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長
」 氣象署卓揆關心颱風動態 氣象署多提供一次訊息供地方政府做決定
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前往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視察,關心康芮颱風動態及對台影響,並要求做好各項防災應變準備,即時提供地方政府預警情資,提前做好民眾疏散撤離工作,並請氣象署與地方政府妥適溝通停班停課會議召開時程,以利地方政府掌握最新天氣預報資訊。氣象署也在卓榮泰的建議下,本次針對康芮颱風,除了以往在晚上7點提供地方政府颱風動態資訊外,晚上9點會再提供一次更新訊息,讓地方政府在適當時機點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卓榮泰在行政院秘書龔明鑫、交通部陳世凱部長、氣象署程家平署長及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等人陪同下前往氣象署。他指出,康芮颱風是繼凱米颱風及山陀兒颱風之後,近月來第3個影響台灣的颱風,請所有同仁有效發揮前次因應颱風的最新防災經驗,依據標準作業程序做好各項應變準備工作,包括針對易致災、易淹水及土石流潛勢地區,及早提供地方政府準確的雨量監控及預警情資,提前做好民眾疏散撤離工作;全力維護重要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作;適時啟動穩定民生物價相關措施,並請工程單位務必在施工現場做好安全維護措施,讓所有施工人員獲得更好的保障。卓榮泰提到,為了在緊急特殊災害時期,提供更穩定的蘇花路廊交通運輸服務,交通部已針對東部地區建立3小時內啟動陸海空疏運計畫,而依據此次颱風路徑預測,宜花東地區將可能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請交通部密切注意颱風動向,適時啟動鐵公路預警性封閉措施,以及相對應的陸海空疏運計畫。卓榮泰指出,氣象署近年來持續創新、導入最新科技,將AI(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氣象監測系統中,並與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與地區進行資料交換,進一步提供國人及防救災單位第一手最準確的氣象預警資訊。至於民眾關心的颱風假議題,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決定颱風假的發布及通報,也請氣象署依據過去累積的經驗,進行通盤檢討,與地方政府妥適溝通停班停課會議召開時程。氣象署長程家平說明,過往晚上7點提供地方政府的資料,因應前置作業,使用的是傍晚5點的預測資料。卓榮泰院長特別建議多提供一次,因此本次康芮颱風,除了晚上7點正常召開縣市首長相關會議外,晚上9點會再提供一次更新訊息,若地方政府期待有更新、更完整訊息,可以待晚上9點相關訊息發布後再做決策。
批「氣象署不能鬼預測」!媒體人黃光芹怒斥「颱風假歪風」:停班停課推地方很不負責
今年第18號颱風「山陀兒」路徑詭異,中央氣象署對於其登陸地點、時間預測一再更改,也讓不少縣市在尚未發布陸上警報、無風無雨的情況下放了颱風假,引起正反討論聲浪。對此,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認為,「自從這次山陀兒把氣象署耍得團團轉,讓北台灣的民眾過了2天頹廢的狗日子,總該有司馬光出來打破水缸了」。黃光芹昨日晚間在臉書以「氣象署雖然不是神,但也不能鬼預測」為題發文表示,氣象署會即時公佈停班停班達標縣市,久而久之,不分藍綠白的縣市首長,都以此作為決策指標,「鬼的是,氣象署都會加註警語,強調停班停課應由各縣市政府做最後決定,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氣象署長期預測失準已是常態,事出必有因」黃光芹接著說到,以這次「山陀兒」來說,氣象署起初在10月1日晚上10時48分公告,颱風會在10月2日下半天登陸,到了10月2日下午3時30分再預測延到3日清晨5點登陸,最後颱風還是沒進來,直到山陀兒在當日午間12 時40分在高雄小港登陸,「雖然可以推給山陀兒行蹤詭異,但試問,颱風都没進來,那10月1日和2日,哪來强風暴雨達停班停課標準的預測?北台灣才會有大晴天放『假強颱假』的荒唐2日。」她說,10月3日的預測更扯,從早上7時說有8縣市達放假標準,早上10時增加為12個,到了下午4時卻懸崖式大幅下修為3個,最後全台連台南都恢復正常上班上課,「終於止住了台灣人不顧經濟損失,慣養年輕人指望投機摸懶瘋狂放颱風假的歪風,難道不是拜氣象署之賜?」