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
」 景氣 歐債危機 歐洲 台股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 中國經濟超美國恐要延後數十年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房地產、債務與工業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榮景已經不再。目前專家預測中國想要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可能要延遲數十年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經濟今日正面臨各式各樣的過剩困境,像是數百萬間空置或未完工的公寓大樓、地方政府背負的數兆美元債務,以及工業超額生產帶動出口激增,進而引發全球貿易陷入緊張。儘管如此,中國仍占有優勢。例如它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迄今無人匹敵,此外在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主導地位。只不過在川普即將上任、新一波貿易戰已經迫在眉睫,如何解決中國經濟的過剩問題,已成為北京政府當前棘手的難題。歷史性的財富損失根據巴克萊集團預估,中國房市自2021年崩盤後,已讓中國家庭財富損失18兆美元。房市危機加上北京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鐵腕政策,有助解釋中國民眾為何消費縮手。擴大經濟規模延遲部分專家曾在2019年預測,中國經濟飛快成長,讓它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現今美國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中國經濟卻陷入停滯不前,讓這些專家已經改口,認為中國恐難在本世紀中葉前趕上美國。勞動力減少中國還面臨人口縮減的問題。鑒於勞動力持續萎縮,令它已無法利用人口紅利持續推升經濟高速增長。過剩問題中國過去主要透過投資來帶動經濟成長。不過數十年後,中國卻被龐大債務、過多公寓與製造業產能過剩所籠罩。中國政府、家庭與企業債務總額已接近年度國內生產毛額的300%。事實上在某些指標,它所背負的債務與償債情況,可能較金融危機前的美國或十幾年前的歐債危機更為嚴重。
連7年賸餘歲入歲出首次出現差短?財政部回應了
財政部國庫署公布自100年到今年度歲入歲出情形,資料顯示,113年度的預算編列歲入歲出差短恐怕到2267億元,恐怕是自106年,連續7年賸餘以來首次出現差短?財政部表示,實際執行將朝縮小差短努力。財政部表示,100年下半年因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步調,致中央政府總預算101年度稅課收入決算數較預算數減少280億元,歲入歲出差短較100年度擴大。102年第4季起經濟成長動能加速,出口、投資及消費均高於預期,使歲入歲出差短較101年度縮小。103年起,政府推動財政健全措施,在稅制調整效益顯現及經濟復甦下,103年度至108年度稅課收入決算數分別較預算數增加721億元、1,457億元、938億元、536億元、617億元及390億元,歲入歲出差短持續縮減並轉為賸餘,包括106年度至108年度決算數歲入歲出分別賸餘25億元、1,109億元及1,207億元。109年起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109年度稅課收入未如預期,惟非稅課收入受惠一次性大額收入挹注,總決算歲入歲出仍賸餘1,303億元。110年及111年受惠景氣回溫及遞延稅款繳庫,110年度及111年度歲入歲出賸餘分別為2,979億元及4,993億元,連續2年創新高,112年度為因應國內外政經局勢及當前施政重點,歲入歲出同步成長,因歲入執行良好,由預算差短轉為決算賸餘,113年度配合施政需要擴增歲出規模,總預算編列歲入歲出差短為2,267億元,實際執行將朝縮小差短努力。
股價衝破千元大關!台積電變身「富豪製造機」 億元股東逾5千人
台積電上周四股價衝破千元大關,成功晉身「千金股」,市值突破26兆元。從集保結算所5日統計數據來看,全台擁有台積電10張以上、靠1檔股票就累計千萬元身價的人數超過6.9萬人,其中,台積電100張以上股票的股東為5128人,被稱為「台積電億萬富豪」, 羨煞一大票上班族。台積電股價創新高,但「下車」的小股東人數也不少。現在股東為81.1萬人,對比去年底封關的118.7萬人,足足少了37.6萬人。而集 保截至6月28日資料,擁有100張以上的股東為5749人,7月5日減為5128人,不到1周,持股100張以上台積電的股東就少了600多人。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歷經網路泡沫化、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股東們都知道,股票怎麼漲,就將怎麼跌,2年前資金追捧電動車,如今轉換到AI,下個追捧的對象未知時,居高思危,最好的策略是趁好就收、獲利了結,這就是台積電股東人數減少的原因。台股氣勢如虹,台股上周五收在2萬3556點,即使台積電股價高、不少小股東早已下車。但分析師指出,外資、基金等資金追捧台積電等,加上美國降息聲起、美股走揚,台股短期有挑戰2萬4的機會。除台積電外,AI相關族群如廣達、聯發科等,今年以來表現不俗。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股市財富效果對不動產有相當的助攻力道,加上半導體台灣西部幹線的投資,不僅商用不動產夯,台南、高雄的土地價格也上漲,二線城市如苗栗、雲林、嘉義等交易也相當熱絡。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投資人都知道產業會輪動,千金股不一定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投資人股票獲利了結後,會尋找相對安全、保本的標的,不動產、配股配息的ETF是當前最夯的標的。根據統計,6都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數13.65萬棟、年增27.6%,創近11年來最高紀錄。劉佩真表示,去年下半年不動產交易活絡,基期較高,接下來的成長會較為緩慢,不過,今年不動產整體交易量仍有挑戰雙位數成長的機會。
