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
」 極端氣候 氣候變遷 預言 全球暖化美國熱浪今年恐再創紀錄! 多州機構呼籲聯邦政府:將極端高溫、野火列為「重大災害」
非營利性會員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指出,由多州環境、勞工和衛生團體組成的聯盟,於美東時間17日敦促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部門防災減災機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為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提供重要的救災資金,但這2種情況目前均不被FEMA視為重大災害。生物多樣性中心能源司法主任兼高級律師Jean Su表示:「目前迫切需要FEMA將不斷加劇的熱浪和野火災害視為主要的氣候災難。現在是FEMA應對氣候緊急情況的時候了!這意味著為地方政府提供關鍵資金,以建立強大且有彈性的解決方案,例如社區太陽能和儲存、冷卻中心和空氣過濾等,這些都是我們保護工人和弱勢社區免受氣候緊急情況破壞的關鍵方式。」報導指出,科學家認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並預計2024年將出現更嚴重的熱浪。美國各地初夏氣溫已經打破歷史紀錄,且6月的酷暑影響了西部及中南部地區,拉斯維加斯氣溫高達43.89°C,德州阿馬里洛(Amarillo)氣溫也上看39.44°C。達拉斯工人保護組織代表西德(Margarita Del Cid)指出:「氣候危機加劇,使德州勞工成為高危險族群,且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的負面影響對所有德州人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無論其社經地位。然而,大多數是移民或拉丁裔的臨時工特別容易受到高溫曝曬的影響。在德州,每3天就有1名建築工人死亡,而造成這些死亡的主要因素就是炎熱,無論是中暑、體溫過高,或是長期曝曬導致的視力退化等健康問題。」美國野火蔓延,造成許多人命傷亡與財損。(圖/達志/美聯社)西德續稱,包括拉丁裔在內的有色人種社區通常居住在更容易受到野火災害影響的地區,這可能引發一些足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氣喘、支氣管炎,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因此若有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定調為重大災難的聯邦標準,就能為這些脆弱社區和地區提供資源及支持。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WS)的數據顯示,極端高溫是美國天氣災害中的頭號殺手,導致的死亡人數比颶風、洪水和龍捲風的總和還要多。2023年,光是亞利桑那州馬里科帕郡(Maricopa County)就有近650人死於極端高溫災害,比2022年增加了52%。與此同時,隨著野火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強,許多地區正面臨更嚴重的空氣汙染。對此,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CIO)主席舒勒(Liz Shuler)也提醒,「2023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1年,但今年又有許多地區打破了新的高溫記錄,因此顯而易見的,勞工保護措施根本跟不上氣候危機的升級程度。 太多勞工平時暴露在高溫和野火空汙的工作環境下,且沒有採取足夠的安全措施。我們不僅需要制定強而有力的勞工保護標準,以應對環境變遷和加劇的氣候災害,還需要聯邦政府立即採取行動釋放資源。CIO呼籲FEMA根據《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迅速將高溫和野火列為「重大災害」,以確保勞工及脆弱社區,擁有所需資源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據悉,《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授權FEMA根據州、地方官員的請求,宣布發生重大災難,並釋放救災資金。例如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FEMA就曾迅速採取行動,透過《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來應對新冠疫情。然而,FEMA至今拒絕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視為《斯塔福德法案》規定的「重大災難」。亞利桑那州公共衛生協會(AZ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執行董事亨布爾(Will Humble)也呼籲:「氣候變遷正在加劇亞利桑那州的野火和高溫災害,這類問題已在去年導致數百人死亡,雖然州政府和地方社區一直在應對這些威脅,但還遠遠不夠。將高溫和野火加入到FEMA已經宣布的災害清單中,將有助於亞利桑那州社區更好地應對這些日益常見的氣候威脅。」
法國星象家預言2024!「8大事件」一次看 兩岸局勢又上榜
