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變遷
」再為各縣市請命 盧秀燕籲碳費所得80%留地方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表示,中央2025年徵收碳費上路後,希望至少保留8成款項留給地方政府,促進地方建設與環境治理,降低民眾因為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各國紛紛以徵收碳費,用以改善環境以面對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經過多年角力,2025年望將起徵碳費,但碳費徵收後的分配比例,仍未有明確有效之規範。盧秀燕日前與中台灣八縣市首長,聯名向中央喊話,希望碳費回饋地方建設引發熱議後,24日進一步北上台北市,在參加行政院會前,與環境部長彭啟明火線對話,為全國22個縣市政府請命,呼籲中央把碳費留80%在地方,讓地方政府直接推動減碳工作,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台中市政府環保局長陳宏益進一步呼籲,碳費分配應比照《空氣汙染防制法》第17條,在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母法後,分配一定比例到地方,由地方推動溫室氣體減排,進行相關防災、因地制宜之調適建設,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衝擊,地方力求80%回饋,畢竟地方政府與民眾休戚與共,減碳工作也最直接。陳宏益回顧,各地方政府和中央合作執行收取和使用空汙費,其中6成空汙費撥交地方已行之有年,地方對空氣汙染防制累積了實戰經驗,空氣品質也確實獲得改善,未來中央碳費起徵後,收入也應比照空汙費,才有望真正即時優化環境。盧秀燕強調,治理空汙、永續淨零是台中市甚至各縣市的共同重要課題,近期也與中火不斷協調,成功在一年內減少300萬噸燃煤,可見台中市推動淨零排放有成,未來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希望中央也能支持,讓地方好做事。
大陸建設「衡沐」板橋千坪公園為鄰 實踐ESG建築新潮流
聯合國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制定出17項核心發展目標,其中包含氣候行動、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等目標核心,號召全球企業共同努力維護地球。台灣建築業在面對全球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下,大陸建設這些年推案持續秉持著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的理念,除了在既有的能效標章材料追求高標準,同時在建築設計上因地制宜打造融合自然的設計策略,讓住宅的意義不再只是生活容器,而是讓住戶與環境共融共生。大陸建設近期於板橋四維路推出新案「衡沐」,基地正對近6000坪四維公園首排,很難得在鄰近捷運新埔站、市中心開發飽和的精華地段,找到了一片千坪的都市綠肺,在如此珍稀的地利條件下,大陸建設特別延攬世界頂尖的國際建築團隊澳籍日裔建築師Koichi Takada參與全案規劃與設計,擅長從大自然汲取設計靈感的他,以自然元素當作核心思考,從裡到外設計融合公園環境與在地文化,賦予住戶舒心療癒的居住場域。隨著近年全球極端氣候變遷,自然生態環境的改變愈來愈明顯。參與設計全球頂尖住宅、商業空間與大型公共工程的建築師Koichi Takada說到,「所謂奢華,就是回歸自然。」他主張以自然有機的形式實踐永續建築原則,「衡沐」不只是一棟豎立在公園前的住宅,外觀設計呼應公園生態地景,以「森林樹形」作為建築概念,透過立面水平、垂直的深凹線條交織,創造出窗景的最大化,讓整棟建築視覺充滿著柔和、流動美學與生命力價值。建築師Koichi Takada作品遍佈全球,擅長以自然有機的形式,融入包括森林、岩洞、樹木等意象,讓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photo credit: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衡沐」是Koichi Takada在台灣首件住宅作品,包括從外觀、公設、景觀到室內平面皆由建築團隊進行全案操刀設計,不只外觀立面呼應自然,一樓公設運用石材與木質還原自然,讓建築前後引入採光,藉由大面落地窗引景入室,透過建築手法將視覺一直延伸至戶外公園,展現出多層次的光影變化;建築團隊特別在一樓設計一座私家庭院與頂樓空中花園,透過高低錯落的豐富植栽,為住戶打造休憩與舒心的空間,在都會叢林裡帶來盎然生機,創造人與自然平衡的共存居所。「衡沐」戶戶面公園第一排,享有城市中難得的景觀視野與開闊棟距。(photo by ashiang liu)「衡沐」基地面積廣達約675坪,住家規劃31-56坪2~4房,在面寬型的基地上創造出戶戶皆面公園第一排的難得條件,居住空間採大尺度開窗,除了享有開闊的景觀視野與棟距外,同時實現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舒適居住空間。
極端氣候變遷護生態!新北封溪護魚「禁非法濫捕、放流」 近3年開罰126萬
