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科
」 譚敦慈 食物中毒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台東暖暖包不熱了先別丟!譚敦慈教戰「1招起死回生」:續熱好幾小時
冷氣團一波波接力來襲,各式保暖小物也紛紛出籠,其中暖暖包更是寒冬中不可或缺的抗寒法寶,不過暖暖包往往開封數小時後,便會開始降溫。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也教戰,只要出動「常見1物」就可幫助暖暖包延長壽命。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都會拿出暖暖包禦寒,不過常常用不到半天,暖暖包就會開始溫度下降,發熱效果大打折扣,這時不少人便會將其丟進垃圾桶,但是先別急著丟,只需一個「夾鏈袋」,就能讓暖暖包起死回生。譚敦慈在《健康2.0》節目中提及,由於暖暖包是透過鐵粉與空氣接觸後,產生的氧化反應進而釋放出熱能,因此暖暖包開始失效時,可將暖暖包裝進夾鏈袋裡,再把袋內空氣全都擠出來,接著拉上夾鏈密封,就能讓暖暖包「續熱好幾個小時」,延長暖暖包的使用壽命。此外,譚敦慈也分享,使用過後的暖暖包其實還有用處,像是暖暖包中含鐵粉、活性碳等成分,具有除濕除臭功能,因此可放置在鞋櫃或鞋子內,有助於防潮、消除異味,但建議別將鐵粉取出混入土壤內,否則恐造成環境汙染。
買不到菜?北農教「颱風料理」抗漲 專家示範罐頭健康吃
颱風山陀兒移動速度緩慢,導致颱風的影響時間拉長,今北北基桃、高雄、台中、台南等22縣市全放颱風假,早在前幾天,超市、市場就出現搶菜潮,許多貨架全被掃空,對此台北農產分享「颱風料理首選」提供民眾參考。台北農產在粉絲專頁分享,咖哩飯是抗漲又易保存的美味料理,根莖類、蕈菇類等食材除了容易保存之外,在颱風天也不會讓民眾的荷包大失血,還可以吃得營養美味,可以說是颱風料理首選。台北農產也分享咖哩飯美味的小祕訣,表示在咖哩中加入少許巧克力,便能讓整體濃度提升,帶出更豐富的層次感;想讓咖哩飯吃起來更加豐富,也能加入玉米罐頭、肉醬罐頭或鮪魚罐頭作為配菜。罐頭也是颱風天必備食材,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受媒體訪問表示,從挑選、保存罐頭到料理均有技巧。首先,罐頭需包裝完整、無膨脹。選擇一體成形,上方只有一個蓋子的罐頭,會優於有焊接過的罐頭(三片鐵)拼裝而成。若真想選用有焊接過的罐頭,因台灣已明訂不可使用鉛焊接罐頭,可選擇台灣製產品。其次,罐頭食物無防腐劑,開封後須盡速分裝置冰箱保存,或盡速食用。罐頭內的塗層多使用雙酚A等物質,當材質不穩定或受日曬加熱,容易溶出,不建議將罐頭放在車內或高溫處。料理方式也很重要,譚敦慈表示,料理時先罐頭液體濾除,蔬菜洗淨切塊,適量水煮沸後,將食材與罐頭食物一起烹調即可食用。另外,由於颱風時葉菜類食材菜價不穩,可選擇價格較穩定的菇類來搭配罐頭,煮「罐頭菇菇料理」。菇類和鯖魚、鮪魚、肉醬等市售罐頭的味道都相當搭。如果要吃泡麵,建議第一泡水需倒掉,肉類調理包可將肉類夾出、液體濾除,可減少添加物、油脂、鹽、糖的攝取量,也可透過九層塔、香蒜等天然調味料增加泡麵調味,盡量少加調味粉的醬包。
蝸牛小米粽釀3死!最新人體檢驗出爐 8人體內均有劇毒農藥「托福松」
台東爆發「蝸牛小米粽」中毒案,造成12人送醫搶救,其中3人死亡,還有6人仍在加護病房。衛福部19日公布,確認在粽子食餘檢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而疾管署今(20)日透露,最新人體檢驗結果出爐,收件的8名個案血液檢體均檢出有機磷「托福松」。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疾管署配合食藥署及台東縣衛生局,目前分送人體檢體(血液、血清、尿液)至台大法醫所及北榮毒物中心檢驗,最新進度為台大法醫所回報,收件之8名個案血液檢體均已檢出有機磷「托福松」,與食藥署食餘檢體檢驗出托福松結果一致。至於外界曾懷疑的「聚乙醛」,台大所收件8名個案均未檢出。在中毒事件發生後,衛福部18上午便由食藥署、疾管署派員南下,會同北榮毒物科醫師前往收治個案的醫院訪視個案;19日,再與衛生局調查小組成員前往台東金峰鄉賓茂村,至現場採樣,送回食藥署實驗室檢驗。其中,所採食物檢體包含蝸牛、血桐葉、蝸牛小米粽(食餘)等等,僅在食物殘餘中發現有機磷「托福松」,蝸牛跟血桐上均未檢出。另外,也針對受害者採血液與尿液檢體,將送往疾管署南港實驗室,比照寶林食品中毒案,分別交由台大法醫所、北榮毒物中心檢驗。據悉,此種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需要實名購買,現在用於瓜果類防治害蟲,但究竟農藥從何而來仍不得而知,有待檢調持續釐清。
悲傷中秋夜!台東「生蝸牛小米粽」釀3死 醫:又急又猛不單純