倒數約2週2024即將來臨。法國星象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在約400多年前預言了世界上一些最重大的歷史時刻,其中以天災人禍為多,包括「氣候災難」、「戰爭」、「飢荒」、「王室更迭」等等。根據《7news》報導,1566 年諾查丹瑪斯去世前,他對未來做出了許多預測,其中許多都已成為現實;生前於西元1555年曾有著作《百詩集》(The Prophecies,Les Propheties),而他也被稱為「末日先知」。過去他就曾預言過希特勒上台、甘迺迪遇刺、9 月 11 日恐怖攻擊、COVID-19,甚至還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等;若明年預言準確,將可能發生以下8件大事:1.氣候災難諾查丹瑪斯預言,氣候危機會在2024年持續惡化,「乾燥的土地更加焦枯,還會發生大洪水」,「疫病激增引發嚴重大飢荒」。2.致命病毒根據諾查丹瑪斯的說法,科學家將會發現一種存在4萬年歷史的致命病毒。隨著冰川融化,病毒中的細菌將慢慢釋放到海水中,導致許多人死亡,似乎也顯示人們意識到全球暖化的跡象。3.大地震諾查丹瑪斯指出2024年會有兩場大天災,第一場會是地震指出這場地震將發生在日本沿海,引發海嘯,摧毀房屋並造成數百人死亡。不過人們不禁會聯想到,諾查丹瑪斯預言的時機是否有點不對勁,因為這樣的災難已經在2011年3月的311日本大地震。4.王室動亂諾查丹瑪斯認為,英國王室將在2024年被一個「群島之王」會遭到「不具國王印記」的人「以武力驅逐」。有些分析家聯想到的是英國哈利王子,他並非王儲、在王位繼承順序目前排名第五;他會「趕走」自己的父親查爾斯國王嗎?還是查爾斯國王會退位給威廉王子,然後威廉王子被哈利王子「武力」驅逐?5.教宗之死諾查丹瑪斯預言,2024年「年事已高的教宗去世後,將由一位年輕的羅馬人當選並長期在位」。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高齡87歲,由於感染流感後出現肺部發炎和呼吸問題,他最近多次傳出身體不適缺席活動入院治療的消息。6.火山爆發據諾查丹瑪斯稱,2024年發生的第二場重大自然災害將是義大利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的大規模爆發。諾查丹瑪斯預測火山爆發將於2024年底或2025年初爆發,據他介紹,這將是自公元79年或公元1631年維蘇威火山以來最嚴重的火山爆發。7.「紅色敵人」掀戰諾查丹瑪斯預言,「紅色對手」(red adversary)會發動「戰鬥和海戰」,他將「因恐懼而變得蒼白,讓大海陷入恐懼」。有些人認為「紅色對手」是中國,因為他們有危險訊號,而「海戰」指的可能是當前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8.人類壽命達到150歲諾查丹瑪斯預言,由於機械器官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可以延長到150至170歲。
史上首次!COP28達成「終結化石燃料」協議 產油國退讓背後藏隱患
全球近200個國家今(13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達成「史上首次」的歷史性協議,宣示為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遷,將逐步減少使用與淘汰化石燃料,明確但也象徵性的表明石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據《路透社》報導,該使用「逐步淘汰石油」強硬措詞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反對下,進入馬拉松式延長討論,並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形式,踏出終結人類石油時代第一步。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告訴各國代表,「一起為我們的歷史成就自豪,我也為我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推動進程的作用感到驕傲」;科學家則盛讚,這是阻止氣候災難最後與最好的希望。協議在OPEC反對下一度卡關。(圖/達志/美聯社)協議呼籲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讓能源系統逐漸擺脫化石燃料,俾使於符合科學情況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與在2030年完成全球再生能源增產2倍、加快減少煤炭使用程度、加快碳捕捉及碳儲存技術,以協助「清理」難以脫碳的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嶼國家,共同推出代表。(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雖然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rgensen )驚訝道:「我們在周圍都是石油國家的會議上,完成遠離石油與天然氣的協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歡迎協議的誕生,並稱協議將幫助完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控制升溫攝氏1.5度」目標。但這項協議背後其實暗藏洶湧與存在隱患。代表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小島嶼國家首席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在認同協議同時也批評,「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主要產油國,也主張「專注碳排放與碳捕捉,而非化石燃料」,暗示OPEC拒絕為氣候變遷大幅減產石油而影響國家收入,也為結束石油時代投下變數。批評者認為,產油國的主張無法實現真正的減碳。(圖/達志/美聯社)批評者表示,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產油國的主張是為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的伏筆;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更直言,「最終協議在產油國家影響下半途而廢,並存在明顯漏洞」,且協議既然達成,各國就有責任透過政策與投資實現協議的目標。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科學家克萊斯特(RachelCleetus)也指,該協議未讓富裕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應的應對資金,恐使窮國難以履行協議與無法縮小能源貧富差距。
