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 氣候變遷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 全球暖化 歐洲 熱浪距離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僅幾英里! 超過1千隻海豹屍體被沖上裡海海岸
大約1百年前曾經有1百萬隻海豹在裡海附近生活著,但如今僅剩下不到10%,該物種正面臨著可能滅絕的危險。然而,近日還有超過1千隻海豹屍體被沖上海岸,諷刺的是距離2024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9)的舉辦地點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僅數英里。據《每日鏡報》報導,海豹曾經是巴庫灣海濱的常見動物景觀,如今海豹在當地僅剩下不到百分之十,該物種瀕臨滅絕,然而過去幾周,又有人在裡海沿岸發現了1034隻海豹屍體,目前死因尚不清楚。但水生生物和生態研究所的專家拜姆卡諾娃(Asel Baimukanova)表示,超過一半的雌性懷孕了,並補充道「死亡顯然是非自然且突然的。」回顧另一次海豹的大規模死亡則發生在2000年,當時一種犬瘟熱病毒被認為導致了數萬隻海豹的死亡,而自上個世紀對其皮毛和鯨脂的過度捕獵也導致其數量銳減70%,最近的威脅還包括被非法捕獲,且全球暖化不僅導致冬季海冰減少,使新生幼崽也更難生存。全球暖化也導致裡海漸漸消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然而,隨著河流乾涸、降雨量減少和氣候變暖,這個對自然至關重要的區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縮,在某些地方深度僅為4公尺。目前,海平面每年下降23.3公分,該海域進入緊急狀態,新建水壩和大型水庫不斷增加的取水量也產生了影響。
前進COP盛會 南山人壽發揮保險業影響力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氣候變遷,不僅對地球環境造成破壞,更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今年再度前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又稱COP),是唯一連續二年參與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的臺灣保險公司,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大會發表專題演說,強調保險業與健康及環境息息相關,加上對於風險有深刻理解與掌握,將持續發揮影響力,協助臺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相關影響,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氣候變遷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也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直接與間接的衝擊。根據《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刺胳針全球健康》期刊文章,全球氣溫每上升1°C,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就增加2.1%;同時,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也指出,氣候異常加劇全球職工的工作風險,全球至少有24億勞工在過熱環境下工作導致危害健康,每年有209萬人因過熱導致疾病或失能,顯示氣候變遷正以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嚴峻威脅。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受委託在西元(下同)2017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夏季溫度每升高一度,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就會增加2.9%,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醫療支出則增加1.37%。為了應對和緩解氣候挑戰,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都開始展開積極作為。今年六月,臺灣政府宣布設置「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氣候變遷的挑戰拉升到國家級議題。南山人壽積極參與國際永續事務,今年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圖/南山人壽提供)。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以臺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的角色參與國際永續事務,積極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董事長尹崇堯受邀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ClimateResilience and Health – 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為題發表演說。尹崇堯說,保險業對風險有深刻了解,除了透過資金投、融資,倡議因應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早認知風險、緩阻及移轉風險。南山人壽透過結盟及強化夥伴關係,協助臺灣民眾及社會預知及轉移風險,具體作為包括: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致力提供保戶全面的健康與財務保障,提供多元的保障商品,並透過保險商品附加外溢機制的設計,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生,從而提升社會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同時,在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健康守護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民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2023年健康守護圈平台瀏覽人次即超過117萬,協助民眾關注健康風險、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臺灣是個多山的島嶼,極端氣候引發更為頻繁的洪水、土石流等天災,加深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潛在威脅。