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淑娟
」 腸胃炎 歐淑娟普渡食物先放涼再冰?恐加速細菌滋生 專家:最好3天內吃完
中元普渡不少人會拿「三牲」豬、雞、魚當供品,不過夏天氣溫高,祭拜時食物也容易有細菌。臺大毒理所陳佳煌博士研究員說,熱菜要盡快放冰箱,最好三天內吃完,而且一定要完全加熱才能殺菌。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陳佳煌在《奕起聊健康》節目中談到,肉放冷藏或冷凍都可,但這都只是「抑制細菌滋生」,不代表細菌不滋長,放太久肉還是腐壞,而供品拜完要趕快放冰箱,最好3天內吃完。至於老一輩總會覺得,剛煮好的食物要先放涼再冰,不然會讓冰箱壞掉。陳佳煌說,熱食降到30到40度,又會容易滋生細菌,煮好的食物也要趕快放冰箱,現在的冰箱應該沒那麼脆弱。陳佳煌補充,如果要吃拜完的食物,建議要重新加熱,讓食物到70度,才能有效殺掉大多病原微生物,吃下肚也比較安全。此外,兒科醫師歐淑娟也曾在臉書發文,「細菌在4℃~6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快,煮熟後的食物若有需要冷藏,也應該盡快放到冰箱裡不是放在室溫下等它退熱再放進冰箱喔!」歐淑娟表示,「冰箱門的溫度通常比較高(或不穩定),像是乳製品、豆漿這類飲品,建議不要放在冰箱門,而是放在中間層,這層的溫度相對是最穩定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壞。」
遠離腸胃炎、食物中毒! 醫提醒:熱食別等退熱、變涼才冰
台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目前為止,累計通報案例至少10例,2人死亡、3人命危。對此,吳欣岱醫師表示,剛剛才查到原來食物中毒如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中毒,是真的可能導致死亡。另外,歐淑娟醫師也提醒民眾,為遠離腸胃炎、食物中毒,熱食切勿等退熱、變涼才冰。歐淑娟於27日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發文指出,近日食物中毒的新聞事件引起大眾注意,但很多人會把「腸胃炎」誤以為是「食物中毒」,其實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她解釋腸胃炎通常是病毒(冬天多)或細菌造成(俗稱「吃壞肚子」),造成腸胃道一系列的症狀。「寶林茶室」事件的報導中提到「食物中毒」三要件則有,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食品中毒有明確的定義:「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品中毒案件。」歐淑娟提醒,天氣漸漸變熱了,食品容易酸敗腐壞,為了避免腸胃炎或食物中毒的可能,除了料理前、用餐前要徹底洗手之外,食材、食品的保存條件也很重要,且為了確保食物的安全,買菜回家後儘快冷藏需要冷藏的、煮熟後的食物在室溫下不要放超過2小時,因細菌在4℃至6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快,煮熟後的食物若有需要冷藏也應該盡快放到冰箱裡,而不是放在室溫下等它退熱再放進冰箱。醫師說,另外,冰箱門的溫度通常比較高或不穩定,像是乳製品、豆漿這類飲品,則建議不要放在冰箱門,而是放在中間層,因為這層的溫度相對是最穩定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壞。最後,歐淑娟也幫民眾整理2個重點,首先料理前、進食前確實洗手,再來該冷藏的盡速冰起來,洗手7字訣則是「內、外、夾、弓、大、立、腕」。
腸胃炎吃「這款吐司」超雷! 兒科醫:清淡飲食≠白色食物
隨著天氣漸涼,病毒性腸胃炎、腸胃型感冒也日益猖獗。對此,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表示,許多家長帶孩子回診時都會疑惑,為什麼飲食有清淡了,肚子還是在痛、拉肚子也不會好?「大家都知道要飲食清淡一點,最近我一問才發現彼此認知大不同。」歐淑娟近日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發文分享,醫生腦中的「清淡」飲食是指:營養均衡但「烹調方式、口味清淡」的正餐,例如:白飯、稀飯都可以,但不建議配肉鬆,清蒸的魚是可以吃的,但炸魚排不行;滷雞腿去皮吃ok,口味偏重的宮堡雞丁就不太妥;水煮蛋、茶葉蛋可以 ,加了奶油的美式炒蛋就不太好;水果可以吃,含鉀豐富的香蕉、番茄是不錯的選擇。但歐淑娟指出,病人以為的「清淡」飲食是指:只吃白色的食物,其他5大類食物都不敢碰,所以常見的作法是吐司、白粥、白饅頭。雞蛋、牛奶、水果都不敢吃,「其實不管是大人、小孩,腸胃炎期間確實需要比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才能兼顧好吸收、補充營養的需求。但清淡不代表只吃特定幾種食物,這完全偏離了「均衡」的方向,反而可能讓病程拖更久喔!」歐淑娟也強調,生病時人體需要更多的「軍糧」,免疫大軍才能跟病菌作戰,因此各種營養素都是很重要的,「最近發現很多家長為了讓食慾下降的孩子願意吃更多,就買了口感比較好的『生吐司』,結果孩子吃了肚子更痛、拉得更多!我一問之下發現家長以為名字是『吐司』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選了孩子最喜愛的口味,生吐司、芋泥吐司、丹麥吐司之類的⋯⋯結果可想而知,病情加重了。」歐淑娟解釋,生吐司是日本人發明的,比起一般白吐司,生吐司要用到更多鮮奶油、牛奶、糖和蜂蜜,利用鮮奶油做出來的口感較濕潤棉軟,但含油脂量較高,其實不太適合腸胃炎患者食用。事實上,歐淑娟也比較推薦病人在腸胃炎期間吃米食,並減少麵食類的攝取,原因在於「加工程度」不同,愈接近「原型食物」且烹調清淡的選項,愈適合患者食用。營養更多、既好消化又兼顧不易過度刺激脆弱的腸胃,有助病情及早恢復,「簡單來說,腸胃炎期間吃粥比吃吐司好唷!」
