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報
」 颱風 氣象署 颱風假 天氣 山陀兒![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4030/sm-8d6c5a40fe6ed962fa296bfca338051e.jpg)
合歡山入夜降雪!鏟雪車忙清理路面 台14甲鳶峰至大禹嶺限掛雪鏈通行
全台受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合歡山昨(3)日入夜也下起冰霰和降雪。台14甲線翠峰至大禹嶺(18K~41.5K)昨夜預警性封閉路段,今晨(4日)7時解除恢復交通,但鳶峰至大禹嶺(24K~41.5K)仍有結冰、積雪未融狀況,仍限加掛雪鏈通行。公路局在今日上午8時許公告,經派員檢視路況,台14甲線鳶峰至大禹嶺(24K~41.5K)部分路面(肩)仍結冰(積雪)未融限加掛雪鏈通行,視路況機動調整限掛雪鏈通行路段,請用路人小心駕駛並注意沿線交維設施。合歡山台14甲線鳶峰至大禹嶺仍有部分路面結冰或積雪未融。(圖/公路局提供)而依114年合歡山雪季公告事項,下(積)雪或路面結冰時,甲、乙類大客車及超過3.5噸大、小貨車及各類機、慢車(含大型重型機車),禁止進入管制路段公路局也呼籲,欲行駛台14甲線用路人,雪季期間山區道路路況難以掌握,如非必要請勿前往;行旅前務必備妥個人裝備與車輛雪鏈並關注氣象預報及道路交通資訊,預先規劃旅行備案,才能及時因應;相關道路行車資訊請隨時收聽廣播,並注意路側可變資訊看板(CMS)所顯示之交通管制及訊息。民眾若想查詢最新路況,亦可利用公路局省道即時路況系統或手機下載「幸福公路APP」,或撥打本分局04-23715030及公路局用路人服務中心免費電話0800-231-035查詢最新路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3287/sm-f9cfb58085402c4f86027b9f519d8bf9.jpg)
南三段「8天7件山難」!救難人員曝1點超傻眼 全場氣炸:使用者付費
許多山友都會在春節連假期間規劃爬山行程挑戰百岳,然而也因此成為山難的尖峰期,對此就有搜救人員感嘆,許多遇難山友竟然連雪地裝備都沒帶,讓他實在難以理解。有南投的搜救人員昨(30日)在臉書社團「肉腳登山隊」發文透露,今南三段同時發生3件山難,過去8天就有7件,去年也是9天有11件,但最讓他無法理解的是,有不少山友竟然完全沒有攜帶雪地裝備,讓他直呼,「真的不要鬧了。」原PO續稱,除此之外還發生2位山友失溫,「過去救援要4天,又剛好天氣狀況不好不能飛,我們搜救人員聽了很也頭痛傷腦筋,又為失溫山友擔心。另一件事現在衛星電話(舒拉亞衛星系統服務)好像現在也不能用。」他也因此拜託山友們,上山前做好事前體能及裝備準備,審慎評估身體裝況及裝備,預做撤退準備。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許多人都贊成使用者付費,「救援使用者付費…事故率會立刻下降,台灣人只有罰錢有用」、「支持使用者付費,不然真的救不完」、「這個都該付費,有些人就是需要錢來教,用生命他們聽不懂。」還有人怒轟,「真的自不量力,然後製造社會麻煩」、「真的很不認同這樣的人還要浪費資源,辛苦了搜救小組人員」、「氣象預報都說高山會下雪,不帶雪地裝備根本找死」、「商業景區山爬爬不好嗎?自己幾斤幾兩沒點數的」、「不懂耶,冬天不上山會怎樣嗎?要上山又不做好功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93156/sm-a7ef66b79f36899c2a20b4108cd9a97b.jpg)
反聖嬰現象「正在退場」 氣象專家揭對台3影響
今年冬季受反聖嬰現象影響,氣溫明顯低於去年,各地早晚偏冷。不過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的影響逐漸減弱,未來氣候將有所變化。林得恩於臉書以「反聖嬰現象,正在退場!」為題發文,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今年1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已自去年12月迄今達顛峰趨勢,本月發生的機率超過90%,且影響時間可能再延長到今年的2、3月,「隨後形成的機率亦將逐月遞減,至年中時段,重新回歸到中性特徵」。林得恩也提到,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在6成左右。事實上,氣象署曾在官網上解釋,聖嬰現象指的是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異常升溫,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聖嬰不僅是海溫變化的單一事件,還會影響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相對地,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情況。當發生反聖嬰事件時,台灣秋季東部的降雨量通常會增加,而冬季的影響則不明顯;此外,反聖嬰也可能使隔年夏季的氣溫略低於平均,但每次反聖嬰事件的影響仍有所不同。氣象署進一步指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影響颱風的生成位置,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與秋季,颱風生成位置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強度也相對較弱。不過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影響颱風生成位置的因素,各個案例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91597/sm-ff9ac4bf9b2f4ea52d07bd87e09878d2.jpg)
超強冷氣團時間再拉長 過年「這時段」挑戰寒流等級
