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
」 鄭明典 天氣 氣象署 康芮颱風 地震尚無理論解釋! 鄭明典曬1圖:氣候狀態似乎回不去了
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偏低,中央氣象署更持續發布低溫特報,氣象署指21日上午至23日上午,新北市及宜蘭縣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然而全球氣溫升高,今年8月平均溫度創175年以來歷史新高,已經連續15個全球平均氣溫月月創新高,冬天也偏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22日分享即時海溫距平圖表示,高升不下的海溫是去年全球氣溫創新高的推手,今年持續的高海溫,讓今年氣溫又將再創新高,海洋一旦熱起來,氣候狀態似乎就是回不去了。鄭明典指,海溫距平圖是為了和氣候值比較,正的距平暖色系表示現況比氣候值暖,負的距平藍色系則表示現況比氣候值冷,在冬季的冷風吹拂下,海溫的確降了很多,但是和氣候值比較,海溫還是以偏暖的多,這不僅是我們這一區海溫的現象,全球來看海溫和氣候平均比較仍是偏暖。鄭明典表示,而高升不下的海溫是去年全球氣溫創新高的推手,今年持續的高海溫,讓今年氣溫又將再創新高,所以說海洋一旦熱起來,氣候狀態似乎就是回不去了,國際上,氣候學界都注意到海溫的升高,但是目前尚無理論來解釋最近海溫陡升的現象。
今晨10縣市低溫特報「白天回溫」!明冷氣團再殺到 專家曝跨年天氣
今(20日)清晨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偏冷,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普遍為12至14度,南部及花東也只有13到15度,且中南部地區有輻射冷卻影響,局部氣溫會再更低一些,氣象署對此也針對1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氣象專家林得恩則表示,明(21日)新一波冷空氣又將開始南下,強度初估在大陸冷氣團至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之間,影響時間會落在週六至下週一(23日);一直要等到下週二白天,冷氣團才會減弱遠離。氣象署今晨6時33分針對1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今晨至上午新北市及宜蘭縣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低溫區域則包括: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宜蘭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黃色燈號(寒冷):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臺南市、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明天週六新一波冷空氣又將開始南下,強度初估在大陸冷氣團至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之間,影響時間會落在週六至下週一;一直要等到下週二白天,冷氣團才會減弱遠離。預估此波影響最為顯著時刻,會在週日晚間至下週一的清晨,臺灣中北部、東北部局部地區都會有攝氏10度(或以下)低溫的機會。林得恩補充,入冬後,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報到,消防署最新統計,近日以來全台已有158人OHCA(心肺功能停止)送醫。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攝氏1度,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就會增加1.6%、發病率也會增加1.2%,「提醒大家,適時添加衣物,應特別注意保暖防寒、確保身體健康。」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則在「洩天機教室」發文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日下午起至下週一清晨、強度與前波類似的「大陸冷氣團」南下,天氣再轉冷,因夜間「輻射冷卻」加成,將帶來更低的清晨低溫,部分平地仍將降至10度以下,年長者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保健康。明日、週日(22日)西半部晴時多雲,大台北東側、宜花偶有局部短暫雨。下週一白天起至下週三(25日)耶誕前後,冷空氣逐日減弱,氣溫逐日漸升。下週一中層雲自西方移入,中南部雲量增多,山區及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下週二、三西半部轉晴時多雲,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下週四(26日)微弱鋒面掠過,大台北東側、宜花降雨機率略提高,其他地區無影響。吳德榮續稱,下週五(27日)另一鋒面通過、降雨範圍擴大。下週六(28日)至年底,由於模擬已久,歐(ECMWF)、美(GFS)模式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冷空氣時而調強、時而調弱,「故會是什麼級別?應耐心觀察模式的調整。勿忽視科學的極限,急下定論。」
