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
」 AI 人工智慧 蘋果 Google 微軟MacBook搭配M4 Max晶片霸氣登場 挑戰最強AI筆電寶座
沒錯!這一周就是蘋果周。Apple今天發布搭載 M4 系列晶片:M4、M4 Pro 和 M4 Max的MacBook Pro。M4版本的的MacBook Pro為14吋,提供太空黑色和銀色2種顏色,具備M4的超快速效能和3個Thunderbolt 4連接埠;搭載M4 Pro和M4 Max晶片的有14 吋和16 吋機型,均提供Thunderbolt 5,可達成更快的傳輸速度和先進連接功能。所有機型均配備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提供全新奈米紋理顯示器選項,讓顯示器更升級。 受惠於M4系列晶片的超快速效能,新款MacBook Pro變得更加強大。(圖/Apple提供)相較於搭載Intel的MacBook Pro,新款 MacBook Pro為AI工作提供近 10 倍快的效能提升,而針對圖形密集型工作,使用者獲得高達20倍快的效能提升。新款 MacBook Pro的電池續航力現在長達 24 小時,升級裝置者還可體驗到長達14小時的額外續航力。M4系列採用第二代3奈米技術打造,是最先進的個人電腦系列晶片。M4系列具備強大的單執行緒CPU效能和世界最快的CPU核心;以及出色的多執行緒CPU效能,可滿足最繁重的工作量。Apple 晶片結合CPU中的機器學習加速器、先進的 GPU,以及更快、更有效率的神經網路引擎,從裡到外都是為AI提供優異效能而打造。搭配更快速的統一記憶體,各個晶片都有更擴增的記憶體頻寬,因此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其他大型專案可以在裝置端順暢運行。此外,M4系列領先業界的每瓦效能,讓使用者能享有長達24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新款 MacBook Pro搭載M4、M4 Pro和M4 Max晶片,是歷來為專業級筆電打造出的最先進晶片系列。(圖/Apple提供)至於M4 Pro則配備強大的14核心CPU,其中包含10個效能核心和4個節能核心,帶來多核心效能的飛躍,同時還配備高達20核心的GPU,其效能是M4的兩倍。有了M4 Pro,新款MacBook Pro 的記憶體頻寬比前一代大幅增加75%,是任何AI PC 晶片的兩倍。搭載 M4 Pro 的新款 MacBook Pro 速度比搭載 M1 Pro 的機型快達3倍,能加速如地理測繪、結構工程和資料建模等工作流程。那麼M4 Max能有多神呢?搭載M4 Max的MacBook Pro特別為資料科學家、3D藝術家和作曲家等專業人員而設計,將他們的工作流程推向極限,以往只能用桌上型電腦完成的專案,現在使用筆電就能完成。M4 Max配備最多16核心CPU、最多40核心GPU、每秒超過0.5 TB的統一記憶體頻寬,以及比M1 Max快3倍以上的神經網路引擎,使得運行裝置端AI模型空前快速。有了M4 Max,MacBook Pro的效能高達M1 Max 的3.5 倍,能夠輕而易舉地處理視覺特效、3D動畫和電影配樂等繁重的創意工作。它還支援最高128GB 的統一記憶體,因此開發者可以輕鬆與擁有近2000億個參數的眾多大型語言模型 (LLM) 進行互動。得益於M4 Max配備兩個 ProRes 加速器的強大媒體引擎,即便使用 iPhone 16 Pro 拍攝並在Final Cut Pro 中剪輯 4K120 fps ProRes 影片,MacBook Pro也能輕鬆應付。跟剛剛發布的iMac一樣,MacBook Pro配備全新 1200萬畫素的Center Stage 相機,即使在艱難的照明條件下也能拍出更強化的視訊品質。「人物居中」讓視訊通話使用者能更投入交談。四處移動時,此功能會自動將使用者維持在畫面中央。新相機還支援「桌上視角」,為視訊通話增添全新維度。藉助錄音室品質的麥克風和支援「空間音訊」的6揚聲器音響系統,無論使用者聆聽音樂或是以杜比全景聲看電影,都有更好的體驗。新款的MacBook Pro當然少不了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前,這項技術在 macOS Sequoia 15.1 中支援美式英文。Apple Intelligence 在做到這一切的同時,每一步都保護著使用者隱私。其核心是裝置端處理,對於更複雜的任務,「私密雲端運算」讓使用者可以取用 Apple 更大的、基於伺服器的模型,同時以創新突破的方式保護個人資訊。MacBook Air是世界最受歡迎的筆記型電腦,雖然沒有M4系列晶片。但有了Apple Intelligence,它的表現更加出色。現在,搭載M2和M3的機型起始記憶體容量增為雙倍,達到16GB。大家最關心的售價,搭載M2和M3機型的MacBook Air,售價依舊是3萬2900元起,有午夜色、星光色、銀色和太空灰色可供挑選;搭載M4的 14 吋MacBook Pro售價5萬4900元起;搭載M4 Pro的14吋MacBook Pro 售價為6萬7900元起;16 吋M4 Pro晶片的MacBook Pro售價則為8萬4900起,MacBook Pro系列所有機型均有太空黑色和銀色可供選擇。10 月 30 日起,包括美國在內的 28 個國家和地區的顧客可至 apple.com/store 以及 Apple Store App 預訂新款 MacBook Pro。產品將於日後在台灣開放訂購。
X大改隱私政策!不願創作被「強制徵用」成馬斯克AI養分 創作者爆出走潮
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宣布要在年底前打造出「最強AI」,知名社群平台推特(後遭馬斯克更名為X)很快便於今(17)日宣布其用戶隱私條款進行修改,在這項預定於11月15日起生效新條款中,提及「用戶在X平台上的圖片、影音資源將無條件提供給AI訓練使用」的霸王條款,大批不願意將心血結晶無償交給馬斯克使用的圖文、影音創作者為此爆發出走潮。而另一邊,酷似推特的新社群平台「Bluesky」則傳出12小時內用戶成長超過10萬,且仍在以每秒10名註冊用戶的速度成長中的消息。社群平台X在近期正式宣布了新版的服務、隱私條款,並宣布新規將在今年11月15日正式上線。然而用戶細究內容,卻發現新條文中有極大爭議:一、用戶在X平台上的圖片、影音資源將無條件提供給AI訓練使用。二、當帳戶封鎖某人,對方依舊能看見被封鎖帳號的動態,只是不能進行留言、轉發等互動。由於修改後的條款明確指出該公司有權徵用用戶內容用於X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上述消息曝光後,立刻讓X平台上大量的藝術家與影音創作者相當不滿,新版服務條款過於霸道,完全視其智慧財產權於無物。為此,有不少創作者已經向粉絲們宣告,近期將結束在X帳號的經營,轉而尋找其他適合發布作品的社交平台。有媒體指出,由推特創辦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在2019年提出,並由推特資助獨立團隊孵化的新社交媒體「Bluesky」成為了這一波出走潮的最大受益人,自X發布新版服務條款以來,Bluesky用戶並快速上升,在12小時內用戶成長了超過10萬人,並且仍以每秒10名註冊用戶的速度成長中。相關人士還透露,這批新成員中,大部分來自ACG創作文化流行的日本與韓國。事實上,以用戶發布內容訓練AI並非馬斯克獨創,今年6月,Meta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就已經宣布開始使用其歐洲用戶的公開貼文於訓練人工智慧。不過Meta強調,「不會將用戶與親友間的私人訊息內容用於訓練AI」,且用戶若不想要發文被當成AI訓練 素材,可以透過Facebook的協助頁面,提交數據刪除申請。Meta收到申請後,「將按照所在國家的隱私權法規處理。」
放棄自駕車大夢? 外媒:蘋果已主動向加州DMV取消道路測試許可證
據科技媒體MacRumors報道,應蘋果公司的要求,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 (DMV) 於9月27日取消了該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證。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也發文稱,造車計畫已被 Apple 正式取消。它背後近 2,000 人的團隊會被解散,其中大部分人將轉往人工智慧部門助力生成式 AI 的開發,剩下職能不符的員工則將被裁撤。此次測試許可證並非「被動回收」,而是蘋果公司在9月25日主動向DMV遞交取消許可證的確認通知。如果未被取消,該許可證有效期可以持續到2025年4月30日。根據加州方面的規定,公司需向DMV申請許可後方能在加州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自蘋果在2017年4月14日獲DMV批准並頒發許可證後,Apple Car項目團隊在DMV註冊的測試司機達152名,註冊的測試車輛也有66輛。在道路測試過程中,蘋果遭遇過不少事故,2018年8月24日,測試車輛在準備併入高速公路時被追尾;同年10月,車輛在轉向時發生側滑並與其他車輛相撞。然而另一方面,蘋果也多次下調對自動駕駛等級的預期。今年2月,在投入數十億美元又數十年的研發時間後,蘋果終於宣布取消發佈自動駕駛汽車的所有計劃,並對項目中近2000名員工進行了裁員或再分配,許多員工被調動至機器學習和AI部門,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項目。
首波跨校AI課2/清大名師坦言「上課很挫」 想告訴學生:我會怕,但一樣敢做!
