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飲食
」 程涵宇 營養師 減肥 腹痛 168斷食法病因相反卻可能同時出現! 「食道弛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賁門」是胃跟食道的交接處,若賁門過度鬆弛、沒辦法緊縮,就會導致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GERD)」;相反的,若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沒辦法張開,就會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不過,這兩個完全相反、互相衝突的疾病卻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分享,自己在診間曾碰過2、3位這樣的患者,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對西醫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辦法治療,只能兩者取其一,不過針灸可以同時改善這兩個問題。胃食道逆流又食道弛緩不能症 一般只能取其一治療胃食道逆流可能會造成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不論西醫或中醫,治療主要都以藥物為主,如果藥物效果不好,西醫還有手術治療,像尼氏胃底摺疊手術、熱射頻手術等,不過成功率都不高而且有很多副作用。而食道弛緩不能症則是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回堵在食道、喉嚨,造成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連水都喝不下,更會讓體重快速下降。楊龍駿醫師提到,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通常以手術為主,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賁門,或經由內視鏡手術將賁門肌肉切開等。由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因此楊龍駿醫師表示,當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同時存在時,西醫可能會以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主治療,但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完整,還會有很多後遺症,像氣球擴張術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而手術切開賁門肌肉則有可能破壞神經,導致賁門無法收縮,造成永久性胃食道逆流。雖然,食道弛緩不能症也能經由肉毒桿菌注射,讓緊縮的賁門肌肉放鬆,使食物能進入胃裡,但楊龍駿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效果短暫,當藥效過了以後,症狀又會開始出現。針灸具雙向療效調節神經傳導 不動刀就能同時改善不過,針灸可以不動刀就同時改善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賁門的開關主要是由神經傳導反射控制,透過針灸刺激能讓神經傳導慢慢恢復,當神經傳導功能正常,賁門就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且針灸有雙向療效,當身體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加強它的功能,也能將功能過度的部分抑制下來,適合用於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可是楊龍駿醫師提到,傳統針灸效果沒那麼好,中脘穴、足三里等一般常用的穴位實際上都只能調理而已,或許會有輕微改善效果,但是無法完全根治,所以治療會以頭皮針、耳針為主,去刺激內臟反射區,讓神經穩定並加強賁門的功能,通常患者治療4、5次後就會有明顯改善。最近楊龍駿醫師就透過針灸治療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白天沒辦法吃東西,吃一兩口就吐出來,甚至也沒辦法喝水,短短2個月體重就掉了14公斤,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躺下來胃酸就逆流,讓他沒辦法好好睡覺,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雖然醫院有給予治療處置,但這名患者都覺得沒有效果,因此求診於楊龍駿醫師。楊龍駿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經過第二次針灸治療後,慢慢就能開始進食,一個療程後已經恢復9成,除了還有點胃酸逆流、吃東西覺得有些卡卡的之外,都能正常飲食、吞嚥,體重也漸漸恢復了。楊龍駿醫師建議,經過檢查確定同時有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開刀,因為開刀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破壞有時很難去彌補,手術是不得已的下下策,目前針灸也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民眾可以多方了解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小孩齒列不正需要矯正嗎? 醫曝評估要點