台北今晨13.4℃!周末還有一波冷空氣 高山有機會降雪
今(19日)至明(20日)清晨大陸冷氣團影響及水氣偏多,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台灣東北部、東部、桃園以北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亦有零星短暫雨,金門及馬祖為多雲。氣象局指出,第一波冷氣團(17日至19日)最強時間在今(19日)清晨,沿海空曠地區及各離島風力增強,風寒效應體感溫度更低,注意防風保暖;此外,北台灣2000公尺左右及中部以北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結冰、發生霧淞或零星降雪機率。天氣職人吳聖宇在臉書表示,今(19日)清晨台灣本島的最低溫出現在新北石碇的10.3度,其次為宜蘭三星的10.4度,台北站的低溫也降到13.4度,達到大陸冷氣團的標準,為台北站這個冬季(自11月底)以來的新低溫紀錄,也讓這波冷空氣成為今年入冬以來第3波達標的大陸冷氣團。吳聖宇指出,周六(21日)至下周一(23日)又將有一波冷空氣南下,強度也預估會是大陸冷氣團等級,溫度較低的時間點預估會落在周六(21日)深夜過後到周一(23日)的清晨之前,也就是周日(22日)一整天影響最大,而在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再度有可能會出現10度或以下低溫的機會。賈新興則分析未來一周天氣,明(20日)至周六(21日),北海岸、基隆、新北山區及宜花有零星短暫雨;周六(21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海岸、基隆、新北山區及宜花有零星短暫雨;周日(22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的機率,北海岸、基隆、新北山區及宜蘭有零星短暫雨;下周一(23日),受南來水氣增多影響,苗栗以南及宜花有局部雨,傍晚台中以北轉有局部短暫雨;下周二(24日),北北基宜花有局部短暫雨,嘉義以南亦有零星短暫雨;下周三(25日)至下周四(26日)中午氣溫回升,其中25日,東北角及宜花東有零星短暫雨。
冷氣團恐挾「境外污染物」南下?鄭明典點出1關鍵:和上次不一樣
環境部綜合最新氣象預報資料、空品模式模擬及空品監測結果,中國山東到上海仍有霾害現象,預計污染物持續累積,將伴隨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今天(18日)空氣品質為橘色提醒至普通等級。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目前正有一波冷空氣由接近正北方南下,這樣的東北季風比較不會把高濃度的中國空汙帶過來。鄭明典今天在臉書表示,現在正有一波冷空氣由接近正北方南下,這是因為冷高壓偏北,所以西北風在很北邊,「冷空氣基本上是沿海、陸交接區域南下,少部分還往陸地內側流動。這樣的東北季風比較不會把高濃度的中國空汙帶過來,和上一次不一樣」。環境部日前表示,16日中國山東至上海一帶PM2.5小時濃度約50~100微克/立方公尺,污染物將持續累積,18日伴隨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北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35~55微克/立方公尺,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臺空氣品質多為普通至橘色提醒等級。環境部指出,預計週四(19日)白天起,境外影響趨緩,竹苗以北地區空氣品質逐漸改善,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為橘色提醒等級。21日東北季風再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也可能挾帶境外污染物,惟影響情況視降雨情形及上游濃度累積而有所變化。環境部已通報地方環保局提前啟動應變措施,要求縣市針對大型工廠強化防制設備操作、營建工地加強污染防制措施,針對交通熱區執行柴油車及老舊車輛攔檢作業,並加強河川揚塵好發區實施水覆蓋等防制措施。環境部提醒,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期,應盡量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建議配戴口罩防護,並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提前做好防護。
嘉南地震數暴增「是去年4倍」! 專家曝1情況:恐是強震前兆