台灣首次串聯25所大專校院的跨校線上課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簡稱TAICA),在短短2周籌備期間,最大挑戰是找老師。該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直白地告訴CTWANT記者,「願意來的老師要有膽量!」因為上課採直播授課,萬一出錯就可能被譏笑。TAICA這學期首先提供聯盟學生跨校選課的有五門課程:清大陳宜欣老師的《資料探勘與應用》、清大高宏宇老師的《自然語言處理》、台大林軒田老師的《機器學習》、台大張智星、陳君明老師的《金融科技導論》、成大朱威達老師的《人工智慧導論》。陳宜欣透露,尋找師資的過程挑戰重重。「時間真的很趕,我又想找到好老師,所以我先從自己熟悉的老師著手,然後再請助理調查學生在社群上的上課感想,如果上課有料、的確能有收獲,就再進一步邀約。」「我敢說找到的都是很棒的老師,例如台大林軒田教授把我拉進這個計畫,所以他當然不能拒絕我,他得過台大傑出教學獎,上課精彩到結束學生竟然鼓掌長達1分鐘,非常『凡爾賽』!」但敢接下任務的老師的確要有膽量,陳宜欣說,「很多老師一開始答應,後來聽說直播上課想打退堂鼓,擔心出錯會讓自己的學校丟臉,那我會一個個拜託,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能幫助台灣學生的事情。」目前這些課程都採直播上課,如何互動也是一個重點。陳宜欣說,TAICA這學期課程屬於研究所課程,比較不會有太多程度差異,但每門課的老師都會想辦法協助學生。「舉例來說,我的課程是英文授課,課程影片會有助教協助後製字幕,課程有會有課程間的練習、課後的練習、課程中用Sli.do線上互動提問、每一堂課後的會讓學生摘錄本日自己覺得最有印象的部分、以及有沒有額外的問題,我會再逐一回覆。」例如林軒田老師上課時共有500多位學生上線,結束後有97個問題,老師再一一回覆。至於考試和報告,陳宜欣表示目前還在討論各種如何線上合作的可能,但由於修課學生很多,所以會利用線上資源,例如讓學生產生短影音,再透過同儕打分數、助教檢視,最後選出具代表性的報告來跟大家分享,但最後尚未有定論。陳宜欣透露,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隨時調整,但下學期將會設計聯盟學校有更多相對應的衛星課程、衛星教師、以及配合的盟校助教來合作,如此就更能針對不同程度學生教學。張智星老師擁有玉山銀行科技長的特殊資歷,其教授的《金融科技導論》是台大炙手可熱的課程。(圖/翻攝自張智星臉書)TAICA剛誕生,累是一回事,但老師上課真的要有膽量!陳宜欣說,直播上課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放大檢視,或許今天精神不佳說錯話,可能就遭猛烈批評「清大陳宜欣很遜」。「所以我都跟學生說,我沒有教得很好,也絕不是100分,我知道一定會犯錯,但我還是敢做!」陳宜欣認為台灣學生普遍怕犯錯,所以比較不敢勇於嘗試,「這些學生以後都會變成大人,如果大人都不敢創新,那社會就會停滯,所以我要用行動讓學生了解敢做比犯錯更重要。」另一個陳宜欣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的,就是倫理,所以TAICA每個學程都有3學分的人工智慧倫理必修課,後續也會研訂大學使用生成式AI進行教學之參考指引。「我希望學生不只能學到技術,而是知道什麼可用?什麼不可用?」陳宜欣以「AI換臉」為例,當初一開發出來十分有趣,但後來卻被濫用,如今「眼見不足為憑」,這項技術的作者也公開表示後悔,但已經無可挽回。「倫理就是界線,這堂課就是協助學生了解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並培養批判思考與人文關懷的能力,同時知道技術會影響社會。」陳宜欣說,雖然沒辦法限制學生未來開發的技術,但至少我們先提醒,讓他們知道不要做未來可能會後悔的事,「想到上完這堂課,未來會多出幾千個守分際的學生,真是太棒了!」陳宜欣笑著說。
首波跨校AI課3/這學校超猛「祭15萬元獎金」吸引學生修課 共2527人選這五門TAICA課程
大學加退選剛結束,依教育部統計首波TAICA跨校AI學程五門課修課人數總計為2,527人,平均一門課約500名學生,只有預估1200名的一半。CTWANT記者採訪,部分聯盟學校認為開課時間過於倉促,各學校開學時間不一,但也有大學抓緊時間,號召學生選課,龍華科技大學甚至祭出15萬元獎金,還設輔導老師協助學生跟上課堂進度,搶下選課名額。中山大學教務長歐淑珍表示,TAICA開課與學校開學時間不一,是導致學生修課不踴躍的原因。「TAICA最早在9/2開始上課,而我們學校是9/9開學,很多學生會覺得一開始沒上課,之後可能會趕不上。」另外,TAICA多數課都集中在周二~ 周四,而這是原本聯盟學校課程集中的時間,許多學生會優先以原校為主。以中山大學為例,原本校內就有《人工智慧導論》這門課,所以雖有45個名額,但僅有10人選修。另外,課程難度也是學生考慮重點,中山大學調查選修學生多是大三、大四、研究所學生。「我自己是外文系老師,坦白說,若要更多一般人文科系學生選修,需要有更基礎的銜接課程。」歐淑珍說。不過,中山大學仍持續積極推動TAICA課程,本學期選課視同校內學分學程,納入學士班跨域學習畢業條件;將AI聯盟課程納入校內選課系統,並採計為畢業學分數。同時學生修習AI聯盟課程免繳學分費。下學期也預計提早宣傳AI聯盟課程,並於初選階段納入選課系統;研議將AI聯盟學士班課程採計為通識學分;將AI聯盟課程納入校內AI學分學程之課程模組,增加學生選課多元性;另外,也計畫媒合校內教師開設AI主導課程或鏡像課程。TAICA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認為,各校選課人數多寡與宣導方式有關。「所有上課資源都直接上網,所以學生衝堂修也沒問題,但各校是否有把這個訊息帶回給學生?或是依循學校舊制?是否思考可以更改選課規定?這都是我們未來跟各校溝通重點。」不過,其中也有聯盟學校選課踴躍。陳宜欣說,「朝陽科技大學令我印象深刻,一開始幾乎所有課程都滿班,這很不可思議的,因為我們有兩門課是英文授課,通常修課人數會相對低,但朝陽選課人數甚至是台大的2倍!例如《人工智慧導論》台大18人、朝陽則是36人。」「學生求知的慾望是關鍵!」朝陽科技大學教務長鄭家齊表示,由於時間緊急,因此學校一開始就直接找來AI相關學院分配名額,由各學院號召優秀學生選課,「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很渴望獲取頂大相同的教育資源,所以就算是英文授課也願意克服。」鄭家齊透露,許多學生雖知課程不輕鬆,但仍「勇敢」選課,主要是希望能學習更深入的AI課程。除此之外,朝陽也積極解決學生的困難。「例如有些學生原本成績可拿獎學金,但會擔心TAICA課程若過於困難,拉低分數之後會喪失獎學金資格;或是有些碩士生已修完學分,若再選修TAICA就要另外付學分費,這些學校都會幫忙解決。」鄭家齊說。龍華科技大學更祭出獎金鼓勵。「學生只要修完TAICA一門課,就能獲得1萬元,修滿五門課可以再獲10萬元,總計最高15萬元獎金!」龍華科技大學副教務長陳輔賢說,學校非常支持TAICA計畫,短時間內就擬定一系列計畫,因為知道學生會擔心聽不懂課,所以也另外找5位校內老師幫學生輔導課程。「英文授課的《機器學習》滿班,而《人工智慧導論》一開始還超過限額達71人,最後加退選後是36人,也達近9成。」陳輔賢說,龍華深知AI的重要性,所以全力支持,同時也在校內將AI設為通識必修課程,全校學生都必須學習。朝陽科技大學的TAICA選課率最高達9成9,學生迫不及待想「見識」頂大師資與資源,渴望獲得更深入的AI知識。(圖/翻攝自朝陽科技大學官網)TAICA開課時,曾有學生問陳宜欣:「我上這個課有什麼好處?除了那一張漂亮的證書?」陳宜欣回「你的好處就是學AI啊!」不是AI有多麼重要,而是學習本身就是好處。育有五年級、國二、高一生,三寶媽的陳宜欣沒有主動讓孩子接觸AI。「我懂許多父母的焦慮,但人工智慧進展非常快,所以不需要現在提早接觸,時候到了孩子自然就會學習,更何況真正做AI的人,必須一直回頭檢視問題,所以重點不是技術,而是會不會檢視問題。」她說,遇到問題要如何解決的能力,這些都不需要知道AI技術,卻是AI技術裡很重要的一環。儘管TAICA首波選課人數不及預定的一半,但教育部政務長葉丙成認為已達預期目標,未來將推出更多課程,讓更多大學報名參加聯盟,朝一年培養一萬AI人才目標前進。陳宜欣透露,為加速人才培養,TAICA下一階段的任務,帶著聯盟學校訓練更多衛星教師、助教,將AI課程散播到更多台灣學校。