「換季過敏」鼻塞噴嚏停不了 6成學童睡眠品質差
三月季節交替天氣變化大,正是過敏好發季節,許多爸媽比照往年全副武裝,備妥空氣清淨機、防蟎寢具組和除濕機,孩子的噴嚏聲卻仍未間斷。兒科醫師歐淑娟分享,氣候不穩定,加上室內、外溫差的刺激下,容易造成免疫細胞的過度活躍,產生打噴嚏、流鼻水等呼吸道過敏問題。歐淑娟醫師強調,過敏與免疫細胞調節有關,體內TH1、TH2免疫細胞維持著翹翹板般的平衡,過敏兒體內TH2免疫細胞活性較強,當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容易頻繁地產生過敏症狀。醫師提醒,想要抵抗過敏,除了遠離過敏原外,可以適當的補充益生菌或優酪乳,尤其是含特殊菌種(LP、LGG、NCFM菌) 更可以輔助調整過敏體質,進而減少過敏反應發生。歐淑娟醫師表示,過敏對於孩子的影響不僅止於症狀帶來的不適感,超過6成的家長認為過敏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歐醫師解釋,鼻塞、瘙癢、流鼻涕和打噴嚏等過敏症狀,會使孩子在課堂上分散注意力。研究指出,過敏學童若有症狀,相較於控制良好的學童,曠課與學習成績不佳的狀況更為顯著。一項調查也指出,超過5成家長認為孩子有睡眠品質差的困擾。國際研究也佐證,高達6成以上過敏學童因鼻塞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精神不濟也會影響到孩子情緒,不僅如此研究更指出,與同年齡層健康的孩子相比,過敏兒對參與活動的偏好度更顯著降低5-20% ,且較難融入同儕。歐醫師進一步指出,甚至有調查顯示,1/3敏兒因為過敏症狀認為自己沒有吸引力而不敢主動靠近同學們,敏已確實對孩子的人際發展受到影響。歐淑娟醫師說明,面對換季天氣變化大、易潮濕,可以透過除濕機輔助,降低室內溼度,或是定期清掃降低塵螨、黴菌等過敏原的暴露。但考量孩子無法永遠待在家長保護好的環境中,因此日常調整免疫細胞平衡很重要。欲強化免疫平衡,建議家長可以關注孩子飲食中肉類、脂肪、蔬菜的比例。除飲食均衡外,可以搭配特定菌種的優酪乳,平衡免疫細胞活性,降低過敏對身體產生的影響。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可能讓體內環境變差,導致免疫功能失衡。醫師提醒,過敏情況一旦加重,更可能進一步影響到睡眠品質,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日常生活須保持規律作息。另外,根據調查,近7成過敏者曾為降低鼻子過敏發作頻率而採取抗敏行動,卻僅有3成持續抗敏。歐醫師解釋,免疫系統的平衡無法立即改變,唯有透過持續的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正常生活作息,適量補充益生菌,才能打造好體質,避免過敏原趁虛而入。
腸胃炎就要吃稀飯?兒科醫曝:別只配醬瓜 「3地雷飲食」腹瀉更嚴重
許多民眾罹患腸胃炎時,為了避免給腸胃造成負擔,都會選擇較清淡的飲食,其中稀飯和醬瓜就是常見的搭配。不過,柚子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歐淑娟透露,「腸胃炎就要吃稀飯」的觀念深植人心,很多媽媽以為稀飯配肉鬆、醬瓜是安全牌,實際上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這樣才能修復受損的腸道,盡早康復。歐淑娟日前在臉書粉專「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指出,最近她在門診中觀察到,有腸胃炎狀況的孩子不少,「歐醫師跟好友聊天發現,原來除了腸胃炎就要吃稀飯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之外,很多媽媽以為稀飯配肉鬆、醬瓜是安全牌」,所以她除了要給家長們一些提醒,也列出腸胃炎期間的3大地雷食物。1. 只配醬瓜的稀飯稀飯確實是許多人會在腸胃炎期間首選的食物之一,一方面好消化吸收、二方面補充水分。不過,其實腸胃炎病人最需要的除了水分,還有均衡的營養。唯有營養均衡,身體才有原料可以修補受損的腸道、建造體內組織,才會早日康復,所以除了稀飯,還是可以搭配蔬菜、清淡烹調的豆魚蛋肉類吃。白色的口味吐司吐司也是大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的食品,不過市售許多「白色的吐司」不是簡單的「白吐司」,例如奶油吐司、鮮奶吐司是額外添加了許多油、糖的加工食品,若是有口味的話,還有額外甜餡料添加等問題,而這些都不是太理想的選項,原因在於營養價值有限、糖分太高,甚至可能導致腹瀉變嚴重。稀釋飲料當水喝運動飲料、果汁也是醫生在門診經常會被問到的食物,基本上除了「白開水」、「清湯(低鹽)」、「電解水(專為幼兒設計的口服點滴)」之外,其他飲品因為含糖,大多不是很ok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