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戰略
」 裁員賣一輛電動汽車虧10萬美元? 外媒:福特將削減電池訂單減輕虧損
據稱,福特汽車(Ford)公司已開始削減來自電池供應商的訂單,以減輕電動汽車業務日益嚴重的虧損。此舉是福特電動汽車業務戰略收縮的一部分。知情人士表示,隨著電動汽車價格暴跌以及需求放緩,福特第一季度每輛電動汽車的虧損超過1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去年的兩倍多。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公司還計劃在電池電動車型上減少120億美元的支出、推遲發佈新的電動汽車、下調F-150 Lightning等車輛的售價,以及推遲和縮小計劃中的電池工廠。據悉,福特將繼續與其電池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當中包括韓國SK On Co.和LG Energy Solution Ltd.,以及中國寧德時代。但公司已開始收縮其電動汽車戰略,措施包括電池車型支出削減120億美元、推遲新電動汽車、減價、延遲和收縮規劃中的電池廠。福特曾預計,今年電動汽車業務虧損高達55億美元,集團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早前曾表示,電動汽車部門Model e成為整個公司的主要拖累。市場消息提到,隨著電動車價格急跌及需求放緩,福特首季每輛電動車的虧損逾10萬美元,為去年虧損額的2倍以上。福特發言人表示,公司一般不對與供應商的關係或條款發表評論。
裕隆攜手LINE推「LINE GO」 一鍵租車、叫車、機場接送拚年底380萬會員
看準智慧移動趨勢,LINE攜手裕隆(2201)集團聯手推出「LINE GO」,首波提供「LINE TAXI叫車」、「租車」,與「機場接送」3大功能,建立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也讓LINE GO執行長陳泰成喊出,「年底會員數由360萬人增至380萬人、合作駕駛由1.3萬位增至1.4萬位」的目標。左起Line go技術長黃佩恩、Linego執行長陳泰成、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裕隆集團金融水平事業 總經理 許國興、LINE台灣 董事長暨執行長 陳立人、LinePlus內容業務與新業務戰略全球高級副總裁姜玄玭、Line台灣企業戰略部副總經理唐欣、LineGo營運長鄭榮富。(圖/劉耿豪攝)TaxiGo 在2017年創立,結合Line及Chatbot(聊天機器人)技術打造的叫車服務,2019年正式更名為「LINE TAXI」;今年LINE TAXI邁向4週年,已累積用戶數360萬、合作駕駛數1.3萬位、累積完成趟次3,000萬趟的里程碑。裕隆集團與LINE聯手以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交通移動服務)策略為共同目標,將「LINE TAXI」改名為「LINE GO」開放平台,整合裕隆集團的線下資源與服務,包含格上租車的長租與短租服務、汽車價值鏈,並以LINE TAXI高頻次會員流量為基礎,加上透過LINE通訊軟體提供服務降低下載門檻。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在會後受訪也提到,「不管是租車、叫車只要透過1個APP,用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打造優勢,且預計未來每季都會推新產品。」針對「LINE GO」的上線,LINE TAXI叫車服務再升級,增加多元車種,包括豪華多元車、6人座多元車、無障礙多元車,加上近期剛推出的「寵物友善車」,與提供嬰兒座椅的「寶寶安心車」;同時,還有業界首創「AI 語音叫車(AI-Call)」,以 LINE CLOVA Chatbot 作為服務基礎,整合語音叫車功能、微軟Azure OpenAI服務,搭配 LINE Call Plus 語音服務,陳泰成表示,「使用者透過語音講出地址或是地標就可以。」陳泰成接著說,「我們也歡迎電動車主的加入,可以提供電動車駕駛更好的收入,增加進入計程車市場的動機。」未來將持續提升整體車隊的電動車服務比例。而面對出國需求增加,LINE GO更將「機場接送」服務範圍擴大,除了雙北機廠以外,更擴展至台中清泉崗機場、高雄小港機場,預計於11月上旬上線,甚至優先針對桃園國際機場推出「即時接機」。不僅如此,全新租車服務「自遊租」上線,目前上線1,700輛,預計年底達到2,000輛,林群盛提到「幾乎全部都是油車,大約100台以內是油電混合車。」其中還有4大優勢,包含24小時聰明租還,可原地租還、甲地租乙地,共有超過600個據點,預計年底800個,或至雙北超過100個特約停車場;其中,透過AI技術最快可20秒通過駕照審核,使用手機智慧取車、解鎖,並串聯線上支付;加上車況透明,可以將車輛資訊全揭露,包括內外車況,以及清潔消毒的狀況;最後是除了提供Nissan車款以外,還有「多品牌(國產車、進口車)、多車型(七人座、油電車)」用車選擇,引進VOLVO XC40小型休旅車等豪華車款,滿足各種用途需求。陳泰成也提到,「盼3年可以獲利。」
LinkedIn中國版停止服務 西方社群媒體成絕響
微軟旗下全球最大的求職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曾在2021年10月15日宣佈關閉LinkedIn中國平台的社交功能,如今微軟又於9日正式調整在中國的業務策略,不但將裁撤716個職位,還將進一步關閉在中國的剩餘業務,包括LinkedIn中國版APP「InCareer」,形同全面退出耕耘近10年的中國市場,此舉也意味著西方社群媒體已在大陸成為絕響。綜合CNN Business、中國科技媒體Pandaily的報導,LinkedIn表示,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InCareer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挑戰,因此他們決定停止提供InCareer的服務。LinkedIn高級副總裁Mohak Shroff,以及中國區總裁陸堅將與中國同事召開全體會議,討論中國產品和工程團隊的終止,並縮減公司、銷售和營銷職能。