「AI教父」獲諾貝爾物理獎…家族全是超狂學霸 他童年壓力超大畢業當過木匠
2024諾貝爾物理獎8日公布,有「AI教父」之稱的英裔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和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獲獎,而辛頓出身學者家族,在童年承受極大壓力,大學畢業後還當過木匠。綜合外媒報導,76歲辛頓在得知自己獲獎時直呼太意外,他人在美國加州某廉價旅館進行記者會連線。辛頓表示,旅館的網路、電話品質都不穩,他原本要去做磁振造影,現在要取消了。辛頓說,人工神經網路的進展如工業革命,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智力會高過人類,產生巨大影響,像他常用Chat GPT 4,不過他不會完全相信它,因為有時會造成幻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危機,因為人沒有處理比自己更聰明事物的經驗。辛頓跟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共享諾貝爾物理獎。辛頓是認知心理學家兼電腦科學家,在反向傳播演算法、玻爾茲曼機器(Boltzmann machine)、分散式表徵(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等領域,都有新穎發現,而他也是《大英百科全書》的人物之一。1947年生的辛頓,在英國布里斯托長大,他出生學者家族,外高祖父母是邏輯學者跟數學家,他們研究的「布爾邏輯」(Boolean logic)也為往後的現代電腦運算鋪路;辛頓的高祖父是19世紀名醫,曾祖父也是數學家,曾祖叔公更發明現今公園常見的攀爬架(jungle gym)。不僅如此,辛頓的爸爸霍華辛頓(Howard Everest Hinton)也是昆蟲學家,辛頓坦言,他從小感受龐大「學術」壓力,知道不能辜負家族榮耀。辛頓在劍橋大學讀了生理學、哲學、物理學,1970年拿到實驗心理學學位,畢業後一度當過木匠,之後又繼續攻讀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辛頓2012年跟門生開發8層神經網路AlexNet也成立公司DDNresearch,2013年被谷歌(Google)收購,辛頓也當了谷歌副總裁,從此聲名大噪。不過正當2023年AI正熱時,辛頓決定辭職,因為他擔心AI的威脅,辭職前有記者問他,「人工智慧有多大可能消滅人類?」辛頓回,這不是無法想像。而他多次輕描淡寫的言論,也成為AI末日論代表人物之一。
2024諾貝爾物理獎揭曉!為「生成式AI」奠定重要原理 美加2學者共享殊榮
資訊工程的祖師爺成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開發人工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之技術的美加學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諾貝爾獎物理學委員會認為,兩位的學術研究為當紅炸子雞「生成式AI 」奠定了重要基礎,把統計物理學的模型發展出方法,讓人工神經網路能夠用於機器學習,帶來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特此頒發今年的大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右),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左)共同獲得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諾貝爾獎官網)人工神經網路在學術界的名字有多次的改變,及至2012年開始在學界和應用上站穩腳步,流傳的名稱改為「深度學習」,因此更多的研究,辛頓他的研究夥伴約書亞.班吉歐(Yoshua Bengio)與楊立昆(Yann LeCun),共同在2018年拿到電腦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圖靈獎」, 並列「深度學習三巨頭」。辛頓等人也因此被譽稱為資工學界的祖師爺。為讓國人更為了解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及其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8日晚間,邀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秀豪和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施奇廷,在線上為媒體說明。中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主任吳俊霖則向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近幾年人工智慧在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包含大家所熟悉的YOLO模型與ChatGPT的成功,都源自於這兩位得獎的學者傑出的研究。吳俊霖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在醫學,農業工業與運動科學上都正蓬勃發展著,這兩位學者的基礎研究帶來了現今與未來的AI時代。林秀豪說明,這次得獎的看似屬於電腦科學領域,但得獎者之一的霍普菲爾是物理學家,他參考統計物理學的理論,模擬人腦中的神經細胞連結,提出原始的人工神經網路,藉由神經元間的連結變強或變弱,達到學習與記憶的功能。而同時得獎的辛頓,工作上是將霍普菲爾的神經網路進一步發展,結合統計物理與資訊科學的技術,建構出能夠處理複雜資訊的人工神經網路,是現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石。施奇廷則表示,辛頓十分關心人工智慧造成的爭議,近期也提醒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必須謹慎發展,避免造成傷害。施奇廷說明,這次得獎的研究初衷是向人腦學習,如同人類腦細胞互相連結,且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會重塑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強度,兩位得獎者根據人腦細胞對外界刺激有不同反應的概念,做出了人工智慧的模型。
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2美加學者共享殊榮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自7日陸續公布各個獎項得主,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於台灣時間8日下午5時45分正式揭曉,由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學者傑佛瑞辛頓(GeoffreyE. Hinton)共享殊榮,表彰他們透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基礎發現與發明。綜合外媒報導,高齡91歲的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在1982年發明聯想神經網絡,被普遍稱為「霍普菲爾德網絡」;而76歲的加拿大學者傑佛瑞辛頓是反向傳播算法和對比散度算法的發明者之一,也是深度學習的推動者。傑佛瑞辛頓透過霍普菲爾德開發的網絡作為新的基礎「玻爾茲曼機(Boltzmann)」,這項發明可用於圖像進行分類或做訓練模式類型創建新的範例;傑佛瑞辛頓也持續以這項基礎拓展,開創機器學習的驚人發展。兩名得主運用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使人類在科學、工程與日常生活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這項新工具也能讓需要的人將其用於良好的目的。諾貝爾獎在每年10月公布各個獎項得主,12月會發放獎金並在斯德哥爾摩舉辦頒獎儀式。