比金融海嘯慘!景氣燈號連10藍 龔明鑫喊「9月有機會變燈」
國家發展委員會先前公布8月景氣燈號,為連續第10個月的低迷藍燈,追平史上次長藍燈紀錄,比金融海嘯時還慘;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日透露,目前燈號分數已經在藍燈的上緣,9月能否變燈「有些機會」。8月景氣燈號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持平為15分,顯示景氣低迷,這是連續10顆藍燈,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連9藍的紀錄,也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的「連10藍」,為史上第二長;第一名則是2000年網路泡沫化,當時為連15藍。龔明鑫2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8月出口衰退幅度已經縮減至個位數,本波景氣低迷主要是去庫存的問題,不過以中經院的PMI調查,8月PMI指數的新訂單指標已突破50,慢慢有好轉,且燈號綜合判斷分數已來到藍燈上緣,正在往好的方向走。龔明鑫表示,期待9月有機會能轉正,不過還是要持續觀察相關數據,最晚第4季可以變燈。龔明鑫表示,國內各主要機構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在1.2%至1.7%之間,主計總處預估1.6%,明年的預測會回到3%,不過有四項變數要持續觀察,包括高利率環境、中國大陸市場、俄烏戰爭對能源價格影響,以及大宗物資價格波動狀況。
8月景氣燈號「連10藍」…史上第二長 國發會:最壞情況已過去
國發會景氣燈號變化一覽表國發會昨公布8月景氣燈號,亮出連續10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正式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連9藍的紀錄,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連10藍」,堪稱是史上第二長,但並未打破2000年網路泡沫連15藍的最高紀錄。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邱秋瑩表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內需服務業熱絡、外需慢慢回溫中,預估第4季景氣燈號很有機會變燈,由當前的藍燈轉為黃藍燈;國發會昨公告,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5分、與上月持平,燈號連續亮出第10顆藍燈。邱秋瑩進一步指出,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今年2月來到最低、僅10分,近來逐月緩慢向上來到15分,受惠AI等新興應用商機挹注,資通訊產品出口轉強,各經濟預測機構預測第4季出口轉正、IMF也預估明年貿易量成長率由今年2%回升至3.7%,景氣燈號很有機會於第4季擺脫藍燈,轉呈黃藍燈。不過,受全球升息循環影響,加上大陸經濟逆風,終端消費仍顯疲弱,台灣出口未見明顯好轉,壓抑廠商投資意願,僅消費穩健有撐,國泰金控昨公布第3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團隊持續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1.3%,下修幅度達0.5個百分點,研判全年成長率有80%的機率落在0.9%至1.9%之間 ;展望明年,國泰金首次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9%。國泰金表示,需求復甦力道有限,庫存壓力稍和緩,且AI相關需求量產,出口、投資將呈現低基期復甦,搭配民間消費中度成長,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應可接近3%。國泰金分析,影響台灣第4季及明年經濟成長率有六大變數,包括美歐核心通膨偏高,增加央行過度緊縮風險;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全球景氣及通膨前景增添不確定性;全球需求疲軟拉長、去化庫存時間造成投資需求遞延;大陸未加碼有效政策刺激,房市持續低迷;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俄烏戰事與陸美爭端不確定性;人工智慧應用可望帶動新一輪科技業投資及產業升級轉型。
總預算爆表、特別預算常態化 李貴敏轟:民進黨政府財政擺爛
民進黨政府明年度總預算再創新高,歲出將達2.88兆元、歲入2.7兆元,歲出歲入短差逾1700億元,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今(13)日直呼「看了實在怵目驚心。」立委李貴敏指出,綠營執政下,各類預算越編越多,歲出歲入的短差也日益加劇;不但不思改進,還濫開支票猛灑幣,加上特別預算常態化及大開舉債巧門;又無視債務負擔,祗透過補貼與政策買票討好選民,再加上政策炒短線,施政亂無章法、只看顏色的無良作為,理所當然的把債留子孫,毫無手軟的揮霍下任政府和人民辛苦血汗錢,劣跡斑斑的惡行處處可見。李貴敏表示,迄今斷交九國、加重兩岸危機、一事無成而只知坐享蔣經國總統時代重大建設成果的民進黨政府,竟然玩起數據遊戲來誤導民眾?還是假裝不知道馬總統上任就碰上美國2008年金融風暴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加上歐債危機﹑美元升息、人民幣貶值等衝擊等,導致經濟數據不佳,即便如此,馬政府各類預算編列依舊穩健,歲出歲入也均控制在2兆元以下。李貴敏坦言,反觀民進黨執政後,藉著一黨獨大的國會優勢,對行政部門預算浮編也全力買單,還用各項補貼討好選民並掩飾事實真相。幾年下來,自2020年起總預算已超出2兆以上,去年度總預算歲出部分更暴增到2兆7千億元以上,以致於學者預估總預算破3兆已迫在眉睫。各類預算不但浮編,還把諸多預算項目塞入特別預算,藉以迴避公共債務法有關舉債上限的規範外,還打腫臉充胖子,在國內外大撒幣。