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中亮
」趁冬至快看!三招養生方法 4星座財運旺到明年 開運妙招這樣做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會保持習俗,在這天吃碗湯圓和拜拜。命理專家們稱冬至為「年運交接的重要節氣」之一,因此建議大家趁冬至期間修養進補,掌握改運技巧或是參考命理專家提出的星座「好運排行榜」,讓2024年好運旺旺來!根據早安樂活網分享,在冬季進補時通常會選擇麻油雞、羊肉爐等補湯佳餚,但吃對食材更重要,而以下三種養生方法,助你輕鬆調理好身體。首先「睡前使用藥浴暖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冬至期間容易因為保暖沒有做好,而導致反覆失去陽氣,如果想避免被風寒侵襲,不妨試試看將桂枝、乾薑、艾葉和荊芥等中藥材加水煮沸,再放入適量溫水的盆中,透過浸泡雙腳及雙手的方式來溫暖氣血,還能達到活絡筋骨的效果。再來是「每天曬太陽20分鐘」中醫師樓中亮在《樓中亮預防保健網》中提到,由於冬天的日照短、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每天可以曬太陽約20分鐘,就能幫助身體補充陽氣,也可以讓代謝稍稍提高,也是冬至時最簡單、最不需要花錢的養生方法。以及「攝取滋陰清熱的食材」據吳明珠中醫師的說法,冬至時不僅要滋陰補腎,也要適度清熱,避免攝取太多肉品造成上火的問題。因此推薦包括益氣補血的羊肉、健脾補肝腎的烏骨雞,都是營養又抗寒的好選擇,同時也能多吃一點清熱潤肺的蘿蔔,在接近新年的時候還有好彩頭的象徵!命理專家點名4大星座 旺到2024年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貼文公布「冬至到年尾4星座財運滾滾」,像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能夠維持良好的投資習慣等,更可以一路從冬至旺到跨年後。好運星座1:處女座冬至期間,處女座朋友的正財運越來越好,慢慢地就能獲得額外的資金,可以多做一些事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小孟老師建議,像是考慮投資一些新興市場基金或科技類股,並且只要每個月固定投入部份資金、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就能夠讓自己的金錢資源加分。好運星座2:天秤座對天秤座的朋友來說,冬至這週是「正財大旺」的好時機,不妨試著把一部分資金拿來投資。小孟老師推薦,如果本來就有很熟悉的投資模式、也一直是正向的結果,更要保持這樣的好習慣繼續經營,有機會幫自己維持好財氣直到明年!好運星座3:雙子座雙子座的朋友可以趁著冬至改變理財方式,不用擔心自已會損失太多,可以用小額一步一步實驗你想要的新方式,小孟老師表示,只要雙子座的朋友願意開始,慢慢就會找到最適合你的理財管道!好運星座4:天蠍座天蠍座的朋友在冬至期間,可以多聽一些專家分享理財方式、或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市場的情況,這麼一來你會有更精明的思考去投資,不過小孟老師也提醒,冬至時天蠍座朋友的物慾特別強烈,資金除了用在投資外,也要多留心理財方面,才能讓你的荷包更加分。沒有上榜的星座,不用擔心!接下來分享三個由不同專家提供的開運小秘訣。像是「新碗裝新水」、「紅包袋許願法」以及「火烤橘子皮轉運氣」,這些在家中就能簡單完成的開運方法,將幫助你提升運氣,迎接嶄新的一年。開運小秘訣1:新碗裝新水根據命理專家湯鎮瑋的說法,冬至當天準備一個全新的碗,並且在裡面裝入「一天中最先從水龍頭打開來的水」,也就是俗稱的新水,並且用手指沾取、在住家周圍灑淨,並且同時念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只要將整碗水灑完,就能迎接嶄新的好運。開運小秘訣2:紅包袋許願法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先前在臉書分享,在轉運效果極強的冬至當天,將三個願望寫在紙條上、並放進紅包袋中封口,再放置於枕頭底下約15天,就能提高願望成真的機率。如果是想要求財的朋友,可以將貔貅、金蟾等招財小物也一同放入,想求姻緣的朋友則可以放紅繩進去。開運小秘訣3:火烤橘子皮轉運氣命理專家柯柏成表示,冬至是天地磁場交接的重要節氣,最適合換「氣」,想趁機扭轉運勢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透過燒橘子皮來改善環境中的運氣。取一小塊橘子皮、用打火機燒烤到出現煙霧後,若想提升財氣,則可以帶著冒煙的橘子皮到廚房繞繞;薰客廳則有助於事業、貴人;薰書房則能改善文昌考運。
冬天狂被靜電看到金屬就怕 他獻1招水喝夠多就有效
冬季來臨,不少人都害怕靜電來襲,有一名到日本的網友,就無奈表示,之前住台灣還好,沒想到一到日本就一直被嚴重靜電,現在看到金屬製品都怕,詢問網友該怎麼辦,才能讓冬天可以不用再被靜電電到嚇嚇叫。不少網友都提供妙招,就有醫師提供預防招式,多喝水就可以避免。一名網友在批踢踢發文,分享自己「最近冬天到了,之前在台灣還好,但來日本就一直被靜電,摸門把被電、摸手機被電、摸筆電也電,更扯的是連手濕濕的摸門把都能電,電得我心好累,現在我看到金屬製品就害怕,請問怎麼解?」。不少網友看完文章後都瘋狂討論,紛紛提供妙招,「我覺得睡眠充足就不太會被電」、「多喝水」、「擺上加濕器」、「戴手套」、「摸手把前先摸牆壁放電就可以」。中醫博士樓中亮就曾在臉書發文指出,「做足身體保濕」是一大關鍵,自己多喝水到每日需求量、室內使用加濕器、室內種植綠色植物,也有調節室內溼度的作用,甚至植物葉片也可以噴水調整濕度;減少暖氣或除溼機使用,甚至可以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水都有用。