智慧型手機AI比拚!三星AI「偵測修圖」超級快 Google AI因「這理由」表現平凡
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未來似乎可以看到人們透過智慧型手機與AI進行大量互動,以此來滿足日常生活或工作上所需。知名科技產業分析師穆赫德(Patrick Moorhead)所創立的研究機構Signal65就針對日前三星Galaxy S24 Ultra與Google Pixel 8 Pro所搭載的AI進行了比較。根據研究機構Signal65所釋出的報告來看,業界普遍認為,未來AI應用將會以雲端AI和終端AI的混合模式來呈現,如此才能滿足使用者不同場景下的性能需求。其中,終端AI的優異,主要是從延遲、安全和便利性方面判斷。報告中提到,三星Galaxy S24 Ultra和Google Pixel 8 Pro作為兩大品牌的旗艦機型,代表了當前智能手機AI能力的最高水平。通過多項專業基準測試,包括MLPerf推論移動基準、AI基準測試、Geekbench ML等,Galaxy S24 Ultra在各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MLPerf推論移動基準MLPerf是由MLCommons組織開發的業界標準AI性能測試工具,最初用於資料中心,現已擴展到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客戶端設備。其包括圖像分類、分割、語言處理、物體檢測和超分辨率等多種AI工作負載。MLPerf測試單流和離線AI性能,前者模擬連續查詢處理,測量90百分位延遲;後者衡量最大吞吐量。由於MLPerf允許廠商為其設備最佳化軟體堆棧,以展示產品最佳性能。Galaxy S24 Ultra使用了最佳化過的SNPE(Snapdragon神經處理引擎)軟體堆棧,而Pixel 8 Pro使用了Google NNAPI(Android的神經網絡API)。在Galaxy S24 Ultra和Pixel 8 Pro的對比中,Galaxy S24 Ultra表現出色,單流查詢中比Pixel 8 Pro快近8倍,離線比較中性能優勢接近3倍,SoC AI分數比Pixel 8 Pro高出3.5倍以上,設備AI分數高出4.4倍以上。(圖/翻攝自Signal65)AI基準測試這是由蘇黎世一個小團隊開發的測試套件,其歷史可追溯至2018年。雖然不如MLPerf知名,但得到了高通、聯發科、ARM和華為等公司的貢獻。這個測試專門針對移動設備上的AI性能進行評估,包括多種AI任務,如圖像分類、物體檢測等。它提供了一種評估不同移動設備AI能力的標準化方法。三星Galaxy S24 Ultra其整體AI性能遠超過Google Pixel 8 Pro,特別是在SoC AI分數方面,三星的成績是Google的3.5倍以上,而在設備AI分數方面則高出了4.4倍。這樣的巨大差距,其實也是間接反映出兩間廠商在硬體和軟體方面的差距。報告中也提到,儘管Google的Pixel 8 Pro在INT8和FP32精度的推理測試中表現不錯,但在整體測試中仍落後於三星Galaxy S24 Ultra,後者的分數高出前者35%。(圖/翻攝自Signal65)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主要是Pixel 8 Pro在進行這些測試時,是使用了Google偏好的NNAPI(Android的神經網絡API)進行加速的。三星Galaxy S24 Ultra利用高通AI引擎SDK的QNN對其高通處理器上的CPU、GPU和NPU進行了深度調整。相比之下,Google所使用的是多數廠商已經廢棄的NNAPI,在這種技術細節方面的調整,是三星在AI性能測試中取得關鍵的原因。(圖/翻攝自Signal65)Geekbench MLGeekbench ML是Geekbench基準測試套件的一部分,專門用於評估AI工作負載性能。它是一個跨平台AI基準測試,使用實際的機器學習任務來評估性能。Geekbench ML可以測量CPU和GPU的AI性能,但不能測試NPU。它使用TensorFlow Lite的內部版本進行測試。在Galaxy S24 Ultra和Pixel 8 Pro的對比中,Galaxy S24 Ultra在CPU得分方面約有31%的整體性能優勢。在GPU得分方面,Galaxy S24 Ultra比Pixel 8 Pro高出89%。(圖/翻攝自Signal65)除了基準測試,報告中也從實際應用場景實際測試兩款AI的不同之處。以照片中的物體移除功能為例,Galaxy S24 Ultra不僅操作簡便,還能在短短8.5秒內完成高質量的物體移除,相比使用專業桌面軟件如GIMP和ON1 Photo Raw可節省3.4到7.8倍的時間。這種高效的AI功能不僅提高了用戶體驗,還使得複雜的照片編輯任務變得簡單易行。(圖/翻攝自Signal65)
阿根廷計畫AI預測「未來犯罪」 專家說話了
阿根廷右翼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成立了安全部門,宣布計劃使用人工智慧(AI)預測未來犯罪。對此,專家警告,此舉可能會侵犯隱私、人權。根據《衛報》報導,米雷伊創建了人工智慧應用安全部門,立法稱該部門將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分析歷史犯罪數據,以預測未來的犯罪,預計還將部署臉部辨識軟體來識別「通緝犯」,巡邏社交媒體,並分析即時安全攝影機鏡頭以偵測可疑活動。儘管安全部表示,新單位將有助於發現潛在威脅、識別犯罪團伙的動向或預測騷亂,但這項少數派的決議敲響了人權組織警鐘。專家擔心,某些社會群體可能會受到該技術的過度審查,並且還對誰以及有多少安全部能夠存取這些資訊表示擔憂。國際特赦組織主任瑪麗埃拉(Mariela Belski)警告稱,此舉可能侵犯人權,「大規模監控會影響言論自由,因為如果人們懷疑自己評論、發布或發表的所有內容都受到安全部隊的監控,它會鼓勵人們進行自我審查或避免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批評。」同時,阿根廷言論自由和資訊取得研究中心表示,此類技術歷來被用來分析學者、記者、政治家和活動家,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會威脅到隱私。
日月光加碼矽谷第2廠區 強化供應鏈擴大北美版圖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3711)日前宣布,旗下日月光半導體ISE Labs於加州聖荷西開設第二個美國廠區,目前弗里蒙特和聖荷西兩地廠區的營運空間,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英呎,有助進一步擴大北美版圖與服務當地更多客戶,更有助於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日月光表示,ISE Labs新廠區將針對北美客戶的工程需求進行改建。服務對象涵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高性能運算(HPC)等新興半導體應用領域。除了將現有團隊成員調往新廠區,ISE Labs 也正在為新廠區招募專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有望今年下半年可開始貢獻營收。ISE Labs 執行長項世傑表示:「隨著北美半導體製造供應鏈回流趨勢不斷升溫,客戶對經過驗證的工程專業服務需求也同步增長。」並稱此次開設第2個廠區擴大營運,正是為了支持需要與公司緊密合作的客戶。加州南灣的交通便利性是其選擇新廠區地點的首要考慮因素。聖荷西廠區主要將負責可靠性和驗證測試,涵蓋環境、機械、靜電釋放 (ESD)、故障分析和預燒測試。ISE Labs的高功率預燒測試解決方案在業界內首屈一指,對於檢測半導體元件的早期失效至關重要。弗里蒙特廠區則將擴大其現有的強大測試服務能力,包括自動測試設備(ATE)測試軟體開發、測試硬體設計、元件特性分析、晶圓探針測試和工程、預生產和最終測試以及系統級測試服務。營運長吳田玉表示,持續投資矽谷有助於該地區重振半導體行業地位,且可以更廣泛支持地美國製造商,打造全新在地高端測試廠區是邁向成功關鍵步驟。ISE Labs作為北美最大的半導體測試服務供應商,對於日月光推動全球創新電子產品發展至關重要。