台南市學甲區、嘉義縣新港鄉昨(16日)晚間分別在7時及8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3.8及3.9有感地震,同屬極淺層地震。對此,地震專家指出,2024年台灣嘉南地區因為有4個區域群震太頻繁,導致地震數量已達117個,是去年的4倍之多。還有專家示警,彰化到嘉義一帶上個月的地殼移動速度明顯加快,有可能是「致災性強震」的前兆。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昨晚台南學甲的地震震央,正好位於嘉義義竹布袋群震與台南麻豆佳里群震之間,目前雖然僅發生單次地震,但是否發展成群震仍需要持續關注。此外,郭鎧紋分析數據後也發現,今年截至昨日,嘉南地區合計顯著有感地震25個,小區域地震92個,合計117個;但2023年嘉南合計顯著有感地震為3個,小區域地震25個,合計僅有28個,擺在一起看就會發現,今年還沒過完,嘉南地區的地震數已經是去年的4倍多。郭鎧紋也指出,有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嘉義縣朴子太保群震、義竹布袋群震、中埔群震,以及台南麻豆佳里群震太頻繁,造成今年嘉南地區的地震數量暴增。地震專家石瑞銓則說明,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嘉義、台南地區近2個月地震頻頻,而且都屬於極淺層地震,不過因為愈接近地面破壞力相對較輕,所以並未傳出太大的災情。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氣象署11月份觀測到中台灣的彰化經雲林到嘉義,上個月的地殼移動速度有明顯加快的趨勢,石瑞銓認為有2個可能原因,首先是該區域因近期的多次地震導致地殼移動,此種狀況的威脅性較低;而第二個則是持續移動,這就有可能會引發致災性強震。對此,中央氣象署也提醒民眾加強防震意識,尤其是位於地震頻繁區域的居民,做好地震防災準備。
美國加州罕見出現「冬季龍捲風」 釀數千戶家庭停電
美國加州北部(Northern California)於當地時間14日,發生一場罕見的龍捲風,對斯科茨谷鎮及周邊地區造成重大破壞。龍捲風掀翻汽車、損壞房屋和企業,並導致數千戶停電。根據外媒《紐約時報》報導,這起罕見的龍捲風發生在下午1時30分左右,從聖克魯斯縣(Santa Cruz County)的照片和影片可以看到,斯科茨谷是此次災害的重災區。根據當地官員消息,這場短暫但破壞力驚人的龍捲風被確定為EF-1級,風速達90英里/小時,並造成多名居民受傷和嚴重財產損失。據PowerOutage.us的統計,截至15日上午,聖克魯斯縣仍有約3600戶家庭和企業斷電。而西塞德、利弗莫爾和蒙特雷地區也有停電報告,同時斯科茨谷多條道路仍因清理和維修工作而封閉。警方表示,工作人員正在努力修復損壞的電線及基礎設施,並清除道路上的碎片,以確保公共安全。報導中指出,龍捲風在加州極為罕見,根據國家氣象局(NWS)的數據,加州自1950年以來報告的龍捲風數量不足500次,平均每年約有11起,多數發生於春秋季節,此次罕見的龍捲風也凸顯了近期加州北部極端天氣的威脅。此次龍捲風是由於「大氣河流」風暴系統引發,該系統在過去數日為加州帶來強風和大雨,導致多地洪水泛濫與停電。在最嚴重的時期,全州記錄超過 128,000 戶停電,特別是灣區南部和內華達山脈地區。國家氣象局預測,15日天氣將短暫好轉,但新的降雨和風暴系統將於16和17日再次襲擊加州。
90多年來最強氣旋!「奇多」肆虐法國馬約特島 數百人罹難
法國官員週六表示,強烈氣旋「奇多」(Cyclone Chido)對印度洋上的法國領土馬約特島造成了廣泛破壞,樹木被連根拔起、房屋被拆毀,該群島本已脆弱的基礎設施也遭受重創,預計至少有數百人喪生,風暴正向非洲東海岸呼嘯而來。據法國氣象局稱,奇多帶來的風速超過220公里/小時,導致馬約特島房屋的金屬屋頂被掀翻。約800公里的兩個主要島嶼上。法國內政部長布魯諾·雷特爾洛表示「這座島似乎被毀了」;當地居民表示,他在穿越主島時,必須自己清理堵塞的道路,看到了「世界末日般的場景」。馬約特島省長弗朗索瓦-澤維爾·比厄維爾(François-Xavier Bieuville) 週日受訪時表示,已確定11人的死亡人數,在未來幾天可能會飆升,「我認為肯定會有數百個,也許我們會達到一千個,甚至數千個。」比厄維爾表示,鑑於大多數居民都是穆斯林,傳統上會在24小時內埋葬死者,因此很難得出最終統計結果。比厄維爾強調,馬約特島普通民眾仍處於紅色警戒狀態,人們被要求「留在堅固的避難所內」。僅允許緊急和安全服務人員外出。汽車也被奇多摧毀。(圖/達志/路透社)馬約特島是法國最貧窮的島嶼,也是歐盟最貧窮的領土。在一些地區,整個社區的金屬棚屋和小屋被夷為平地,居民報告說,許多樹木被連根拔起,船隻翻轉或沉沒,電力供應中斷。法國氣象局表示,氣旋「奇多」是逾90年來侵襲馬約特島的最強風暴。馬約特島以北的科摩羅群島也受到了奇多的襲擊,一些地區已宣布進入最高警報狀態。科摩羅當局表示,他們對週一出海卻杳無音訊的11名漁民感到擔憂。
寒冷山巔突發意外!57歲登山客八仙山昏迷死亡 救援隊全力搶救未果
高雄市1名57歲周姓男子,14日參加一行15人登山團前往台中八仙山健行,途中卻在5公里處突然倒地昏迷,儘管同行的山友立刻施以CPR並報警求助,但最終周男仍不幸死亡。這起突如其來的悲劇,讓救援人員及家屬都深感悲痛,死因尚待檢方確認。根據警方與消防局的報告,事故發生在14日中午約13時57分,台中市消防局接獲報案,指出有登山客在八仙山昏迷倒地,隨後,台中消防局立即派出救援隊,包括和平分隊、谷關分隊以及山難救助協會等人員,共計11人趕赴現場,由於當時八仙山的氣溫偏低,救援過程充滿挑戰,且路程艱辛,直到19時,搜救人員才抵達現場。現場的登山團成員回憶,周男突然失去意識倒地,幸好有1名具有護理背景的山友立刻上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並利用鋁箔救生毯為其保暖,防止失溫,經過初步搶救後,周男未能恢復生命跡象,儘管如此,搜救隊仍持續努力,並在確定無生命跡象後,將周男的遺體移至冷林道25.5公里處,並交由救護車轉運至冷橋。經過警方和消防隊的協調,遺體被順利運送至台中崇德殯儀館,由於當時八仙山的氣溫非常低,中央氣象局報告當日氣溫僅為9度,體感溫度更低,可能對周男的身體狀況造成影響,究竟是否與周男的死亡有關,仍待檢方進行相驗後確認。八仙山的登山活動雖然風景優美,但寒冷的天氣與崎嶇的山路,對登山者的體能與健康都是巨大的挑戰,警方與消防局提醒登山民眾,無論季節如何,登山前應該充分準備,並注意天氣變化,以確保安全。