中央氣象署指出,週六、週日(25日、26日)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轉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提醒,超強冷氣團影響時間將再拉長,最冷時段將會落在28日清晨(除夕)至29日清晨(年初一),而且強度仍有機會直接挑戰寒流等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22日)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強冷氣團影響時間將再拉長!根據今晨歐洲EC-AIFS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過年前,這波超強冷氣團南下,影響臺灣天氣的時間將再延長,自26日開始,氣溫明顯驟降;至30日白天之後,氣溫才會緩慢回升。林得恩示警,最冷時段將會落在28日清晨(除夕)至29日清晨(年初一),「今早評估,強度仍有機會直接挑戰寒流等級。由於強冷氣團影響時間相當的長,可能在整個連假的中、前半段,臺灣各地天氣都會是冷颼颼的,大家一定要預先做好各項防寒的準備。」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今也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新(21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22、23日)兩天結構鬆散的中層雲系、從西南方移入,各他雲量增多,近山區偶有局部少量降雨的機率;週五(24日)中層雲系增厚,平地亦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白天舒適、早晚涼。吳德榮續稱,最新歐洲模擬,週六、週日(25、26日)東北風增強,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天氣偏涼,中南部多雲時晴;下週日晚「強冷空氣」開始南下。另吳德榮根據最新(20日20時)歐洲模式模擬指出,27日(小年夜)氣溫驟降,由濕轉乾、越晚越冷,當晚北台部分平地已降至10度以下,2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飄雪機率;28日(除夕)至30日(年初二)清晨、模擬的冷空氣雖略調弱,但天氣晴朗,陽光下或許沒那麼冷,但入夜「強輻射冷卻」效應,氣溫劇降、低溫影響的範圍大,平地最低氣溫有降至5度以下、亦有挑戰入冬以來的首波「寒流」(台北測站≦10度)的機率。年初二白天起至初五(2月2日)、冷空氣有逐漸減弱的趨勢,但各國模式模擬差異大,言之過早,不如持續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0965/sm-3ec27bcb44ad215ae6af86f2d46616bc.jpg)
境外污染物明天移入!全台空品「橘色提醒」 外島紅色警示
環境部綜合最新空氣品質監測、空品模式及氣象預報資料結果,中國山東至上海一帶17日至19日出現霾害現象,明(20日)白天起大陸冷氣團將伴隨境外污染物影響我國空氣品質,預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離島地區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請民眾外出時留意空氣品質變化。環境部表示,今(19日)中國上海至山東PM2.5小時濃度約60~120微克/立方公尺,明日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白天起境外污染物將伴隨大陸冷氣團移入影響我國空氣品質,西半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40~50微克/立方公尺,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臺空氣品質為普通至橘色提醒等級,金門及馬祖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預估境外污染物持續影響至21日。22日起大陸冷氣團減弱,境外影響逐漸趨緩,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西半部風速較弱,水平擴散條件不佳,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圖/環境部提供)環境部已通報地方環保局提前啟動應變措施,要求縣市針對大型工廠強化防制設備操作、營建工地加強污染防制措施,針對交通熱區執行柴油車及老舊車輛攔檢作業,並加強河川揚塵好發區實施水覆蓋等防制措施。環境部提醒,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期,應盡量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建議配戴口罩防護,並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提前做好防護。空氣品質受氣象條件影響大,仍有較大不確定性,請民眾適時注意環境部發布空氣品質預警資訊(網址:https://airtw.moenv.gov.tw/、「環境即時通」APP或「愛環境資訊網」https://env.moenv.gov.tw/) 查詢最新空氣品質變化,或透過「環境即時通」手機APP設定不同警戒值,加強自身防護,隨時留意空氣品質資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90707/sm-ab350be22435259cf772000c84af1f29.jpg)
14縣市低溫特報! 專家:小年夜有機會挑戰今年首波「寒流」
今(18日)大陸冷氣團減弱,氣溫回升,清晨輻射冷卻影響,各地天氣仍偏冷,今晨最低溫出現在苗栗(三灣鄉)4.8度,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山區亦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中央氣象署也針對14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過年前,還有1波超強冷氣團將會南下,這波冷氣團強度將再升級,有機會直接挑戰今年首波的「寒流」,影響時間將自26日開始。氣象署今晨6時33分指出,受大陸冷氣團及清晨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今晨至上午新竹縣及苗栗縣局部地區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低溫區域包括: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竹縣、苗栗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新北市、宜蘭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黃色燈號(寒冷):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花蓮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對此,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過年冷,冷過年!」