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
」 大陸 中毒 手術 新冠肺炎男大生吃完燒烤狂拉…7天後竟四肢無力!ICU搶救換血5次 病因曝光
燒烤搭配一口透心涼的飲料,簡直是人生小確幸,但要小心燒烤雖好吃,也可能隱藏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大陸一名王姓男大生吃完燒烤後拉肚子,結果一周後竟四肢無力,最終確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醫生提醒,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根據《廣州日報》報導,一名王姓男子與同學享用燒烤後,出現了發燒和腹瀉的症狀,經過治療,腹瀉有所好轉,但一周後開始感到四肢無力,難以行走,於是立即前往廣州醫科大學附設番禺中心醫院就診。醫生透過神經檢查發現,王男的雙下肢難以抬離床面,右下肢肌力僅2級,左下肢肌力僅有1級,雙上肢肌力也只有4級,咳嗽和吞嚥功能明顯減退,病情進展快,隨時可能涉及呼吸肌肉,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驟停,情況十分兇險。醫生高度懷疑是「格林-巴利症候群」,為了確診並實施精準治療,急診團隊立即啟動緊急檢查流程,當天完成了頭顱MRI、腰椎穿刺腦脊髓液檢查、週邊神經抗體檢測等相關檢查。儘管如此,王男的病情仍然進展迅速,當晚便出現了呼吸困難,不得不進行氣管插管。醫生最終根據發病特徵、臨床表現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聯合腦科中心三區專科會診意見,明確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且迅速制訂了「拉鍊法」治療方案,即血漿置換後注射免疫球蛋白,循環治療5次。醫生指出,在重症醫學科一區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王男的病情逐漸好轉,雙手力量恢復至正常水平,雙下肢也能逐漸抬離床面;為了幫助他早日康復,預防肌肉萎縮,醫療團隊同時啟動了ICU內的早期床邊復健治療,包括床上單車有氧運動、起坐及坐位平衡訓練、鼓勵式肺量計訓練以及床邊至病房的步行訓練等。醫生說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類免疫介導的急性發炎性週邊神經病變,大部分有前驅感染病史(胃腸道或呼吸道感染),本案例即為進食不潔食物,引起腹瀉,激發免疫反應,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每天1杯飲料…28歲女「血糖爆表」命危 多臟器功能衰竭進ICU
大陸浙江省海鹽市28歲女子渺渺(化名)近日因早上醒來頭暈目眩,前往醫院就診。一開始,醫生以為她壓力太大,沒想到血化驗結果出爐後,患者的血糖爆表,靜脈血糖竟高達56mmol/L,而正常範圍則在3.9-6.1mmol/L,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達到了13.3%,顯示渺渺至少近3個月血糖處於很高的水平,而她竟渾然不知,還一度陷入了昏迷狀態,需要緊急搶救。《澎湃新聞》報導,當地醫院檢查,渺渺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現象,如不及時搶救,就有生命危險。看著躺在病床上意識不清的孩子,渺渺的父母當機立斷,將其送往上海瑞金醫院救治。據悉,這是該院於今年3月24日接診過的一例病例,經過救護車送入醫院時,渺渺處於休克狀態。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後,醫生綜合認為渺渺為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狀態,同時合併膿毒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典型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渺渺患的是Ⅱ型糖尿病而不自知,渴的時候總想喝點甜的來緩解,如此循環往復加重了病情,而她同時併發的腸道感染,使得原本的糖尿病急症雪上加霜。入院後,渺渺完善了相關輔助檢查及化驗後,結果顯示她的外周血塗片有「綠色小體」,這是一種在危重病人的中性粒細胞中非常罕見的綠色包涵體。檢驗科醫生隨即告知急診醫生,提醒多加注意。檢驗科醫生介紹,綠色小體出現後,患者的病死率在58%至68%,多數情況下會在72小時內死亡。面對緊張局勢,瑞金醫院全體EICU醫護人員參與這一病例的搶救。在給與患者補液降糖、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抗感染、普通肝素抗凝後,還決定對其進一步運用床邊血液凈化,透過免疫吸附、單膜血漿置換、短時間斷血液濾過三種凈化模式聯合,去除因膿毒症所產生的炎症因子。經過積極治療,渺渺終於在3月27日度過了炎症風暴,生命跡象逐漸平穩。4月1日,渺渺拔除氣管插管,腸道感染也基本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在追問病史時,醫生了解到渺渺每天至少喝1至2杯果茶或含糖碳酸飲料,也酷愛甜食,再加上平時工作忙,很少運動,大量糖分和添加劑的攝入,導致了她的糖尿病。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盛慧球提醒,前來急診就診的年輕糖尿病急症患者,往往並不知曉自身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並普遍都有熬夜、喜高糖油膩飲食、飲酒、好靜不好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再疊加一些感染的誘發因素,就有可能發展為膿毒症甚至膿毒症休克。
陸女抽脂「心臟驟停16分鐘」才被CPR 家屬怒控非法行醫
