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 氣候變遷 賴清德 永續 國泰金控 全球暖化客機墜毀「179人恐全罹難」 南韓近6年內已發生623起「鳥擊」航空事故
南韓濟州航空(JEJU Air)一架7C2216班機,在南韓時間今(29)日上午9時7分降落在全羅南道務安機場時,突然失控暴衝撞在柵欄上後爆炸,機上181人僅2人獲救,推測其餘179人已全數罹難。政府當局初步判斷,該架客機的起落架因「鳥擊」而發生故障,加上機場跑道長度不足,才會釀成這起悲劇發生。根據韓媒《News 1》報導,「鳥擊」是指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與鳥相撞,造成飛機損壞或引擎故障的事故,且更容易發生在降落和起飛階段。據悉,務安機場週邊有稻田和濕地,是鳥類活動活躍的地區,這可能增加了「鳥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政府單位計劃透過分析飛機黑盒子數據,來密切調查事故原因,也將觀察跑道周圍和飛機外部受損區域的鳥類痕跡,以檢查是否真的有鳥類碰撞。而由於這次事故,當局也迫切需要制定關於「鳥擊」的預防措施。相關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韓共有623例因「鳥擊」發生的航空事故,分別為2019年108例、2020年76例、2021年109例、2022年131例、2023年152例,2024年上半年則已經通報47例。對此,專家指出,都市化和氣候變遷被認為是「鳥擊」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係因機場周圍的垃圾掩埋場和濕地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增加了碰撞的可能性,如果候鳥的遷移路線與機場位置重疊,發生事故的風險就會變多。國際民航組織(ICAO)公布,2008年至2015年,全球196個國家共發生9萬7751起鳥擊事件,平均每年約有1萬4000起案件,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每年1兆韓元(約新台幣222.8億元)。不少機場正在引入雷達偵測系統、無人機追鳥、棲息地管理等各種應對措施,但有人認為,仍然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專家強調,應加強跑道週邊鳥類棲地管理,安裝鳥類偵測雷達和聲納裝置,提前阻斷鳥類進入。此外,還需要在飛機本身引入耐久性增強技術和系統,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鳥類碰撞時的損壞。
北市消防局推動安全城市建設 全面守護市民生命財產
北市消防局作為維護城市安全的核心單位,積極推動政策創新與資源整合,展現顯著成效,並持續致力於守護市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為「安全城市」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專業急救服務 持續領先全國臺北市消防局在緊急救護領域屢創佳績,成功奪得「113年EMS金梧桐團體獎」,展現其在緊急醫療救護專業上的領導地位。此外,於全府創意提案競賽中榮獲「跨域合作獎」,展現卓越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持續提升急救服務效能與覆蓋範圍。這些成果不僅強化了消防局在公共安全領域的專業形象,也奠定了臺北市作為全國急救服務標竿城市的地位。增強基層韌性 完善組織架構為進一步提升組織效率與人員福利,臺北市消防局莫懷祖局長表示,消防局在113年度擴編至2,550名消防專業人員,逐步達成「每千人配置1名消防員」的長期目標。此外,消防局完成雙園、建成、山仔后、大直、安和及萬芳等六處分隊整修,顯著提升駐地設施的安全性與韌性,同時完成訓練中心與防災教育館的空調系統汰換,大幅減少用電量與二氧化碳排放,積極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深化國際合作 提升國際能見度面對全球災害風險與氣候變遷挑戰,臺北市消防局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交流。今年5月代表臺北市赴印尼雅加達參與「2024危機管理會議」,分享本市在氣候變遷適應、防災減災方面的策略與成果。2024年6月成功主辦「危機管理網城市災害管理人員移地訓練」,協助國際夥伴城市深入了解臺北市的數位治理與災害應變實務。9月則舉辦「2024第16屆城市網災害小組會議暨國際研討會」,以「以人為本,韌性城市」為主題,促進城市間經驗交流,進一步鞏固臺北市在國際危機管理領域的領導地位。展望未來 融合科技與人本理念實現智慧消防展望2025年,臺北市消防局將繼續秉持「勇氣、友善、親民、效率」的服務精神,全面導入AI智能科技及智慧消防應用,提升災害應變效率與救護質量。未來,臺北市消防局將以「以人為本」為核心,構建韌性城市防線,打造更加安全、健康、智能的宜居臺北,全面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全球防災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典範。
熱帶氣旋「奇多」重創莫三比克 11萬房屋毀釀94死
熱帶氣旋「奇多」(Cyclone Chido)上週橫掃印度洋後,17日在辛巴威附近消散,不過行經路線仍造成嚴重的破壞,非州國家莫三比克官方公布,62萬名莫國民眾受到影響,至少造成94人喪生。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從《美聯社》的照片可見,熱帶氣旋奇多入侵莫三比克,所到之處滿目瘡痍,莫三比克災害管理機構22日表示,奇多登陸後,以每小時約260公里的陣風席捲莫國北部德爾加杜角省(Cabo Delgado),一天之內降雨量達到250毫米,摧毀莫三比克11萬間房屋。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官員表示,遭受這場風暴影響的62萬名民眾當中,有超過50萬人集中在德爾加杜角。目前為止,莫三比克仍是被奇多影響死亡人數最慘重的國家。稍早,奇多先是摧殘印度洋法屬馬約特島(Mayotte),接著襲擊非洲大陸,位在非洲東南部的莫三比東瀕印度洋,擁有狹長海岸線,經常遭受熱帶氣旋影響。專家說,這場風暴因人為氣候變遷而變得更加嚴重。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奇多14日時也肆虐了法國海外省馬約特(Mayotte)島,陣風風速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為當地90多年以來遭遇最強烈氣旋,地方政府表示罹難人數可能達幾百人,並造成島上居民嚴重財產損失。據法國內政部報告顯示,奇多襲擊馬約特一周後,已造成35人喪生,約2500人受傷。我外交部長林佳龍獲悉風災訊息後,已立即指示我國駐法國代表處向法國總統馬克洪(EmmanuelMacron)轉達賴總統代表我國政府及人民的誠摯關懷與慰問,並向法方強調,若有需要,我國政府樂願提供國際救難協助,並將透過駐處捐助25萬歐元協助當地賑災及災後重建。據駐處掌握消息,目前暫無國人因風災傷亡或受困。除此之外,鄰近的國家馬拉維(Republic of Malawi)也造成13人喪生、近30人受傷。
景氣冷…鋼鐵、石化業碳排不減反增 業者曝原因