根據今晨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過年前,還有1波超強冷氣團將會南下,這波冷氣團強度將再升級,有機會直接挑戰今年首波的「寒流」。至於影響時間,林得恩表示將從1月26日開始,氣溫明顯驟降;至1月29日白天之後,氣溫才會緩慢回升。最冷時段,會落在27日至28日清晨;而天氣型態則會先濕冷,後轉乾冷,「請大家務必預先完善各項防冷禦寒準備。」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也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指出,今晨「強輻射冷卻」帶來超低溫。截至5:52,本島縣市的平地最低氣溫前4依序為:苗栗(三灣鄉)4.8度,新竹(峨眉鄉)5.7度,新北(石碇區)6.5度,彰化(芬園鄉)8.5度。台北市(南港區)亦降至9.8度。各地區的平地最低氣溫約在7至11度。吳德榮續稱,最新(17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19日)兩天「大陸冷氣團」逐漸減弱。鬆散的中層雲由南方移入,雲量稍增,各地為多雲時晴,高山有偶飄零星小雨或小雪的機率;白天氣溫逐日緩升,早晚明顯偏低、應持續注意保暖。吳德榮分析,根據最新歐洲模擬、下週一、二(20、21日)各地大都晴朗,只有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沒有新的強冷空氣南下,氣溫逐日回升,白天漸趨舒適、早晚偏涼、日夜溫差大。下週三、四(22、23日)南方雲系北移,各地雲量增多,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白天舒適、早晚涼。下週五、六(24、25日)東北風略增強,迎風面偶有局部短暫雨。最新(17日20時)歐洲模擬,26日下一波「強冷空氣」南下,27日(小年夜)達「寒流」的強度;最新美國模擬則早了1天,強度大幅調弱為「大陸冷氣團」;吳德榮補充,「顯示末期的模擬,不確性很大,各國模式將持續調整,需繼續觀察,下定論還太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89433/sm-cd32e02cb24bae6a30cb5bb43b4cf8b6.jpg)
燒不停!洛杉磯野火持續延燒 升級成公衛事件
南加州野火燎原,截至11日止導致至少16人死、13人失蹤、1.2萬幢建築受損或被燒燬,洛杉磯市受災面積逾1.4萬公頃。在消防人員逐屋搜救下,預料死傷人數不斷增加。野火造成嚴重空污而被當局升級為公衛緊急事件。美國家氣象局警告11日晚上到12日早上繼續迎來焚風,13日到14日再受影響,持續風速30英里,最高風速估計70英里,預計情勢到16日才緩和。燃燒範圍最廣的斷崖大火(Palisades Fire)截至11日止24個小時內,讓災區再擴大400公頃。正往東部人口更密集地區蔓延,當局出動消防飛機往山區灌水和噴灑阻燃劑以阻止火勢擴散。由於災情產生大量有害的煙霧和懸浮微粒,洛杉磯當局11日把持續燃燒的災情升級,宣布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為阻止野火產生的灰燼和煙塵四處蔓延,甚至禁止民眾使用吹葉機避免揚飛灰塵令空氣品質更惡化。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署長克瑞斯維爾(Deanne Criswell)指目前情況「仍然極危險」,因為氣象報告預測未來幾天會再迎來焚風吹襲。美國私人氣象預報公司AccuWeather估計這次南加州野火,可能造成的破壞在1,350億到1,500億美元之間,為美國有史以來導致經濟損失最嚴重的野火災情。摩根大通估計保險理賠金可能高達200億美元。專家認為如此嚴重損失,預示未來要從災情中復元相當困難,加上保險業損失慘重,這代表之後的住宅防災險保費會不斷飆升。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11日提出稅收減免等措施來降低受災民眾負擔。像洛杉磯郡包括一般民眾與商家等納稅義務人,可在1月7日到10月15日之間延後申報所得稅與繳納稅金。往常一般得在4月15日前申報與繳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9430/sm-a5f3ebd94c60bb569f083a98453cb5ed.jpg)
洛杉磯野火16人死亡!還沒燒完「聖安娜焚風」要來了
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自7日以來持續摧毀著當地,死亡人數已增至16人。本週預計將出現的更大陣風聖安娜,聖安娜焚風可能朝西吹向海岸,將火苗往已被燒毀的土地吹,如此將有助抑制火勢。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毫無疑問,這些風加上極低的濕度和易燃的干燥燃料,將導致紅旗火災。」當局預計持續時間較長的嚴重火災天氣條件,將影響南地直到周中,聖蓋博山脈和聖莫尼卡山脈西部的大風警報一直持續到下午2點,陣風時速可達96公里/小時或以上。週日,洛杉磯縣的聖塔克拉麗塔和西部山谷,以及聖莫尼卡山脈東部到馬里布海岸也發布了風力警告,預計陣風速度為72至88公里/小時。預計週日下午風力將減弱,但週一晚間至週三期間可能會出現更強的海上風力,陣風高達96公里/小時。週三,國家氣象局發布了嚴重火災危險警報,持續風速為50英里/小時(80 公里/小時),山區陣風達到70英里/小時(113 公里/小時)。氣象服務氣象學家湯普森說,最危險的一天將是周二。洛杉磯野火造成16人死亡。(圖/美聯社/達志)洛杉磯縣警長盧納表示,伊頓火災區有12人失踪,帕利塞茲火災區有4人失踪。盧納補充說,週日早上可能還會收到「數十份」報告,調查人員正在核實死者中是否有一些失踪人員。他說,據報道失蹤的人中沒有兒童。隨著野火破壞的加劇,當局報告逮捕了更多人。洛杉磯警察局隊長表示,過去兩天已有7人被捕,「我們甚至逮捕了兩個冒充消防員進出房屋的人,因此我們非常非常密切地關注每個人。」週二在洛杉磯市中心以北開始的大火已燒毀12000多座建築物。週五下午,消防隊員在帕薩迪納以北的伊頓大火中首次取得進展,該大火已燒毀7000多座建築物,其中包括房屋、公寓大樓、企業、附屬建築和車輛。官員表示,該地區的大多數疏散命令都已解除。最大火災的原因尚未確定,初步估計這場野火可能是該國有史以來損失最慘重的火災。根據氣象預報網站AccuWeather初步估計,迄今為止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350億美元至1500億美元之間。州長加文紐瑟姆 (Gavin Newsom)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週日播出的採訪中表示,這場火災最終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我認為這只是與相關成本、規模和範圍有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89345/sm-14e89082423f346f66e94552fa66e3fa.jpg)