大陸安徽省一名43歲張姓女子,2023年1月去醫美院所抽脂後死亡。相關單位經查,醫護動刀期間誤將心電監測儀警報視作儀器故障,直到16分鐘後才為她實施心肺復甦術,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也讓家屬痛批涉案主刀醫師、麻醉師資質不全,盼以非法行醫罪究責。根據陸媒《封面新聞》報導,龐姓男子淚訴,身高158公分,體重60公斤的妻子曾說想做抽脂手術,被他提醒「不要瞎整」,並以一些手術失敗的案例為鑑,本想就此打消她的念頭,怎料還是傳出噩耗,「出事後我翻看她的微信,發現她跟一個叫張X琪的人聊了好幾個月,對方一直用自身例子勸說她抽脂,說這是個安全的小手術,做完身材會有多好。」後來張女因去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接受抽脂手術,從此便與丈夫、3個孩子陰陽兩隔。龐男回憶,「張X琪就是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的業務員,讓我老婆趁我出差的時候去醫院。」阜陽市醫學會調查發現,張女1月7日上午10時15分,抵達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進行腰腹抽脂,10時47分院所內的心電監測儀傳出警報,主刀醫師、麻醉師等人卻未處理,直到發現心臟驟停,才又對她緊急實施心肺復甦術,而她送醫後因持續處於循環衰竭,同月17日宣告不治,而據司法鑑定,死因則是麻醉相關性心臟驟停致多臟器功能衰竭。龐男指出,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的監視器畫面顯示,麻醉師誤將心電監護儀器的警報聲視作儀器故障,「醫生還繼續在手術,最後麻醉師把儀器連接到自己身上才發現儀器沒事,是我老婆真的出現異常,從儀器報警到發現異常有16分鐘。」他的一席言論,都有獲得阜陽市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鑑定書》證實。阜陽市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鑑定書》顯示,主刀醫師未進行醫療美容主診醫師備案,不具單獨開展醫療美容外科手術資格;麻醉醫師是為執業助理醫師,不具獨立實施麻醉資格;主刀醫師及麻醉醫師註冊執業地點不在事發醫療機構,屬未依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規定;手術護理師為護士,不具開展醫療美容外科手術資格,術中進行抽脂手術操作,屬非醫師行醫。《醫療事故鑑定書》判定,醫方的醫療行為和病人的死亡存在因果關係,醫方應負完全責任,由於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的手術室無喉鏡、氣管插管套件、除顫儀等麻醉及搶救相關設備,不具開展全身麻醉條件;醫院術前檢查發現患者凝血功能不佳,醫方未能重視,仍對患者實施手術;心電監監測異常期間,醫護沒有及時正確判斷,導致未能發現患者異常及心臟驟停,耽誤搶救時機;醫護後來的搶救CPR不具規範,心肺復甦術品質不高。此案2024年1月一審開庭,主刀醫師、麻醉師被控觸犯醫療事故罪。龐男痛批,愛她醫療整形門診部根本沒有實施全身麻醉手術的條件,「主刀醫師、麻醉師都不是這家醫院的醫師,屬於接單賺錢的遊醫。」他也指出,主刀醫師庭上稱與麻醉師互不認識,上手術台前沒看過妻子的體檢結果,他們還說手術使用的麻醉器具是從其他地方租借得來。「怎麼能不出事?」龐男認為,妻子面對當時情況,躺到手術台的那刻就是「九死一生」的結局。他也希望能以非法行為罪追究主刀醫師、麻醉師,「醫療事故致人死亡只能判三年以下,非法行醫致人死亡的判十年以上。」
17歲女誤喝防凍液送急診 多器官衰竭險死!醫靠「5斤白酒」救命
大陸安徽省阜陽市一名17歲女孩近日誤喝汽車防凍液,出現嚴重中毒反應,被緊急送進ICU,到院時已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一度徘徊在生死邊緣。阜陽市人民醫院接診後,醫生通過鼻飼的方式,先後往患者胃內注入5斤高濃度白酒,對抗解毒,成功將患者從鬼門關前救回。阜陽新聞網報導,事情發生在2月10日大年初一,阜南縣17歲女孩小娟(化名)誤喝下了裝在塑料瓶裡的300毫升汽車防凍液。此後不久,小娟就感覺腹痛和頭痛,症狀持續加重,看人出現雙人影。家人發現後,將小娟立即送到當地醫院。由於病情緊急,女孩被轉到阜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治療。「小娟送到醫院時,人已經昏迷。」阜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蔡曉培透露,通過進一步檢查,小娟的乳酸達到26mmol/L,病情極其危重,情況非常不樂觀。據了解,防凍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無色、透明、黏稠,但有甜味,進入人體後,會迅速轉化為極具毒性的物質草酸,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好在我們之前有過這方面的救治經驗。」蔡曉培說,雖然解毒劑甲吡唑目前國內還沒有上市,可以用白酒及時對抗,再用血液凈化等方式清除乙二醇和乳酸。為此,科室立即為小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由於小娟處於昏迷狀態,醫生通過鼻飼的方式,往小娟胃內注入高濃度白酒,對抗解毒。治療期間,小娟一度出現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損傷,命懸一線。醫生立即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並糾正休克,同時做好ECMO呼吸循環支持的準備。治療期間,醫生共鼻飼了5斤高濃度白酒。在急診監護病房搶救5天後,小娟神志逐漸轉清,各項指標趨於好轉,成功脫機拔管轉出急診ICU,近日即將出院。阜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楊一紅說明,小娟能夠成功救治,得力於該院急診科中毒亞專業擁有一支理論過硬、經驗豐富的救治隊伍,在遇到疑難和危重中毒患者時,能夠給出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醫生提醒,防凍液一定要盛在專門的容器裡,置於安全的地方,尤其不要讓兒童接觸到,一旦誤服應立即催吐,並盡快前往醫院救治,切不可大意,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救護天使暖人間1/奪年度十大傑出救護員 她看盡生死「救回OHCA最樂」