別錯過!2024最後一場「雙子座流星雨」將出現 最佳觀賞時機曝
2024最後一次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將會在14日上午出現,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社群平台上表示,今晚到14日凌晨是台灣的最佳觀賞時機。不過,因為受到月光影響,僅能見到正常值1/10的數量,也就是平均小時「個」位數的流星量。雙子座流星雨即將出現,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稍早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文,預測本次的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的peak(高峰),會落在台灣時間12月14日上午9時26分。鄭明典也透露了台灣的最佳觀賞時段,是在13日晚上到14日清晨的這段時間。不過,鄭明典表示,因為整個晚上幾乎都會受到月光的影響,僅能見到正常值1/10的數量,也就是平均小時「個」位數的流星量。而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天文 - 中央氣象署」也發文表示,今年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將出現於12月14上午9時26分,輻射點約13日夜間7時由東北方地平升起,14日1時50分來到中天仰角約82度。預估數量每小時最高接近150顆,雙子座流星雨持續時間至12月20日。此外,今年上半夜受月光影響觀測條件較差,下半夜時段(14日凌晨)月亮西沉後,能見到數量較多的流星。
東北風從哪裡吹來?鄭明典曝:不是日本 「源頭在蒙古」原因揭密
今天(11日)白天臺灣附近吹偏東風,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恆春及大臺北山區有零星降雨,不過傍晚起東北季風增強,新竹以北及東半部的降雨機率逐漸增加。前氣象局長鄭明典透露,東北季風源頭是蒙古高壓,而不是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日本,原因和地球自轉有關。「東北季風源頭是蒙古高壓。」鄭明典今(11日)在臉書發文,常有人問,蒙古不是在台灣西北方嗎,為什麼蒙古來的風會是「東北」風?台灣的東北方應該是日本?他進一步說明,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高氣壓裡的氣流是順時針方向旋轉,「其實,高壓內風速很弱時,風向的確接近由高壓中心往外吹,但是風速增快後就慢慢變成繞高壓中心順時針旋轉」,所以蒙古高壓中心雖然在台灣西北方,但是風吹到台灣時,順時針旋轉的趨勢讓風向變成東北風,這個東北風並不是從日本吹過來的。氣象署表示,明後天(12日、13日)東北季風影響,北臺灣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大臺北及宜、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桃園、新竹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其中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溫度方面,北部16~20度,中部16~25度,南部18~27度,東北部17~19度,東部19~22度,東南部19~24度;澎湖19~21度,金門15~20度,馬祖14~15度。
4縣市大雨特報!注意10級強風 周末低溫恐下探10°C
受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署今(8)日上午7時針對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台北市山區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注意瞬間大雨,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氣象專家吳德榮則提醒,周六(14日)至下周二(17日)清晨,有達到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機率,平地低溫恐下探10度。氣象署今晨3時40分發布了「陸上強風特報」,東北風明顯偏強,桃園至雲林沿海空曠地區及恆春半島、蘭嶼、綠島、澎湖、馬祖易有9至10級強陣風,基隆北海岸、嘉義、台南、東部、東南部沿海空曠地區及金門亦有較強陣風,鄰近海域並有較大風浪,請特別注意。大雨特報。(圖/中央氣象署)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提到,今晨截至5時23分,各地區平地最低氣溫約在14至17度,北部(新北石門區)13.6度、中部(台中后里區)15.3度、南部(台南關廟區)16.7度、東部(宜蘭羅東鎮)15.6度。