根據環境部公布事業碳排放量資訊,即便去年各廠直接、間接碳排放相較2022年各減少4%,但細看個別工廠,近年景氣不佳、產能過剩的鋼鐵、石化業碳排不減反增,其中台塑石化在雲林縣的麥寮一廠碳排增加最多,中龍鋼鐵的增幅則是排名第6。目前需執行碳盤查的行業別為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以及全廠直接及間接排放達2.5萬公噸的製造業。環境部統計,去年應碳盤查對象共553廠,相較2022年增加3廠,去年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共214.5百萬公噸,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共54.6百萬公噸,前者排放量均較2022年減少3.9%、後者減少4%。細看各廠碳排,環境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台塑石化麥寮一廠2023年碳排量,相較2022年增加93萬1964.751公噸,是碳排增幅第1名的工廠;台積電各廠2023年碳排比起2022年,增加33萬2281.94公噸,其中有3廠的增幅排名前10;中龍鋼鐵碳排放則增加24萬5666.056公噸,增幅排名第6名。環境部長彭啟明指出,環境部目前列管碳排放2.5萬噸以上事業,要求每年申報碳排放量,可能因為業績、擴廠出現增加或減少,是很正常的現象,重點是降低整體排放量,未來也會逐步往下列管,要求1萬噸或5000噸以上事業也需碳盤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補充,目前除了考慮擴大碳盤查對象,也正在討論降低製造業碳盤查門檻,不過降幅仍在討論中,最快明年1月預告草案。台塑化主管表示,首先,2022年有新冠疫情,基期低;第二、當台電缺電時,會由台塑火力電廠支援,穩定國內供電。現正斥資逾1300億元,推動燃煤改燃氣的麥寮電廠,有助減碳。中龍鋼鐵指出,鋼鐵業的煤並非燃料,而是用在煉鐵的冶金煤,目前全球鋼鐵業持續朝鋼方向研究,為減碳,已在2022年1月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
台灣72家新創CES秀實力 外資提前卡位「這14檔」概念股
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將於明年1月7日至10日舉行,此次CES展將以全球科技創新為題討論如智慧顯示及感測技術、AI晶片在消費科技運用等,而台灣有72家入選新創,將在展上大放異彩。回顧上週,CES概念股大獲外資卡位看好前景。台股19日受美國聯準會降息影響,開低走低,大跌236.42點,終場收在22932.25點,不過有14檔CES概念股如亞光(3019)、中磊(5388)及英業達(2356)等股票不降反升,獲外資逆勢加碼,看好前景表現不俗。外資19日賣超擴大至335億元,進一步觀察,外資買盤卡位CES概念股有亞光、啟碁、中磊、金寶(2312)、英業達、友訊(2332)、聯鈞(3450)、鴻準(2354)、大聯大(3702)、建漢(3062)、晶技(3042)、可成(2474)、矽創(8016)、正崴(2392)等14檔,股價將有短線表現空間吸引買盤關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CES展前記者會表示,目前AI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經濟轉型等問題的重要工具,面對這些新型挑戰,台灣不僅要繼續在製造業保持領先地位,更要與全球合作,催生出更多突破性的科技應用與產業模式,推動AI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吳誠文也強調,台灣過去奠基在高科技製造產業上,未來將走向「不只有高科技硬體製造,也能有創新應用服務機會」的時代。國科會將透過強化國際鏈結,讓台灣成為吸引國際人才與資源的科技熱點。
新的不一定比較好 新北推再生粒料應用 達零廢淨零雙效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16日上午於新板金融大樓辦理「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出席的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表示,新北市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再生粒料的循環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學者專家的經驗交流,期許未來以公私協力方式,讓再生粒料在公共工程上有更多、更多元的創新應用突破。「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邀請環境部沈志修常務次長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徐肇晞副處長蒞臨指導、並邀請行政院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林志棟榮譽教授、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張達德榮譽教授、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李叢禎教授,以及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環保局等國內再生粒料領域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再生粒料公共工程應用」的政策方向、技術與應用成果,期望再生粒料全循環模式能引領未來循環經濟發展。本次論壇有二大主軸,分別是「資源循環發展與再生粒料工程應用」、「循環經濟推動與再生粒料減碳效益」,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致詞時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再生粒料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再生粒料使用已逐漸推廣開來,新北市在實踐過程形塑出搖籃到搖籃的資源再利用模式,希望透過本次論壇的經驗交流分享,讓再生粒料有更創新的應用突破,一起促進並達成循環城市之永續發展。」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於論壇上致詞,希望透過本次論壇的經驗交流分享,實現再生粒料有更創新的應用突破,一起促進並達成循環城市之永續發展(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資源循環發展與再生粒料工程應用方面,賴瑩瑩署長分享我國在循環經濟政策制定與推動現況,由源頭減少原物料使用及推動各類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而再生粒料在工程的實際應用,透過林志棟及張達德教授的介紹,也讓大家了解使用再生粒料的工程品質,並不輸給全新物料,翻轉只有使用全新物料才有好品質的傳統觀念,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工程可以導入再生粒料使用。李叢禎教授、楊至中總工程司及李俊毅簡任技正,在「循環經濟推動與再生粒料減碳效益」方面,則分享了新北市運用再生粒料的實際推行亮點成果,透過技術創新,落實環保減碳,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最佳效果,成為全國資源循環利用的標竿。焦點座談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總結強調,透過公私協力才能創造資源循環產業更有效的鏈結與技術創新,讓無機再生粒料的使用更往前推進,讓更多的可能與想像化成實際行動,加速實現零廢棄與淨零願景,達到綠色及數位雙軸轉型,與環境永續的目標。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聚焦「再生粒料創新應用及循環經濟發展」,共同為循環經濟找到新的亮點,加速實現零廢棄與淨零願景(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新北環保局表示,「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展現新北市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務實作法與決心,也讓大家了解再生粒料應用在公共工程的成功模式,從而「敢用、會用、一定要用」,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資源循環,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夠以循環再生的方式持續使用,為下一代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繽紛色彩矮房「掛在懸崖上」! 居民不小心一步就會墜谷
