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
」 美股 美國 經濟 標普 服務業台積電6年後恐吃掉全台23%電! 標普稱:缺電將致信用風險
標準普爾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是台灣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也是用電大戶,目前台積電的用電量估計佔全台8%,而隨著其加快先進3奈米晶片的生產,到了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台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約達23.7%。不過,由於台灣的供電成長速度緩慢,可能讓台積電面臨用電風險。據科技新聞網站《Wccftech》報導,標普全球稱「台積電因電力需求高而面臨信用風險」,因為晶片製造的需求,台積電的用電量上升,雖然台灣家庭用電量下降,但台電的數據顯示,台灣的電力儲備百分比仍難以達到政府的15%目標。報告指出,台積電生產10奈米晶片的用電量約為110 GW,占台灣整體電力消耗量的4%多,工業用電量則為6%以上。到了2023年,台積電開始大批生產3奈米晶片後,用電量已接近250GW,占全台整體用電量8%、工業用電量近 16%。標普也預測,待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可能占台灣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即為23.7%,這是基於「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將比2023年增加90%」的假設,彼時耗電量將達到794 GW。即使在最不樂觀的預測情境下,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僅成長50%,台積電的用電量仍會達到418GW。隨著台積電持續推進3奈米晶片的製程,半導體製造的物理限制要求晶片製造商使用更精細波長的光在晶圓上印刷數十億個電路,對於7奈米以下製程的技術來說,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比成熟製程的深紫外光(DUV)機台更加耗電。2022年,台積電才剛開始量產3奈米晶片時,其每12吋等晶圓掩模層的耗電量為27.7千瓦(kW)。隨著2023年3奈米生產規模擴大,消耗量躍升至40.5 千瓦。除了擴大晶片製造規模外,人工智慧產品的高需求也促使台積電增加封裝產能。截至2023年,台積電的年用電量為232GW,是英特爾(約90 GW)和SK海力士(125GW)的2倍以上。因此,電力需求成長之際,台灣也在努力維持電力儲備。
AI概念股回神美三大指數全面收紅 市場靜待下周聯準會降息
美國聯準會將在17日至18日舉行決策會議,外界認為有機會降息2碼;美股13日周五全面收紅,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且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美媒報導,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Bill Dudley表示,因美國勞動力市場放緩超出預期,加上就業市場風險高於通膨挑戰,聯準會有充分理由在下周會議上決定降息2碼。摩根大通經濟學家也認為,在通膨下降、就業數據疲軟之際,聯準會應該降息2碼,以適應風險變化。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也顯示,降息2碼與降息1碼的可能性各為50%。不過AI股上周回神,輝達本周累積上漲15.83%,幾乎收復先前的跌幅。標普全球評級技術總監Andrew Chang認為,未來一年輝達股價將繼續飆升,集結多位分析師的目標價,平均為153美元,較目前還有29%的上漲空間。博通本周累積漲幅22.4%,主要利多消息是OpenAI决定與博通、Marvell等公司合作,共同開發ASIC晶片,OpenAI有望成為博通的主要客戶之一。美股三大指數中,道指本周上漲2.6%,那指漲5.95%,標普500指數漲4.02%,後兩者均創下今年以來最大的單周漲幅。
AI大牛股Palantir和戴爾將納入標普500指數 股價雙雙飆升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6日宣布從23日開始,Palantir和戴爾(Dell)將躋身為標普500成份股,為今年來繼美超微(Supermicro)和CrowdStrike之後,再有兩檔科技股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反映科技業尤其AI公司正擴大金融市場影響力Palantir將在指數裡取代美國航空,股價6日盤後大漲近8%至32.71美元,今年來累漲83%。戴爾將取代網路商店平台Etsy,盤後漲5%至107.09美元,今年來累漲逾36%。儘管美股尤其科技股6日大跌令人擔心美股9月魔咒之際,這兩檔股票盤後仍大漲,是因為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後,許多投資公司和基金為因應成份股變化,必須買進來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在15年前成立的大數據分析軟件商Palantir去年股價飆漲167%,今年來進一步擴大與生成式AI深度融合的事業。