吳德榮說,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桃園以北、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北台濕涼,中南部晴時多雲,白天微熱、早晚涼。其中,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4至20度、中部15至28度、南部17至29度、東部16至30度。吳德榮指出,周一(9日)大氣轉乾、氣溫略升,西半部晴時多雲,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周二(10日)、周三(11日)天氣回暖,西半部晴朗穩定,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周四(12日)鋒面南下,北部、東半部轉有局部雨。周五(13日)起鋒後強冷空氣南下,氣溫逐日下降,天氣轉冷,最新各國模式模擬,周六(14日)至下周二(17日)清晨,有達到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台北測站≦12度)的機率,屆時部分平地又有發布「低溫特報」(≦10度)的條件。不過,最低氣溫能降到幾度?低溫影響範圍又有多大?各國模式模擬會再調整,應繼續觀察。吳德榮也表示,最新(7日20時)歐洲模式(14日晚間8時)模擬圖顯示,850百帕零度線在北部近海,最新美國模式同時間模擬圖則顯示,850百帕零度線已觸及北部陸地。(圖/翻攝自「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則在臉書曬圖說明「橫槽擺正」,上圖紅色線表示一隻低壓槽線,這條槽線幾乎是東西走向,這樣的槽線早期被稱為「橫槽」,橫槽的產生和青藏高原密切相關;下張圖是24小時預測圖,相對應的槽線轉成「東北-西南」走向,這樣的變化通常伴隨地面冷空氣繞過青藏高原邊緣由向東轉向東南或向南移動,「而這個槽線變化過稱就稱為『橫槽擺正』!」鄭明典說到,「橫槽擺正」是台灣降溫的徵兆,這次「槽線擺正」的位置偏東也偏北,台灣會降溫,但是降溫幅度就相對有限,仍可以多觀察。
日本恐發生百年一遇大地震 專家示警「這5地」先別去
美國加州於5日發生規模7.0的地震,就有專家示警「全球可能進入規模8以上強震」的週期。由於近期也是日本昭和東南海地震(M8.2)80周年紀念,這場地震曾造成超過1200人死亡。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南海海槽發生規模8至9的巨大地震機率高達70%至80%,而地震後引發的大海嘯最快在5分鐘內就會侵襲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19分鐘內抵達宮崎縣。他也呼籲民眾近期應避免前往這些高風險地區。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郭鎧紋分析,南海海槽的地震特性通常表現為東側先發生強震,接著西側可能會有更大的地震。在歷史上,1854年的安政東海地震規模達8.6。32小時後,安政南海地震便以8.7的規模發生。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1944年,規模8.2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後,1946年後昭和南海地震再度以8.2規模重創日本。這些地震引發的海嘯高度達8到10公尺,造成了近3000人死傷或失蹤。2023年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的強震,震央位於南海海槽西側。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警告未來一周內可能發生更大的地震。雖然實際上,後來並沒有發生更大地震,相關警報也在5天後解除,但郭鎧紋提醒,無法排除地震先在南海海槽西側發生,然後蔓延至東側的可能性。郭鎧紋表示,地震後周圍50公里內的地區,大地震發生的機率會提高5倍。通常規模8以上地震在一周內的機率為0.1%,但若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該機率會升至0.5%。此外,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不同,南海海槽地震引發的海嘯速度極快,僅5分鐘便可抵達岸邊,幾乎沒有預警時間。先前日本政府因應如此威脅,制定「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提醒國民提高警覺。南海海槽地震被視為「百年一遇」的災難,其影響範圍廣泛,最壞情況下可能導致超過30萬人死亡,30米高的海嘯衝擊太平洋沿岸。郭鎧紋建議,近期若計畫前往日本旅遊,應特別關注是否有南海海槽地震的相關訊息,並盡量避開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以降低可能的風險。
加州7.0大地震「約16顆原子彈威力」 專家示警: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