最劇暖化警鐘響起!2023年全球均溫「攀升1.4度」 創人類史上最熱一年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盛大登場,會中針對淘汰化石燃料、能源轉型及氣候災難基金等議題進行商討。對此,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示警,今年(2023)將創下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攀升攝氏1.4度,恐導致海冰加速消融,野火、洪患等天災綿延不絕。綜合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比起工業革命之前,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將高出攝氏1.4度,恐創下有紀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打破氣候紀錄,敲響最劇暖化警鐘。該份報告揭露,全球暖化加劇,導致南極洲冰川又再度萎縮約100萬平方公里,海冰面積縮減至有史以來最小範圍,瑞士冰川在短短2年內也消融了10%的冰量;另外加拿大野火肆虐,至今全國林地的5%已遭大火席捲,燒毀面積寫下歷史新高。報告更示警,過去30年亞洲的暖化速度高出全球平均2倍,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疾病案例不斷增加、空氣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跟著加劇,人類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健康風險。對此,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向參加COP28的各國領袖呼籲,應儘快採取緊急行動,遏止化石燃料排放、提高再生能源產能,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災難,對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10月破紀錄!2023成12.5萬年來最熱 科學家:極端氣候「災難」恐增多
2023年恐怕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AMS)日前指出,10月的平均氣溫比2019年高出攝氏0.4度,幾乎是12.5萬年以來最熱的一年;科學家擔心人們將面對更多致災性的極端氣候。綜合外媒報導,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進行;根據非營利研究組織氣候中心表示,9日發布的國際數據分析顯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底是最熱的12個月,平均溫度比工業時期時高出攝氏1.32度。該報告發現,促使全球暖化的主因為大量的石燃料燃燒所致;氣候中心科學副總裁安德魯表示,「我們因為項大氣中釋放太多二氧化碳,以至於現在必須經歷這些。」相關研究人員發現,過去12個月裡,大約全球90%的人口(約73億人)經歷了至少10天的高溫;在印度有12億的人經歷了至少30天的高溫;而美國至少有8800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6%,其中德克薩斯州(Texas)休士頓在7月致8月時連續22天出現極端的高溫。在此期間僅有冰島(Iceland)及非洲賴索托(Lesotho)2個國家的氣溫低於平均值。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副主任莎曼沙(Samantha Burgess)指出,2023年10月是全球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10月,地表平均溫度為攝氏15.3度,這也表示上個月的氣溫比近期平均氣溫高出攝氏0.85度,比之前最熱的10月高出攝氏0.4度」。除了前所未有的地表溫度之外,海洋溫度也持續飆升;據悉,南極冰海也連續6個月維持在最低水平,儘管2023年已經進入尾聲,但是異常熱的氣溫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至於不斷飆高的氣溫,主因其為人類活動持續排放溫室氣體,加上今年聖嬰現象導致東太平洋海洋水溫上升。氣候變遷也助長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包括今年造成數千人死亡的利比亞洪災、南美洲的嚴重熱浪,以及加拿大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野火季;科學家因此擔心,未來幾年,甚至幾個月人們可能將在面對更多極端氣候災難。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災難性暴雨襲擊北美 紐約、佛蒙特洪水成災「已知1人死亡」
美國從9日傍晚開始就遭遇破紀錄的暴雨,這強大的雨勢一直下到10日才稍微緩和,而在這短短10多個小時的時間,降雨量就是當地一個月的雨量,這也造成當地爆發大規模的洪水氾濫,目前已知在紐約、佛蒙特有1.3萬戶住家停電,同時還傳出1人死亡的消息。根據《衛報》報導指出,美國東北部於10日發生致命性大洪水,在紐約州當地,哈德遜河谷部分地區道路坍塌,洪水淹沒了一些地區,紐約州州長霍楚爾宣布奧蘭治縣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除此之外,也傳出有一人在離家避難時不幸罹難。當地居民表示,這次的洪水是自2011年艾琳颶風以來,他們見過最誇張的洪水規模,而艾琳颶風所帶來的洪災,也是當地歷史上最嚴重的氣候災難。除了紐約州北部和佛蒙特州綠山地區出現洪水外,當局推測,在康涅狄格州、麻薩諸塞州、新罕布夏州和緬因州的部分地區,預計也會出現因為豪雨而產生的山洪。美國大氣科學家警告說,儘管美國各州的洪水看起來與印度、日本、中國和土耳其等地的大規模洪災災害沒有直接關聯,但中間還是有共同點「溫暖大氣下形成的風暴,使極端降雨成為現實」。而科學家預測,如果氣候暖化持續嚴重的話,這類型毀滅性的災難也只會更嚴重。