玻利維亞有一處相當危險的景點,當地第二大城市「埃爾阿爾托」(El Alto)有一整排矮房被漆成糖果般的繽紛色彩,雖然看起來很可愛,不過仔細一瞧可以發現,這耶建築物居然是蓋在懸崖峭壁邊,居民若一個不小心,只要幾步路就會墜入深淵。房屋距離墜谷僅幾步之遙,居民依然拒絕搬家。(圖/翻攝自X) 從外電畫面可見,五顏六色的屋頂矮房相當有創意,但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房屋居然是蓋在懸崖峭壁旁,這麼特殊的景象就出現在玻利維亞,根據《路透社》和《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這些房屋通常住著供奉大地之母「帕查瑪瑪」(Pachamama)的安地斯薩滿巫師「亞提里」(yatiris)。房屋距離墜谷僅幾步之遙,居民依然拒絕搬家。(圖/翻攝自X) 根據報導,這處地點因為持續遭到侵蝕,加上氣候變遷帶來暴雨和全球暖化情況,進一步加速破壞房屋地基,由於屋況險峻,距離墜谷只剩下一個狹窄窗台的距離,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自殺之家」,不過這些薩滿巫師們依然拒絕搬離。他們堅稱,會努力照顧好土質,把雨水引流到其他地方。房屋距離墜谷僅幾步之遙,居民依然拒絕搬家。(圖/翻攝自X) 報導引述其中一位巫師齊瓦(Gabriel Lopez Chiva)說法,認為帕查瑪瑪會保護自己,「我們可以舉行獻祭儀式作為一種報酬,這樣土地就不會移動……相反地,它會穩定下來」。對於當地居民的說法,根據市長辦公室秘書帕里(Gabriel Pari)回應,「這個山谷的懸崖是90度,我們希望居民能離開這個地方,若他們不願離開,我們將不得不使用武力」。房屋距離墜谷僅幾步之遙,居民依然拒絕搬家。(圖/翻攝自X)
超前佈署!花蓮縣政府一級機關全面碳盤查
為加速淨零排放各項政策的推動,花蓮縣政府於2022年成立「花蓮縣淨零排放推動小組」,12月11日召開「113年花蓮縣淨零排放推動小組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第二次會議」,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主持,除了與企業共同合作的努力外,縣府各機關也全面推動減碳各項政策,讓花蓮成為最亮眼的淨零城市。(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花蓮縣政府自2022年起在縣長徐榛蔚領導下,辦理花蓮縣淨零排放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小組會議,全面啟動淨零排放各項工作,花蓮縣政府早於2022年已開始超前佈署,建立溫室氣體盤查基礎,2024年完成依循ISO 14064-1標準的局處、示範鄉鎮及企業自主盤查工作,並計畫於2025年全面完成第三方查驗,領先國家在永續長會議中建議各縣市應於2025年完成機關盤查的目標,我們以七大面向和十六項具體策略,推進2050淨零碳排行動方案,並制定短期、中期與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展現實現淨零的決心,花蓮縣已實現145萬公噸CO2e的減量,提前超越2025年減量112萬公噸的目標,不僅彰顯花蓮縣在淨零排放工作的卓越成效,更是全國減碳績效的典範。(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今年度開始推動2050淨零轉型五大策略,包括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策略、推動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政府建立法規調適輔導團隊及行動指引、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此外,專家建議未來應善用大數據技術有效減碳,建構能源微電網強化地區韌性與耐災能力,並發揮地利推廣農業碳匯發展,進一步提升花蓮縣的減碳效率與永續發展能力。(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縣長徐榛蔚表示,永續是花蓮的日常,淨零排放不僅是短期任務,更是一個需要長期規劃和方向的目標,超前部屬的花蓮淨零,2025年花蓮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較2020年減少約16%(112萬噸),2030年則預估將減少59%(405萬噸),一直到2050年預估將減少100%(689萬噸),積極展現出花蓮縣在淨零排放工作的努力與成效,在努力推動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有賴各局處與專家委員們的商討與意見交流,讓我們能夠一步步完善花蓮縣的2050淨零碳排計畫,推動各局處共同協力完成分工與行動方案,讓各項政策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雖然目前花蓮縣已有初步的成果展現,但不能以此為滿足,必須更加努力,縣府未來仍持續在跨部門的合作中,不斷檢討與優化行動策略,以期在本縣建立一個具韌性、可持續的低碳環境。(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在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展現了跨領域合作和在地化研究的重要性。淨零排放的工作需要縣府、在地企業及縣民一起來努力推動,未來花蓮縣將持續深化與在地企業的合作,打造機關碳中和示範點、結合有機農業與農產品碳標籤、推動低碳旅遊碳足跡認證、持續建構沼氣發電與循環零廢棄、強化綠能運輸、推動節能建築及建構韌性防災的環境等各項工作。全面帶領花蓮縣大步邁向山海之間尋找對頻,超頻的花蓮淨零。(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政府 廣告
