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砍伐
」 巴西 森林 亞馬遜雨林可以同步生活在陸地與水中的新品種老鼠 秘魯發現27種全新物種
秘魯西北部阿爾托馬約(Alto Mayo)地區近期成為科學界矚目的焦點。一支由「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主導的探險隊從2022年起便在當地進行調查。後續在調查約190萬英畝的森林與農業區域後,意外發現27個全新物種,包括擁有奇特頭部的「腦袋腫脹魚」和一種可以同時在水陸兩棲、腳上長有蹼足的老鼠。根據《CNN》報導指出,研究團隊調查記錄的2000個物種中,其中有4種哺乳動物、8種魚類、3種兩棲動物及10種蝴蝶被認定為新物種。據了解,這些物種雖生活在人類活動深刻影響的環境中,但此前從未經過正式命名。其中一種半水生老鼠因其蹼狀腳趾而備受關注,但這種老鼠僅出現在一片受農業威脅的沼澤森林中,也因為這種水生老鼠的出現,該片沼澤森林成為優先保護地區。另一個引起關注的新物種是「腦袋腫脹魚」。該款魚類以其巨大的腫塊狀頭部,目前科學家對這部位的用途仍不甚了解。負責此次調查的拉森(Trond Larsen)推測,這個腫塊可能與魚類覓食行為有關。拉森也提到,這種獨特的特徵,在此之前從未出現過。而研究人員的報告也指出,當地有49個物種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面臨滅絕風險。研究人員認為,森林砍伐與農業擴張是當前最大的威脅,呼籲進一步採取行動保護當地生態。調查團隊強調,這些新發現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也為制定保護策略提供了必要的科學基礎。研究人員希望,透過與原住民社區的合作,能在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尋求平衡發展的解決方案。
國泰金控COP29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 高達20位跨國專家與會 共商氣候投資與能源轉型新解方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展開,國泰金連續兩年主辦場邊會議「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17日邀集超過20位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氣候組織、企業與政策制定者,召開跨國際、跨領域、跨產業的對談,探討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方。此次圓桌論壇以「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決方案」為主題,為公私部門合作提供了一個推動變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此次圓桌論壇有來自台灣、亞洲、歐洲的代表,例如:串聯全球超過80,000公私部門,且為國泰金控合作夥伴的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建立國際氣候債券標準和認證機制的氣候債券倡議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成員來自11國、管理32兆資金的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有28個國家加入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全日本最大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MUFG)、新加坡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等,以及台灣氣象署、國合會、台大林管處等公私部門代表皆出席與會。各國氣候行動專家齊聚國泰金國際氣候領袖論壇,盼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圖左4為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右4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以及全球氣候行動盤點的推進,會議強調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強調:「COP29被稱為『金融COP』 (Finance COP),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他認為金融業的集體努力,可以將前瞻願景轉化為具體的氣候解決方案,合作與創新是解鎖系統性變革的關鍵。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首次突破3兆美元 。然而,要實現2030年前三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產能及使能源效率加倍的目標,仍需大幅增加資金注入氣候行動。AIGCC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分享亞洲做為氣候投資熱點的成長潛力,並指出受託責任(fiduciary duty)、監管變革(regulatory shifts)及客戶需求(client demand)是主要推動力;她同時也強調監管不確定性與目前缺乏淨零碳排框架是主要挑戰。