感冒還是確診分不清? 醫師一圖揭「最大差異」授5招預防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超過3年,雖然如今疫情警戒已經下降許多,但病毒仍存活且不斷地變化中,加上近期天氣變化感冒的人數增加,讓許多民眾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確診新冠肺炎還是感冒?對此,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就分享圖表,列出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病毒、一般流感及感冒的症狀特徵,並提醒民眾5大自我保護守則。樓中亮醫師分享感冒和確診等症狀大解析。(圖/翻攝自樓中亮中醫博士臉書)樓中亮醫師在臉書粉專「樓中亮中醫博士」發文表示,新冠病毒的症狀常與一般感冒、流感有眾多相似之處,但透過症狀特徵,還是可以分辨出不同,像感冒會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以及1-2個全身性症狀;新冠肺炎則是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覺嗅覺、肌肉痠痛、腹瀉等症狀。樓中亮醫師利用圖解,分析不同症狀會由不同方式找上門。(圖/翻攝自樓中亮中醫博士臉書)另外,樓中亮醫師也指出,感冒原因通常是著涼、淋雨、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等造成;流感則一般發生在交換季節時,病毒透過飛沫傳染,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至於新冠Omicron的感染途徑,分為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前者是咳嗽和打噴嚏,後者是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最後樓中亮也列出5大守則,提醒民眾做好自我保護,包括「減少出遊」、「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正確洗手」、「提高免疫力」,樓中亮指出,若有患者在你附近咳嗽,戴口罩能預防感染的機率,且要經常更換口罩。此外,洗手建議洗約20秒鐘,尤其進食前、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及電梯後,都要再洗手;最後,保持健康的食習慣和規律運動,平時可以補充維他命C,都有助於加強免疫系統。
爆汗夏天也會被心肌梗塞找上門 醫指5症狀要警覺
心血管疾病通常好發於天氣劇烈變化或氣溫偏低之時,但其實在容易流汗的夏天,也需要時刻提防。中醫師樓中亮表示,一旦氣溫升高,人體的汗水增加,就會使血液變得濃稠,進而導致冠狀動脈堵塞、心肌梗塞的機率大增,若出現口渴、頭暈疲勞、尿量減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症狀就要警覺。樓中亮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今年4月5日到6月5日二之氣的主氣、客氣都是火,因此氣溫會比往年還高,除了慎防中暑,還要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他進一步說明,當氣溫升高人體的血流量就會增多,外加頻繁流汗造成身體水分蒸發,此時血液就會因為缺水而變得黏稠,「當血液缺水變濃稠時,很有可能會造成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肌梗塞!」樓中亮指出,炎熱的天氣除了慎防中暑,還要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圖/翻攝自臉書/樓中亮中醫博士)樓中亮指出,一旦民眾出現口渴、頭暈疲勞、尿量減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症狀,就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此外,談及心血管疾病常見的族群,多半也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過重及肥胖的問題,他對此建議,平時可做到3項要點,預防被相關疾病找上門,首先是少吃含糖及油炸食物,應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量解渴,採少量分次慢慢喝;再者為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建議透過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每週至少達到150分鐘,但盡量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運動,反倒是清晨或傍晚的天氣涼爽,更適合進行;最後是定期體檢,三高患者除了要定期量測血壓、血糖以便隨時觀測,更要戒菸。樓中亮指出,一旦民眾出現口渴、頭暈疲勞、尿量減少、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症狀,就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圖/翻攝自臉書/樓中亮中醫博士)至於日常保養方面,樓中亮透露,可用菊花5g、山楂12g、決明子15g,加上適量的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代茶飲用,或可用黑木耳3朵加水打成汁液服用。他強調,若發生頭痛、眩暈、高血壓、眼睛酸澀等症狀,則取用桑葉6g、菊花6g、石決明3g,加上熱水代茶飲用,此成分有清肝明目、補肝陰的功效。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樓中亮指出,可先按壓位於前臂正中央2筋之間,腕橫紋往上約3指處的內關穴,直至症狀緩解,同時趕快離開高溫環境,透過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方式降低體溫。樓中亮指出,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可先按壓位於前臂正中央2筋之間,腕橫紋往上約3指處的內關穴,直至症狀緩解。(圖/翻攝自臉書/樓中亮中醫博士)