海洋溫度熱破圖表!科學家「找不到原因」憂:大災難恐降臨全球
台灣才剛邁入5月,就出現39.5度的今年最高溫,而這股熱浪不只出現在台灣,就連覆蓋地球面積達70%的海洋,也發生「熱破圖表」的異常情況,令科學家大為震驚,且暫時還找不到溫度飆升的真正原因。據《CNN》報導,持續觀測海洋表面溫度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發現,海洋溫度從今年3月開始就不斷上升,且在近幾週內瘋狂飆升,並超出2016年的歷史最高溫近十分之二度,突破計算圖表的最高溫21.0度。海洋學家馬修(Matthew England)表示,十分之二度看似微小,但考量到海洋的龐大面積、體積:「要有多巨大的能量才能加熱海洋?」NOAA海洋學家強森(Gregory C. Johnson)則指出,這種破紀錄的溫度不僅令人擔憂,還因為「升溫剛發生不久」暫時找不到真正原因,且全球更加暖化、珊瑚白化及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很可能無法避免。科學家推測,海洋表面溫度上升可能與為期3年的反聖嬰現象結束、正迎來聖嬰現象有關,強森形容,「這就像打開冰箱會覺得降溫,但背景溫度仍在升高,現在冰箱門關了,一切就變得更熱」。但令科學家們不解的是,聖嬰現象還沒發生,海洋溫度卻已經攀升。英國南極調查局指出,找出當前海洋溫度上升的原因對人類至關重要,「我們要瞭解這是單一的極端高溫,還是令人擔憂的趨勢的開始」,若這種突破圖表的高溫持續,人類除要面對全球性的氣候災難,還必須研擬新的環保法規。而壞消息是,吸納全球90%熱量的海洋,已連續4年出現破紀錄高溫,今年4月的研究更發現,海洋正在快速升溫中。
1970年代就準確預測「全球暖化」 石油巨擘卻砸錢抹黑科學家
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大量內部文件和研究論文在近期遭到披露,內容顯示該公司竟然早在1970年代就正確的預測到化石燃料將導致全球暖化,但埃克森美孚卻在隨後數十年砸下大筆費用收買相關學者,並對上述理論展開猛烈抨擊,以維護該企業的核心利益。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大量埃克森美孚的內部文件近期正式揭露,該石油巨擘至少從1970年代開始就知道全球暖化的風險,其他同業甚至從1950年代左右就了解上述風險。但幾乎整個產業透過資金展開遊說活動,收買學界、媒體界,並用選舉贊助控制政治人物,動用可觀資源聯手反科學,以阻止任何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行動。這項由哈佛大學與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進行的研究13日被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該報告分析了1977年至2014年間逾百份埃克森美孚的內部文件與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論文,結果顯示,埃克森美孚的氣候專家自1970年代就準確預測到全球均溫的上升曲線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密切相關,而地球暖化也呈現數百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加速狀態,也就是每10年將增溫0.2℃,這與後來的實際情況相符,並大致符合獨立學術機構和政府模型的預測結果。報導指出,埃克森美孚在1970年代甚至正確的駁斥了「地球即將進入冰河時期」的論點,並預測到地球即將面對「二氧化碳引發的『超級間冰期』(super-interglacial)」。該企業的科學家還發現,全球暖化是受到人類工業活動的影響所導致的,並且會在西元2000年左右被偵測到,而「減碳」政策則可以抑制地球均溫增速。沒想到埃克森美孚知悉該份報告後,卻反其道而行展開數十年的遊說活動,淡化或詆毀其科學家早已證實的理論。直到2013年,時任埃克森美孚執行長提勒森(Rex Tillerson)仍說氣候變遷模型「不夠充分」,化石燃料帶來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而他後來也獲得非常支持石化產業的前總統川普延攬,出任美國國務卿。對此,康乃爾大學氣候科學家馬哈德(Natalie Mahowald)則表示,埃克森美孚的刻意誤導對減緩氣候變遷行動的延誤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各國政府如果提早對風能、太陽能、電動車和核能進行投資,就可以避免當前和未來的氣候災難,「該公司不僅不關注這些資訊提及的風險,反而選擇支持那些缺乏科學根據的論點,拖延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這一切應該只是為了賺更多錢」。
印度神童警告2023年6件事 再提台灣與大陸緊張關係