國際能源署能源及氣候分析師Luca Lo Re向與會者介紹G20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乾淨能源投資路線圖,強調需要將目前的資金提升六倍才能應對能源需求並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另外,氣候債券倡議執行長Sean Kidney認為,有科學基礎的綠色債券標準對於擴大氣候金融十分重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能降低投資風險並加速進展。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經營企劃部部長石川知弘指出,在難減部門施行減碳舉措帶來的成本問題難以忽視,並提議使用標準化融資範本及混合金融模式來簡化氣候投資流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左)認為,COP29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圖右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會中各國氣候行動專家也進一步聚焦於以自然為基礎(Nature-based)的創新方案在氣候行動中的關鍵角色。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副總監Shruthi Kumar分享如何引進銀行資金運用於印尼的永續棕櫚油種植專案,在免除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的風險之下,又能達到銀行跟農民雙贏的局面。台灣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認為人工智慧在針對土石流與地震等自然災害進行預警,將起關鍵作用,凸顯科技在提升氣候韌性中的作用。台大林管處處長蔡明哲除了感謝國泰在森林保育方面付出的努力與合作,也提出以生物碳信用量化生物多樣性增益的創新方法,提供保育努力的新衡量標準。在此次圓桌論壇擔任主持人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國泰在台灣再生能源專案與永續金融產品的融資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過去大家總是強調「No ESG, No Money」,現在也逐漸聽到了「No Money,No ESG」的聲音,而國泰截至2023年已投入超過500億美元於永續融資領域。她說:「面對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透過創新與合作,我們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在這場集合了全球優秀氣候行動人士的會議上,程淑芬再次強調,攜手合作,才能推動系統性變革,為全人類確保永續的美好未來。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受嚴重洪災打擊…巴西「氣候變遷」關鍵詞搜尋量爆增9成 專家:民眾開始有意識
與去年5月相比,今年5月「氣候變遷」關鍵詞的搜尋量在巴西幾乎翻了一倍,不少專家認為,許多民眾已經開始意識到了災難性的問題,人們將面臨著高風險情況。根據《BBC》的報導,依Google Trends的資料分析顯示,今年5月,由於巴西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發生了當地史上最嚴重的洪災,全州超過9成的城市受到影響,導致「氣候變遷」成為最熱門關鍵詞,並在全巴西瘋狂成長90%,尤其南大河州和聯邦特區巴西利亞對這一詞的搜尋量更成長了200%。聖保羅大學(USP)物理研究所教授兼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專家保羅(Paulo Artaxo)指出,這項調查表明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從氣候緊急情況的角度來看,大家正面臨著高風險的局面。報導指出,巴西人在Google搜尋「氣候變遷」一詞時,相關字詞又以「如何避免氣候變遷」被搜尋最多。對此,保羅也表示,民眾發現問題並想要立即尋求解決方案,但答案並不向大多數人希望的那樣簡單或直接。除此之外,由於Google Trends提高了各州對於「氣候變遷」關鍵詞的搜尋興趣,如森林砍伐面積最多的帕拉州(Pará)、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等等。另外,聖保羅大學高等研究院氣象學家卡洛斯(Carlos Nobre)提到,雖然在南大河州洪災之前也有其他嚴重災難發生,但導致「氣候變遷」被大量搜尋的原因之一是,人們突然不再認為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現在全球應討論的是「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資料顯示,「減少污染物排放」是上個月巴西人在Google搜尋最多的另一個關鍵詞,保羅就強調,僅僅只有巴西減少是沒有用的,這取決於全球政策,包括乾旱、洪水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我們必須同時處理所有問題……適應新的氣候」。
效仿中國「熊貓外交」 馬來西亞欲贈送「紅毛猩猩」答謝貿易夥伴國