邁向新型態經濟模式:EBC金融集團解析碳定價為何成新石油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EBC金融集團(英國)CEO David Barrett 接受專訪深入探討了碳定價的深遠影響。在減少排放與維持經濟成長的雙重挑戰下,David分析了創新、政策與經濟韌性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協同作用,為市場指明方向。理解碳定價:全球演變碳定價常被誤解為一種稅收,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化機制,透過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定的貨幣價值,來應對氣候變遷。 David解釋道,碳定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美國在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後,開始推行排放抵銷政策。這些初步的措施,鼓勵工業透過在監管框架內交易排放許可證來減排。到了1990年代,國際碳信用市場在《京都議定書》下逐步發展,儘管進展因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未參與,受到一定限制。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的達成,全球在碳定價方面同步,碳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 David補充說:「一個碳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約一噸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氣體的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它們的排放,從而有效地平衡其碳足跡。「碳信用是基石,企業透過購買這些信用,支持碳減排項目,從而抵消自身的排放,推動全球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的連鎖反應:成本、去工業化還是永續成長?碳定價的經濟影響複雜且深遠。儘管有些人擔心,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已開發經濟體的去工業化,David強調,碳定價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發展,而非抑制經濟成長。談到台灣的做法,David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透過購買國際碳信用,並將其出售給從事高排放項目的本地企業。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減輕了企業的即時財政負擔,鼓勵了永續發展。綠色科技:成長的催化劑碳定價有望推動創新,尤其是在依賴高排放產業的經濟體。 David表示:「鑑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可能促使本地創新,推動行業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理論表明,監管變革能激發創新,進而推動增長。」儘管對於碳定價直接推動創新仍存疑慮,但David認為其中邏輯很清晰:合規需求可以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長遠來看,這些創新將推動產業轉型,在確保永續性的同時提升競爭力。ESG與綠色科技投資:謹慎的樂觀態度David對碳定價與綠色科技投資間的關係持審慎態度。他表示:「人們應從長遠角度權衡成本與收益。這並非一個立竿見影的成長或獲利的靈丹妙藥,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SG市場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展示金融市場如何將一個好的理念,轉變為一個創造費用的產業,最終讓它們受益多於市場本身。保護中小企業在碳經濟中的地位碳定價的一個潛在擔憂是其可能對中小企業(SMEs)造成的影響,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缺乏資源來採用綠色技術。 David表示,大多數碳定價機制都是為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他指出:「為了確保重點關注大型項目,台灣的框架最初將排放量超過25,000噸的項目作為目標。這讓中小企業免受即期壓力,有時間和空間去適應綠色實踐。」這種方法確保了財政責任由那些最有能力應對的企業承擔,同時讓中小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經濟。邁向綠色未來:政治與經濟的共識與分歧儘管碳定價已成必然趨勢,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仍沒有同步。 David指出:「最近歐洲和美國的選舉反映了選民對雄心勃勃的綠色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多數人原則上支持環境變化,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成本和可行性使其更難以推行。」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例,David闡述了平衡環保目標與經濟現實的挑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綠色政策對製造商及其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裁員和經濟成長放緩。這些挑戰突顯了務實政策的重要性,在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平穩永續轉型的同時,協調環保目標與經濟韌性。
領航氣候行動 國泰金勇冠金融業獲TCSA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
國泰金控淨零轉型成績斐然,「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今(11)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勇冠台灣金融業,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將永續策略與治理融入營運、投融資與各項服務,更前瞻永續國際脈動,邁向2050淨零願景。國泰金控接軌國際前瞻氣候變遷脈動,連四年前進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二度受邀倫敦證交所於國際舞台倡議台灣、亞洲到世界的永續金融觀點,成就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做為台灣第一家RE100金融業會員,承諾2050年金融資產淨零排放,積極議合與利害關係人協力共好,密切關注投融資企業的氣候轉型路徑與發展,傾集團之力推動再生能源投融資,響應國家重要能源政策,鼓勵壽險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今(2024)年10月由國泰人壽投資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與國泰電業共同取得50%股權,實踐永續承諾。國泰金控更首度榮登「2024富比世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台灣唯一百大企業,透過「多元包容」、「彈性配速」措施,打造公平與共融友善職場環境。國泰人壽連4年獲得「永續報告白金獎」,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遵循聯合國發布之「PSI永續保險原則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的壽險公司,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議題納入日常營運,透過永續報告書揭露永續專案與作為,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及行動方案,資訊揭露完善透明。