日前一名女消防員因為身高不滿160公分,差了1.1公分遭「退貨」,消防員夢碎後她申請釋憲,引發議論。其實警消人員中女性仍是少數,但卻是意外現場如同媽媽般溫暖的存在,國內首位登上時尚雜誌的女救護員陳冠穎站在第一線守護民眾13年,曾在一天內迎生送死,她說跟死神搶命的工作很高壓,但每救回一人就更能在崗位上持續激勵奉獻自己,無怨無悔。位於信義區永吉路上的永吉高級救護隊(高救隊),是台北4大專責救護隊之一,早上8點整,10多名隊員已經集合勤教,今天正值每月一次醫療顧問團到隊上指導,坐在教室正中央,綁馬尾、戴眼鏡的陳冠穎(35歲)特別顯眼,也是在場唯一女性,她不但具備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還一舉拿下2023年十大傑出救護員第三名。永吉高救隊是台北4個高救隊之一,專責救護勤務,但重大火警、意外現場也能看到他們從死神手中搶命的身影。(圖/趙世勳攝)這時,出勤鈴聲大作,今天值第一班的冠穎和夥伴們迅速熟練上車坐定,遵守消防局規定、白天70秒出勤原則,趕到案發地進行勤務,這一次他們接到癲癇救護任務,地點在虎山登山步道,車子趕到登山口,一行人下車揹著救護裝備爬山,直到接觸傷者後給予處置,將他帶下山送醫,任務才算圓滿完成,這趟任務從出勤到收隊時間近3個小時。這是冠穎上班的日常,她所屬的高救隊有別於一般消防隊,平時沒有打火任務,僅專責救護,但在重要火警和災難現場有需要時仍會前往支援,因為擁有EMT-P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不僅能執行如傷口包紮、心肺復甦、緊急接產等初級救護工作,也能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更具風險的侵入性醫療行為。 站在第一線用專業守護民眾,冠穎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看過許多生死。她瞇起眼睛回憶,某天一上班就接到任務前往1名孕婦家,發現她羊水破了、小孩頭已經出來,冠穎立刻幫忙接生,所幸僅5分鐘即順利產下小男嬰,孕婦開心哭了,一旁的丈夫和大兒子歡呼大叫,喜悅感染冠穎,「覺得今天很棒」;不過,值班快結束時,她接到OHCA救護,患者年紀很大、身體器官衰竭,她和家屬看著老人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一天內接生新生命也送走長輩,心情實在五味雜陳。」陳冠穎出生於台南,在家中排行老二,當年大姊和她前後考上警專,後來一個當警察,一個則成為消防員,而冠穎喜愛生物學,後續專攻救護,從打火女英雄轉職成高級救護技術員。拿下2023全國10大傑出救護員第3名,陳冠穎心中特別感謝男友的支持與體諒。(圖/當事人提供)由於專責救護隊的身分,常接到OHCA(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勤務,冠穎說,黃金救援必須在4分鐘內跟死神搶命,「救人一命,我覺得最有成就感!有次救回一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我轉頭告訴家屬『心跳回來了』,對方當場感激下跪。」每次順利救人,冠穎覺得一整天就很值得,也因為這份成就感激勵、支持著,對冠穎來說救護員不僅是工作也是守護民眾的責任。
7旬翁罕見心梗合併心室中隔破裂! 心外團隊成功救命
70歲吳先生是老菸槍,因呼吸喘、胸悶、冒冷汗,送安南醫院急診治療,經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導管檢查,發現吳先生右側冠狀動脈完全堵塞,發生心臟下壁心肌梗塞,在氣球擴張術並支架治療後,其依舊血壓低、心跳快,且升壓劑使用後效果不如預期,心臟超音波赫然發現心臟的心室中隔,因發生心肌梗塞已產生破口。安裝葉克膜搶救 順利手術出院因為嚴重休克且早期於這類心肌梗塞合併心室中隔破裂患者手術死亡率高達六成,因此陳偉華副院長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幫患者安裝上葉克膜維生系統,先穩定吳先生的生命徵象,同時等待手術的最佳時機。等待了一週後,為了避免病情惡化及感染風險,醫療團隊於術後一週幫吳先生執行經右心室雙層補片心室中隔修補手術,手術過程順利,順利脫離葉克膜維生系統,術後第三天後成功拔除氣管插管,並於術後兩週順利出院,吳先生目前已存活超過兩年。心肌梗塞合併症 小心提高死亡率陳偉華副院長說明,心肌梗塞合併心室中隔破裂相當罕見,發生率約為0.3%,如果不手術治療,30天內死亡率高達九成。雖然心室中隔缺損修補為搶救患者唯一的治療手段,然而因為剛發生心肌梗塞,梗塞心肌壁脆弱,根據歐美各大醫學中心統計研究顯示,於發生梗塞7天內執行心室中膈修補手術,手術死亡率高達6成,甚至兩週後手術也高達3成,因此使用各類維護心血管循環的機械輔助裝備,在護航這類重症患者到適合手術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冠狀動脈阻塞 不輕忽併發症心肌梗塞合併乳突肌斷裂發生率一樣相當罕見,約0.5至5%,雖然以休克為表現,但診斷上一樣相當不容易,胸前超音波有時容易低估,必須在臨床懷疑下做經食道超音波較好發現,手術死亡率雖然高達2至3成,但保守藥物治療百分百會死亡。這類因為心肌梗塞本身發生的併發症,雖然罕見,一但發生則死亡率相當高,因此針對冠狀動脈阻塞疾病的心臟患者,儘早安排導管手術打通胸痛不適病患的血管,一旦導管無法處置,外科醫師會立刻接手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面對因心肌梗塞產生的各類嚴重併發症,也責無旁貸盡力搶救。
母子啖河豚中毒…他手腳發麻送醫 心跳驟停險死:吃好幾次都沒事
