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尿
」 攝護腺肥大怕公廁髒! 她如廁「這姿勢」反傷膀胱慘住院14天!
多數公廁都有清潔人員定時整理環境,不過仍有許多女性顧慮衛生問題,因而選擇半蹲解尿,避免觸碰馬桶坐墊,但據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節目中分享,有女子安排到離島旅遊,行前就有排尿不適的症狀,到了當地深怕公廁不乾淨,因此半蹲著尿尿卻導致發炎,甚至引發腎盂腎炎還要住院治療。歸家豪在《醫師好辣》中分享,該名女子當時半蹲著尿尿,此時尿道開口括約肌無法很好地放鬆,導致「尿到一半就斷掉」,造成骨盆底肌無法好好放鬆,膀胱內的餘尿變多,若裡頭是乾淨的尿還無妨,但女子膀胱裡是帶有細菌的尿液,時間一久就造成膀胱發炎。該名女子返回本島後出現血尿、發高燒的症狀,除此之外,尿液甚至逆流回腎臟,確診為腎盂腎炎,最終收住院治療打了14天的抗生素。對此,他強調,「半蹲式尿尿」大腿無法放鬆,骨盆底肌會不由自主地收縮,就沒辦法把尿排得很乾淨。歸家豪建議,如廁前先沖水也可避免上一位使用者殘留的尿液噴濺到自己身上。不過,他表示,沖水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沖完後可降低馬桶當下的細菌數量,只要馬桶水不直接接觸尿道口附近,基本上是不會感染。另外,也有人會直接「踩在坐式馬桶上」如廁,曾有女大生在《Dcard》呼籲千萬不要!原來她父親的同事患有嚴重的腸胃問題,推估是便祕,因此在家排便時都習慣蹲在坐式馬桶上以便出力,未料馬桶長期被重壓不堪負荷,某天突然爆裂,他整個人從馬桶上摔下,「我爸同事的腳踝直接被馬桶的碎片割斷,僅剩一層皮連著」。
攝護腺肥大7症狀一次看!醫建議3階段治療 多吃8食物改善頻尿
頻尿、尿不乾淨、沒有廁所不敢出門,男性常見的泌尿問題總令人羞於啟齒。醫師表示,男人50歲後攝護腺都會越來越大,只是每個人變大的速度不一樣,50歲約50%,80歲的男性約有9成有攝護腺肥大,除了造成排尿問題,夜尿、頻尿,如果拖太久,甚至會造成腎臟功能退化和性功能障礙,建議透過3階段改善。泌尿科醫師呂謹亨透露,攝護腺肥大造成的解尿問題約有7種,分別是頻尿(白天超過8次,或小於一小時尿一次)、急尿 (憋不住的感覺)、夜尿(1晚上起來上廁所超過2次)、尿柱慢或無力、小便斷斷續續、需用力才尿得出來、有殘尿感,尿不乾淨。醫師說明,想改善攝護腺肥大主要可分為3階段,分別是飲食及生活作息調整、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首先,良好的飲食及作息對於保養攝護腺很重要,若要減少頻尿,可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例如每2小時上一次廁所,讓膀胱排空,但也不需要過度強迫,造成膀胱過動的問題,夜尿較嚴重的病人,睡前應減少攝取水分、咖啡與酒類的攝取。呂謹亨建議,可以補充如茄紅素(番茄、西瓜)、南瓜籽、鋅 (牡蠣、堅果類)、硒(十字花科的蔬菜,像是花椰菜、青花菜)、含有多酚的綠茶等食物和營養品,同時避免高鹽高油及紅肉類的飲食,皆可有效改善攝護腺肥大問題;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可改善排尿效果的藥物有5大類,分別是甲型受體阻斷劑、5α還原酶抑制劑、抗膽鹼藥物、beta3促進劑、PDE5抑制劑。醫師指出,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不想長期吃藥,就要靠手術方式治療攝護腺肥大;傳統手術是用電刀或雷射刮除,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或「攝護腺拉提術」,手術時間約10至30分鐘,不用住院且幾乎不出血,最主要的是不影響性功能,可避免傳統手術的尿失禁、血尿及逆行性射精等併發症。
男生坐著小便對健康有益處! 泌尿醫師:降低感染風險
泌尿科醫師高銘鴻指出,男生坐著小便,其實對健康有不少益處,對排尿不順的族群更是有大大幫助,不僅可以減少尿液殘留、維護尿道健康,更能延緩膀胱的老化。另外,要是尿急時,膀胱壓力突然降低,可能會導致壓力性暈厥,發生頭暈跌倒的情況,因此坐著小便還可防範意外發生。泌尿科醫師高銘鴻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分享,表示或許大部分的男生都是習慣站著小便,但事實上,男生坐著小便對於健康上有不少益處。高銘鴻指出,對於有攝護腺肥大等問題的男性來說,坐著小便有助於減少對括約肌的壓力,提高排尿的效率、縮短排尿的時間,讓排尿更順暢。且坐著小便能減少殘尿量,有助於排空膀胱,降低尿液對尿道造成的感染風險,同時維護尿道的健康。高銘鴻透露,站著小便時,膀胱括約肌較為繃緊,需要更多的力量來排尿,因此坐著小便也可以減輕膀胱的工作負擔,延緩老化的發展,還可以避免尿液容易四濺的情況。另外,老年人在夜尿或尿急時,膀胱壓力突然降低,可能造成壓力性暈厥,導致頭暈跌倒的問題,坐著小便就可以避免這類的意外發生。最後高銘鴻也提醒「對於排尿困難的男性朋友,除了改變習慣之外,當發現排尿變得困難、尿不乾淨,或許有其他的健康因素,這時候請尋求專業泌尿醫師的協助,才能讓尿尿問題快速解決!保持通暢!」
9旬翁重度攝護腺肥大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功治療!