保險業扮演「社會安全網」的重要角色,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累計承保73萬人次。此外,當地震、風災等重大災難發生時,南山人壽在第一時間啟動關懷措施,整合資源與人力,親赴災區醫院探視傷患及罹難者家屬,及時送上實質救助資源與溫暖關懷,希望減輕受災民眾經濟負擔與心理壓力,協助受災民眾儘速重建生活。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氣候變遷除了衝擊個人健康,也加劇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婦女、幼童、老年人及低收入等脆弱族群,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比一般人更加明顯。南山人壽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並從2023年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發現臺灣偏鄉部落民眾也常因醫療資源短缺、經濟困頓或交通不便,未能及早發現疾病,或在罹病後無法及時治療,南山人壽結合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並針對慢性病進行健康宣導,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以確保弱勢族群在面對氣候變遷時具備足夠韌性。南山人壽永續創新發展部協理林哲仰(左)與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 (右)在亞塞拜然會場中交流(圖/南山人壽提供)。氣候變遷對全體人類健康造成挑戰,南山人壽希望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發揮保險業的影響力,協助強化個人、社會與環境的健康韌性。尹崇堯指出,保護地球,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每一代的傳承及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如同南山人壽的品牌承諾「未來 有備而來」,期待未來能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打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川普找石油業CEO當能源部長 再生能源將受限?市場看法分歧
川普16日宣佈將提名油田服務公司(Liberty Energy)執行長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擔任下一屆能源部長,並表示將設立國家能源委員會來推動美國的能源生產。萊特表示,化石燃料對促進經濟繁榮和使人們擺脫貧困至關重要。他還表示:「在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系統之前,就阻礙現在的油氣能源系統是沒有好處的。」根據美媒分析表示,待萊特上任後,他將會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的發展,結束拜登政府長達一年的天然氣出口許可審批擱置狀態。川普表示,國家能源委員會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將參與美國所有形式能源的許可、生產、發電、分配、監管和運輸。該委員會將通過減少繁瑣手續、加強私營部門對經濟各個領域的投資,以及通過專注於創新來監督美國繼續處於能源主導的地位。市場認爲,美國能源政策重點將放在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上,和拜登的政策相悖 。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將廢除拜登政府旨在減少碳排放的法規,將撤銷《通膨削減法案》,收回未使用的資金,並終止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市場分析師Richard Valdmanis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的能源政策將重新聚焦於最大限度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而不再關注應對氣候變化,但不太可能大幅減緩美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
少林寺方丈登聯合國氣候大會 宣傳禪宗思想「可解決氣候根本問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15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與這場會議,其目的主要是討論氣候行動的關鍵議題。而本次最受關注的語彙來賓,莫過於是中國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釋永信在大會上向世界傳遞禪宗智慧,認為禪宗智慧能夠解決氣候的根本問題,也就是「人心危機」。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釋永信在發言中強調,禪宗為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提供了一種古老而常新的生態智慧,這在當下氣候問題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釋永信認為,氣候變化的危機實質上是人心的危機,是由於人類無窮的欲望、不斷的索取導致自我迷失,進而引發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釋永信表示,當前全球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繁、以及生態失衡,這些問題在15年前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就曾被提出,但至今狀況並未得到有效改善。