近日,馬來西亞傳出考慮效法中國的「熊貓外交」模式,推動「猩猩外交」新政策,目的是在加強與棕油貿易國家之間的關係。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長加尼(Johari Abdul Ghani)表示,馬來西亞希望釋出與中國「熊貓外交」同等的善意,將瀕臨滅絕的婆羅洲猩猩贈送給棕櫚油貿易夥伴國,這項外交策略會向主要進口國家如歐盟、印度和中國贈送人猿,以促進雙邊關係。加尼加尼7日出席大馬棕油綠色保育基金會的生物多樣性論壇,會後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透過推動「猩猩外交」,馬來西亞可以向國際社會展示大馬長期以來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成果。他同時指出,全球許多貿易夥伴日益擔憂農產品對氣候的影響,他呼籲大型油棕公司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共同照顧、保護並提高全球合作夥伴對馬來西亞重要野生動物的理解與認識,並且提供技術專業知識。棲息在馬來西亞的紅毛猩猩,正式名稱為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原生於婆羅洲,一般野生婆羅洲猩猩的壽命可以達35-40歲;飼養的可以活到60歲。婆羅洲猩猩是現存最大的樹棲動物,具有獨特的身體形狀,手臂非常長,最長可達1.5米。牠的皮膚灰白,毛髮紅色粗糙蓬鬆。雄性有被稱為凸緣的肥大的臉頰墊以及下垂的喉囊。現存的婆羅洲猩猩,數量約有45000頭。由於森林砍伐、棕櫚油種植園和狩獵,使其生存面臨嚴重威脅。幼猩猩亦會被捕捉為寵物,而其母親往往會被殺。紅毛猩猩已屬極度瀕危--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紅色名錄,即已達瀕危的最高級別,表示牠們已處於滅絕邊緣。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安溥首度挑戰英文旁白 驚喊「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台灣第一個全英語媒體 TaiwanPlus 今(12日)起,獨家首播生態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向世界各地觀眾介紹台灣特有種「紫斑蝶」,迷人但危機四伏的生命旅程。該片邀請安溥首次獻聲英文旁白,並由金鐘導演詹家龍耗時五年拍攝完成,將紫斑蝶脆弱卻堅韌的生命力變成感動人心的電影,深具普世性與教育意義。台灣曾因擁有400多種蝴蝶而被譽為「蝴蝶王國」,近年因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及基礎設施增建,蝴蝶的數量逐漸減少。導演詹家龍耗時五年、投入數百萬,深入紫斑蝶棲息之地,揭示其神秘的避冬點滴,紀錄紫斑蝶在台灣的生命軌跡,透過牠們奇幻的一生,提醒人們這些生物的脆弱性。《消失的紫斑蝶》國際版邀請到今年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得主安溥擔任旁白,首次挑戰電影英文配音,她直呼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也說到配音過程充滿忐忑,「我從來沒有遇過這麼正式、像是期中考一樣的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口音。」期間幾度想要放棄,因為英文並非母語,要在口音、文法、語言表現與解讀文本間找到完美平衡是不小的挑戰。《消失的紫斑蝶》介紹台灣特有種紫斑蝶。(圖/牽猴子提供)安溥表示片中有許多蝴蝶的拉丁學名,她在家反覆練習了三週,「這些我以為可以及格的口音,依然不是最正確的發音,同一個句子,第一天錄了 127 遍,然後第二天還是錄了幾10次有。」本來擔心無法如期錄完,「最後順利趕在原本預定的工作時間內,我自己覺得是非常精彩地完成了!」安溥說:「當配音導演說:『可以』的那一刻,我心裡充滿了感激。這短短六次的配音過程,我覺得是我今年最難忘的回憶。」安溥也特別感謝擔任英文配音導演的歌手榮忠豪,並大讚他有著過人的耐心跟抗壓性,「我覺得他非常適合做音樂,因為即使我念了快兩百次同樣的東西,他依然在等待那個成功的 moment,而且喜怒不形於色,要不是他我應該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安溥也很開心能為這部紀錄片貢獻一份心力,希望透過該片向世界觀眾介紹,這看似柔弱卻又堅強、具有生命力的紫斑蝶,牠們不僅代表台灣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歷程,更象徵全球的生態變遷。希望讓國際觀眾以更親近的方式,理解電影中的台灣生態,賞析紫斑蝶這神秘而令人嚮往的美麗生物。
砍伐森林都市過度擴張 巴西城市冒「超大坑洞」…7人墜落亡、50多間房被吞沒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巴西東北部的布里蒂庫普(Buriticupu),正在面臨因森林砍伐而變得更糟的生態浩劫問題,該地區有深達70公尺深的巨大隕石坑和山體滑坡,在過去20年中,已有至少7人因掉落大坑洞死亡;現在巴西當局擔憂,可能會在未來30到40年內,把當地城市摧毀。據了解,在布里蒂庫普(Buriticupu),算算周邊有多達26條山溝,總長度超過298公尺,這些山溝的生成,多半是城市內外在過去多年來,不當砍伐森林跟未經妥善規劃的都市擴張所造成的。巴西現在面臨嚴峻的都市生態浩劫。(圖/翻攝自globo.com)當地地質研究學者古斯托‧卡瓦略‧坎波斯(Augusto Carvalho Campos)對媒體表示,布里蒂庫普(Buriticupu)當地的大坑洞,在過去20年當中,至少有7人因為不小心掉落大坑洞中而死亡;且在過去10年裡,有至少3條街道和50多間房屋,都慘遭這一條大山溝所吞沒專家表示,山溝不斷的經過開挖,會削弱下面的地面,使土壤難以吸收多餘的水分,並導致地表水集中,並開始侵蝕周邊土地。而為了補救這個大山溝對當地帶來的生態與居住威脅,光是去年上半年,所清理的土地面積,幾乎是。外界現在正擔憂,接下來若雨季的挑戰開始,將會使當地土地生態面臨更嚴峻的考驗,有可能會陷入更棘手的「公共災難」狀態,甚至可能影響到國家的競爭力。
為保護亞馬遜雨林 拜登承諾:美國5年內將捐152億