其AI平台推動第二季營收年增27%,連續四個季度成長,淨利從去年同期2,790萬美元飆增至1.356億美元,讓人看好能受惠全球對其生成式AI工具需求增長,被市場形容為AI大牛股。Palantir執行長卡普(Alex Karp)以支持政府和軍事機構管理數據聞名。他5月受訪時表示其公司致力於「尋找隱藏的東西」,對未來晉身標普500成份股持樂觀看法。戴爾過去曾經是標普500成份股,其創辦人麥克戴爾(Michael Dell)在2013年主導公司私有化交易而退出該指數。直到2018年戴爾重新上市,這次再為指數成份股,標示其進一步鞏固金融市場上的地位。戴爾自2019年以來幾乎每季都呈現獲利,其股價去年大漲90%,主要是也搭上AI行情的順風車。其投入AI伺服器市場上並採用輝達的圖形處理器,讓今年來相關業務呈現大幅成長,截至8月2日止當季的AI伺服器營收年增23%至32億美元。標普全球表示這次新增的成份股,能更充份地反映出美國高市值股票的影響力。像Palantir和戴爾的市值各自超過670億美元和720億美元,均遠超標普500成份股的市值中位數335億美元。
美經濟衰退?沃爾瑪衰退訊號「說分明」
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除了販賣便宜商品外,也可作為經濟衰退預測指標。通訊媒體Paulsen Perspectives投資策略長保爾森(Jim Paulsen)研發的「沃爾瑪衰退訊號」(Walmart Recession Signal)過去成功預測兩次經濟衰退。該指標如今雖升至2020年衰退以來最高,但這僅意味美國經濟可能軟著陸,尚未達到衰退程度。近年來,包括「殖利率曲線倒掛」在內等指標無法精準預測經濟衰退,其一原因是經濟軟著陸與衰退一開始跡象十分相似,也就是經濟數據轉疲。這可能導致投資人誤判,以為經濟衰退即將到來而投資轉趨保守,因此痛失獲利機會。這促使許多分析師提出其他指標,沃爾瑪衰退訊號便是其一。該訊號將沃爾瑪股價與標普全球奢侈品指數(S&P Global Luxury Index)進行比較,藉此追蹤消費者購物模式變化。換言之,當經濟放緩與衰退風險升高時,消費者會偏好購買便宜而非昂貴商品。保爾森表示,沃爾瑪衰退訊號如今升至2020年以來最高,這僅指向經濟軟著陸。如果該指數繼續上升的話,投資人就需要開始擔憂衰退風險。
穆迪對6家地區銀行示警 高利率加劇商業地產貸款違約率
當前,美國商業地產正面臨壓力,小型銀行商業地產風險曝險遠大於大型銀行。今年3月底,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將美國5家地區性銀行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穆迪將美國6家地區性銀行列入負面觀察名單,這些銀行的信用評級面臨被下調的風險。穆迪稱,上述銀行對商業房地產貸款有大量曝險。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至少有6家持有大量商業房地產貸款曝險的美國地區性銀行,面臨債務評級被下調的風險。穆迪將First Merchants Corporation、富爾頓金融控股、ONB、PGC、華盛頓聯邦儲蓄、F.N.B.Corp等6家銀行的長期評級列入可能下調的負面觀察名單。穆迪表示,由於利率持續居高不下加劇了長期存在的風險,尤其是在週期低迷時期,擁有大量商業地產貸款的地區性銀行,面臨著持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壓力。並指出,在聯準會加息週期開始前的低利率環境期間,許多地區性銀行選擇建立並維持可觀的商業地產曝險,而商業地產是「不穩定的資產類別」。近期,紐約社區銀行陷入動盪。投資者便開始密切關注對商業地產貸款有大量曝險的美國地區性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中旬曾警告稱,銀行業界對美國商業地產的曝險過大,可能會導致去年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的混亂重演。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未來三年大量房地產債務到期,越來越多的猜測認為,如果商業地產貸款違約率攀升至難以控制的水平,美國銀行業可能會陷入另一場重大危機。此外,令商業地產貸款人雪上加霜的是,經濟放緩和疫情後對遠程和混合工作安排的強烈偏好等因素,不僅進一步導致了美國商業地產市場的困境急劇上升,而且對美國商業地產價格也相當悲觀。不過,一些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則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幾天之前,全球最大避險私募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表示,正在與幾家美國地區性銀行談判,探索收購其資產和發放的貸款。蘇世民指出,地區性銀行從向廣闊經濟提供信貸的業務中回撤,將使黑石成為受益者和合作伙伴,像黑石這樣的公司有機會填補這一空白。
美國原油庫存增加+中國需求疲軟 國際油價跌3%至3周以來低點