今(2024)年國泰人壽以800萬保戶資料為基礎,成為首家發布「保戶健康年報」的保險公司,點出擁有保險保障者擁有3大優勢,包含:國壽保戶之平均壽命較國人延長3歲、可避免死因死亡率低於全國、及罹癌後5年存活率高於全國,盼望引領與陪伴國人邁向更健康的生活。「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由國泰金控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領獎主管從左至右分別為:國泰建設總經理李虹明、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王麗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國泰證券副總林聖達、國泰投信協理李旼易(圖/國泰金提供)。國泰產險持續導入最新準則(GRI、SASB、IFRS S1)、永續金融評鑑題目、先行者聯盟承諾等,完成高達16項會計師有限確信,提供值得信賴與完整的永續資訊。國泰產險於官網打造全新中英文企業永續專區,針對利害關係人關心議題,定期檢視公司發展結合集團永續願景與策略藍圖目標進程,透明揭露於企業永續專區,宣示永續決心。國泰證券以「支持、賦能、創新」為核心,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更大永續價值。在客戶服務上,推出具永續效益的創新金融商品,承銷輔導七家11案具環境效益或社會效益公司、累積承銷14檔綠色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面對員工發展,著重多元職場與學習資源,營造健康工作環境。國泰證券也積極回應重大環境議題,近三年(2021-2023年)累積減碳相比2020年超過五成,去(2023)年低碳投資金額達5.01億元,再生能源使用率超過58%。國泰投信今(2024)年度首次發布《2023年永續報告書》,全面整合了全球重要的永續框架,為台灣首家獲得會計師有限確信報告且唯一榮獲永續報告獎之投信業者,報告書中充分透明揭露永續作為,內容超越現行投信法規要求,將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國泰投信自主研發「永續資訊整合系統」,結合AI科技,整合巨量ESG資訊以利投資決策,包括氣候風險評估和生物多樣性監測。創新推出取得專利的Cathay QE議合量化指標,可具體衡量金融業的永續影響力,更加與時俱進。2024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_國泰金控暨子公司獲獎一覽表(圖表/國泰金控提供。)
主持民進黨中常會 賴清德分享出訪太平洋三項收穫
民主進步黨今(11日)召開中常會,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會中表示,他上周出訪太平洋友邦,得到了三項收穫,第一是深化跟友邦的情誼,其次為開啟了「價值外交」的新時代,第三點則是凝聚海外挺台灣的力量,他期許未來不只要團結全體國人,更要與世界的民主陣營站在一起,促進彼此的繁榮發展。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在中常會後轉述,賴清德總統指出,上週五他完成了就職總統後的首次出訪。這趟7天6夜的「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前往了太平洋友邦國家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並過境美國夏威夷和關島。而這次出訪,有三項重大收穫。賴總統說,第一是深化跟友邦的情誼,台灣與三個太平洋友邦,共享南島語族文化,以及對民主自由價值的堅持。除了友邦熱烈的歡迎之外,我們也看到,台灣和三個友邦,在公衛、糧食、氣候變遷、數位轉型,以及海事安全上,都有許多具體的合作成果。「我相信,這些成果,都能夠進一步鞏固、深化台灣跟友邦之間的情誼。」賴總統指出,第二項收穫是開啟了「價值外交」的新時代。他說,這三個友邦面對極權主義的擴張,以勇敢的態度,堅定支持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並繼續與台灣站在一起。在過境美國夏威夷及關島時,州長、總督、當地的議會與政要,也都強調共享民主價值的重要性。賴總統表示,台灣的民主自由,是許多前輩犧牲奉獻,才爭取到的成果,如今我們肩負起守護民主自由的責任,不只要團結全體國人,更要與世界的民主陣營站在一起,共同抵禦極權主義的擴張,也促進彼此的繁榮發展。賴總統說,第三項收穫是,凝聚海外挺台灣的力量,這次出訪,非常感謝許多僑胞朋友,從各地遠道而來,共聚一堂,彼此團結一心,共同為台灣貢獻心力。另外,賴總統本次過境關島與夏威夷,他指出,關島議會連續四年通過決議,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夏威夷州議會,更送給台灣人民美國國旗和夏威夷州州旗,代表對台灣的熱烈支持。他說,挺台灣的力量,不分海內外的國人,在全球各地的僑胞朋友、友邦國家、以及民主夥伴對台灣的大力支持,都透過這次的出訪凝聚在一起。賴總統也提到,昨天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他要特別勉勵全體黨公職,謹記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前輩,並且持續努力堅持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確保人權的深化。他強調,過去我們民進黨爭取民主,現在要守護民主,民主台灣會繼續走向世界,絕對不會走回頭路。
小琉球珊瑚礁覆蓋率剩1成 監院糾正海委會、屏縣府等單位
監察院今(11日)指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長期遭受破壞,致嚴重衰退與失能,尤以沿海遊憩活動密集區之珊瑚覆蓋率更為低落,僅為11.9%,遠低於東北角、花東、綠島、蘭嶼、墾丁、小琉球及澎湖等地的平均,權責機關顯有疏失,監察院糾正海洋委員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監委范巽綠、林盛豐調查,小琉球於2015年以前,活珊瑚礁覆蓋率約30%至50%,2016年因聖嬰現象導致海水水溫異常升高,引發全球珊瑚大白化,墾丁、綠島、小琉球和澎湖嶼坪均出現珊瑚覆蓋率下降情形,小琉球更是大幅下降至10%至20%,但是墾丁、綠島、澎湖嶼坪的珊瑚在白化後的1至3年內覆蓋率均有所回復,唯小琉球卻未有明顯的回復跡象,2021年至2023年小琉球平均珊瑚礁覆蓋率僅為11.9%,為全台最低,低於平均33.4%,第二低的東北角則為24.6%。「氣候變遷造成之高溫衝擊雖對珊瑚礁系統形成生存壓力,惟相較台灣其他樣點,小琉球珊瑚礁復原情形較為緩慢,小琉球珊瑚礁系統遲難復甦,顯示該地恐仍持續存在其他生存威脅。」范巽綠及林盛豐調查後,認為相關機關有未善盡權責之處,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通過二位監察委員提案,糾正海洋委員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監察委員指出,針對小琉球遊客量、遊憩行為等事項進行規劃、建設及管理,係屬鵬管處業務範疇,並由觀光署主管之。鵬管處數次委託之承載量評估,仍以觀光發展為依歸,對於海洋生態保育恐難有實質裨益。海委會長期以來既知小琉球環境承載量評估與海域生態息息相關,自可主動進行評估調查,惟該會未積極為之,反寄託於觀光主管機關鵬管處所為之調查作為,任令小琉球周遭海域之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趨於惡化、劣化,洵有缺失。