正在換牙期的小茹因齒列先天發育異常,從小就咬合不良,雖然能正常飲食,也不影響說話,但是一口亂牙令她相當困擾,11歲時被媽媽帶到醫院齒顎矯正科評估。醫師建議早期進行齒列矯正,也就先天缺牙與阻生齒分別處理治療,迄今矯正一年半,先拆除上排矯正器,小茹的齒列與外觀已大幅改善,平整的門牙讓她更有自信,下排牙齒目前持續矯治中。咬合不正分為三類 牙齒排列不整齊占五成以上兒童大約從六歲開始進入換牙期,乳牙掉落並長出恆牙,許多家長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齒列不正的問題,擔心置之不理會影響臉型及外觀。台北慈濟醫院齒顎矯正科陳宜宏醫師指出,為了評估矯正問題,可大致將咬合不正的病因歸為三類:第一類為正常咬合但牙齒排列不整齊,占五成以上;第二類常見於上門齒暴牙或小下巴;戽斗可能為第三類。不同人種,咬合不正的特徵也不一樣,第二類在北歐白種人的盛行率較高,戽斗則在亞洲族群較多。至於是否需要早期矯正或治療方式的選擇,醫師會視狀況給予個別化建議。齒列不正易影響身心 何時矯正因人而異 定期維護仍是首要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孩子與同儕的互動增加,嚴重的齒列不正若影響到顏面外觀,恐怕會讓小朋友不敢露齒笑,因此社會心理層面的考量也是醫師與家長決定要不要讓孩子接受矯正的因素之一。許多家長會詢問「越早矯正是否長大後比較可以維持齒列穩定?」但有些家長則認為太早矯正耗時耗力,若口腔清潔不佳容易造成蛀牙,得不償失。對此,陳宜宏醫師表示,在混和齒列時期接受矯正治療的小朋友因為要等待換牙,有時得分階段進行,且每位小朋友的嚴重程度、配合能力、爸媽對治療的態度皆不同,故難斷言早期矯正一定會成功或失敗。擁有一口漂亮好牙 定期維護仍是首要然而,早期矯正的好處除了能提升自信心,也可以降低第二階段矯正的困難度,但因為咬合異常的病因複雜,生長發育的變化也不可預測,所以不同醫師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是無論如何抉擇,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維護、定期回診,才能擁有一口漂亮的好牙。
破除中秋謠言1/台灣女孩暴斃竟因吃蝦?恐懼力量驚人!流傳23年不停歇
每年中秋節來臨前,台灣民眾手機就會開始收到各種節期吃大餐警訊,其中一則「台灣女孩吃蝦中毒暴斃」,再度引起議論。CTWANT詢問專家才發現,這則訊息2001年從美國開始流傳,「會產生中毒反應的無機砷,的確存在於海鮮,不過,除非吃下高達50公斤的蝦,才可能導致中毒。」也就是說,此謠言理論上不可能發生,但引人恐懼,才會流傳23年不墜。中秋烤肉當然少不了海鮮大餐,尤其檸檬蝦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近日許多人收到一則健康訊息,內容寫道「台灣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斃,驗屍顯示是砒霜中毒身亡。一名醫學院教授協助調查,仔細察看死者胃中取物,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因為死者生前每天也會服用維他命C,但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才因此喪命。』」訊息又寫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價砷化合物。這種物質本身無毒,但是服用維生素C後,化學作用會使五價砷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所以切記服用維生素C 期間,應忌食蝦類,也不可搭配檸檬片。」中秋節將至,萬人烤肉盛況也即將上場,但每年這時候就會流傳許多食安謠言,讓人提心吊膽。(圖/報系資料照)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查,這則訊息最早於2001年以英文版在美國流傳,算一算至今竟已23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受訪表示,此訊息應該是來自1985年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的報導《不要混合維他命C和貝類》。該報導指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動物科學系的研究員發現,包括蝦子在內的許多食物都含有砷化合物,而高劑量的維生素C會將五價砷轉為三價砷。砷的型態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兩大類,有機砷對人體的毒性低,攝入體內約1至2天後就會經尿液排出體外;無機砷則可分為重金屬砷、三價砷、五價砷等3種形式,在生物體內砷價數可互相轉變,其中又以三價砷最為常見且毒性最高,長期攝取過多的無機砷,會累積在人體的肝、腎及膽等器官中,引起慢性砷中毒。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像是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90%以上是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可以很快代謝排出體外。上述海鮮雖也含有具毒性的無機砷,但含量僅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以蝦為例,必須吃下50公斤的蝦,才會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20毫克,而一般正常飲食並不會這樣吃。食藥署則表示,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 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的確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 與五價砷含量甚低,且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程涵宇營養師說,海鮮雖含有具毒性的無機砷,但含量極為稀少,一般人不可能因此中毒。(圖/程涵宇提供)
52歲女無症狀竟罹胃癌二期 達文西手術1周出院
