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茲甯
」56歲乳癌患者「從虛弱到氣色好轉」 中醫藥介入助緩化療不適
56歲的劉女士,2年前被診斷出乳癌,歷經了手術及化療,但因不堪化療副作用而暫停治療,後改口服藥。隨後因腹脹痛、胃口差,再檢查發現腫瘤轉移至肝臟,今年開始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住院化療後出現血球數不足,因感染發燒而延長住院。劉女士覺得身體虛弱、胃口差,尋求中醫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癌症特別門診楊茲甯醫師診治,2週後氣色明顯好轉,不適狀況改善許多。劉女士首次看診時,整個人相當虛弱無力,需家人攙扶才能走進診間,語音低微連說話都感到吃力,當時主訴因噁心、嘔吐吃不下,十分疲累但睡不著,排便也不順時而腹瀉時而便秘。楊茲甯醫師診脈發現,劉女士的脈象弦細緊繃,研判其氣機堵滯嚴重,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若肝氣鬱結不通會攻剋脾土,是造成諸多不適症狀的主因。加上望診發現,舌頭顏色淡紫偏白,無血色且遍佈瘀斑,手掌顏色偏黃,顯現還有氣血虛弱及血瘀的問題。楊醫師施治以疏肝補脾、養氣調血以及降逆止嘔的方藥,第二次回診時,劉女士的氣色明顯好轉,漸不需他人陪同,可獨自來看診。劉女士表示,配合中藥治療後,她的精氣神均提升不少,噁心嘔吐腹脹情況改善,慢慢開始吃得下。但因手腳末梢麻木及小腿腫脹痠痛影響睡眠,故加入針灸治療。選擇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穴位,疏導全身堵滯的氣血循環,再加上手足末梢的「八風穴」、「八邪穴」來減輕手足末梢麻木的情形。楊茲甯醫師表示,許多乳癌患者在西醫抗癌治療過程中,大多會出現噁心、嘔吐、嘴破、皮膚癢、手腳末梢麻木、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疲倦、睡不著等不適症狀,均可利用中醫藥和針灸治療而得到緩解。手術傷口緊繃、刺痛,可使用疏經通絡的藥物;化療後出現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可使用健脾理氣和胃的藥材,血球數不足導致疲憊虛弱,不堪負荷日常活動則須補氣養血;放療後皮膚紅腫發癢,可施用清熱涼血止癢的藥物;賀爾蒙藥物如泰莫西芬、復汝納治療出現的類更年期症狀、關節痠痛等問題,可用疏肝滋陰補腎的藥物處理。此外,搭配針灸,可疏通經絡,增強免疫機能,扶助正氣。抗癌過程漫長又艱辛,中醫藥適時的介入可助使癌友們抗癌之路走得更加順利。
芒果芯好神! 能止咳化痰防暈車…醫曝「這樣喝」還可以瘦身
芒果是許多人喜愛的夏季美食,但不論是「切芒果派」還是「削芒果派」,幾乎所有人都討厭芒果裡堅硬的芯。不過,有中醫師指出,芒果芯不只有止咳化痰又祛痰效果,還有人因為吃芒果而瘦了6公斤,表示芒果真的好處多多。中醫師鄒瑋倫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芒果在《本草拾遺》裡清楚載有健脾養胃效果,還具利尿、治暈車暈船、改善小便不順、腸胃不好甚至胸悶不順的奇效。她指出,芒果不只果肉有奇效,其果芯和烏龍茶葉一起用水煮,再加上幾滴檸檬汁,或用茶葉冷萃、泡芒果芯後喝,都有止咳化痰、祛痰妙用。(圖/翻攝自節目《健康好生活》YouTube)鄒瑋倫進一步指出,一名將果芯泡茶喝的婦人,後來不只咽喉的咳嗽症狀有所改善,還因飯前吃芒果而有飽足感,間接讓澱粉攝取量減少,且在攝取足夠的芒果消化酵素、減少熱量加持下,最後成功減去6公斤的體重,讓現場所有人嘖嘖稱奇。不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楊茲甯也提醒,任何食物都有「過猶不及」的風險,其中芒果屬糖分高的水果,不只糖尿病、肥胖者應有所節制外,體內濕氣重的人也要避免多吃,一般人若食用過多,也可能引發脹氣、消化不良問題。
8成洗腎患者搔癢難耐 中藥助清熱解毒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身材嬌小瘦弱、膚色黃黑,因末期腎病,兩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醫師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楊茲甯醫師診治近半年,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提升的生活品質。國際期刊統計,尿毒性搔癢症的盛行率,在尚未接受透析的患者低於3成,已接受透析的腎病患者則高達5~8成,約有1成的患者因搔癢嚴重到徹夜難眠。腎病友在透析劑量調控過程中,體內難免有一些毒素殘留積累,離子失衡,激化神經及內分泌激素反應,誘發皮膚癢,加上此案為年長患者,老化也會導致皮脂腺萎縮、汗腺分泌失能,致使皮膚乾燥、搔癢加劇。病人除了皮膚搔癢起疹外,還有諸多不適的症狀,包括小便時有灼熱,尿量少、下肢腫脹、腹部脹氣、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經楊茲甯醫師診斷發現因脾土虛弱,導致水液代謝不良,表現在腹脹、食慾不好、舌苔白厚上。楊茲甯醫師表示,脾居中焦,主運化,調控體內水液的代謝,若運化失常,則濕邪瀰漫,體內濕氣過重,故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益氣。濕邪鬱久化熱,濕熱蔓行肌表,會導致皮膚搔癢起疹,用黃連解毒湯、蒲公英清瀉熱邪,解決起疹搔癢。另採導赤散、茵陳蒿,幫助排尿順暢與灼熱感。除此之外,也加入生地、麥冬以養陰,兼防苦寒藥物太過傷陰。治療方針攻補兼施、清熱解毒外不忘扶正補虛、標本共治。腎病患者需要長期透析治療,過程中經常伴隨不適症狀,表現在消化系統、泌尿道系統或皮膚上,讓患者情緒低落、焦慮不安。中醫經辨證論治,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及抽血數據,調整處方用藥,可緩解腎病的併發症,陪伴腎病友維護生活品質,使其更有心力面對後續的療程。
