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
」「法屬新喀里多尼亞」30年來最嚴重騷亂! 原住民「這原因」打砸搶洩憤
法國議會近日計畫針對該國在大洋洲西南部的特殊領土集體(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的投票規定進行爭議性修改,這1決定導致佔總人口約40%的原住民卡納克人(Kanak)群情激憤,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削弱他們的政治影響力。於是當地稍晚也爆發30多年來最嚴重騷亂,到處都有車輛和商店遭到焚毀及搶劫,連警察局都成為目標,事件迄今已造成至少3名年輕的卡納克人及1名員警死亡、數百人受傷。對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14日晚間宣布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禁止民眾集會,並增派500名警察援助。綜合路透社、BBC的報導,法屬新喀里多尼亞主要由主島「格朗德特爾島」(Grande Terre)和「羅雅提群島省」(Province des îles Loyauté)組成,位於澳洲和斐濟之間,自1853年以來一直都是法國的殖民地,直到1946年才被賦予法國海外領土(territoire d'outre-mer)的地位。此特殊領土集體曾分別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舉行過3次的獨立公投,但多數人最終都選擇留在法國。人口組成部分,原住民卡納克人佔42%、歐洲人30%、玻里尼西亞人11%。「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爆發30多年來最嚴重騷亂。(圖/達志/美聯社)法國議會近日計畫針對該地區的投票規定進行爭議性修改,預期將授予居住在當地至少10年的法國公民,擁有在省級選舉中投票的權利,沒想到此舉卻引發卡納克人的不滿,認為這將進一步削弱他們在當地的政治影響力,於是新喀里多尼亞首府「努美阿」(Nouméa)於13日晚間爆發暴力示威活動,更傳出有騷亂者與民防團體發生多起衝突。對此,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在14日晚間宣布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從當地時間凌晨5時開始生效,期間將實施夜間宵禁,並剝奪民眾集會自由的權利,同時將加派500名警察增援島上的1800名警力,而學校也宣布停班停課。據悉,這場騷亂是當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暴動。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也強調:「不會容忍任何暴力行為」,且為期12天的緊急狀態「將授予我們採取大規模手段來恢復當地秩序」,同時他也宣布將動用法國士兵保衛新喀里多尼亞的主要港口和機場。「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爆發30多年來最嚴重騷亂。(圖/達志/美聯社,下同)當天稍早,新喀里多尼亞政府主席馬普(Louis Mapou)的發言人指出,騷亂迄今已導致3名年輕的卡納克人喪生,另有1名24歲的警察遭槍殺,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則補充:「該名員警摘下頭盔與居民交談後,隨即頭部中彈身亡。」當地民眾也告訴路透社,抗議規模遠遠超過警察人數。針對上述的投票規定爭議及騷亂,在努美阿1家酒店工作的30歲男子受訪時直指「政治人物需付最大的責任」,「作為殖民主義者後裔的保皇派政客,聲稱當地的殖民剝削已經結束,但卡納克人的政治領導人可不這麼認為,貧富差距太大了!」8歲就移居當地且從未回到法國本土的民眾凱拉奇(Garrido Navarro Kherachi)則認為,雖然根據新的投票規範,她可能擁有投票權,但出於對卡納克人民的尊重,她不會去投票,「我覺得我對新喀里多尼亞的歷史,以及卡納克人民反殖民鬥爭的過往了解不夠,所以我投不下去。」
以色列人「辱屍」畫面曝光 反霸權研究中心:泯滅人性