一名52歲女性經健檢發現胃潰瘍和息肉,透過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是胃癌第二期,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李博彰醫師,電腦斷層顯示,病患在幽門前端處,腫瘤約3公分,經醫病溝通,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約一個禮拜之後出院,目前持續回門診追蹤。李博彰醫師表示,腹腔鏡手術呈現3D影像,達文西手術是放大3D影像,對醫師來說,視野更清楚,血管淋巴也看得更清晰,尤其,達文西器械進到腹腔之後,多角度旋轉方式,讓醫師更容易操作,對病患來說,達文西機器手臂不會拉扯到病患的肌肉或皮膚,傷口小,流血少,疼痛指數少很多,住院天數大概五天到七天,視病人胃蠕動狀況出院。目前該項達文西手術已納入健保,降低病人負擔,也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多了安全。李博彰醫師提醒,胃癌手術後,要特別注意飲食,醫師會和營養師搭配,讓病患循序漸進,從水、輕流質、流質,或是軟的食物慢慢進食,當胃蠕動較為正常後,大概1-2個月可以恢復比較正常飲食。李博彰醫師強調,胃癌一般表現出如同胃潰瘍或胃炎的症狀,因此,建議定期健檢或有上腹痛時儘早就醫揪出病症,等到有明顯阻塞或出血症狀出現時,可能都中晚期了。初期胃癌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消化道出血問題,發現病症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預後和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好。李博彰醫師提醒要預防胃癌,首先,飲食儘量低鹽低油,少吃醃漬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另外,有胃癌家族史,建議定期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歸咎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最後,定期健檢很重要,這名病患就是透過健檢揪出胃癌,因此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檢驚見胃潰瘍、息肉!一檢查「胃癌第二期」 初期可能症狀曝光
一名約52歲女性,經健檢發現胃潰瘍和息肉,透過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是胃癌第二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外科醫師李博彰透露,電腦斷層顯示,病患在幽門前端處,腫瘤約3公分,經醫病溝通,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約一個禮拜之後出院,目前持續回門診追蹤。李博彰表示,腹腔鏡手術呈現3D影像,達文西手術是放大3D影像,對醫師來說,視野更清楚,同時,器官血管淋巴看得更清晰,尤其,達文西器械進到腹腔之後,多角度旋轉方式,讓醫師更容易操作,對病患來說,達文西機器手臂不會拉扯到病患的肌肉或皮膚,傷口小,流血少,疼痛指數少很多,住院天數大概5天到7天,視病人胃蠕動狀況出院,目前該項達文西手術已納入健保,降低病人負擔,也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多了安全。李博彰提醒,胃癌手術後,要特別注意飲食,醫師會和營養師搭配,讓病患循序漸進,從水、輕流質、流質,或是軟的食物慢慢進食,當胃蠕動較為正常後,大概1-2個月可以恢復比較正常飲食。李博彰強調,胃癌一般表現出如同胃潰瘍或胃炎的症狀,因此,建議定期健檢或有上腹痛時儘早就醫揪出病症,等到有明顯阻塞或出血症狀出現時,可能都中晚期了;初期胃癌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消化道出血問題,發現病症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預後和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好。李博彰指出,要預防胃癌,首先,飲食儘量低鹽低油,少吃醃漬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另外,有胃癌家族史,建議定期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歸咎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最後,定期健檢很重要,這名病患就是透過健檢揪出胃癌,因此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她上大夜班「連吞4顆B群」卻胃部劇痛 營養師急解釋:不是吃了就提神
台灣人很愛吃保健食品,當民眾覺得累、壓力大時,就會選擇補充B群。有一名32歲女子上大夜班,為了戰勝睡意而服用B群,起初確實出現不錯的效果,一週過後卻逐漸無感,而她便決定改變方針,開始連吃4顆,最後因嚴重胃痛不得不向醫師求診。營養師趙函穎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很多人會覺得B群可以讓人精神變好,但也不能胡亂服用保健食品。她提到,以前遇過一位32歲上大夜班的媽媽,每天晚間11點工作到隔日上午,下班卻因亢奮睡不著,一路保持醒著的狀態到下午4、5點,才不得已小睡一下繼續上班。趙函穎進一步表示,這位媽媽聽說吃B群可以提振精神,實際吞下一顆也覺得有點效果,沒想到才經過一週便再次失去活力,讓她質疑是劑量不足,因此選擇連吞4顆,卻開始嚴重胃痛。趙函穎推測,這可能與瞬間累積的濃度太高有關,而女子求診時也曾疑惑「B群怎麼越吃越想睡」,趙函穎才解釋道,雖然B群中的B6確實能夠穩定神經、幫助放鬆,但事實上,B群最主要的功效是將吃進體內的食物進行能量代謝,諸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等,都需要各種B群來協助轉化、代謝與消化,「並不是說吃了讓你提神,真的累了就要睡覺」。對此,趙函穎強調,無論在白天、夜晚都可以食用B群,如果想要維持效果,並不是劑量越高越好,建議可以分次補充、選擇「緩釋型」的B群;若是腸胃較為虛弱的人,則要注意在飯後服用。另外,食品技師張邦妮曾衛教指出,想要擁有健康,應該先以正常飲食及作息為前提,再利用營養補充品來補足缺失的營養,如果本來就飲食不均衡,即使天天補充B群也不會好轉。張邦妮也表示,當人們處於緊張壓力的情況下,能量會加速消耗,而維生素B群主要幫助提高新陳代謝,去產生提神、補充體力的效果;但身體缺乏B群時也容易失眠,因此可以選擇含有維生素B3(菸鹼酸)、B6及B12的產品,以達到助眠的效果。