新的一年就要到來,有神童稱號的印度預言家阿南德(Abhigya Anand),就預言2023年開始的1、2月要小心6件事,當中還有提到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另外巴西靈媒阿托斯(Athos Salome)也預言,美國第51區將開放,過去這裡是軍事重地,也傳出許多靈異與外星人事件。印度神童也警告要小心酷寒狀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印度神童警告2022年最後一個月12月到2023年1到3月,大眾必須小心6件事。包含通貨膨脹危機,小心金融泡沫,特別是加密貨幣危機。地緣政治緊繃,烏克蘭與俄羅斯、南韓與北韓、台灣與大陸的緊張關係。極端氣候災難問題,注意酷寒、地震、洪水、乾旱、海嘯與火山爆發。他也警告未來20年內,最重要的是糧食危機。在經濟方面,他持續警告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會影響全世界,加上疫情與疫苗危機,他認為在變種病毒持續的狀況下,唯有提升免疫力,加強自己對抗病毒的能力。而巴西靈媒阿托斯則預言,美國軍事重地內華達州南部的第51區將會開放,這裡過去是一個隱蔽的研究場所,位於美國空軍內華達州測試及訓練場(Nevada Test and Training Range (NTTR))內,過去這裡經常和外星人、幽浮扯上邊。
開羅當局呼籲民眾少生小孩 埃及總統:人口過度增長已成為國安危機
氣候變遷不只帶來極端氣候災難,還加劇全球糧食和水資源危機。對此埃及政府為了避免人口過多,也開始呼籲父母少生孩子,並聲稱生育率太高會引發國安危機。據The Spokesman-Review的報導,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於當地時間6日在埃及紅海度假勝地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揭開序幕。由於氣候變遷對許多國家的糧食和水資源取得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開羅當局也將人口過度增長視為非常急迫的議題。報導指出,埃及政府將孩子眾多的家庭視為對國家的嚴重威脅,並嘗試在過去幾年花費數百萬美元做宣傳,呼籲父母少生孩子。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更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有2個孩子以上的家庭,並聲稱人口過剩危機已成為阻礙國家發展的國安問題。與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埃及長期以來也深陷出生率過高的難題,這導致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服務無法應付爆炸性的人口增長,但埃及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有「非洲巨人」之稱的奈及利亞,其人口高達驚人的2.1億,等於埃及的2倍之多。與埃及長期爭奪尼羅河控制權的衣索比亞人口也來到1.21億。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非洲。而到2050年,還會有至少26個非洲國家人口將再翻一倍。作為本次COP27的東道主,埃及發誓要解決非洲人口過剩的危機,儘管非洲僅佔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左右,但缺乏關鍵基礎設施的非洲國家已經受到氣候變遷的嚴重影響。專家也預測,隨著氣溫持續上升,埃及將迎來海平面上升、水資源短缺和極端天氣災害等難題,包括熱浪和沙塵暴。然而由於該國的農村地區還是非常仰賴傳統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方式,因此許多農業家庭會傾向生更多的孩子,已滿足他們在工作上的需求。雖然埃及近年的出生率正在逐漸下降,但速度還不夠快。開羅當局表示,該國若要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並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避免資源短缺,就需要將每年的出生人數從去年的200多萬降到40萬左右。但僅在今年7月,國內就有超過 100萬名嬰兒出生,使埃及總人口數上看至1.04億,為1950年代獨立時的人口數的5倍。
聯合國COP27峰會登場!「氣候賠償」成大會焦點 排碳大國恐支付窮國損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昨(6日)在埃及登場,該峰會將有196個國家參與,與會代表們將研議是否同意,對受到氣候變遷災難影響的貧窮國家給予賠償,「氣候賠償」首次被列入議程,將成為此次大會焦點。根據《路透社》、《衛報》報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巴基斯坦逾1700人命喪於洪災,奈及利亞爆發逾10年來最嚴重的洪患,歐美、非洲及大陸等地區大乾旱,促使各國投入更多資金,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經濟損失。報導指出,為期兩周的COP27峰會,有196個國家及120位國家領導人出席,包含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蘇納克將會到場參與,不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印度總理莫迪等人將缺席。預料COP27的緊張場面多半會跟「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有關,即長期飽受氣候變遷衝擊且碳排放量較低的窮國,向那些高碳排的富裕國家要求支付賠償金,促使他們為全球暖化付出代價。不過,在去年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COP26峰會上,富裕國家出手阻撓設置損失與損害金援機構的提議,轉而對「金援」而非賠償展開新對話,而今年的COP27峰會各方關注富裕國家是否同意將賠償正式列入議程。然而,若各國同意啟動「氣候賠償」,勢必將詳細討論富裕國家應該支付多少金額、以及哪些國家或氣候災難有資格獲得賠償等相關事項進行商議。
北溪管線估釋逾上億立方公尺甲烷!恐創史上最重大氣體外洩
