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權法院
」 台灣憲法法庭瀰漫「廢死氛圍」! 專家學者坦言死刑合憲不樂觀
憲法法庭2024年4月23日進行死刑大辯論,擔任法務部專家學者代表的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賴擁連,參與全場的死刑辯論,他對釋憲結果表示悲觀。賴擁連在憲法法庭直擊觀察發現,整個法庭氛圍,「好像就是要廢死」,他對釋憲結果不樂觀,應該是會朝廢死方向去解釋。賴擁連指出,支持廢死的一方結合律師團體,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有備而來,似乎想在蔡英文總統的人權政策下,「裡應外和」達到廢死目的。賴擁連舉例,大法官詹森林在庭上質疑法務部,憲法法庭過去對許多爭議如同婚、通姦罪解釋時,法務部也都說違反多數民意應尊重立法和行政權。宣告違憲後,行政院也提修法讓同性可結婚、通姦除罪化,「為什麼現在死刑就一直要用民意希望憲法法庭讓步?」法務部檢察司司長郭永發表示,通姦罪是侵犯配偶權,同性婚姻則是個人對性的取向權利,這兩種權利和死刑問題截然不同,因為死刑是侵害社會公益及國家刑事政策,各屬不同層次的東西,不能相提並論。最高檢察署檢察官林麗瑩也指出,歐洲人權法院認為,要禁止死刑,政治部門需先達成共識,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也認為,此議題須留給立法部門決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死刑廢除議題是立法部門決定,聲請人提到宣告死刑違憲的國家,其背景皆相似,都是政治部門達成共識。
不滿台灣引渡詐嫌 汪文斌要波蘭「慎重處理涉台問題」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法新社提問,台灣昨天宣布,從波蘭成功引渡一名因涉嫌欺詐大陸民眾遭通緝的男子回台,中方有無向波蘭提出抗議?汪文斌回應,已敦促波方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汪文斌表示,台灣劉姓居民涉嫌對大陸民眾電信詐騙犯罪,中方依法向波蘭提出了引渡請求,旨在打擊犯罪和保護被害人合法權益,完全合理合法。中方高度重視保護和促進人權,一貫堅決反對酷刑,並在司法領域人權保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歐洲人權法院所作判決和駁回波蘭上訴聲請之舉,有悖事實、有違公正、顯失公平,相關判決毫無事實根據,在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腳。汪文斌指出,加強執法司法合作、合作打擊跨國犯罪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國此前已與許多國家成功開展包括引渡在內的執法司法合作。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合作打擊各類跨國犯罪,促進人員和經貿等領域往來。汪文斌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敦促波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維護中波關係發展大局。」據悉,電信詐團劉姓台籍嫌犯,2017年在波蘭落網,中國大陸請求引渡,遭歐洲人權法院以大陸受審不人道為由,判決不予引渡,台灣自去年起向波蘭請求引渡,歷經波蘭司法單位9個月審查,終於在上月將劉嫌引渡返台,解送台中地檢署歸案,雖檢察官聲押失敗,但已對劉嫌實施電子腳鐐等科技設備監控防逃。本案已創下自外國引渡外逃犯嫌返台首例。
歐洲人權法院裁決 不准台犯引渡大陸
歐洲人權法院(ECtHR)首例否決引渡台灣詐騙嫌疑犯到中國案件,引起歐洲司法界的關注。波蘭原先準備引渡台灣詐騙嫌犯劉宏濤到中國,但在劉的律師以此舉違反《歐洲人權公約》提出上訴後,歐洲人權法院參與此案的法官於10月6日一致認定裁決,當事人若被引渡到中國可能會陷入遭受虐待和酷刑的重大風險,不准波蘭引渡。除非波蘭當局繼續上訴,否則劉宏濤將在此裁決生效3個月後被釋放。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4日披露了這項裁決,並指出這是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審查引渡嫌疑犯到中國的案件。歐洲人權法院此一決定很可能意味《歐洲人權公約》的46個締約國,未來幾乎不可能將嫌疑犯引渡到中國。這其中除了台灣詐騙嫌犯,也包含登上中國海外「紅色通緝令」的政治犯、經濟犯。劉宏濤(Hung Tao Liu,音譯)生於1980年,涉嫌參與在西班牙境外運作、組織成員近260人,且多數是台灣人的大型網路詐騙集團。西班牙與中國警方在2016、2017年聯合破獲該組織。201 7至2018年,西班牙法院批准將約208名台灣人分批引渡到中國。當時代表這些台灣人的律師試圖將案件提交給歐洲人權法院,但遭到拒絕。國際刑警組織2016年對劉發出通緝令,劉隔年在波蘭被拘留,中國隨即要求引渡。期間在向中國要求更多資訊後,波蘭法院2018年認為可以繼續引渡。但歐洲人權法院而後發出一項臨時措施,要求波蘭停止引渡等待進一步審查。劉的律師高斯基(Marcin Gorski)隨即向歐洲人權法院提上訴,主張波蘭的決定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3條「免於酷刑與不人道或侮辱待遇之自由」及第6條「公平審判之權利」。