台灣未來40年「失智人口恐增50萬」 醫師示警多補充2營養素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先前衛福部公布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失智症協會表示,雖然盛行率約8%改變不大,但人數仍隨人口高齡化持續上升,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未來40年內,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將從目前的35萬人增至85萬人。對此,就有醫生提醒,營養不良和體重快速下降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尤其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容易引發早期失智症。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醫師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目前國內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佔所有長者的約8%,但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甚至改善的,只要有好的生活規劃,包括控制三高、正常飲食和良好的睡眠等。徐文俊的臨床研究發現,失智症早期患者常發生體重過度減輕的問題,這可能是由於大腦中與食欲和飲食行為相關區域的損傷或萎縮有關。因此徐文俊也提醒,如果三個月內體重無故減輕5%到10%,例如50公斤的體重突然減少2.5至5公斤,導致BMI快速下降和肌肉量減少就要注意,徐文俊強調,一般性營養不良,特別是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並引發失智症,甚至加速疾病進程。事實上,衛福部先前公布了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全台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7.99%,與2011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的8.04%相近,其中各類型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型最多,佔56.88%。調查結果還指出,失智症在女性中的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的6.35%。徐文俊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壽命較長,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於男性,因此女性失智症的比例自然高於男性。衛福部說明,失智症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等,透過提早使用失智症照護服務,還是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因此衛福部提醒,若有失智個案需要諮詢或安排轉介服務資源,可逕洽詢全國各縣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或以手機或市話直撥1966,將有縣市照顧管理中心專人提供申請長照相關服務資訊。
超高齡化社會「肌肉健康成關鍵」 肌少者恐長期臥床7.4年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縣市進入超高齡門檻。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肌肉流失風險。隨著肌肉流失加劇,不僅體力與肌力急速下滑,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失能或長期臥床7.4年。台灣整合照護學會今日(30)呼籲,肌肉流失是民眾邁向健康老過程的障礙,尤其肌肉流失與長者失能以及三高問題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暨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彭莉甯主任表示,為了幫助國人了解延緩肌肉流失的新解方,全台11位來自醫學中心的肌少權威醫師,首次集結統整國內外指引與研究,共同發布針對台灣民眾的《HMB肌少治療白皮書》,提出HMB(全名β-羥基-β-甲基丁酸)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彭莉甯主任分析,肌肉是健康的根基,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約40%的肌肉量,而國人關注的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都可能隨著肌肉流失增加風險,除了糖尿病風險增加近49%、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19%外,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將持續攀升。彭莉甯進一步解釋,過去改善肌肉健康的解方有限,面對肌肉流失,只能鼓勵民眾多補充蛋白質與多運動,儘管為了增肌費盡心力,卻難抑制肌肉流失。幸而研究發現,HMB有雙重效果,可以刺激肌肉合成、促進肌肉生長,還能穩定肌肉結構、保護肌肉組織從根源抑制流失。HMB該如何補充?攝取量要達到多少才足夠?