國際油價17日下跌3%,為連續第3個交易日下跌,且收在3周以來最低點。分析師指出,由於美國原油庫存增加、中國能源需求前景疲軟,同時美國緩和中東緊張局勢,因此價格回落。根據美國能源情報局(EIA)數據顯示,上周(12日止)美國原油庫存增加 270萬桶,至4.6億桶,為連續第4周增加;而標普全球商品洞察的調查,分析師預期汽油供應量下降90萬桶,以及餾分油供應量將減少110萬桶。5月紐約期油收市報每桶82.69美元,下跌2.67美元,跌幅3.1%,為3月27日以來最大跌幅;6月倫敦布蘭特期油收市報每桶87.29美元,下跌2.73美元,跌幅3%,也為3周低點。據了解,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第一季的GDP年增率5.3%,經濟成長快於預期,不過在房地產投資、零售銷售和工業產出的部分,國內需求仍疲軟,中國第一季房地產投資年減9.5%。
巴爾的摩大橋倒塌恐衝擊美國供應鏈? 專家: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大橋倒塌,令美東最繁忙港口之一巴爾的摩港的航運和卡車運輸完全停頓,從快遞、零售、煤炭到汽車等多個產業都必須改道,讓人擔心可能衝擊美國供應鏈。州長摩爾(Wes Moore)說,現在無法評估這個美東第五大繁忙的貨櫃港將何時能重新開放運作。港口官員指,目前有1艘貨船和2艘海軍運輸艦在大橋倒塌的封鎖區後面,同時約廿艘船隻在港口外停泊。亞馬遜等多家企業在大橋附近有大型配送中心,他們還在評估港口停頓、道路封閉和橋樑上損失,對其營運造成的影響。儘管如此,專家認為事故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因為人口密集的東岸有大量可替代的高速公路和港口。供應鏈風險管理公司Everstream全球情報解決方案部經理沃茲克(Mirko Woitzik)認為事故影響只限於當地,因為進口商幾乎可透過美東其他港口處理貨運。巴爾的摩港主要運輸汽車、貨車、農業與營建業等重機具。馬里蘭州港務局指其去年處理約84.7萬輛轎車和輕型貨車。標普全球(S&P Global)指該港去年為美國第二大煤炭出口港,占全美出口量約三分之一。太平洋商船協會(PMSA)指其去年處理進口貨櫃量為全美第10大港口。鐵路公司CSX預計煤炭運輸被延誤而跟客戶商討應變計劃。包括福斯和BMW等多家車商還在注意事故的影響,雖然要改變運輸路線,但都認為對其營運影響不大。亞馬遜正評估是否有需要調整其配送中心的運作。
台電財務狀況難救 標普:增資、漲電價借款水準也降不下
台電公司獲得行政院撥款1,001億元、並自4月1日起平均調漲電價11%,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最新評估,這兩項公司財務強化行動並無法降低台電的借款水準,在未進一步舉債的情況下,這些措施並不足以填補台電未來三年的成本缺口,以及重大的資本支出需求,因此借款槓桿比將持續升高。台電目前持有的發行人信用評等,由標普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授予,長、短期信評等級分別為twAAA、twA-1+,評等展望「穩定」,長期評等主要受到國營事業身份的金鐘罩保護,信評機構評估政府將賦與該公司極重要的特別財務支持支持。標普全球評級分析,身為國營事業的台電公司,借款水準成本連年來持續大幅提高,背後有四大因素:一、發電成本與購電成本相對較高,二、必須大量投資再生能源發電而產生額外的成本負擔;三、全國公投已通過並決定,要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核電;四、政府限制電價上漲的長期政策。另一項新增狀況,是央行3/21調升官方基準利率半碼,台電的利息負擔與借款將因此增加。中華信評預估,及至今年底,台電的帳上借款將從去年底的新台幣1.52兆元增至新台幣1.7 兆~1.75兆元。因此即使近期台灣政府宣布多項支持台電財務的計畫,包括4月1日起將平均電價調漲至每度電新台幣3.4518 元、漲幅11%,仍低於今年1月底時每度電新台幣3.7665元的售電成本;至於行政院計劃今年期間為台電進行現金增資新台幣1,001億元,以吸收該公司部分的累積虧損。實際上,截至 2023年底,該公司虧損已達新台幣3,826 億元。台電的最新財務狀況,中華信評指出,2023年稅前淨損為新台幣1,985億元,在不考慮潛在的一次性政策補貼收入之前提下,2024年的淨損將為新台幣1,000億元至1,200億元,「這已納入考量漲電價11%後的收入、及假設原料成本可能降低的情況。」儘管如此,標普全球評級認為,若未來二至三年台電的獲利能力並無明顯改善,台灣政府將持續提供財務支持,藉此改善台電的資本結構與財務可持續性。基於此,以台電在執行政府能源政策方面扮演的關鍵角色來看,台電的評等持續反映該公司幾乎確定會獲得政府特別財務支持的可能性。
憂美股2024年漲勢遇阻 散戶10月套現近160億美元