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日前傳出爆炸,儘管俄羅斯早已停止供氣,不過仍有大量的殘留甲烷被外洩。研究人員表示,估計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外洩事件。據《ScienceAlert》報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威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所幸大約10年後就會被全部分解,但仍是相當嚴重的溫室氣體。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卡格爾(Jeffrey Kargel)表示,「雖然管線大量排出天然氣,但並不會釀成嚴重的氣候災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保羅巴爾科(Paul Balcombe)指出,如果管線完全排空,那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甲烷洩漏事件,「北溪1號管線中的甲烷量,估計在1.5億到3億立方公尺之間。」曼徹斯特大學的艾倫博士(Grant Allen)表示,北溪2號管線中仍有多達約1.77億立方公尺的殘留天然氣,這相當於英國12.4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使用量。然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推估,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但這可能僅佔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每年總甲烷排放量的1.5%。有專家表示,全球平均每2.5小時,就會出現相同規模的甲烷洩漏量,與全球各地天然氣開採、運輸的每日洩漏量相比,此次外洩仍是很小的事件。專家示警,甲烷外洩肯定會加劇氣候危機且帶來更糟的空氣品質,不過影響時間則較為短暫。
火山爆發印度神童預言驚人世界嚇到 阿南德再提「3大災難恐發生」
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因多次預言成功,引發外界關注,近日他再次預言7月16日後恐面臨「新的暴力」並警告,8月有3大災難,包括地緣政治持續緊繃、極端氣候災難與疫苗恐非萬靈丹。印度神童阿南德。(圖/翻攝自阿南德影片) 印度神童之前於7月13日與7月24的預言中指出,世人將面臨新的一股暴力,觀察星象顯示,7月中旬以後:1卡拉薩爾帕瑜伽負面影響還在。2土星進入魔羯座。3火星進入bhatani星宿。這3種星座合相聚在一起,顯示世界還被一股不安穩的能量籠罩,呼籲小心地震、洪水、海嘯和火山爆發,就如同之前不變的3大預言核心,阿南德就提到:1.疫苗不是萬靈丹,因為Omicron變種病毒再變出來的BA.4、BA.5,依然對世界造成威脅,各國普遍決定開打第四劑疫苗。2.地緣政治持續緊繃,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自2月24日開打至今衝突依舊,而上週26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加上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槍殺,引起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與印太地區的討論,另外,裴洛西訪台引起熱議並關注兩岸局勢。3.極端氣候災難,氣候變遷和地球暖化,造成歐美地區遭到極端高溫侵襲,中國四川甘肅洪水,包括日本鹿兒島櫻島火山爆發。日本鹿兒島櫻島火山爆發。(圖/翻攝自たきた@GRS80_JPN推特) 除此之外,印度神童還指出:1.黃金和白銀價格受到整體經濟影響下跌,不過以宏觀角度來難,是投資的最佳時機點。2.人類正在進行非常快速的進化,人類基因(遺傳學)正在轉化,在7/12~7/16這段期間,很多重大事件可能在期間或之後(8月)發生,請保持審慎的觀察。就印度神童的最新預言,人類正在面對人口數量的迅速轉增加,根據聯合國預計到2022年11月中旬,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2023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成世界第一,緊接著恐會面臨一股更新的暴力、宏觀來說經濟會動盪、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過渡的通膨正帶來傷害,糧食與能源危機更不能忽視。阿南德建議每個人回復「阿育吠陀」的自然與儉樸生活,不殺生、多吃蔬食、多曬太陽、相信神、做善事減低業力影響,尤其注意提高免疫力與善良,往對的方向走,步步驚心,將傷害降至最低。印度神童2022年7月預言疫情依然嚴峻,日.韓.中居世界5.8.9名。 (圖/翻攝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印度神童2022年7月預言疫情依然嚴峻,日.韓.中居世界5.8.9名。 (圖/翻攝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印度神童2022年7月預言:2022年7月25日台灣發生兩起地震,花蓮苗栗規模各4.5、4.3。持續高溫、新冠疫情緩解中但還是不能大意。也面臨猴痘的來勢洶洶。美國眾議院院長斐洛西傳8月訪台,牽動台灣、中國、美國三方。2022年7月25日南韓、日本新冠疫情升溫,南韓決定入境回嚴,26日起入境必須PCR篩檢。南韓每日新增6、7萬例確診,而日本單日確診數破20萬、官房長官確診。2022年7月24日日本九州鹿兒島「櫻島火山」7月24日大規模噴發,氣象廳將「火山避難警戒」升至最高5級,要求附近居民盡快撤離。2022年7月24日極端氣候,高溫危機加劇,英國16日宣布全國進入高溫緊急狀態後,南歐各國森林大火頻傳,像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陸續傳出野火延燒事件。2022年7月24日俄羅斯烏克蘭談判破裂,俄羅斯23日發射飛彈攻擊烏克蘭南部港口奧德薩全球糧食短缺加劇。2022年7月23日 WHO宣布猴痘為全球公衛「緊急情況」。