由於以色列極右翼政府多年來不斷擴大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的屯墾區,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家園,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巴勒斯坦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Hamas),也在7日凌晨襲擊以色列,對此以色列不但狂轟濫炸加薩走廊,還命令加薩北部逾百萬巴勒斯坦人必須在期限內撤離。如今「反霸權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unter Hegemonic Studies,CCHS)主任安德森(Tim Anderson)15日也在X平台上PO出一段疑似以色列人「辱屍」的影片,痛斥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簡直泯滅人性。據印度媒體Mint的報導,獨立學術機構「反霸權研究中心」的主任安德森,15日在X平台上PO出一段疑似以色列人辱屍的影片,只見畫面中有2名男子先是在巴勒斯坦死者身上小便,接著其中1人又狂踩屍體,並多次猛烈踢向其腹部。這也讓安德森直呼,這群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基本的人類價值觀缺乏尊重。」Mint則補充,無法獨立核實該影片的真實性。據CCHS的官網顯示,「反霸權研究中心」成立於2016年,其編輯總部設於澳洲雪梨,致力於激起社會大眾對反帝國主義、反新殖民主義的討論。尤其擔憂許多與西方政府和企業贊助商關係緊密的西方學術機構,會對這類的議題實施言論限制、審查,甚至邊緣化反霸權或反帝國主義的相關研究和討論。以色列國防部日前宣布對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實施「全面圍困」,包括切斷電力、水源、糧食及燃料等供應。由於加薩走廊地狹人稠,237萬人10幾年來定居在這個被以色列以城牆封鎖的「露天監獄」中,斷水、斷電、斷糧已進一步加劇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沒想到以色列國防軍(IDF)更在13日要求北部加薩城(GazaCity)的所有巴勒斯坦平民為自己的安全著想,於24小時內撤離至加薩走廊(Gaza Strip)南部,以利IDF徹底消滅哈瑪斯。外界普遍認為,以色列地面部隊即將大軍壓境加薩走廊,而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睽違15年的首次進軍。以色列軍方表示,目前約有60萬加薩人已離開加薩走廊北部。加薩當局則表示,至少有2670人在以色列的報復性攻擊中喪生,其中1/4是兒童,另有近萬人受傷、1000人失蹤,據信被埋在廢墟底下。此外,平民撤離途中還慘遭以色列的蓄意轟炸,就連人道主義走廊、聯合國難民營及醫療設施也不放過。報導補充,該場衝突始於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多管齊下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包括數千枚的火箭彈攻擊,以及由陸海空兵分多路滲透到以色列境內,殺害及俘虜逾千位軍民。由於以色列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侵略及暴力事件日益激增,以色列當局又在今年4月突闖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逮人,導致巴勒斯坦人積怨已久的怒火一次引爆。據悉,自以巴雙方7日爆發新一輪衝突以來,已造成逾4100人死亡。
印度G20晚宴請帖內有玄機 新國名「Bharat」暗藏其中