歐洲理事會通過「開除俄羅斯會籍」議案 烏國:與俄談判有妥協空間
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引起國際輿論撻伐,歐洲最主要人權組織「歐洲理事會」,本月(3月)14日起於法國史特拉斯堡召開國會議員大會(PACE),針對俄羅斯出兵一事進行討論,並投票通過開除俄羅斯會籍,代表俄國未來不再能訴諸歐洲人權法院。根據《路透社》報導,「歐洲理事會」日前針對俄羅斯揮兵烏克蘭,嚴重違反人權一事展開討論,並進行投票決定俄羅斯去留,隨後在大會中以216票同意、0票反對、3票棄權下通過議案,表決結果待送歐洲理事會的決策單位部長委員會拍板定案後,將正式開除俄國會籍資格。歐洲理事會主席克斯(TinyKox)表示,此次是歐洲理事會史上首次開除成員國,雖然俄羅斯此前已表示將自行退出,但表決結果卻也顯示出超過40個成員國對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皆持反對態度的回應,而俄國被逐出歐洲理事會,也代表其未來不再能訴諸歐洲人權法院。另外,對於第四輪談判,有烏克蘭高階官員指出,要終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談判非常艱難,不過,當中存有「妥協的空間」。談判代表的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說,兩國談判正在進行中,烏方將爭取「停火和(俄國)由我國領土撤軍」,同時他也指出,雙方認為談判有所進展,但俄國克里姆林宮稍早卻反駁,指出目前要對俄烏雙方結束衝突的談判下結論仍太早。
俄國宣布退出「歐洲理事會」卻沒遞交申請 俄外交部遭自家人狂酸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對此,俄國除列出「不友善名單」限制外國商務和金融往來、停止重要原物料出口、退出和歐美合作的太空計畫反制外,俄國外交部今(10日)更宣布退出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CE)表達抗議。但歐洲理事會透露,目前尚未收到俄方的退出申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更語帶嘲諷表示:「評論外交部的聲明不是我的工作。」據《塔斯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以「歐盟及北約對俄國不友善,濫用其在歐洲理事會部長委員會(CMCE)的絕對多數地位,持續破壞委員會和歐洲共享的人道主義和法律空間」為由,退出理事會。俄外交部還痛批理事會「正在變為西方至上和自我欣賞的平台,就讓他們在沒有俄羅斯的情況下享受交流吧」。然而,歐洲理事會會長佩奇諾維奇布里奇(Maria Pejcinovic-Buric)表示,「尚未收到俄方的退出申請」,並指出一旦俄國離開理事會,就意味著退出包含歐洲人權法院(ECHR)在內的所有歐盟機構,至於俄國外交部的「聲明」是否會影響到於14日舉行的歐洲理事會特別會議 (PACE) ,理事會尚未作出正式回應。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面對記者提問時,除表示「評論外交部的聲明不是我的工作」外,也透過記者反問外交部:「是否考慮過重返該組織的問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副議長康斯坦汀(Konstantin Kosachev)也指出,即使退出理事會和《歐洲人權公約》(ECHR),也無法免除俄國履行公約的義務。其實,俄羅斯外交部已非第一次「唱反調」,先前就曾與國防部發生過聲明內容不同調的情形,引發俄國各部門溝通問題的猜想。
19年來最嚴重外交衝突 土耳其總統指示驅逐歐美10國大使
由於歐美等10個國家的大使,聯名上書要求土耳其當局釋放遭到關押的慈善家卡瓦拉(Osman Kavala),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下令土耳其外交部驅逐這些國家的大使,同時將他們列入國家的「不受歡迎人物」名單中。根據《BBC》報導指出,事件起因是源自於土耳其64歲慈善家卡瓦拉,他被指控於2013年資助土耳其境內各地的示威抗議,以及涉嫌在2016年參與一場未遂的政變,而即便卡瓦拉本人一直都否認這些指控,但他還是在2017年被土耳其當局逮捕,並且居留至今。雖然他曾於2020年獲釋,但他幾乎在出獄的同時,再度遭到土耳其當局逮捕。為此,美國、德國、丹麥、芬蘭、法國、荷蘭、瑞典、加拿大、挪威和紐西蘭大使於18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土耳其當局公正迅速的審理卡瓦拉案,同時盡快地釋放卡瓦拉。歐洲主要人權監督單位歐洲委員會也對土耳其當局發出最後警告,要求土耳其當局依照歐洲人權法院的裁決,釋放卡瓦拉。聯合聲明出爐後,土耳其外交部曾於19日召見這些大使,並且當面抗議他們對卡瓦拉案不負責任的聯合聲明。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則於23日發表聲明,內容中表示「我向我們的外交部長下命令,同時說明必須執行的內容,他必須立即宣布這10位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他也補充說明「各國使節如果想待在土耳其,那就要了解土耳其,否則就要離開土耳其」。目前土耳其外交部尚未對這些國家的大使館下達命令,而美國大使館、白宮、美國國務院也尚未針對此事發表評論。而由於遭點名驅逐的10國大使中,有7個是土耳其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邦的大使,屆時如果真的驅逐這些大使,將會是艾爾段掌權19年來,與歐美國家最嚴重的外交衝突。