拯救雨林!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日承諾,美國將捐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給亞馬遜基金,用來保護雨林受砍伐威脅,若此捐款成真,美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保護計劃捐助國之一。據《CNN》報導,拜登20日在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的虛擬會議上表示,「我很高興宣布,將申請這筆資金,以便我們可以在未來5年內,向亞馬遜基金和其他與氣候相關的活動捐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用來支持巴西到2030年零砍伐所做出的努力。」。據了解,亞馬遜基金是用來外國對抗森林砍伐和保護亞馬遜環境的款項,由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上屆任期內所設立,主要捐助國為挪威和德國,魯拉自今年以來,一直在將遏止亞馬遜森林砍伐為首要任務。拜登補充,美國也會向綠色氣候基金捐款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4億元),「我們正處於一個危險時刻,每個國家在這個會議上的承諾和後續行動,將會讓全球暖會守住攝氏1.5度的防線。」據《G1》報導,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的金額,是華盛頓2月最初計畫的10倍,當時美國有意願加入亞馬遜基金,而巴西政府對該金額感到失望。據了解,亞馬遜基金成立於15年前,2019年因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政府曾癱瘓該基金,而去年11月聯邦最高法院決定重啟。
印尼小島爆發土石流「瞬間吞噬一座村莊」!至少奪15命、50人失蹤
印尼又爆發災難性土石流!廖內群島(Riau Islands)因連日暴雨,導致塞拉桑地區(Serasan)昨(6日)發生嚴重土石流,當地村莊遭泥漿淹沒,造成至少15人死亡、50人失蹤,當局緊急派出搜救隊搶救,但在惡劣氣候與通訊中斷的情況下,促使救援行動更加艱困。綜合外媒報導,多日暴雨導致塞拉桑地區爆發恐怖土石流,大量泥漿夾帶石塊瞬間傾巢而出,直接掩埋島上懸崖附近的一處村莊,搜救隊負責人拉赫曼(Abdul Rahman)表示,目前至少有15人不幸罹難,另有50人仍下落不明,死亡人數估計將持續攀升。報導指出,當局獲報後立刻出動一支由60人組成的搜救隊馳援災區,從納土納島(Natuna)出發前往災區馳援,然而搜救中心表示,發生土石流的村莊地處偏遠,加上惡劣的天氣、通訊中斷,救援工作變得複雜。事實上,每逢印尼雨季,當地經常飽受洪水及土石流侵害,加上森林砍伐猖獗致使災害情況加劇,專家示警,受到氣候變遷衝擊影響,該國的相關致命天災恐將頻繁發生。
巴西環境部長新上任誓言拯救雨林!新增森林砍伐控制單位
2022年當選巴西眾議員的席瓦(Marina Silva)在5日接任環境部長一職,並在任職典禮中表示,將對於巴西的自然環境問題給予更多的重視,更宣布將新增森林砍伐控制等多個署級單位。根據《路透社》報導,64歲的的席瓦(Marina Silva)在5日接任環境部長一職,這也是她第2次接任這個職位。2008年因為跟當時的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理念不合,脫離工黨。不過在2022年總統選舉魯拉再次上任總統後,重新接近席瓦,並在12月29日宣布將由席瓦擔任環境部長。魯拉過去一直強調,環境保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議程將會是政府高度重視的事項,這次邀請席瓦擔任環境部長,也是希望以她過去在環保界的名氣可以用來影響國際社會的想法。席瓦在就職典禮中表示,將會進行一系列的行動,讓巴西的環境問題再次被全球重視。(圖/路透社)5日在席瓦的就職典禮中,她也直指前任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環境政策以及前環境部長薩雷斯(Ricardo Salles)放寬環境保護法的行為,根本就是不尊重巴西社會環境。她更表示,未來將會新增多個署級單位,包括森林砍伐控制和領土規劃署、生物經濟署、城市環境管理與環境品質署和傳統民族和社區與可持續農村發展署,並將過去成立的國家供水和基本衛生署和巴西林業局再次恢復運作。讓巴西的環境問題再次被全球重視。
森林棲地遭破壞 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在地面花費越來越多時間
為了應對森林砍伐和氣候變化,在樹上生活的猴子和狐猴物種,似乎開始在地面花費越來越多時間。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多納蒂(Giuseppe Donati)發現,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竹狐猴已經開始在草原上吃草。根據《每日星報》報導,3、400萬年前的某個地方,人類最遠的祖先停止在樹上搖擺,開始在地上行走,現在同樣的過程再次發生。為了應對森林砍伐和氣候變化,已經在樹上生活了數千年的猴子和狐猴物種開始在森林地面上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一項基於對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和美洲近70個地點,針對47種樹棲靈長類動物超過15萬小時觀察的研究表明,棲息地的變化是一種全球趨勢。來自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多納蒂(Giuseppe Donati)說,隨著森林溫度的持續升高,這些樹棲動物正被迫到地上尋找陰涼處和水源。他告訴科學家,在這些物種生活的大多數熱帶國家,人類伐木森林,導致溫度升高。他認為,砍伐森林與氣候變化共同作用息息相關,驅使動物尋找新的棲息地。多納蒂指出,自己發現的一個例子是馬達加斯加的竹狐猴,像大多數狐猴一樣,牠們幾乎一生都生活在樹上,但在馬達加斯加南部,森林樹冠變得越來越稀疏,「竹狐猴已經開始在草原上吃草,有點像小奶牛。」報導指出,雖然尚不清楚是什麼驅使人們最遙遠的祖先放棄樹木並開始在非洲大草原遊蕩,但大家普遍認為,棲息地的變化是由氣候變化驅動的。聖地亞哥動物園野生動物聯盟的埃普利(Timothy Eppley)直言,「我們研究的所有物種都不太可能完全過渡到陸地生活方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這根本不是一個可行的長期結果。如果要從目前正在破壞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新的大規模滅絕中,拯救像狐猴這樣的樹棲猴子,我們需要積極保護我們目前擁有的森林棲息地。」