釋永信也提到,2021年7月20日,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地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三天內的降雨量相當於以往一整年,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這樣的極端天氣正是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警訊。釋永信認為,解決當前氣候變化的手段大多集中於污染治理、技術改造等方面,這些只能暫時緩解問題,卻無法根本解決。釋永信呼籲,人類應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回歸正確的生活態度,善待自然,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穩定氣候系統,真正克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釋永信解釋,禪宗提倡簡樸、節儉的生活方式,僧眾奉行素食,崇尚護生、惜福和慈悲的理念,這些都是一種「心靈環保」,有助於應對當前的生態危機。他希望通過禪宗的智慧,啟發人們的心智、淨化心靈,推動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並期待少林寺的生活方式和禪宗文化能惠及更多人群,成為全球共享的寶貴財富。
川普走馬上任 首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11日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登場,然而美媒8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政權交接團隊已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此同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透露她與川普的通話內容,指歐盟考慮進口美國天然氣,以避免川普對歐洲貨品加徵關稅。美國現任拜登政府一直強調綠色政策,並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投入數十億美元。他在上任首日,即簽署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命令,以扭轉川普在2017年任內退出協定的決策。《紐約時報》報導,在川普勝選後,其團隊已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好讓美國退出這項要求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不僅如此,其他行政命令包括,縮小《古蹟法》給予永久保護的一些土地或歷史古蹟的規模,以允許更多的鑽探和採礦活動。川普預計還將結束向亞洲和歐洲龐大市場出口新的液化天然氣禁令,並撤銷一項允許加州和其他州實施更嚴格汙染標準的豁免。紐時援引匿名消息指出,政權交接團隊部分成員正討論將環境保護署總部遷出華盛頓。這些舉措在在顯示,川普意圖推翻拜登的環保政策。川普政權交接團隊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回應路透稱,川普會「履行競選中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范德賴恩8日在歐盟領袖非正式會議後說,歐盟目前仍從俄羅斯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我們為何不以價格更低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取而代之呢?這將降低我們的能源價格。」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美國應就進口產品加徵20%關稅。范德賴恩7日致電川普,認為若要免徵關稅,必須進行多項舉措,「首先是接觸,再討論共同利益,然後談判」。她表示,進口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是歐盟在明年1月川普宣誓就職後,有可能採取的貿易策略,也是她與川普通話時,提到的話題之一。法國廣播電台指出,美國已是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但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仍穩居第二。隨著俄烏戰爭持續,歐盟官員正想方設法遏制莫斯科,但俄羅斯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不在制裁範圍內。
氣候變遷減災挑戰…法令對都計影響薄弱 國土法使不上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除聚焦使用在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資金,如何建構能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健康城市,也備受關注。不過學者對照國內因應情形,認為《國土計畫法》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較難在各城市納入調適策略。台灣大學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石婉瑜說明,都市化是驅動全球暖化的關鍵因素,其土地利用變遷使自然調節機制劣化,加上人口、經濟活動集中,經常成為極端氣候衝擊受害最深的地方,因此,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將「永續與氣候韌性的都市化」列為國家發展優先事項,預計在大會提出「城市韌性與健康行動宣言」,欲強化跨部門合作,引導城市在都市化的過程中,納入減緩災害與調適策略。她也指出,COP29另一個要點是討論如何藉由保育生物多樣性並且以自然解方提升調適能力,包含減少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調適規畫採用以自然為基礎的策略,亞塞拜然預計在大會提出與自然保育及復育相關的「水與氣候行動宣言」,可觀察其後續的效應。對照台灣現況,她分析,我國針對建構韌性健康城市,其實是各部門多分而治之,《國土計畫法》則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難以進行都市成長管理或土地使用管制,台灣也沒有權責機構負責公告、執行管制氣候災害風險地區的任務,相關既有研究未能充分整合,多遭束之高閣。石婉瑜提到,台灣正夯碳匯,但執行層面較少考慮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健康,且多為政策口號,缺乏政策優先性與執行工具,難以抵擋土地開發利益,較傾向先開發再添綠、先砍伐再種植,沒有充分研究自然解方的調適效能。另外,我國不少縣市首長則正在爭取60億碳費一定比例留地方。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依照國際經驗,碳費用在地方是可行的,但沒有設固定比例,徵收碳費旨在促進減量,較合理的方式應是地方政府設定減量目標並提出相關計畫向中央申請使用碳費,由中央政府檢核落實情形,若是約定分配比例,以空汙費來說,地方政府不見得會執行直接與減空汙相關的事,政策效果反而會被削弱。