婦人手腳佈滿銀白皮屑 歷經7年之癢痛不欲生
60歲的王女士,6~7年來深受乾癬之苦,數度就診皮膚科治療,症狀卻反反覆覆,無法穩定。乾癬分布在手、腳等處皮膚的表面,影響外在美觀,使王女士感到困擾、尷尬、失去自信。加上患處脫落白屑又極度搔癢,經常會忍不住去抓搔,導致破皮、流液。王女士轉而求診中醫,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楊茲甯醫師,中藥調理一個月後,患處已經不再搔癢。乾癬俗稱牛皮癬,根據國際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成人患病的比率比孩童高,在台灣,乾癬盛行率約為0.235%。乾癬的病名雖然有一個「癬」字,卻與黴菌感染不同,不具傳染性,普遍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其臨床表徵為病灶發紅、搔癢,常如牛皮般又厚又硬,皮膚表面覆蓋有數層銀白色鱗屑,抓去鱗屑可見點狀出血,因此又被稱作「牛皮癬」、「銀屑病」。楊茲甯醫師問診後發現,王女士個性易緊張、焦慮,睡眠品質不佳,較淺眠且早醒,平時怕熱,又有便秘的情形,兩三天才上一次廁所。望其舌頭發現舌色暗紅帶紫、舌尖紅、舌面滿佈朱點、苔白乾、舌下絡脈粗大,再加上脈象顯示,王女士是血熱而有瘀。因此,處方以黃柏、梔子、苦參、地膚子、白癬皮…等清熱化瘀、止癢生肌為主的藥方。王女士配合規律服藥與定期回診,第一周回診後表示症狀從整天搔癢難耐,減至一天發作一次,搔抓時銀屑量減,流液與破皮情況消失;第二周回診搔癢情形又減,沒有每天發作;第三周回診時搔癢發作的頻率下降為一個禮拜1~2次;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患處已經不再搔癢了;此外,睡眠品質上升,排便也變得順暢。楊茲甯醫師表示,乾癬有病程長、病情反覆的特點,臨床上難以根治,病機錯綜複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其與遺傳及免疫系統相關,但確切病因尚未有定論。患者除保持心態樂觀,積極配合治療外,還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過勞、飲食均衡,避免刺激性及容易誘發皮膚過敏的食物,如烤炸辣、海鮮類、堅果類等,適度運動發汗和規律排便,以提高體內廢物代謝,再搭配中醫藥調理,經過醫病雙方的共同努力後,相信可以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母湯喔!吃粽子配西瓜超傷胃 中醫:就像煮粥時猛加冷水
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會應景吃粽子,但中醫師提醒,本身腸胃不佳者,不宜多食糯米類食物。另外,吃完粽子也要避免冰啤酒、冰飲料、冰淇淋或是偏生冷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會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急性胃腸炎等腸胃道的不適。楊茲甯醫師表示,粽子的組成包括糯米、滷肉塊、鹹蛋黃等,皆屬於油膩黏滯的食材,本身對腸胃運作的負擔就較大。中醫認為,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食物,並將食物磨細加入津液後,使之成糜粥狀,再往下傳導至小腸。這個從受納到傳導中間的過程稱為「腐熟水穀」,需仰賴胃氣去執行。想像在鍋裡熬粥,中間若不斷添加冷水、冰塊,這鍋粥就很難煮爛。所以,吃完粽子再吃生冷的食物,會妨礙胃的功能運作,糯米等油膩食材遇冷容易凝固,變得更加不易消化,反而滯留在胃中,導致食積腹脹甚至發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遇到腸胃不適,楊茲甯醫師建議可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來舒緩。內關穴,位在前臂掌側中線兩筋間,腕橫紋上3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寬度)處,內關穴可以對胃氣上衝的心悸、胸悶、與胃食道逆流上衝的「火燒心」及胃脹氣等症狀能達到改善的效果。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側膝眼下4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寬度)處,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經常按壓有促進消化,緩脹消滯的功效。吃粽子宜搭配可消積解膩的溫熱茶飲,像是洛神花茶、山楂陳皮茶、玫瑰花荷葉茶,具有去油解膩、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此外,還要注意飲食的均衡,粽子富含澱粉、油脂、蛋白質,卻缺乏維生素跟纖維質,所以食用粽子時亦應搭配當令的蔬果,民眾可以同時準備簡單的一盤燙青菜或富含酵素的常溫水果,如奇異果、蘋果、鳳梨、木瓜等。盡量避開像西瓜、哈密瓜這類偏生冷的水果,才能照顧好腸胃過個健康快樂的端午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