反對派領袖被下毒!普丁:「我真出手的話他會死」 否認暗殺政敵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今年8月遭人下毒,治療後撿回一命,外界將矛頭指向克里姆林宮。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Putin)17日在全國視訊記者會上表示,若俄國政府真有介入的話,納瓦尼根本不會活著。根據調查新聞網站《Bellingcat》、俄羅斯媒體《The Insider》和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先前與《CNN》合作,針對納瓦尼中毒案一案調查,他們從納瓦尼的電話通聯和旅行紀錄中發現,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過去幾年一直在跟監納瓦尼。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圖/達志/美聯社)不過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報導,普丁17日在年度記者會上談論到納瓦尼,他表示,「那名在柏林治療的病人」受到美國情報機構的支持,「如果這是真的,那事情就有趣了,我們的特勤理當需要看好他」。普丁表示,情報人員跟監他也沒有什麼錯,「但那絕對不代表他需要被下毒,誰需要他」?普丁也再度否認暗殺政敵,理由是「特務會把任務完成」。俄羅斯總統普丁。(圖/達志/美聯社)普丁指出,如果有關單位真要對納瓦尼下毒,他們會把事情做到好,亦即他們會成功暗殺他,而非僅傷害他、讓他陷入昏迷而已。普丁接著表示,「然而,她的妻子要求我,我也立即下令讓他出國到德國接受治療」。現年44 歲的納瓦尼是一名律師,近年來因為組織反普丁政權的團體數度被捕入獄,更被俄羅斯政府視為眼中釘;歐洲人權法院事後裁定,俄羅斯在2012年至2014年對他的逮捕行動是違反人權,在這起中毒事件之後,歐盟對6名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包含禁止入境、凍結帳戶等。
不滿國籍標註為「中國」 在挪威台灣人一狀告到歐洲人權法院
一群在挪威的台灣人因不滿居留證被註記為中國籍而向群眾募資控告挪威政府,一路打官司到最高法院,最近又遭駁回。「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發起人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向歐洲人權法院提起上訴。「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的宗旨在促使挪威政府將發給台灣人的居留證國籍欄位正確記載為「Taiwan」,以維護台灣人受國際人權公約保障的身分認同權(right to personal identity)。該組織是由一群曾經或現在正在挪威留學的台灣留學生組成,對於被挪威政府當成中國人都感到非常不滿。「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發起人Joseph表示,提起訴訟並非要求挪威政府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也不是要干涉挪威政府任何的外交政策,而是為了保障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權。「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臉書官網指出,自2010年挪威移民局(UDI)陸續將台灣人的國籍從Taiwan變更為「Kina」(中國)以來,皆無法有效透過申訴或外交管道解決此一困境。2017年他們向挪威當局提出訴願、再訴願皆遭駁回後,2018年8月他們在網路上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在兩個月內募到約350萬台幣,作為聘請律師與訴訟相關的花費。2019年9月他們正式向奧斯陸地方法院提出告訴,陸續上訴至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惟在未開庭審理的情況下全部敗訴。由於挪威是歐洲人權公約締約國,當事人可向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庭提起上訴,主張公約規定的權利。該組織表示,未來6個月,會再上訴歐洲人權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