史詩級野火奪16命!洛杉磯進入公衛緊急狀態 州長下令:加派1倍國民兵增援
美國加州洛杉磯(Los Angeles)近日發生多起野火,乾燥天氣加上強風助長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亡人數攀升至16人,當局估計這場大火將造成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9兆)的災損,恐成為美國史上最慘烈的野火,由於大火導致空氣品質惡化,衛生當局宣布,洛杉磯進入衛生緊急狀態。為了抵禦野火侵襲,州長今(11日)也下令,將加州國民警衛隊的部署增加1倍。綜合外媒報導,位於洛杉磯市的高檔住宅區「太平洋帕利塞德」(Pacific Palisades)近日爆發嚴重野火,超過1萬2000棟建築物遭大火吞噬,儘管當局出動大批消防人員全力灌救,但至今仍有野火未獲控制,加州政府也緊急疏散逾15萬人,截至11日已有16人不幸罹難。野火來勢洶洶,當局發布最新疏散令,其中珍藏價值非凡藝術品的「蓋蒂博物館」也在示警範圍內。(圖/擷取自Facebook/Getty)對此,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今天宣布,已將加州國民警衛隊的部署增加1倍,共有1680人投入野火救援行列,同時感謝這些救災人員英勇的付出。野火來勢洶洶,當局發布最新疏散令,其範圍囊括珍藏價值非凡藝術品的「蓋蒂博物館」(The Getty Center),館藏包括梵谷(Van Gogh)、莫內(Monet)等共12.5萬件知名畫家的作品。然而,稍早蓋蒂博物館也發聲報平安,指出目前館內員工及畫廊全都安全無虞。此外,根據氣象預報網站AccuWeather初步估算,這場野火釀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350億美元至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至4.9兆),恐成為美國史上最慘重的野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89269/sm-4ee63d4dd94157187ecbb3fe1da67673.jpg)
最奢豪宅區變廢墟!洛杉磯野火「財損估飆破4.9兆」恐成美史最慘大火
美國加州洛杉磯(Los Angeles)近日發生多起野火,乾燥天氣加上強風助長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亡人數攀升至13人,當局估計這場大火將造成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9兆)的災損,恐成為美國史上最慘烈的野火。綜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美聯社》等外媒報導,位於洛杉磯市的高檔住宅區「太平洋帕利塞德」(Pacific Palisades)近日爆發嚴重野火,超過1萬2000棟建築物遭大火吞噬,儘管當局出動大批消防人員全力灌救,但至今仍有野火未獲控制,加州政府也緊急疏散逾15萬人。美國加州洛杉磯近日發生多起野火,乾燥天氣加上強風助長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傳出至少13人不幸喪命。(圖/達志/美聯社)加州洛杉磯遭猛烈野火肆虐,上千棟建築物付之一炬。(圖/達志/美聯社)由於洛杉磯為全美房產最昂貴的黃金地段,因此這場野火所造成的經損恐高達台幣4.9兆。(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氣象預報網站AccuWeather初步估算,這場野火釀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350億美元至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至4.9兆),恐成為美國史上最慘重的野火。不僅如此,由於野火肆虐地區為豪宅區,有不少名人都居住在此,包括電影《星際大戰》男星馬克漢米爾(Mark Hamill)、好萊塢男星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女星曼蒂摩兒(Mandy Moore)等,都淪為受災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89153/sm-0cc298eb1d845984175cf159fb1b9121.jpg)
美對俄制裁+寒冬暴風雪 原油本周走高天然氣飆漲近19%
油價在2025年開局強勁但短暫停滯後,10日又大幅收高。WTI 原油和布蘭特原油本周均走高,價位創去年10月最高水準。美國對俄羅斯石油業實施新制裁,恐威脅到全球供應,且美國冬季風暴預計將刺激取暖燃料的需求。2 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上漲 2.65 美元或,收每桶 76.57 美元;本周最近月 WTI 原油上漲 3.5% ;3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2.84 美元或 3.7%,收每桶 79.76 美元,本周上漲近 4.3%;2 月交割熱燃油期貨價格上漲 5.2%,收每加侖 2.50 美元,周漲 6.6%;2 月交割天然氣價格大漲 7.8%,收每百萬單位3.99美元,本周上漲18.9%。美國財政部同日宣布對俄羅斯兩大石油生產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Gazprom Neft) 和蘇爾古特石油公司 (Surgutneftegas) 實施制裁。美國也對一些載油船隻、俄羅斯油田服務提供者以及俄羅斯能源官員實施了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公布非農就業人數,顯示 12 月新增就業25.6萬人,超出預期。SPI Asset 的 Innes 表示:「強勁的美國經濟指標,尤其是富有彈性的服務業指標,正在激發人們的樂觀情緒。」Kpler 首席美國分析師 Matt Smith 表示,「儘管這是自烏俄衝突以來針對俄羅斯航運市場最大的制裁行動,但對俄羅斯原油生產和出口的影響可能有限,對價格的熱情反彈有些過度。」根據商業性氣象預報服務供應商 AccuWeather,本周末冬季暴風雪將襲擊美國南部和東南部部分地區,降雪量將達到 1 至 6 英吋。在此背景下,天然氣價格本周漲近 19%。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88967/sm-09a967d9a64a821c0bc3786521dff15c.jpg)