毀滅性衛星照顯示「地球如何被氣候變化破壞」 前後對比曝光
各國領袖齊聚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會中談論,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這意味著冰川和湖泊消失。而檢視衛星圖像,其顯示了氣候變化如何破壞了世界上美麗、珍貴的地區。根據《每日鏡報》報導,伊朗的烏爾米耶湖曾是中東第二大鹹水湖,它是一個封閉的盆地湖水,唯一的消耗是蒸發。一項研究發現,近幾10年來,鵜鶘和紅鶴的棲息地烏爾米耶湖的面積減少了約88%。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在同一時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它沿著楚加奇山脈向下到達威廉王子灣時,這個巨大的冰雪形態正在慢慢融化。自1980年代開始融化以來,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它已經退縮了12英里,厚度減少了一半,導致海平面上升。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1984年(左)、2020年(右)。(圖/翻攝自推特/@PeterBrannen1)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世界各地的冰川,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川,每年平均損失267億噸冰。如果全球氣溫在20世紀沒有上升這麼多,那麼湖泊和冰川都不會縮小這麼多。限制對物理世界產生類似嚴重影響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盡可能低的水平,這意味著排放更少,吸收更多,而自地球上出現智慧生命之前,樹木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不幸的是,幾十年來的大量砍伐,導致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樹木消失。而人類開荒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一,主要來自世界森林的破壞,以生產棕櫚油、大豆和牛肉等產品。另外在過去幾十年裡,亞馬遜雨林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被砍伐,今年夏天巴西亞馬遜雨林的破壞達到10年來的最高水平。「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是全球氣候變化峰會,被視為阻止環境進一步惡化的成敗點。會中,100多位全球領導人承諾,2030年結束前,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並以19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為基礎,投資於保護和恢復森林。然而環保主義者警告,除非迅速得到更多資金、透明監控以及對與森林破壞有關的企業和金融家的嚴格監管,否則這些承諾可能會失敗。許多環保人士也指出,政府和企業一再做出類似的零毀林承諾,但均未兌現。森林政策和政策負責人喬(Jo Blackman)認為,雖然《格拉斯哥宣言》簽署方數量眾多,包括來自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大型消費市場和金融中心,但如果缺乏力度去規範這個宣言,它就有可能重演過去失敗的承諾。
COP26首項協議出爐 超過百國領導承諾「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
英國近期正在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主旨是聯合各國代表來討論抑止氣候暖化的問題。而目前COP26已經通過第一項協議,超過百國的領袖同意在2030年前停止森林的砍伐。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簽署這項協議的國家,也包含了擁有「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的巴西,巴西政府也承諾會投入資金來保護、恢復森林。另外也包含了印尼、剛果等國家的領導人支持,這些國家境內的森林面積占全球森林面積的85%。主持這次峰會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協議「我們看到結束人類作為大自然征服者的機會,進而變成大自然的監護人」。同時為了因為禁止砍伐森林而造成經濟損失,各國政府承諾會提供近140億英鎊(折合新台幣約5316億元)的資金,其中一部分用來恢復發展中國家的受損土地,以及維護當地的原生社區。同時世上30家公司也同意停止投資森林砍伐項目,並且會成立一個11億英鎊的基金會,用來保護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
【咖啡環保情報】喝對咖啡 不只好喝還能愛地球!
