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曲線
」Omicorn釀3187人超額死亡 學者估:6月底降回背景值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都出現超額死亡現象。公衛學者指出,台灣在2015~2019年,因戰後嬰兒潮進入老年,全死因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到了2020年仍為負超額,今年受Omicron影響,疫情時間拉長,也出現了正超額的現象,1~5月間,共3187人超額死亡。目前本土流行曲線明顯下降,預估到了6月底,單日確診數會低於3萬、死亡數也有望低於50人,恢復到背景值。因應部分國家死亡數低報情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超額死亡」 (O-E)估算,即觀察值全死因死亡(Observed)-預期值全死因死亡(Expected),不過目前尚未有針對Omicron超額死亡問題的研究。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受人口老化影響,1946年195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近年開始邁入65歲,台灣2015~2019年全死因死亡率有上升趨勢,藉由時間序列模型推估,台灣在2020年間仍為負超額,而在2021年隨著疫情時間延長,老年人口受到衝擊而逐漸成為正超額,至2022年Omicron大流行期間,超額死亡問題更為明顯。1~5月間,台灣共有3187例超額死亡,其中1~3月405例、4月16例、5月2765例。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超額死亡比例為4%,日本5%、紐西蘭9%、新加坡15%、澳洲20%、南韓25%、香港38%。目前台灣本土流行曲線已明顯下降,相較於紐西蘭,台灣無症狀及輕症適應期略長,但仍朝流感化趨勢前進。陳秀熙表示,目前各年齡層感染率顯示,年輕族群感染率已達15%,逐漸形成免疫保護牆而使流行下降,包含台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各年齡別感染率都已下降,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花蓮縣及宜蘭縣則趨緩,而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及台中市則趨於平坦。陳秀熙預估,台灣到了6月底,每日個案會低於3萬,走向地方流行。感染高峰後,中、重症及死亡曲線也開始呈下降趨勢,在考慮公告與死亡日相差6天間隔,藉由模型評估,在抗病毒藥物介入、醫療量能調整之後,未來的死亡數也將有所下降,6月底死亡人數將小於50人,恢復到背景死亡率。
Omicron致死率遭鍾沛君質疑美化 柯文哲驚曝統計過早「會死的還沒死」
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流行病學趨勢分析,告訴大家台灣Omicron疫情致死率每百萬人是0.2,遭北市議員鍾沛君質疑美化,台北市長柯文哲2日指出,太早統計,會死的還沒死。鍾沛君今在議會市政總質詢提出,指揮中心5月31日公布流行病學趨勢分析,告訴大家台灣Omicron疫情致死率每百萬人是0.2,比日本、韓國、香港低很多,真的是這樣子嗎?柯文哲回應,還沒開始,太早統計,會死的還沒死。鍾沛君說,還有一個關鍵是統計時間是1月1日到5月底,,1至4月間疫情還沒爆發,平均數把各月份0人加進去,加了很多0進去,算出每百萬人0.2人染疫,是不是全台灣只有不到5人會罹難,顯然和事實差太多,中央到底要告訴大家什麼,一天到晚算精美數字,根本沒有精力在防疫。柯文哲回應,一般死亡曲線比確診曲線會慢一點,但台灣比較奇怪,從發病到死亡時間比較短,和書上寫的不一樣,這個統計慢一點做,數字會不一樣,等到疫情比較趨緩以後,現在還是8萬在上升,會死的還沒出現。