馬政府時期僅編列7項總計7953億元的特別預算,而民進黨這七年間就通過13項特別預算共計2兆4967億元,也就是馬總統時期的3.14倍。。李貴敏表示,民進黨執政,對人民超徵的稅收不但越來越多,預算也越編越高,國債更是越還越多。但在推動國家基礎建設或經濟發展上面卻是毫無進展。民眾感受的現實就是物價、低薪與住房等民生問題難解,以及缺水缺電等五缺問題的越加嚴重和惡化。李貴敏進一步表示,拿民進黨政府的13項特別預算為例,其財源主要依賴舉債2兆2586億元,以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2250億元。其中,疫後強化經濟特別預算財源之移用歲計賸餘1800億元,還是在野黨委員努力爭取來的,不然官員們還想舉債,也擺出一副債多不愁、你奈我何的模樣,失控的預算、惡化的財政,加上施政不透明,難怪政府離人民越來越遠,更是和世界脫軌,實在不能再放縱這個效率不彰的無能無為政府擺爛下去。
景氣差救了供電危機 7月用電11年來首衰退 台電:反常的一年
核二停機今年供電本走鋼索,但景氣差卻反救供電!過往每年用電高峰多落在7月底,且每年創新高,但根據台電最新統計,今年7月最高尖峰負載卻僅3961萬瓩,不但沒破紀錄,還比去年高點跌落115萬瓩。這是自歐債危機後,11年來該月最高用電首次出現衰退紀錄。近10年7月份最高用電量變化表。(圖/王玉樹製表)對比去年用電高峰,等於少一部大型核電機組還有剩,連台電內部都形容這是「反常的一年」。由於卡努颱風正在侵襲北台,8月初用電量估計不會再走高,台電直稱「今年用電量不會創新高,這應該是確定了。」一年用電最高季節在夏季,高峰通常落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之間,像去年7月22日當天,國內尖峰用電就衝到4075萬瓩,打破歷史紀錄。回顧過往7月用電尖峰紀錄,是年年走高,最近一次不增反跌是在2012年,當年3293萬瓩,比前一年少17萬瓩,原因是歐債危機,全球需求不振。今年夏季用電「反常」,不增反減的原因,台電解釋,除7月較多午後雷陣雨,颱風環流等氣候因素外,景氣不好出口衰退自然也是原因。其他還有去年燃煤等價格高,汽電共生業者不願發電也有影響。台電指出,不僅是最高負載,統計7月整月用電量,也年減4%,不管是民生或工業用電,都較去年衰退,但掉最多的是製造業。尤其是鋼鐵、石化、金屬加工、工具機等傳統產業,用電量都較往年減少。至於科技業的半導體,雖用電仍有成長,但也不若往年強勁,應是受到庫存去化影響,最終拉低整個工業用電。度過7月夏季供電挑戰後,台電目前焦點放在10月秋冬空汙季上,到時中火9部機組因應環保停機2台,興達火力4台也減2台,供電勢必又有挑戰。
希臘火車相撞/鐵路缺陷存在30年!「悲劇4原因」撞出人民怒火…工會發起大罷工
希臘拉里薩(Larissa)2月28日發生2輛列車對撞並造成43死嚴重事故。儘管交通部長卡拉曼利斯(Kostas Karamanlis)為此引咎辭職,但近30年執政者對鐵路安全及員工的漠視,以及歐債危機背景下錯誤的私有化政策,仍讓民眾怒火在各處遍地開花。據《BBC》報導,希臘鐵路工會早在今年2月初就指責現任及過去30年的政府,「未將民眾(搭乘鐵路的)安全放在最優先」;前交通部長卡拉曼利斯則以「長期沒修復『不適合21世紀』的鐵路系統」、向罹難者表達敬重為由下台,但對希臘人來說,憤怒不只來自落後的鐵路系統及政策,上達政府下至民間公司無力甚至無心解決國內鐵路結構性問題的顢頇,更令積壓近一個世代的不滿徹底爆發。鐵路事故撞出希臘人隱忍30年的怒火。(圖/達志/美聯社)近日位於希臘鐵路公司(Hellenic Train)雅典總部、事故地點拉里薩與許多城市或城鎮的致哀守夜,先後都從哀傷轉為抗議甚至暴動,一名拉里薩醫師與學生,就發表眾希臘人所知的事故原因,「鐵路系統有問題,員工低薪又疲憊不堪」、「我們知道這些問題已經有30年了,這是不能接受的事故」。許多地區的致哀守夜變成示威活動。(圖/達志/美聯社)據《路透社》報導,希臘本就問題叢生的鐵路系統,在歐債危機後更加脆弱不堪,時任政府在2017年為達成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借貸要求,將國營鐵路私有化列為撙節計畫一環,但員工低薪、超時工作與設備問題依舊,電子信號故障導致員工必須手動調整的事件時有所聞,因此發生28日事故的拉里薩站站長被逮捕後,希臘民間反應大多是擔心他成為代罪羔羊。卡拉曼利斯也坦承,其任內750名鐵路員工數,遠低於政府批准的「至少要2100人」才能有效維持鐵路營運標準。債務危機、財政困難、員工低薪與過勞、欠缺足夠監督能力的民營化策略,這4大因素形成的結構性問題不僅沒隨時間改善,更引發多起嚴重事故,為此抗議多年的希臘鐵路工會,日前宣布將在當地時間週四凌晨4點起發動為期24小時的罷工,此舉除被視為表達不滿,更像是對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這次悲劇是人為疏失」的言論,傳達最痛心但也可能最無力的抗議。
2015年以來新高 歐洲明年狂發債規模達1.2兆歐元
歐洲各國政府明年將大舉發債,預估債券發行量可望增加1成到1.2兆歐元,創下歐洲央行(ECB)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以來新高。根據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的統計顯示,歐洲各國政府發債量明年料將增加10%到1.2兆歐元。此外ECB也將於明年3月開始進行縮表,漸進縮減手中持有的龐大歐債部位。德國上周率先宣布將在明年發行約3千億歐元債券,不僅創下紀錄新高,也較今年增加約700億歐元。新發債有助德國為2千億歐元能源紓困方案進行籌資,額外資金還可用於國防及氣候變遷項目。根據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Bruegel智庫指出,為降低高能源成本對民眾財務造成沉重衝擊,歐洲各國已經提撥7,055億歐元的紓困資金。丹斯克銀行固定收益策略師克里斯安森(Piet Haines Christiansen)認為,明年德國新債將大量湧入市場,這對向來財政謹慎的德國是一大轉捩點,也讓其他歐元國家能有更多發債空間。該銀行還提到,投資者明年將需要額外吸收6千億歐元,當中包括ECB計劃每月縮減約150億歐元債券投資組合。自從ECB在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它所購買的歐洲政府債券累計已達5億歐元,超出各國政府的發債量。然而明年歐洲各國的政府債券發行量將創下2015年最高,也是九年來第三度債券淨供應為正值,意味發售的債券量大於ECB的購買量。克里斯安森指稱,歐債市場將進入一個嶄新世界,原本購買量龐大、而且單向買進的ECB將不再是壓低利率的主動者。雖然投資者或分析師不認為歐洲政府大量發債將演變成歐債危機,但在利率攀升下,這些國家將被迫用更高利率借債,投資者在債市面臨的波動也將加大。根據ICE Data Services指出,歐元政府債券指數今年來下滑16%,創下37年來最差紀錄。
