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物
」杉林溪迎嬌客!鴛鴦連3年現蹤 15隻毛寶寶戲水萌翻天
南投縣杉林溪森林生態遊樂園區前年首度發現有鴛鴦現蹤,今年初又有11隻雌雄鴛鴦到園區過冬、求偶,近日陸續發現有3隻鴛鴦媽媽分別領著2隻、9隻和4隻鴛鴦寶寶在溪中游水,模樣可愛。園區呼籲,民眾若與「嬌客」不期而遇,務必留給牠們足夠的生活空間。南投縣杉林溪森林生態遊樂園區生態豐富,今年初有11隻雌雄鴛鴦來到園區過冬、求偶,近日已有3家族、15隻鴛鴦寶寶現蹤。(圖/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提供/潘虹恩南投傳真)杉林溪生態豐富,前年首度發現有3雄2雌鴛鴦現蹤交配,並在去年5月底看到1隻雌鴛鴦領7隻小鴛鴦覓食,成為杉林溪開園40年來首次出現鴛鴦繁殖紀錄。經園區持續觀察,今年1月發現7雄4雌共11隻鴛鴦來度冬、求偶交配,到了3月,雌鴛鴦悄悄的消失在河道中,在樹洞築巢產卵,誕下鴛鴦寶寶。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館長江華章說,杉林溪再度成為鴛鴦生命奇蹟的見證者。5月中旬先是發現1隻雌鴛鴦帶著2隻鴛鴦寶寶在溪水中嬉戲,隨後觀察到第2隻母鴛鴦帶著9隻、第3隻雌鴛鴦帶著4隻現蹤,前後共計3個鴛鴦家族、15隻鴛鴦寶寶。江華章說,鴛鴦是雜食性,除了種子、堅果等植物性食物外,也會吃小魚及螞蟻、蝗蟲、甲蟲等昆蟲,以杉林溪豐富的生態環境,食物供應絕對無虞,也應適合鴛鴦棲息;不過再度呼籲民眾,若在園區與「嬌客」不期而遇,務必要遵守「遠觀不可褻玩」原則,留給牠們足夠的生活空間。他並表示,3鴛鴦家族為杉林溪園區注入生機與活力,亦是對杉林溪生態環境的最佳肯定。鴛鴦在台灣野生繁衍的族群不多,冬季偶有遷徙的族群來到台灣,加上鴛鴦生性隱密,並不常見,目前已觀察到這群鴛鴦持續3年都留在杉林溪並繁殖,成為台灣少數可以穩定觀察到野生鴛鴦的地方。
「一分鐘」簡單自我檢查 7種表現說明你蔬菜沒吃夠!
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的道理幾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吃夠蔬菜的人卻不多!近日中國網路上一篇熱文「7種表現說明蔬菜沒吃夠!」廣為流傳,教民眾自我檢視蔬菜攝取量是否足夠。第一項沒蔬菜吃夠的表現,是「容易發胖」。由於蔬果中纖維和水含量很高,且熱量較低,可以讓人保持飽腹狀態而不提供過多的熱量。有研究指出,在飲食中增加蔬菜和水果與體重減輕有關。第二項表現,是「皮膚易出油」。研究發現,水果和蔬菜攝入少的女性患脂溢性皮炎的風險增加了47%,隨著飲食中水果攝入的增加,風險降低了25%。第三項表現,是「經常會便秘」。纖維是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種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促進腸道有益細菌的生長。蔬菜攝入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便秘。第四項表現,「視力易下降」。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的眼睛都離不開一種「葉黃素」。葉黃素的主要來源是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第五項表現,是「血糖易升高」。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最低。而蔬菜往往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調節血糖。第六項表現,是「情緒易低落」。研究資料發現,有12種與抑鬱症狀的預防和治療有關的營養素,其中包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鐵、鋅、鎂、鉀、維生素A、維生素C、葉酸、硒等。我們常見的蔬果,包含上述絕大多數營養素,充足攝入水果蔬菜對抵抗抑鬱情緒很有價值。第七項表現,是「身體易發炎」。常見的抗氧化劑有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硒等,這些廣泛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蔬果攝入不足的人,身體更容易出現炎症反應。文章另外指出,有些人會通過吃水果來代替蔬菜,或者直接吃各種營養素片(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補充營養。但這兩種方法並非長久之計,尤其是水果中糖分較高,想要通過吃水果來補充足夠的營養素,糖分就容易超標,一方面會導致肥胖,另一方面還可能對血糖產生不利影響。那麼,蔬菜怎麼吃才算「夠」?