范巽綠、林盛豐強調,屏東縣政府前於2015年公告劃定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包含肚仔坪、杉福、蛤板灣、漁埕尾及龍蝦洞5區之潮間帶,並於2022年規範人流管制措施,惟迄今仍有蛤板灣及龍蝦洞之潮間帶未進行人流管制,對於小琉球島上熱門潮間帶及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無法完全落實遊客總量管制,造成小琉球海域海洋生態沉重負擔;又長期忽視該島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及生態惡化狀況,遲至2024年始將珊瑚列入該縣「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之保育對象,實有檢討改進之必要。監委指出,海委會雖定有「海域環境分類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然珊瑚礁生態系對於水體中營養鹽含量變化較為敏感,海委會卻未據以研擬更嚴謹、適切之規定,相比鄰近亞洲國家如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之海域環境保護規範與力度,猶有不足。小琉球島上雖已設立4座污水處理設施,然污水處理對於營養鹽去除效果有限,小琉球多處潮間帶仍有藻類繁生等優養化現象,致使珊瑚礁生態系持續惡化,珊瑚覆蓋率僅剩約1成,海委會及屏東縣政府均有檢討改進必要。
訪自民黨會幹事長森山裕 林右昌:建立兩黨定期交流機制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赴日參訪,9日拜訪自民黨黨部並與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青年局中曾根康隆以及國際局代表等人進行閉門會談。林右昌表示,民進黨與自民黨有長久的互動交流,期待未來兩黨間保持暢通且制度化的交流管道,而民進黨正在規劃成立類似青年局的組織,期望未來雙方能定期互訪。林右昌表示,這是他睽違20年後再次拜訪自民黨本部,他代表民進黨賴清德主席感謝歷屆自民黨總裁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支持以及對台海安全的關切。林右昌說,自民黨青年局每年訪問台灣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民進黨正在規劃成立類似自民黨青年局的組織,將由黨內45歲以下的國會議員以及40歲以下的直轄市與縣市議員組成,以做為未來雙方交流的對口,期待未來兩黨間保持暢通且制度化的交流管道,而青年局互訪機制能進一步定期化,並以明年上半年民進黨青年局成立後首訪日本做為目標。在會談中,雙方也就印太局勢、經濟安保、災防應變、氣候變遷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林右昌也特別感謝石破茂總理在今年11月的日中首腦會談時,當面向習近平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對日本的重要性並表達關切。林右昌提到剛結束的十二強的賽事說,台日的比賽相當精彩,在賽程中雙方互有輸贏,但勝負倒是其次,他觀察到的是雙方國民對於對方的敬重,不會因為輸贏就惡言相向,反倒是互相加油,這是相當難得也真心的情感,未來台日之間,不只是棒球、在科技、經濟上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互相學習,共同發展。民進黨介紹,幹事長、眾議員森山裕為日本重量級政治家,已成功連任眾議員20年,長期擔任自民黨內如國會對策委員長,選舉對策委員長等重要職位,亦曾擔任農林水產大臣,為自民黨骨幹人物。青年局長、眾議員中曽根康隆曾任防衛大臣政務官,立場友台,曾多次拜訪台灣;因祖父前首相中曽根康弘於日本時代曾居住高雄明德新村,亦曾來台拜會祖父故居。
南島友邦出訪落幕 賴清德:凝聚海外挺台力量開啟價值外交時代
總統賴清德6日晚間抵台,結束7天6夜的出訪友邦之旅,並向外界說明此次「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外交行程的收穫,其中包括深化跟友邦的情誼,開啟「價值外交」的新時代,並成功凝聚海外挺台灣的力量。為期7天6夜的「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之旅能夠圓滿完成,賴清德對此感謝美國政府秉持安全、尊嚴、舒適、便利的原則提供協助,讓此次的採訪不僅可以順利成行。他表示,只要堅定捍衛民主、深化民主,以民主的普世價值,跟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交往,一定可以得到更多支持,不僅可以守護台灣,也可以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針對此次出訪的收穫,賴清德分別列舉了三項。第一,成功深化跟友邦的情誼,賴清德表示,訪團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吐瓦魯國及帛琉共和國,都受到友邦人民的熱烈歡迎。他要感謝馬紹爾群島海妮(Hilda C. Heine)總統、吐瓦魯戴斐立(Feleti Teo)總理,及帛琉共和國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總統熱情接待,堅定支持台灣。台灣和這三個國家共享南島語族文化,在參訪過程中他深刻感受到我們就像是一家人一般。第二,開啟了價值外交的新時代。賴清德指出,在這次出訪中,他看到台灣和這三個友邦國家在公共衛生、糧食安全、氣候變遷、數位轉型以及海事安全,都有許多具體的合作成果。相信這些具體的合作成果會進一步鞏固跟友邦的情誼。第三,凝聚了海外挺台灣的力量。賴清德感謝所有海外僑胞,除了當地僑胞,還有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僑胞前往他拜訪的地點。大家團結在一起,為台灣喝采、加油,也願意繼續為台灣貢獻心力。這份心意讓身為總統的他非常感動,也為我們僑胞的表現感到驕傲。賴清德強調,「德不孤必有鄰」。只要堅定捍衛民主、深化民主,以民主的普世價值,跟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交往,我們一定可以得到更多支持,不僅可以守護台灣,也可以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泰國暴雨釀洪災至少30死 氣象部警告:未來幾天還會下
泰國南部因連日的暴雨引發毀滅性洪災,已有至少30死,3萬人流離失所,而據未來幾天的氣象預報,還會再下豪雨。據半導電視台、法新社報導,洪水席捲泰國和馬來西亞,兩國當局搭建避難所制定疏散計劃,因為未來幾天還會下豪雨。泰國官員4日指出,泰國南部遭遇嚴重洪災,超過3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死亡人數攀升至30多人。據了解,北大年府、那拉提瓦府、宋卡府和也拉府災情最嚴重,而政府也部署救難隊,為每個省撥了5000萬泰銖(約新台幣4736萬元)的抗洪資金,給每個受災戶發9000泰銖(約新台幣8524元)的補償金。儘管目前泰國多個省份的水位有下降,不過當局估計5日會下大雨,會有進一步的山洪風險,當局準備了避難所、水泵、卡車、船等待命,為了應對豪雨。泰國氣象部門警告,南部還會有大雨和洪水。此外,鄰國馬來西亞也受洪水所擾,上週超過15萬人撤離,不過截至4日,撤離人數已降為6.4萬人,死亡人數從5人減為2人,但當局沒給出下降原因。一名在吉蘭丹州東北部的道北鎮擺攤的老闆說,以前從沒發生過這樣的事,他無能為力,如果沒人幫他,甚至不知道如何重新開始。雖然該地區每年都會經歷季風降雨,但科學家說,氣候變遷會有更強烈的變化,更有可能發生破壞性洪水。
