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教授
」焦糖認同「積極染疫」引砲火!親綠醫師開批 專家提2點關鍵轟:無知
「焦糖哥哥」陳嘉行12日在臉書宣布自己確診,並分享自己視訊診斷、通報了流程,還貼出台中市衛生局分送的防疫物資包。而後有網友在下方回應自己「積極染疫,確診後再讓一起居隔的家人也染疫」,以便儘速擁有抗體;陳嘉行對此留言表示讚同,卻也引來砲火,同樣親綠的家醫科醫師吳承羲就發文批評,這種觀念跟是在賭命;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則提醒,積極讓家人染疫已經涉嫌到違法行為。針對網友「積極染疫」言論,陳嘉行表示贊同,回應「是,我只是我猜政府沒辦法講這麼明白,這樣講絕對被操作,但是懂的人就懂」。此話一出,網上瞬間「炸鍋」,雖有人表示支持稱「真的先得先好,我昨天解隔」,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批「這樣的回應不太妥當」、「等醫療量能充足、疫情穩定再說吧」、「妖言惑眾!確診好了不代表不會再染疫好嗎?」不僅如此,家醫科醫師吳承羲也在臉書粉專「東村誠醫師的診療室」發文批評,「自己人幹傻事說傻話,我們自己先處理,而且砲得比外人還要兇」,貼文接著指出,陳嘉行這次的言論真的炸鍋了,如此的言論只會白白送槍給對手,「這根本是在賭命,叫你共存,不是叫你故意白目去招惹它,想要挑戰達爾文的天擇論」。 資深媒體人黃揚明也在臉書開砲,表示自己雖然不想對「政壇門外漢」發表評論,但是「積極讓家人染疫的討論已經涉嫌到違法行為」,他指,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62條規定,明知道自己罹患第一類傳染病、第5類傳染病或第二類多重抗藥性傳染病,不遵守主管機關指示,傳染他人,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黃揚明接著嘲諷「呼籲這位被初選淘汰的政治邊緣人及其信徒,不要散播錯誤訊息,倒是指揮中心怎麼沒有做哽圖來澄清呢?」陳嘉行12日宣布自己日前確診,即將完成隔離消息。(圖/翻攝自焦糖哥哥-陳嘉行臉書)毒理教授招名威教授也開砲稱「積極染疫」是很無知的提議,並提出2點反駁,第一將造成醫療量能過載,「醫護人員也是人,需要休息,一但有一位醫護確診隔離,其他同事要照顧的患者將倍增;第二,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可以承受所謂的「天然抗體」,雖然台灣正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道路,但共存有輕重緩急,與其「急共存」造成中重症、死亡數大增,壓縮醫療量能,倒不如提出配套措施,讓病毒可以「軟共存」,畢竟事緩則圓。招名威提醒,現階段民眾還是要減少出門,確實防疫,病毒仍然在我們周圍,而台灣還需要注意境外確診、舊案陰轉陽、突破性感染和疫苗覆蓋率不足等問題,貼文最後指出「積極染疫是錯誤的,請在意醫療量能問題」。陳嘉行同意「積極染疫」言論,引起外界議論。(圖/翻攝自焦糖哥哥-陳嘉行臉書)
彩色口罩「偶氮色料」致癌?毒理專家:極酸、高溫才可能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口罩不離身,需求量大增也讓不少業者推陳出新,研發多種五顏六色的口罩。行政院消保處去年初就曾查驗「非醫用」的防塵口罩,竟有2件含致癌的「偶氮色料」,毒理學家招名威也在臉書發文分析,偶氮染劑是否會致癌。毒理學家招名威在臉書專頁「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發文表示,最近傳出染色口罩染劑致癌的傳聞,關於這個「偶氮」染劑是否致癌,,他表示因為價格很便宜,偶氮染劑本來就普遍用於紡織品,口罩說穿了也只有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才開始被大量使用上,但仍然佔整個產業偏低的比率。