悲傷中秋夜!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及壢丘村接連傳出多人疑似食物中毒的案件。初步了解,事件起因於賓茂村一位曾姓阿嬤,17日下午3點自製了小米粽(原住民稱「阿粨」),內含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共做了10條。據家屬受訪表示,小米粽中,蝸牛和五花肉都是生的,阿嬤吃過後便開始身體不適,送醫後宣告不治。由於劉婦年邁,大家以為她是病死,在守靈過程中,親友到場哀悼,家屬想到阿嬤生前有包小米粽分食,還吃了蝸牛煮湯、芋頭梗,沒想到眾人吃了之後,陸續有人身體不適,返家後在凌晨1點多狀況加劇,在送醫途中失去呼吸心跳。據了解,昨夜有10多人吃了小米粽及蝸牛,有人吃多、有人吃少,目前包含最初的劉婦在內,共有12人中毒,截至今天上午6點,已有3人搶救無效宣告死亡。目前台東衛生單位已採檢剩餘小米粽,進一步調查,以確定具體的中毒原因。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食物中毒大致有6種原因,分別是細菌感染,如腸炎孤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或是諾羅病毒、寄生蟲感染、傳染性蛋白質如普利昂蛋白、天然性毒素如河豚、植物毒素、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顏宗海說,蝸牛屬於寄生蟲感染,通常要幾天後才會陸續浮現症狀,但台東本次小米粽的案例,中毒者症狀「急性且猛烈」,不太像單純因鍋牛釀成的悲劇,猜測可能有其他造成急性食物中毒的因素,由於老婦人的小米粽有相當多食材,所以很多中毒因素都有可能,例如小米粽內有加一些高粱,那高粱裡會不會有「假酒甲醇」,或是污染到任何化學物質,這些都不得而知,需要等待調查結果才會知道。
台東蝸牛小米粽導致3死!醫師揪疑點「不會這麼快」:應有其他原因
台東今日凌晨發生12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起因於83歲的劉姓老婦人在中秋節自製「小米蝸牛粽子」,眾人吃完後出現抽搐、嘔吐等症狀,送醫後3人不治。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可是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背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極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蘇一峰醫師對於台東食物中毒案件,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表看法,「台東驚傳吃蝸牛小米粽,造成數人死亡多人病危」,他表示蝸牛有許多寄生蟲,包含惡名昭彰的廣東住血線蟲,會鑽到腦部與脊髓造成嚴重症狀,不過寄生蟲感染一般也不會這麼快死亡,他研判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因患者死亡前有抽搐導致心跳停止,他猜測可能是「心臟毒性或者神經毒性物質」而導致。劉姓老婦人過世後,家屬不知情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還煮了蝸牛湯、芋頭梗等食物,今日凌晨3時許,親友們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相繼送醫,其中3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有4人命危、5人身體不適。警方追查後發現,小米粽內的蝸牛是部落一名李姓男子提供,李男供稱蝸牛是在農地中撿到的,目前已遭警方帶回釐清案情。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指出,食藥署已與他聯繫,據悉,當地在殺蝸牛時,會使用一種殺螺類的農藥「聚乙醛」,依先前發表的一篇研究,整理了15個因聚乙醛中毒的病人,其中有1人死亡,死者更是在毒發後2個小時就離世,病程非常快。楊振昌也猜想是否有可能用氰化物去毒殺蝸牛,但目前獲得的資訊不是很完整,北榮毒物科今日就會派人至台東,協助食藥署調查這起疑似集體中毒案。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4命危…衛生局採檢送驗 毒物醫:可能與農藥有關
台東金峰鄉賓茂村今(18)日凌晨傳出集體食物中毒,目前已有12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4人命危,而患者發病前都吃過包有蝸牛的小米粽。台東縣衛生局上午緊急至賓茂村採樣,包括採摘「阿拜」(小米粽)中所需的葉子(俗稱血桐),後續也會將相關食材送驗,並交由食藥署研判結果,另針對患者採集檢體檢驗釐清。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83歲婦人,昨(17)日自製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小米粉等食材的小米粽,食用後不幸身亡,部落親友在當日晚間約20人參加喪事守靈。後來,眾人食用老婦未吃完的小米粽,卻釀12人送醫,其中3死4命危。經過衛生局調查,這12人曾吃過「阿拜」,並在食用後2小時左右開始出現不適症狀,而「阿拜」裡面的所有食材,包括血桐、蝸牛等都會送驗,後續由食藥署研判結果。 對此,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指出,食藥署已與他聯繫,據悉,當地在殺蝸牛時,會使用一種殺螺類的農藥「聚乙醛」,依先前發表的一篇研究,整理了15個因聚乙醛中毒的病人,其中有1人死亡,死者更是在毒發後2個小時就離世,病程非常快。楊振昌接著解釋,聚乙醛中毒可能造成發燒、抽筋、昏迷等症狀,若同時攝取酒精,毒性還會加強,最後還可能導致抽筋、代謝性酸中毒、昏迷,嚴重甚至會致死。楊振昌表示,他也猜想是否有可能用氰化物去毒殺蝸牛,但目前獲得的資訊不是很完整,現也傳出台東疑似中毒患者,有出現分泌物多、心跳慢、呼吸受抑制情況,這些症狀也類似於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中毒,若是這類中毒,則有專用的解毒劑可用。楊振昌透露,北榮毒物科今日就會派員至台東,協助食藥署調查這起疑似集體中毒案,如果是聚乙醛中毒,目前是沒有解毒劑的,一般會採取症狀治療,這類中毒者需要收治在加護病房,嚴密觀察病症變化。