美股今年的上漲,使其幾乎抹去了2022年的跌幅。然而,一些個人投資者正在獲利了結並出售風險較高的股票,因他們懷疑推動主要股指上漲的少數幾家科技公司可能無法繼續支撐市場。這是散戶和華爾街專業人士現在都擔心的問題,股市表現相當不錯,但許多人仍然擔憂可能發生經濟逆風,導致情況惡化。外媒報導,加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的全職交易員努南(David Noonan)就是對此感到擔憂的交易員之一。去年,這位交易員圍繞大型科技股和熱門指數進行了期權交易,包括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100指數,如今他的大部分資產都已套現。他稱,「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如果你看到人們開始賣出並獲利了結,這可能會產生經濟上的瀑布效應。」在最近的業績季,蘋果和Meta等巨頭的前景令人失望,引發了人們對其未來增長潛力的擔憂。此外,2024年仍然可能出現經濟衰退。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顯示 ,個人投資者在10月份拋售了價值近160億美元的股票,超過過去兩年中的任何一個月。最近,他們對一些押注科技領域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興趣也有所下降。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ProShares三倍做多納斯達克指數ETF(TQQQ)的漲幅是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100指數的三倍,但該基金本月仍出現近15億美元的資金流出,為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有交易員指出,經濟放緩和2024年總統大選帶來的波動,是明年股市漲勢遇阻的原因,尤其是在頭幾個月。他計劃更多地投資於黃金或加密貨幣等避險工具,以及包括工業、材料和能源在內的週期性行業,因爲這些行業可能會追趕反彈。他的策略可能是購買工業股和專注於小型股的iShares羅素2000指數ETF的看漲期權。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聯準會的行動。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政策制定者表示,他們將在未來的利率變動上謹慎行事。最近幾周,對聯準會將在2024年開始降息的樂觀情緒推動了股市飆升。交易員表示,若確實開始降息,他可能會改變策略,押注科技股將大幅上漲。
3年來首見! 美11月製造業、服務業人數雙雙下滑
當地時間周五(24日),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1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從10月的50降至49.4,為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服務業和製造業就業人數則出現了自2020年中期以來的首次下降,製造業產出指數業跌至50.4,服務商業活動指數初值則從50.6上升至四個月高點50.8,市場原先預期這項數據將降至50.4。PMI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每月調查彙總而來,是衡量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反映未來經濟變化趨勢。指數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代表某領域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處於萎縮狀態。根據該調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份的50.0降至11月的49.4,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上個月的50.6升至本月的50.8。雖然整體略微向好,但數據還顯示,服務業就業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製造業就業人數也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報告稱,企業普遍提及裁員的原因,是因為需求狀況減弱和成本壓力升高。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首席經濟學家瓊斯(Sian Jones)在報告中寫道,由於對前景的擔憂,企業近三年半來首次出現裁員,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製造業之中,服務業公司也在稱他們正尋求節省成本。有媒體分析稱,這是服務業雇員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而製造業就業人數已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美國就業增長一直是經濟的關鍵,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有可能重新引發對2024年衰退的擔憂。
服務業走疲 8月全球商業活動放緩 歐元區恐步入衰退