每人每天推薦攝入蔬菜約在300至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1/2。雖然聽起來很多,但每100克生的蔬菜做熟後,也就相當於一個網球大小的量,把每日所需的蔬菜分配在一日三餐中,中晚餐時每餐至少有2個蔬菜的菜肴,把適合生吃的蔬菜作為加餐,不知不覺就能滿足攝入需求。此外,新鮮的應季蔬菜顏色鮮亮,水分含量高、營養豐富,食用這樣的新鮮蔬菜水果對人體健康益處多。蔬菜發生腐爛時,會導致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對人體健康不利。而根據顏色深淺,可分為深色蔬菜和淺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這類蔬菜普遍富含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應特別注意多多攝入。文章另外提醒,挑選和購買蔬菜時,種類要多變換,每天最好能攝取5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蔬菜,葉菜、鮮豆、菌菇類蔬菜最好都要包含在內,才能確保營養均衡。另外,如果選擇蔬果包含土豆、山藥、南瓜等根莖類蔬菜,就\要適當減少主食量,以免澱粉攝取過多。
吃B群提神抗疲勞? 少了這動作⋯營養師:吃再多也沒用
保健食品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其中又以B群最受歡迎。營養師陳心驊提醒,如果飲食中的營養素不足,沒有先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來源,那吃再多B群也沒用。陳心驊在粉專《營養師菲菲・你的營養師好閨蜜》表示,提到B群,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提神」、「抗疲勞」、「晚上睡不著」等關鍵字,其實維生素B群是一個可以幫助代謝的輔酶,不是像咖啡因會引起神經興奮劑的作用,如果依建議攝取量補充,並不會有睡不著的問題。陳心驊提到,反而對於缺乏B群的族群,補充之後有助於安定神經、幫助入睡,不過凡事沒有一定,如果是吃完會睡不著的人,也可以改成早上補充。陳心驊指出,B群是8種維生素B的綜合名稱,可以幫助人體代謝三大營養素,如果缺乏維生素B群,身體卻無法好好代謝及利用飲食中攝取的營養素,就會容易感到疲憊、沒精神;反之,如果飲食中的營養素不足,沒有先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來源,那吃再多B群也沒用。各個維生素B的食物來源:維生素B1(硫胺素):安定神經,維持肌肉協調,酗酒會降低B1吸收,如豬肉、內臟、全穀類、堅果種子類。維生素B2(核黃素):幫助鐵質吸收,避免口角炎,如乳製品、內臟類、酵母、雞蛋、蔬菜、全穀類。維生素B3(菸鹼素):安定神經、維持粘膜、皮膚健康,如魚類(鮪魚、大比目魚)、牛雞豬肉、全穀類、黃豆製品。維生素B5(泛酸):廣泛存在各種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不太會缺乏。維生素B6(吡哆醇):神經傳遞重要營養素,可減輕經前不適、孕吐,如雞肉、魚類、全穀類、小麥胚芽、堅果種子類。維生素B7(生物素):防止落髮、皮膚炎,廣泛存在各種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如雞蛋、堅果、全穀類、動物內臟。維生素B9(葉酸):維持胎兒神經管健康,如柑橘類、強化穀類、蘆筍、花椰菜、菠菜。維生素B12:為造血重要營養素,普遍存在動物性食物中,如蛋黃、牡蠣、肉類。
還在吃B群抗疲勞嗎? 營養師教你維他命B該怎麼吃
維生素B真的能提神、抗疲勞? 或是「晚上睡不著」的元兇?營養師菲菲先前在FB粉絲專頁指出,維生素B群是一種協助代謝的輔酶,並不會像咖啡因那樣會引起神經興奮,主要幫助人體代謝三大營養素,讓人可以有效利用從飲食中獲取的營養素。因此,B群不足的情況下,由於身體無法好好代謝,會產生疲勞、沒精神;反之B群足夠,但沒有吃進足夠的能量來源,那就吃再多B群也沒用了。由於B群的提神原理與咖啡因不同,營養師也在PO文中指出,若是依建議攝取量補充,應該是不會有睡不著的問題,反而若是身體缺乏B群並得以補充,還有助於安定精神、幫助入睡。但她貼伈表示,凡事沒有一定!如果是吃完會睡不著的人,也可以改成早上補充也是ok的唷。此外,營養師也詳細介紹B群是由8種維生素B的綜合名稱,並整理了可以從那些食物攝取:維生素 B1(硫胺素):安定神經、維持肌肉協調,食物來源包括「豬肉」、「內臟」、「全穀類」、「堅果種子」類。維生素 B2(核黃素):幫助鐵質吸收、避免口角炎,食物來源包括「乳製品」、「內臟類」、「酵母」、「雞蛋」、「蔬菜」、「全穀類」。維生素 B3(菸鹼素):安定神經、維持粘膜、皮膚健康,食物來源包括「魚類(鮪魚、大比目魚)」、「牛雞豬肉」、「全穀類」、「黃豆製品」。維生素 B5(泛酸):廣泛存在各種動植物性食物中,不易缺乏。