9日、10日這兩天,是一年一度的G20峰會。而身為這次峰會的主辦國印度,日前也對會員國正式發出G20邀請函。但是在邀請函發函人的職稱中,印度政府使用「巴拉特總理」(President of Bharat)一詞,這讓印度更改國名一事再次引發爭論。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印度在野黨國會議員查德哈(Raghav Chadha)日前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內容中指出,在給世界各國的G20邀請函中,發函人是寫「巴拉特總理」,而非是常見的「印度總理」(President of India)。據了解,其實「印度」與「巴拉特」兩詞都是指目前印度這個地方,印度現行的憲法中也提到「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個聯邦」。其中巴拉特一詞源自於婆羅多(Bharata),是印度教神話中印度首位君王的名字。而印度一詞,則是由當年殖民印度的英國所取名的。報導中也提到,對於印度人而言,將國名取為巴拉特,則是代表著印度境內的「非印度教徒」必須強迫接受印度教的理念。而國民如果是叫做印度,則是象徵著濃厚的殖民主義。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本身信念更偏向印度教教義,因此才會希望印度的國民能夠更改成巴拉特。但其餘政黨卻認為,不該把印度教的理念強加給非印度教徒的民眾。也有報導指出,印度政府有意在9月下旬,在國會的特別會期中提出更改國名的提案,有意刪除憲法中第1章第一條「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個聯邦」的條文,修改成「巴拉特是一個聯邦」。其實現任執政的BJP也一直不斷地致力於「去殖民化」,印度總理莫迪去年就曾把新德里的地標「國王大道」(Rajpath)更名為責任大道。因為原本「國王大道」中「國王」一詞是指英國國王喬治5世。除此之外,印度海軍軍旗上原本有著「聖喬治十字」也是源自於英國,前幾日才被從海軍軍旗上刪除。
新加坡男持1公斤大麻遭判死! 絞刑日前英億萬富翁出面制止
新加坡一名男子因為持有大麻遭到逮捕後被判處死刑,對此英國億萬富翁理查(RichardBranson)24日出面呼籲,希望新加坡能立即停止執行處決。並表示「看到新加坡的一些政策讓人回想起殖民主義,甚至讓人想起中世紀,我感到非常難過」。根據外媒綜合報導,新加坡46歲男子譚加拉朱(TangarajuSuppiah)在2018年時因為持有1公斤的大麻,遭到新加坡警方逮捕。也因為他走私超過500克的大麻,超過了新加坡判處死刑的門檻,遭到法官判處死刑,將會在26日行刑。對此,身為全球毒品政策委員會(GlobalCommission on Drug Policy)一員的英國億萬富翁理查出面表示,譚加拉朱不應該被判死刑,因為他在被警方逮捕時,根本就不再毒品的附近,新加坡很可能因此殺死一位無辜的人。而新加坡中央緝毒局(CNB)則表示「譚加拉朱在被審判期間,都是屬於正常程序,在整個過程中也獲得了法律顧問的幫助」。不過卻有消息人士指出,在警方偵訊譚加拉朱的過程,全程沒有律師以及翻譯在現場,也因為這樣他才會遭到警方定罪。而過去譚加拉朱也曾提出上訴,希望法院能重新審查此案,不過法院卻因為譚加拉朱未能提供合法依據將其駁回。
前往加拿大育空地區 感受11年一遇的極光大爆發
除了北歐國家,加拿大也是看極光的熱門地點,其中位於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平均每年可賞極光日超過200天、尤其以每年8月至4月中旬為最佳觀賞季節,而且適逢每11年一度的太陽週期巔峰即將來到,根據科學家預測,自2023年起至2025年期間,踴躍的太陽黑子活動將為地表帶來攀升的極光出現頻率,也將成為觀賞極光的絕佳時機。如果原本就有賞極光夢想的人,也不妨趁早規劃相關行程。至今仍有80%以上未開發原始奇景的育空地區,可目睹大規模的動物陸地遷徙畫面。(圖/育空旅遊局提供)集絕景於一身的加拿大育空地區,在當地只要沿著人煙稀少的公路行駛,便可欣賞到壯麗狂野的天然景致,包括全球最大面積的非極地冰原與加拿大第一高峰等罕見地貌,育空同時也是神秘極光秀的發源地,旅客們在此處能透過多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捕捉絢麗光束,包括從地面、高空飛機、雪地越野單車甚至獨木舟,都能輕鬆一圓極光夢。而隨著太陽活動自2019年12月進入第25週期,被預測將在2023年至2025年間達到最高峰、直至2026年之後緩慢消退,如在極光爆發期前往育空地區,還有機會從飛往育空地區的航班或是住宿飯店的窗外,親眼目睹色彩光帶如絲帶般舞動在夜空的震撼畫面。