彭莉甯主任以《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為指引,說明肌肉健康者可每日補充至少約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肌力、體力不足有早期肌少風險者,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1.5克HMB;肌少症患者,則建議每日至少補充約3克HMB。她表示,HMB屬珍稀營養成分,難從自然飲食中攝取充足,以有肌肉流失困擾的民眾為例,需要吃下約50雞蛋或約8公斤嫩豆腐才能達到1.5克的HMB每日建議攝取量,若是肌少症患者則需要雙倍,正常飲食幾乎無法達到。因而,她建議民眾透過具醫學實證的HMB營養品效率補充,搭配多重蛋白質來提供肌肉生長短中長期所需的原料。亞培台灣醫藥學術部處長王耀賢醫師分享收案人數逾千位的亞洲大型臨床研究,說明雖然國人對HMB較陌生,但國際上早已廣泛運用於促進肌肉健康。研究發現,對比僅接受營養教育的長輩,穩定攝取HMB營養補充品者,在六個月後,近四成體態和營養狀況變得更健康、是無補充者的四倍之多,且上臂肌肉量與下肢肌力也顯著提升,生病時間更是明顯降低約四倍。
男聽信朋友「吃太好才罹癌」!節食爆瘦25公斤 治療半個月不幸離世
大陸一名50多歲男子日前確診結腸癌後,他的朋友便告訴他「腸癌就是吃得太好才會得的富貴病」。因此男子便開始節食,希望能藉此將癌細胞活活餓死,沒想到後來男子因為身體太虛弱,沒辦法承受化療,最終因為全身肌肉萎縮不幸離世。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一名50多歲男子日前確診結腸癌,當時他的朋友得知後,就告訴他「腸癌就是吃得太好才會得的富貴病。」之後男子便決定節食,認為只要肚子呃,癌細胞就會因為缺少養分「餓死」。後來男子拒吃所有蛋白質食物,每天僅攝取一些蔬菜水果,不到2個月的時間,他的體重就從75公斤瘦到剩50公斤,足足瘦了25公斤。不過他也因為體重快速下降,身體沒辦法承受化療的強度。最後他只接受了1次化療,身體就撐不住了,最終全身的肌肉萎縮,瘦下來後不到半個月就不幸離世了。對此,醫師呼籲,腫瘤患者一定要正常飲食,特別是吃魚、肉、蛋、奶等,以提高優質蛋白的攝取。並透露,適當的營養支持、合理的飲食攝入,對腫瘤患者維持身體功能、承受各種抗癌治療,延長存活期都極為重要。
每次吃飯只能吞一粒米!他狂嘔暴瘦15公斤 才知是罹患罕見疾病
大陸江西省一名江姓男子罹患了罕見的「賁門失弛緩症」,每次吃飯只要稍微加速,喉嚨就會被噎住,尤其在吃硬食時更為嚴重,甚至會把吃進去的東西直接嘔吐出來,導致他一次只能吞下一粒米,體重也從75公斤下滑至60公斤。後來,經過相關的內視鏡手術後,切開賁門處過厚的肌肉,讓賁門括約肌徹底放鬆,約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根據陸媒《紅星新聞》的報導,江男到上海市的醫院求診,係因大約在3年前,他發現自己無法吞食稍大的食物,有時胸口還會出現劇烈疼痛,每次吃飯能一粒一粒吞。而在醫院檢查後發現,江男吃下去的食物並沒有順著食道進到胃部,而是直接堵在了食道裡面。江男接受了胃鏡和胃食道的測壓檢查後,醫師察覺他的賁門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食道難以蠕動,讓食物卡在「門口」,且在食物的壓力下,江男的食道也出現明顯的擴張。而這樣的症狀在醫學上被稱為「賁門失弛緩症」,雖然發病率並不高,卻會讓患者感受極大的痛苦,連吃飯都變成艱鉅的任務。醫師與專家一同會診後,決定施行「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OEM手術),先在江男的胃食道管壁黏膜處切出小口,利用內視鏡鑽到黏膜下,切開賁門處過厚的肌肉,讓賁門括約肌得以徹底放鬆,從源頭就解決問題。經過1個小時左右的內視鏡手術後,江男賁門處的肌肉已經順利被切開,在創口不大的情況下,他在24小時後就可以喝水,等待約一個星期左右便能恢復正常飲食。
吃西瓜連籽一起吞 廣東男腹痛1周「檢查竟是闌尾炎」
許多人吃西瓜覺得麻煩,會連籽一起吃下肚。不過,中國廣東有一名30多歲男子,因為吃西瓜沒把西瓜籽吐出來,導致右下腹疼痛,整整持續1個禮拜,檢查發現是闌尾炎。據《廣州日報》報導,該名男子近日到醫院就診,自述1周前曾吃西瓜,之後開始右下腹疼痛,回憶那陣子的飲食,他覺得沒有什麼異常,記得當時天氣比較炎熱,他猛吃西瓜,也把籽全吞了,「平時也是這麼吃的,想著通過腸道就會排出來」,結果診斷後確診闌尾炎。男子的闌尾處有異物,竟然是西瓜籽。(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腸胃科醫師進行超音波等相關檢查,發現男子的闌尾處有異物,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將他轉到內視鏡外科就診。醫師制定治療方案,透過膽道子母鏡輔助麻醉腸鏡下的檢察,了解異物情況。醫師透過內視鏡一看很意外,因為異物竟然是西瓜籽,以往引發發闌尾發炎的異物多為停留在闌尾腔內無法排出的糞石,這是首次發現西瓜籽,好在經過沖洗,數10顆西瓜籽順利排出。男子手術後立刻感覺疼痛緩解,很快便恢復正常飲食,於是辦理出院,這次的經驗也讓他感到驚訝,「平時這麼吃西瓜都習慣了,沒想到西瓜籽還這麼『精準』掉進闌尾了」。醫師提醒要科學啃瓜,若一旦確診闌尾炎,不要馬上動手術切除,如果引發闌尾炎的是糞石或西瓜籽等異物,可以利用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RAT)將異物取出,就有機會根治。
168斷食恐增9成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醫示警:「2類人」更危險