股匯漲聲響起 新台幣上看30字頭
美國升息可望趨緩,帶動美股大漲,激勵外資回補台股,台股在台積電拉尾盤,航運、車用類股助攻下,指數開高走高,昨日收在最高點14784點,創9月13日以來新高,外資更是買超台股233.26億元,激勵新台幣升值1.91角,創下近2周最大升幅,收在31.027元的近2個半月新高價,就快要看到30字頭。台股上半場由台積電、大立光帶頭強攻,IC設計由聯發科轉強帶動,開盤氣勢如虹,下半場則由航運、車用族群接棒,貨櫃三雄甩開近期運價走跌低迷氣氛,萬海漲逾6%,長榮、陽明緊追在後,就連散裝的慧洋、裕民都有1~2%漲幅,整體航運族群回神。不過台股這波強彈,散戶恐沒等到。象徵散戶信心的證券劃撥存款餘額10月大減1174億元,創下2010年3月以來、歐債危機後的最大減量。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蔡惠美指出,散戶「近期可能有不同對市場的解讀」,不過隨著11月台股強彈,有望激勵投資人信心。央行同時公布10月金融情況,因活期性存款成長減緩,M1b年增率下降為5.18%、M2廣義貨幣總計數年增率上升至7.32%,即M1b年增率低於M2,被視為「死亡交叉」,代表短期資金動能落後長期資金動能,成為台股隱憂。蔡惠美解釋,M1b涵蓋活期性存款,確實會與股市表現連動,但M2包括定期性存款、外匯存款,這些數據與經濟活動關聯較大,不管是死亡交叉還是黃金交叉,尊重市場看法,但央行會把這兩數據分開解讀,較為客觀。匯市則在國際美元指數重挫、外資匯入擴大買超等雙重力道下,激勵新台幣強勁走升,盤中甚至飆逾2角,最高來到31.01元,眼看就要攻克31元整數大關,終場收在31.027元兌1美元,創近2個半月新高,升值1.91角,則是近2周最大升幅,總成交量16.625億美元。外匯交易員表示,聯準會發布的11月會議紀錄放鴿,在感恩節假期前夕帶來好消息,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美股全面收漲,且國際美元指數重挫至105,帶動股匯雙漲,短期因出口商拋匯作帳需求進場,提供新台幣一定支撐,近期很有機會站上「30字頭」價位。
在熊市中站穩腳步2/邱沁宜把空頭市場當成百貨周年慶 「順著趨勢、逆著人性」
國內百貨週年慶陸續開打中,知名的財經主持人邱沁宜告訴大家,台股最強檔週年慶也正在籌劃上架中,現在最重要的是趕快作功課!女生都知道,搶週年慶必備動作:快狠準!把握空頭週年慶,就能翻轉人生。有著超過20年的投資經驗,邱沁宜遇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的歐債危機、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及自2020爆發至今尚未結束的疫情,要如何在這樣的危機中生存?邱沁宜說:「擔心是世界末日的時候,其實就是很好的進場時間點。」買股票不只要買低賣高,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圖/邱沁宜提供) 華爾街名人說過:「歷史總是重蹈覆轍,因為人性不變。」很多人都在買股票,因為覺得可以賺錢,那要怎麼賺錢?其實就是「買低賣高」。說起來很簡單的四個字,做起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人性導致大家都想買在最低點,「可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低點。」邱沁宜語重心長地說,當買在相對低點,又賣在相對高點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賺了,一個人如果永遠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就永遠都會失敗。「因為永遠都會錯過最佳買點跟最佳停利點。」 很多人都想買在最低點,結果就錯過最低點只好一直等,等到漲上去受不了以後才進場,但是那時候已經也開始跌了。邱沁宜建議投資人應該要「順著趨勢買股票、逆著人性去操作。」同時要從經濟指標和技術指標以及個人預算去判斷。 「其實空頭市場就是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你要非常興奮。」邱沁宜這樣解釋,「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損失而不敢進場,沒有大空頭,哪來的低檔可以進場?沒有低檔可以進場,你怎麼賣高?」所以現今市場動盪的時刻,就像在逛周年慶一樣,先把DM收集好、做好功課,評估好自己的需求,等到時間一到就要快狠準的購入。「周年慶越好的東西,一下就搶完了,股票也是一樣。」現在可以先看、先不要買,但是一定要先做功課,這樣那一天來的時候你才可以進場搶,「如果現在都不準備,茫然跟著進去亂買、亂搶,最後只會搶錯。」就算現在有許多對投資市場的負面影響,但是邱沁宜認為只要做好準備就有機會。(圖/方萬民攝) 巴菲特說:「人的一生中只要做對兩三次決定就很夠了,就會變成非常非常有錢的人。」所以邱沁宜建議投資人「一定要做功課」,平常要累積盤感,雖然現在有疫情、有戰爭、有升息也有通膨,可是能夠一次遇到所有元素加在一起的情況並不多,「當作這是一個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但是在這之前你一定要先做好準備」。 要準備什麼呢?邱沁宜表示首先準備好子彈!如果平常的股息收入還不錯,可以先預留到明年六月生活準備金,因為下半年新的股息進來當子彈,如果沒有股息收入,就盤點自己的資金情況,預留一年的生活準備金,分階段開始慢慢低接佈局。切記要好好做功課作好準備,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建立自己的鎖股名單,當關注的標的出現訊號的時候,在一個相對便宜特價的時候,有信心的買入,翻轉行情一定會到!