到育空地區賞極光的另一大賣點是可自駕或騎乘越野腳踏車追光。(圖/育空旅遊局提供)而育空地區也針對極光推出多種旅遊行程,像是首都之城白馬市推出可預約專人接送前往白馬市郊區,置身在暗黑的荒野大地觀看最炫目的視覺爆擊,也可在昔日淘金者和捕獵者所使用的探礦者帳篷中,溫暖而從容地等待極光降臨,或是走進由燃木桶式烤爐加溫的烤麵包店,聆聽當地導遊講述一段段北境生活冰天雪地的冒險故事,並享用手工現做的噴香楓糖漿太妃糖甜點。前往道森市旅遊還可體驗淘金樂趣。(圖/育空旅遊局提供)道森市即將推出歡慶淘金熱125週年盛大活動。(圖/育空旅遊局提供)而被譽為淘金夢天堂的道森市,目前則為國際旅客提供當地旅行社Klondike Experience的獨家極光旅遊行程(每年僅在2月至10月期間推出),該行程將安排專車接送至城外、猶如絕世秘境般的極光觀賞專區,不只在沿途可享受前排座位的絕佳視野,也將在專區欣賞到令人此生難忘的絕美極光景色,在充滿原野風味的營火旁品嘗在地風味小吃及熱飲,還有知識淵博的導遊繪聲繪影地訴說著當地流傳百年的奇聞軼事。適逢北美史上最著名的「克朗代克淘金熱」即將邁向125週年(2023年8月),也為白馬市與道森市的觀光魅力更添傳奇色彩,讓人有機會體驗百年前淘金盛世特有的小鎮生活,並在此展開加拿大古老原住民文化探訪之旅。至今道森市的原始街道、木製人行道與古典建築,都仍提醒著人們曾經的淘金史盛況。儘管淘金浪潮帶來了前仆後繼的大量探礦者來到這處荒野之地,然而除了他們以外,該地區也是加拿大當地原住民 Trondëk Hwëch'in 一族的家園,至今仍完善保存著數千年來傳承無數代的珍貴原住民文化,因此在欣賞極光之餘,還能見到融合淘金浪潮與殖民主義影響,所孕育出的育空獨特人文風貌。從台灣飛往白馬市可搭加拿大航空經東京及首爾轉機,全程行李直掛至目的地。(圖/加拿大航空提供)如欲前往育空地區旅遊,台灣旅客可以搭乘加拿大航空經東京或首爾轉機至溫哥華轉機,溫哥華直飛白馬市飛行時間只需2.5小時,並享全程行李直掛目的地的便利,如搭乘晚班機前往,還有機會自高空搶先欣賞極光美景;若對自駕遊有興趣,也可自溫哥華出發展開三天公路之旅,探索全加拿大唯一前往北極圈的公路沿途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致,將奇景盡收眼底。
美中競逐非洲稀土礦 8成精煉鋰被中國掌握
非洲礦業投資大會(Indaba Mining Conference)上周在南非首都開普敦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美國正與中國競逐非洲稀土元素開採。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指出,電動車將在2030年占據全球市場一半,鋰的需求到了2040年預計增長42倍,然而世界有8成的精煉鋰被中國掌握。費南德茲呼籲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非洲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稀土之於現代文明不可或缺,不僅是生產智慧型手機、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材料,對於快速發展的綠色能源領域也尤其重要。中國長年來在非洲稀土精煉與供應占主導地位,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趕上。費南德茲在大會致詞時說:「我不需要提醒你們,當供應鏈中斷或過度依賴單一供應鏈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已經歷過,這是我們需要共同根治的弱點。」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說,政府數年來向中國要求更好的條件,仍未從「以礦產交換建設」中獲益。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訪問民主剛果時,譴責存在非洲的「經濟殖民主義」,也被視為對北京的抨擊。費南德茲則向與會非洲國家保證,美國重視環境、社會、管理等面向標準。投顧公司菖蒲資本(Acorus Capital)總監卡洛爾(Tony Carroll)就說,這次大會對西方而言恰逢其時。