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商業活動在8月份進一步放緩,主要受到服務業走疲拖累,反映物價和利率上揚導致消費者縮減支出,進而打擊需求。服務業跌入緊縮讓歐元區的商業活動比原先預期更為低迷,意味著歐元區經濟可能陷入衰退。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服務業在8月出現今年來首見萎縮,法國的縮幅比先前預測更大。至於歐元區外的英國,商業活動放緩為7個月來最嚴峻。亞洲的數據更為悲觀,大陸服務業的擴張腳步為8個月來最慢,而印度的成長力道失去些許動能。日本則一枝獨秀,服務業出現3個月來最大擴張步伐,強勁的消費者支出給予服務業支撐。標普與漢堡商業銀行(HCOB)的歐元區8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由7月的48.6降至46.7,創下2020年11月以來最低紀錄,已連續3個月位在景氣榮枯線50之下,亦不如初值的47。標普全球(S & P Global)表示,最新PMI數據意味著歐元區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緊縮0.1%。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普雷特約翰(Adrian Prettejohn)表示,歐元區8月PMI終值由2周前偏低的初值進一步下修,預估歐元區下半年將跌入衰退。歐元區8月服務業PMI終值由7月的50.9降至47.9,遜於初值的48.3。衡量需求的新業務指數由48.2大跌至46.7,創下2021年初以來新低紀錄。此外,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8月服務業PMI終值全數位在50之下。在亞洲方面,大陸8月財新服務業PMI由7月的54.1陡降至51.8,創下去年12月以來新低紀錄。印度的服務業狀況相對良好,8月PMI終值由7月的逾13年高點62.3,下降至60.1。日本8月服務業PMI終值由7月的53.8上升至54.3。經濟顧問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指出,日本銀行(央行)將對強勁的服務業就業跡象感到高興,但也會擔憂成本壓力。
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66% 台經院示警:通膨恐捲土重來
台經院昨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66%,較上次預測下修0.65個百分點,也是繼中經院上周公布下修全年GDP至1.6%後,又一家預測機構宣告今年保2落空。值得注意的是,台經院示警,受到俄烏戰爭、勞動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通膨可能捲土重來。GDP下修,台經院解釋,主要受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導致我國出口衰退,投資下滑;不過,下半年景氣變數多,國內因缺工勞動成本上升,加上俄烏戰爭未歇、氣候異常對全球糧食價格帶來上揚風險,通膨恐將再起。綜合美媒報導,由於美國通膨依然在2%以上,勞工市場保持緊俏,標普全球(S&P Global)機構發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7月Markit製造業PMI指數初值,從前1個月終值46.3上升到49的3個月高點,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46.2,一般認為將導致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美國6月通膨年增率降至3%、優於預期,主要受能源價格下跌所致,若扣除食品、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年增率為4.8%,通膨壓力仍然存在,而台灣也有類似的現象,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警示,近期國際油價蠢蠢欲動,若油價每桶突破80美元甚至更高,代表通膨數據可能再往上升;而各國氣候異常,都可能導致下半年通膨捲土重來。此外,孫明德表示,今年景氣「內溫外冷」,與前年經濟成長率逾6%、卻發振興券「中看不中用」相比,今年呈「中用不中看」的態勢;簡單解釋是,經濟成長率持續下修、出口衰退、投資偏弱,但街道、機場卻都擠滿逛街、出國人潮,股市攀上萬七帶來財富效果,零售、車市銷售大爆發,國外來台的觀光人潮今年以東南亞、韓國居多,累計超過50萬人次,不需要振興券,消費市場也能很熱絡。即使台經院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66%,但走過第1季負成長後,未來將逐季上揚;孫明德以「有瑕疵蘋果」來形容,把表皮的瑕疵(GDP下修、出口衰退)削掉,果實還是很好吃。台經院也同步公布6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7.96點,連續3個月下滑,幅度稍有縮減。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99.36點,連2個月呈現上揚態勢;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5.77點,仍維持向上的格局。
新能源轉型需求量暴增 礦業大佬示警:這基本金屬恐瘋漲10倍!