南投清境農場昨(26日)傳出河豚群聚中毒事件,1名開小吃店的洪姓男子邀請友人品嚐河豚火鍋,造成1死8送醫悲劇。無獨有偶,大陸福建省福州市1對母子日前吃了河豚,其中媽媽喝了湯,兒子則吃了肉,2人1個多小時後出現舌頭發麻、手腳無力等症狀,後者更一度心跳停止,經搶救後撿回一命。《福州晚報》報導,該對母子日前被送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覆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ICU,2人到院時出現意識不清、呼吸衰竭、雙側瞳孔散大等危急情況,接受了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呼吸,其中兒子一度心跳驟停,經心肺復甦搶救後,才恢復生命跡象。ICU醫護人員日夜堅守、密切監測,為患者施予血液灌流、器官生命支持等個體化診療方案,這對母子總算逃過一劫,恢復了自主呼吸及意識,病情逐漸改善,目前兒子林男已康復出院。林先生回憶,他們已不是第一次吃河豚,先前都沒有中毒,當天父母買到1條1斤左右的河豚做為午餐,他吃了肉,母親則喝了湯。林男說,「午飯後,我睡了1個多小時,醒來後覺得全身不對勁,整個頭面部和舌頭都發麻,手腳也開始發軟,沒辦法走路。我意識到是河豚出了問題,趕緊打親戚電話送我上醫院。」林男送醫後,母親也出現類似症狀,後續也被送到醫院搶救。報導指出,河豚中毒潛伏期很短,短至10至30分鐘,長至3至6小時發病。若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10分鐘內死亡,遲者4至6小時死亡,病死率超過30%。附一醫院ICU主任林建東表示,河豚體內含有1種神經毒素,這種毒素結構穩定,經高溫煮沸、日曬、醃製、火烤等常規的烹調方式都難以破壞。醫生說明,進食有毒河豚後,河鲀毒素首先會刺激局部胃腸道,引起消化道症狀,被吸收入血後會迅速作用於外周及中樞的神經末梢,占領並阻斷神經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導致神經元無法傳達運動指令,使中毒者的神經及肌肉癱瘓。有數據顯示,0.5毫克河鲀毒素即可致死,且無特效解毒藥。
河豚神經毒素「氰化鈉千倍」中毒致死率6成 專家教2招預防
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人吃河豚發生中毒意外,釀1死8中毒。對此,毒物專家招名威表示,「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他也教2招預防。南投縣衛生局也說,民眾應避免食用河豚。招名威在臉書發文,「日本美食這麼多,唯獨河豚料理一直是我望之卻步的美食,畢竟,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河豚毒素是名為Tetrodotoxin的化合物,不是網傳的氰化鈉,別搞錯了!」招名威說,「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所以無論生吃或熟食河豚肉,都會中毒!」回顧過往的河豚中毒案件,招名威說,「多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但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台灣河豚有30多種,肝臟跟卵巢毒性最高,雖然有些河豚肉沒毒,但是內臟可能有毒,料理時會汙染到肉,「加工業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常常造成食物中毒事件。」招名威強調,「中毒症狀還是以攝入的劑量為標準,中毒症狀大多是在食後3小時內,通常是10~45分鐘產生。主要以影響神經系統為主,常見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劑量高、嚴重時則可能導致複視、無法發聲、瞳孔擴大、眼肌無力、抽搐、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61%,很高!」招名威說,「但麻煩的是,由於無解毒劑,因此也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如未產生呼吸衰竭,比較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最後,如何預防?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至於要怎麼預防?招名威說,「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也說,有毒河豚所含之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其潛伏期短,民眾食用河豚後約10~45分鐘即有症狀,主要為唇舌麻痺、四肢麻痺、嘔吐、失聲、漸進性肌肉麻痺、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由於目前並無解毒劑,且毒素不會因加熱而失去毒性,即使河豚經過烹煮後仍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台灣水產品種類繁多,民眾可選擇無毒的魚種食用,避免食用河豚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切勿貪圖美味冒險嚐試。
85歲翁住院治療胃病 他因多顆牙齒和假牙套卡肚子肺部喪命