96歲的陳伯伯患有攝護腺肥大,16年前進行內視鏡手術,近年排尿緩慢,夜尿與殘尿感影響生活與睡眠,竟是攝護腺肥大復發,即使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考量患者年事已高,心臟瓣膜亦有問題,北市聯醫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執行「新世代綠光雷射汽化剜除術」,25分鐘即完成手術,術後20小時即拔除尿管,順利恢復順暢小便,也無明顯血尿。陳伯伯直說:「好久沒有這麼暢快的尿了!」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攝護腺肥大是熟男通病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是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都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症狀輕者會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造成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甚至腎衰竭需洗腎。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的藥物可治療改善症狀,但若服藥出現副作用,如: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或者中重度以上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i]結合汽化與剜除技法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為主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在2023年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中表示,攝護腺雷射的選擇相當多,有鈥雷射、銩雷射、綠光雷射等,比傳統電刀刮除術更安全,復原期也較短。但經過多年的研究顯示,單純雷射汽化與剜除術相比,後者的復發率較低,因此逐漸成為主流術式。以往綠光雷射第一代以汽化為主,第二代進入汽化切除術,如今第三代綠光雷射發展出汽化剜除術,具有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恢復快、復發率更低等的優點。許富順進一步解釋,攝護腺雷射汽化剜除術已是當前主流,利用高能量第三代綠光雷射來進行手術,術中幾乎不出血,安全性高。汽化加上剜除技法,能夠移除更多的肥大組織,亦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中度攝護腺肥大者手術時間僅約20分鐘,極重度肥大者以往需耗費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手術,現在利用綠光雷射剜除術,也僅需1個小時左右,且能取得攝護腺組織進行病理化驗。據統計,進行綠光雷射剜除術的病人,95%都可在手術20小時後移除尿管,數天後即可恢復靜態的工作。且經過臨床研究,患者排尿障礙明顯改善,小便通暢,夜尿次數大幅減少,餘尿感明顯減少,急尿感消失,相較於銩雷射剜除術的患者,術後短期尿急感較少(綠光雷射2%,銩光雷射10%),研究中無人發生術後失禁的現象。對於性功能的影響,有些患者射精量會減少,但是勃起功能平均而言會較術前更佳。▲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各國治療新選擇 陸續引進台灣來自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米勒醫師(Nicole Miller)在大會中也整理了各種攝護腺雷射手術的技法和療效,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此次大會中,各國醫師還同步發表更多有關於攝護腺肥大手術的新選擇,包括水蒸氣消融術、尿道支架、攝護腺拉提術等。這些新科技都將陸續引進台灣,長期療效尚待確認。 水蒸氣消融術(Rezum)手術過程簡單,可以局部麻醉下進行,不必住院,缺點是術後要插尿管兩週。 尿道支架(iTIND)可將攝護腺尿道撐開,術中完全不出血,術後不必插尿管,一週之後再取出支架。優點是適合高風險不能手術的患者,缺點是長期的尿流速和排尿症狀的改善有限。 攝護腺拉提術(Urolift)是類似像釘書機一樣將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的狀況拉開,材料是鎳鈦合金,優點是快速、可採局部麻醉,術後不必插尿管。缺點是術後血尿和尿道疼痛會有一段時間,費用較雷射手術來得高。[i]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51/News_Content.aspx?n=535FED1409A8AEF2&sms=72544237BBE4C5F6&s=1AF9BCBDCE3B0470
5旬男攝護腺腫大血尿 血友病增治療難度「應定期檢查PSA」