三大政府基金前9月慘賠6165億 創空前新紀錄
勞動基金9月單月再賠1,920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虧損更擴大至5,124.6億元,收益率-9.87%,加計國保年金及退撫基金等三大政府基金,9月大賠2,216億元,累計前9月更慘賠6,165.7億元,創下空前新紀錄。針對勞動基金虧損累累,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指出,到去(110)年底止,新舊制勞動基金及勞保基金等累計收益仍達2.3兆元;即使今年前9月大虧,但三大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達1.79兆元,且收益率都在3.28%~3.95%,優於銀行二年期定存的最低保障收益。因勞動基金大幅虧損,引發1,200多萬勞工關注是否影響未來退休金。劉麗茹特別說明,勞動基金包括勞工保險、新制勞退、舊制勞退等,各基金採分戶立帳,各有獨立帳戶存儲及運用。其中,勞保基金由政府辦理之社會保險,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退休金分為新制及舊制,均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適用新制勞退勞工請領退休金時,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投資累積收益若低於同期間以每年當地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保證收益,將會補足至保證收益金額。因此,勞工退休時,可同時享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二大保障。運用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收益情形深受國內外利率、匯率及股市等因素影響。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30年,歷經85年飛彈危機、97年金融風暴、100年歐債危機及107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至去年底累積收益達2.3兆元。即使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大跌,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有1.79兆元。其中,最受關注的勞保基金,到9月底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
勞動基金虧損千億 國民黨團痛批「行政院宣假訊息」:每位勞工虧損1.7萬元
行政院在日前宣稱,政府妥善運用勞動基金,今年1到3月獲利210多億,國民黨團今痛批行政院大內宣假訊息,勞動部日前公布最新勞動基金運用績效,今年1至8月收益數虧損3204億元,等於是行政院幫每位勞工虧損1.7萬元,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總召曾銘宗表示,勞動基金前8個月大虧3204億元,報酬率為-6.28%,是否有人為操作不當的情形發生,甚至在股市17000-18000點時,利用勞動基金進行護盤,要求勞動部必須說明是否利用勞動基金進行護盤?這攸關近1千萬勞工權益,股市大跌造成虧損,更讓勞保基金更早破產。曾銘宗指出,依據勞動部預估,今年勞保基金7473億元、明年剩下6873億元、113年剩下5819億元、114年剩下4657億元,到了117年會正式破產;近期股市大跌,更加速勞保基金提前破產,而蔡政府在106年1月全國年金改革會議中宣示,軍公教勞將一起改革,結果只改革軍公教,攸關1千萬勞工的權益,迄今仍無動靜。曾銘宗表示,蔡政府對勞保似乎不進行改革,只能用政府撥補方式填補缺口,109年撥補200億元、110年220億元,今年撥補300億元,明年預計將撥補450億元,呼籲蔡政府每年政府編列預算撥補1000億元,如此才能讓勞保基金不至於破產,快速惡化。首席副書記長謝衣鳯表示,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史上共有4次虧損,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為-6.05%、2011年歐債危機的時候為-3.94%,另外兩次則分別為2015年的-0.09,以及2018年的-2.07,新制勞退基金至今年8月,勞退新制收益率為-6.28%,超越了當年雷曼兄弟事件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時的負成長。國民黨團要求蔡政府,勞動基金是勞工的保命錢,不可用來股市護盤,要求審計部,在查核相關政府基金時,看看政府有無拿勞動基金去護盤,倘若有投入股市護盤,造成虧損,國民黨團會追求相關人員財務責任。
俄烏戰爭滿半年!世界秩序悄聲變動 7組數字顯示歐洲即將迎來「至暗時刻」
距離俄烏戰爭爆發(2月24日)已過去整整半年,這場被形容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地緣政治危機」的戰事,迄今仍未有停火的跡象。如同《華盛頓郵報》所言,「俄烏戰爭已過去半年,世界依然站在刀刃上……」《彭博新聞社》也說:「過去6個月已不可估量地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世界秩序。」這場戰爭除了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損失慘重,也對全球經濟、能源和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其中歐洲更是身處風暴核心,諸如難民危機、能源危機、通膨危機、供應鏈危機、匯率危機、債務危機都將接踵而至,透過《財聯社》彙整的的7組數字,我們得以了解歐洲大陸6個月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又即將迎來怎樣的「至暗時刻」。數字1:665.8萬俄烏衝突爆發前夕,曾有地緣專家估算,未來將會有100萬至50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該國。但如今回看來,這一推估顯然還是過於保守。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的數據顯示,截止17日,已有665.8萬名記錄在案的烏克蘭難民分散在歐洲各地,這還不包括那些返回家園的烏克蘭人。