康芮長胖升級中颱「路徑恐南修」 陳其邁示警:高雄風雨會更強
颱風「康芮」已於今天(29日)凌晨增強為中度颱風,上午8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約850公里的海面上,朝巴士海峽及臺灣東南方海面前進,明天外圍環流就會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週四、週五是影響臺灣最明顯的時候。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若康芮路徑偏南,高雄的風雨都會增強,呼籲民眾做好防颱準備。陳其邁今天受訪時表示,康芮增強為「中度颱風」,暴風圈亦有擴大趨勢,並朝臺灣東南方海面前進,週三(30日)開始將有外圍環流影響,但由於環境氣流變化較為複雜,週四(31日)後的路徑變數仍相當大,如果颱風路徑偏南,不論風力或雨勢都會增強,呼籲沿海或低窪地區的市民做好防護相關措施。市府防颱準備方面,陳其邁指出,因應極端氣候變化,如何減災、避災,採取相對應的調適作為十分重要,現階段市府已強化水閘門、抽水機等相關應變機制,同時請水利局水情中心隨時監控,以利掌握各流域雨勢帶來相對影響的時間。上次山陀兒颱風重創高雄,導致部分地區停電多日,陳其邁強調,已請區公所跟里長及台電營業處等加強橫向聯繫,隨時掌握災情。另外,他也特別提醒經濟部,颱風路徑若往南偏移,對高雄帶來的風力影響勢必增加,對於水電搶修部分,也要隨時做好應變措施。氣象署說明,週四、週五受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半部地區有陣雨,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東半部、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並有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尤其東半部地區雨勢最明顯、持續,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
台北學童參與復育活化石 成功孵出連體鱟
為提升台北市學生對海洋的學習與認識,並推動不臨海縣市的海洋教育,台北市教育局與海洋科技博物館簽署MOU,合辦海洋公民科學教育計畫,其中「鱟知鱟學計畫」,由北市40所國中小學生擔任鱟魚養殖保母,共同協助復育活化石,10月初即陸續傳出鱟魚卵孵化的好消息。 鱟知鱟學計畫8月底啟動,邀集40所國中小負責執行計畫教師至海科館參加養殖說明、研習,並領取鱟卵及養殖箱等器材,帶回學校養殖孵化復育,讓學生觀察學習,實驗過程須將海水分4缸,依照每天氣候變化,分別調整海水鹽度、溫度等,太高或太低都不利孵化。教育局表示,現今參與學校陸續傳出孵化成功的好消息,大同國小與金華國小學生分享,看到鱟卵孵化出連體鱟,覺得非常驚奇,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雨農國小學生說,看到鱟快孵化的卵會跳來跳去,好像在水裡跳水中芭蕾一樣,真的很有成就感,認為能實體觀察到鱟帶給他們很多知識,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有趣。康寧國小魏老師指出,台灣雖然是海島國家,但在靠山的內湖很難深入推展海洋教育,這學期推出養殖教學,許多學生都覺得很幸運,能實際接觸到過往只能在影片中看到的鱟,也透過養殖過程,領導學生深刻了解課程概念,例如鹽水的調配比例換算、卵生動物卵多但孵化少、不是每種動物都有硬的蛋殼等,不僅讓學生與鱟一起學習成長,也讓課程更加深入擴展。教育局說,鱟知鱟學計畫已邁入第2階段,40所鱟魚養殖保母學校將繼續觀察與照顧小鱟魚或魚卵,讓牠們逐漸長大,期待有一天可以放回大海的懷抱,未來也將持續與北市戶外教育和海洋教育中心合作推廣海洋公民科學教育計畫,增進學生對於親海、愛海與知海的海洋教育素養。
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百年來最嚴重降雨襲擊歐洲!羅馬尼亞釀4死 捷克、波蘭強制撤離居民
中歐和東歐地區近期遭受連日暴雨影響,河川水位快速上漲,捷克、波蘭、奧地利、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國引發水災,洪水更造成羅馬尼亞至少4人死亡、數千棟房屋受損。當局14日警告,這將是100年來最嚴重的降雨。根據外媒《CNN》、《BBC》報導,一個被稱為「鮑里斯風暴」(Storm Boris)的低壓系統正在歐洲緩慢移動,為其帶來直逼1個月的降雨量,暴雨了席捲中歐和東歐地區。其中,羅馬尼亞有8個縣受洪災侵擾,當局建立了救援營地,派出軍用船隻、飛機來將居民轉移至安全地帶;總理喬拉庫(Marcel Ciolacu)表示,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防止進一步的傷亡。曾於2002年發生嚴重水災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已將防洪措施啟動,捷克和波蘭邊境城鎮居民也已被撤離,河水一夜之間上漲了近2公尺。捷克氣象局表示,自前天以來,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累計降雨量已達250毫米,當局已下令部分地區強制撤離;捷克鐵路公司則透露,數10條路線已受影響。捷克受強降雨影響,已啟動防洪裝置。(圖/達志/路透社)波蘭河川水位暴漲,多地區堆沙包防洪。(圖/達志/路透社)而德國的南部、東部地區,也正為洪水做準備;鄰國奧地利的強降雨導致多條河水水位上漲,救援人員連夜趕往部分地區救災。波蘭、德國、捷克、奧地利和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已發布最高級別的紅色警報,歐洲氣象警告團體Meteoalarm稱,這種警報等級與「強烈的氣象現象」和「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有關,大範圍的嚴重水患將持續整個周末。報導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歐洲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區出現極端降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係因溫暖的大氣可容納更多的水分,從而導致更大的降雨;歐洲部分地區將在短短幾天內突破9月整月的歷史記錄,而洪水、山崩也可能發生,奧地利首都可能出現強風,西部地區也將有大雪產生。