黃光芹指出,資深記者林意玲請了2位氣象專家在《醒報》論壇,稱「山陀兒」像快速旋轉的陀螺,動量碰到障礙物很容易潰散,而它本身不動,也會使強度快速減弱,「氣象署投機之處在於,他們一方面警示將有强風暴雨,另一方面卻兩面押寶,也帶上『過去3小時强度減弱』,這兩種預測是相互矛盾的,顯示氣象署毫無定論。」黃光芹表示,「AI神器」神助功氣象署的報導是虛偽陳述。由於專家說,氣象署的確有與NVIDIA合作,但起步晚,缺乏大資料庫與大數據,遠落後於歐美等氣象部門,因此研判仍聚焦在天氣系統的分類,才會偏向秋颱易引發暴雨的結論。黃光芹接著提到,事實上,氣象署仍倚賴「追風計畫」,施放探空氣球,以大氣觀測來說,僅有板橋與花蓮兩處,問題是,若僅透過2個相隔50到100公里的地方、蒐集高空溫度、氣壓與水汽等資料,預測未來3到5天的颱風走向,其實並不容易,「氣象署雖然目前24小時誤差值,已拉近到約70到80公里,比起以前的100至150公里進步不少,但仍有努力的空間。」黃光芹也在文末強調,專家也建議,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的定義,也應該重新修正,否則太早動員、空等,不是辦法,「過去俞國華的夫人俞董梅真呼籲,不要讓嫦娥笑我們髒。台灣已好幾度白爛放颱風假,別讓沒有颱風假的日本人笑我們廢吧!」
地震測報員超血汗「1天上班12小時」 氣象署揭原因
台灣位於活動的板塊邊界上,因此不時會有地震,然而氣象署為了監測地震,將測報員分成2班制,輪流上班時間長達12小時,挨轟是血汗公司。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3日)前往中央氣象署考察,了解地震預警監測與AI氣象運用情形,並探查人員工作情況,立委林國成指出,氣象署從局升格到署,有正式公務員編制,但約聘僱人員也不少,專業單位有專業價值,若薪資偏低人才難尋,應有專業加給。李坤城也表示,地震測站一天由2位同仁輪班、上班12小時,至少3班制,不解為什麼是2人輪班12小時,這部分要改進。陳俊宇認為,政府組織改造,氣象署升格改制為署,人員編制就要更加充足,5人輪2班制是血汗公司,同仁工作壓力沒辦法得到比較好的舒緩,建議人員編制要提升,如果編列預算委員們也會支持。氣象署長程家平解釋,組改是縮小政府規模,行政院重點發展單位有增加,氣象署雖然人員和預算沒增加,但行政院、交通部都非常支持氣象署提出計畫,給予經費,也會聘用民間人員補助公務不足。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補充,目前中心人力相當少,連他在內編制員額僅44人,每天輪班需有1位公務員搭配1位約聘人員,各負責資料處理、儀器操作等工作項目,若要換3班制,換班時間可能會在晚上12點,2班制在排班比較有充裕休息時間,但未來如果人力充分可以考慮3班制輪班。
「颱風路徑」預測失準? 氣象署長認:今年特別難…元凶是「它」
曾擔任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主任、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氣象局副局長的程家平,自前任氣象局長鄭明典退休後,便接任代理局長,之後在今年9月中央氣象局改制為中央氣象署後,正式成為首任台灣氣象署長。然而,程家平上任後便遭遇睽違4年的颱風登陸,他也坦承今年的颱風路徑真的比較難預測。已有逾4年未遭遇颱風登陸的台灣,今年颱風季卻接連迎接「海葵」、「小犬」。尤其今年颱風路徑一變再變,導致氣象署遭民眾批評預報失準。對此,程家平也坦言,「預測本來就很困難,因為我們都不是上帝,只能靠有限度的科學來推估未來狀況。」程家平也解釋今年特別難預測的原因,主要是聖嬰現象導致整個太平洋處在一個很大的低壓帶,裡頭不僅僅是颱風本身,還包含其他低壓相關作用,使得路徑變化非常複雜。雖然過往也有聖嬰現象,但未形成如此大的低壓帶,因此若未來也出現如今年般的聖嬰現象,颱風路徑將會同樣難以預測。「今年這幾個颱風,因為太平洋高壓導引氣流都比較不明顯,所以比較難預測,這種狀況雖然不常見,但也不是沒發生過。」程家平補充,今年颱風很難報主要還有是2個困難點,首先是預報本身就會遇到不同狀況,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另一個困難點是和外界的溝通,因預報有不確定性,「但有些人很難接受預報的不確定性」。他表示,20年前,氣象署針對颱風颱風24小時路徑預測的誤差為150公里,現在已經進步到70公里,「科學能力會進步,可是科學進步並非氣象署自己在進步,而是全世界一起進步,因為氣象是全世界一起的,困難就困難在大家一起進步、科學才會進步,不是你單獨努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