美國加州北部海岸12月5日上午10時44分(台灣時間2時44分)發生規模7.0的極淺層地震,震央位於洪堡郡外海,震源深度僅10公里,一度發布海嘯警報。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這起地震相當於16顆原子彈釋放量,該地區地震活躍,未來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據了解,這起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上午10時44分,規模為7.0、震源深度10公里,震央位在加州洪堡郡外海,屬於極淺層地震。據悉,該地區有50萬人透過手機收到警報,這些警報的發送範圍,最北到奧勒岡州班德(Bend),最南則至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當天也發布了海嘯警報,但警報已在當地時間中午之前被撤銷,因為該地區目前不存在海嘯危害風險。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則告訴記者,地震損害仍在評估當中。為此,他也簽署了緊急狀態聲明,以便根據需求,為應對救災工作提供更多資源。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此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6顆原子彈,破裂面積約900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彰化縣的大小。地震發生在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與戈爾達板塊交界處,該地區地質活動頻繁,未來不排除有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但機率較低。郭鎧紋指出,截至今年12月5日,全球已發生9起規模7.0以上的地震,仍低於平均每年15起的標準。其中包含台灣花蓮4月發生的規模7.2地震。她也提醒,今年台灣地震活動明顯增多,尤其南嘉地區近期頻繁出現群震,南部地區民眾需特別留意,持續關注地震動態,做好防震準備,減少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
美國加州發生7.0強震!百年旅館如「戰場」 酒吧內瓶子摔碎一地
美國加州北部海岸5日上午10點44分(台灣時間2點44分)發生規模7.0地震,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國家氣象局地震後已立刻發布海嘯警報,不過1小時後已解除警報。這起規模7.0、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央位在加州洪堡郡外海,屬於極淺層地震,強震後災情陸續傳出,芬岱爾市當地有百年歷史的薑餅大廈旅館 (Gingerbread Mansion Inn) ,老闆奧利維亞·科比安(Olivia Cobian) 表示,旅館內部現在「看起來就像一個戰區」,壁爐被整個抬起移動,所有東西都倒塌、損壞,所幸當時屋內沒有人。舊金山灣區也傳出災情,酒吧內的酒瓶摔碎一地;還有民眾上傳家中泳池在強震發生時,產生劇烈搖晃的影像。地震使灣區整個地區都有感,民眾感受到強烈晃動。維多利亞旅館酒吧內掉落的酒瓶。(圖/翻攝X)據CNN報導,地震發生後,居民卡羅琳·泰特斯(Caroline Titus) 衝出家門,發現她的車劇烈晃動,變壓器燒毀,導致她所在的社區斷電,不過該鎮沒有遭受嚴重破壞,建築物的窗戶完好無損。她說,變壓器燒毀街道後,附近地區停電約30分鐘。而芬代爾所在的洪堡郡一度有超過1萬戶家庭和企業斷電。加州州長稍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週四北加州發生的地震。此舉使資源能夠更自由地流動,以幫助解決發生的任何損害,「早期損失評估仍在進行中,該州正在與現場團隊合作。」
今東北季風增強、水氣增多!熱雨區曝光 冷氣團這天再襲…低溫下探14度
今(3日)東北季風稍增強,明(4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台灣東北部、東部、大台北地區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東北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北部山區及東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氣象署預報,今(3日)東北季風稍增強,水氣亦增多,迎風面大台北、宜花地區及馬祖雲量增多且有局部短暫雨,尤其東北部山區降雨較持續,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北部山區及東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而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則維持多雲到晴。溫度方面,夜晚清晨各地低溫普遍為17到19度,白天高溫在北部及東半部略降一些,為22至25度,中南部高溫仍可來到27、28度,感受溫暖微熱,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請留意氣溫的變化;澎湖全天22至24度,金門19至24度,馬祖17至20度。