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體育
」窮鄉志難伸2/窮富縣市都喊爭財源 樹人教育資源依然窘
「錢非萬能,然而沒錢卻萬萬不能」,不只待過偏鄉的人有所感受,夾處在都市與偏鄉之間的鄉鎮也是有苦難言,特別是農業縣的學校多數仰賴中央補助,在不可逆的少子化趨勢中,沒錢的學校就得想破腦袋搞「特色」吸引學生就讀,否則只能等著廢校。民國65年,當時的省府在全國中小學推動民俗體育,希望扯鈴、踢毽、陀螺等項目在校園裡發芽,讓民俗體育向下扎根,維護優良的傳統文化。嘉義縣北側的溪口國中,全校學生約100多名,早期就以踢毽子、陀螺隊聞名,後來也漸漸發展出田徑隊、口琴隊,近年甚至將無人機融入課程教學。溪口國中輔導主任黃孝文是當地人,從小就是毽子隊成員,參加溪口國小蔡伯期主任、黃美智老師夫婦組成的毽子隊,後來溪口國小為了推廣毽子還成立全台難得的毽子館。長大後,他也面臨一般鄉下小孩的問題,考上北部學校離鄉背井,畢業後就留在當地學校服務,只是父母親年紀漸長,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調回家鄉服務。回到溪口國中後,他發現當年學校引以傲的特色不見了,激起他想找回那段記憶的動機。師承溪口國小蔡伯期主任的黃孝文,從小就是毽子隊出身,回鄉服務也致力於找回中斷已久的民俗體育,希望將溪口的民俗技藝傳承下去。(圖/趙世勳攝)一次因緣拜訪退休蔡伯期與黃美智夫婦,黃孝文感受到他們無法割捨毽子、陀螺的情感,「就從拍紀錄片開始吧!」黃孝文從蔡老師表情的悸動,決定號召昔日的毽子隊成員重新投入國中小的民俗運動傳承,還募集10萬元拍了《神毽飛揚》紀錄片,一來達成老師的心願,也拼湊出溪口的民俗記憶與感情。「其實我們的教練都是志工,縣府一年補助三萬元,光是鐘點費都不夠,比賽都是教練自費。」黃孝文坦言,當年他就只為了一個菠蘿麵包去踢毽子,這是那時小朋友的幸福感,進而發展出學校特色。傳承這項學校特色,最需要的就是經費支持,雖然經費不足,但毽子運動能集結一群小朋友共同活動,還可以帶他們出去表演、比賽,學生也可以賺幾百塊的零用錢,甚至只要去台南比賽一定會帶學生去逛夜市,他認為以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山不轉路轉的生存法」想生存就得動腦筋。黃孝文以自身經驗出發,他認為帶學生出去比賽是偏鄉孩子增廣見聞的好機會,就算比賽經費常常要自掏腰包,但對他而言做這些事是甘願且快樂的。(圖/翻攝自嘉義溪口國中臉書)溪口鄉長孫維聰表示,溪口以陀螺與毽子等民俗技藝聞名,鄉內近年也編列預算發展武術,在自有財源有限下,陀螺和毽子都是由開設社團課程的學校來負擔費用,社團要外出比賽,公所頂多只能補助兩萬元。他說,溪口鄉人口持續外移,導致各相關稅課收入連帶減少,現行《財劃法》確實無法滿足各地方政府財政需求,對貧弱鄉鎮是雪上加霜,希望中央或上級單位能特別照顧邊陲地帶的鄉鎮。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表示,依照體育署補助辦法,「112 學年度民俗體育扎根學校」可獲補助教學與發展所需執行費用,最高補助經費為新臺幣 4 萬元,補助項目例如:教學鐘點費、教學器材費及國內旅費…等。其中,若為偏鄉或非山非市的學校,按照學校所提供的計畫,可再額外申請補助,但要依照所在學校縣市的財力分級,例如嘉義縣是第五級,最高就可補助90%的經費。
謝國樑推教育政策三部曲 提升基隆文教力
孩子的教育攸關到未來的發展,一直是市民最關心的事項之一,而根據天下雜誌評比,基隆市文教力卻是「非六都中倒數第二」,提升孩子的教育環境乃當務之急;國民黨基隆市市長參選人謝國樑三代在基隆深耕辦學,長期在教育界觀察的經驗,加上同樣身為家長,對於教育下一代有很深的感觸,也希望未來擔任市長後能改善並提升基隆市的文教力,進而讓基隆的孩子能接軌國際,因此分別針對國小與國高中的教育改善提出了教育三部曲。第一部:導入國際知名教學方法以及閒置校舍四大創新變身謝國樑推出教育第一部曲,希望未來能「導入國際成功教學模式」,讓基隆的孩子們從小就能法與世界接軌,培養學生「多元學習」的核心素養與探索興趣。同時,對於少子女化導致閒置校舍的問題,也提出「閒置校舍創新變身」政見,將以長照、青年就業、幼兒托育、身障庇護四個面向,作為長遠的規劃,幫助青年創業的同時,也能增進基隆市民的社會福利,將閒置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現今全球化促成社會、經濟與科技的快速變遷,人才的培育需具備更彈性的思維。