招名威接著解釋,偶氮化合物分解是否會致癌,攸關於偶氮化合物AZO(R-N=N-R')上的「碳氮鍵」結構是否被破壞,只可惜這種碳氮的連結世間常有,非常穩定,惟有在特殊環境下,像是極酸、高溫情況,這種連結才可能會斷裂釋出致癌物。彩色口罩驚傳竟含有致癌「偶氮色料」,毒理專家招名威針對「偶氮」染劑是否致癌提出見解。(圖/翻攝自臉書/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此外,偶氮染劑分解並不是隨時都會發生,致癌物也不是戴在臉上就會釋出,口罩正常使用下只要不是吞下肚,或是三不五時拿舌頭去舔口罩,這些染料應不至於會過量進入人體,不需要過度反應,相反的,他倒是比較擔心有些彩色口罩不僅除了偶氮染料外,也可能含微量重金屬,直接接觸口鼻或是手指間接沾染,反而對兒童健康更不利。但他也提到,國家隊很多醫療口罩所用的不織布並非化學染色,而是採用「色母粒」的熱塑樹脂材料着色劑,加上PP塑膠粒經高溫、高壓融噴成彩色不織布,再加工成口罩,也由於整個程序沒有經過化學染色,因此不會出現AZO染劑的問題。最後他提醒大眾,在台灣政府真正制訂適當的規範前,最好選擇有認證的醫用口罩,相對比較安全,像他一般都是使用無染色或是有認證的口罩。也建議大家,口罩是消耗品,有時效性,要記得更換,千萬不要一個口罩戴超過一天。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日於記者會上表示,國家標準CNS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有限定使用22種偶氮色料,經濟部標檢局會做相關抽檢,目前啟動市場購樣計畫,針對實體店面、販售通路、網路平台等都會購買採樣,若有檢出有害物質,會依照消費者保護法,最高可處150萬罰款。
【電子菸毒入校園4】身體如慢性中毒 爆米花肺無藥可醫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兒科》(Pediatrics)報導,一名原本身體健康的十八歲高中女生,開始抽電子菸不久,便出現呼吸窘迫、咳嗽和胸部刺痛的症狀,而且無法深呼吸。三周之後,她因為情況變糟被送急診,然後又被送進重症加護病房。她的肺因為電子菸中的化學物質受損發炎,進而引發免疫系統反應,導致血管滲漏(Leaky),造成肺部嚴重積水。《兒科》同時也報導,學者針對兩名懷孕婦女的一份研究證明,孕婦媽咪抽電子菸,對胎兒的體重生長和肺部有影響。除了街頭林立的電子菸店外,連夜市的路邊攤都有人兜售,甚至現場調配菸油。(圖/讀者提供)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說,「丁二酮」是最常出現的電子菸成分,也暗藏健康危機。「十多年前,美國一家生產微波爆米花的工廠工人生病,發現這些工人因為吸入丁二酮等化學物質,造成這些化學微粒沉澱在肺部導致阻塞,因而罹患阻塞性細支氣管炎。」毒理教授招名威表示,電子菸成分不明,層層堆疊後可能導致慢性中毒。(圖/招名威提供)因此這個疾病被暱稱為「爆米花肺」,而美國職業管理局也在2015年針對「丁二酮」訂定規範,建議十五分鐘內吸入的「丁二酮」不可超過25ppd,以免對健康產生影響。「這個量很容易超標!」招名威說,尤其電子菸可以自己添加成分,更難控制劑量。「丁二酮是化學合成物,本身成分已經很複雜,再加上電子菸其他不明成分,又吸食過量,層層堆疊下來就是身體的慢性中毒。」目前醫界對「爆米花肺」仍束手無撤。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右二)指出,許多年輕人以為電子菸抽的是水蒸氣或維他命,但裡面的有害物質非常多。《周刊王》呼籲,吸食電子菸有礙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