洛杉磯野火狂燒!科學家曝恐成新常態 2大起火原因「只能等它燒完」
加州洛杉磯野火迅速蔓延,目前已有6人死亡,超過18萬人撤離,為何這次野火會如此嚴重,有科學家就歸納出5大原因,認為洛杉磯野火可能將成為新常態,另外,國內的氣象專家也指出兩大主因,造成野火燃燒不斷,且野火還會維持一段時間,情況不樂觀。加州洛杉磯野火肆虐。(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加拿大碳移除科學家德魯納(Phil De Luna)在《富比士》網站撰文分析,洛杉磯大火代表令人不安的新常態有5個原因:1,極端火災天氣條件增加。極端野火的天氣條件主要是由高溫、乾燥、可燃燒物和強風的結合,南加州自去年7月起就處於這種高風險狀態,且沒有緩解跡象,過去該地區的火災高發期集中在夏末秋初,如今已經遠遠超出正常範圍,全年都可能形成威脅,意味著無論是自然或是人為的火源,都有機會引發大規模野火,加上強風盛行,火勢會迅速蔓延。2,乾旱和強風同時發生。在南加州,強風的情況相當常見,如今不同的是,這些強風和持續的乾燥條件同時出現,該地區果過往僅在秋季和初冬出現降雨,降低大風季節火災的風險。由於南加州今年1月依舊是乾燥氣候,增加了野火蔓延的機率,乾燥和強風的條件下,火勢每分鐘可蔓延2至3個足球場,甚至跨越高速公路等天然防火帶,令警消的打火工作更顯難度。加州洛杉磯野火肆虐。(圖/達志/美聯社)3,炎熱夏季後缺乏雨季。南加州2024年經歷了異常炎熱的夏天,更糟的是,在秋冬季並未迎來往年的降雨,降雨的不足導致地表乾枯,不過該地區在乾旱前經歷了連續兩年高於平均水平的降雨,這似乎看似有利,甚至不該因此引發火勢,但真相是,由於植被過度生長,乾枯後反而成了助長野火的易燃燃料。專家擔憂,這種極端潮濕和乾燥的交替模式會持續下去,導致該地區野火的嚴重程度日益嚴重。4,野火天氣在全美更加普遍。根據深空研究(Deep Sky Research)的報告,分析了火災天氣趨勢,野火天氣條件在美國幾乎每個地區都變得越來越普遍,雖然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部分地區的火災風險有所下降,但加州在內的大多數地區火災風險卻顯著增加。這也顯示野火風險不再侷限於傳統火災好發地區,隨著氣候模式變化,果往鮮少發生野火活動的地區,如今也面臨野火肆虐風險。加州洛杉磯野火肆虐。(圖/達志/美聯社)5,美國史上具破壞性的野火與極端火災天氣有關。像是2018年的加州坎普(CampFire)野火、2020年舊金山灣區火災、2021年的加州迪克西(Dixie Fire)火災和1988年的黃石(YellowstoneFires)火災,都與極端火災天氣時期同時發生。雖然起火原因各異,像是閃電到人為都有,但正是極端野火天氣決定了火勢蔓延的速度和破壞程度。2001年至2020年間,這些快速破壞性火災在美國造成了189億美元,約新台幣6227億元的損失。另外,據《今日新聞》引述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說法,大洛杉磯的野火,主要是當地環境的「高壓脊」帶來穩定且乾燥的天氣,加上住宅越來越靠近森林,兩大主因導致大火燃燒不斷,甚至會維持一段時間。加州洛杉磯野火肆虐。(圖/達志/美聯社)據賈新興的說法,由於美國東北部、加拿大目前相當寒冷,高緯度地區受到極圈影響出現「高空噴流南北擺盪」情況,導致美西的加州剛好處於「高壓脊」裡面,高壓脊是高壓延伸突出的部份,內部空氣因為下沉運動,導致天氣極度穩定、高溫,成了洛杉磯野火的基礎,搭配當地人俗稱的「聖塔安娜風」強風,因此助長了火勢蔓延。所謂的聖塔安娜風的型態,就是台灣夏季常發生的「焚風」,在美國西部內陸盆地沙漠,當高壓讓盆地上的空氣下沉中逐漸失去水份,並沿順時針方向流向南加州,遇到山脈下沉後,又乾又快的強風就會侵襲加州,野火順著風勢蔓延難以撲滅。賈新興還指出,由於美國近年居住型態改變,民眾普遍不愛房子連在一起,因此越往郊區或接近林區附近蓋房子,由於森林本身易引發火勢,房屋若引發大火情況也會更難控制。另外從最新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加州至少未來一週都還是很乾,等同野火控制機率近乎於0%,「只能等這些燃料自己燒完,人為介入的影響有限」,賈新興認為,現階段較重要的,是要等到野火趨緩後,密切關注是否有復燃的情況。加州洛杉磯野火肆虐。(圖/達志/美聯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13縣市低溫特報!這地區低溫降至8度 要到下週才回溫
今(10日)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白天北台灣持續寒冷,高溫只有12至14度,氣象署也對13縣市發布低溫特報,而這波冷天氣將持續到下週一清晨。氣象署指出,今日至12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寒冷;10日至11日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西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12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氣象署也對13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其中橙色燈號的有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宜蘭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黃色燈號的有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提醒,本週末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將迎來寒冷天氣,其他地區早晚也偏冷。