颱風「摩羯」重創越南釀179死 首都紅河水位創20年新高「數千人撤離」
颱風摩羯被稱為今年亞洲最強颱風,而颱風摩羯在7日登陸越南後,及其引發的洪水和土石流,已在當地造成已有179人死亡、145人失蹤,近800人受傷,並且隨著北部持續降雨,傷亡人數恐將進一步增加。而紅河水位在首都河內也突破11公尺,創下20年來新高,導致數千人撤離低窪地區。根據外媒《BBC》的報導,自颱風摩羯7日登陸越南以來,持續強降雨及其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對越南造成嚴重破壞。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統計,已有179人死亡、145人失蹤,近800人受傷,傷亡集中於山區省份。為安全起見,越南一些地區已斷電,河內30個行政區中有10個發布洪水警報,目前河內仍面臨淹水風險。國家水文氣象預報中心主任梅文謙表示,紅河水位已達11.02公尺,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位,後續水位可能升至11.35公尺,未來情勢取決於降雨量和上游水庫洩洪情況。若紅河水位達到11.5公尺的三級警戒,河內市還劍區、西湖區和巴亭區等靠近外城堤防的區域將面臨淹水威脅,但市中心因堤防保護影響較小,當地氣象單位預計13日起降雨將逐漸減少。此外,北部地區已有超過12萬4500公頃水稻和2萬8880公頃蔬果被淹沒,當地超市開始增加從越南南部進口的農產品來補充供應。越南工商部呼籲市民保持冷靜,並表示物資充足,不需搶購囤積食物。報導中也指出,在襲擊越南前,摩羯颱風已在中國南部和菲律賓造成24人死亡。科學家也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颱風將帶來更高的風速和強降雨,不過氣候變化對單一風暴的影響仍然複雜。
曼谷最快7年內「沉入大海」! 專家示警「經濟損失近18兆、1045萬人受影響」
全世界有數個國家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造成海平面上升,而這些國家的國土恐將沉入海裡,其中,位在東南亞的泰國就有專家示警,稱首都曼谷在未來8年內會沉沒,若泰國政府不及時作出應對,恐釀成高達約新台幣17.5兆元的經濟損失,影響1045萬名居民。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泰媒報導,泰國商會大學(UTCC)經濟學院院長阿努頌(Anusorn Thamjai)近日引述「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的曼谷由於地勢較低,恐怕會在未來7、8年內沉入大海,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損失,上千萬人受到影響。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這份研究,曼谷有80%以上的面積恐會沉入大海,估計經濟損失將達18.6兆泰銖,折合新台幣約17.5兆,影響超過1045萬人。報導也指出,早在今年5月就有專家示警,曼谷可能會在21世紀末前被海水吞沒,但這個時程恐怕會大幅提前。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對此,阿努頌在報導中建議,泰國政府應做好預算規劃,建造一座水壩或沿海公路,同時管理好沿海土地的使用,同時種植紅樹林作為吸收水分的緩衝區,除此之外,各界應將投資分散至各個地區,並啟動保護曼谷和周邊地區沉沒的相關投資,避免曼谷下沉後經濟毀於一旦。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另外,泰國氣候變化與環境局副局長克薩瓦旺(Pavich Kesavawong)先前也曾指出,針對曼谷面臨的氣候危機,政府正在研擬因應措施,其中有參考歐洲的荷蘭,藉由興建堤防的方式來防堵海水倒灌;同時納入跟印尼一樣「遷都」的計畫,解決曼谷每逢雨季就會引發水患的情況。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圖/翻攝自X)
停電大魔王!去年落雷29萬次創新高 雷神最愛下凡「這縣市」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警示,「氣候變遷已成為供電新挑戰」。而根據台電全台落雷(雲對地)監測,2023年全年落雷數29萬多次創新高,比前一年高出8.7倍。今年才上半年,也已12萬次,有機會連兩年破20萬次。為了預防落雷變多導致設施故障停電,台電表示,會在高風險區、備援系統較少地區,加強提升避雷系統、電塔塔基改善。近幾年台電落雷監測統計。曾文生在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報告電力挑戰,警示落雷已對台電輸配電系統造成壓力。事實上,今年6月大溪福安變電站被雷擊打到,造成2萬多戶停電,就引起注意。台電每年都會進行全台縣市落雷監測,主要是為了保護輸配電系統,以1KA(1000安培)以上電流雷擊統計為主。但根據監測,2023年全年落雷高達29萬3390次,是前一年3萬3077次的8.7倍,高出非常多。今年才上半年,次數累積也逾12萬次,全年破20萬次機率高。根據監測,去年雷公最愛地區是台南市,出現多達4.5萬次,其次是南投的4.3萬次,過去山區密集、落雷最多的嘉義縣,以4.2萬次落居第三。其他高、屏都有1、2萬次,台北、東部宜花東每年數千次相對少,新北市因山區多,也有1.6萬次。落雷形成跟午後熱對流、地形、都市熱島效應都有關係。台電綜合研究所高壓研究室主任曹朝陽說明,從2016年監測到現在,落雷趨勢的確往上增加,這跟極端氣候變化有關。但去年大量增加到29萬多次,推測有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多增加5座新測站(共13座)後,監測密度提升。曾文生表示,這幾年落雷頻率確實增加,更麻煩的是,落雷能量增加很多,1000安培以上電流增加顯著,已超過避雷設備承受量。「氣候變遷是近在眼前的事,供電增加新挑戰。」曹朝陽表示,落雷能量確實在上升,通常5KA就會對69KV輸電線路造成危害,20KA連345KV超高壓線路都被影響,而這些出現次數都在變多。至於台南成為雷公最愛縣市,曹朝陽解釋,一部分是前面說的南部增加測站關係,但也可能是雲雨比較多在南部。對於落雷危害,台電表示,對輸配電系統有輕有重,輕的熔絲燒掉更換,5分鐘轉供用電,重的連變壓器、變電所都起火燒掉,得停電更換,時間較久。公司對極端氣候造成供電系統衝擊已積極研究,未來會考慮先在落雷高風險區、備援系統較少地區,提升避雷系統、電塔塔基改善。