指揮中心估:全國染疫高峰落在10至12% 專家:再1至2周趨勢就會下降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數昨日新增8萬8247例,六都染疫情況,台北市跌出5名之外,高雄、台中繼續攀升。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提出最新預估表示,全國染疫率為9%,疫情仍處於高原期,但從基隆、新北染疫率達15%後就下降,推估全國染疫高峰會落在10%~12%,可能過了10%,確診人數就會往下降。目前確診數累計209萬3585人,亦即再增20餘萬人染疫,即可能達疫情高峰。至於時間要多久?專家認為,再過1至2周趨勢就會下降。 111年3/1-5/31主要縣市感染率。新增2嬰兒猝死 最小才1個月本土確診個案在5月18日突破8萬人後,2周以來,僅有2天回落至6萬多人,5月27日達到9萬4808人,其餘多在8萬多人。北部染疫趨勢下降,中南部還在上坡路段。以昨日各縣市分布,新北市仍排第一,新增確診1萬4894人,其次是台中1萬1511例、高雄1萬1499例、桃園9568、台南7634,台北以7480例,落到六都之末。昨天新增中症136例、重症104例,死亡增加122例,其中115人有慢性病,84人未打滿3劑疫苗,55人不曾接種疫苗,年齡分布介於0~90歲,71人超過80歲。令人惋惜的是,又有2位嬰兒死亡,分別為1個月、5個月大,發燒隔日即在家中死亡,10歲以下兒童死亡案例累計12名。高雄染疫率約6% 還會往上走全國疫情何時達到最高峰?陳時中說,雙北等感染率達8%~10%後就漸漸緩解,中南部則會慢慢向10%靠近,高雄現約6%,還會往上走,最近會達到高峰。陳時中又以新北、基隆最高染疫率近16%後,開始下降來推估,全國染疫高峰會落在10%~12%,但他認為,應該過了10%就會緩步下降。又有新變異株 恐奮戰到年底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看法較保守,他表示,疫情在高點會持續1、2周,才會逐漸下滑,國外又有新變異株BA4、BA5、BA.12、BA.1等變異株出現,所以奮戰不會太快結束,可能會一路到年底或是明年初。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認為,若要達到群體免疫,原則上國內人口約有60%、70%被感染,但每個國家狀況不同,南韓因為先前疫情大爆發,確診過的人都具有抗體,所以達到20%疫情就會下降,台灣則可能要達到30%或40%,如果政府早點放手,可以達到群體免疫就是好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的流行趨勢與紐西蘭高峰相似,依紐西蘭趨勢推估,台灣將在1至2周內度過適應期後,流行趨勢開始下降,近期雙北、基、桃、竹、花等縣市呈下降趨勢,台中、高雄、台東及彰化仍在高峰期,是否持續上升,值得關注。改善醫療量能 降低超額死亡陳秀熙指出,紐西蘭在疫情達到高峰後2~3周,致死率小幅降低,但隨後有上升,台灣在5月22日前,死亡曲線都是往上升,在5月底則突然升高非常多,原因是醫療緊縮後造成的間接死亡,即「超額死亡」。他建議,若要減少死亡數,精準使用抗病毒藥物、改善醫療量能緊縮問題都是關鍵,若沒做好,7月上旬每日死亡人數將逼近200人。
「疫情還沒真正開始」 柯文哲:死亡曲線大概在「新增案例後面2星期」
新北市20日新增822例確診,市長侯友宜表示,確診數呈指數型上升,從大浪看到巨浪,海嘯很快就會來,預估今天新北市確診可能破千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指出,疫情還沒真正開始,大家不要太大意,中央公布中、重症百分比是被低估,一般來講,死亡曲線大概在新增案例後面2星期。新北市目前列管1萬6671人居家隔離、輕症居家照護收治1885人,侯友宜表示,韓國1天確診64萬,台灣後續收治人數會增加,如果10天前沒開始做居家照護,今天根本撐不住。侯友宜指出,昨第一批3人居家照護滿10天平安解除隔離,新北跟其他縣市不同,戶籍人口有400萬,流動人口也有50萬人,疫情數量一定會最多、最快,尤其新北人口大量集中都會區,光是板橋居家隔離就有2800人,他半夜去看公所員工,「他們接電話接到哭、接到累。」