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去年組織「礦物安全夥伴關係」(MSP),民主剛果是出席首場會議的非夥伴國之一。隨後在拜登12月舉辦的美非峰會上,民主剛果與尚比亞都和美國簽署協議,共同發展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非洲研究項目兼任教授卡洛爾(Katarina Carroll)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雖然晚一步加入戰局,如今「已經覺醒」,對於在採礦、加工領域「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結盟雄心勃勃」。
尼加拉瓜宣布斷交荷蘭 驅逐歐盟大使離境
尼加拉瓜與國際社會的關係陷入緊張,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政府30日宣布與荷蘭斷交,歐洲聯盟大使穆什海特(Bettina Muscheidt)遭奧蒂嘉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後昨(1)日離開尼加拉瓜。據《路透社》報導,上週歐盟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尼加拉瓜釋放「政治犯」,外交部長蒙卡達(Denis Moncada)不久便口頭通知,穆什海特該離開尼加拉瓜了。據悉,9月28日有3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穆什海特被傳喚到外交部,在那宣布她為「不受歡迎的人」。奧蒂嘉府列30日發表聲明與荷蘭斷交,原因是出於「干預主義及新殖民主義」的考量,歐洲國家冒犯且持續冒犯尼加拉瓜。對此,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1日在推特表示,「荷蘭對於尼加拉瓜做出斷絕外交關係的不當決定,深感遺憾。我們對於尼加拉瓜日益惡化的民主結構及侵犯人權行為,採堅定立場。」隨後又補充道,「其他國家也注意到與尼加拉瓜保持公開對話很困難。我們將與歐盟討論下一步行動。」此外,尼加拉瓜第一夫人兼副總統穆麗優(Rosario Murillo)宣布,不會接受美國新任命的大使羅德里格斯(Hugo Rodriguez)作為駐尼加拉瓜的代表。此前,尼加拉瓜於今年3月驅逐梵蒂岡駐尼加拉瓜大使索默塔克(Waldemar Sommertag)。
英女王逝世/販奴、資源掠奪、種族滅絕樣樣來!多國大肆慶祝女王之死 美國內爭議四起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8日辭世,享耆壽96歲。但幾家歡樂幾家愁,在發達國家人民頌揚敬悼女王之際,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民眾卻對此不以為然,甚至還有奈及利亞、愛爾蘭、印度人大肆慶祝,美國非裔移民教授近日更是嚴厲批判大英帝國在非洲、亞洲及加勒比海等地的暴力殖民,並痛批英王室從來沒有公開道歉或賠償。據《衛報》、《紐約郵報》的報導,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之死,再度引爆英國殖民時期犯下的奴役、強暴、資源掠奪及種族滅絕爭議,期間不只有印度、愛爾蘭、牙買加和奈及利亞等多國民眾大肆慶祝女王之死,英國「世仇」阿根廷的主播也在節目上開香檳慶祝,近期甚至有許多美國評論家、學者及前外交官等人,透過女王的逝世提醒世人,大英帝國在歷史上對各國的百年暴力剝削,造成數不清的悲劇,以及經濟社會的破壞,是時候充分反省並呼籲賠償了。但諷刺的是,美國的建國史基本上也是北美原住民的種族滅絕史,可以說歐美殖民大國在批評第三世界國家與發展中經濟體的人權問題時,卻從來沒有認真檢討、實行轉型正義及補償自己犯下的過錯,因此未來必將面臨國內和國外更大的反撲聲浪。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位後最著名的種族屠殺事件便是1952年至1960年間的肯亞茅茅大屠殺,英國稱其為叛亂(Mau Mau Rebellion),這場反殖民政權的起義由自稱「肯亞國土自由軍」(KenyaLand and Freedom Army,KLFA)的民兵發起,最終他們被武器精良的英軍強力鎮壓,8年內約有9萬人遭到英軍殺害,16萬人遭到囚禁、刑求、鞭打、性侵乃至去勢等不人道對待。