破紀錄熱浪席捲南極大陸! 極端高溫比正常值高出27 °C
一場破紀錄的熱浪正在席捲地球上最冷的南極大陸!氣象數據顯示,自7月中旬以來,正值冬天的南極洲部分地區的氣溫已比正常水平高出27 °C,且預計這波高溫將持續到8月上旬。據CNN的報導,最新數據顯示,南極洲東部部分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往年維持在-50 °C至-60 °C,如今卻處於-25 °C至-30 °C之間,且預估這波高溫將持續至8月上旬。全球氣溫上升和日益惡化的溫室氣體破壞,導致南極洲在冬季出現異常高溫。「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大氣冰層暨氣候部門科學負責人布雷斯多(Thomas Bracegirdle)坦承:「現階段我們只能說,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南極洲將會出現更多的極端高溫,但針對該特殊事件,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研究。」由於地球大部分冰層位於南極洲,如果全部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超過45公尺,即使是體積較小的冰層融化,例如位於南極洲西部的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或被稱作「末日冰川」,也會導致海平面上升3公尺,這將對全球沿海地區或城市造成災難性後果。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研究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的統計,這是過去2年來南極洲遭遇的第2次嚴重熱浪。同時,2023年的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導致南極洲氣溫上升了2 °C,預計到2100年將進一步上升5 °C至6 °C。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冰河研究學者史坎波斯(Ted Scambos)指出,目前南極洲的高溫偏差值尚未達到2022年的記錄,但覆蓋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布雷斯多也表示,原本造成持續熱浪(南極渦旋崩潰)的一系列大氣條件預計平均每20年才會發生1次,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件。」根據2020年的研究報告,1989年至2018年間,南極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以上。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南極氣象研究所的研究氣象學家米克懷契(David Mikolajczyk)示警:「未來的冬季可能會發生更多這樣的熱浪,這可能會使這塊冰冷大陸的防熱能力下降,並在隨後幾波熱浪中加速融化。」
全球平均氣溫再飆高!歐盟氣候監測機構證實:7/21創人類歷史上「最熱一天」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綜合《路透社》、《CNN》等外媒報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周二(23日)公布監測數據,指7月21日的全球平均氣溫達攝氏17.09度,相較去年7月的攝氏17.08度,高出0.01度,創下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天。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主任卡洛布翁坦波(Carlo Buontempo)坦言,近期的這些監測數據記錄確實令人感到震驚,「人類正處在未知的地球領域中,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事實上,這已經是全球平均氣溫連續第二年打破氣候記錄,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是促使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推動地球溫度上升的主因,全球氣溫將持續突破至驚人的新高記錄,2024年恐將超越2023年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氣候變遷日益惡化影,今年上半年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及墨西哥等地遭到酷暑肆虐,希臘及加拿大也被野火侵襲,肯亞、中國、巴西、法國則降下致災性暴雨,引起大規模洪患發生,人類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和生存極限一再受到考驗。
夏日植感新飲力!元初豆坊喝的豆優格新上市
是什麼讓全球掀起一陣陣Vegan蔬食風潮?是氣候變遷喚醒了人們在意環境永續的意識,又或是植物基飲食能真正成為改善生活的力量。於2021年起聯合國於氣候變化大會結合200個國家共同簽訂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朝著減碳節能、淨零排放等ESG永續目標而前進。而——減少畜牧業產品使用,成為消費者人人都可以嘗試的永續行動。經過統計指出,全球有近兩成的碳排量是來自動物性食物,包含畜牧廢氣與飼養所需開墾的作物用地。換言之,減少一次畜牧用品的食用或使用,將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力量。(圖/元初豆坊提供。)乳品級豆漿第一品牌「Dauling元初豆坊」,秉持著對台灣植物飲代表「豆漿」的愛與熱情,致力透過美好的豆製食品,成為人們在餐桌與生活上的最佳選擇。此次以專業的研發技術和不放棄的匠人精神,推出首支獲得SGS素食鑑定通過的豆漿優格飲「喝的豆優格」,富有豆香味結合濃醇的微酸口感,口感綿密順口,是元初豆坊經過多次實驗與研究的黃金比例,輕嚐一口即可打破過去對於豆漿優格的想像,讓人意猶未盡。「喝的豆優格」不僅主打Vegan全素可食的蔬食友善食品,每瓶含千億個活菌,菌種的挑選與培養獲得V- Label 歐洲素食標章。匠心維持元初豆坊一貫的高品質水準與用心。(圖/元初豆坊提供。)使用元初豆坊乳品級初漿豆漿,100%非基改黃豆原料和5種助消化好菌打造營養滿分的植物性蛋白優格飲,無乳糖、無香精、無色素添加,低負擔輕鬆享受。除了微甜的原味優格飲外,「喝的豆優格」也呼應了大家夏天想來點消暑飲品的慾望,同步推出芒果、柳橙、草莓、藍莓果泥風味,其中芒果與柳橙不僅喝起來清爽順口,也同時是給台灣在地果農的一份鼓勵與支持。元初豆坊「喝的豆優格」7/8於官網全新上市,同時搭上官網週年慶的順風車,讓您在炎炎夏日來一瓶喝的豆優格,重塑豆漿的N百種想像。