據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稱,在過去半年間多達數百萬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這已成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隨著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各國恐將再度因難民問題而出現「裂痕」。根據知名歐洲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研究所的測算,2022年歐盟妥善安置烏克蘭人至少需要花費430億歐元,約佔歐盟全年計劃總支出的1/4。數字2:1000美元/桶在過去幾週,歐洲電價飆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你知道把當前德國的天價電力賬單轉化為原油,相當於多高的油價嗎?答案是超過1000美元/桶。俄羅斯供應減少,加上冬季逼近,已經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同比增長15倍左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9日宣布,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暫停通過北溪1號管道的天然氣供應。儘管俄氣公司強調,一旦工作完成且裝置沒有技術故障,天然氣輸送就會恢復到3300萬立方米/天(20%的輸氣量),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很多人擔心俄羅斯可能不會按時恢復供應,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通過主要管道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已下降了約75%。數字3:23.2%天價能源的背後,自然也伴隨著失控的通膨危機。23.2%是愛沙尼亞7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也是歐盟27國在當月最高的通膨率。俄烏戰爭打斷了正要從疫情解封中復甦的歐洲經濟,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擔心歐洲經濟將深陷「停滯性通膨」的泥潭。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盟7月份CPI年增率呈現9.8%,而且除了愛沙尼亞之外,歐盟內部更有不少國家的7月通膨率都突破了2位數大關:拉脫維亞為21.3%,捷克為17.3%,波蘭為14.2%,斯洛維尼亞為11.7%,荷蘭為11.6%,希臘為11.3%,西班牙為10.7%等數字4:0.9900通膨飆升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深感荷包縮水。而在外匯市場上,歐元也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值錢。23日,歐元最低下探至0.9900美元。在上個月歐元兌美元匯率時隔20年首度跌破1:1平價後,歐元跌勢顯然仍未止步。俄烏危機的爆發以及衍生而來的歐洲能源危機、債務危機,沉重打擊了市場對歐元匯率的信心。無論歐元貶值在過去對歐洲的出口產業帶來多少利多,如今都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匯率下跌將推升歐元區的進口成本,加劇能源價格飆升的破壞力,更對通膨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全球策略師費勒(Madison Faller)就表示,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反映了歐洲經濟將面臨更大的衰退風險。數字5:0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膨危機也令歐洲央行提前結束了一段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時代!歐洲央行上月宣布將3大關鍵利率上調0.5%,其中存款機制利率更調升至0%,這標誌著歐洲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在去年年底,2022年升息原本並不在歐洲央行的計劃之內。但隨著俄烏衝突正式升級成戰爭,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狂飆,直接促成了成本推動型通膨的增長。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迪克羅澤(FrederikDucrozet)在上個月的歐洲央行決議後曾表示,歐元區經濟正處於危險的境地,尋找平衡經濟衰退和通膨風險的方法對歐洲央行來說似乎是「一個解不開的方程式」。數字6:-24.8%俄烏危機後投資什麼資產,可以承擔最小風險,同時獲利又最高?做空歐股顯然是首選之一。今年2月以來,波蘭華沙WIG20指數已累計下跌了24.8%,而德國、瑞士、義大利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股票指數跌幅也均達到2位數。對此有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機構湧向歐洲,並衝著做空歐洲經濟而來,如同2009年底爆發的歐債危機。這些華爾街對沖基金最常見的策略是,一邊大舉買進歐洲天然氣期貨與電力期貨,一邊大舉沽空歐元與歐洲STOXX 600股票指數,因為他們發現,只要歐洲能源危機與通膨壓力持續升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跟進沽空歐元與歐洲股票指數,為他們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率。數字7:-84.7%歐洲能源和製造業巨頭們顯然也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自俄烏危機爆發以來,德國能源巨頭Uniper的股價已累計下跌了84.7%。近期Uniper財報所顯示的巨額虧損凸顯了能源危機對歐洲工業領域的打擊程度。Uniper上半年淨虧損123億歐元(約新台幣3710億元),主要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該公司被迫以更高的價格從別處購買天然氣。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和鋼鐵製造商無法再承受天天創新高的電力價格,這一歐洲工業的心臟地帶將面臨潛在的「外遷潮」風險。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銀行和金融集團Mirabaud,其股票分析師米勒漢姆(William Milieham)稱,「歐洲化工企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而近期可能實行天然氣配給制的討論嚴重打擊了這些公司的股價。」