據悉,英國人不用「KLFA」,而是「茅茅」稱呼他們,目的就是為了顯現肯亞人沒有國際法理地位。有家人曾在茅茅大屠殺中遭英軍殺害的康乃爾大學教授古吉(Mukoma Wa Ngugi)譴責圍繞女王之死的「戲劇性」反應。他在推特表示,女王終其一生未曾替奴隸制、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道過歉,也並未督促王室賠償那些慘遭殺害的數百萬人命,作為一個肯亞人,女王之死的肥皂劇太過荒誕,他「毫無感覺」。奈及利亞裔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安亞(Uju Anya)同為英國殖民時期的受害者遺族,她先前在推特發文表示,「聽說一個樂於偷竊、性侵、種族滅絕的帝國君主終於要死了,希望她不得好死。」結果推特以違反公司規則為由刪除了這條推文,該大學還在一份聲明中提出譴責,她的發言甚至引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批評,但截至當地時間12日,有4000多份由學者和在校生組成的請願書願意為她辯護。來自牙買加的紐約大學法律教授穆雷(Melissa Murray)也在推特上表示,女王的逝世將加速「關於殖民主義、賠償和英聯邦未來的辯論」。她認為相關的對話已經拖延太久,將不可避免地對過去進行清算。即使對那些尊重和崇敬女王的人來說,殖民主義的殘餘影響,改變了牙買加和其他國家的日常生活。劍橋大學後殖民研究教授戈帕爾(Priyamvada Gopal)則在新聞廣播節目「現代民主」中表示,英國君主制「代表了深刻又嚴重的不平等」。她將英國君主制與美國等地進行比較,美國在獨立前曾被英國君主制統治,但目前又對波多黎各、夏威夷和其他島國進行殖民統治,她指出,「權力、特權以及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餘人則被邀請去崇拜,並視之為完全正常的。」
姪子同學來家作客…他煮「杭州名菜招待」竟遭嗆:中共同路人?網全傻眼
只是做了一道杭州名菜,竟就被嗆是「中共同路人」,一名男網友氣炸表示,姪子的同學來家裡作客,他煮了3菜1湯請同學們吃,其中有道菜是杭州名菜,沒想到姪子同學一看到竟問「你叔叔是中共同路人嗎?」讓他聽完氣炸。一名男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表示,姪子有1個男同學以及2個女同學到家裡作客,「我剛好在家,就做了西湖醋魚,涼拌筍與炒青菜,煮個排骨湯招待姪子的高中同學。」而該道菜餚西湖醋魚是杭州有名的菜餚,男同學看到這道菜後便問姪子「你叔叔是中共同路人嗎??怎麼去做阿6的菜…」,原PO聽完差點氣到翻桌,「好心煮午餐請你們吃,還被你們嫌中共同路人??那我做德國豬腳料理不就是納粹分子,做西班牙海鮮燉飯還是蘭開夏羊肉鍋之類的就是大殖民主義分子,做出日式炸豬排就變成了倭奴漢奸這樣嗎??」原PO認為,只是一道菜而已,美食為什麼一定要分政治立場?所幸姪子相當明事理,向男同學表示「不喜歡就不要吃,你說這話以後也不要來我家了,又沒收你午餐錢還在那裡543。」貼文曝光後,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姪子不錯哦,同學也真白目」、「可憐的孩子,他應該餐餐都只能吃蕃薯籤吧」、「飯可以吃,話可不能亂講」、「姪子回的好,同學是被什麼人洗腦,洗的這麼徹底,糟糕的教育」、「這種孩子直接請他回家吧!講這種話!真的沒禮貌!」。
抗議COP26滿嘴空談 全球爆逾300場抗議: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已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了一周。由於不滿官員滿嘴空談,全球各地6日出現逾300場抗議活動,僅英國便有至少50萬人走上街頭,而在格拉斯哥,群眾更是傾巢而出,主辦單位稱有25萬人示威怒吼。這不但是COP26登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遊行,也是當地2003年反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型的集會。