普渡教戰3/「關鍵3招」泡麵也能健康吃 素三牲花樣多!恐攝取更多熱量
考慮到久放好保存、有包裝隔絕香灰,多數人會選擇乾貨類主食做為供品,例如泡麵、麵條、包裝米等,其中又以泡麵最受歡迎,但泡麵常被視為「邪惡食物」,專家表示,只要挑選無油炸麵體、同時先以熱水過油,再加上滿滿青菜,其實泡麵也能吃得健康。另外,考慮到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愈來愈多「素三牲」商品,例如麵包三牲、果凍三牲,而它們的熱量甚至比真三牲更高!每到普渡檔期,量販、超市等賣場總是會堆了滿坑滿谷的泡麵商品,因為這正是消費者最愛購買的普渡供品之一。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如果要選擇較健康的乾貨主食作為供品,她比較推薦含有纖維質燕麥片,而不推薦泡麵,但如果真要吃泡麵,就建議選擇非油炸麵體較為健康。「一般泡麵的油炸麵體是藉由油炸瞬間高溫加熱,降低麵條中的水分含量,並且使麵體產生孔洞。所以麵體以熱水沖泡3分鐘左右即可軟化食用。非油炸麵體則採熱風乾燥法乾燥,則是利用烘乾方式去除水分,脂肪含量為油炸麵體的四分之一左右。」程涵宇說,雖然油炸麵體較香,但飽和脂肪酸與熱量都較高,不利心血管健康,所以建議選擇非油炸麵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表示,享用泡麵可利用「二次煮法」減鈉、減油。先將泡麵過一下熱水,這時會有一些油浮出來,等到麵條微軟、倒掉水,再加入第二次熱水,調味醬不要全下,避免攝取過量的鹽,另加入青菜和雞蛋,這樣就能讓泡麵也能有均衡營養。因應現代人生活模式,市面上也出現許多麵包三牲、果凍三牲,但當心攝取更多熱量。(圖/報系資料照)另外,三牲是普渡必拜的重點供品,需要準備全雞、全魚、三層肉,食藥署提醒,由於豬肉、雞肉、魚類等三牲食物在祭拜時多會以保鮮膜包裹,祭拜後建議直接將接觸保鮮膜的皮去除,以免吃下保鮮膜因接觸油脂而溶出的塑化劑。但現代人生活繁忙,越來越多人難以準備三牲,因此也衍生出許多素三牲商品,例如最常見的豆製品做成的素三牲,還有年輕人較青睞的麵包三牲、果凍三牲、雞蛋糕三牲。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三牲的熱量並不低,但素三牲卻更高,例如一隻重1092公克的全雞,熱量約2708大卡;但以豆製品製作的素大雞熱量竟高達2728大卡。程涵宇則提醒,麵包三牲、雞蛋糕三牲都有澱粉攝取過多的問題,而果凍三牲則有高糖分的風險,事實上都有健康疑慮,建議挑選成分較單純的品項。其他受歡迎的供品還有整箱的零食與飲料,程涵宇建議選擇小份量分裝者,藉此控制每次食用的份量,而且也可以選擇無調味堅果、海苔、無糖茶飲這類無負擔的零食,畢竟中元普渡要祭拜的是好兄弟,而不是你的五臟廟哦!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遭監院糾正 新北市教育局:尊重但深感遺憾
新北某幼兒園去年發生餵藥案,監察院昨(22)日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通過糾正新北市政府。新北市教育局22日下午回應「科學驗證及司法單位毛髮檢驗皆未檢出藥物」,並表示尊重但深感遺憾。新北市教育局提出7點回應表示,一、《檢調單位認定結果為幼生毛髮未檢出不明藥物》,經司法機關綜合相關事證及科學驗證,全園32位採檢幼童,質譜儀及毛髮檢驗皆全數未檢出不明藥物。二、《新北市府與檢調單位第一時間同步依法分別進行司法及行政查察》,教育局接獲本案後,第一時間入園稽查,配合檢調單位,由其查扣監視錄影完整畫面,之後亦多次函請檢調單位提供監視錄影畫面等相關證據,然依偵查不公開原則,教育局未能從檢調單位取得監視錄影畫面,但仍本於權責綜合家長及教保服務人員相關陳述積極進行行政查察與認定。三、《第一時間提供衛福部檢驗資訊,並主動協調檢驗單位》,市府5月22日接獲家長檢驗需求後,第一時間提供衛福部公告之檢驗資訊,隨即協調榮總醫院毒物科檢驗。配合司法偵辦進度,關心幼兒健康並尊重家長意願,主動協調醫院到園檢驗。四、《主動對外說明檢驗結果,提供專業諮詢》,本案發生前,國內皆未建立針對血液中苯巴比妥之專業質譜檢驗,因此本府積極協調榮總醫院建立相關檢驗,至6月15日始研發出血液中苯巴比妥質譜儀分析方法。本案幼童皆由合格專業醫學檢驗單位檢驗,為使大眾理解檢驗數值意義,安排專業醫師透過記者會對外說明。同時為使家長獲得充分資訊,亦安排小兒專科醫師及心理師安排個別諮詢與協助。另一方面陸續媒合土城醫院等8家醫院專案提供免費醫療諮詢、抽血、驗尿、心理諮詢等醫療服務,並提供快速就醫綠色通道。後續也透過記者會及社群等多種管道即時澄清不實訊息及衛教,邀請檢驗專家參與記者會及製作圖卡,提供大眾衛教。