歐洲陷500年來最嚴重乾旱!萊茵河瀕臨乾涸恐停航 加劇能源糧食危機
受熱浪、乾旱,以及去年冬季阿爾卑斯山雪量驟減的影響,歐陸多條河流如萊茵河、多瑙河和波河都遭遇水位急遽下降的窘境,有些河流還瀕臨停航邊緣,甚至連「防洪王國」荷蘭都推出了抗旱政策。專家表示,今年的乾旱程度更甚2018年,成為歐洲500年來最嚴重旱災,這將嚴重衝擊能源生產、糧食收成、水路運輸、飲用水及生態系。據《每日郵報》、《歐洲新聞台》、DutchNews的報導,歐洲目前正因為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的能源和糧食危機,進而導致企業生產和民眾日常消費的成本飆漲,歐陸多個主要國家的經濟陷入衰退,也讓學者憂心2009年爆發的歐債危機恐將再度上演。如今,這波熱浪和乾旱對歐洲來說可說是雪上加霜,民間擔憂農作收成將因缺水而大減,並引發更嚴重的糧食危機,例如西班牙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有酪梨果農直接停止灌溉數百棵樹,以防止更多酪梨樹枯萎。而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農業出口國荷蘭,也開始限制農民不得取用地面水灌溉。同時義大利的波河更瀕臨乾枯,當地農民警告今年冬天的牛奶供應將出現問題,而整個歐洲的玉米年產量預計將比去年驟減1250萬噸,向日葵則是減少160萬噸。而歐洲經濟命脈萊茵河的水位下降則會影響煤炭、汽車零組件、食品及化工原料的運輸,包括化學巨擘巴斯夫 (BASF)、鋼鐵製造商蒂森克虜伯 (Thyssenkrupp) 等企業,都仰賴萊茵河的航運,這將加劇歐洲的能源供給困境和經濟危機。如今,德國、捷克與奧地利等煉油廠也已面臨停擺,仰賴萊茵河運輸石油燃料的瑞士,則因供應短缺而開始釋放戰略儲備。多處河流水位下降還衝擊了法國的核能發電,法國電力公司(EDF)表示,他們的部份核電廠已被迫減少電能輸出,因為廠內缺乏冷卻水。同時法國更有逾100個城市、93個地區出現飲水危機,且未來兩週的限水情況仍無緩解跡象。而河流水量變少、水溫飆高則導致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將更難以存活,於是在極端氣候下,整個歐洲幾乎都可以看到大量死魚漂浮在水面或躺在乾涸河床上的恐怖景象。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 JRC)於本周警告,乾旱狀況仍在持續惡化,旱災範圍涵蓋了約47%的歐陸地區。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Climate Impact Research)氣象學家霍夫曼(Peter Hoffmann)指出,全球天氣系統已經轉變,導致氣候長期乾旱。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
暌違11年 歐央超乎預期升息2碼
歐洲央行(ECB)21日宣布啟動11年來首次升息循環,而且升幅是超出預期的2碼(50個基點),宣告負利率時代結束,顯見歐央對通膨失控的擔憂,凌駕俄烏戰爭衝擊歐元區經濟的不安,歐元與歐債殖利率應聲齊漲。歐央宣布2011年來首次升息後,歐元、歐債殖利率及歐元區銀行股齊漲。周四歐元兌美元急漲0.7%,從歐央政策聲明發布前的1.0198美元,攀升至1.0268美元;歐元兌英鎊漲到2周高點,來到兌0.8593英鎊。歐元區政府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普遍走揚,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四揚升10個基點來到1.36%。歐央周四結束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基準存款利率從-0.5%,一舉調升50個基點至零水位,升幅超出會前普遍預期的25個基點,正式告別8年的負利率時代。歐央同時將再融資利率,由零利率往上調高到0.5%,並承諾下次9月8日例會還將繼續升息。ECB也同意對歐元區高負債成員國提供額外援助,推出名為「傳輸保護工具」(TPI)的反崩解工具,抑制這些成員國的借貸成本持續攀高,避免歐元區陷入崩解危機。ECB聲明指出:「TPI將確保貨幣政策立場,順利傳送到歐元區每一個國家。」ECB總裁拉加德在隨後的記者會上指出,經濟活動正在放緩,俄烏戰爭持續拖累經濟成長。高通膨衝擊購買力、供應鏈瓶頸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對經濟構成不利影響。綜觀這些因素,讓今年下半及之後的展望烏雲密布。
歐元區崩潰後 美元大棋局的下個受害者將是英鎊
當美元進入升息周期後,與美利差擴大的歐元區又受到俄烏戰爭和能源危機的影響,顯然已在醞釀新一波的大衰退和歐債危機。而哪個發達國家的貨幣將會是美元大棋局的下個受害者呢?答案可能是英鎊。由於外匯市場憂心,一旦俄羅斯對歐洲完全禁止輸送家庭冷暖需求、維持照明和工廠運轉必須的天然氣供應,歐洲經濟可能會徹底崩潰,12日歐元兌美元匯率盤中就觸及了1:1平價,隔天更進一步下跌至0.9998美元,創下自2002年7月15日歐元創建初期以來的20年新低,為全球外匯市場投下震撼彈。相較於歐元在經濟衰退和能源危機下苦苦掙扎,英鎊的未來似乎更像是一個「無底洞」,目前期權市場推斷,英鎊兌美元年底前跌破1的機率為1比40,如果最終成真的話,這將改寫1985年英鎊兌美元最低點1.05以來的37年紀錄。不過這個隱含機率的數據僅僅在6月初還基本上為零,英國經濟最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英鎊的危機肇因於多個因素,包括美元升息後導致美英兩國的實際利差擴大使英鎊資產遭到拋售、英國經常帳赤字嚴重引發外界對其財政狀態不穩定的憂慮、強森和保守黨的政壇危機、脫歐後的缺工問題和能源危機導致英國通膨居高不下,使其可能進入「停滯性通膨」的危機。由於美國於13日公布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9.1%,續創40年新高,因此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月底恐再一次升息4碼(1.0%),以壓制居高不下的通膨,引發了投資人對英美兩國利差再擴大的憂慮,導致英鎊兌美元14日盤中一度貶值逾1%,跌破1.18美元。
