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
」台中「乳肉國小」爆紅…網全看錯:不是只有我 校方揭真實校名
到底是什麼學校?台中有民眾路過一間國小,卻發現大門上寫著「乳肉國小」,讓人想破頭,不懂究竟是什麼意思,只好上網發文求救,結果引發熱烈討論,校方也出面說明了。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葉曉梅私房小吃》貼出一張照片,畫面上是台中西屯區的一所國小,校名竟然是「乳肉」,但又忍不住懷疑,認為這樣的名字太奇特,令她滿頭霧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是「乳肉國小」。乳肉國小其實是「永安國小」。(圖/翻攝自Google Map)貼文一出,釣出許多網友回應,「真的像乳肉」、「這是字體還是角度的關係嗎?還是我們都餓了」、「我也是看成乳肉國小」、「看到都餓了」、「原來不是只有我看錯」、「被妳一講,我也看不出別的國字了」。事實上,所謂的乳肉國小其實是「永安國小」,校門口的校名是「隸書」字體,而校園中的則是「楷書」字體。對此,台中永安國小學務主任朱秘誼透露,那是永安國小的「隸書體」,而非乳肉國小。為何永安看成乳肉?據《華視新聞》報導,書法老師黃義和拿起毛筆解說,靠近一點遠看會變成乳,如果旁邊拉長一點,就會變成在裡面,看起來就有點像楷書的肉。由於當時提字的書法家有個人風格,而且書法呈現有很多種,因此筆畫長一點或短一點,都會有視覺差異。
叮叮車榮獲金氏世界紀錄 Pantone打造專屬「香港電車綠」
漫步在香港街頭,總能見到被暱稱為「叮叮車」的香港電車穿梭來去,不論搭到哪一站都只要不到台幣10元,是styletc記者在香港旅遊時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是許多台灣人想到香港時的代表性象徵。走過117年的歷史,香港電車宣布榮獲金氏世界紀錄,躍身「最大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成為見證香港融合東西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攜手彩通色彩研究所(Pantone Color Institute) 打造專屬「香港電車綠」,為歡慶兩項成就達標,香港電車還推出多款限量潮流周邊小物。彩通色彩研究所為叮叮車打造專屬「香港電車綠」。快閃店展出電車指示牌,向「香港製造」的精神致敬。香港電車自1904年起開始服務,時至今日擁有165輛電車,同時也是世界上仍在服務中最獨特的雙層電車車隊,每日乘載量可達20萬人次,許多旅客都會特意搭乘電車感受在地文化體驗,也是香港旅遊發展局近年的推廣重點之一。為了讓大家感受前所未有的叮叮創意思維,香港電車還在太古坊 ArtisTree 開設首家快閃限定店,店面以彩通色彩研究所新發布的「香港電車綠」為主調,設有多個拍照專區,讓市民創造專屬的叮點時刻!快閃店內同時設有「叮叮潮語」燈箱裝置,展出以傳統楷書書寫而成的「電車路程指示牌」,向「香港製造」的精神致敬。太古坊快閃店也聯合香港當地知名品牌,包括Cupping Room概念咖啡店提供多款咖啡與餅乾。雖然海外旅客暫時還無法前往香港旅遊,但可以上網聆聽由香港管弦樂團及著名音樂製作人趙增熹攜手製作的「叮叮管弦樂小品」,透過代表性的叮叮聲、舊式控制器的操作聲及氣鼓聲,參與這別開新面的音樂旅程。或是到「香港電車」的Instagram平台,使用「電車站心理測驗Instagram濾鏡」,分享給同樣熱愛香港叮叮車的朋友,看看彼此屬於哪一個「電車站」性格。叮叮管弦樂小品香港電車Instagram
太魯閣口「東西橫貫公路」出處曝光!沿線碑刻來頭不小
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究竟出自何處?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王壯為手書,為遊客解惑;中橫公路沿線還有數十處碑刻,許多無人落款,太管試圖讓經歲月淘洗、藏身在公路沿線的名人碑刻重新被看見,極具歷史意義。「魯閣長春」是擅於行、隸書的趙恆惕書寫。(圖/太管處提供)中橫公路於1960年5月9日開通,太管處去年委託書法大師杜忠誥教授、蕭世瓊教授等師生組成團隊,執行中橫公路天祥以下的東段碑刻調查研究計畫,共調查沿線有碑23處、刻在石壁上的摩崖18處、題匾27處、題寫在柱子上的楹聯7處;字體以楷書34處最多,也有隸、篆、行、草書。太管處表示,東段沿線碑刻因歷史背景關係,當年撰文者或書寫者都是黨國大老、政府要員,也有許多書畫名家,像是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隸聖」之稱的丁念先、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彭醇士、書畫名家高逸鴻、梁寒操、丁念先、丁翼,擅於晚明倪體的臺靜農等人。「蘭亭」是中橫沿線唯一女性書法家張默君手書題字。