報導指出,LinkedIn是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社交媒體平台,於201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與臉書(Facebook)和谷歌(Google)不同的是,LinkedIn在中國長期配合北京當局的法律審查制度,以防止美國輿論在國內煽動顏色革命。且LinkedIn受益於中國新經濟產業和就業市場的發展,截至2020年5月,其已在全球擁有超過6.9億用戶,其中中國用戶就超過5000萬,為該平台僅次於美國和印度的第3大市場。然而,自2021年10月14日起,LinkedIn為「遵守當地法律」,不得不宣布終止中國用戶發文分享或評論的社交功能,並透過中國在地化版本的APP「InCareer」取代了原先的應用程式。與此同時,中國自家的求職社群平台「脈脈」又在2013年推出後的數年內超越LinkedIn,成為大陸國內最受歡迎的職場社交平台,並擁有1.1億名認證會員。其中脈脈與LinkedIn最大的差異在於,脈脈允許用戶在聊天論壇中匿名發文。如今LinkedIn也宣布,其在中國的業務戰略將專注於協助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取人才,並支持他們打造國際品牌及拓展海外市場。該公司將不再向中國境內的個人用戶提供服務。而LinkedIn也成為繼Meta、X(Twitter)、Amazon後,最新一家推動裁員的美國科技公司。
麥當勞突要員工「在家上班」 傳本週將裁員
華爾街日報》報導,速食連鎖餐廳龍頭麥當勞公司 (NYSE: MCD) 本週暫時關閉美國辦事處,準備明日通知公司員工裁員等人力調整計畫。消息傳出後,股價微幅走揚0.66%。據悉,這項決定僅涉及行政處理相關部門。報導指出,麥當勞在上週發給美國員工和一些國際員工的內部電子郵件中,要求他們從本週一到三都要在家工作,這樣麥當勞就可以模擬制訂新的人事運作規模。麥當勞並要求員工,取消在其總部與供應商、其他外部人員的所有面對面會議。麥當勞曾在 1 月表示,將審查公司人員配置標準,作為更新業務戰略的一部分,這可能會導致在某些領域裁員、在其他領域擴張。
麥當勞「裁員在即」 《華爾街日報》:美國辦公室本週暫關閉
《華爾街日報》美東時間2日指出,全球最大速食連鎖店麥當勞(McDonald's Corp.)本週將暫時關閉其美國辦公室,因為公司準備通知員工裁員消息,以將其作為廣泛業務重整的行動之一,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員工會被解雇。據《路透社》援引《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麥當勞在上週發給美國與部分海外員工的內部信件中,要求員工於4月3日至5日在家遠距辦公,以利公司透過線上方式公布人事決定,「在4月3日那一週,我們將發布與職位重整和員工配置水平有關的關鍵決策。」同時麥當勞還要求員工取消原本安排在芝加哥總部的所有面對面會談。此前,麥當勞曾於1月公告,公司將進行業務戰略重組,包含重新審視公司的人員編制,可能伴隨著部分領域的裁員與其他部門的擴張,關鍵決策等詳情預計在美國當地時間3日宣布。報導補充,麥當勞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Meta「冷戰」蘋果隱私新規 分析師:網路廣告業務戰略應創新
由於社交網路龍頭Meta正遭受收入萎縮和裁員的打擊,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宣佈2023年將為效率之年。但許多問題不只Meta獨有,包括Google在內的其他科技巨頭也面臨類似的問題。美國通膨、利率上行和不確定的全球局勢導致各大企業紛紛削減網路廣告預算,以便應對潛在的經濟衰退。但Meta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該公司旗下應用程式(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都受制於蘋果的新規則。2021年,蘋果調整iOS操作系統,限制應用程式對用戶的追蹤能力。2022年2月,Meta預計這一調整將導致其損失約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通過Meta最近的財報及其對效率和成本的重視不難看出,Meta與蘋果的冷戰正在影響該公司的利潤。雖然祖克伯在持續推進虛擬現實,而所謂的元宇宙也有望幫助Meta逃離蘋果的平臺,但目前還不清楚這一計劃何時能真正落地,也不確定具體的效果如何。華爾街投行Bernstein分析師表示,除非Meta對其廣告策略做出必要的調整,否則只要Facebook繼續在iOS上運行,就有可能一覺醒來發現蘋果又修改了隱私規則。這大概是就是雙方不合的主要原因,因為Facebook知道他們可以應對這些問題,但卻無法避免繼續遭受打擊。過去一年,Meta一直在努力開發更好的工具,以便在不追蹤用戶的情況下提升廣告效果。這包括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廣告商制定決策,Meta最近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了這一點。有分析師警告稱,專注元宇宙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表示,人們在虛擬環境中花費的時間遠比不上移動設備。所以Meta關注這項業務是對的,但不應該取代其主要廣告業務的創新。Milanesi表示,Meta還應該考慮在向用戶索要數據追蹤權限時,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價值。蘋果CEO庫克(Tim Cook)過去也多次批評Facebook的商業模式,蘋果甚至將隱私稱作一項「人權」,用戶目前看不到Facebook和Instagram獲取其數據後提供的任何價值,但如果能夠改變這種觀念,或許就能解決蘋果iOS隱私新規這一重大障礙。如果Facebook為用戶提供一個分享數據的理由,為其創造價值,讓用戶分享的數據能夠獲得明確而重要的回報,用戶就會分享數據。最後,Facebook需要重新思考在不追蹤用戶數據且不依賴其他公司的操作系統的情況下,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隱私框架下繼續向用戶投放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