艾芬豪礦業(Ivanhoe Mines)創始人、億萬富翁弗里蘭德(Robert Friedland)於美東時間26日示警,市場還沒有意識到銅的價值,上游銅礦普遍投資不足,世界正面臨著銅的供應危機,「我擔憂的是,銅價到最後可能會暴漲10倍。」據《華爾街見聞》援引《彭博社》的報導,銅是一種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且非常耐用的基本金屬,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材料及家電等眾多產業,全球使用量僅次於鐵和鋁。而銅的需求量一直以來也被視為能夠可靠反映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之一,因此又被稱為「銅博士」。此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銅跟鋰、鈷、鎳一樣處於核心地位。對此,業內人士就示警,由於上游採礦業供給無法滿足暴漲的需求,長期來看,銅價可能會狠翻10倍。弗里蘭德也強調,銅的實物庫存非常低,礦業公司的相對估值正處於歷史低位,再加上目前的銅礦太少,上游銅礦的開發力度更明顯不足,因此難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報導指出,相較於鋰金屬近年來不斷被市場追捧,銅在新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逐漸黯然失色。但實際上,銅對電動汽車電機和電池,以及電纜和變壓器中至關重要。根據標普全球股份有限公司(S&P Global Inc.)最新的報告指出,電動汽車對銅的需求是內燃機汽車的2倍。且預計到2035年,銅的需求量將翻倍,達到每年5千萬公噸,超過1900年至2021年期間全球消耗的所有銅量。弗里蘭德還認為,近期被追高收購的礦山正在表明,採礦業已經嗅到了銅價上漲的趨勢,「當金屬需求量上升時,價格就會瘋漲,且沒有人願意賣掉手中的儲量,我們正走在這條趨勢上。」
巧克力原料價格突破多年新高 標普分析師點出關鍵原因
根據消費者情報資料庫「尼爾森愛科」(NielsenIQ)的數據顯示,巧克力價格在過去1年上漲了14%,而巧克力主要成分之一「糖」的價格,也在4月份突破了11年來的高點。部分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受到主原料可可供不應求的影響,巧克力的價格恐再繼續飆漲。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報導,「標普全球」(S&P Global Inc.)商品洞察首席研究分析師特維爾塔科夫(SergeyChetvertakov)透過電郵告訴CNBC:「可可市場正在經歷顯著的價格飆升…今年的短缺已標誌著連續2個產季的供不應求,預計可可庫存將降至異常新低。」報導指出,可可豆的價格在美東時間9日飆升至每公噸3160美元,成為2016年5月5日以來的新高。特維爾塔科夫續稱,聖嬰現象(El Nino)的來臨將會使可可豆主要種植地西非的雨量低於平均,還會帶來乾熱多塵的哈馬丹風(Harmattan)。他補充,全球大約有60%以上的可可豆產自西非國家象牙海岸和迦納共和國。他預測,在下一個可可產季,也就是今年10月至明年9月,可可市場恐再次陷入供不應求的窘境,且意味著可可期貨可能進一步飆破每公噸3600美元。此外,根據食物大宗商品價格資料庫Mintec的數據顯示,巧克力主要原料「可可脂」的價格今年來已上漲20.5%,另一重要原料「糖」的價格也在4月寫下11年來新高。全球3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惠譽國際」(Fitch Solutions)研究部門便在5月18日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受到印度、泰國、中國大陸和歐盟等地乾旱的影響,糖期貨價格獲得了支撐。」特維爾塔科夫也向消費者喊話,「綜上所述,民眾應該為巧克力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做好準備,」因為巧克力生產商正面臨原料上漲、能源支出激增帶來的成本壓力,他們逼不得已必須轉嫁給消費者。
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逾20% 聖嬰現象來襲全球爭奪LNG
據外媒周五(9日)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周四(8日)證實,聖嬰現象(El Nino)來臨。隨著交易員重新評估供應風險,歐洲天然氣期貨大漲逾20%。荷蘭近月天然氣期貨周五上漲21.5%,至每兆瓦時32.75歐元。該合約本周累計上漲逾35%,創下去年8月能源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最高漲幅。上一次聖嬰現象在2019年發生,該特徵是太平洋海面的溫度高於平均值,此天氣型態導致全球商品市場大幅震盪,加上當前海面溫度較為溫暖,潛在影響會更大。有跡象顯示,歐洲迎來熱浪侵襲之際,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料劇烈波動,各國對天然氣的爭奪正在加劇。依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顯示,聖嬰現象循環開始的前四季,非燃料商品價格漲5.3%、原油價格漲13.9%。燃料價格上漲,歸咎乾旱期水力發電量減少,各國對化石燃料更依賴。儘管近幾個月來,歐洲天然氣庫存處於高位和工業需求低迷壓低了價格,但交易員對供應可能收緊感到不安。