氣象署表示,周六(7日)東北季風再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周日(8日)、下周一(9日)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下降,是這一周以來比較明顯的降溫,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變冷,其他地區早晚也是變冷,預估北部及東北部14至20度,中部13至26度,南部16至28度,東部16至23度,東南部17至26度,澎湖19至22度,金門13至21度,馬祖13至17度。氣象專家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指出,本月反聖嬰形成的機率將超過7成,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11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將達顛峰的趨勢,本月發生的機率超過70%,且影響時間也再延長到明年的2、3月;隨後,形成的機率亦將逐月遞減,重新回歸到中性特徵。林得恩提到,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在6成左右。
暴風雪襲擊北美!紐約州山區積雪超過1公尺 賓州州長簽署災難緊急公告
在美國感恩節假期結束之際,強烈的暴風雪襲擊北美,部分地區籠罩在深度冰封之中。在紐約州北部偏遠的Tug Hill地區,由於安大略湖的大湖效應關係,降雪量驚人,Barnes Corners地區積雪達到117公分。而賓州也因為大量積雪的關係導致多條公路被迫封閉,賓州州長也為此簽署災難緊急公告。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紐約州當地居民泰奧(Kevin Tyo)表示,當地人對這種天氣已經習以為常,大多數人都在卡車上裝有鏟雪板,甚至他自己還有一台帶鏟斗的拖拉機和一部吹雪機,泰奧表示「我們只能不斷地把雪鏟掉,昨天整天都在鏟雪。」同時,他也提醒大家,如果不習慣這樣的天氣,最好待在家裡,外出則要特別小心減速。在水牛城,NFL比爾隊(Bills)也在積極應對這場大雪。球隊支付每小時20美元的報酬,並提供食物和熱飲,招募志願者幫助清理體育場內的積雪,為當晚與舊金山49人隊的比賽做準備。根據紐約州天氣風險通信中心的消息,大湖效應風暴從11月30日開始影響位於奧查德公園(Orchard Park, New York)的比爾隊體育場。比賽前幾個小時,球場附近的積雪仍在持續增加。此外,紐約州西部的I-90號州際公路近134英里的路段仍禁止商用車輛雙向行駛,直到賓夕法尼亞州邊界。大湖效應降雪預計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以東地區持續,新增積雪量可能達到30至60公分。紐約州州長霍楚爾(Kathy Hochul)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州政府已為這次風暴進行了多日準備,部署了鏟雪車和成千上萬的工人,並與公用事業供應商協商,甚至還派遣了來自州內其他地區的人員進行支援,霍楚爾表示「我知道這樣的天氣對於當地人來說並不陌生,也能應對,但我們還是會派出增援,確保大家能在繁忙的假期週末安全出行。」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預測,這股寒冷空氣將繼續向美國東部三分之一的地區推進,預計2日溫度將低於平均值6度。而除了紐約州外,賓夕法尼亞州的伊利市(Erie)同樣遭遇嚴重的大湖效應降雪,當地官員稱降雪導致「極端危險」的道路狀況,甚至連鏟雪車都被困在路上。市政府1日上午估計,全市約有100輛汽車阻塞道路,需被拖走以便鏟雪車通行。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則簽署了災難緊急公告,指出西北部伊利縣的部分地區積雪接近1公尺,並預計到2日晚間還將有更多降雪。賓州警方則從上週五至週六的短短24小時內,處理了近200起事件,部分路段因此被封閉。在密歇根州,大湖效應降雪也帶來嚴重影響,從蘇必略湖滾動而來的降雪讓上半島部分地區出現至少61公分厚的積雪。國家氣象局馬凱特(Marquette, Michigan)辦事處的氣象學家查普曼(Lily Chapman)表示,上半島西部的Ironwood東北部積雪達69公分,而在東部的Munising則有61公分的積雪。蓋洛德(Gaylord)地區於週五出現63公分的積雪,創下該市單日新紀錄,超越了1942年3月9日創下的43公分紀錄。
12月氣溫仍有30度!鄭明典曬圖親解:北半球相對高溫
邁入12月照理說天氣會越來越冷,雖然各地清晨入夜溫度較低,但白天依舊高溫有出現,昨日台東突破30度、南部也有28度。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貼出全球氣溫距平圖,表示「整個北半球還是處於相對高溫狀態。」鄭明典昨(1)日在臉書上貼出全球氣溫距平圖說明,1日「氣溫距平」,距平並不是很直覺的物理量,需要多看才會有感覺。鄭明典解釋,冬季看冷空氣,其實高緯度地區到處都是冷空氣,但是現在比氣候平均更冷的地方並不多,北半球主要有3區,就是在圖中比較大範圍的藍色區域,「這3區也是現在主要的極區冷空氣外流的路徑。」鄭明典表示,這張圖清楚的顯示,北半球目前比氣候平均暖的區域比冷的區域大,所以整個北半球還是處於「相對高溫狀態。」今(2)日清晨受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早晚仍偏冷,清晨各地低溫約15至19度,東半部白天高溫約24至26度,西半部白天高溫26至28度。鄭明典用全球氣溫距平圖解釋,目前北半球相對高溫區域較大。(圖/鄭明典臉書)