五、《即時啟動司法早期介入機制,跨局處協力處理》,市府接獲案件後,第一時間啟動司法早期介入機制,以維護兒少權益。後續由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及警察局跨局處合作,保全相關證據,橫向聯繫以維護兒少最佳權益。六、《積極處理幼生及家長需求,確保每位孩子獲得妥善照護》,本案啟動一對一專人專線專案服務模式,持續關懷幼生與家長需求,協助幼生媒合安置,並進行教育、衛生、社政、警政等跨局處合作,積極安排心理、法律及醫療等專業諮詢服務,直至家長無相關需求為止。七、《尊重監察院調查結果,惟甚感遺憾》,新北市府積極配合檢調單位進行調查,並在第一時間即刻啟動行政調查程序,針對幼生個別需求更以專案服務模式積極處理,於眾多社會輿情下,維護幼生及家長個人隱私與權益,力求確保對外提供資訊正確,針對監察院提出相關處理糾正,新北市府表示尊重但深感遺憾。
中元普渡拜過食物容易壞?譚敦慈揭2原因 營養師也曝真相:細菌鬼作祟
中元節普渡時,許多人會擺設各式供品祭拜好兄弟,但祭拜過的食物真的更容易壞嗎?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指出,拜拜後食物容易壞,是因為恰逢農曆7月,室外溫度高易滋生細菌;而水果特別容易變爛原因,是祭拜時多種水果擺在一起,「手牽手」一起釋放乙烯,導致很快就熟了,「科學上來講是這樣」。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中元普渡供奉的食物容易壞,一切都是因為「細菌鬼」在作祟。(圖/翻攝自臉書)譚敦慈在《健康零距離》節目中表示,第一個原因是食物容易滋生細菌的溫度為7到60°C,細菌能快速生長繁殖,可說是食品的「危險溫度帶」,加上拜拜時節是農曆7月,戶外溫度都非常高。至於拜拜後的水果為何容易爛掉?譚敦慈指出,拜拜時大家習慣將多種水果擺放在一起,有很多水果屬於後熟型,「手牽手」放在一起就會共同釋放出「乙烯」。舉例來說,若把香蕉分成一根一根就會熟得較慢;若把整串香蕉放著很快就會熟了,除此之外,像是蘋果和香蕉放一起,香蕉就容易發黃變熟。另外,營養師高敏敏先前也呼籲,拜拜後的食物應做好即時低溫保存,食用前充分加熱,才不會吃壞肚子。高敏敏在個人粉絲專頁發文分析,祭拜過的食物為什麼容易壞一事,她指出5個原因,第一是太陽直射,中元節普渡通常會在戶外,太陽直射或高溫環境下祭拜,其實食物在高溫、陽光直曬的情況下,只要10分鐘就可以讓細菌倍增,更不用說在戶外曬2小時,細菌量可是祭拜前的100倍以上。第二點則是拜後食物未及時保存,由於食物在室外祭拜容易孳生大量細菌,拜完沒有趕快冰起來,會使食物變質的機率更高。第三個原因,燒香產生的乙烯屬於一種植物性賀爾蒙,會催熟水果,所以水果熟的比較快、或是有過熟的情況;另外香火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容易和肌紅蛋白結合,讓肉類呈現粉粉紅紅的顏色,實際上已經變質。再來就是蚊蠅、灰塵污染,高敏敏指出,若將食物包裝袋打開祭拜,容易增加蚊蟲、蒼蠅、灰塵接觸到的機會,易導致食物污染變質,建議還是要用保鮮膜包起來。最後則是水果的呼吸作用,高敏敏表示,天氣熱、高溫環境下,水果的呼吸作用會加速運作,使脂質、蛋白質、醣類等等成份分解成小分子,造成果肉味道不一樣、甜度下降。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中元普渡供奉的食物容易壞,一切都是因為「細菌鬼」在作祟。(圖/翻攝自臉書)
暑假毒陷阱3/大麻黑數多!10年查獲量增18倍 學生吸食人數竄升令人憂心
根據刑事局資料,相較於10年前,大麻的查獲數量增加18倍,但對照教育部統計資料,學生藥物濫用卻逐年大幅減少,顯見其中藏有「黑數」,但查看排名,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三名,僅次於K他命、混合型藥物,尤其現正值暑假,青少年更易染毒。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若青少年開始吸食大麻,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造成智商下降、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6月發布《2024年世界毒品報告》,指出全球吸毒人數10年間增長20%,大麻仍然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毒品,2022年統計有2.28億人使用,其中年輕族群為主要使用對象。泰國前年一度開放大麻合法化,更讓「麻煩」更加擴大,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大麻擅闖民宅遭逮,網紅Joeman和「反骨男孩」成員蕾菈夫妻去年也因吸食大麻被捕,不少網紅還前往泰國直播,讓不少青少年跟風效法。刑事局2014年查獲59.8公斤大麻,2023年已激增至1117.7公斤,數量增加18倍,但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人數卻逐年減少,從2019年的608人次、至2022已降至400人次、2023年上半年累計僅238人次。為何台灣施用大麻「黑數」明顯偏高?