耶誕急凍探10度低溫 身體「5入口」防守寒邪上門教戰一次看
入冬以來最強冷氣團,於本周末的聖誕節假期報到!根據最新天氣預報資料,這波冷氣團最冷的時段,大約落在周日至下周一清晨,有機會最低下探10度低溫。而面對冷空氣來襲,民眾的保暖、禦寒穿搭顯得格外重要。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在粉專《樓中亮中醫博士》發文提醒大家,人體有5個容易被「寒氣入侵」的入口,只要正確防守,就能暖呼呼的安然度過這個冬天。樓中亮醫師提醒,人體總共有五個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門,只要正確將它關上,就能夠讓身體不被病毒侵害。包括以下五點:一、口、鼻中醫認為寒邪多從口鼻而入,雖然現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很遵守防疫規定,將口罩乖乖戴好,若本身是機車騎士,也建議大家多加一層防風保暖口罩,加強防寒保暖效果。二、頸部脖子有一個重要的保暖穴位「大椎穴」,可通絡散寒,洗完按摩此穴道,還夠促進血液循環。三、肚子天冷也會觸發腸胃交感神經,促使胃腸道蠕動加快而導致拉肚子。四、頭部、心臟冬季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由於冷空氣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讓血壓上升,低溫也會讓血管收縮,血流阻力變大,導致血壓上升、冠狀動脈痙攣,進而導致心肌梗塞、心絞痛及中風的發生。他提醒對於有心腦血管這種慢性病的人,出門時應穿好圍巾、帽子、手套、毛襪及背心。五、關節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而言,因為寒冷導致關節滑膜中的血管收縮,關節滑液分泌的減少,更容易引發膝關節疼痛的症狀。最後樓中亮也提醒,飲食方面,民眾冬天要記得避免吃寒性食物,像是:冷飲、瓜類、橘子、葡萄柚、梨子及番茄等。
吃補行不行2/「禁忌5藥物」吃薑母鴨麻油雞恐出事 溫涼補才安全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再加上新一波接種疫苗的高峰來臨,許多民眾都很關心打完疫苗後,能不能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鄒瑋倫中醫師表示,如果本來身體狀況就不太理想,例如經常失眠、睡眠不足、營養不均衡、吸菸等,代表身體本來就比較上火。中醫所謂的上火,其實就是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可能會經常牙齦腫脹、嘴破、長痘痘、全身痠痛、頭痛,屬於氣虛火旺的體質,這類的人不適合吃太多薑母鴨、麻油雞,可能會導致身體發炎得更嚴重,更別說接種疫苗後食用,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更多負擔。鄒瑋倫中醫師說,打疫苗之後更要多吃營養的食物,其中最建議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恢復細胞健康。(圖/馬景平攝)鄒瑋倫說,接種疫苗前後的確需要「補」,但是並非傳統狹隘的「進補」,而是要多補充高蛋白食物,但建議搭配一些屬性較溫涼的食材,一起吃下肚就具有涼補、溫補的效果。 「所以我們會建議病人在打疫苗的前後,要比平常吃得更加營養,例如雞湯、魚湯、大骨湯等,但可以選仙草雞湯、鳳梨苦瓜雞湯、藥燉排骨、四神湯,或是添加大量蔬菜的羊肉爐,這5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幫助身體修復細胞,盡快從接種疫苗的虛弱中恢復過來,但又不會太過燥熱。」鄒瑋倫建議這些補湯中可以加入蔬菜、玉米、冬瓜片、蓮藕片、金針菇等,含有豐富纖維質,可以幫助身體代謝、排便,飯後水果也建議多吃柑橘類、番茄、鳳梨,都能減緩補湯中的燥性。如果吃了之後感到不舒服,建議趕緊喝大量的開水,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鄒瑋倫也提醒,這類補湯建議一周喝1~2次就好。樓中亮中醫師則在臉書粉絲頁分享,如果真的很想吃薑母鴨,因為鴨屬於寒性食物,所以需要薑與酒來中和,如果再加一點蛤蜊,就能利用蛤蜊的鹹寒,降低薑母鴨的燥性,但由於含有酒、麻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是建議不要吃。羊肉爐內若加入蔬菜、蓮藕、冬瓜片等食材,除了比較不上火,由於富含纖維質,也有助身體代謝。(圖/報系資料照)麻油雞則更加燥熱,因為雞、薑與酒都屬於燥熱食物,建議可放一點黃柏、知母、玄蔘這類的中藥降低燥性,否則高熱量的脂肪一下子衝出來,天氣冷、與血管收縮,很容易導致中風。此外,衛福部則提醒服用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降血糖藥、降血壓藥、抗生素這5類藥物的民眾,服用藥物前後不要食用薑母鴨、麻油雞,主要是因為上述5類藥物與酒精會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傷害肝臟、產生低血壓、心悸、噁心,甚至頭痛、昏迷,嚴重恐怕會危及性命,要特別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