新台幣昨盤中跌破29.9元 20年來首次觸及美元平價
強勢美元銳不可擋,歐元難逃跌勢,昨日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0.9999,被美元超車,這是2002年以來首次觸及美元平價,為全球外匯市場投下震撼彈。不只歐元被打趴,英鎊、日圓及人民幣都跌得青筍筍,新台幣昨日盤中甚至跌破29.9元,2字頭保衛戰即將開打。台股再度失守萬四,外資狂掃美元,新台幣昨日盤中一度貶破29.9元,驚動央行出手,祭出無限量供應美元政策,藉此收斂貶勢,終場再把新台幣壓回29.9元內,以29.895元,貶7.7分作收,但仍創下逾2年的新低價。匯銀主管指出,美股重挫,台股昨天盤中再創波段新低,外資加大匯出,幾乎就要買光市場上的美元,盤中新台幣摜至29.915元,兩大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放大至19.73億美元,顯示外資撤出心意已決,且有擴大跡象。匯銀主管認為,美元指數站上108,為20年新高,非美貨幣難以倖免,加上Fed後續升息動作,都讓美元升勢有恃無恐,新台幣短期可能向30元靠攏,但「2字頭保衛戰」恐將呈現拉鋸局面,推估央行也不會輕易放手。全球匯市則出現「見證歷史」的一天,歐元兌美元昨出現1:1的平價局面,甚至一度被超車,1歐元只能換0.9999美元,但歐元買盤隨即搶進,拉回到1.003。美元、歐元兌新台幣現金賣出價昨為30.17元及30.58元。歐元與美元上回平價是在2002年11月,當年歐元正式在歐洲市場流通,之後隨著歐元區成員國本國貨幣全面從市場退出,並存期結束,歐元開始超車美元,即便發生歐債危機,多次被唱衰會被美元超車,但也沒能成真。交易室主管指出,即便全球央行陸續朝緊縮方向走,歐洲央行本月可能升息1碼,但明顯低於市場預期,更與美國動輒2碼起跳不能比,一來一往間,歐元更弱勢,加上遭俄烏戰事影響仍持續中,只得眼睜睜讓美元超車。歐洲面臨龐大通膨壓力,卻因各經濟體體質不同,歐洲央行雖決議於7月1日結束購債計畫(QE),並預告升息,這是8年來首度擺脫負利率,但外匯圈認為,看得出歐央瞻前顧後,推估歐元被美元完全超車,已不意外。交易室主管認為,一旦歐元被超車,各國外匯存底將重新調整配置,屆時歐元的貶勢只會更劇烈,對美元匯率在0.95~0.97間「都不會太誇張」,然這也意味,美元重新拿回全球獨強貨幣地位,地緣政治將面臨動盪。
野村示警:歐美英日韓等7個主要經濟體1年內恐接連衰退
野村(Nomura)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由於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為了避免與美國的利差擴大,導致資本外流嚴重,本國貨幣過度貶值,因此紛紛加速貨幣政策的收緊,再加上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能源和原物料通膨易漲難跌,未來投資人恐目睹美國與其他6個主要經濟體接連陷入經濟衰退的困境。Rob Subbaraman在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許多央行的貨幣政策都轉向了單一目標,那就是減緩通膨,因為通膨高漲將損害央行的信譽,但如果全球供應疲軟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大宗商品通膨又蔓延到服務業、房租、商品和工資等項目,那各國央行只能採取更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以犧牲經濟增長的方式來抑制需求,「我們一直在談論經濟衰退的風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許多已開發經濟體正逐步陷入衰退。」根據彭博社的報導,Rob Subbaraman和全球市場分析師Si Ying Toh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除了美國之外,歐元區、英國、日本、南韓、澳洲和加拿大也將在1年內陷入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增長將因此同步放緩。他們預測美國經濟將從2022年第4季開始進入連續5個季度漫長但溫和的衰退,且聯準會將在今年7月升息3碼(0.75%),接著再下一次的議息會議上升息2碼(0.5%),之後可能便是一連串1碼幅度的升息(0.25%),直到明年2月聯邦基金利率調升至3.75%為止。歐洲方面,如果俄羅斯完全切斷對歐陸天然氣的供應,歐元區的衰退可能會更深,目前他們已無法避免的因為能源危機陷入衰退,而英國除了能源危機之外,還同時面臨脫歐後的各種經濟打擊。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了德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與經濟體質較為脆弱的義大利、希臘等南歐國家逐漸拉大,這可能加劇這些國家的資本外逃並使其陷入債務違約的風險,是否會重演2009年歐債危機的慘況值得持續觀察。報告還指出像澳洲、加拿大和南韓這種中等經濟體都經歷了由大量舉債和高槓桿所支撐的房市榮景,如果加速升息引發這些國家的房地產泡沫破滅,那它們的衰退風險可能就會超乎預期,且今年第3季韓國將可能最先遭受嚴重的經濟打擊。研究也提到日本的衰退問題,由於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支持和延遲的經濟重啟,預計日本將出現較為溫和的衰退,但日圓大貶和貿易逆差的問題仍值得投資人注意。他們則點出中國較特殊的經濟情勢,因為中國的通膨較歐美國家溫和,使得該國央行能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階段時,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因此中國有望在解封後從經濟增長過度放緩中成功復甦,但只要北京當局堅持較為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該國就有可能再次陷入封城,使其經濟遭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