(圖/太管處提供)至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標、台8線中橫公路東端入口處牌樓「東西橫貫公路」6個字,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的王壯為手書,當時他是陳誠副總統機要秘書及代筆工作。中橫沿線留下最多的是時任總統府資政、擅長隸書的趙恆惕,計有9處,如「魯閣長春」摩崖及慈母亭、岳王亭、孟母亭三處碑記,而「蘭亭」則是由曾任國大代表的張默君女士手書,她是現代女權運動先驅者,是中橫公路沿線碑刻唯一由女性書家題字。橫貫公路頌碑是素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所書。(圖/太管處提供)歷經60年的歲月風霜,太管處研究圖隊盤點當年中橫公路沿線的碑刻,查知已有3處因自然災害或消失或損毀,如靳珩橋附近的「靳橋流芳」已消失匿跡,其次是相傳一代畫壇宗師—張大千所留下的「鑑臺」,以及殘存於立霧溪畔的「溪畔水壩建壩誌文殘碑」。太魯閣國家公園除了天成美景,更有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留下的名人碑刻,太管處透過學術團體研究調查,試圖挖掘題字背後的歷史,堪稱是當代重要的人文資產,值得大家珍惜與愛護,太管處計畫出書解密。
回憶全來了!38歲為女性寫墓誌 顏真卿早年真跡首次出土
書法中楷書四大家「歐柳顏趙」,分別是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其中顏真卿的字體方正剛直,是不少人學習書法時臨摹的範本。近期,大陸陝西考古團隊在唐朝的貴族墓地中,發現了顏真卿早年為女性所撰寫的墓誌銘真跡,這也是目前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法真跡。根據《陝視新聞》報導指出,陝西考古團隊在西咸新區挖掘出元氏家族墓地,墓主人為唐朝貴族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其中羅婉順的墓誌,就是由顏真卿所書寫。這個墓誌的價值在於,目前世上所留存的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大多以碑刻為主,其中有不少僅是拓本,而且這些作品大多是顏真卿40歲之後的作品,字體雄渾圓厚。而這次出土的墓誌,團隊推估是天寶5年所刻(西元746年),當時顏真卿僅38歲,也是他向草聖張旭學習書法的一年,從墓誌上的文字來看,與他晚年的大氣渾厚頗有不同,字體風格偏瘦、偏硬,比較纖巧,專家表示,這個作品的時期,是顏真卿正在成形自己書法風格的時候。在書法上或考古上都有重要的意義。
起床聽心經 顏正國被妻催快動筆
45歲顏正國身兼演員、導演和書法家多重身分,他最近為參與演出的國片《馗降:粽邪2》勤跑宮廟宣傳,坦言也因此養成了早上起床聽《心經》的習慣,「很多師兄師姊建議我,常念佛號、常聽《心經》,我覺得這是可以做得到的事,就一直持續。」他和《心經》很有緣,最近因為疫情影響到演藝工作,在家沉澱等待機會,他練的一手書法好字發揮生財功效,「前陣子有人跟我買了一幅『惜緣』,我催老婆趕快寄去給人家,沒想到她竟然催我趕快接著寫《心經》,她說錢已經收了,也快花完了」,顏正國苦笑說:「所以我才想說每天早上放《心經》來聽,老婆看我每天聽,又催我不要光聽,趕快動筆寫!」顏正國至今書法寫了15年。(圖/報系資料照)成品重來多次才OK顏正國育有3個小孩,兩個在國小,一個在幼兒園,被問經濟壓力表示:「每個人都會有經濟壓力,一直去想,問題還是會在。」他正向思考,與其一昧的節流,不如主動出擊,「應該努力去做對生財有幫助的事情,像我就是練字、寫字、賣字」,他表面上一派悠閒聽《心經》、泡茶喝茶,其實用意在將之熟記,「《心經》總共268字,寫錯一個字就要重寫」,他笑說曾經寫了240字,想說休息一下,才發覺漏掉一個字,只好重頭再來過,也曾落款用印了發現瑕疵,雖然扼腕還是得平心靜氣重來,「有人覺得一幅字要好幾萬塊很貴,不知道寫的人完成成品前,重來過幾次。」除了《心經》,客戶也會委託顏正國寫其他高難度的字,「《大悲咒》400多字,《金剛經》1000多字,我印象最深刻是寫《道德經》,曾經重寫100多遍才完成作品。」他談到與書法結緣的過程,表示入獄期間突然有一天想要認識字,向書法家周良敦學習,一寫就是7年,出獄後繼續每天練字不輟,還辦展、開班授課,至今書法寫了15年,精通楷書、隸書、行書、草書,他卻謙虛說自己不是書法家:「你有看過書法家像我這樣穿T恤牛仔褲的嗎?」他希望有一天能將自己習字的故事拍成影像,「希望藉由我的經歷,能幫助更多迷途的年輕人找到對的方向。」主動打掃分擔家事顏正國在《粽邪2》飾演家暴男,現實生活中其實是顧家的老公,「我雖然比較大男人,但是該為家庭做的都會努力去做」,被問會主動打掃分擔家事嗎?他笑答:「會,客廳通常都我在使用,所以我會維持整潔。」《粽邪2》全台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