維生素 B6(吡哆醇):神經傳遞重要營養素,可減輕經前不適、孕吐,食物來源包括「雞肉」、「魚類」、「全穀類」、「小麥胚芽」、「堅果種子類」。維生素 B7(生物素):防止落髮、皮膚炎,廣泛存在各種動植物性食物中,如「雞蛋」、「堅果」、「全穀類」、「動物內臟」。維生素 B9(葉酸):維持胎兒神經管健康,食物來源包括「柑橘類」、「強化穀類」、「蘆筍」、「花椰菜」、「菠菜」。維生素 B12:為造血重要營養素,普遍存在動物性食物中,如「蛋黃」、「牡蠣」、「肉類」。營養師菲菲呼籲,正確了解並攝取適量維生素B,有助於促進健康的新陳代謝,提升身體免疫力,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無論是追求提神醒腦還是抗疲勞,都值得我們優先關注飲食均衡,確保全面的營養攝取,再攝取B群作額外補充即可。營養師菲菲一圖解釋維生素B八大類(圖/擷取自FB粉絲專頁營養師菲菲・你的營養師好閨蜜)
享受吃的樂趣 勉強吃不好吃的食物不會健康
本章說明了哪些東西是能夠維繫生命的「好食物」,哪些東西是會損害健康的「壞食物」。是否含有生命之源的「酵素」,以及顯示有無「氧化」的新鮮度,是區分好、壞食物的關鍵。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烹調」食物,因此而享受到多樣的吃法,並學會保存食物的方法。但是相反的,食物也因為加熱而失去了重要的酵素。野生動物中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會像人類一樣調理食物,當然也不會精製或加工食物。因此,研究如何吃有益健康的人,其中就有人主張人類應停止食物加工,所有的食物都應採取生食。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覺得「幸福」是人類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對人類而言,飲食可以帶來莫大的喜悅,勉強吃不好吃的東西是不會健康的。因此,新谷飲食健康法一方面主張學習自然,同時也強調享受吃的樂趣的重要性。再次說明吃的方法: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八五(~九○)比(一○~)一五整體來區分,榖物(包括豆類)占五○%,蔬菜和水果占三五~四○%,動物占一○~一五%占全體五○%的榖物最好選擇未精製者動物性食物盡可能選擇魚類等比人類體溫低的動物選擇未精製的新鮮食物,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狀態盡可能不要攝取牛奶和乳製品(乳糖不耐症、過敏體質的人,以及不喜歡牛奶和乳製品的人更要完全避免)避免人造奶油和油炸食物充分咀嚼,勿暴飲暴食只要了解自然的道理和人類身體的結構,並遵守這些要點,享受對健康有益的飲食樂趣絕非難事。而且最好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若是想享受「美味」的樂趣,偶爾來客厚厚的牛排或喝上一杯並無妨。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偶爾放鬆一下,其餘九五%的飲食則充分堅守健康原則,奇妙酵素依然可以維護我們的健康。總之,最重要的就是一方面享受飲食樂趣,同時長期維持正確的飲食方式。本文摘選自《【全球暢銷360萬本慶功版】不生病的生活:新谷飲食法,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的健康秘訣》,如何出版。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響應「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國民老婆泱泱化身推廣大使 號召全民一起吃蔬減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15日)聯合國民健康署、農糧署,對國人發起「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的健康低碳飲食法,同時也號召7-ELEVEN、聖德科斯、21風味館等成為公益夥伴共同響應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期望國人可改善蔬果吃不足的煩惱,同時還幫地球減碳降溫。