目前全球肥胖人口已超過10億人,為了改善健康,許多人會選擇嘗試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其中最為常見的方式有168斷食、5:2間歇性禁食以及隔日禁食。不過,重症醫師黃軒就提醒,這樣的斷食法對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來說,若每天進食時間限制少於8小時,心血管死亡風險將增加2至3倍以上。黃軒今(26)日上午在其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已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全球肥胖人口也已超過10億,人們尋求各種飲食方法來改善代謝健康,其中間歇性禁食就受到了大量的注意和實踐。黃軒提到,間歇性禁食的健康益處,曾經被眾多研究所支持,包括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強大腦功能,甚至可能有助於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並被認為具有抗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潛力,其常見的形式就包括168斷食(進食8小時而其餘16小時禁食)、5:2間歇性禁食(每周正常飲食5天,另外2天進食量減少)與隔日禁食。黃軒進一步說明,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指出,經過分析超過2萬名成年參與者的數據,在平均8年的追蹤期間,能發現進行168斷食的民眾,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較一般人增加了91%,癌症風險也增加了20%,而在相關的2797例死亡案例中,就有840例是死於心血管疾病。對此,黃軒就提醒,若是已患心血管疾病者,每天進食時間限制少於8小時將使得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倍以上,而已患癌症者更會增加到3倍以上。不過,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果每天進食時間超過16小時(少量多餐),死於癌症的風險就能降低54%。另外,黃軒也補充道,該研究其實具有侷限性,包括參與者飲食模式的自我報告,可能存在記憶偏差,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健康的因素都未被納入分析。因此,目前研究結果並不能確定間歇性禁食與心血管死亡之間完全為「因果關係」。
胃食道逆流根本不需要忌口! 中醫針灸有效改善問題
40多歲A女士因為胃食道逆流,常有胸口灼熱、疼痛等問題,吃了很多藥、經過許多治療,症狀都沒改善,甚至喉嚨痛到沒辦法說話,嚴重影響睡眠,原本經營的公司也因此收掉了,而且疼痛問題讓她連進食都有困難,胃食道逆流遲遲找不到解方再加上無法工作、人生無味讓她相當憂鬱,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表示,許多人和A女士一樣受胃食道逆流所擾,吃了許多藥、限制飲食但都沒改善,甚至得到憂鬱症,不過胃食道逆流其實跟飲食無關,不需忌口,而且可以透過針灸治療,不需吃胃藥,像A女士經過針灸治療後已經完全康復,可以正常飲食,現在退休到處遊山玩水,遺書也撕掉了。胃酸逆流問題出在「賁門」 根本不需忌口針灸可改善許多人都聽過「胃食道逆流要注意飲食」,什麼食物要先吃、什麼要後吃、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不能吃,零零總總相當複雜。但楊龍駿醫師指出,其實治療重點根本不在飲食,因為胃食道逆流主要的問題是在「賁門括約肌鬆弛」,不需要限制飲食,只要賁門恢復正常功能,吃什麼、喝什麼都不會有問題。賁門是胃、食道相連的部分,其括約肌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胃內容物逆流。楊龍駿醫師表示,胃在蠕動收縮時會產生壓力,一旦賁門括約肌鬆弛,胃酸就有可能因此往上衝,嚴重甚至連食物都會跑上來,但是目前中、西醫都沒有針對賁門治療的藥物,都只是退而求其次消極地減少胃酸分泌,避免造成症狀。不過,楊龍駿醫師從針灸方面去研究發現,可以透過某些穴位利用頭皮針、耳針直接刺激賁門收縮,使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漸漸獲得改善。楊龍駿醫師提到,目前統計,平均治療約2個療程(1個療程=10次治療)後,9成以上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都會痊癒。針灸後注意2重點 正常飲食、好好保養避免復發在針灸治療過程中不需要忌口,也不用配合藥物治療,楊龍駿醫師表示,治療後通常只要注意以下2點,好好保養,就不會再讓胃食道逆流復發了:吃飯不要吃太快。飯後不要擠壓胃部,如:劇烈運動、仰臥起坐、趴睡等,都有可能會增加胃部壓力使胃酸逆流。胃酸逆流可能會灼傷食道、喉嚨等,造成胸口悶痛、胸口灼熱、喉嚨異物感、喉嚨腫痛、咳嗽、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長期未改善可能會造成食道發炎、食道狹窄,甚至產生癌前病變「巴瑞特氏食道」,進而變成食道癌,建議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民眾應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春節結束不發胖!營養師公開「過年6天飲食計畫」 初一、初三可斷食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往往一不小心就熱量爆表,要如何避免年後不發胖?營養師薛曉晶為此公布過年6天飲食計畫,包含小年夜早餐可以選擇低熱量、高蛋白質食物,明天除夕可以略過早餐、守歲選擇低熱量零食,並將初一、初三安排為斷食日,初四開始就可以恢復到平時的飲食習慣。營養師薛曉晶近日在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分享春節期間的飲食小祕訣,「過年期間的飲食節奏和平日不同,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得在過年過得像苦行僧一樣,只要做好規劃,將收斂及放縱交錯進行,就能避免年後體重回不來哦。」(圖/翻攝自Facebook/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小年夜早餐:選擇低熱量、高蛋白質食物,例如無糖豆漿、茶葉蛋。午晚餐:遵循211餐盤原則,不可提前破戒。甜點和零食:注意熱量,可搭配白木耳、黑木耳飲等無糖飲料。除夕早餐:建議略過。午餐:多吃蔬菜,同時注意蛋白質不要過少。晚餐:盡量在1小時內完成,後續以蔬菜比例高的食物為主。守歲零食選擇:可以準備一些低熱量的健康零食。飲酒建議:選擇低酒精或低熱量的飲品,或者用無糖氣泡水稀釋酒精,以降低熱量攝取。(圖/翻攝自Facebook/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初一斷食日:將初一視為五二斷食計劃中的一個斷食日,控制總熱量在800大卡以內。餐點選擇:蔬菜和蛋白質為主,確保足夠營養而又不過量。初二餐點安排:視當天的活動和聚餐情況,儘量將大餐安排在午餐,這樣有利於消耗多餘的熱量。若不得已安排在晚餐,則可以和採取和除夕一樣的飲食策略。初三再次斷食:和初一一樣,將初三作為五二斷食計劃的另一個斷食日,這樣做有助於平衡過年期間可能的過度飲食。初四正常飲食:在經過幾天的特殊飲食安排後,初四可以恢復到平時的均衡飲食。特別注意調整回原本的飲食結構,保證足夠的蔬菜和蛋白質攝入,同時控制碳水的比例。