血友病是一種出血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病友都是男性,若至中高齡後出現泌尿道出血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一名50多歲的血友病患者阿文(化名),日前小便時竟出現血尿、肚子下腹部疼痛感明顯,基隆長庚醫院血友病中心會診泌尿科進行檢查,發現是攝護腺腫大引起出血,最後經血腫與泌尿科醫師共同合作治療下,阿文的病況獲得改善。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黃彥閔醫師表示,中心設立多年來持續朝病友整合醫療目標邁進,除了已經結合血液、復健、牙科、眼科及泌尿科等眾多科別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中高齡血友的三高慢性病照護工作。血友病友平均壽命跟一般人差不多,因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眼睛、牙齒或泌尿道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往病友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黃彥閔醫師進一步解釋,血友病在十多年前採預防性治療至今,過去多採一週注射二至三針凝血因子減少出血風險,但部分患者活動力較高,加上有些人血管打針困難而受限。所幸相關藥物的進步,2020年後偏重「依病友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現已有有更新的長效型藥品,僅需每5至7天注射一針,可依患者如學生、運動重訓者需求與生活作安排施打頻率。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鴻毅表示,男性攝護腺問題一般為下泌尿道症狀,如尿流速弱、解尿斷斷續續或需用力解尿、殘尿感、頻尿、急尿及夜尿為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約有新診斷7,200位患者,死亡率則是在男性癌症排名第六。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症狀或是合併非特異性之下泌尿道症狀,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血精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因此攝護腺癌之篩檢,在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其必要性。陳鴻毅醫師說,血友病病友跟一般人一樣也會因爲遺傳、老化或攝取高脂肪飲食而出現攝護腺及泌尿道問題,若遇到嚴重出血可能提高治療難度,因此提早發現出血症狀並及時治療更加重要。就醫時診間都會做初步肛門指診檢查,另外最普遍的篩檢工具就是抽血檢查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基本上都是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建議血友病友應定期篩檢。本身也是血友的「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說,協會長期跟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合作,照護包括高齡、行動不便或經濟較弱勢的血友,會協助行動困難的病友訂無障礙專車前往就醫、注射或是復健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弱勢血友,也會提供較實質的長照用品幫助,因此跟病友就像一家人。在醫療照護逐漸完善下,血友也開始面對中老年慢性病或泌尿道老化等問題,協會會透過跟醫院舉辦定期健康講座,讓病友更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血友病患者攝護腺出血恐提升治療難度! 基隆長庚呼籲病友定期檢查PSA
血友病是一種出血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病友都是男性,若至中高齡後出現泌尿道出血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一名50多歲的男性血友阿文(化名),日前小便時竟出現血尿、肚子下腹部疼痛感明顯,告訴好友「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後,立刻幫忙聯繫基隆長庚醫院血友病中心,並會診泌尿科進行檢查,幸好及早就醫,發現是攝護腺腫大引起出血,最後經血腫與泌尿科醫師共同合作治療下,阿文的病況獲得改善。照護東北角民眾!基隆長庚不只是友善醫院、醫療更精進基隆長庚醫院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配合今(2023)年主題「全面醫療豐沛整體醫療資源,健全所有照護罕見出血疾病(Access for All)」,血友病中心特別與泌尿科合作舉辦「血友全方位守護-最強攝護腺衛教講座」,宣導泌尿道潛在健康危機,希望病友做到初級預防,及早治療的目標。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表示,基隆長庚是台灣東北角唯一的中重症責任醫院,多年來在醫療服務、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訓練上不斷精進努力,近日順利完成第一例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此也為東北角病患的第一例植入。