2024年6月成「史上最熱6月」! 高溫連13月破紀錄或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8日表示,今年6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2024年上半年,全球多地出現極端破壞性天氣,例如洪災和熱浪。據《中央社》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發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6月以來,全球連續13個月出現「前所未見的高溫」,每一個月都刷新先前的氣溫紀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負責人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說:「這不只是統計上的奇特現象,它凸顯了一種大規模且持續不斷的氣候轉變。就算這種特殊的連續極端現象在某個時間點上終結,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也一定會看到新紀錄被打破。」布諾坦普表示,只要人類繼續製造溫室氣體,這種趨勢就「不可避免」。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破紀錄海平面溫度也促使全球氣溫飆升。2024年6月的海平面溫度達到了新的里程碑,連續15個月創下新高,「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資深科學家尼可拉斯(Julien Nicolas)形容此一現象「令人震驚」。不過,全球即將進入降溫的「反聖嬰現象」(La Nina)。尼可拉斯說:「可以預期全球氣溫會在未來數月降下來。」「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在截至2024年6月的12個月間,全球氣溫達到有紀錄以來最高,平均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64度。但這不代表2015年巴黎協定同意控制升溫在「1.5度」內的目標被打破,因為這項目標是以數十年來衡量,而非單一年度。「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曾在6月表示,未來5年間,地球年平均氣溫有8成機率會至少暫時超過1.5度。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3.78%」經濟正成長 居全球前段班
環境部25日發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78%,環境部表示,數據反映出我國近年落實能源轉型及各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成果,且對比疫後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成果相當不容易,在全球各國表現也屬於前段班。環境部在「氣候資訊公開平台」發布今年度「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環境部指出,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285.97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扣除碳匯21.8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淨溫室氣體排放量264.1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2021年減少4.07%,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1.77%。對此,環境部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這次的排放清冊數據反映出,減量來源主要來自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反映出近年能源部門推動再生能源轉型有一定的成果。對比各國疫後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2022年全球疫後溫室氣體排放達史上最高(53.8兆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增加1.37%;相較之下,我國同期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都下降。黃偉鳴更表示,2021年時台灣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帶動用電成長,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2022年經濟成長率相較2021年增長2.60%,但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顯示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推動綠色成長的低碳轉型逐步見效,比對國際先進國家的溫室氣體下降幅度,台灣的表現屬於全球前段班。另外,據環境部說明,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要求附件一締約方每年提報前二年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NIR),我國雖然不是締約方,但主動接軌國際,並從2015年起,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指南,每年編撰發布清冊報告,今年遵循UNFCCC第27次締約方大會決議(COP 27),採用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溫暖化潛勢值(GWP值)進行統計。除此之外,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全球大氣研究排放資料庫資料庫(EDGAR)公布「全球各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53.8 Gt CO2e),相較2021年增加1.37%,我國同期2022年不論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78%)或能源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39%)都下降,較他國不受疫後景氣回溫影響。