刑事局依近三年毒品施用案分析,5成吸食大麻者年齡為25~34歲、3成具大學學歷、2成曾於國外生活。高檢署推測,大麻使用者年齡比較輕、白領階級多、學歷較高,加上施用地點多在住家等隱僻處所,不易被攔檢、盤查,增加查緝上困難度。除了地點隱密,新北市刑大隊長程順偉曾受訪表示,吸食大麻者會利用通訊軟體、社群來做交易,隱匿性比較高,甚至會利用虛擬貨幣來做買賣,更是不好抓。不過,仔細觀察學生濫用藥物的排名,依舊可以瞧出端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去年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但到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僅次於K他命。到了2024年,大麻雖然位居第三名,但與排名第二的混合型藥物僅差2個人次。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完大麻後行為脫序,擅闖民宅遭到逮補,之後返台也狀況頻頻。(圖/IG@sun_gojo100、Youtube THAIRATH TV Originals)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依賴大麻紓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憂心,「完全輕忽了大麻危害性!」大麻絕非只是一般植物,成癮性不但比安非他命更強,長期施用更會傷害大腦,增加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由於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筷子切勿整把搓洗! 譚敦慈籲「2跡象」該丟了:恐全家得肝癌
許多人洗筷子時習慣「整把一起搓」,但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此舉反而可能吃下毒物。她解釋,若是將筷子整把搓洗,不僅可能讓筷子上的圖案剝落,釋放出重金屬,這樣的方法也根本洗不乾淨,尤其竹筷子還可能因此發霉、長毛。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近日在節目《醫點不誇張》中分享,在她的家裡,每個人都是洗完自己的筷子後,再放到洗碗機中,也建議民眾「自己的筷子自己洗」。至於究竟該如何正確洗筷子?譚敦慈表示,筷子上通常有橫向的刻痕,應該要順著刻痕清洗,再把整根筷子直向搓過幾遍,務必要一根一根洗。譚敦慈接著分享,在大陸有很多「全家得肝癌」的案例,是因為他們常用的竹筷子很容易卡髒污,用到發霉卻不更換,一旦筷子裂開、長毛,還是應該把整組筷子丟掉換新。另外,譚敦慈堤到,自己家使用的是304不鏽鋼材質的筷子,而由於美耐皿材質的筷子容易變形,她不太會去使用;如果在吃火鍋時,切記不要把美耐皿的筷子泡在湯裡,「鍋子在那裡滾,美耐皿它沒辦法耐熱的」。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指出,美耐皿屬於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物,表面上雖說可耐高溫達攝氏100度以上,但現實中使用,可能在攝氏40、50度就會開始溶出三聚氰胺。而他也強調,美耐皿餐具不能放入滾湯中加熱,也不可放入烘碗機烘,將會很容易變質,最好每1至2年就汰舊換新。
2親人罹患大腸癌 譚敦慈揭3種「NG食物」不要吃
在台灣, 大腸癌1年會奪走6000條人命。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家族中2名親人都曾罹患大腸癌,婆婆於發病前因節儉不浪費,常吃重複加熱的剩菜,而表妹婿的飲食習慣則重油重鹹,2人後來都不幸罹患大腸癌。她也示警,要預防大腸癌,不新鮮的剩飯剩菜、醃漬類食品與高溫燒烤食物,都是「NG食物」,要盡量避免。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上健康談話節目「健康晚點名」,被主持人問及生活中是否有很多「NG食物」會吃出大腸癌,譚敦慈表示,自己的婆婆與表妹婿都是大腸癌患者,而他們發病前「確實有吃比較不健康的食物」。譚敦慈表示,婆婆生性節儉,平時又很忙碌,常常煮了一鍋食物就重複加熱。而公公很聰明,還會教婆婆「若是菜酸掉,加點小蘇打,煮沸了酸味會不見」。譚敦慈回憶,丈夫林杰樑醫生看到這種情形「簡直嚇壞」,趕緊告訴公公婆婆,說加小蘇打後剩菜酸味雖然不見,但「細菌還在裡面,千萬不能吃!」她表示,有些人覺得在食物有點變味時「就要趕快吃掉」,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會產生很多問題,並再三強調「食物一定要保持新鮮!」再來,譚敦慈指出儘量不要吃醃漬類的東西。譚敦慈說,她有一個表妹婿,20幾歲就得了大腸癌。這名表妹女是川菜師傅,所以食物都重油重鹹,他很喜歡吃豆腐乳,直誇豆腐乳上面那層辣油是人間美味,「拿來炒菜很好吃」,但她真的不建議這樣吃。譚敦慈還說,第3個要避免的是高溫烹調食物,所有高溫烹調的食物都會有致癌物質,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加熱到攝氏200度以上。她建議烤箱、氣炸鍋溫度最高就是設定到「攝氏120度」,如果想要料理的酥脆點,就拉長烹調時間。