力拼2030減1/3癌症死亡人數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成關鍵
根據衛福部公布之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多年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佔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每年約有超過5萬名國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治療是台灣健康議題中極待解決的問題。賴清德總統也喊出健康台灣願景,目標在2030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顯示政府對癌症早期篩檢、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的重視。而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中更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能識別癌症患者的基因突變、估計治療效期,更能因應腫瘤新衍生的抗藥性,迅速更換治療,從而幫助醫師為患者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正式納入健保,行動基因(ACT Genomics Co. Ltd.)協助將NGS檢測無縫整合到各家醫院的癌症治療計劃中,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國家健康願景更邁進一步。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優於傳統手術和化、放療,先進行基因檢測可找到患者可能的突變基因,更精準地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項目數量不同,費用也有所差異,自費價格約1到10萬元不等,對癌友而言更是筆不小的負擔。所幸自今年5月1日起,NGS納入健保給付,將以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條件,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約2萬多名癌友受惠。國際上已有許多利用NGS檢測衍生的生物大數據進行臨床應用,進一步發展創新癌症醫療產品。例如韓國藉此提供公共衛生研究有效的資料和樣本管理系統;日本則成立專門負責醫療研發的資助機構以支援基因研究和數據管理。行動基因技術長陳華鍵表示,行動基因近期將通過與研究機構合作,發展基因檢測結合機器學習的本土疾病風險評估模型,以協助疾病預防與診斷。陳華鍵進一步說明,由於NGS檢測在分析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來發現和再分析疾病。行動基因將持續透過機器學習優化演算法,並導入LLM與Generative AI科技,提升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行動基因目前也在研發深化AI科技的應用,並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如美國癌症研究之友主持的同源重組缺失之生物標記協調專案(HRD Harmonization Project)。近期,行動基因更優化了其癌症基因檢測技術,不僅一次可檢測440個癌症相關基因、13個融合基因和350多種融合基因組合,涵蓋標靶、免疫、荷爾蒙和化學治療評估,檢測結果更於近日縮短至8個工作天,幫助醫療團隊更快擬定出最佳精準治療方案。行動基因研發團隊也持續觀察最新檢測形式,確保提供最具臨床價值的檢測。陳華鍵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是台灣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行動基因作為醫療單位臨床及研究的精準檢測夥伴,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發費用更達2023年營業支出的26%,以提供更完善的專業檢測數據。未來將持續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輔助臨床判斷與治療策略,共同推動癌症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進步與普及,造福更多癌症患者。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暑假打工新趨勢!不分科系都能做AI「這類」工作機會最多
夏日炎炎,不少大學生放暑假想找打工賺點零用錢,104人力銀行與官方頻道大學生IG (@104student) 合作最新調查,平均每四位大學生就有1人計畫在暑假打工,且今年工作機會增加,若想快速上工,餐飲業提供1.6萬個工作機會,第二多的是門市人員;今年比較特別的是,不少跟AI相關的打工機會,非理工科系背景的也可以做,還有像是影音直播打工機會也明顯變多。104人力銀行行銷長張寶玲表示,疫情之後,餐飲、門市等民生消費服務業人力需求大爆發,缺工已成2022年以來的新常態,各家企業積極徵才迎戰暑假消費商機,104打工探吉以餐飲工作機會最多,目前超過1.6萬個,比去年同期成長7.2%;門市人員超過7千9百個,年成長9.2%。另外,影音直播打工機會年增7.2%,和餐飲並列第二大,顯示社群流量經濟刺激打工機會發展。而AI熱潮也帶動招募需求,104人力銀行與「AI」關鍵字相關的打工機會數已超過2000個,例如AI影像標註、工程實習、語言模型資料整理等工作,這些都不限科系,非理工背景也可跨域打工。AI影像標註員是要協助資料科學家整理、標註訓練用資料,及AI產品測試與回饋,建立訓練數據庫;AI深度學習文字生成應用問答人員是負責收集法規資料、整理、產生問答集等,應用支援文字生成、QA問答、對話生成等任務;AI工程實習生則須具備python程式撰寫和API的串接能力,協助AI的提示工程進行和測試。而AI高薪打工族,第一名為「AI相關講師」時薪最高可達1500元,課程包括Python程式設計語言、數位編程、機器學習、影像辨識、資訊安全與GPT運用、AI音樂創作等,第二到四名依序排名為「ios工程師」、「系統維護/操作人員」、「機電技師/工程師」,皆為軟體設計、工程研發、資訊管理、資料科學等專業的實習工作,需要相關科系的大學生,也可提前透過實習機會累積AI實務經驗,第五名則是「英文翻譯/口譯人員」,具備英語與中文流暢的雙語溝通能力,便能參與人工智慧的開發任務,像是影像標記、影片註釋、語音轉錄等。
蔡明忠親揭台灣大NVIDIA電信業夥伴 降息延緩「股市應已提前反應了」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5日表示,台灣大哥大本來與NVIDIA輝達在GeForce上,就是電信業parten合作夥伴關係;在降息延緩對金融業、台股的影響部分,因為這些趨勢對於整個市場,英文應該是稱為father-in對應考慮進去,本來整個股票市場就是一個經濟櫥窗的先驅,所以應該都已經提前反應了這些延緩降息可能的影響。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以「綠色金融政策及法制」的探討拉開序幕,由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擔任引言人。(圖/劉耿豪攝)富邦5日與臺大風險中心舉辦「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以「產業X金融攜手同行 跨越永續轉型落差」為主題,呼應「永續金融」架構,檢視金融機構與其影響之企業與產業,在面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各面向的全球挑戰與整體社會影響。