人們擔心,未來幾個月流入歐洲的液化天然氣(LNG)數量將會下降。隨著北半球進入夏季,高溫天氣可能會增加從歐洲到亞洲的製冷需求,進而加劇對LNG的爭奪。相關統計顯示,對那些向歐洲出口LNG的美國供應商而言,夏季時段在亞洲市場更有利可圖。此外,分析師還指出,今年夏天LNG出口設施的維護工作將非常繁重,這可能會加劇天然氣價格的漲勢。然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歐洲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工業天然氣需求並未顯示出有意義的復甦跡象。標普全球大宗商品的數據顯示,由於全球經濟放緩,以及轉向可再生能源,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荷蘭5月份的天然氣需求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10%。此外,儘管本周漲勢驚人,但相較於去年8月的高峰,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下跌了約90%。
美服務業景氣歷年來最差 沙國自願減產難獨撐 油價漲幅受抑
消息面:●美國4月工廠訂單月增0.4%,不如市場預期的月增0.8%。扣除運輸項目的工廠訂單月跌0.2%。4月份耐久財訂單經修正後為月增1.1%,與前值一致。●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5月非製造業指數為50.3,低於市場預期的52.2和4月份的51.9,並創下今年來新低。其中,商業活動分項指數為51.5,低於市場預期的52.5,並創下3年新低。新訂單分項指數為52.9,較4月的56.1大幅放緩。未完成訂單分項指數為40.9,較4月份的49.7驟跌,並創下14年來新低。投入價格分項指數為56.2,創下3年新低。就業分項指數為49.2。●標普全球公布,美國5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4.9,低於初值和市場預期(均為55.1)。綜合PMI終值為54.3,低於初值54.5。●美國服務業數據不如預期,周一美元指數尾盤跌0.13%,盤中曾上漲0.37%,報104.403。●沙烏地阿拉伯自願自7月起擴大減產,周一紐約期油收漲0.57%,報每桶72.15美元,盤中一度飆漲4.63%,最高站上75.06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收漲0.76%,報每桶76.71美元,最高升至78.73美元。部分交易商認為沙國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油價下跌趨勢,使油價漲幅受限。稍早前高盛預估到2023年12月布蘭特期油價格將來到每桶95美元,澳盛銀行則維持到年底時布蘭特期油每桶升至100美元的預測不變。
原油下半年供不應求 分析師:明年油價恐站上高點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產油盟國OPEC+4日集會後維持減產計畫不變,不過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自願擴大減產,分析師預期下半年原油將供不應求,明年油價恐站上每桶100美元。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國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Abdulaziz bin Salman)透過聲明稿表示,7月起沙國的原油產量將由每日1,000萬桶降至900萬桶。顧問公司Rapidan Energy總裁麥奈利(Bob McNally)表示,沙國自願每日減產100萬桶出乎市場意料,再次展現減產保價的決心。他預期今年下半年油市將轉趨供不應求,明年油價將升破每桶100美元。早在OPEC+本次集會之前,國際能源總署(IEA)便已示警,第三季前全球石油供給缺口可能達190萬桶。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指出,沙國額外減產可能加劇石油供給短缺,7月的供應缺口可能超過300萬桶,此舉恐推高未來幾周的油價。高盛分析師表示,OPEC+本次集會對油市而言是「溫和利多」,可能讓今年布蘭特原油的價格每桶上升1至6美元,取決於沙國維持每日產量900萬桶的時間有多久。澳洲聯邦銀行(CBA)指出,若是布蘭特原油的價格維持在70至75美元之間,或降至更低水準,沙國自願減產100萬桶的行動可能延長。倘若布蘭特原油跌破每桶70美元大關,沙國可能擴大減產。標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全球需求和亞洲分析主管Kang Wu表示,北半球夏季旅遊季揭幕將帶來龐大的石油需求,造成石油庫存減少,支撐未來幾個月油價走高。在通膨逐漸降溫之際,Rystad Energy指出,油價上揚可能再推高通膨,促使央行繼續升息。OPEC+生產全球約40%的原油,其產量決策牽動油價走勢。OPEC+的產量總計每日削減366萬桶,占全球石油需求的3.6%。
歐元區12月PMI報47.8連6個月低迷 經濟恐陷嚴重萎縮