大陸常州一名長者因胃病住進一家民營醫院,在住院治療期間,這名長者口中的多顆牙齒以及一個假牙套竟掉進肚子裡,造成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不幸離世。死者兒子孫先生。(圖/翻攝自荔枝網)根據死者的兒子孫先生表示,父親今年85歲,今年三月,他到養老中心探望父親時,發現老人家胃口不好。經送醫檢查,原來老人家有消化道穿孔、重度貧血等疾病,第二天,院方為老人進行手術。手術完成後,孫先生的父親整個人的狀態好轉。不過3月24日,老人家突然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狀況,院方為老人做了氣管插管,當天下午,當家屬到醫院ICU探望老人時,醫生交給了家屬一顆牙齒,稱是為老人做氣管插管時發現的。長者口中的多顆牙齒以及一個假牙套竟掉進肚子裡。(圖/翻攝自荔枝網)孫先生瞭解到,肺裡的牙很可能會給父親帶來致命性傷害,比如發炎等,進而對其他器官造成影響。牙齒為何會進入胸腹腔內?醫院表示,老人在住院期間確實做了多次氣管插管,在插管前,醫務人員已對老人的牙齒做過相關檢查。沒想到20天後,醫院又在父親的胸腹腔內發現了六顆牙齒和一個牙套。根據孫先生表示,直到4月14日,做支氣管鏡的時候,發現肺裡有一顆牙,回過頭來再查,結果在食道下端,快進入胃的地方又發現了五顆牙,還有一個牙套。醫生表示,他父親肺部的這顆假牙並不好取出,經過醫院治療,孫先生父親胃部的狀況明顯得到了好轉,隨後就轉入了普通病房。然而沒過多久,意外再次發生,老人家出現了胃出血的情況,同時高燒不斷,父親肺部反復出現感染,直到老人臨終前,肺裡的牙都未能取出。在孫先生看來,自從牙齒進入肺部以後,父親的肺部就一直有炎症,高燒不斷,由於牙齒在身體記憶體在一定隱患,院方也一直在想辦法把牙齒取出,在此過程中,不僅加重家屬的經濟負擔,還讓老人家受罪。院方提出給予50萬元人民幣的補償,他們無法接受。目前,雙方就補償金額仍在做進一步協商。
狂咳一週沒看醫生! 26歲女檢查出「心臟大問題」險喪命
別小看身體上細微的症狀,因為這很有可能是某種重大疾病的前期徵兆。大陸一名26歲的秦姓女子,日前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她起初以為是普通感冒未在意,沒想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相當危險的主動脈剝離,緊急替女子進行心臟手術。根據《都市快報》報導,秦女本月初出現咳嗽、咳痰症狀,由於這段時間剛好天氣變化大,她起初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所以只是自己去藥局買感冒藥吃,沒有特別在意,但後來一直未見好轉,甚至還愈來愈嚴重,她才趕緊去當地醫院就診。豈料醫師檢查完後,發現秦女是Stanford B型主動脈剝離,撕裂範圍從降主動脈近段至腎動脈水平,撕裂範圍廣且延伸至腹腔動脈,需要立即轉診到大醫院進行手術,對此,秦女事後感嘆「本來以為感冒咳嗽配點藥就行了,沒想到命都差點沒了!」替秦女醫治的主任醫師崔勇表示,秦女雖然年紀輕輕,但主動脈已經佈滿硬化斑塊,且她有動脈導管未閉先天性心臟病病史,降主動脈起始段狹窄壓迫左肺導致肺不張,因此才會有咳嗽咳痰等症狀。崔勇進一步指出,秦女雖然沒有高血壓,但主動脈卻有較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血管質量會變差,粥樣硬化的斑塊位置內膜可能發生撕裂,進而形成夾層,只要一破裂,患者會在幾分鐘內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幾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據了解,秦女最後經過約6小時的「心臟巨型手術」,已於術後第2天拔除氣管插管,第3天轉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已經順利出院返家。
婦人染髮後呼吸困難昏迷5天 頭髮全剃光才撿回一命
中國一名婦人為了參加親友婚宴將頭髮染黑,怎料婚宴還沒參與到,就先因氣喘進了醫院,隨後更陷入昏迷。送醫後醫師研判,是因染劑引起過敏性氣喘導致進而持續性缺氧,最後將婦人頭髮剃光後病情才好轉。中國湖南長沙一名6旬婦人未參加婚宴特地前往髮廊染髮,豈料從髮廊離開後4小時因呼吸困難而昏迷,送醫後接受插管治療,但過了5天婦人仍舊神智不清,也無法拔除氣管插管,轉院後主治醫生判定過敏原因與染劑有關,在徵得家屬同意後將婦人頭髮剃除。剃除頭髮後,導致婦人呼吸困難的症狀逐漸好轉,氣管發炎、黏膜水腫都有減輕,並在醫師引導下呼吸功能也正常化,這起因染髮而導致的過敏才得以排除,婦人也在16日順利出院。染髮看似簡單,卻隱藏許多要點,否則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危及生命,專家提醒,挑選正規且成分標明清楚的染劑,不可將不同產品的染劑混合使用,染髮前做好衛生清潔,若有傷口也該停下染髮的動作。專家指出,盡量不要讓染劑直接與皮膚接觸,可以配戴手套、並在頭皮上塗抹隔離霜,染髮後也要多次沖洗頭髮,避免染劑殘留,且染髮間隔最少需要3個月以上。
宣導國家防災日 北市消防成立到院前超音波小組
北市政府消防局16日13時30分、17時30分,分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周邊公園道路及內湖區樂活公園社區舉辦「國家防災日」防災教育宣導活動,結合產業、政府、教育、非營利組織及國防等各領域,規劃眾多防災攤位及防救災能量展示,融入防災知識、環境永續、生態保育等多元內容,運用動態體驗及闖關活動,讓民眾輕鬆學習防災知識。「國家防災日」教育宣導活動內容包括豐富多元的防災宣導攤位、防災能量展示、臺北市搜救隊體驗、「拼防災」大模型體驗、童軍求生密技體驗、防災品DIY及精采的舞臺表演等,讓民眾在遊戲中學習防災知識,闖關集章完成可將神秘闖關完成禮帶回家。此外,消防局也再次力邀「超人力霸王」跨界合作,加入機甲怪獸元素,讓小朋友可駕駛小型消防車,和超人力霸王一起保護城市及家園。活動當日,消防局特別舉辦迎接「心」生命感恩大會,邀請心肌梗塞康復出院患者、救護人員與醫師,共同分享消防、醫療環環相扣成功救援之喜悅。同時宣布成立「臺北市到院前超音波小組」(TPOCUS),使救護人員於關鍵時刻利用超音波技術,對氣管插管後,氣、血胸或心包膜積液以及腹內游離積液或腹內出血等狀況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蔣萬安市長亦到場頒發超音波能力徽章予8名超音波小組成員代表,並致贈感謝狀感謝台北馬偕醫院在訓練及考核過程中提供之協助,更期許臺北市到院前超音波小組能夠發揮所長,持續拯救更多生命及家庭。消防局表示,臺北市到院前緊急救護為全國首屈一指,災害發生時能夠快速到達現場,給予傷患最適切的急救處置並送往適當的醫院;而持續提升緊急救護服務品質,將災害傷亡降到最低,也是防災重要的一環,同時利用本次活動特別呼籲市民朋友們能常保防災意識,一同守護家園。