為加強民眾認知與實踐,主辦單位特別設計網路活動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也提供豐富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等,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表示,基金會倡議這簡易健康低碳飲食法是根據以地球健康為旨的全球性營養組織EAT Lancet委員會所提出的「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主要著眼於106 -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註1)國人在攝取蔬菜水果都嚴重不足,蔬菜類-19歲以上79.9%未達3份;水果類-19歲以上87.6%未達2份,幾乎是人人蔬果都吃不夠,會間接影響台灣癌症或慢性病的預防。另一方面,地球暖化嚴重,在各單位與企業投入減碳大作戰的同時,其實最簡單就是每個人一周一次改吃植物蔬食,即可幫助降低碳排放為地球降溫,同時穩定地球糧食供應。怎麼做呢?許董事長表示很簡單,就根據口號把自己的餐盤(盒)畫一半,用蔬、果3:2比例填滿就是了,另一半再裝主食及蛋白質,但最好也是選擇植物來源。EAT Lancet委員會的台灣代表,同時也是國內營養流病專家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潘文涵教授說明,EAT-Lancet委員會曾以多項疾病風險評估「植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發現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降低整體成人死亡率近25%;也相對降低高居全球近七成死因的慢性病風險--例如糖尿病風險下降34%,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大腸直腸癌風險降低10%,肥胖風險降低7%(註2),因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註3),對治療與預防癌症與慢性疾病皆有助益。潘教授以她的研究論文“Healthy Taiwanese Eating Approach(TEA) toward Total Wellbeing and Healthy Longevity”健康飲食排序,指出不同食物在對身體的保護與傷害風險不同,在研究中發現保護性食物第一名及第二名就是蔬菜和水果 (註4)。此外,她更強調“Plant-Based Diet”的精神是鼓勵大家多吃蔬食但不是吃素,吃素還是建議多攝取天然蔬菜和水果,所以「吃素不等於吃蔬、吃素也要吃蔬」。而吃蔬食容易缺乏的鋅和維生素B12,則可透過多吃牡蠣和蛤補充鋅、台灣本土特產虱目魚補充B12,且這兩種同時還是低碳排食物,與“Plant-Based Diet”希望增加植物性食物來幫助環境永續意義也相符。無論餐盤大小,都「一周一次」蔬果佔一半要一夕改變飲食習慣並不容易,潘文涵教授鼓勵大家先從「一周一次」的頻率開始,逐步落實「蔬果佔一半」的飲食結構,特別是想進行熱量控制、有三高慢性病、想預防直腸癌的民眾。因當蔬果佔去一半,也就相對排擠另一半餐盒可裝的食物,肉類等自然會相對減少。根據EAT Lancet報告,若將飲食改為“Plant-Based Diet”,每年可防治1,100萬成人死亡,並且可以達成2050年供給全球100億人口糧食系統的目標。為讓民眾體驗蔬果佔一半很簡單,此次潘教授也指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出「餐盤健檢」、「餐盤加菜」兩種網路遊戲https://mycolor.1000-love.org.tw/。前者民眾可選擇到超商、有機商店、小吃店三種情境體驗如何選購商品讓餐盤蔬果比例達到一半,或自己直接組合好拍照上傳,兩者驗算過關後便可參加抽7-ELEVEN、聖德科斯、農糧署、國健署贈品,有水果、沙拉、蔬果箱、環保餐具包,活動期間還有21風味館推出的烤雞腿蔬菜優惠套餐。國健署、農糧署、泱泱共同響應呼籲國人增加植物飲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國健署除了持續推動「我的餐盤」,鼓勵國人在生活中落實均衡飲食,今年也跟上全球蔬食風潮推出升級版「植物為主飲食手冊及懶人包」教民眾吃得健康又減碳,因此非常認同千禧之愛此次推動的「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運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也表示台灣四季都有時令的優質蔬果,必能配合「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吃出豐富、美味、當令在地的植物食材,不但能幫助國人健康遠離疾病,同時縮短運送里程還能降低運輸碳排放及食物儲藏的能源。而為號召更多注重健康、地球永續、體內環保的年輕族群加入,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特別邀請素有國民老婆之稱的泱泱擔任活動推廣大使。泱泱一上台便首度公開「專屬餐盤-蔬果纖美餐」,內有活力彩蔬沙拉、雞肉紅藜麥飯糰及香蕉,大方分享如何輕鬆簡單達到蔬果佔一半的目標。泱泱說因為工作忙碌,無法自己準備餐點,工作需求又得保持纖瘦健康,所以知道這飲食法可符合需求後,撇步就是每餐最少吃兩種以上的蔬菜,出外景時就直接去超商買沙拉跟水果來吃。購買時會特別閱讀後面的營養標示,確認熱量及各項營養素含量。最後泱泱也呼籲大家快來參加基金會「蔬果佔一半,地球更友善」網路活動,加入植物蔬食愛地球行列,還可以得到優惠券,一舉數得!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推廣EAT-Lancet_植物為主飲食。(圖片提供/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