標普全球(S&P Global)旗下IHS Markit周五(16日)公布的一項初值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47.8,高於預期和前值的47.1,商業活動的萎縮速度為四個月來最慢增速,也是連續第六個月低於50榮枯線,創下自2013年6月以來最久的低迷時期。此數據顯示了經濟衰退將比原先預期的更為淺層,不過數據透露未來可能出現的衰退程度會比先前預期要輕,同時物價漲幅約為一年以來最溫和。標普全球的歐元區12月綜合PMI初值為48.8,較11月的47.8略有改善,並為近四個月最高水準,也高於路透調查的48.0。觀察數據細項,12 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下降速度有所放緩,而物價飆升情形也進一步減弱,而隨著供應改善和需求下滑,投入價格指數的漲幅為2021年5月以來最低,而產出價格指數為 1 年以來最低。歐元區12月主流服務業PMI初值報49.1,為八月以來最高水準、連續第五個月低於榮枯線,也高於分析師預期的不變的48.5,表明服務業活動的萎縮步伐也有所放緩,其中服務業投入價格指數創2022年1月以來新低,主因是供應改善和需求下降。追蹤製造業的指數則升至47.8,高於11月的47.1。推動此一成長的主要因素是供應條件的改善,以及對能源限制的擔憂減輕。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製造業活動繼續萎縮,工廠生產連續第七的月下降,但生產下降速度有所放緩,表明與 10 月的驟降相比萎縮步伐明顯放慢。這份報告表明,歐元區第四季的整體表現將不及上一季。另外如果排除新冠疫情期間的封鎖時期,截至12月的3個月PMI均值表明,歐元區經濟已出現自2013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儘管 12 月商業活動再次萎縮表明經濟極有可能衰退,但調查也暗示低迷將比幾個月前大眾的預期更為溫和。第四季數據顯示,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速略低於 0.2%,前瞻性指標預告明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放緩。
CSA評選出爐!元大金居綜合金融組第一
元大金控(2885)今天(21日)晚間獲知,在與標準普爾公司S&P、瑞銀集團UBS等國際金融企業同時競爭2022年標普全球企業永續評比(CSA)中,根據公布最新評選結果,成績暫居綜合金融組第2名,並為全台第一名。標普全球企業永續評比為全球知名永續發展評級的指標,也是國際最具代表性永續評比,連結道瓊永續指數(DJSI)成分股,每年針對全世界數千家企業進行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的永續評比。元大金控表示,在總共24項題組中,近4成題組目前獲得同組最高分,包含重大議題、風險管理、普惠金融、客戶關係等,彰顯元大金控以高度執行力落實ESG(社會、環境、公司治理)的舉措,博得良好口碑,深獲國際機構高度肯定。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和影響益發嚴重,如何避免「綠天鵝」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已成全球共識,元大金控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藍圖,今年獲金管會邀請加入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肩負起「領頭大雁」的責任,引領國內其他金融機構與企業方向,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身為先行者聯盟的一員,元大金控承諾在綠色採購、資訊揭露、投融資與議合、協助與推廣、國際接軌等5大永續議題展現積極行動,發揮金融影響力,推展永續在各面向的深化應用,帶動全體金融業邁向永續發展。面對環境變革帶來的重重挑戰,元大金控將氣候變遷的風險納入營運決策,同時正視全球暖化與資源耗竭的危機,依循SBT科學基礎減碳目標訂定減排策略與路徑,採科學化的方式接軌「淨零碳排」國際趨勢,為全台第2家、亞洲第4家通過SBT減碳目標審查的金融業者,今年發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加強氣候相關資訊的揭露與透明度,並以「永續金融準則」作為發展金融產品及服務準則的最高架構與指引,深化經營韌性。社會發展與金融服務是共存共榮的體系,金融服務支撐經濟社會所需,同時仰賴社會健全的發展,元大金控堅守「改變的力量,從關懷開始」信念,長期關注社會議題與弱勢族群,並以實際行動給予支持,今年9月開學前夕,逾萬名受助兒少仍苦於無助學金,無法安心上學,元大金控捐贈千萬元給公益夥伴家扶基金會,盼拋磚引玉,在兒少的求學路點亮一盞溫暖的燈。
北溪1號又發生「技術問題」 標普副董:普丁真的懂能源
俄羅斯能源公司25日宣布,運送天然氣往歐洲的「北溪1號」(Nord Stream 1)發生技術性問題,因此天然氣再度減供,讓標普全球副董事長直言,普丁是真的懂能源市場的人,此舉將堆高能源價格。俄羅斯能源公司Gazprom日前先是宣布例行性維修,宣布停供透過北溪1號運送的天然氣,25日再度宣布因為技術性問題,天然氣的運輸量將降至每日3300萬立方米,相比最大供應量1.6億立方米僅20%。對此標普全球副董事長同時也是石油專家的Dan Yergin,在接受《CNBC》採訪時,直言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是真正懂能源市場的人,藉著減少供應量造成市場價格混亂。歐洲能源業者也警告,受到天然氣減供影響,歐洲將會提早面臨因能源短缺而停電的情形,到現在都還沒為冬季能源市場混亂進行準備;在能源價格部分自2022年初以來天然氣已經上漲140%,原油則是上漲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