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人數
」 無薪假 製造業 勞動部3年來首見! 美11月製造業、服務業人數雙雙下滑
當地時間周五(24日),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1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從10月的50降至49.4,為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服務業和製造業就業人數則出現了自2020年中期以來的首次下降,製造業產出指數業跌至50.4,服務商業活動指數初值則從50.6上升至四個月高點50.8,市場原先預期這項數據將降至50.4。PMI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每月調查彙總而來,是衡量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反映未來經濟變化趨勢。指數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代表某領域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處於萎縮狀態。根據該調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份的50.0降至11月的49.4,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上個月的50.6升至本月的50.8。雖然整體略微向好,但數據還顯示,服務業就業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製造業就業人數也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報告稱,企業普遍提及裁員的原因,是因為需求狀況減弱和成本壓力升高。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首席經濟學家瓊斯(Sian Jones)在報告中寫道,由於對前景的擔憂,企業近三年半來首次出現裁員,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製造業之中,服務業公司也在稱他們正尋求節省成本。有媒體分析稱,這是服務業雇員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而製造業就業人數已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美國就業增長一直是經濟的關鍵,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有可能重新引發對2024年衰退的擔憂。
無薪假人數激增一成 資訊電子製造業佔大宗
訂單不順、外銷受阻!據勞動部今天公布的本周無薪假(減班休息)統計人數,較上周的9855人爆增1346人、13.6%,實施人數已達1萬1201人、其中又以製造業人數達9327人最多,本周資訊電子製造業更爆增880人,勞動部官員認為,仍是個別廠商訂單受阻,未有龍頭級廠商實施,仍要持續觀察。據勞動部今天公布無薪假事業單位達632家、1萬1201人,較上周的576家、9855人,共增加56家、1346人,實施期間多數為3個月以下,頻率則以每周多休1天的「周休三日」為主。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本周增加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達1256人,並以資訊電子增加880人最多,其中包括某廠商實施550人、另一廠商實施250人,實施原因皆為訂單減少,「但不是半導體相關廠商」,也不是龍頭級廠商,未來仍要持續觀察。黃維琛說,金屬機電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本周也分別增加281人、87人,但前者有廠商停止實施、也有人接續實施,後者則主要為與製造業連動性較高的批發業為主。
「外食費」若漲5元 基本工資調升幅度恐跟不上
基本工資連六漲,月薪與時薪漲了5.21%與5%;由於恰逢原物料拉抬國內物價,人力專家憂心,「外食費」將跟漲,每回變動5元、10元,就大於薪資增幅,若實質購買力沒有增加,勞、資雙方可能雙輸,政府美意白忙一場。不過對成本增加、工資上漲,是否轉嫁給消費者?台灣省烹飪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王忠川說「沒有客人怎麼轉嫁」。現在訂桌甚至都不到以前1、2成,有時候還會取消訂桌,其他同業還在停業中;他認為是否可以轉嫁,還要再觀察一段間。但王忠川表示,對餐飲業者來說像是海鮮等如果要空運價格也上漲,進價就已經漲雙倍了,現在還要調漲基本工資,成本壓力真的很大。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領基本工資的員工,以服務業人數或占比最高,如餐飲、保全、超商等。對企業來說,不只每月人事成本墊高,法定福利成本支出也增加,企業為了消化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以減緩成本上升的壓力。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9月CPI年增率2.63%,創近8年半新高;人資專家楊宗斌提醒,若基本工資調高,店家將把人事成本轉嫁給顧客,像民眾常買的便當、手搖飲料、蚵仔麵線等,每回變動5元、10元,都大於這次約5%的薪資增幅,政府應謹慎評估中小企業的承受度,還有聘用較多計時人員的服務業,若民眾實質購買力沒有增加,最終可能落得勞、資雙輸的局面。