連假鬧肥災3/連6年奪冠!地中海飲食被評「最讚」 減重又能防癌抗失智
如果不追求快速瘦身,而是想瘦得更長久,專家最推薦「地中海飲食」,研究顯示一年最多能減去10.1公斤。不只能減重,地中海飲食還能防癌、防失智,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因此被國際媒體連續6年評選為最佳飲食法,「根據2016年的美國醫學期刊,針對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低脂飲食進行一年的對照實驗,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可瘦下4.1~10.1公斤、低醣飲食可瘦下4.1~7.7公斤,而低脂飲食則是有人增加2.9公斤、有人瘦下5公斤,落差相當大。」程涵宇說,由此可知,相比於低脂飲食,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的長期減重效果更好又穩定。其中地中海飲食更被推崇為長壽飲食法,《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邀請專家票選年度最佳飲食計畫,近日公布2023年最新排名,地中海飲食再度奪冠,這已經是它連續6年登上榜首。許多歐美明星也都採用地中海飲食瘦身,包括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和女神卡卡(Lady GaGa)、新一代貓女柔伊克拉維茲(Zoë Kravitz)等。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是指每天一定要吃全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天然辛香料、堅果等天然食物,同時攝取健康油脂,例如橄欖油、酪梨。此外,每星期吃兩次魚和海鮮、豆製品,適量的乳製品、雞蛋、偶爾吃雞鴨鵝。不僅要少吃紅肉,地中海飲食對甜品也有所限制,建議一周不超過2份甜品,包括糖、糖果、蛋糕、含糖的果汁與汽水。此外,每天至少要喝1500~2000 c.c.的水,以幫助身體代謝。營養師高敏敏認為地中海飲食有6大優點,包括低升糖指數,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膳食纖維有助腸胃消化;攝取多樣化蔬果,可吸收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以海鮮代替紅肉,熱量和負擔更低;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有助降低癌症風險;攝取大量蔬菜能增加維生素B12、B6及葉酸,間接影響到腦部血循環,降低失智風險。地中海飲食提倡以魚、海鮮取代豬牛等紅肉,藉此減少攝取過多油脂與熱量。(圖/黃威彬攝)程涵宇則認為,無論是地中海飲食、168斷食或52輕斷食,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減肥方式,而且要安全。「例如有些人會每天嚴格控制攝取熱量,藉此快速減重,但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需脂肪酸,進而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利用率降低、導致肌肉流失,如此反而得不償失。」程涵宇說,如果經常採取錯誤的減重方式,一下子瘦、一下子又復胖,反而會讓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愈來愈低,結果變成只吃一點東西,體重就立即反撲,最後愈減愈肥,體脂也隨之增加。更不用說來路不明的減肥藥物,不僅沒有安全保障,還可能含有禁藥成分,一旦錯誤服用可能傷肝、傷腎,反而危害健康。如果不知該如何正確減重,不妨諮詢專業營養師意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瘦身方式。
後疫情與長新冠共存 BBC建議:從營養補充開始