由於蔡明忠上週出席台灣晶片、半導體等供應鏈廠與輝達黃仁勳的餐會,媒體在論壇舉辦前訪問蔡明忠時,他提到台灣在台灣大哥大有個服務,大家都知道NVIDIA一開始是做Game遊戲,就開始發展Cloudgaming,雲端遊戲名稱是GeForce,台灣大哥大有個服務稱為GeForce NOW Powered by Taiwan Mobile,一直以來即是在電信業上的合作夥伴。蔡明忠在論壇致詞時表示,永續發展已經是全球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舉辦論壇最主要是透過TCFT研究調查報告的發表,想知道台灣產業對永續轉型的認知面臨的挑戰準備好了,希望幫忙產業轉型更順利的進行,地球愈來愈熱,永續轉型更迫切,到底國人有多少認知,好像覺得非常遙遠。從2016年以來,9年來舉辦論壇就是提升大家的認識,最重要金融業,出身金融業,扮演什樣的角色,「公正轉型」議題很關鍵,牽涉到整個經濟結構的變遷,彌平轉型的落差,是今天論壇關心的議題。蔡明忠提到,非常歡迎大家參與論壇,今年主題是「轉型的落差與彌平」,富邦關注永續的重要性,與台大在2016年成立風控中心攜手研究面對氣候風險,不僅是台灣也是全球面臨的課題,開始舉辦論壇,希望能提升產業與社會大眾對這個議題的認識與關注,有這樣的倡議,不只我們在金融業也有其他金融業者舉行類似論壇,能夠首創也能帶動台灣轉型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在本業推動議題的討論。還記得首度舉辦論壇、第一次邀請李遠哲院長演講,大家的腳步要加快,時間不是站在我們這邊,富邦提出RunForGreen倡議,邁向永續要加緊腳步要用跑的 從政策法規到實務公司治理三個議題,第二場是連續第三年發表的報告,透過這個調查,完全可以剖析大家對這個議題的認識,關心的面相從環境轉到社會面,從企業內部確保勞工層面,這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永續一環,企業對外在國際供應鏈的韌性而全面提升競爭力。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則表示,富邦金控積極落實「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TM」的品牌精神,致力推動永續經營,在金融面,持續發揮金融本業影響力,透過投、融資引領企業客戶重視環境、低碳轉型,除2023年綠色金融成果已逾2.57兆元,並增訂通過2030年綠色金融目標為2.91兆元;在非金融面,以企業影響力,帶領社會大眾改變思維,朝低碳生活邁進。富邦金控也將堅持永續經營的使命,引領台灣奔向淨零未來。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以「綠色金融政策及法制」的探討拉開序幕,由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擔任引言人,與前司法院長賴英照、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富邦金控風控長徐偉傑、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簡凱倫等專家一起,討論如何將永續報告書之揭露,呼應年報中永續資訊之揭露,並研擬對應配套完整的法規制度。台灣大哥大則表示,自2020年即與NVIDIA成為長期合作夥伴共同打造「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服務,讓數十萬的玩家不須配備高階硬體設備,就能擁有逼真的遊戲聲光效果、流暢的雲端遊戲體驗;並於2023年推出「鈦金方案」,讓玩家可透過雲端中的GeForce RTX 3080等級伺服器,跨越裝置限制,透過串流暢玩PC遊戲與各類型的精細繪圖的遊戲大作,並在1440P或最高4K解析度下,享有高達120FPS的視覺體驗,同步提供NVIDIA RTX獨有的光線追蹤技術,以及深度學習超高取樣季數(DLSS),使用AI人工智慧提升玩家遊玩體驗,從較低的解析度輸入內容,輸出較高解析度的畫面,藉此提升所有 GeForce RTX GPU 的效能,帶來逼真的遊戲聲光效果與流暢的雲端遊戲體驗。自推出「鈦金方案」後,台灣大哥大GeForce NOW用戶數持續攀升,付費用戶數成長近20%,日活躍用戶成長近50%。面對AI在全球帶來變革的這場戰役,台灣大哥大指出,將持續與NVIDIA共同攜手掌握AI商機,將AI運用在雲端遊戲等娛樂內容、設計與製造產業、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等專業領域,在AI時代開啟遊戲服務全新體驗及更多無限可能。
COMPUTEX明登場!6大AI主題出爐 「9科技巨擘尬場」亮點一次看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集結全球1500家科技產業菁英參展,使用4500個攤位,預期將吸引5萬名海內外買主參與,規模更勝以往。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3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向國際媒體展示科技創新能量,並暢談COMPUTEX引領的科技未來趨勢。記者會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算力是AI時代最重要的關鍵,台灣擁有完備的AI生態系統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吸引全球客戶紛至沓來,尋覓理想合作夥伴。COMPUTEX致力於運算的創新,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可能。」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指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供應鏈有40年的研發經驗和信任積累,已被國際買主認為是最有效率、可靠、值得信賴的夥伴,是全球建構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最佳選擇。」COMPUTEX Keynote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涵蓋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主題。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發表首場主題演講,為精彩周邊活動揭開序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更多主講者包含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聯發科技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博士、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NXP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等全球業界領袖共同分享AI領域之趨勢與洞察。COMPUTEX Forum以「Let’s Talk Generative AI(生成式AI新賽局)」為主題,科技巨擘如NVIDIA、Google、Synopsys、AWS 聚焦 AI 應用布局,並由Micron、Arm、Seagate、Ampere、PHISON等大廠共同分享如何以硬體創新支援AI技術,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另一方面,2024年創新與新創展區InnoVEX匯集超過30國400家新創企業,以人工智慧、綠色科技、智慧移動、半導體應用為主軸,展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也有7個國家館參與,包含比利時法蘭德斯館、巴西館、法國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館、日本館、印尼館、印度館等。