他說,有些問題一定會積極向中央反映、溝通,希望中央了解第一線執行夥伴有哪些問題,大家共同解決。台北市確診數10天爆增4.7倍,柯文哲表示,不認為台灣醫療贏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了不起差不多,中重症、死亡率會比中央公布的數字嚴重。他預言,台灣確診案例還會再上升,疫情還沒真正開始,大家不要太大意。對於中央公布的中、重症百分比,柯文哲分析是低估,一般來講,死亡的曲線大概在新增案例後面2星期,特別是台灣臨床醫學在亞洲算好,時間可能會拖更長。另外,台北市昨啟動全市居家照護,12行政區關懷中心上線,由市府跨局處人員進駐支援,副市長蔡炳坤說,區長就是指揮官,12個行政區有12個指揮官,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以居家照護為主,有狀況再後送。昨全市居家照護上路首日,爆出關懷包短缺,副市長黃珊珊說,關懷包主要供給居家照護者、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者,但因確診人數大增,將優先給居家照護民眾。
疫情改變觀影生態!Netflix成霸主 奧斯卡入圍高達35項
第93屆奧斯卡獎15日公布入圍名單,過往被視為異類的串流龍頭Netflix,在疫情中不意外大放異采,影史首度擊敗傳統電影公司總共入圍高達35項領先群雄,包括橫掃10項的最大贏家《曼克》、各入圍6項的《藍調天后》、《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反映的不僅僅是傳統戲院與網路平台在疫情中勢力的此消彼長,也強烈預言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徹底改變。全美目前已有逾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雖隨疫苗接種與大眾衛生意識的改善,死亡曲線已呈緩降走勢,但至今美國每天仍有數百至破千人因新冠肺炎死亡,電影工業大鎮加州與紐約均已有逾5萬人死亡,分別是全美疫情死亡人數最高的兩州,不免讓人質疑,相較於每天上演的真實悲劇,奧斯卡上搬演的故事到底有多重要?得利傳統大片延檔同樣的質疑也發生在觀眾觀影的習慣,疫情徹底改寫全球消費影音娛樂的方式,歐美許多戲院至今無法開門營業,就算開門也似乎沒有值得「冒生命危險」去看的作品,此時串流平台無縫接軌成為王道。昨奧斯卡入圍名單中,串流平台作品的表現,雖多少得利於傳統大片延檔的真空效應,但仍是最好的品質加持,讓人們不由得思考,上戲院到底有多重要?其實傳統戲院與傳統電影發行方式的頹勢很早就昭然若揭,過往的3D電影、近期以李安為首的120幀電影規格,都希望在家庭劇院硬體水準的提升下,能讓傳統戲院建立起無法在家重現的體驗,只是3D很快就失去吸引力,120幀電影則前途未明,戲院手上的牌愈打愈少,最終只能強打進電影院的儀式感,疫情則讓觀眾與整個產業必須赤裸裸正視傳統戲院的可取代性。《花木蘭》直上串流戲院一直視串流為死敵,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戲院業者,過往要求電影上映至少90天後才可上架串流,但疫情中立場翻轉,去年慘賠45.9億美金(約1300億台幣)的全球最大連鎖影城集團AMC,去年與環球影業達成前所未聞的協議,其電影上映僅17天後就可上串流;新串流平台Paramont+上月也宣布旗下如《不可能的任務7》等傳統大作,都將在上映45天後就上架,更別說Disney+讓《花木蘭》乾脆直接跳過院線。電影公司與戲院在疫情中漸行漸遠,大幅縮短的戲院獨占播映權,代表串流即使在疫情後也將持續是部分人消費電影的首選,疫情讓串流平台登上王道,同時拆解過往國際發行的鴻溝。鍾孟宏導演的《陽光普照》在Netflix上架後,立即獲得國際媒體的盛讚,雖最終未能入圍本屆奧斯卡,但該片在短時間內累積的奧斯卡聲量,恐怕是過去影人難以想像的光景,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台灣影人應該思考串流平台無國界的發行思維,讓好作品能在國際上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