連續高溫害水稻染白葉枯病 農民嘆:今年最為嚴重
近期氣候炎熱、濕度高,導致桃園各地區陸續傳出水稻出現穗稻熱病、白葉枯病、二化螟蟲、褐飛蝨等病蟲害,其中以過度施灑氮肥的稻田較為嚴重。農民表示,今年氣候變化大,尤其風大雨大會造成葉片摩擦產生傷口,細菌入侵後染上白葉枯病,也是近期農民最憂心的病蟲害。農民表示,水稻若染上細菌性病害,如白葉枯病,相當不好處置,葉片受損後造成光合作用不佳,稻穀的充實度也會受影響,而今年因氣候問題,導致相關的病害對比往年較為嚴重。農民說,天氣炎熱外,突然的大風大雨,容易造成葉片過度摩擦而產生傷口,葉片一旦有傷口後就會導致細菌的侵入。桃園市農業局表示,新屋、觀音、大園、桃園等地區受近日高溫多濕氣候影響,陸續傳出水稻出現穗稻熱病、白葉枯病、二化螟蟲、褐飛蝨等病蟲害,尤其以過度施灑氮肥的稻田較為嚴重。農業局說明,大多向局處反饋的農友已即時進行防治,避免損害擴大,農業局也已向農友宣導噴藥時應注意安全採收期、輪流使用不同機制的藥劑,並把握齊穗期的防治時機。農業局指出,農民防治上應注意勿過度施用氮肥,避免稻熱病害;晨間露水或下雨後水滴未乾前,避免進入稻田,以減少白葉枯病人為因素傳播病菌。相關預防措施可參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官網。另農業局也說,桃園市府有提供水稻病蟲害防治藥劑補助,農民可透過農會申請。
以當季食材、法式技藝演繹四季更迭 NOBUO獻上輕盈內斂的初夏菜單
時序入夏,餐桌風景也逐漸起了變化,投入精緻餐飲產業超過20年的名廚Nobu Lee,以己之名「NOBUO」(信男)在今年初於台北市中正區所開設的法式餐廳,近期也換上初夏菜單。「台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近年來的氣候變化,使得初夏、盛夏及晚夏之間的轉換更加鮮明。」主廚Nobu敏銳地以當季食材反映時節變化,並大量使用台灣在地物產,加上法國料理技藝為根基、穿插當代手法,透過盤中料理展示四季更迭之美。此外,除了提供10道式4,280元的完整套餐,NOBUO餐廳此次也同步推出濃縮精華版的7道式午間限定套餐2,880元,為午間用餐的賓客提供更輕盈的選擇。「番茄」(左)以酥脆小塔搭配茶湯的形式上桌,右為第一杯略帶香甜的無酒精Juice tea pairing,融合了椰子汁、西洋梨汁與炙燒月桂葉。「魚子醬 雞蛋」。「北寄貝 豌豆仁」。套餐初始以酸度鮮明的「番茄」揭開夏日序曲,其將來自高雄仁武的牛番茄去皮、風乾,搭配茄子泥及鯷魚,並以小麥製成的薄脆塔皮盛裝。搭配的冷茶湯則是將來自高雄美濃的玉女番茄打成泥後,吊乾過濾成像是澄清果汁,再以經過炭焙的南投霧社果木烏龍茶冷泡12小時,入口酸、甜、鹹、鮮交織,尾韻清新回甘;接續的「魚子醬 雞蛋」選用具有堅果與奶油香味的鱘魚子醬,底部鋪上當季綠蘆筍泥,再搭配台南永順興牧場雞蛋製成的慕斯,香氣馥郁、溫潤細膩。接下來的「北寄貝 豌豆仁」不僅從視覺上看來鮮味十足,連入口風味都帶有野生草本氣息,原來其選用從北海道苫小牧沿海捕獲的北寄貝,先以昆布高湯川燙後冰鎮,搭配當季三峽綠竹筍、豌豆仁以及豆莢熬製成的醬汁,再以少許的柚子橄欖油提鮮,最後點綴上山當歸苗,為料理增添獨特清香;而選用來自東北角的胭脂蝦炙烤的「胭脂蝦 甜椒」,還將蝦頭熬煮成蝦油,與番茄泥一同做成乳化醬汁,搭配酥炸過的藜麥、東港櫻花蝦、海葡萄以及芳香萬壽菊嫩葉,底部鋪上以發酵甜椒及歐芹油做成的醬汁,以清新的甘苦滋味襯托胭脂蝦的鮮美。「帆立貝」(右)是代表主廚Nobu的標誌性菜色,一路經過幾次微調,風味溫潤內斂又蘊含細節。呈現時令旬味的「馬頭魚 螢烏賊」。而最能完整體現Nobu三大核心精神「Simplicity、Purity、Honesty」的料理,非「帆立貝」莫屬,做為其經典菜色又經過細緻調整,以單一食材干貝為中心,透過干貝慕斯、干貝奶油清湯等不同狀態交織,呈現溫潤柔和又讓人難忘的風味;接著在重頭戲前暖場的「馬頭魚 螢烏賊」,除了將自南台灣海峽捕獲的馬頭魚,加入海鹽稍微淺漬後,再以備長炭直火炭烤,上方搭配來自日本富山縣、輕微炭烤過的螢烏賊及當季花蓮金針花,佐以丁香魚湯底、初榨橄欖油及蒔蘿製成的乳化醬汁,入口後盡享飽滿海味。帶有酸甜風味的李子為「犢牛肋眼」加了不少分。再進入到主菜,賓客可以選擇由荷蘭Niuwerkerk犢牛的帶骨肋眼部位煎烤的「犢牛肋眼」,這道菜可以見到主廚在調味上是多麼「細節控」,他除了搭配經糖水燉煮、發酵的李子,裡頭填入松子、酸豆、芥茉籽、白葡萄乾、李子乳醬等,呈現當季食材不同風貌,還將李子風乾、去皮、磨粉,最大化地利用食材,最後佐上以焦化奶油、花雕酒、鼠尾草熬製而成的醬汁,與犢牛肉質散發出的清淡乳香完美融合;主菜另一選擇是先煎後烤的「f1日本國產牛沙朗」,搭配醬汁以三道環形圈層呈現,最內圈為蛋黃醬、中層是以四種香草呈現的青醬,最外圈則是以焦化紅蔥、馬德拉酒、雪莉醋、雞汁反覆濃縮煨煮而成的貝西醬汁,最後點綴新鮮茵陳蒿、山蘿蔔、蒔蘿及歐芹,以層層遞進的酸感、草本香氣與醇厚風味,來平衡牛肉甜味。而沒有在菜單上的「李氏咖哩」,則來自主廚已故好友傳授的食譜配方,其日式風味貼近主廚Nobu的童年記憶,隨附的手繪小卡標示製作上所使用的食材,在濃郁略帶甘甜的風味中,也帶來一絲溫暖。「李氏咖哩」(左)是Nobu致敬好友之作,右為甜點之一「白乳酪 玉米」。以不同口感、層次的白色獻上的清新甜點「荔枝」。餐後先送上使用日本宮城藏王乳酪及台中玉米的「白乳酪 玉米」,既有牛乳甜香與發酵酸香,搭配上玉米泥及發酵藍莓,風味清新圓潤;接著呈上以荔枝凍搭配白巴薩米克油、紫蘇冰淇淋製成的甜點「荔枝」,與頂層的檸檬蛋白霜一同享用,帶來沁涼舒心的風味。最後茶點則為以台灣芒果法式軟糖做成的三明治,搭配調以白巧克力、金桔與山椒的風味奶油,夾著兩側薄脆的酥餅,為初夏套餐畫下完美句點。賓客亦可額外搭配3杯1,200元或5杯1,800元的Wine pairing,亦有提供4杯1,200元的無酒精Juice tea pairing,可能融入果汁、台灣茶與康普茶等,可供搭餐選擇,套餐內容也會依時令食材的供應狀態不定期連動調整。可線上訂位(https://reurl.cc/rr5pZx)。於今年1月在台北市中正區幽靜的泰安街開幕的NOBUO,入內後可見以白色系搭配木質調的北歐風布置,讓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