蜂螫旺季到!戶外避穿鮮豔服飾噴香水 超過20處傷口恐中毒身亡
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根據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簡稱毒物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的病人資料可以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另外蜂螫通報至毒物中心的611位病人中,46人(7.5%)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29人、4.7%)或甚至因中毒而致死(17人、2.8%)。研究結果進一步發現同時被愈多隻蜂螫傷、被胡蜂螫傷、年齡較大者及身體多處部位被螫傷的病人,與蜂螫後是否產生嚴重中毒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此外,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在蜂螫的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的螫傷,可以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則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若產生過敏性反應,可給予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症狀更嚴重時(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並給予氧氣且於必要時予以氣管插管。針對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外,亦應於必要時(譬如產生急性腎衰竭、肺水腫或嚴重溶血)安排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的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情況下,蜂螫病人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或嚴重全身性毒性,其預後應該都相當良好。鑒於目前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或甚至引來蜜蜂或胡蜂群起而攻。如不幸遭受蜂螫時,建議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或甚至危及生命。
遭房東阿拉斯加犬狠咬…她失血1000毫升休克 醫狂縫500針救命
大陸浙江省溫州市一名女子日前在住處洗衣服,隔壁房東把自家飼養的阿拉斯加犬放出來吃東西,不料狗狗隨即撲向女子一陣狂咬,導致她的臉部嚴重受傷,送醫時已呈現失血性休克狀態。醫生和家屬商量後決定,先手術救命,之後再考慮外觀和臉部功能,最後一共縫了500多針,成功救回傷者生命。綜合陸媒報導,事發當天中午,當事女子在住處洗衣服,隔壁房東把1隻阿拉斯加犬放出來吃東西,沒想到狗狗衝出來咬住傷者不放,導致她的臉部被嚴重咬傷,送到醫院時呈失血性休克狀態。溫州市中心醫院百里坊院區隨即進行搶救,過程中傷者的血色素從每升108克一度降到64克,失血量估計超過1000毫升。急診科醫生一邊為傷者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另一邊止血並輸血。醫生和家屬商量後決定,先手術救命,之後再考慮外觀和臉部功能。下午4時多,手術開始,由於患者鼻子部位大範圍撕脫,顏面部受傷異常嚴重,為了避免二次損傷,常規的面罩給氧誘導全麻已不能實施,只能透過插管進行麻醉。為了減輕氣管插管時的不適感,麻醉手術科主任、主任醫師李宇和副主任醫師李力帶領團隊,採用適當的鎮靜鎮痛加上充分的表面麻醉,為患者在無痛苦的情況下插上氣管導管。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徐時樂,則在患者鼻孔處給鼻子安裝支架,以維持鼻腔通氣道的功能,同時進行鼻腔斷面的修復吻合手術。隨後,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賴林鋒再進行唇部及牙齦修補等手術。醫院副院長、醫療美容科專家葉英海接力整形外科手術。他透露,患者的左臉部神經、血管、肌腱、韌帶等撕斷,透過手術盡量把斷裂的血管一根根接回去。這場手術持續近5個小時,縫了500多針。目前,傷者已經清醒,仍在ICU觀察中。
輕熟女體重暴增16kg…肚脹到快炸「內臟壓成紙片」 醫揭病因:比癌還惡
大陸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區婦產科門診先前來了一位特殊病人,39歲的女患者名叫小倩(化名)、胳膊和腿幾乎是皮包骨的她,卻因罹患比癌還惡的「子宮平滑肌瘤」,病變後腫瘤極速膨脹至16公斤,下方的腸子和膀胱幾乎被壓成「紙片」,即便自身體重只有40多公斤,加上肚子裡的腫瘤後,體重卻達到了60公斤。北京朝陽醫院透露,8個多月前,小倩被診斷患有子宮平滑肌肉瘤,儘管經歷了2次腹腔手術及化療,肚子裡的腫瘤依然瘋長。腫瘤壓迫使得小倩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臥;同時,腫瘤不斷消耗著小倩身體,把小倩折磨得皮包骨頭,嚴重貧血合併低蛋白血症。醫生迫切希望切除腹腔裡的「大傢伙」,減輕小倩痛苦。考慮到腫瘤涉及範圍廣,醫院組織術前多學科會診,制定全面治療方案。麻醉科副主任王振元得知患者合併嚴重甲狀腺功能減低、腎上腺功能不全等情況,主持麻醉科進行討論,認為小倩的手術必然出血多、損傷大,以如此糟糕的身體狀態迎接手術,成功機率低,提議暫緩手術。聽取麻醉科的建議,小倩配合醫生積極調整自身狀態,經過近1週治療,各項指標明顯好轉。由於腫瘤巨大,加上腹腔壓力驟降和出血等原因,小倩在術中血壓迅速下降,一度測不到血壓,情況十分危急。王振元要求醫生暫停操作、壓迫止血,同時採取快速輸血輸液擴充容量、增加血管活性藥用量等措施,終於讓小倩血壓慢慢回升,手術得以繼續進行。在切除腫瘤主體的2個小時內,小倩幾次出現嚴重低血壓,多虧麻醉醫生精心處置,一次次將她從死亡線拉回。經過近5小時奮戰,16公斤腫物被切除,出血約7500ml,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2遍。術後2小時,小倩平安甦醒並拔除氣管插管,術後2天便從ICU轉回普通病房,結束第一階段化療後,7月31日順利出院。