第四季住宿及餐飲業人力需求 創12年來同期最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中旬將全國升為三級警戒,要求餐飲不得內用、多個行業停業,重創勞動市場,據勞動部今天公布的第四季人力需求調查,住宿及餐飲業第四季淨增71人、創下2009年以來同期新低,僅高於金融海嘯2008年第四季的64人。勞動部統計處處長梅家瑗表示,此次疫情影響內需產業甚大,重創住宿及餐飲業,但與此同時,部分以外帶便當為主的餐飲業反而受益,因此增加與減少幾乎相同抵銷。梅家瑗說,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及支援服務業人數淨增減人數也較少,前者主要是如健身房等受疫情衝擊行業,後者則包括旅遊服務業、人力仲介業等業者為主。但與此同時,製造業今年第四季人力需求則達2萬6713人、創下7年以來同期新高;營建工程業今年第四季人力需求達2023人,創下2007年以來有調查以來同期新高;梅家瑗說,受到國外需求仍高,製造業人力需求持續升溫,外貿擴張也帶動批發及零售業人力需求增加,而營建工程業則持續缺工。梅家瑗提及,受調查事業單位「無法預估」人力需求的比率逾1成,創下2010年以來同期新高,而「需求減少」比率達3.1%,創下有調查以來同期新低,顯示現階段事業單位對於人力規劃多存觀望,對於減少人力更為審慎。
20萬畢業生加入求職大軍 七月失業率重返4%
主計總處24日公布最新失業率,受畢業生投入尋職行列影響,7月失業率回升至4.0%,失業人數創下近七年同月最高,惟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反而回降至3.90%,顯示我國勞動市場雖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情況已漸有改善。每年暑假約有20萬大專畢業生走出校園,加入尋職行列,由於粥少僧多,失業人數也隨之提高,依主計總處調查,7月失業率重返4.0%,失業人數也升至47.9萬人,雙雙較上月升高。今年3~7月失業率依序是3.72%、4.03%、4.07%、3.96%、4.00%。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失業率明顯走高,但是自6月以來已有改善,7月失業率重返4.0%純粹是畢業季所致,若排除這項季節因素,所估得的季調失業率反而降至3.90%,這說明隨著國內經濟活動復甦,勞動市場已逐漸改善。她進一步指出,除了季調失業率逐漸降低,就業人數自6月以來也開始回升,6月比前一個月增1.5萬人,7月又增2.1萬人,這同樣說明就業市場有回溫的現象。不過,這份調查也指出,各業差異頗大,服務業的就業人數有回溫,製造業並沒有回溫,服務業部門裡的住宿餐飲業比上月大增6千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業也增3千人,服務業總計增2.2萬人,但製造業就業人數卻連續第六個月下滑,較上月再減5千人。陳惠欣表示,如今就業人數1,149萬人,依舊低於今年1月疫情發生前的1,153萬人,這顯示儘管勞動市場逐漸改善,但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仍在。依主計總處的資料,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雖趨於緩和,但與歷年同月比較卻會發現,7月失業率4.0%為近四年同月最高,失業人數47.9萬人也是近七年同月最高,這說明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還未消失。
真的撐不住!除了無薪假 中小企「資遣潮」湧現
新冠肺炎對許多行業打來嚴重打擊,不只飯店、旅行社接連關門,很多民眾也被迫放無薪假。不過,更令人擔心的是勞動部公布的資遣數字,光是4月就已有近1.5萬人;若中小企業真的撐不下去,接下來可能得再面臨一波資遣潮。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無薪假人數截至4月底止共18840人,其中單周新增118間公司、575人,比起前一周增幅趨緩,由此可看出新增無薪假的多是中小企業。不過,民眾黨卻公布資遣人數,光是4月1日至27日就有14941人;報導指出,無薪假增幅減少,可能是因為「直接被資遣」。由於勞動部之前兩次公布無薪假新增人數都破千,此周只增加575人相當不尋常,由其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住宿餐飲業、支援服務業人數減少,更加弔詭。報導指出,勞動部強調企業就算只資遣一名員工都要通報,資遺數字卻沒有公布。被資遣的勞工若無法找到新的工作,就會被統計在失業率人口中,接下來值得注意的,是主計處的失業人數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