根據氣象預報,週六水氣較多,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西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降雨,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天氣為主;週日起,環境逐漸轉乾,各地天氣大多為晴到多雲,僅花蓮及東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溫度方面,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在10至17度之間,中部10至21度,南部12至23度,花東地區則是15至20度;離島地區中,澎湖氣溫介於13至16度,金門8至17度,馬祖則低至7度,最高僅12度。氣象署指出,隨後1月13日(週一)清晨,強烈大陸冷氣團與輻射冷卻效應雙重影響下,全台天氣依然寒冷,但白天起冷氣團逐漸減弱,各地氣溫逐步回升,日夜溫差將加大。週二清晨,輻射冷卻效應仍使各地天氣偏冷,但白天持續乾燥,氣溫持續回暖,僅東部及東南部偶有零星降雨。北部及東北部的氣溫在9至21度,中部9至23度,南部12至24度,花東地區13至23度;澎湖氣溫14至18度,金門10至19度,馬祖則維持在10至15度的範圍。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表示,今晚至明晨,各地低溫普遍低於12度,其中中部以北及宜蘭的空曠地區約10度左右,預計週日清晨的低溫與今晚類似,而下週一清晨因輻射冷卻效應加劇,內陸空曠地區將普遍低於10度,北部及宜蘭可能降至8度,竹苗北部靠近山區的地帶溫度甚至可能更低。至於此次冷氣團是否會升級為寒流,劉宇其表示,目前預測台北地區最低溫約為11至12度,仍屬於強烈冷氣團等級的可能性較高,不過此波冷空氣影響顯著,各地民眾應注意保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88798/sm-cadc73389a5812358bce518a681c3e14.jpg)
洛杉磯野火!消防栓都沒水「警消束手無策」 市長大砍7.6億預算慘被拷問臭臉
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發生嚴重野火肆虐,當地稍早出現10多年最嚴重的強風來襲,而乾燥風勢引燃多處野火蔓延,火勢加上罕見的強風造成洛杉磯地區遭受野火包圍,美國總統拜登8日宣布加州進入聯邦緊急狀態,將提供經費和資源協助對抗野火,不過洛杉磯市長巴斯(KarenBass)先前刪砍7.6億元消防預算,導致災區消防栓無水滅火,引發包括《洛杉磯時報》老闆和馬斯克等人炮轟,而甫返國的巴斯也立刻遭遇記者靈魂拷問,她則是不發一語快閃。加州洛杉磯大規模野火焚燒。(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聯社》報導,目前3場野火包圍了這座城市,濃煙和灰燼籠罩著這大洛杉磯,摧毀了太平洋帕利塞茲(Pacific Palisades)社區的房屋,目前擔心火勢會否蔓延到太平洋海岸內陸,包括著名的玫瑰花車遊行舉辦地帕薩迪納。加州洛杉磯大規模野火焚燒。(圖/達志/美聯社)眼看火勢無法短時間受控,洛杉磯市長巴斯也立刻返國,不過據多家外電9日報導,巴斯搭機返國時,立刻遭到記者團團包圍,其中,《天空新聞》(Sky News)記者布萊文斯(David Blevins)就追問,「市民家園陷入火海時您人不在,是否該道歉」,巴斯當下不發一語,接著她又被追問,「您是否後悔削減消防部門數百萬美元的預算?」,對於這些問題,巴斯沉默以對立刻快閃。洛杉磯野火究責,市長豪砍7.6億預算。(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這位市長2024年為了解決4.67億美元的赤字,包括2.89億美元的意外支出,主要用於警察和消防部門以及責任索賠方面,居然刪減了23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6億元的消防預算,此舉引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 Times)老闆、億萬富翁黃馨祥(PatrickSoon-Shiong)在社群平台痛批,消防栓缺水問題更令人憂心,並狠酸巴斯,「有沒有能力很重要」。包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痛批巴斯根本無能,勸她乾脆下台。加州洛杉磯大規模野火焚燒。(圖/達志/美聯社)另據美國氣象預報公司AccuWeather估計,野火災損恐高達57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8753億元,而野火火勢持續延燒,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加州進入聯邦緊急狀態,並表示會提供經費和資源協助對抗野火,但部分洛杉磯市民對市府先前的應對方式不滿,如今巴斯回到洛杉磯居然又快閃,更是引發當地居民的憤怒。加州洛杉磯大規模野火焚燒。(圖/達志/美聯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88748/sm-337c95c431b3da984a385d29867d7cc4.jpg)
洛杉磯野火肆虐!宛如世界末日「至少5死逾15萬人急撤」 經濟損失恐達1.8兆
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遭逢10多年最嚴重的野火襲擊,由於乾燥風勢造成多處野火蔓延,加上罕見的強風現象,造成洛杉磯郊區高級社區「太平洋斷崖」(Pacific Palisades)受到野火包圍,現場猶如世界末日,這起天災已燒毀至少 1 千座建築,估計每分鐘燒掉5座美式足球場,除此之外,火災以造成至少5人喪命,迫使超過 15 萬人緊急撤離,街上也出現回堵車潮,經濟損失高達570億美元(約新台幣1.87兆)。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從《美聯社》的畫面可見,大火吞噬洛杉磯郊區區太平洋帕利塞茲(PacificPalisades)逾5000英畝土地,這個位處洛杉磯以東、座落在濱海城鎮聖塔蒙尼加(Santa Monica)及馬利布(Malibu)之間的高檔社區,過往景色優美,更是許多影視及樂壇明星的置產首選,如今因這場野火,成了宛如世界末日般的場景。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住宅區內仍可見到有火舌竄出,消防人員努力控制火勢,以免災情擴大。一整個遭到焚毀的街區,如今僅剩灰黑的灰燼,有如戰場。