基隆長庚近年在地醫療發展特色完整,不只是照顧基隆民眾,交界的東北角區域如金山、萬里、貢寮、平溪、雙溪及瑞芳等六區,甚至鄰近的汐止、南港等第二環地區民眾也都照顧到,期望能做到讓在地民眾未來可就近醫療、免去舟車勞頓之苦。照護罕見出血疾病!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整合性醫療更周全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黃彥閔醫師表示,中心設立多年來持續朝病友整合醫療目標邁進,除了已經結合血液、復健、牙科、眼科及泌尿科等眾多科別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中高齡血友的三高慢性病照護工作。血友病友平均壽命跟一般人差不多,因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眼睛、牙齒或泌尿道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往病友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他進一步解釋,血友病在十多年前採預防性治療至今,過去多採一週注射二至三針凝血因子減少出血風險,但部分患者活動力較高,加上有些人血管打針困難而受限。所幸相關藥物的進步,2020年後偏重「依病友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現已有有更新的長效型藥品,僅需每五至七天注射一針,可依患者如學生、運動重訓者需求與生活作安排施打頻率。 血友攝護腺出血恐增治療難度! 建議定期抽血檢查PSA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鴻毅表示,男性攝護腺問題一般為下泌尿道症狀,如尿流速弱、解尿斷斷續續或需用力解尿、殘尿感、頻尿、急尿及夜尿為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約有新診斷7,200位患者,死亡率則是在男性癌症排名第六。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症狀或是合併非特異性之下泌尿道症狀,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血精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因此攝護腺癌之篩檢,在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其必要性。陳鴻毅醫師說,血友病病友跟一般人一樣也會因爲遺傳、老化或攝取高脂肪飲食而出現攝護腺及泌尿道問題,若遇到嚴重出血可能提高治療難度,因此提早發現出血症狀並及時治療更加重要。就醫時診間都會做初步肛門指診檢查,另外最普遍的篩檢工具就是抽血檢查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基本上都是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建議血友病友應定期篩檢。協會「即刻救援」 串接醫院完善血友病友照護本身也是血友的「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說,協會長期跟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合作,照護包括高齡、行動不便或經濟較弱勢的血友,會協助行動困難的病友訂無障礙專車前往就醫、注射或是復健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弱勢血友,也會提供較實質的長照用品幫助,因此跟病友就像一家人。在醫療照護逐漸完善下,血友也開始面對中老年慢性病或泌尿道老化等問題,協會會透過跟醫院舉辦定期健康講座,讓病友更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天冷頻尿 男性注意「排尿出現4症狀」恐是攝護腺肥大
天氣一冷就會頻尿常跑廁所,不少男性有排尿困難的症狀,總以為是正常現象,殊不知是攝護腺肥大,醫師便提醒可以趁冬天檢視自己,排尿是否有相關問題,有症狀就要儘快就醫。泌尿科醫師陳鈺昕在臉書專頁指出,最近越來越有冬天的感覺,霸王級寒流來襲,來看診的人不減反增,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事實上,攝護腺也會怕冷,由於冬天寒冷,排汗減少,相對排尿量會增加,又因為氣溫低,交感神經作用增強,導致尿道括約肌緊縮,所以在冬天時,大部分人都會有尿急、頻尿等情況。攝護腺肥大可能有排尿困難等症狀。(圖/翻攝自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臉書)特別注意的是,男性若患有攝護腺肥大,增長的攝護腺會擠壓到膀胱出口,在冬天排尿困難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以致於會有尿很久、尿速慢、排尿斷斷續續等問題,甚至一直感覺尿不乾淨的殘尿感等,很多民眾來泌尿科就診,才意識到自己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陳鈺昕醫師提到,尤其天氣寒冷,窩在溫暖的被窩,總是要憋尿到最後關頭才肯去上廁所,可能會造成想尿卻尿不出來的窘境,最後必須掛急診,透過導尿緩解症狀。他呼籲,有排尿不順暢或排尿行為異常,不要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就忽視,或是為了避免頻尿而少喝水,冬天是攝護腺肥大很好的檢視期,建議多觀察自己的排尿狀況,有症狀儘早就醫。