工研院:2025年景氣升溫+AI助攻 台灣製造業產值將達25.9兆元年成長6.48%
工研院今(4)日預估,2025年經濟景氣將緩步回升,輔以AI終端應用商機擴大,預估整體製造業產值達25.9兆元新台幣,年增率為6.48%,其中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2.40兆新台幣,較前一年成長7.5%。工研院今日舉辦「2025年台灣製造業暨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5年台灣製造業及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根據工研院IEKCQM團隊預測,全球通膨緩步下降,隨著美歐進入降息循環,經濟景氣回暖步伐穩健,輔以AI熱潮點火帶動,2025年4大工業也將呈現溫和成長,依序為資訊電子10.33%、金屬機械3.54%、民生工業3.53%、化學工業2.42%;不過需審慎留意,區域衝突升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步伐不一,中國產能過剩、氣候變遷加劇等,將增添全球經濟不確定因子。對電子零組件產業觀察部分,工研院指出,零組件產業受惠於人工智慧帶動產品規格提升,搭配廠商所擁有堅實的基礎與科技研發實力,縱使2025年全球有不確定因素,台灣電子零組件成長動能仍將持續。工研院預估,2025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包含:顯示器、電路板、被動元件、LED元件、感測元件與電池元件)產值規模加總2.40兆新台幣,成長率約為7.5%,優於2024年的5.4%。工研院分析,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兩岸以外的產能建置仍在初期階段,雖勢在必行,但在無法確保訂單量及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目前多數廠商產能規劃仍偏保守,倘若因美國新政去中化的力道能強化客戶對於供應鏈海外工廠訂單的支持,未來供應鏈海外擴廠規模與速度恐將加速。另外,工研院認為,現階段全球供應鏈的轉變仍以去中化為核心思維,以Apple供應鏈為例,雖然中國比重從2019年至2023年下降7個百分點,但同期中美國只增加了1個百分點,實際上受惠的國家以東南亞與印度為主,展望未來,不論從關稅或客戶期待的角度,皆會加重供應鏈「美國化」的壓力,美國生產的比重將會逐步提高。
台北市推動校園綠化 114年起提高植樹補助
為實踐環境保護行動、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熱島效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動各校設置田園、綠屋頂及綠牆,並訂定「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田園城市實施計畫」,為擴大校園綠覆率及落實碳匯教育的環境,增加垂直綠化以及植樹項目,透過教育與實際行動,提高環境永續意識及落實淨零碳排目標。教育局表示,為落實2050淨零碳排,將淨零友善行動融入學習,自112年起推動各校運用校內空間參與植樹運動,迄今已累積37校響應增加校園樹木量,更規劃於114年全面推動校園植樹計畫,以「生物多樣性」、「零淨損失」、「自然正向成長」等概念,鼓勵各校將「植樹」融入課程活動,有別於以往提供1萬元補助增加校園樹木量之做法,114年將提高補助金額至每校最高3萬元,著重校園環境之評估、樹種之選擇及加強學生對淨零排放知能之教育,不僅擴大校園綠覆率,更期許加深學生對碳匯及環境永續之知能。教育局擇至善國中擔任示範學校,辦理「種一棵減碳樹,育一片永續林」植樹課程活動,由鄧進權副局長參與課程觀摩,並與學生一同體驗植樹,方健諺老師於903班理化課將減碳知識結合SDGs及植樹行動,讓學生認識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自己的行動實現碳中和的概念。課程中,學生將學習能量轉換與碳循環的概念,理解植物如何在自然界中扮演「碳吸收者」角色,同時認識「減碳存摺」如何紀錄及量化日常環保行動(如搭乘大眾運輸或植樹)所帶來的減碳效益,激勵學生透過累積「綠色存款」參與永續發展的行動。教育局說明,增加校園綠覆率是推動環境永續的重要政策,學習不應只是知識的堆積,更應有情境及脈絡,各校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耕耘田園及綠屋頂,紛紛發展出校本特色,武功國小展現導入科技結合綠能、循環維護田園的作法、吳興國小更運用田園推動融合教育,普通班與特教班學生共同於田園進行農耕體驗,透過播種及觀察,體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並發展互助學習之品德教育。教育局表示,以創新、前瞻、卓越、永續為願景,高度呼應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期待未來環境的友善行動與永續作為,通過「增匯」、「減碳」、「創綠」三大面向的推動,期望能將校園打造成為淨零碳排的示範場域,將淨零排放相關知能扎根。
彰銀前三季EPS1元今年將創新高 保守看待明年房市量縮價盤整
彰化銀行(2801)25日召開第3季線上法說會,今年前三季累計合併稅後盈餘達新台幣112.4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89%,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0元,資產報酬率ROA為0.37%,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5.80%。截至10月彰銀稅前盈餘已突破150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盈餘124.55億元,累計EPS為1.11元創同期新高,預計2024年營運表現有望再創新高;明年股利配發政策可望優於今年。彰銀今天收盤股價為17.90元,上漲了0.15元,漲幅達0.85%。彰銀發言人副總經理吳慧貞表示,彰銀前三季受惠於新興科技商機強勁,以及出口動能持續回升,國內外高科技大廠接連擴充資本支出下,促使存款和放款業務穩健發展,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0.13%及10.17%。放款方面,主要來自中小企業放款及個人房貸業務,增幅分別為12.53%及11.56%;預期明年房市延續今年第四季的交易量保守,只是在房價上受到建材與工班等人力成本仍高、通膨等壓力,不易有很大幅度的修正性。彰銀並指出,儘管預期明年全球經濟將有回暖的跡象,但仍需注意多項不確定性因素,包括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持續的地緣政治衝突、中國經濟政策的影響、川普政府執政後政見的落實程度,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國內經濟則可望受惠於人工智慧的商機及降息的利多刺激,有助於穩固明年的出口與投資動能,同時推動民間消費。綜合來看,台灣經濟表現有望保持溫和增長,但由於人工智慧及服務業的成長基期較高,未來的增長幅度可能會趨於平緩,呈現「先蹲後跳」的發展格局。彰銀目前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隨著國內就業市場穩定及股市活躍,業務銷售動能持續強勁,前三季財富管理手續費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41.92%。在金融市場操作方面,儘管第三季換匯收益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在資金運用得宜情況下,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7%。