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達成每日「均衡飲食」,意指每天從飲食中獲得身體各種足夠的所需營養素,並搭配適量的運動與作息,讓身體消耗的熱量達到最佳平衡,以維持健康的基礎。BBC報導中營養學家卡爾德教授表示:食物和飲料在幫助新冠患者康復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其中「蛋白質」以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尤其重要。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醫學營養免疫學教授卡爾德(Philip Calder)解釋說,在感染期間,免疫系統會抽取肌肉中的蛋白質,並把它們分解成氨基酸來製造新的蛋白質。因此,許多人會注意到在生病期間會消瘦,而且肌肉更無力。因此,恢復期間,更應該補充蛋白質,同時還要吃高能量、高蛋白食品,例如,全脂酸奶、雞蛋、堅果作為身體的補養。。營養師說健康10大高蛋白質食物(圖/營養師說健康提供)。新冠恢復期應該吃什麼?卡爾德教授說,富含植物性食物的傳統地中海式飲食對新冠恢復非常理想。它包含身體遭受感染「重擊」後所需的所有營養素,這意味著含有大量水果、蔬菜、漿果、堅果、籽實類,以及一些油性魚和健康油的飲食,很理想。而」肉類」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但植物也可以提供優秀蛋白質,如:藜麥、豆類(豆子、扁豆和豌豆)、豆腐和堅果都不錯。素食或純素食者,則可以攝取各種富含蛋白質植物性食物,是確保攝取身體所需所有氨基酸的最佳方式,多樣化富含纖維的飲食還能改變細菌叢生態,以及健康的腸道內壁。這兩者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快速補充蛋白質的營養新科技蛋白質是肌肉生長最關鍵的營養素,許多人會選擇喝雞精,達到快速有效攝取蛋白質的方式。雞精的價值在於含有豐富蛋白質,可以轉化成身體必需的胺基酸,而大分子蛋白質要轉化成小分子胺基酸,需要長時間消化才能吸收,但對於虛弱的人、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或是老人家,要將蛋白質轉換為「胺基酸」的效果相對也差,自然吸收就不好,得不到重要的營養價值-胺基酸。營養師說健康建議:現今營養科學進步,可以選擇「直接將雞精中重要的營養價值-蛋白質,轉換成小分子的胺基酸的『胺基酸素雞精』」,好處就是不必再經由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而是直接提供小分子胺基酸,省去將蛋白質轉化時間,不管是需要體力的上班族、手術後需要恢復的病人,或是胃口不好、消化不好的老人家,都可以藉由濃縮的「胺基酸素雞精」快速增強體力與元氣,更重要的是素食者終於也能飲用「胺基酸素雞精」獲得營養補給!營養師說健康分析:素雞精推薦10大標準,給熱愛蔬食、素食主義的營養補充指南。挑選素雞精的十大標準一般素滴雞精常見的成分多從中藥藥材、菇蕈類、菌菇類、植物類的超級食物,如燕窩、靈芝等萃取精華,也有添加更多營養萃取經營,如維生素、纖維質…等成分,但缺少含高單位的胺基酸,對於活力與能量補充上,效果有限,營養師說健康分析,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挑選優質的素滴雞精:● 高濃度必需胺基酸胺基酸含量是是決定胺基酸素雞精重要的指標,由於人體需要必需胺基酸,而有些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透過補充必需胺基酸來維持人體機能。● BCAA(支鏈胺基酸)BCAAs屬於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食物攝取來獲得胺基酸,能促進肌肉發展,降緩運動後的肌肉不適、增加體力、緩解疲勞。● 刺五加提取物刺五加又名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一帶。主要活性成分大致有皂苷、木酚素、多醣體、黃酮酚酸、三萜酸、花青素,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抗疲勞、改善學習、提升活力,對炎症、免疫和抗抑鬱、神經等有正向作用。● 黃耆提取物黃耆,補氣藥膳常見藥材之一,能助益身體代謝、緩解疲勞感、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健康維護。● 大棗提取物紅棗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具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藥性的等效果。● 枸杞提取物枸杞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其作用為滋養、強壯,與其所含營養物質有關,枸杞提取液具有延緩衰老作用等效果。