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試駕/旅行車新黑馬 Kia Ceed Sportswagon小改款輕油電加持
韓國品牌Kia在歐洲深耕多年,達到一年有約50至60萬輛的銷售表現,而這次試駕的KiaCeed Sportswagon MHEV就是為歐洲市場打造的旅行車,Kia台灣總代理森那美起亞也特別從歐洲導入,使得我國成為亞太地區唯一販售這輛純正歐洲血統韓系旅行車的國家,讓喜歡旅行車的消費者又多了一個空間媲美休旅車、穩定性媲美轎車的選擇。其實在前(2021)年,Kia台灣總代理森那美起亞就引進Ceed Sportwagon,不過當時是第三代小改款前、且限量100台的European Edition式樣,如今終於正式導入小改款KiaCeed Sportswagon MHEV,顯見旅行車在消費者心中地位的躍進,以及品牌在國內提供多元產品線的決心。本刊記者這次試駕的車款名稱由來為「Community of Europe, withEuropean Design」,從車名就能看出來不只是歐洲設計,更是歐洲共同體,是一台原汁原味歐洲出產的旅行車。雖然只有單一車型,但是加入墨鐵灰、夜幕綠兩種新色,使得車款共4種顏色選擇,其中夜幕綠更是原本只有歐洲廠才有的專屬色。此次新增墨鐵灰,使車系共有4種顏色供選擇。(圖/方萬民攝)環顧車外,這次小改款Ceed以全新品牌廠徽現身,有別於過去的單眼頭燈,這次採用全新整合式LED頭燈組,搭配嶄新招牌Tiger Nose虎鼻水箱護罩,使車頭更顯銳利、個性;下方保桿也重新設計,打造出更立體又俐落的外型,但是整體設計與上一代相比,並無非常大幅度的調整。採用全新虎鼻水箱護罩並搭配整合式LED頭燈組,使車頭看起來更顯俐落。(圖/方萬民攝)車內佈局沒有太大差異,同樣維持12.3吋智慧型全數位儀表板、10.25吋中央觸控螢幕,不過新增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駕駛座電動記憶座椅、第二排Type C充電、貼身感應電動尾門等方便性更加提升的功能。這次在宜蘭舉辦試駕活動,由於人生地不熟的關係,透過無線連結智慧型手機叫出地圖,就能快速抵達目的地;也因為和其他媒體併車,在滿載的情況下,額外新增的充電孔也消除車內乘客的手機電量焦慮。車內維持12.3吋全數位儀表板及10.25吋中控螢幕,且依然具有許多實體按鍵。(圖/方萬民攝)可以連接無線Apple CarPlay,用地圖、聽音樂都相當方便。(圖/方萬民攝)只是中央觸控螢幕依然沒有繁體中文介面還是有點可惜,在使用上就沒有那麼直覺,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表示依然積極向原廠爭取中,若有好消息也會立刻加入至車款中。在安全配備部分,小改款Ceed提供更完整的駕駛輔助系統,包含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BCA盲區防撞系統、RCCA後方交通防撞主動防撞、LFA全速域進階車道維持輔助系統、後方追撞煞車系統等,而這次試駕穿梭在宜蘭鄉間小路時,由於道路狹窄車輛容易壓線,因此LFA會發出聲響提醒,可見輔助系統的敏感度,能提升行駛時的安心感。此次小改款加入貼身感應電動尾門,只要拿著鑰匙靠近就會打開,非常方便。(圖/方萬民攝)而本次最大的差異就是將原本使用的1.5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額外加入48V智慧油電系統,搭配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不僅可以輸出160ps/25.8kgm,根據能源局公告油耗表現更達19.0km/L。Kia Ceed Sportswagon MHEV搭載1.5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並加入48V智慧油電系統。(圖/方萬民攝)值得一提的是「滑行熄火」功能,在 Eco 節能模式下,當行駛超過40 km/h時,鬆開油門引擎已經自動熄火,由 48V 油電系統維持車速,並以滑行方式達到節能效果,過程中在車內完全不會有引擎啓閉的作動感,要不是看到轉速表歸零,根本不會察覺到節能模式正在運作。在Eco節能模式下,行駛超過40km/h的時候,引擎會自動熄火。(圖/方萬民攝)此外,當天在宜蘭行駛時經過不平路面、坑洞或是上橋時,開起來都很輕快,且沒有過於明顯的跳動,即便後座擠滿3個大男生,下車以後也沒有人覺得不舒服,整體來說相當穩定、舒適。只是以乘坐3個成年男性來說,後座空間稍嫌擁擠,但是如果載著小孩,加上具有標準521公升、傾倒時達1581公升的行李廂空間(受限於電池位置影響,行李廂空間下修),以家庭用車需求來說相當足夠,絕對是爸爸們可以考慮入手的車款。行李廂空間標準521公升,以家庭用車需求來說也相當足夠。(圖/方萬民攝)至截稿前,Kia Ceed Sportswagon MHEV還尚未發表,因此並不清楚價格,不過這次不但加入輕油電動力,且是原汁原味歐洲生產的旅行車,在外型上做了微幅調整、更新增超過10萬元的配備,森那美起亞也強調「價格真的低到不能再低」、「相當有競爭力」,在小改款前的價格為109.8萬元,因此本刊預估這次會落在新台幣120萬左右,但是實際售價為何?是否真的能夠驚豔旅行車市場?2月16日就會揭曉價格,屆時本刊也將帶來上市最新資訊。由於車款尚未正式發表,本刊依照增加配備以及過往售價進行價格預測。(圖/方萬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