新創育成加速器Garage+自全球47國共294件申請中精選出來自AI& Data、Digital Solution、Energy& Healthcare、IoT & Manufacturing四大領域的36家科技新創聯合參展。另外,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主題館則以「科技助力綠色生態,創新引領永續發展」為展館特色,邀請國內外傑出新創團隊參展,展示前瞻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永續新動能。ESG永續治理為全球產業刻不容緩的任務,COMPUTEX以實現展會綠色轉型為己任,致力推動永續環保理念,除了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攤位綠色插牌」與「Earth Mission APP」,今年更首度舉辦「展覽永續設計獎SustainableDesign Award」,鼓勵參展企業於攤位中融入3R(Reduce、Reuse、Recycle)精神,以行動響應綠色展會理念,串聯產業邁向低碳、低汙染、低耗能的永續未來。COMPUTEX演講日程如下:6月3日全球記者會暨 AMD 開幕主題演講AI正在掀起一場革命,迅速地重塑運算與科技產業的各個層面。蘇姿丰博士將探討AMD如何攜手合作夥伴在資料中心、邊緣及終端使用者設備突破AI與高效能運算領域的極限。高通主題演講PC產業正面臨一個空前的轉捩點,由足以定義時代的創新所推動,而時下的創新,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與PC互動的方式。高通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將剖析推動產業發展迄今的趨勢與技術,更進一步前瞻,這些趨勢和技術將如何在生產力、創造力和娛樂領域帶領人類前進。Amon同時將展示使用者可從新一代PC中獲得的AI加速體驗,及實現這些體驗所需的技術創新。6月4日英特爾主題演講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將闡述AI如何在資料中心、雲端、PC,以及全球的網路和邊緣應用中開啟新的可能,並展示英特爾下一代資料中心和客戶端運算解決方案,將AI融入到開放式生態系當中,讓創新技術得以普及,實現AI無所不在。聯發科技主題演講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將探討先進半導體技術和連接標準如何使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現今的AI運算讓使用者體驗更加個人化且直覺,而生成式 AI 更將持續形塑智慧移動、交通運輸、智慧家居、企業以及工業等未來發展。6月5日美超微主題演講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將介紹最新的人工智慧及領先的綠色運算技術系統,使客戶能建構應用優化的IT解決方案來管理任何基礎設施。恩智浦主題演講智慧互聯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與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Lars Reger一起探討未來世界的挑戰,以及一個堅實的技術框架如何為充滿活力的未來提供方向,並進一步加速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進步。了解能夠感知、思考、連接和行動的設備如何與非常完整的功能安全、資訊安全和最新的軟體定義開發相結合,從而改變生態系統。6月6日AI進化.開創自動化新局現代工業和樓宇自動化應用,已邁入先進分析與綜合能力的需求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於此發揮關鍵作用,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將介紹如何應用AI開發新型自動化應用,滿足實用且經濟高效之追求。
AI風險控管團隊「成立不到1年就解散」 多數成員已從OpenAI離職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問世之後,市場上一直有「AI即將取代人類」的說法,為此,OpenAI曾於2023年7月宣布成立「Superalignment」團體,要開發出一套媲美人類智慧的AI,用這套AI來管理其他AI。但如今有消息指出,這個團隊成立至今不到1年,目前已經宣布解散,當中除了少部分成員會被分到其他部門外,大部分成員都已經從OpenAI離職,當中也包含了Superalignment的2名主管。據了解,Superalignment這個計畫是於2023年7月時啟動,當時是由OpenAI共同創辦人Ilya Sutskever與負責AI機器學習的專家Jan Leike所領導。這個計畫目標是要開發出一套媲美人類智慧水平的AI模型,接著透過大量的計算,讓其計算結果與人類的想法、利益一致,進而透過這套AI模型來管理其他AI模型。在計畫運作之初,OpenAI就承諾會在未來的4年內,將公司的20%算力用來投入這項企畫中。但目前卻有消息指出,Superalignment不僅已經宣布解散,Ilya Sutskever與Jan Leike等2名主管也從OpenAI離職,2人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證實此事件。後續,Jan Leike又在社群網站上發文,透露更多離職的原因,Jan Leike在文章中寫著「我加入OpenAI,是因為我認為這間公司式進行這項研究的最佳地點。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告訴我,我與OpenAI的領導層有對於公司核心項目的想法有著明顯的分歧,目前已經達到臨界點」。Jan Leike甚至後續也寫著,他認為目前應該要對下一代的AI模型做好準備,尤其在涉及安全、監控、準備、穩健性、一致姓、保密性等等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而時至今日,Jan Leike不覺得公司已經走上解決問題的道路上。目前也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OpenAI的確解散了「Superalignment」團隊,當中除了部分成員會轉移到OpenAI其他部門外,其中大多數的成員已經從OpenAI離職了。Jan Leike的離職聲明。(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AI圈百花齊放!微軟5/21放大招 外媒猜有「這3大」亮點
從OpenAI最新發布的GPT-4o多模態模型,到谷歌I/O大會上Gemini一系列亮眼升級和AI助手Project Astra,AI圈百花齊放的產品競賽還沒結束。另一大AI巨頭微軟(Microsoft)將於當地時間5月21日,在西雅圖舉辦Build 2024年度開發者大會,被視為微軟闡釋其戰略規劃,和展示最新AI產品的重要舞臺。毫無疑問,AI將繼續成為本次Build大會的主角。微軟對主題演講活動的描述也強調,這次大會的重點是了解人工智慧時代將如何釋放新機遇、改變開發人員的工作方式,並推動各行業的生產力。考慮到這是一場針對開發者的大會,應該會發布許多針對開發者的產品更新,例如GitHub、Fabric、Azure AI和Azure DevOps。此外,綜合國外多家科技媒體的推測,微軟本次有望發佈面向消費者的AI PC、新的Windows系統、更強大的Copilots等產品。微軟今年3月份推出了性能強大、帶有專用神經處理單元以更好支持AI任務的Surface電腦,不過3月發佈的設備均為企業版。下週微軟可能會更新專供消費者的產品線,預計也會配備新型Intel Core Ultra(5或7)處理器和專用神經處理單元。這將是微軟首次推出面向消費者的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Surface產品。另,預計微軟將發佈全新增強版Windows操作系統,進一步整合其內部AI功能。有媒體曾爆料,微軟正打造一個名為AI Explorer的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新功能,可能會改進Windows上的搜索工具,允許用戶使用自然語言輸入查找從網站到文件等各種內容,可能還會有一個新的時間軸,讓用戶可以回溯他們最近在電腦上的所有操作,並且根據他們當前正在查看的內容提供上下文建議。此外,基於此前已經曝光的Copilot功能基礎,微軟可能會添加對即時字幕、強化圖片編輯(包括即時濾鏡)等工具的支持。有媒體還推測,微軟Copilot工具現在最顯著的缺點,就是依賴網路連接,無法執行邊緣計算。但此前英特爾已經證實,微軟正在尋找以邊緣計算驅動Copilots的方式,以使AI助手能夠更快回答如基本數學、系統文件查詢之類的簡單問題。Build 2024將是微軟人工智能技術實力的一次重大檢閱。如果微軟能夠令人信服地證明其AI產品的價值、可靠性和實用性,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這一賽道上的領先地位。