衛星雲圖驚見「清晰黑水溝」!鄭明典揭2原因:好久不見 名稱由來曝
澎湖水道為早期臺灣移民口中稱的「黑水溝」之一,由於該海域水色深暗,有強勁海流快速流過,海象惡劣,常有船難,有著「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衛星雲圖,透露有很長一段時間,黑水溝很不明顯,加上雲量偏多,已經許久未見,但今天的黑水溝對比清晰,相當難得。「好久不見,澎湖黑水溝!」鄭明典今天在臉書分享衛星雲圖,可見雲嘉地區和澎湖中間,出現一條顏色明顯較深的區域。鄭明典說明,「黑水溝和海流密切相關,有很長一段時間,黑水溝很不明顯,加上雲量偏多,感覺很久沒看到黑水溝!今天黑水溝對比清晰,但也只是一小段,到澎湖北邊之後還是很不清楚。」據了解,台灣海峽的海流,在靠近台灣的沿岸終年都向北流,而在澎湖水道則是海峽水流最湍急的地方。當湍急的潮水帶走了水中的沈積與雜屑,讓海水少了許多反射陽光的物質,光線可以貫穿到深處,反映出來的色澤有如墨黑般的深藍,所以稱為「黑水溝」。根據《台灣縣志》中對台灣海峽的記載,「黑水溝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廣可八十餘里,為澎廈分界處,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東者,廣亦八十餘里,則為台澎分界處,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無底。」澎湖水道的形成,至今還未成定論。一般認為,在更新世晚期,臺灣海峽露出海面,形成連接臺灣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陸橋,隨著黑潮支流、南海水不斷向北湧進,長久下來的下切侵蝕著海床,逐漸在臺灣島與澎湖群島之間形成一條縱向水道
冷氣團要來了!鄭明典揭「冷平流雲系」走向 明入夜後降溫轉乾冷
今天(26日)清晨鋒面快速通過,隨後冷空氣南下,東北季風增強,北臺灣有局部陣雨出現,且基隆北海岸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中部山區亦有零星降雨。前氣象局長鄭明典透露,台灣北方的鋒面雲系發展得很快,預估這次冷空氣會讓台灣慢慢轉為「乾冷」,主要降溫時間則約從週三(27日)入夜後開始。鄭明典稍早在臉書分享衛星雲圖,指台灣北方的鋒面雲系發展得很快,昨天還是零散的雲團,今天就有明顯的鋒面結構,「台灣在鋒面的尾端,今天台灣的天氣特徵就是鋒面雲系影響。雲圖中還可以看到鋒面後的雲街(黃色箭頭),一排排小積雲串成的雲街,我們統稱『冷平流雲系』。」鄭明典分析,這次雲街走向接近由西向東,而冷高壓氣流應該是順時針旋轉,由西往東的雲街代表冷高壓偏南,類似的冷空氣到達台灣前,因為在海面的時間短,所以冷空氣會讓台灣慢慢轉為「乾冷」的天氣型態;至於主要降溫時間點,鄭明典預測會落在明天入夜後。氣象署表示,明天大陸冷氣團南下,週四(28日)至週六(30日)清晨持續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更為下降,尤其清晨受輻射冷卻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溫度方面,北部及東北部12至20度,中部12至24度,南部15至26度,東部15至21度,東南部16至23度,澎湖19至21度,金門14至20度,馬祖14至20度。
台南震不停!專家示警「不對勁」 提醒恐有更大地震
台南市昨(22)日連續發生14個地震,其中20時40分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震央在台南市政府北方23.2公里處,深度7.7公里,最大震度5弱,屬於極淺層地震。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台南地震異常頻繁,情況不尋常,請民眾特別小心。郭鎧紋指出,這幾天震央主要都集中在麻豆區,昨18時45分,麻豆就有規模4.5的地震出現,20點過後麻豆旁邊的佳里區接連發生地震,最大規模達到5.4,另外還有規模3、規模3.5、規模4.3的3起地震。郭鎧紋說:「這樣的地震頻率異常頻繁,現在看起來地震是一個接一個發生,南台灣民眾要特別留心。」郭鎧紋提及,昨天在台南佳里的地震,和前幾天麻豆的幾起地震是同樣的群震,詳細狀況還有待研究統整,提醒民眾近期一定要特別小心餘震,甚至可能有更大的地震出現。郭鎧紋提及,今年在西半部出現的地震次數,已是2011年以來平均值的3倍,範圍縮小到嘉義縣更是5倍之多,不過地震數量變多,也意味著有在適當的釋放能量。關於2024年的地震狀況,郭鎧紋分析除了0403花蓮大地震衍生的餘震,在嘉南地區也頻繁出現地震,但兩者應該無關,「若受到東部大地震影響,那西部的地震分佈應該會相當集中,但統計上沒有這樣的趨勢。」郭鎧紋日前曾解釋今年西半部地震頻繁原因,除了原本地震活動就少之外,這些區域過去都有發生大地震,像是10月26日嘉義中埔地震的震央,接近造成360人死亡的1941年中埔大地震;而11月9日苗栗三義地震的震央,則鄰近造成3279人死亡的關刀山強震,然而西半部從921至今,發生地震次數較少,因此民眾還需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