台灣人一年喝掉39億杯咖啡,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166杯咖啡,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近五年更以每年20%速度持續成長。在全球咖啡銷售快速增長的同時,全球最大咖啡供應商雀巢咖啡,提前為咖啡永續做足準備,推出全新燕麥拿鐵,100%採用低碳排放植物奶,原料環保風味一樣好,從源頭開始維護地球永續。雀巢咖啡自2010年開始推行咖啡永續計畫,不只在全球有傑出成效,既有產品採用全新環保材質咖啡包裝在台灣也看到具體成果:從台灣雀巢咖啡銷售量換算,台灣消費者在選擇雀巢咖啡的同時,等於一年為地球節省8.4噸塑膠用量、相當於100萬個塑膠袋。10月1日國際咖啡日即將到來,雀巢咖啡希望不只帶來好喝的咖啡,更邀請消費者一起選擇充滿愛地球心意的好咖啡。喝對咖啡不只好喝還能愛地球!雀巢咖啡推出全新燕麥拿鐵,採用100%嚴選植物奶,好喝低碳的新選擇。10年永續計畫,雀巢咖啡三件環保好事創造地球永續咖啡從栽種、生產、運送、包裝等都會用到水資源,雀巢咖啡重視生態永續,成功培育出能在水源稀少且乾燥環境下生長的抗旱咖啡樹種,節約灌溉及生產用水,將更多水留給社區與環境,讓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也能種植咖啡豆。在經過10年不斷努力下, 2020年每噸咖啡生產量所使用的直接灌溉及生產用水量相較2010年減少了53%。此外,雀巢咖啡自2010年起,在全球培訓超過90萬名咖啡農,目前有超過300位咖啡種植專家在15個國家和當地咖啡農合作,提供商業與先進農業技術訓練,讓收成量大幅提升。其中,雀巢咖啡專家提供墨西哥農民3,700萬株的新抗病咖啡樹苗,成功讓產量翻了一倍。雀巢咖啡不只在水資源及咖啡農教育領域深耕永續,還有一項努力更與消費者的日常息息相關,就是「咖啡包裝」。雀巢咖啡研發一款為環保而生的全新材質,可保持咖啡新鮮風味,並有效減少塑膠用量。根據台灣雀巢咖啡2020年度使用量預估,全新環保材質一年預計為地球省下8.4噸的塑膠用量,相當於100萬個塑膠袋。此外,台灣雀巢咖啡預計2025年前完成100%環保包裝計畫。雀巢咖啡全新推出燕麥拿鐵,使用100%嚴選燕麥奶,獨特燕麥香氣與烘焙咖啡香,完美創造出植物奶與咖啡間的平衡,融合成獨特香醇的拿鐵風味。全新雀巢咖啡燕麥拿鐵新上市 100%採用植物奶 好喝低碳新選擇在世界人口增加、森林砍伐和氣候變化,造成糧食危機的背景下,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已成為新型態環境保護發展重點之一。植物奶產製過程較鮮奶產生更少的碳排,在此情況下,植物奶飲品碳排放低,低熱量、低脂肪,對於人體負擔輕,還多了獨特的燕麥香氣,逐漸成為健康飲食與友善環境的新選擇。雀巢咖啡全新推出燕麥拿鐵,使用100%嚴選燕麥奶,獨特的燕麥香氣與烘焙咖啡香,完美創造出植物奶與咖啡間的平衡,融合成獨特香醇的拿鐵風味。「雀巢咖啡燕麥拿鐵」在全台7-Eleven超商販售,單瓶225ml,售價49元。9月22日至10月19日可享有新品嚐鮮價39元。追求嚐鮮的你,還可以試試日本原裝進口系列,共有燕麥拿鐵和杏仁拿鐵兩款選擇。「雀巢金牌燕麥拿鐵咖啡」帶有細緻柔順的燕麥奶口感與咖啡結合出香滑尾韻 ; 「雀巢金牌杏仁拿鐵咖啡」則有著濃郁烘烤後的杏仁與咖啡香氣,風味飽滿。兩款雀巢金牌燕麥拿鐵皆在momo購物網獨家販售,單瓶1000ml,售價239元。即日起至10月3日新品上市期間推出優惠任選三瓶570元,任選6瓶1140元再送100元回購券。另外,雀巢咖啡為鼓勵消費者一起守護地球,選擇對地球友善的咖啡,一起為地球做好事,推出「喝好咖做好事」抽獎活動,歡迎消費者共襄盛舉。「雀巢咖啡燕麥拿鐵」在全台7-Eleven超商販售;日本原裝進口系列「雀巢金牌燕麥拿鐵咖啡」、「雀巢金牌杏仁拿鐵咖啡」在momo購物網獨家販售。雀巢咖啡國際咖啡日「喝好咖做好事」登錄發票抽好禮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21/10/05 23:59(以主辦單位系統時間為準)活動辦法:10/05前加入Nescafe Taiwan LINE官方帳號 (https://bigcc.cc/YJfH5b ),至各大通路購買任一「Nescafe 雀巢咖啡系列」任一產品之發票,並於LINE官方帳號登錄,即可參加抽獎。欲知更多詳情,請致電雀巢免付費專線:0800-000-338,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活動獎項:【頭獎】(共三名,隨機出貨,恕不挑選)雀巢金牌冰萃濾袋咖啡-乙箱(10盒)或雀巢金牌濾掛咖啡100%阿拉比卡柑橘果香中烘焙口味-乙箱(12盒)或雀巢咖啡好咖系列重焙拿鐵(濃烈咖) -乙箱(15盒)【貳獎】(共二十名):LINE POINTS 20點
全球僅存500頭 野生蘇門答臘象慘遭「斬首拔象牙」