謝國樑認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不分公私立學校,都應該推行先進的國際知名教學方法與世界接軌,培養學生「多元學習」的核心素養與探索興趣,並落實「學習權」取代傳統「受教權」的思維、同時發展「適性專題開發潛能,創造獨特性發展」,讓基隆和國際上好的教育品牌合作,找到適合台灣教育體制的平衡點並導入新式教學系統。受少子女化衝擊,基隆各地逐漸面臨招生不足,即將面臨轉型的學校,包含設立於三坑的尚智國小、深澳國小等,衍生出包含校舍空間用地的利用與校舍管理問題。對此,謝國樑也提出「閒置校舍創新變身」四大項措施。第一,將要解決長照問題與創造銀髮俱樂部,除導入如長照、日照中心系統之外,將結合醫療、居家照護、超級商場、系列活動等,提供複合式青銀社區的多功能服務。第二,將規劃以青年創業、青年交流為主軸,成立青創育成空間、個人工作室與策展空間。第三,將利用餘裕教室設立「公共托育中心、公共親子中心」、 辦理多元學習情境語文故事屋及設立非營立幼兒園等,並辦理托育服務及社區親子服務。第四,成立身心障「小作手庇護工坊」,預計提供身障團體學習用途與庇護工坊空間。謝國樑身為家長,對於教育下一代有很深的感觸,也希望未來擔任市長後能改善並提升基隆市的文教力。(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第二部:強化國中特色專班,將思考課後延伸學習謝國樑推出「基隆教育政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期盼能藉由「強化國中特色專班」,提升基隆孩子的專長學科能力,同時在學校跟家長有意願的前提下,評估鬆綁法規,讓學校可以「延伸學習」,強化基隆國中學生未來在銜接高中時的競爭力。在中等教育當中,基隆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家中附近的國中就學,目前多數學校皆以常態分班,並採取特色社團進行專長發展,然而此舉對於提升孩子競爭力的成效有限。為了提升基隆整體競爭力,並提供學生更多就學的選擇,謝國樑認為,增加特色資優班對整體教育來說,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謝國樑進一步說明,未來面對整個世界競爭態樣的演進與變化,發展特色專班才能具有更強競爭力,目前在基隆除二信、銘傳國中的數理班及體育班,武崙國中的數理班、中正國中的民俗體育班外,也有部分的國中發展出音樂、技藝的資優班。因此,謝國樑期望,將學校的特色更加升級,提升專長學科的能力,讓基隆的國中生能夠在銜接高中擁有更高的競爭力,近一步發展各校之間的「獨特性」與「專業性」。因現行的法令是不允許學校進行課後的「延伸學習」,導致學生課後常奔波往返學校與補習班之間,這不僅消耗孩子的體力與時間,也衍生出後續交通接送的問題。謝國樑表示,未來將會思考,在學校跟家長有意願的前提下,評估鬆綁法規,讓學校可以「延伸學習」,提供孩子和家長有更多元的選擇。謝國樑強調,基隆地處北北基生活圈,但是教育資源卻不如雙北來的豐沛,為了增進基隆學子的競爭力,必須由中等教育做起,藉此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攜手來提升並改善基隆的教育環境,讓我們一起改變基隆,一起讓基隆變的更好。謝國樑希望導入國際名校產學中心線上課程認證及見習機會。(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第三部:推五大學習歷程管道與深化產學交流謝國樑推出教育政策第三部曲,推出五大學習歷程管道與深化產學交流,期盼能導入業界及學術界資源,幫助基隆的學生豐富學習歷程並深化產學交流,使志向不同的學生未來無論是升學或投身職場都更具優勢。謝國樑指出,社會變遷快速與全球化浪潮之下,現在的孩子須要更早去考慮未來的方向。近幾年基隆在全國高中排行大幅滑落,導致招生不足額成為常態,雙北磁吸效應更造成本地競爭力低落,致使大量的基隆學子選擇至台北就讀高中。他表示,這不僅讓基隆錯失人才,也讓學生一進入高中就得面對每天舟車勞頓的通勤生活。謝國樑表示,為了提升基隆在地高中的競爭力,讓大家願意留在基隆在地就學,未來將規劃五項增加學習歷程的管道,讓學基隆學生不落人後。第一,導入國際名校產學中心線上課程認證及見習機會。第二,導入北部大學(含科技大學)與基隆在地高中的「微課程合作」、「薦送基隆學生參與大學課程選讀」、「薦送基隆學生參與大學教授實驗室見習」及「參訪大學」。第三,導入業界資源,「提供基隆高中生寒暑假實習」及「媒合業師入校協同教學或開設微課程」。第四,建立「社會資源統合平台」,結合社會資源,提供基隆學生假期或課後見習或實習資訊,促成學生延伸學習。