● 香菇提取物香菇因為含有「多醣體」,有益人體增強免疫力,除此之外更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胺基酸、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 精胺酸精胺酸是一種α-胺基酸,亦是20種普遍的自然胺基酸之一,精胺酸在幫助肌肉生長有著重要角色,人體雖能自行產生,但在壓力或疾病的時候,需求量增加就會不夠使用,需適當補充。● 綜合維生素與鈣綜合維生素與鈣幫助身體調整體質。營養師說健康表示,疫情時期「均衡飲食」格外重要,英國飲食協會(BDA)對於長新冠的建議上指出:身體需要平衡且種類繁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能量、纖維和水分,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恢復健康。適當的補充優質蛋白質,尤其是小分子胺基酸對健康的修復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延伸閱讀:滴雞精該選葷的?還是素的?營養師解密資料來源:營養師說健康BCC News新聞網● BCAA(支鏈胺基酸)BCAAs屬於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食物攝取來獲得胺基酸,能促進滋補強身,增加體力、促進新陳代謝。● 刺五加提取物刺五加又名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一帶。主要活性成分大致有皂苷、木酚素、多醣體、黃酮酚酸、三萜酸、花青素,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調節生理機能、精神旺盛、維持健康。● 黃耆提取物黃耆,補氣藥膳常見藥材之一,能助益身體代謝、維護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健康。● 大棗提取物紅棗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緩和藥性的等效果。● 枸杞提取物枸杞為藥食兩用,可入藥也可入菜或調製飲品,其作用為滋補、強身,與其所含營養物質有關。● 香菇提取物香菇因為含有「多醣體」,有益人體增強體力,除此之外更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胺基酸、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 精胺酸精胺酸是一種α-胺基酸,亦是20種普遍的自然胺基酸之一,人體雖能自行產生,但在壓力或疾病的時候,需求量增加就會不夠使用,需適當補充。● 綜合維生素與鈣綜合維生素與鈣幫助身體調整體質。營養師說健康表示,疫情時期「均衡飲食」格外重要,英國飲食協會(BDA)對於長新冠的建議上指出:身體需要平衡且種類繁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能量、纖維和水分,才能發揮最佳作用維持健康。適當的補充優質蛋白質,尤其是小分子胺基酸對調整體質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延伸閱讀:滴雞精該選葷的?還是素的?營養師解密資料來源:營養師說健康 BCC News新聞網
女王長壽秘訣2/「貴族養生飲食」化身台式口味 照著吃!大腦年輕7歲半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是英國在位最長的君王,任職時間長達70年,女王一向身體健康、且神采奕奕,專家分析與她的飲食習慣有關,除了大量蔬果、還包括各式魚料理,與「麥得飲食」十分類似。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麥得飲食是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於2015年發表的新飲食型態,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2種方式的優點,強調天然並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提倡10種護腦食物,包括全榖雜糧、豆類、深綠色蔬菜、其他顏色蔬菜、堅果、莓果類、橄欖油、禽類、魚肉、紅酒。「除了10種推薦食物,麥得飲食也列出5類少吃食物,包括紅肉(豬、牛、羊及內臟類)、奶油、過度加工的起司、蛋糕甜點、油炸物和速食食品。」夏子雯說,這5類食物都會造成腦部血管的負擔。根據芝加哥Rush大學醫學院營養流行病學專家MarthaClare Morris一項追蹤4年半的研究發現,嚴格遵循麥得飲食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53%,就算只是傾向麥得飲食,認知功能退化速度也比較慢,且大腦較同齡年輕了7歲半。