竹北氣爆「16歲少年重傷」 林口長庚:會積極注意感染預防及治療
新竹縣竹北市24日發生瓦斯氣爆,陳姓少年91%面積1、2度燒燙傷轉送林口長庚急救。院方說,因燒燙傷面積大,第一道的防衛機制消失,會持續積極注意感染的預防及治療。林口長庚表示,該年輕傷患,目前生命徵象尚稱穩定,但因全身燒燙傷面積達91%,第一道的防衛機制消失,會持續積極注意感染的預防及治療,持續給予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順暢及氧氣治療外,醫療團隊會密切注意病情的變化並積極全力救治!
台大醫組「星光幫」8人上陣 搶救90歲確診阿公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12月1日起,室外空間、室外場所,取消應全程佩戴口罩之規定。然而雖然疫情趨緩,但有許多病人因為感染新冠,仍在與病魔奮鬥中。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透露,一名90歲阿公確診,雖然他的CT值非常低,但為了病患著想,大家仍決定為他進行氣切,因此找來在2個月內剛確診完的醫護組成「確診團隊」。他說,「滿天星星,就是為了想幫助病人,我們都是星光幫。」李正喆在臉書表示,90歲阿公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因此插管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由於阿公的病情仍未穩定,但是經口氣管插管一般不建議留置太長時間,以免產生副作用,因此加護病房照會他們幫忙病人做氣管切開術,而阿公雖然在加護病房治療了兩個多星期,但PCR檢測仍呈現陽性,CT值非常低,但為了患者著想,大家仍決定幫病人做這個手術。李正喆透露,整個負壓手術室,大家全副武裝,包括手術醫師、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理師、巡迴護理師、刷手護理師,總共8位人力上陣;而為了降低手術醫師的感染風險,包括他、總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都是找在2個月內才剛感染過新冠的人手來幫忙,其中2位也才剛感染過2、3個星期而已。李正喆說,「頓時整個開刀房滿天無敵星星,星光耀眼,手術也非常順利!感謝同事大家的幫忙,台灣所有的醫護人員在防疫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守護全民健康最堅實的後盾,這也是台灣的疫情能順利度過,走到今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老人家胸悶暈眩要當心 罹這病!平均存活期最短僅2年
73歲盧女士,4年前就醫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但因害怕開刀,一再拖延治療。近日突然急喘,上氣不接下氣,搭乘計程車就醫時在車上突然昏迷,失去呼吸心跳。急診室醫師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2天後盧女士轉診至臺北榮總,血壓低且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功能非常差,傳統外科開胸手術死亡率相當高,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緊急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TAVI)」,術後第二天盧女士即能移除呼吸器自行呼吸,第6天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數天後已可行走,並於一周後順利出院。心臟內科陳嬰華醫師表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也有增加的趨勢。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1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 cm2,則稱為嚴重之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4%,若未即時接受治療,存活期可能不超2年。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主動脈瓣膜狹窄依嚴重程度會出現胸悶、暈眩及心衰竭等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及2年,尚不包含猝死的數據,而30%至40%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因為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法接受傳統外科開胸手術。陳嬰華醫師說明,臺北榮總於民國99年率先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102年以局部麻醉進行手術,免除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使用。在接受治療的病人當中,有13%的病人是因延誤就醫導致嚴重心臟功能不良(左心室射出分率低於35%),甚至突然昏迷,經心肺復甦術後才緊急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這類病人原被認為預後很差,但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不到一周均有顯著進步,其中46%的病人在術後一周內心臟功能即恢復正常(左心室射出分率超過>50%),心臟衰竭的症狀亦迅速獲得改善。