殘尿竟多149%!女醫師曝「2大排尿NG姿勢」:我也會犯 親授如廁正確方式
出門在外若遇到坐式馬桶不乾淨,不少女性會調整如廁姿勢,避免屁股碰到馬桶圈上,不過有醫師提醒,2種錯誤的小便姿勢,恐讓膀胱殘留尿液多149%,而且多數人都會這麼做,有時連自己也會犯。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分享,女性相較於男性,在外憋尿的機率更高,原因在於公共廁所有時是坐式馬桶,導致女性如廁意願降低,或是出現錯誤的小便姿勢,第一就是「半蹲」、第二是踩在馬桶上「蹲踞」,這2種錯誤姿勢恐造成體內尿液無法完全排出,膀胱殘留平均多出149%。醫師提醒,採半蹲、蹲踞等姿勢如廁,容易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坐在馬桶上身體前傾或腳下踩小凳子,皆有助於排尿順利。(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醫師表示,若要排尿順暢,須依賴膀胱正常收縮、適度的腹部壓力及骨盆腔的收縮,3環節同步進行才能完成,但是2種錯誤姿勢,會讓骨盆腔、腹部緊繃,因而導致解尿不順。對此,醫師也教戰正確的如廁姿勢,首先要以「坐姿」方式上廁所,接著讓身體稍微往前傾,也可以準備小凳子墊高雙腳,幫助身體產生一點腹壓,進而讓尿液順利排出。另外,中醫師王心眉也提醒,由於女性泌尿道較短,所以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通常也會與陰道感染合併發生,因此平常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才能幫助膀胱及尿道的細菌排出,而如廁完畢也要使用乾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糞便中的細菌,污染到尿道與陰道。
馬力歐「無法伸縮自如」 自嘲小便要穿雨鞋
馬力歐日前參加民視《醫學大聯盟》分享攝護腺問題,馬力歐表示,這個主題很尷尬、很難回答了,好像是在講「自己」親身經歷的問題,不回答又拿不到通告費,令他很為難。白家綺開玩笑說:「其實你可以說是朋友的問題,可是你現在這樣對著全國觀眾說,其實解釋也來不及了 」。馬力歐則靈機一動說: 「其實等一下的經歷都是導播發生的,不是我。」不過敬業的馬力歐還是大方分享了親身經歷,表示年紀漸漸大了,發現尿尿時跟年輕時強而有力狀況完全不一樣,現在比較緩慢無發伸縮自如,也比較容易有殘尿,所以現在尿尿時,必須腿張開一點,以免滴到鞋子。馬力歐更直接開玩笑表示,有時在想要不要乾脆換雨鞋去上廁所,白家綺聽後便回應:「所以如果之後看見你穿雨鞋出門時,我們心裡有數」,馬力歐便激動強力反駁:「是梅雨季!因為下雨我才穿雨鞋」,超級「強調」的模樣令全場哈哈大笑。馬力歐透露年紀大後容易有症狀。(圖/民視提供)
YouTuber「用布取代衛生紙」濕擦乾淨 婦產醫:易造成私密處感染
生活中不使用衛生紙,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會造成不方便。YouTuber《NanaQ》分享自己為降低使用衛生紙頻率,改用「一塊布」解決大小便的清潔問題,讓網友們感到相當新奇。NanaQ更提倡以25元小方巾裁切為4塊後乾擦、濕擦更乾淨舒服。然而婦科及皮膚科醫師都相當訝異,異口同聲地說「細菌超多」,該行為恐增加私密處感染機率。NanaQ在影片中指出,自己改掉愛用衛生紙的習慣,「擦手」時使用掛在廚房和浴室的擦手巾,但也不諱言,「平常都擦在褲子上比較多」,從前習慣拿衛生紙擦臉,現在也改成「自然風乾」。至於大小便問題,NanaQ用「小方巾」取代衛生紙,藥妝店購買一條才25元,可剪成4等分做為「專用的擦屁布」,1人2片就相當夠用,小號直接乾擦,大號則建議沾水濕擦,聲稱「比衛生紙更乾淨、更舒服,想擦幾次就擦幾次」。NanaQ都用擦屁布擦拭,聲稱「想擦幾次,就擦幾次」。(圖/翻攝自YouTube/NanaQ)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坦言,要這樣做必須非常勤勞,因為糞便中藏有大量腸道細菌,一旦抹在布上,布就髒了,何況影片裡還說「愛擦幾次就擦幾次」,這種重複擦拭的行為其實並不建議,很容易造成私密處感染。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必須使用消毒藥劑消毒,以保持衛生乾淨,使用上並不容易,李偉浩醫師建議,如果真的要節約用紙,他認為可考慮使用免治馬桶搭配衛生紙,既可減少用量,又不容易感染。此外,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表示,以健康觀點來看,「擦尿巾」爭議較小,因為殘尿一來量不多,二來立即洗淨應該不會殘留味道,但建議要在陽光下消毒殺菌,絕不能晾在浴室內,發霉與滋生細菌機會很高。但「擦屁布」爭議就很大,因為糞便狀態差異大,早期台灣的嬰兒使用布材質的尿布,是因為嬰兒食品成分單純,與成人相比,較易被洗乾淨。而糞便中含有很多細菌量,例如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菌,若清潔不當造成糞口傳播,也有染上腸胃炎、腹瀉等症狀的風險,若實在不想用衛生紙,可以用免治馬桶水洗比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