她提到很多人喜歡在鍋子很熱時下牛排,但是煙全部跑出來時,會有很多致癌物「丙烯醯胺」。譚敦慈表示,婆婆被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經第3期,但經過開刀治療後,至今仍很健康。她認為關鍵在於「飲食改變」,婆婆罹癌後煮的食物都會在當天吃完,並攝取大量蔬菜,蛋白質就從魚類、雞肉中取得,甚至吃雞腿還會特意去皮、去油,最後再搭配多做運動,目前90多歲的她身體還相當硬朗。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則補充,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做過的調查,發現有70%的大腸癌患者,一週會吃2次重新加熱的剩菜剩飯;另有38%的人一週甚至吃到4次。他直言,飯菜不斷反覆加熱,確實可能對腸子造成傷害。
吃西瓜竟致敗血症喪命?! 這樣吃超恐怖「但幾乎每人都做過」
酷熱的天氣,冰涼又香甜的西瓜最能消暑,但吃西瓜竟可能不知不覺感染細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分享案例,有一位獨居老人直接拿湯匙挖西瓜食用卻沒吃完又放回冰箱,重複數次後導致細菌繁殖,最後竟感染李斯特菌誘發敗血症而身亡。用湯匙挖西瓜來吃,想必很多人都這樣做過,但譚敦慈提醒,因為口水中有細菌,再加上食用時室溫較高,因此細菌滋生較快,所以不建議用湯匙挖來吃,最好在吃西瓜前先切成小塊分盒冷藏保存,才能避免細菌汙染。另外,許多人會購買已經切好、覆蓋保鮮膜的現切西瓜,但譚敦慈提醒西瓜蓋保鮮膜表面容易長細菌,所以建議先將接觸保鮮膜的果肉削去,接著再切塊、放保鮮盒冷藏保存。若購買的是整顆的西瓜,農委會建議觀察以下6特徵,包括表面光滑完整、顏色青綠明亮、花紋清晰鮮明、果梗呈現捲曲狀、瓜蒂些微凹陷、拍打聲音清脆響亮,就能挑選到好吃的西瓜。西瓜好吃之餘也要當心過量,因為西瓜屬於高糖度水果,吃太多會增加肥胖、脂肪肝等風險。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所謂的1份大約是棒球般大小,或是一般飯碗約8分滿左右,也盡量避免喝太多「西瓜汁」,因為市售果汁含糖量高,也更容易造成血糖飆高。
每天連皮吃蘋果…他「血中農藥超標」 譚敦慈籲:水果一定要刷洗
食用乾淨、新鮮的蔬果,能夠抗氧化、幫助排便,也能減低患上慢性病的風險。有著「無毒教母」之稱、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有位患者注重養生,每天中午都吃一顆帶皮的蘋果,但由於不去清洗,經檢驗發現血液中已經農藥殘留超標。譚敦慈在節目《挖健康》裡提到,自己在毒物科有遇過一個案例,這名患者很重視養生,中午都會去買蘋果吃,也覺得進口蘋果帶皮的功效更好,常常擦一擦外皮就食用,最後卻發現血中農藥超標。譚敦慈進一步強調,「所有的水果都要洗」,無論是香蕉、芒果等等,甚至在切哈密瓜前也要先清洗過。值得注意的是,譚敦慈直言,百香果在農藥排行榜裡每次都是前幾名,也需要特別小心。譚敦慈表示,洗水果不用流動的清水,只要準備一個水盆,將所有要吃的水果一起放進去,再拿出洗臉刷,把每個水果都泡在水裡刷洗,包括蒂頭都要刷乾淨,再拿水沖一下就完成了。另外,譚敦慈還說明道,雖然芒果無毒、富含維生素C,但由於芒果是漆樹科的水果,表面容易有汁液,與皮膚接觸可能會引起皮炎,因此民眾吃芒果前,也務必要將表皮刷洗乾淨,最後以水沖洗,避免出現過敏反應。
浴室水垢太頑固! 譚敦慈曝「自製去水垢神器」:檸檬酸能搞定
台灣許多地區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下雨,各地相對濕度動輒就超過70至80%,而家中的浴室就容易滋生黴菌、產生水垢。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2種方法,簡單不費力就能自製「去水垢神器」。譚敦慈在節目《健康2.0》說道,家裡浴室的水垢總是讓人頭痛,淋浴拉門的玻璃上也會布滿水垢,尤其水龍頭用久了也會「霧霧的」,此時可以準備檸檬酸和水,用1:10的比例進行調製,在產生水垢的地方噴一噴,再用魔術海棉擦拭,接著拿刮刀刮乾淨,就能輕鬆去除污漬。譚敦慈也提到,若是家裡沒有檸檬酸,也能拿出一般的食用醋來替代,先用廚房紙巾浸滿醋,將它貼在想要清潔之處一晚,隔天再用乾淨的布擦拭,也能夠將頑固的水垢清掉。另外,若想要刷掉水龍頭上的水垢,可以拿出用過的舊牙刷,上面擠上一點牙膏後再沾檸檬酸,接著去清潔水龍頭,就能讓水龍頭恢復亮晶晶的狀態。最後,譚敦慈提醒,若想要預防水垢產生,建議在每次洗完澡後,都先拿刮刀把浴室的玻璃表面刮一遍,並拿出魔術海棉進行擦拭,擦完再拿刮刀刮過,以讓水痕在第一時間就被去除;如果擔心皂垢出現,則可以在海綿上沾點潤絲精,得降低卡皂垢的機率。
高雄住戶狂腹瀉 一查「大樓水塔20年沒洗」比馬桶還髒