臺北榮總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由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跨部門組成,手術成果優於世界各國,近5年來,術後30天存活率99%,高於世界平均值97.5%。陳嬰華醫師提醒,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恐致命,如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胸悶、昏厥或氣喘吁吁的現象,應儘速就醫檢查,對於無法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切勿延誤治療而危及生命。
整形醫師「在自家診所動手術」竟猝死 友人爆「同意書沒簽字」懷疑死因不單純
中國大陸西安一名整形女醫師近期在自家診所進行手術,卻意外猝死在手術檯上,令同事與親友大感錯愕,儘管初步調查指向「麻醉意外」導致死亡,但女醫師友人懷疑案情不單純,加上女醫師家屬「已和診所私了」拒絕受訪,引發諸多揣測。綜合陸媒報導,37歲女醫師小麗(化名)擁有「整形專家」、「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和「嘉蕊商學院技術院長」等多個頭銜,是名專業與資歷兼具的整形醫師。小麗近期看到自家診所客戶的「抽脂填充手術」效果良好,於是想替自己的臉頰進行相同手術,未料竟於16日晚間死在手術檯上。女醫師在進行抽脂填充手術時因麻醉意外死亡。(圖/翻攝自微博)小麗友人轉述知情人士說法,表示手術才經過1個小時就看到醫護人員緊張地進進出出,這時一名著急的親友不顧醫師阻攔,闖進「手術服散落一地,一片狼藉的手術室」,此時手術檯上的小麗已面色發青、氣管插管有血,已無任何生命跡象,轉送西安人民醫院近5小時後宣告不治,初步判定死因為麻醉意外。友人進一步指出,小麗的病歷表、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上的患者簽名全是空白,且高度懷疑病歷上的內容是事後才補上,更直言「診所沒有全身麻醉的能力」才導致小麗死亡,且診所老闆事發至今依然不聞不問。另有陸媒試圖採訪小麗家屬,卻得到「已經私了,不希望再介入」與「不接受採訪」回應,離奇的麻醉意外、死者友人爆料和刻意保持沉默的死者家屬,都讓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17歲嫩妹服藥中毒…爸媽「忍痛器捐」結局超展開 醫靠1關鍵奇蹟救回
大陸一名17歲少女服下整瓶藥物後,深度昏迷2天,以為救不過來而悲痛欲絕的家人,一度想到捐器官來延續女兒的生命。以往充當「生命擺渡人」的器官協調員戢春蘭為爭取最後一線生機,緊急聯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二科醫護團隊,攜手奇跡般喚醒年輕的生命。《極目新聞》報導,4月4日上午,小雨(化名)媽媽發現女兒躺在地上,神志不清、呼之不應,桌上還放著空藥瓶。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搶救後,小雨全身抽搐,隨後又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緊急實施心肺復甦後,心率雖恢復正常,但依舊深度昏迷,無法自主呼吸,只能靠服用升壓藥維持血壓。眼看救治無望,悲痛欲絕的父母表示,「如果救不過來,就捐獻全部器官延續女兒的生命,也能幫助其他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科戢春蘭接到當地醫院聯繫,得知患者是因口服大劑量藥品後中毒,神經系統評分值極低(GCS=3)。想為挽救生命做最後努力的戢春蘭、孫欽,建議家長將患者轉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II科救治,看能否博得最後一線生機。重症醫學II科主任余追教授帶領團隊火速研判病情,發現患者雖發生心搏驟停深度昏迷,但當地醫院心肺復甦搶救及時。考慮到患者是因服用大量藥物而昏迷,而藥物本身對患者意識具有較強抑制。憑藉多年的危重病救治經驗,余追認為患者有生還可能,需要在排除藥物本身作用後,再進行腦復甦評估才更具科學性。余追帶領團隊精心制定診療計劃,首先清除血液中的「中毒藥品」是救治成敗的關鍵,血漿置換是最佳方式之一。儘管在疫情防控形勢下,血制品短缺,但醫院輸血科急重症病人所需,優先保證了搶救危重病人的血漿供應。進行多次血漿置換和血液灌流治療後,在重症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下,6日上午小雨奇跡般甦醒,並成功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經過嚴格查體和影響學檢查評估,暫未發現神經系統後遺症。「以為寶貝女兒再也回不來了,感謝醫生救了她的命」,喜極而泣的小雨父母10日帶著女兒出院返家。救治過程中,醫護團隊考慮到小雨家庭較為困難,還通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人民救助服務站」水滴籌款團隊,協助申請互聯網公益籌款救助,幫助籌得17萬多元善款。余追教授提醒,是藥三分毒,一旦發生藥物誤服、過量或者中毒情況,應盡快送醫搶救,並盡早催吐或者洗胃,同時時刻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和脈搏情況,必要時給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盡可能縮短大腦缺氧時間。若藥物已吸收進入血液,及時有效的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漿置換來清除藥物,是拯救生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