由於強風讓滅火工作變得困難,加上消防人力吃緊,且打火的水源吃緊,供不應求,這場火每分鐘可燒掉5座美式足球場。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南加州消防官員表示,野火燒毀約1000棟建築物,這場大火至少造成5人死亡,超過15萬人接到疏散命令,由於野火燒得非常快,許多居民甚至是接獲鄰居致電才知道自己的房子已經著火,衝出家門才發現身處火場中,只能穿越火焰逃離家園。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目前南加州超過150萬用戶停電,另據私人氣象預報服務公司AccuWeather,初步評估遭到破壞與經濟損失約520億到570億美元,該公司首席氣象學家波特警告,如果大火繼續蔓延至人口稠密區域,損失數字可能進一步攀升。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預估相關保險賠付金額可能達到100億美元。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達志/美聯社)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翻攝自X)洛杉磯這場野火會瀕臨失控,主要原因是在南加州,秋冬季節從內陸吹向海洋的離岸風,也就是聖安娜焚風(Santa Ana Winds),受到強勁風勢加上冬季特別乾燥,助長了火勢蔓延,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形容,這場襲擊南加州的野火大面積焚燒,煙霧籠罩天空,使得南加州大多數空氣品質惡劣,加上打火的水源供不應求,火勢恐越燒越猛烈。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持續肆虐。(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88004/sm-d0f72df6572839fc717fbfb313a50536.jpg)
把握晴冷好天氣!週四轉「非常濕冷」高山可望降雪
把握晴冷好天氣!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醒,周四至周日(9日至12日)冷空氣再增強、氣溫再降,清晨北部、東半部有明顯降雨,非常濕冷,3000公尺以上高山降雪機率高;下週日白天轉晴冷,因「夜間輻射冷卻」,冷到下週一(13日)清晨。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指出,今(7日)各地晴朗穩定,白天北台涼、中南舒適,早晚冷;明(8日)西半部晴朗穩定,東半部晴時多雲、偶有零星少量降雨,白天氣溫稍升、天氣舒適、早晚冷。「大陸冷氣團」及「夜間輻射冷卻」加成,部分平地清晨最低氣溫降至5度以下,應注意保暖。吳德榮續稱,根據最新各國模式模擬,週四起至下週一清晨、冷空氣再增強、氣溫再降;週四至下週日清晨、北部、東半部有明顯降雨、天氣轉濕冷,尤其週五(10日)北台高溫僅13度,整天溫差小、非常濕冷,應特別注意。此外,吳德榮補充,3000公尺以上高山降雪機率高,2000公尺以上亦有機率。下週日白天轉晴冷,因「夜間輻射冷卻」,冷到下週一清晨。吳德榮根據歐洲模式指出,再增強的冷空氣,將把「大陸冷氣團」推升至「強烈大陸冷氣團」(10度<台北測站≦12度);部分平地清晨最低氣溫仍可降至5度左右。吳德榮在文末也提醒,未來一週、冷空氣一波接一波,乾冷轉濕冷、再轉乾,將是入冬以來強度最強,且盤據時間最長的一大波;尤其部分平地頻繁出現10度以下低溫,民眾應注意保暖,以保健康;農漁養殖業也要注意氣象署的「低溫特報」。各國模式仍會持續微調,應密切觀察最新資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87725/sm-ed6c98bca8039c9c9120c7d3f72c9b96.jpg)
冬季風暴襲捲美國影響6200萬人 降雪量恐創新高
一場大規模的冬季風暴,將席捲美國東部三分之二地區,美國天氣預報中心表示「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十多年來最大的降雪。」根據冬季風暴嚴重程度指數,這場風暴預計從週六下午開始影響到週一,對美國部分地區產生重大影響,將影響6200萬人。綜合外媒報導,這場極地冷空氣爆發,將為至少10幾個州帶來強烈的雪、冰和暴風雪天氣,並伴隨著時速高達40英里(64公里)的陣風,給廣大地區帶來危險的旅行條件和潛在的停電。這場風暴於週六下午開始,由從墨西哥灣向北移動的一股潮濕空氣推動。從那裡開始,它將向東移動,並在周日早上寒冷將蔓延到密西西比河谷和中西部部分地區。風暴將於週日擴展到俄亥俄河谷和東南部,並於週日晚上和週一擴展到東海岸。冬季風暴席捲美國三分之二地區。(圖/美聯社/達志)氣象預報員稱,從週一開始,該國東部三分之二的地區將經歷危險的、刺骨的寒冷和風寒。氣溫可能比正常低12至25度(7至14攝氏溫度)。風暴來臨前,肯塔基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阿肯色州和密蘇里州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馬里蘭州州長宣布備災狀態,並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出門。由於快速積冰,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國際機場週六下午暫時關閉。截至美國東部時間週日下午2時15分,超過90%從堪薩斯城國際機場起飛的航班以及85%計劃降落的航班被取消。據FlightAware稱,截至週日下午,聖路易斯蘭伯特國際機場一半以上的出港航班和進港航班被取消。這場風暴將能夠釋放超過一英尺的積雪和足夠的冰,可能在來到最低氣溫時切斷電力。一些地區一月降雪總量可能創歷史新高,堪薩斯城可能會超過2011年創下的1月紀錄7.2英寸(約18公分),而印第安納波利斯也成為風暴的目標,預測顯示有可能超過2014年創下的1月紀錄11.4英寸(約29公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87720/sm-f4676f0c77711d237a44c2d25180e208.jpg)
首任氣象署長要退休了! 去年任內颱風「警報發布必登陸」寫紀錄