陳文茜同台廣達技術長張嘉淵 揭台灣AI競爭優勢
Yahoo TV《茜問》主持人陳文茜專訪廣達技術長張嘉淵,2人私下不僅有私交,陳文茜跟張嘉淵的老闆,也就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有多年交情,尤其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與林百里更成為病友,林百里是在2005年被診斷出肺腺癌,積極抗癌後,康復非常良好。張嘉淵也透露,林百里在抗癌成功後,反而對事業版圖有更積極的擴張,包括雲端運算的投入,更全力投資AI醫療的研發,希望能帶給台灣更多先進的科技,而從現在回頭看,都可以發現林百里當時的決定十分有遠見。陳文茜回憶,她跟林百里、溫世仁都是多年好友,當年他們兩個人是台大電機系同學,因為家境普通所以畢業後出不了國就留在台灣念研究所,反倒因此搭上台灣設立科學園區那一波風潮,甚至在台灣電腦產業還不興盛時,兩人就提著電腦跑到歐洲去逐門銷售,陳文茜說:「林百里因為有這些經歷,吃了這麼多苦,是我覺得少見不靠國家栽培,成功創立了自己的企業的企業家。」廣達技術長張嘉淵也表示進入廣達24年,看到的林百里是十分有魄力的人,張嘉淵說:「董事長他吸收能力很強,隨時都在閱讀,然後他解讀這個世界資訊的能力也不一樣,所以他看得比別人更遠更早,因此我們跟麻省理工學院合作AI已經是24年前的命題。當年我們說以人為本的運算,後來轉到雲端運算,到現在大數據來了,數據多到人沒辦法讀,所以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又復活到AI,現在看起來都很順好像是一步一步接起來到現在大爆炸,但難就難在於它還沒有成形的時候就要看到。」陳文茜擔憂台灣在AI的浪潮中,硬體實力世界頂尖但軟體卻遠遠落後,張嘉淵說:「軟硬整合的東西,台灣最好,國外有新的想法,第一個就是找台灣,因為系統在台灣絕對做得出來,台灣像玉山山脈一樣有護國群山,我們在談的是一個產業鏈、一個生態系,台灣有這些東西它不是那麼簡單的,包括你的人才、台灣這個地方做事情的文化。」
蘋果發表會首亮相「M4晶片」 iPad Pro、iPad Air再升級
蘋果於台灣時間7日晚間舉辦春季新品發表會,也是今年首場公開發表會。會中也展示了即將推出的全新一代的iPad Pro、iPad Air、Apple Pencil Pro和巧控鍵盤,以及首度亮相的M4晶片。蘋果宣布推出最新M4晶片,是以第二代3奈米技術打造而成。這款晶片也具備嶄新的顯示器引擎,讓iPad Pro突破性的 Ultra Retina XDR 顯示器擁有極致的精準度、色彩和亮度。全新CPU最高可搭載10核心,而新的10核心GPU以 M3首度採用的新一代GPU架構為基礎,為iPad帶來動態快取,以及硬體加速光線追蹤和網格著色技術。蘋果也說明M4晶片擁有Apple歷來最快的神經網路引擎,可支援最快達每秒38兆次運算,比現今任何人工智慧PC的神經處理單元都還要快速。結合更快的記憶體頻寬、CPU內的新一代機器學習 (ML) 加速器,以及高效能GPU,M4將全新iPad Pro打造成強大的AI裝置。而全新iPad Pro不僅有M4晶片,更首次搭載OLED螢幕。蘋果將稱之為「串聯式OLED技術」,將能適配顯示「Ultra Retina XDR」,可以加強色彩的精確度、色彩精準度,以及亮度均勻度,有效降低眩光。新款iPad Pro分別有11吋和13吋的版本,儲存容量則有256GB、512GB、1TB、2TB的版本,起售價分別為999美元和1299美元。新一代iPad Air則是搭載M2晶片,外觀設計與前代相似,但將視訊鏡頭改為橫向設計,而全新的Apple Pencil Pro也相容於新iPad Air。此次分別是11吋和13吋,有四種顏色,儲存容量則有128GB、256GB、512GB、1TB的選項,起售價分別為599美元和799美元。本次推出的全新Apple Pencil Pro也新增了許多功能,像是「雙指按壓」功能,可以通過兩根手指同時向筆尖施加壓力,即可快速開啟快捷面板,用於切換工具、調整筆觸粗細和顏色;以及陀螺儀可以實現「側轉」功能,使用者只要旋轉筆桿,即可改變硬筆和筆刷工具的方向。此外,還有支援「尋找」功能,用戶再也不用擔心弄丟。
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 產能與前景超熱
資料來源:各公司,第一金投信整理,2024/45月FOMC會議六度停止升息,不過降息的預期再向後遞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至4.5%以上,壓抑科技股評價,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李坤憲指出,近期科技大廠的重點財報觀察,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且優於預期,主要受惠AI、雲端業務高速成長,加上成本控制奏效,股價表現受壓抑,主因殖利率彈升壓抑評價,此外,也反應營收與獲利展望成長延遲情形,李坤憲強調,AI需求強勁,資本投資量能增加,不過,科技大廠的產能仍待擴充以滿足需求缺口,若產能提升,將有助營收獲利展望回復成長力道,整體投資前景樂觀。4月中旬以來,科技大廠財報陸續公佈,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持續成長且優於預期,包括:微軟、Google與Meta等,李坤憲說,AI重點企業首季營收、獲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雲端服務、AI需求擴散至用戶端等帶動,像是微軟營收達618.6億美元、年增17%,高於市場預估值,每股盈餘達2.94美元、年增19.92%,其中微軟雲端營收成長23%,Azure營收成長更高達31%,AI需求加速雲端收入成長。首季Google的營業利益率擴張至32%,高於去年同期與市場預估值,李坤憲表示,同樣是受惠於AI所帶動核心廣告業務、雲端業務等挹注營收成長,此外,Google全球裁員動作也發揮綜效,全球裁員人數近萬人,主要在整合不同功能的團隊運作,像是搜尋(Search)、平台(Platforms)、設備(devices)及機器學習基礎建設與發展(ML infra and developer)等人員,同時有助成本控制等。從企業投資與資本投入情形觀察,李坤憲分析,各大廠紛紛追加資本投入,驅動雲端設備、AI基礎建設的擴增,以鞏固各公司的領導地位。以微軟而言,AI需求高於可用算力,突顯用戶端需求強勁,帶動資本支出增加,第一季微軟的資本支出達120億美元,預估全年每季至少等於或高於首季支出規模;另外,Google每季的資本支出(Capex)不低於120億美元,若以全年480億美元的支出低標估算,年增率也高達48%;而Meta則估計資本支出可達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之間,高於先前預估值。AI需求強勁,不過產能建設尚未到位,造成成長展望受到影響,同時可能延續至第四季度,不過,李坤憲強調,成長展望未如預期並非需求減緩,而是需求未獲滿足,這也代表未來產能建置一旦到位,成長力道可望持續提振回升,近期股價大幅震盪也提供投資人逢回承接的機會,看好AI產業趨勢向上,投資前景積極正向,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紀律進出,掌握AI成長動能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