儘管天候不佳,但群眾不畏風雨,扶老攜幼連續第二天走上格拉斯哥街頭示威。遊行人士分兩路,從城西及城南出發,遊行至終點站-格拉斯哥綠地,總長約6公里,沿途有大批警員戒備。以年輕人為主的示威者高舉「要體制變遷,不要氣候變遷」、「我(地球)要死了,你們怎麼還不努力」、「製造愛,不要製造二氧化碳」、「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停止廢話連篇」、「終結二氧化碳殖民主義」等標語,抗議氣候峰會一周下來的協商只是模糊的減排承諾。瑞典環保少女桑柏格也出席活動,但沒有演說,而是把機會讓給來自烏干達的23歲氣候尖兵納卡特(Vanessa Nakate)。納卡特說,氣候及生態存在危機,但領袖們大多缺乏勇氣應對,必須要有夠多的民眾促其行動,政要才會有動作。除了格拉斯哥,倫敦等逾100個英國城市也舉行氣候集會。法、澳洲、加拿大、巴西、土耳其、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示威,主題都是不滿政治人物只會空談,卻遲遲不行動。直言:「我們不需要承諾,我們需要他們履行承諾。」要求加快減排行動與提供綠能轉型資金,協助貧窮國家。在澳洲雪梨與墨爾本,示威民眾抗議政府在COP26提出的氣候政策。這也是雪梨這幾月來首次舉行的合法大型集會,抗議人士裝扮成煤炭,打臉強烈捍衛採煤業者的澳洲總理莫里森,其中一個標語牌寫著「別再廢話連篇,馬上採取真正氣候行動」。對於遍地開花的集會,大會主席夏爾瑪表示「理解年輕人的焦慮」他強調,將力爭在磋商中取得有實效的成果,並宣布格拉斯哥森林宣言現已得到130個國家的簽署。
諾貝爾文學獎「坦桑尼亞小說家摘下桂冠」 作品呈現難民命運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Literature)於7日晚間揭曉,摘下桂冠的是坦尚尼亞小說家Abdulrazak Gurnah。坦尚尼亞小說家Abdulrazak Gurnah於西元1948年出生,常住英國,最著名的小說是西元1994年出版的《天堂》(Paradise),曾憑此作品入圍了布克獎和惠特布萊德獎,之後更憑著作品《沙漠》及《海邊》入圍了布克獎及洛杉磯時報圖書獎。而Abdulrazak Gurnah此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負責評審的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稱,這是為表揚他在「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在不同文化和大陸之間的鴻溝中難民的命運,有毫不妥協以及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
美食部落客解釋「印度根本就沒有咖哩」 專家聲稱「該詞源自英國殖民主義」
對於很多民眾而言,咖哩是一到源自於印度的美食佳餚,甚至在許多國家中都內化成自己本土特有風格的咖哩。但近日有美食部落客與專家出面解釋,其實在印度根本沒有「咖哩」,這是一種源自於英國殖民時代時的偷懶的用法,沒想到現在卻變成象徵著印度料理的名詞。根據《鏡報》報導指出,印度裔的加州美食部落客班薩爾(Chaheti Bansal)日前在談論到咖哩時,表示咖哩一詞長期被外國人誤用來形容印度的各種菜餚,但其實印度菜餚包山包海,並不是只有單純的「咖哩」,而且在印度當地,根本沒有名為「咖哩」的料理,這是一種源自於英國殖民時代的一種名詞,班薩爾解釋,他並不是要否認、或是拒絕使用咖哩這個名詞,而是希望能告訴大家,在印度,每間隔100公里,當地的食物就會有明顯的變化,不應該用「咖哩」一詞就這樣輕鬆概括,他認為人們還是可以使用咖哩一詞,但並不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隨意使用。佛蒙特大學宗教研究副教授佛雷斯(Ilyse Morgenstein Fures )表示,其實在南亞的各個語言中,根本沒有「咖哩」這個詞彙。佛雷斯教授認為,會有「咖哩」這個詞彙的產生,應該是英國在殖民時代對於印度語言的不熟悉,結果把泰米爾語中的「kari」誤聽成了「curry」,而在原本的泰米爾語中,「kari」所代表的含意是配菜、焦黑等意思。佛雷斯認為,之所以會以「咖哩」一詞概括印度的大部份餐點,除了有語言問題之外,另外就是當時英國人不願意花心思去理解地方文化,所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來對印度菜餚進行描述。而在班薩爾發出呼籲之後,其實引起許多專家學者,還有美食部落客們的支持,但目前因為不明原因,班薩爾將自己的IG帳號設為隱私,導至他原本對於咖哩解釋的影片變得無法觀看。