「中央氣象局」改制為「中央氣象署」後,首任氣象署署長程家平即將在1月16日退休。在程家平任內創下了「颱風警報一發布就會登陸」紀錄,與前氣象局長鄭明典「3年任內無颱登陸」可說天差地遠。新任氣象署署長可能由現任2位副署長馮欽賜、呂國臣其中一人接任,但還需待交通部同意,再由總統任命。中央氣象局2023年9月改制為氣象署,而前氣象局長鄭明典2023年7月退休後,即由程家平任代理局長,並在改制後順利接任首任氣象署署長。在程家平1年半任內,2023年即歷經海葵、小犬颱風路需登台,2024年更是有4個颱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其中尤其凱米、山陀兒、康芮3個颱風登陸台灣讓台灣民眾「十分有感」,就連天兔在登陸前即減弱為熱帶氣旋,同樣以熱帶氣旋之姿登陸台灣。程家平指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近年來氣象預報越來越困難,常被民眾批評不準確,但他並不覺得委屈,「預報是非常嚴謹的科學程序,面對極端氣候,不確定性的掌握、呈現和溝通至關重要,要讓民眾和防災單位知道有其不確定性,預先做好最壞的準備。」據了解,1月15日將是程家平上班的最後一天,1月16日便會正式退休。下一任氣象署長則可能由現任2位副署長馮欽賜、呂國臣其中一名接任。馮欽賜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博士,擔任過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氣象資訊中心副主任、氣象資訊中心簡任技正、氣象科技研究中心科長。呂國臣也是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副主任、簡任技正、課長。程家平表示,2位副署長都非常優秀,且有不同特質,但最終人選需由交通部部長根據氣象業務特殊性做考量,且要由總統任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87657/sm-837b4859e72c09b70d9e772e57357b59.jpeg)
明起2波境外污染物移入!全臺空品亮橘燈 環境部示警:連續影響4天
環境部綜合最新氣象預報資料、空品模式模擬及空品監測結果,中國上海至山東一帶今(5日)有霾害現象,污染物持續累積,預計下週將有兩波境外污染物,明(6日)境外污染物伴隨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預估空氣品質為普通至橘色提醒;9日持續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風可能挾帶另一波境外污染物移入,預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且兩波冷空氣使彰化至雲嘉南沿海地區風速增強,易引發揚塵現象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請民眾外出時留意空氣品質變化。環境部表示,今日中國上海至山東一帶PM2.5小時濃度約100~180微克/立方公尺,污染物將持續累積,明日伴隨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北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40-50微克/立方公尺,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臺空氣品質為普通至橘色提醒等級。環境部指出,預計7日午後起,境外影響趨緩,竹苗以北地區空氣品質逐漸改善,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為橘色提醒等級。9日持續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東北風也可能挾帶另一波境外污染物移入,全臺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環境部已通報地方環保局提前啟動應變措施,要求縣市針對大型工廠強化防制設備操作、營建工地加強污染防制措施,針對交通熱區執行柴油車及老舊車輛攔檢作業,並加強河川揚塵好發區實施水覆蓋等防制措施。環境部提醒,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期,應盡量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建議配戴口罩防護,並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提前做好防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86816/sm-ea53b228e2b3d110e2be7cf71ddd81dd.jpg)
史上最熱一年!2024全台均溫24.97℃創新高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昨日說明2024年天氣回顧及未來展望,去年統計至12月29日止,全台平均溫度為24.97℃,超過2020年的24.91℃,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年均溫則有可能再度創下188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超越前年剛創下的紀錄。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明,去年全台年均溫為24.97℃,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淡水、新竹、台中、日月潭、台南、成功、台東、大武8站年均溫,均創下該站最高溫紀錄。雨量方面,台灣年累積雨量接近正常,惟降雨分布不均,去年春雨及梅雨偏少,夏季及秋季則因受颱風降雨影響而偏多。陳怡良指出,去年西北太平洋生成26個颱風,與氣候平均值25.4個相近,發布4次颱風警報、其中3個颱風有登陸,分別為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秋天有15個颱風生成,是史上第3多,前2名分別為1964年19個、2013與2019年各16個。展望今年第1季,目前熱帶中東太平洋附近海溫偏冷,反聖嬰現象雖有發展但強度偏弱,預測春季之後將回復至正常。由歷史資料分析顯示,反聖嬰隔年1至3月的台灣氣候,有氣溫略偏低、西半部雨量偏少的特徵。氣象署研判,2025年1至3月各地平均氣溫以接近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氣象署也提醒,雖然全球暖化下年均溫再創新高,不過1、2月仍是平均氣溫較低的月份,同時也常有極端低溫發生的機率,提醒民眾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須適時做好禦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