現的恐龍屬於獸腳亞目下的物種,體型為中等大小,且活動敏捷,可能為棘龍科的成員,不過不管是哪種恐龍,其移動速度相當快,推測可能超過每小時45公里,也成了史上已知最快的恐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