「這水果」每天1顆有效降低壞膽固醇 醫師:還可預防糖尿病與抗癌
隨著現代社會食物越發精緻化的情形,不少民眾上了年紀後都有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而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則表示,有研究指出,一天醫科酪梨,半年後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甚至還可以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FB發文表示,酪梨雖然脂肪多,但反而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而不會使人變胖。他引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塔夫大學和其他大學的一項研究解釋。研究人員對一千多名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實驗;一半的人每天吃一個酪梨,而其餘的人則繼續正常飲食。原本以為酪梨並沒有改變腹部脂肪或改善新陳代謝的能力,但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略有降低。江守山解釋,事實上,酪梨沒有增加體重也是一個積極因素。研究人員之一瓊·薩巴特 (Joan Sabaté) 表示,這意味著你可以吃它們而不會增加體重。它還提高了參與者飲食的整體質量,這可能會降低患心臟病、2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等疾病的風險。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INFINITE南優鉉罹癌復原良好 2月來台開唱兼慶生
韓團INFINITE主唱南優鉉日前受訪坦承罹患罕見的「胃腸道基質瘤」病症,經醫師診療建議後,已於4月入院進行10小時的手術,並度過了術後無法正常飲食與心情低潮期,在家人、同事與INFINITE成員鼓勵下,才漸漸恢復體力與正常作息,他表示目前狀況良好,大家可以放心,而他也將於2月來台與粉絲相見。南優鉉上月發行首張個人正規專輯《WHITREE》,隊友東雨與成烈月初來台舉辦見面會時,義氣相挺幫南優鉉打歌,跳了一小段新曲〈Baby Baby〉,還不忘交代大家:「請把這一段影音上傳到社群網路分享,讓優鉉知道我們有好好幫他宣傳!」此次演唱會,粉絲不妨好好期待,有機會直接親自看到本尊精彩詮釋。南優鉉即將於2024/2/3(六)19:00於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1F,舉辦2024 Nam Woo Hyun Solo Concert <植木日 3-WHITREE> in TAIPEI,由於南優鉉2/8即將迎來生日,粉絲激動期待表示當天一定不缺席!演唱會全場坐席,票價共分A區NT$5,200、B區NT$4,600、C區NT$3,600與身心席NT$2,600,起售日為2024/1/7上午11:00,於「Ticket Plus遠大售票網站」及「全台7-11 ibon機台全面開賣」。
小紅書瘦身術1/趙露思7日仙女餐「一周瘦3公斤」 專家:免疫力變差且復胖超快
中秋、國慶連假讓許多人放縱口腹之慾,近來頗受台灣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台「小紅書」,就有許多人分享瘦身秘訣,其中陸劇女神趙露思的小紅書擁有1687.4萬名粉絲,而她分享的7天減肥食譜更是討論度爆表,網友親身嘗試短短一周就瘦了3公斤,但專家警告這種極低熱量的「仙女餐」,不但會讓免疫力變差,而且基礎代謝率會下降,不只容易復胖,而且可能變成易胖體質。小紅書擁有「中國版Instagram」的封號,雖然剛在台灣打響知名度,但其實早已是中國大陸90後不可或缺的社交媒體平台,根據官方數字,小紅書每月活躍帳號高達2.6億人,等於每6個中國人就有1個使用,而隨著中秋節過後,小紅書上最夯的話題莫過於減肥,其中「趙露思減肥法」更是從去年一路紅到現在。大陸女星趙露思因《星漢燦爛》爆紅,161公分的她原本體重56公斤,再加上屬於圓臉,所以一度有「肉絲」、「最胖女演員」的綽號,後來靠著運動與飲食控制才瘦身成功,她透露曾經2周就瘦下4公斤,如今體重僅有39公斤,讓她在螢光幕前更上相,許多網友也經常比較她過去與現在的照片,紛紛嘆道「實在差很大」,完全是大嬸跟仙女的天壤之別。中秋烤肉滿足口腹之慾,卻也累積很多脂肪在身上,讓減肥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黃威彬攝)趙露思爆紅的7天食譜中,早餐大多是一顆水煮蛋與一杯低脂牛奶,有時替換為一個全麥麵包與一杯豆漿,如果覺得很餓,可以另外再吃一點水果;午餐則幾乎都是「無油料理」,例如第一天吃蔬菜沙拉、第二天吃水煮菜加花椰菜蝦仁沙拉,偶爾會補充一些蛋白質,例如200公克牛肉加一顆番茄,如果吃完還是不滿足,可以再補充一些水果或牛奶。至於晚餐與零食,趙露思在減肥期間完全不碰,另外她每天還會喝8杯水來促進代謝。小紅書上就有網友跟著吃「趙露思減肥餐」,結果竟然短短7天就瘦下3公斤,顯示效果的確顯著,但營養師程涵宇卻警告,趙露思的「仙女餐」根本就是危險的極低熱量飲食法!「這是嚴格控制熱量攝取的一種節食方法,連續、長期一天只吃800大卡甚至更低的熱量,是強烈不建議的減肥法!」程涵宇說,這種減肥方式容易執行又瘦很快,但若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指導,會具有危險性。