第五,組織基隆高中生赴海外短期參訪見習,「提升其國際移動力」,譲我們的孩子留在基隆念高中,也能有機會申請到很好的大學!謝國樑提到,將來也會持續尋找其他國際名校加入合作,透過開設專科課程與體驗,與「強化高中特色及資優班」讓基隆學子提早接觸產業界資源,逐步完整基隆各高中職的人才培育計畫。(圖/謝國樑辦公室提供)謝國樑也提到,將來也會持續尋找其他國際名校加入合作,透過開設專科課程與體驗,與「強化高中特色及資優班」讓基隆學子提早接觸產業界資源,逐步完整基隆各高中職的人才培育計畫。謝國樑最後強調,希望透過教育三部曲的推進,能夠一代接一代,一起改變基隆,一起讓基隆更好!他未來將會幫助基隆學子創造基隆在地就學的優勢,提供能夠學以致用的教育環境,才能吸引其他縣市人才來基隆就讀,使志向不同的基隆學生未來無論是升學或投身職場都更具優勢。
謝國樑教育政見第2彈 強化國中特色專班增學子競爭力
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於今(29)日再度透過直播,接續推出「基隆教育政策3部曲」中的第2部曲,期盼能藉由「強化國中特色專班」,提升基隆孩子的專長學科能力;同時在學校跟家長有意願前提下,他也會評估鬆綁法規,讓學校可以「延伸學習」,強化基隆國中生未來在銜接高中時的競爭力。謝國樑提到,中等教育階段,大多數學生會選擇住家附近的國中就學,目前多數學校皆以常態分班,並採取特色社團進行專長發展,然而此舉對提升孩子競爭力的成效有限。他指出,為提升基隆整體競爭力,並提供學生更多就學選擇,增加特色資優班,仍是整體教育不可或缺一部分。謝國樑也說,未來面對世界競爭態樣的演進與變化,發展特色專班才能具有更強競爭力,目前在基隆除二信、銘傳國中的數理班及體育班,以及武崙國中數理班、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外,也有部分國中發展出音樂、技藝的資優班。他期望,未來可以將學校特色更升級,提升專長學科能力,讓基隆國中生在銜接高中擁有更高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各校之間的「獨特性」與「專業性」。此外,謝國樑也表示,現行法令不允許學校進行課後的延伸學習,學生課後常奔波學校與補習班之間,這不僅消耗孩子的體力與時間,也衍生後續交通接送問題。因此,他未來會思考在學校跟家長有意願的前提下,評估鬆綁法規,讓學校可以延伸學習,提供孩子和家長更多元選擇。謝國樑強調,基隆地處北北基生活圈,但是教育資源卻不如雙北豐沛,為增進基隆學子競爭力,必須由中等教育做起,有承上啟下作用。他認為,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提升並改善基隆的教育環境,才能一起改變基隆,讓基隆變得更好。
體育課不單調!體育署推「多元運動」 不拘限於跑步、打球
教育部體育署近年推動「多元運動」,在各級學校推動體育運動種類,提出「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的政策目標,好逐年提升學生規律運動人口,目前已見初步成效,去年首辦「區域運動聯賽」,立刻獲得7縣市響應,帶動鄰近學校更多互動連結與技術交流,並整合體育運動資源,協助學校加強基層運動人才培育。早期學校體育運動多以球類為主,在科技影響及體育課程發展自主風潮下,體育課程教材編撰或運動社團的種類,逐漸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專業自主,加上結合各校各地人文、環境等條件發展,學校體育教育早已邁入一個運動種類多元發展、多元教育目標的階段,體育課不再只有跑步、打球等選項。為了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運動,體育署特別推廣「民俗體育」,歷年委託國立台南大學辦理民俗體育競賽,項目包含扯鈴、陀螺、踢毽、跳繩等11種項目,每年逾5000位學生參與,這些動態的精緻身體活動與內涵堪稱各地文化的菁華,也是台灣文化的驕傲,在全球化的今天,希望能透過學生的參與,以傳統文化為根,注入創新能量打造民俗體育新魅力。體育署更於去年度起,首度跳脫以往單一全國賽模式,推動「區域運動聯賽」,輔導有意共同推動區域運動聯賽的大專校院或縣市政府規劃辦理模式,並借助單項運動協會專業提供賽事服務,提升學生以賽代訓的機會,培養實戰經驗,獲得高雄、桃園、台東、雲林、屏東、嘉義、台中等七縣市支持,推動了卡巴迪、滑輪溜冰、藤球、擊劍、軟網、橄欖球、舉重、角力等項目的區域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