高雄岡山有大樓住戶發現,家中水龍頭打開,水的顏色和味道都怪怪的,而且家人喝完還拉肚子,懷疑水質有問題,沒想到意外發現,大樓水塔長達20年沒有清洗,不肖廠商還用假照片蒙混,大腸桿菌嚴重超標。據《三立新聞》報導,住戶林小姐發現自來水有怪味,家人及住戶從去年底就陸續出現腹瀉症狀,就診時醫生建議檢查大樓水塔,結果清潔人員進到水塔,赫然發現底部都是泥沙,牆壁也都是咖啡色汙垢,水面還漂浮許多雜質,恍然大悟廠商20多年來都用假照片蒙混。清洗水塔業者表示,住戶集體出現腹瀉狀況,發現可能是水源出問題,因此與管委會。主委一起去看水塔,一看不得了,因為水塔完全沒清洗過。住戶發現水塔20多年沒清洗。(圖/三立新聞提供)民眾得知真相後都傻眼,認為太誇張,事後將水質送去檢測,按照標準水質每100毫升菌落群數要小於6,大樓水質採樣數據為3000,比馬桶還髒,難怪民眾喝下肚一直拉肚子。對此,臨床毒物科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食物中毒對一般人來說,都是急性腸胃炎來表現,也可能伴隨著敗血症,甚至會有器官衰竭的風險。至於該水塔,廠商費時3天才清洗乾淨,業者也提醒民眾可以買水質檢測筆,追蹤家裡水質,以確認水質是符合標準的。
保溫杯「用錯」恐釀敗血症 毒物醫揭危險溫度帶…喝不完最好這樣保存
保溫杯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須品,但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清楚保溫杯「該怎麼用」。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保溫杯若使用不當,恐致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其中糖尿病、肝硬化病患因免疫力差,可能因腹瀉脫水引發有生命危險的代謝性酸中毒、敗血症。顏宗海指出,單以器具而言,保溫杯或運動水壺無刮痕即屬安全材質,但運動水壺若有刮痕且遇高溫,就會釋放影響生殖發育功能、造成心血管等疾病的雙酚A。另不鏽鋼的保溫杯也不能掉以輕心。即便是編號304材質的不鏽鋼保溫杯,也須嚴防醫學上所謂「危險溫度帶」,含糖、蛋白質飲料易孳生細菌,且微生物在攝氏60度到70度還能進行繁殖,保溫杯內飲料若長期處於該溫度帶並含糖、蛋白質,就易孳生細菌、引發中毒。顏宗海表示,常見於上班族保溫杯內的咖啡、奶茶,若未盡速飲盡,就有可能引發腹瀉、嘔吐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呼籲大家別低估保溫杯使用不當造成的食物中毒。顏宗海提醒民眾,使用自備杯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方式及器具是否適當,也應在倒入含奶、含糖咖啡、茶等飲料後,於定點倒入一般瓷杯飲用,且應在1小時內喝完,若來不及飲畢則要放入冰箱冷藏。
炸物高溫油炸易致癌 譚敦慈曝吃「3物」助排毒
許多人喜愛吃炸物,酥炸的口感讓人想了就流口水。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提醒,雞排高溫油炸又裹粉,可能會產生異環胺等3種化合物,腎臟病人不建議吃。「無毒教母」譚敦慈也分享,吃完炸物可以吃藍莓、大蒜等3物助排毒,吃完炸物一小時內都能吃。顏宗海和譚敦慈上節目《小宇宙大爆發》談到炸物的危害,顏宗海說,高溫炸雞排會有異環胺,動物實驗會增加癌症風險,如果雞排油脂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這也是致癌物,雞排的粉碰到高溫,也會產生丙烯醯胺會致癌。顏宗海表示,腎臟功能不正常的人,飲食要吃低蛋白飲食,如果吃很多雞排,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譚敦慈說,很多人會用氣炸鍋料理,但一樣會產生油煙,所以還是要開抽油煙機,氣炸鍋溫度最好定在攝氏120度以下。主持人廖怡婷問,但是烤牛排120度不好吃,200度以上比較好吃。譚敦慈指出,牛排可以先加熱到7分熟,或是煎2次,先把鐵盤烤熱再上油,快速煎兩面再將肉拿起,煎肉2次能避免異環胺。譚敦慈提醒,如果一定要吃炸物,可以吃藍莓、深綠色蔬菜、大蒜,吃完炸物一小時內都能吃,可以代謝有毒物質。
寶林茶室案關鍵人物曝光!神人2小時破解「邦克列酸」 她助馬偕揪出元兇
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案震驚全國,這是台灣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所引發的中毒案件,當時由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毒物科主任蘇昱彰率先指出正確毒物,醫療團隊也在12日分享案情經過,而最先掌握到病人共通點「吃越南河粉」的關鍵人物則是內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未放過偶然聽到的資訊,才能將兩名患者給串連起來。這起中毒案件已經累積33名個案邦克列酸檢驗陽性,其中有2人不幸死亡,4人重症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因為嚴重肝衰竭正在評估換肝,而能成功迅速鎖定毒物種類的馬偕醫療團隊1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經過,揭曉第一個掌握「患者都吃了越南河粉」共通點的關鍵人物-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3月24日當天,是馬偕收治到第二例寶林相關個案,但是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葉淑美隱約聽到家屬說「患者有吃越南河粉」,而自己單位在三天前才收治另一個急性肝衰竭也有說曾經吃越南河粉,無關的兩人竟然有相似的異常點。