世上不少物種目前正瀕臨滅絕,但仍有許多不法盜獵者為了自身利益狠心殺害動物們的性命,令人髮指。印尼蘇門答臘的動物保育組織11日在亞齊地區(Aceh)的一處棕櫚園內,發現一頭被斬首的蘇門答臘象(Sumatran elephant),經調查發現該隻大象疑似生前遭人下毒,詳細死亡時間仍待檢驗。一頭蘇門答臘象遭斬首,拔去象牙後被棄屍棕櫚園內。(圖/翻攝自Mashable)根據《Mashable》報導,發現遭斬首並被拔去象牙的大象,經過獸醫鑑定遺體,確認是目前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蘇門答臘象。獸醫表示死亡的大象是一頭12歲的公象,被發現時遺骸已經腐爛,「這頭野象的遺骸被發現,死狀相當悽慘,牠的頭不見了。」獸醫表示,大象不但慘遭斬首,就連兩邊的象牙也被人砍下拔除,且大象生前疑似遭受過一番痛苦折磨,「我們在牠的消化系統中發現了毒藥,牠很可能是生前被人投毒致死的。」至於該頭大象的確切死亡時間,仍需進一步檢驗;目前當地警方已針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據悉,由於森林砍伐猖獗,使得蘇門答臘象的自然棲息地正在迅速消失,牠們被迫不斷遷徙,造成象群與人類的衝突與日俱增,也讓牠們成為了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目標;自然資源保護局(BKSDA)表示,蘇門答臘象的數量在2年內急速銳減,目前全球野生象群數量已下降至500頭,相當稀少;多年來皆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
巴西亞馬遜雨林在哭泣!恐在40年內就會消失 「地球之肺」走向存亡十字路口
亞馬遜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稱號,擁有超過4萬物種、426種補哺乳類動物與1300種鳥類棲息於6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因近期的火災,宛如浩劫降臨;加上11月底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亞馬遜的森林砍伐在過去一年再度激增,創下12年來新高,引發對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政府的一致譴責。巴西亞馬遜毀林,創12年新高。(圖/達志/美聯社)波索納洛計劃開發亞馬遜森林,認為這種做法可以降低貧窮。(圖/達志/美聯社)這位極右派的氣候變遷懷疑者,自從2019年1月上任以來、就持續增加的森林砍伐和放火。他的政府推動向礦業和農業綜合企業開放保護地,並刪除了環境保護項目的資金。在他的主政下,雨林被破壞的情況更嚴重。據《每日郵報》和《太陽報》報導,位於南半球的巴西,今年冬天因出現不尋常的氣候現象,加上人類的行為,使得各地發生森林火災、「黑雨」和高溫等問題。自9月開始,聖保羅州每天平均出現65處新的火災地點,較2019年同期紀錄多出6倍。一項透過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衛星照片追蹤森林砍伐的計畫也發現,巴西在這個世界最大雨林所佔的部份,在截至8月的過去12個月來,共有1萬1088平方公里的森林被毀,甚至是比牙買加還大的地區,而且比前一年增加了9.5%,當時森林砍伐的程度也達到逾10年來最高。波索納洛。(圖/達志/美聯社)波索納洛計劃開發亞馬遜森林,認為這種做法可以降低貧窮,但環保人士批評,這項政策將加劇氣候變遷,讓非法砍伐者、採礦者以及農牧者更為所欲為。包括美國佛州大教授沃克(Robert Walker)也表示,波索納洛若再持續這樣放縱下去,亞馬遜雨林恐在40年內就會消失!亞馬遜雨林恐在40年內就會消失!(圖/達志/美聯社)沃克稱,若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照現今速度保持下去,那麼森林變為熱帶草原的轉折點可能會在40年內到來,巴西森林消失速度暴衝,一旦樹木死去反而會把碳釋放回環境中,若被焚毀更會製造大量廢氣。正因如此,巴西成為疫情癱瘓全球經濟的一年間,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增加的大型排放國。巴西原住民Kayapo族反抗巴西政府開發雨林的計畫。(圖/達志/美聯社)還記得巴西原住民Kayapo族酋長派亞坎(Paulinho Paiakan),以捍衛亞馬遜雨林聞名,自1971年起,派亞坎率領族人反抗巴西政府開發雨林的計畫,進而聞名國際,最終令世界銀行(World Bank)宣布不會貸款給巴西政府開發雨林及原住民族的土地。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位雨林悍將在6月中傳出染疫逝世,享壽65歲。隨著波索納洛持續施行「猖獗森林砍伐」,就算環保人士對他撻伐或是專家提出有利數據也無動於衷,加上這位捍衛亞馬遜雨林酋長也猝逝,亞馬遜雨林的砍伐照現今速度保持下去,「地球之肺」似乎已走向存亡的十字路口。「地球之肺」似乎已走向存亡的十字路口。(圖/達志/美聯社)