面對極端氣候變遷,生態永續保育觀念愈來愈受到重視,為維護新北市境內水域自然生態,確保溪流水產資源永續經營,加強民眾保育觀念,並防止非法濫捕、放流行為,新北市目前有14區62條溪流封溪護魚,統計2021年至2024年4月共有42件違規、累計罰鍰126萬元。農業局指出,新北市在升格前、台北縣時期,就有封溪護魚,升格後實施「新北市封溪護漁水產資源保育管理要點」,並依據漁業法第44條第1項第4款、第8款規定,公告對漁區、漁期、水產動植物移植的限制或禁止事項。農業局表示,除透過區公所公告、跑馬燈、封溪護魚告示牌宣導相關資訊外,亦會透過官方網站公告封溪護魚溪流。目前坪林、烏來、三峽、石碇、平溪、雙溪、貢寮、淡水、三芝、石門、汐止、萬里、金山及新店共14個區62條溪流實行封溪護魚措施,除坪林、雙溪及石門部分河段,依據在地居民建議,限時開放垂釣外,其餘封溪護魚溪流嚴禁以任何方式採捕水產動植物,含垂釣、設網、捕蝦、蟹等,違反規定者,依漁業法第65條第6款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農業局統計,2021年違規16件、罰款計48萬元;2022年違規9件、罰款計27萬元;2023年違規13件、罰款計39萬元;2024年1至4月違規4件,罰款計12萬元。而新店平廣溪因生態資源豐富,吸引許多民眾休閒垂釣,經區公所評估保育需求並召開地方說明會獲致共識,2019年公告實施封溪護魚措施,但2023年仍以新店平廣溪違規案件最多。農業局表示,依據石碇區公所2020年生態監測研究調查報告顯示,長時間封溪護魚減少人為干擾破壞,陸續在石碇區永定溪、石碇溪、烏塗溪及彭山溪,陸續發現溪哥、苦花、馬口魚、台灣鏟頷魚及台灣石賓等原生魚種;貢寮區公所在封溪護魚區域進行生態調查,陸續發現珍珠塘鱧、大口湯鯉、黑邊湯鯉等16項物種,具豐富生物多樣性。
「冬天與PM2.5濃度」增加心血管併發症 臺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當前,全世界人類正面對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身處亞熱帶國家的台灣民眾,在季節性變化時該如何保養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顯得格外重要。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以及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濕度和PM2.5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與濕度可顯著影響血壓、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季節的效應顯示冬天是一個心臟血管負擔增加、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而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同樣對血壓有顯著影響,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對於生活在城市環境中的人來說,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臺大醫院及臺灣大學共招募了台北市86名上班族進行實驗,發現環境溫度每上升1度,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0.66 和0.61 mmHg、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則分別下降0.62 和0.59 mmHg、左心室最大負荷皆顯著下降。反之若冬天環境溫度下降,血壓及心臟負荷將顯著增加,冬天與其他季節相比,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升高,但是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是降低的。在相關研究中也發現,受測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白血球及紅血球細胞數量及發炎指標、人體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及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在冬季顯著高於夏季。冬季主動脈血管硬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加。冬季時人體的心率及心臟輸出量皆降低,表示人體必須減少心臟活動,以避免寒冷天氣下的能量消耗。在低溫環境,代謝率和心率降低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適應,是人體冬季減少活動和保存能量的自我保護機制。此外,在潮濕的天氣裡,汗水蒸發得較慢,會讓身體的核心溫度持續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會降低。臺大的研究顯示,相對濕度每增加1%,手臂舒張壓會降低0.5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降低0.58mmHg。當心臟仍在努力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時,心臟必須提高心率及心臟輸出量,才能更快地將血液輸送到身體(例如皮膚周圍毛細血管),以控制身體的核心溫度平衡。研究發現,相對濕度每增加1%,心率增加 0.92次/分鐘,心臟輸出量增加70.02毫升/分鐘。而臺大的研究也發現,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顯著影響血壓。每增加 1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 0.36 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 0.45 mmHg,因此PM2.5的空氣污染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從古至今祖先的智慧都教導我們寒冷的冬天,要避開寒冷,求取溫暖,食物要溫補。酷熱的夏天,要避開暑熱,求取清涼,食物要解熱。氣候季節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下人體如何適應,以促進心血管健康。對於生活在亞熱帶城市的臺灣居民,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如何減輕極端天氣和空氣污染對心臟血管造成的風險,是目前必須慎重面對的健康議題。