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揭曉!台科大超狂 6作品得獎
2022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揭曉,台灣科技大學共6件作品得獎,其中1件「新型態概念樂器」獲最佳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並入圍紅點之星,另外5件Winner獎,包括「地圖之外:弱影像」、「農廢再生育苗盤」、「冷凝種豆機」、「摺紋泡泡」以及「防洪帶狀河濱公園」,充分展現學子創意。獲設計概念獎、最佳設計獎及入圍紅點之星的「Bitboard-新型態概念樂器」,是由台科大設計系教師施皇旭指導學生陳星如設計的作品。獲設計概念獎、最佳設計獎及入圍紅點之星的「Bitboard-新型態概念樂器」,是由台科大設計系教師施皇旭指導學生陳星如設計的作品。以自幼經驗為靈感的陳星如表示,Bitboard是為音樂創作者、DJ或街頭音樂藝術家設計的電子樂器。將樂器外觀和操作特點轉化成表面紋理,為創作者提供直覺反饋,藉由觸感體驗激發創意,希望將音樂創作的體驗提升到新的層次。Winner獲獎作品中,「地圖之外:弱影像」是學生廖一豪、吳秉純觀察社會邊緣族群現況,透過出版圖像攝影集與立體模型呈現的NFT,擴大社會關注度,並捐贈部分所得支持公益團體。學生鍾杰安設計「農廢再生育苗盤(CirCrop)」,利用稻殼及再生紙漿作成育苗盤,以農業廢棄物取代塑膠,產品最終可自然分解土壤中,轉化幫助作物生長。以冷凝種豆機(Bean Guardian)獲獎的學生賴謙忱,透過網狀結構從空氣中冷凝水分並培育豆芽,達到循環永續經濟設計,改善水源不足與糧食危機的問題。「摺紋泡泡(Wrinkle Bubble)」,則是學生翁悠閑、蔡明儒有感許多包材垃圾的浪費,將一次性EPE進行材料製程研究,誕生創新型態各異的燈飾。考量地球正面臨極端的颱風或暴雨氣候災難,建築系學生黃鈞祐、賴翰宇、蘇千晴及蔡偉群共同設計「防洪帶狀河濱公園(The Serpentine Belt)」,U型河堤提升城市對河流暴漲的防禦能力,也獲得Winner獎。台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今年全球參賽作品共3600件,其中288件作品Winner 38件作品為最佳設計獎,再從中選出5件最佳設計獎作品角逐最高榮譽的紅點之星。本次獲獎同學將設計理念與環境永續議題相結合,再次展現台科大創新實務設計的實力。
南非暴雨成災釀多死 總統:進入緊急災害狀態
南非遭遇致命氣候災難,東南部沿海地區暴雨成災,造成至少448人死亡,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指出,近4千棟民宅完全被洪水和土石流摧毀,還有超過8300棟房屋受損,總統18號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災害狀態。
南北極出現異常高溫…恐怖極端氣候要來了? 專家:半個地球已受災
科學家在3月中旬觀測到人類歷史上首次南北極「同時出現」異常熱浪的現象,北極和南極分別升溫40.2℃和3.3℃,且此時的北極應處於結冰的高峰期,這反常現象也讓科學家驚呼「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雖然異常升溫只維持幾天就消失,但有專家直言引起這波熱浪的「能量」早已席捲半個地球。據《新浪新聞》報導,北極從15日開始出現影響面積高達整個印尼(全球國土面積第15)的異常暖流;南極東南部、面積相當於半個澳洲(全球國土面積第6)的冰原也在17日出現異常升溫情形,引發科學家高度關注,所幸北極異常升溫僅持續2天、南極在19日達到高峰後也急速降溫,但南北極為何出現異常高溫,以及這波熱浪是否會提高極端氣候災難發生的機率,仍是各界關注的議題。專家認為,異常升溫現象可能與大氣、海洋變暖導致的「極地放大效應」有關,高緯度、尤其是南北極向來是增暖的「重災區」,加之西風帶出現劇烈震盪的誘因,才導致極地出現異常升溫。不過,專家指出,這波維持僅數天的熱浪不會導致冰川大規模融化,因此也不會進一步造成海平面上升與其伴隨而來的氣候影響。專家指出,在氣候循環引起的能量消散前,其造成的影響將會在各地出現。(圖/達志/美聯社)但專家也坦言,既然極端天氣是「極端大氣循環」的結果,其產生的能量也不會憑空消散,那麼這次異常升溫將會造成區域性的餘波,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專家進一步指出,受這次北極高溫影響,北極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遭擠壓南下,導致中國大陸中東部出現大規模的「倒春寒」;而南極高溫也可能對冰川結構造成影響,值得密切關注。專家也提醒,過去氣候相對穩定的南半球,今年頻繁出現異常天象,巴西遭遇猛烈強對流、阿根廷高溫、澳洲連日大暴雨,這些看似「反常」的天氣,只不過是大氣循環的「正常」現象,「能量不會消散,會繼續在其他地方造成異常天氣」,專家也憂心,前述的反常天氣,可能是這次南極高溫的「前傳」,而前傳的餘波已對南極造成影響,那麼從南極醞釀的「本傳」也可能將在不久的未來發生。
企業關注全球減碳議題 賦予下一代美好環境
極端氣候已是全球迫切面對的生存危機,逾130國領袖宣示定下淨零碳排放時程,總統蔡英文也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為了達成目標,向碳排來源收取費用的碳定價策略刻不容緩,台灣的產學界昨天齊聚「永續生活 跨界交流」國際碳定價與減碳趨勢交流會,參與者交流熱切。「國際碳定價與全球減碳趨勢交流會」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與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演講國際減碳趨勢與碳定價議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由關注環保公益的企業家組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代表致詞表示,「在極端氣候災難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加害者」,剛落幕的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為目標,敦促各國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也宣告化石燃料時代終結,此次的跨界交流,讓企業與個人更了解此議題,並積極採取措施。