相隔27年重上大銀幕 《美麗佳人歐蘭朵》經典穿越再現
1993年轟動歐美影壇的經典名片《美麗佳人歐蘭朵》,1992年於水都威尼斯亮相,27年後重現大銀幕。蒂妲史雲頓在片中忽男忽女、雌雄莫辨的風采,也奠定她日後深受粉絲喜愛的基礎,得以從容遊走於各種角色之間。《美麗佳人歐蘭朵》是英國傳奇女導演莎莉波特(Sally Potter)首部3大影展競賽片,與她的繆思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著手籌備該片長達5年,在克服重重難關下,最終將這部改編自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原著小說的電影拍攝完成,成為日後跨世紀而不滅的影史經典,尤其對LGBT電影的前瞻貢獻不可小覷。《美麗佳人歐蘭朵》故事講述主角400年的傳奇生涯。出身英國貴族的歐蘭朵,是伊麗莎白一世時的美少年,做過其侍衛深得寵幸,並被賜予「不凋零不老去」。在一次次的沉睡後,從性別的錯亂覺醒,享有永恆青春的他/她,品嘗過愛情的甜蜜,面對創作的折磨和戰爭的荒誕。他與俄羅斯公主談過戀愛,也曾躲進文字裡尋求失戀的解脫;他為躲避煩擾自請出使東方,還與可汗結下友誼,又因英國殖民主義的利益衝突而破裂。精神受到衝擊的他陷入昏睡,一覺醒來變成女性。美術、服裝設計都是亮點400年後,歐蘭朵來到了現代,與單親撫養的女兒重回貴族時的古堡領地,雖然她不再擁有財富和地位,但卻終於擁有自由,成為一個20世紀的獨立女性。莎莉波特是在一次舞台劇看到蒂妲,對於她能同時巧妙演出屬於英勇男性與柔媚女性的身體語言感到懾服,才找到她詮釋吳爾芙筆下這最具「性別偏移」代表性的角色。除了威尼斯競賽片殊榮外,也獲得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服裝設計雙料入圍,並在多個國際影展中亮相。《美麗佳人歐蘭朵》的風華絕代,也啟發時尚圈最大的活動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今年服裝館的春季展覽主題名為「關於時間:時尚與存續」(About Time:Fashion and Duration),正是被電影裡一場歐蘭朵困走於花園迷宮的戲所啟發,遺憾的是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後晚宴取消,看不到各界名流的浮誇裝扮。該片28日在台上映。歐蘭朵昏睡第7天醒來時,變成一位女人。(圖/水元素文化提供)蒂妲毫無違和地扮演年輕帥氣的少年歐蘭朵。(圖/水元素文化提供)
怒嗆各國元首 巴西總統:地球之肺根本是謬論
巴西境內亞馬遜雨林今年8月焚燒數日,在近期的聯合國大會成為焦點且輿論四起,但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卻在大會上反駁,亞馬遜雨林只是巴西的領土,而非國際認知的「地球之肺」。據《BBC》報導,亞馬遜雨林佔巴西領土一半以上,且可提供全球20%的氧氣,2019年火燒雨林的次數明顯增加,故引起環保人士與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並將起火原因認定為「巴西政府允許企業進行開採」。在8月雨林失火期間,各界提供資金協助巴西滅火,波索納洛一度拒絕,但近期因內閣的反對聲浪,才改稱「接受金援但巴西政府決定如何使用」。面對國際間的輿論,波索納洛在聯合國大會上直言,「巴西擁有亞馬遜雨林的主權,把亞馬遜雨林描繪成人類的遺產、地球之肺根本就一種謬論。」巴西政府仍會減少環境罰款與擴大亞馬遜農業生產。早在2016年巴西前任總統泰梅爾在聯合國大會上聲稱「巴西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保護雨林」,但波索納洛現在卻表示國際間對亞馬遜大火的言論,只是一種「殖民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