葉淑美機警告知急診值班醫師,醫師也確認這兩人病程真的非常相似,進一步找家屬瞭解用餐狀況,才驚覺是在同一家餐廳用餐,並將這樣的資訊轉給重症醫學科醫師王薏婷,成為重要線索。王薏婷分享,3月21日收治到第一例個案,年紀輕卻同時急性肝腎衰竭、呼吸衰竭,這樣的急性個案一年大概僅有百萬分之個位數,所以特別仔細去詢問家屬從接觸、旅遊、職業、暴露等相關資訊,接著第二例個案收治,護理人員發現共同暴露史的隔天,王薏婷也發現這次病人的症狀與過往常見的敗血性休克有所不同,肝、腎功能惡化都相當嚴重,即便讓努力在24小時內讓患者血壓回穩,臨床的改善卻沒有幫助肝腎功能的下降,讓她開始懷疑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有加護病房7年工作經驗的王薏婷,平常就很喜歡問「為什麼」並且找尋解答,這樣的特質更是表現在臨床醫療上。巧合的是,王薏婷當天下午新聞看到個案曾去的餐廳歇業,「會不會是被下毒了」的想法在心中萌生,趕緊去毒物科請教蘇昱彰。蘇昱彰則謙虛表示,多虧於重症醫學團隊詳細的病史紀錄,讓蘇昱彰在兩小時內推敲出過去在教科書上都沒什麼著墨的邦克列酸,他表示,毒物進入人體會產生症狀叫做「毒性症候群」,當時兩名個案毒性症候群非比尋常,因為肝指數都是幾千到一兩萬,過去熟知的食物中毒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肉毒桿菌等,都不會造成肝臟突然的衰竭。由於重症單位有擷取到關鍵字「河粉」,蘇昱彰立刻搜尋文獻,終於發現廣東的河粉中毒案件。據蘇昱彰表示,雖然全球案例少,但確實曾經發生過,毒素是來自保存不當發酵米製品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因為攻擊細胞粒線體,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讓他更確信引起問題的就是「邦克列酸」。蘇王兩人於是和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立國在3月27日共同出席由衛福部邀集專家及各醫院召開緊急會議,並將此發現在會中報告發現的過程,才讓原本陷入膠著的案情獲得重要的突破。對於蘇昱彰表現,更獲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大讚是神人!對此,蘇昱彰謙虛的表示,他的心情相當平和,確實又略帶有點高興,因為能趕快讓食物中毒案情得以突破,幫助患者治療、恢復健康,也緩解民眾食安恐慌,是急重症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砧板比馬桶還髒!小心成細菌大本營 譚敦慈曝出現「2變化」快丟掉
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真相有待釐清,一度傳出寶林茶室的廚師手部及廚房的刀具、砧板等疑似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雖然台大法醫研究所證實,僅有廚師手部有米酵菌酸,但大眾對於廚房用具該如何清潔也更加重視了。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正確清潔砧板的步驟。砧板正確清潔步驟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傑爾巴(CHUCK GERBA)研究發現,馬桶座每平方英寸有50個細菌,但廚房砧板上的糞便性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量,平均竟是馬桶座的200倍,因此若是沒落實清潔,則很可能成為細菌培養皿。長庚醫院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如果砧板出現2變化快丟掉,包括已經裂開、上方又有黑點。她補充,無論是使用木頭、塑膠材質的砧板,只要用力剁就容易將塑膠粒、木屑刮進去,建議民眾可以使用食物調理機,不僅省力又能顧及衛生。且砧板只要接觸到如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一定要先用冷水沖洗,再刷洗。她解釋,蛋白質遇熱容易凝固,會附著在砧板上,建議每次用完木頭砧板,快點用冷水沖洗,之後再用清潔劑刷洗,接著立起來晾乾,千萬別直接掛在牆壁上,以免接觸牆壁的那一面沒有通風,容易長霉。刀具保養祕訣譚敦慈曾分享,她會挑選一體成形的刀具,避免接縫處孳生細菌,清洗時不只洗刀刃,記住要連同刀柄一起洗,用烘碗機烘乾再取出倒立晾乾。另外,農委會提供的木砧板保養小祕訣為:1使用完馬上清潔並放在通風陰乾處保持乾燥。2可使用食用油塗裝砧板,保護木材,減少發霉和乾裂。3洗淨後,可使用鹽、醋或小蘇打粉在砧板上消毒,順著木理紋、刀痕刷洗,殘渣都去除後再用熱水沖乾淨,洗完後吊掛起讓其自然通風乾燥。4熟食及生食材料物要分開使用。5定期保養,如每月用開水燙一遍,然後放入濃鹽水中浸泡幾小時,取出陰乾,或可使用紫外燈光殺菌。6木砧板如有刀痕或污物,可使用砂磨或鉋刀清除平整。7如砧板出現裂痕、發霉或呈現黑點時,應該要更新木砧板。8避免浸水發霉,避免直接曬太陽或避免快速乾燥造成木材乾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