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分享,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100多國簽屬協定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c,但5年下來,減碳成效不彰,原因在於國家與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除了實體遭受氣候天災的風險,更存在轉型的風險,若是轉型過快,許多企業無法生存,甚至涉及國家經濟崩盤,也違背了經濟社會環保面都要均衡的永續意義,因此過去的國際氣候會議總是拉鋸與妥協,但自去年以來,國際排碳大國陸續宣示,台灣也作出2050淨零排放承諾,全球經濟將面臨空前巨大的轉型,國內討論碳定價的熱度提升。碳定價即為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價格,向排放源收取費用,以達到減碳目的,今年10月下旬,環保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除更名「氣候變遷因應法」外,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也增訂對國內碳排大戶徵收碳費。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提到,碳定價是減碳的驅動力,也具有合作的概念,當減碳有價,部分排碳企業無法零碳可以藉由交易彼此合作。他也呼籲,碳定價機制應回歸「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先行碳交易制度,提供企業減碳誘因,而金管會應盡速界定碳權法律本質及參與碳交易建置,納入綠色金融2.0的重點工作。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則分享,未來新建的建築皆須符合綠建築銀級標章以上標準,因此此波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轉型,不僅是製造業,而是各產業都需了解的議題。現場參加者包括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項目中心副主席王陸雄、副主席王蘇雲卿、副主席陳發成,副主席暨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CC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嶽等人,休息時間參與者求知熱切並積極提問。除此之外,減碳也需產官學界密切合作,今年10月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與國內總計營收占2020年我國GDP比值超過四成、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台灣近兩成的20多家企業籌設成立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共同發起成員包括台積電、鴻海、信義房屋、玉山金控、友達光電、中鋼、中鼎等企業,聯盟目標是2030年辦公據點零碳排,並加速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
蔡明忠曝:企業大老在工商協「永續發展研究」委員會中熱議這個話題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今日(1日)出席全球化講堂時,提起他在出席工商協進會時,發現協進會有成立十多個委員會,針對國際事務、財稅、金融、勞資關係、青年關係等議題研究,而在大家熱烈討論「2050淨零碳排目標」,卻沒有討論永續發展研究的委員會,因此提議成立,他也出任該委員會召集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在今年8月20日宣布,工商協進會將成立「永續發展研究委員會」,由兩位工商協進會副理事長,即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與長興材料工業董事長高國倫,以及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與工商協進會顧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等共四人,擔任「永續發展研究委員會」召集人,委員則有台泥張安平、遠東徐旭東等企業家、學者專家共22人。富邦第六年攜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舉辦富邦全球化講堂,12月1日以「2050淨零轉型X邁向世界共好」為主題登場,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出席講堂致詞時,提起他在工商協進會號召成立永續發展研究委員會,出席的委員會對於淨零碳排減碳的國際趨勢、產業升級、碳權交易、碳定價等多面向層面,討論熱烈,不像過往出席其他主題的委員會常是照案通過。蔡明忠還提到,在剛落幕的COP26會議中已達成逐步減少煤炭使用的協議,但在淨零排放上仍留有許多討論,大家都感受到地球無法再等待,氣候災難與低碳議題已是全世界各國家、各行各業都需要刻不容緩面對的議題,今年富邦致力推動「Run For Green」,其中以植樹支持馬拉松跑者,更代表企業經營全力奔向綠色永續的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