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之時 專家警告:會有其他致命病毒來襲
一位生物化學家賓厄姆(Kate Bingham)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的時候,全球極有可能會再次遭受致命病毒的攻擊,而這次的原因會與森林砍伐與動物遷徙有關。根據《泰晤士報》報導指出,賓厄姆在受訪時表示,由於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造成動物流離失所、大量遷徙,期間動物有可能會與人類進行同居,結果導致將一些病毒與細菌傳染給人類。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首席執行官理查(Richard Hatchett)也表示,一定會有其他大型流行傳染病的爆發,重點是「何時爆發」,為此我們將要做好準備。由霍普金斯大學健康中心領頭,針對全球195個國家的公衛安全能力進行評估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GHS)在2019年首次發布。在該份報告中,顯示出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針對流行病、大範圍傳染病有充分的準備,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重要、或是嚴重不足的地方需要進行調整。
歐盟擬聯美打造全新「全球聯盟」 攜手對付中國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歐盟計畫籲與美國打造新的全球聯盟,結束川普時代緊張的美歐關係,提議共同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報導指出,一份旨在重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歐盟計畫草案最近曝光,該草案提議在從數位監管、應對新冠疫情到氣候變遷包括抗擊森林砍伐等方方面面,與美國開展新的合作。該計畫草案稱,「作為開放的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體,歐盟和美國都認同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自信所帶來的戰略挑戰,儘管我們並不總是就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達成一致」。報導指出,歐盟這份藍圖反映出,歐盟對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合作的前景感到樂觀和如釋重負,但也擔心多年來大西洋兩岸的緊張關係將地緣政治主動交給了中國。歐盟認為,歐盟與美國有可能通過合作,解決中國對歐盟和美國創新型企業進行投資,到中國在5G技術方面佔有優勢構成潛在威脅等問題。報導也指出,歐盟和美國在如何對待中國問題上「並不總是一致」,歐洲不願與中國進行全面對抗。一些成員國,如匈牙利,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聯繫,而中國與主要中東歐國家建立的「17+1合作集團」包括12個歐盟成員國。這份草案由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共同撰寫,預計將在12月10日至11日的會議上提交給各國領導人批准,提議在2021年上半年舉行的歐盟和美國峰會上啟動新的跨大西洋議程。
最後現身在1世紀前 「沃茲考氏變色龍」現蹤
馬達加斯加和德國的研究團隊上個月30日宣布,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發現了數隻活的「沃茲考氏變色龍」(Voeltzkow'schameleon),該物種最後一次現身在世人眼前是在一個世紀以前。根據《衛報》報導,巴伐利亞自然歷史陳列館(ZSM)的科學家,在期刊「蠑螈」(Salamandra)發表的報告中指出,經分析該物種的基因後已確認,「沃茲考氏變色龍」是「拉波德氏變色龍」(Labord's chameleon)的近親。研究團隊表示,以往從未發現有關雌性「沃茲考氏變色龍」的紀錄,據了解,雄性「沃茲考氏變色龍」外觀為綠色,雌性則在遇到雄性以及繁殖期,和有壓力時,身上會變換藍色、紅色、紫色和橘色等豐富色彩。研究人員認為,「沃茲考氏變色龍」和「拉波德氏變色龍」都只在雨季生活,自卵中孵化、迅速生長,與對手競爭、交配、死亡,這些過程皆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除了大自然中的物競天擇外,人為的森林砍伐也已威脅到牠們的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