「因為攝取熱量過低,很容易出現疲勞、噁心、便秘、脫水、低血糖、掉髮等副作用,雖然初期快速瘦下來,但若沒有搭配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流失,身體基礎代謝就會跟著下降,研究發現會減少身體自己燃燒的卡路里高達23%,簡單來說,就是會變成易胖體質。」程涵宇說,所以多數人最後會復胖更多,且陷入愈減愈肥的惡性循環。如果想快速瘦身,程涵宇建議52輕斷食,比較接近極低熱量飲食法,但不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及副作用。52輕斷食是指每周選2天限制熱量攝取,女性一天只攝取500大卡,男性一天攝取600 大卡,盡量吃原型、少過度烹煮的食物。正常飲食的5天也不能暴飲暴食,要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蛋肉類食物,同時少吃加工食品與飲料。營養師程涵宇提醒,極低熱量的飲食法具有危險性,不只副作用多,而且很容易一下自胖回來。(圖/程涵宇提供)
小紅書瘦身術2/秋天最狠減肥法「7天10萬人按讚」 循序漸進打造小鳥胃
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內容,其中名為「秋天最狠減肥法、月減10公斤」詳列4周的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獲得廣大網友青睞,9月26日PO上小紅書,至10月3日短短7天已有10.6萬人按讚,專家分析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縮小胃口的方式,有些類似168斷食法,再加上搭配運動,瘦身效果因此更快。「秋天最狠減肥法」主要分為4周的作戰計畫。第一周正常飲食,但用餐前都要先喝水,不能吃甜點、喝飲料,晚上6點後禁食。第二周早午餐正常吃,但晚餐不吃,消耗內臟脂肪,建議喝2000毫升的水。第三周增加蛋白質攝取,早餐吃雞蛋與牛奶,午餐正常吃,晚餐少吃或不吃,同時增加運動,建議可跳繩或跑步、快走。第四周飲食方式與第三周相同,此時胃容量已減少,再增加運動強度,建議每天跳繩2000下,晚上則可泡腳促進代謝。「其實這方式有點像早鳥版的168斷食法!」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從第一周的晚上6點禁食、再到晚餐禁食,原理類似於168斷食,只是時間再往前提早一些,當禁食時間超過16小時,體內的能量完全被消化之後,身體就會進入「燃脂狀態」,而且時間提早效果更好,可以讓身體校正平衡重新設定,把代謝的開關打開,讓身體好好的消耗熱量,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三餐前先喝一杯水,不但可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身體代謝,讓減重更順利。(圖/123RF)「其實飲食習慣都是慢慢造成的!」程涵宇說,這個「秋天最狠減肥法」的飲食內容,正是循序漸進的減少胃容量,後天養成「小鳥胃」,這樣的方式也可幫助荷爾蒙穩定,減少飢餓感。不過,程涵宇提醒第三、四周的飲食內容缺乏水果,建議再適時補充。營養師Ricky也PO文表示,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知識,但許多其實並不正確,舉例來說,小紅書上許多文章、影片都言之鑿鑿地說「飢餓時吃糖可消除飢餓感」,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不管吃糖還是高GI食物,都會讓你的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上升會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會使血糖快速下降,結果血糖下降後變成低血糖,又會想繼續吃甜食,變成惡性循環。其實飢餓時應該要吃蛋白質或蔬菜,這些低GI食物才不會讓血糖大幅波動,所以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意見,不要隨便相信網路文章。
她四肢瘦…體脂卻狂飆 營養師見「每天午餐」傻眼了
許多人外型看起來瘦瘦的,但實際上體脂肪率卻過高,仍然有較高的健康風險。營養師劉怡里日前就在節目分享個案,透露一名30多歲的年輕女子,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但體脂肪竟飆達33.8%,進一步詢問飲食習慣才發現,女子為了飲食控制,每天中午都會喝一杯小杯、3分糖的珍奶當正餐,這個習慣也讓營養師聽了直搖頭。營養師劉怡里在節目《健康2.0》中指出,該名女子身高、體重及BMI皆正常,但體脂肪卻高達33.8%,體型「看起來有點像是小青蛙」,屬於四肢纖細、肚子很大的類型,因此下半身的褲子較難買,經抽血檢驗後發現,女子三酸甘油酯、脂肪肝較高,空腹血糖值也超過100mg/dL,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女子午餐以喝珍奶取代正餐,結果導致體脂飆高。(圖/翻攝自節目《健康2.0》)劉怡里進一步詢問飲食習慣,女子表示自己有在飲食控制,早餐正常吃,晚餐也會提早食用,盡量少量、少澱粉,至於每天的午餐,因天氣炎熱加上要控制飲食,她會選擇喝一杯小杯、3分糖的珍奶,假日則是偶而會選擇吃到飽,對此,劉怡里直呼「聽起來好像還好,但事實上飲食方面雖然熱量低,脂肪含量卻過高!」,該女子飲食中的脂肪量突破50%以上,一般要在30%以下。對此,劉怡里也進一步點出內臟脂肪5大危險因子,包括「腰圍超標」、「愛喝手搖飲料或吃甜食」、「習慣節食減肥」、「生活壓力大」及「停經後婦女」,劉怡里提醒,添加果糖的手搖飲料,會增加得到脂肪肝機率,而習慣節食的人,體內的瘦素比例會降低、飢餓素會增加,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就會特別想攝取高油或高糖的食物。至於另一個危險因子「生活壓力大」,劉怡里解釋,當我們壓力荷爾蒙增加時,會增加想吃高油高糖食物的慾望,澱粉也是引起內臟脂肪高、脂肪肝等問題的元凶之一;最後一個危險因子「停經後婦女」,劉怡里坦言較無法控制,女性停經後因荷爾蒙減少,保護因子變低,造成內臟脂肪變多,因此不少人年輕時期很瘦,到了停經期卻發現瘦不下來,她建議這時除了飲食控制外,還要搭配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