針對起司,夏子雯則另外補充,起司雖然是補鈣的好食物,但若是額外添加了人工香料、色素、糖的起司,吃多了也會對大腦、人體造成負擔。麥得飲食強調攝取橄欖油,專家認為也可選擇台灣特有的苦茶油,含有更高比例的Omega-9,保護心血管作用更強。(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如何在台灣執行麥得飲食?夏子雯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過度精緻的澱粉食物,尤其我們習慣以白飯、麵條作為主食,要試著一天至少有2餐的主食為五穀飯、地瓜、南瓜。另外,莓果類水果是麥得飲食的一大重點,關鍵就在於豐富的花青素,但台灣並沒有生產莓果,夏子雯建議可購買冷凍莓果食用。至於油脂,除了橄欖油之外,夏子雯認為台灣特有的苦茶油也相當不錯。「苦茶油不僅號稱是『東方橄欖油』,它的Omega-9的比例甚至比橄欖油更高,保護心血管作用更強。營養師鄒孟君則建議,主菜可以魚類為主,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等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再搭配五顏六色的蔬菜,讓蔬果中的植化素與魚類中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維持大腦健康。
雙胞胎進行12周實驗 「一人吃素一人吃肉」結果超意外
每個人對食物的喜好不同,有些人喜歡吃肉,也有人強調素食主義,到底怎麼吃比較健康?什麼才是最適合人體的飲食方式?相關說法已經爭論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但至今仍沒有明確答案。英國有一對雙胞胎兄弟雨果(Hugo Turner)和羅斯(Ross Turner),決定進行一項實驗,要求一個人吃素,另一個人則沒有拘束,時間長達12個禮拜,好了解雙方之間的差異。根據《BBC》報導,雨果(HugoTurner)改吃素,羅斯(Ross Turner)則食用魚、肉、奶製品等,沒有侷限只能吃素,攝取的卡路里一樣,每周都會到健身房進行5、6次耐力訓練。雨果改吃素,羅斯則食用肉類為主的食物。(圖/翻攝自theturnertwiins IG)改變飲食方式,對雨果來說似乎很困難,因為他平常吃的食物各種類型都有,「我在吃素,這確實對身體造成了打擊」,他增加水果和堅果的攝取,以維持血糖水平,並補充一天所需能量。有時候他感到精力充沛,但有時候卻覺得沒有力氣。相反地,羅斯的體力保持一致,他以肉類為主的飲食幫助維持體內的益菌,但雨果卻發現,他存在體內益菌的多樣性變少了。為期12周的實驗結束後,雨果的體重和膽固醇下降,羅斯則增加了一些肌肉和脂肪,肌肉總量增加了4.5公斤,但脂肪也從13%增加到15%,體重變成86公斤,而雨果的脂肪則從13%下降到12%。雨果和羅斯計畫未來食用更多的植物性食物,並增加食物種類,他們從這次的實驗得出,最佳飲食是混合植物性和動物性的食物。
魚能集體在空中飛翔?網曝「是一種鳥類」:很多人誤會
魚竟可以在天空中飛翔?日本一名網友在網路上分享一張照片,照片中可見10條魚竟集體在天上飛,令人看了感到相當困惑。這張照片也立刻引起眾多網友熱議。然而這些動物其實並不是魚,而是金翅雀。據日媒《Jタウンネット》報導,一名網友「@haru_690502」日前在推特PO出一張照片,並在內文寫下「牠們不是魚」,只見照片背景是模糊的黃綠色,其中有10條魚在空中集體飛翔,然而這些動物其實是「金翅雀」(カワラヒワ),牠們流線型的側身確實讓許多人誤會。「@haru_690502」透露,他在自家後方稻田中發現一群彷彿在飛翔的金翅雀,因此拍攝下來,金翅雀身上的羽毛在陽光下耀眼奪目,看起來就像魚鱗,尾部形狀看起來又像秋刀魚的尾鰭,才讓不少人誤會長得就像魚。金翅雀是體形較小的雀形目鳥類,體長在12公分左右,雄雌同形近色,所謂「金翅」指的就是這一部分的羽毛顏色,翅上覆羽顏色與肩羽相同。叫聲甚有特色,為輕柔而連續不斷的滴滴聲,雖聲音輕柔但傳播甚遠,長期以來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之一。其生態環境非常多樣,垂直分布可達海拔2400公尺的高山區,在低山和平原地區也經常能看見金翅雀,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以各種草本植物的種子為食,偶爾吃農作物和昆蟲,金翅雀雖未列入瀕危物種,但目前受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金翅雀尚不能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繁殖,因而目前市場上的金翅雀均直接捕捉自野外,對野外種群構成較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