在海外布局方面,彰銀持續增加服務據點。除了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澳洲雪梨及加拿大多倫多外,目前也已向金管會申請設立馬來西亞納閩分行。未來,彰銀將以新東向及新南向為拓展主軸,持續致力於服務台灣企業在海外的發展需求,並提升彰銀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在明年的營運策略方面,彰化銀行聚焦五大核心方向:首先,強化營運基礎與股東關係,持續深化永續金融政策,改善授信結構,並提高對外資訊透明度;其次,透過多元行銷與市場驅動,針對不同客群推出專屬產品,構建彰銀特色的金融生態圈。第三,推動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技術,無縫整合金融科技與客戶日常生活,提升交易效率與安全性;第四,增強企業韌性,涵蓋財務、營運及商業層面的韌性,並強化風險管理;最後,透過多元教育訓練,提升人才的專業素養和員工競爭力,促進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重視生物多樣性 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投入鯨豚及海龜保育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積極關注永續議題,支持海洋保育,中國信託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與獨立董事楊聲勇、許文彥,以及總經理高麗雪今(24)日參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簡稱「蘭陽博物館」)與中華鯨豚協會(簡稱「鯨豚協會」)舉辦之鯨豚調研及救援保育講座,參訪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簡稱「保育園區」)實地瞭解救援過程,並於現場協助刷洗海龜收容池、製作標本等救援站服務,偕同中信金控同仁與眷屬學習鯨豚、海龜擱淺時的正確救援觀念,為保護臺灣生物多樣性盡一己之力。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右二)與獨立董事楊聲勇(中)、許文彥(左二),以及總經理高麗雪(左一)、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右一)學習海龜救援知識(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楊聲勇指出,中信金控長期聚焦慈善、體育、反毒、教育及藝文五大公益面向,且持續關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議題,臺灣周邊海域鯨豚種類豐富,目前已紀錄的鯨豚種類約30種,占世界三分之一,且大型鯨豚具備固碳能力,對海洋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有重要作用,然而鯨豚為高度洄游物種,且具有成熟期晚、生殖數少等特性,並受到海洋塑膠廢棄物和噪音、漁網纏繞等人為威脅,數量及物種均持續減少,中信金控積極投入海洋保育行動,期望透過教育推廣活動擴大影響力,提升大眾對鯨豚保育的重視。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右二)與獨立董事楊聲勇(左二)、許文彥(右一),以及總經理高麗雪(左一)捲起袖子,協助刷洗收容池(圖/中信金控提供)。本次參與的獨立董事皆為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成員,以身作則投入環境保育,響應維護生物多樣性,號召近30位同仁與眷屬一同前往位在新北市樹林區的保育園區,保育園區內設置有復健池、檢查室、解剖及標本製作室,兼具救援、醫療、收容、野放及教育功能,在鯨豚協會志工的帶領下,召集人劉長春與獨立董事楊聲勇、許文彥,以及高麗雪總經理捲起袖子,仔細刷洗平時收容待援動物的醫療復健池,劉長春召集人表示親身體驗更能深刻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更藉由鯨豚協會志工的分享得知,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即為保護海洋生物最簡單的方式。參與同仁除學習鯨豚保護相關知識外,現場協助清潔海洋生物標本(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議題,為全臺首家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NFD)的企業,更於2024年提出「CTBC 30X30生物多樣性行動倡議」,呼籲利害關係人共同守護臺灣自然環境與物種,未來亦將持續關注氣候與自然生態議題,實踐永續淨零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的目標。
COP29最新氣候融資協議草案陷僵局 富國、窮國都有意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原預定22日閉幕,主辦國亞塞拜然發布最新版氣候融資協議草案,提出由富國承諾每年提供2500億美元,並在2035年達到預定規模,以協助窮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這一數字是《巴黎協定》所訂定目標的2.5倍,但不到開發中國家要求金額的1/4,因此同遭窮國與富國批評,各方分歧仍在。極可能延後閉幕。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要求各締約國都須設定「國家自主貢獻」(NDC)方案,每5年更新一次。NDC是一個旨在減少排放、適應氣候影響的氣候行動計畫。隨著2025年期限將至,COP29一大重點在於設定關於氣候資金的「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按《巴黎協定》,各國必須許下新的數字目標,取代原先的每年1000億美元目標。亞塞拜然22日下午發布關於NCQG的最新版協議草案,就全球氣候融資訂出新的具體數字目標,提出由已開發國家帶頭,每年提供2500億美元資金,並在2035年達到預定規模。草案也設定每年籌措1.3兆美元的更廣泛目標,其中資金來源同時包括公部門和私部門。一位歐洲談判代表告訴路透,新協議草案訂定的成本過高,而且在擴大捐助國數量方面做得不夠。在有關總金額多少、應採取何種融資結構、該由誰付錢等核心問題上,富國與窮國迄仍缺乏共識。過去氣候峰會就經常因談判陷入膠著,導致延後閉幕。由逾130個開發中國家組成的「77國集團加中國」(G77 and China),要求2030年底前達成每年提供1.3兆美元公共氣候融資,且其中至少須有5000億美元來自已開發國家。歐洲聯盟表示反對,並堅稱需要民間部門的資金配合。川普即將於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宮,美國的角色存在不確定性,也為COP29談判蒙上陰影。即便拜登政府做出承諾,是否會得到川普政府同意,大家顯然都打上一個問號。川普是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懷疑論者,外界擔心他再度退出在限制全球暖化方面具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恐嚴重破壞全球在減少依賴化石燃料的舉措,也可能讓中國、印度等碳排大國找到藉口來限縮國內的減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