高雄「這天起」停止開放公立游泳池 用水大戶減供15%
南部600多天沒下雨,水情持續告急。而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表示,為有效節水,20日起針對每月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之節水率將由10%提升至15%,並停止開放公立游泳池。高市府水利局說,南台灣面臨30年來嚴峻旱象,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高市府水利局超前部署積極開發多元水資源(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共226萬噸,足以提供高雄市常態供需水量約每日150萬噸,水資源「開源節流」,抗旱韌性持續強化。高市府水利局表示,高雄在3月30日轉橙燈減量供水,節流也再加強力道,4月20日起針對每月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之節水率將由10%提升至15%,並停止開放公立游泳池,盼有效節水,並視水情狀況做調整。高市府水利局說,高雄市常態供需水量約每日150萬噸,目前已開發水資源160萬噸,再加開發中的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66萬噸,共計226萬噸,至今水資源供應量遠大於需求量,靠多元開發水資源,得以面對嚴峻旱象,滿足工業與民生用水需求,接下來仍會努力持續開源節流,強化城市水資源韌性。水利署也指出,為了解高雄地區增鑿抗旱水井抽水後情形,水利署透過周遭溪埔、大樹、九曲等3個地下水觀測站日日監看地下水位動態變化,目前皆未到達管理警戒水位值,且因高屏溪河段沿岸位處河川沖積扇,屬砂礫石地質區,地下水易於補注回補,近日高屏溪上游偶有陣雨發生,雖然雨量不大,但依據地下水位觀測顯示,該區域地下水水位有抬升現象,如大樹觀測站之地下水位從4月6日7.36公尺回升至4月14日之8.27公尺。
怪傑威京小沈4/推ESG大談種樹經 連LOGO顏色「黃的像沙漠」也不行
全球企業吹起ESG風潮,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也不輸人,3日宣告集團積極朝向「吸碳抗暖」的ESG目標邁進,他還換新CIS識別系統,「原本LOGO是大地黃,像是大地都變沙漠,這樣不行啊,一定要趕快改,希望藍天白雲繼續,海洋各種生物蓬勃發展。」「地球暖化已造成極端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災難日益嚴重,成為全球各國及企業高度關注的議題,我也感到萬分的焦急。」威京集團新CIS發布的日子,特別選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召開的同一天。沈慶京在自家場子上回憶,投入ESG的起心動念來自2004年南亞海嘯。「當年海嘯造成重大傷亡,我開始體認到氣候變遷導致迫切的危機,因此2010年亞太會館改建(陶朱隱園)時,就希望建築能每層樓都植樹吸碳。」不過他坦言,當年法國建築師─文森‧卡勒博(Vincent Callebaut)的設計,雖然建築壽命高過10倍以上,但造價卻高於當時豪宅的3倍,讓他一度難以抉擇。陶朱隱園獲CNN評選為2016全球九大城市地標之一,是唯一入選的住宅建築,沈慶京立志打造台灣首座高層垂直森林建築,住戶可將愛車直接停在同一樓層的車庫。(圖/報系資料庫、威京集團提供)好在當初的堅持是對的,「陶朱隱園」完工後以垂直森林概念榮獲《CNN》評選為全球9大城市地標,且兼具節能減碳、吸碳抗暖指標性。「『陶朱隱園』綠覆率246%,全棟種植2.3萬棵喬灌木,吸碳量每年130噸以上,再加上擁有6台風力及太陽能年發電量37,000度電,雨水回收達500噸等等。」沈慶京向大家介紹他的得意之作,中工正在興建中的未來化AI智慧園區,以及中石化旗下包括「京華廣場」等房地產開發,未來也都要比照節能減碳與吸碳抗暖原則做設計規劃。「要吸碳抗暖最務實可行的做法,便是將具有吸碳能力的喬木種植在商業、住宅的各樓層及公共建築、高速公路、鐵路兩側沿線。」沈慶京大談種樹經,並呼籲全世界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響應,給後代子孫創造美好生活與經濟的環境。至於「陶朱隱園」何時公開?沈慶京透露,現在工地一片混亂,差不多到明年1月份才可能開放,假以時日一定讓各界大為驚豔。「世界地標沒辦法複製,銷售當然有信心。」全球企業吹起ESG風潮,向來走在潮流尖端的沈慶京(左2)也正式宣告集團積極朝向「吸碳抗暖」的ESG目標邁進,圖為中石化董事長陳瑞隆(左1)、中華工程董事長朱蕙蘭(右2)及建設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廷澤(右1)。(圖/威京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