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腎
」男子泌尿道壁如水泥牆 釀「泌尿道長期發炎」!腎臟也嚴重受損
61歲梁姓男子這半年來反覆發燒及泌尿道感染,住院多達六次,日前再度復發,轉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多科會診發現包括腎臟及輸尿管等泌尿道系統被一層像是水泥、蛋殼的鈣化物覆蓋,被稱為Encrusted uropathy(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因此造成泌尿道長期發炎,急性腎臟功能惡化。泌尿道發炎非典型腎結石 起因於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表示,泌尿道結石通常會有頻尿、血尿、疼痛、甚至尿失禁等情形,但這起個案病人並不太會疼痛,而是一再地發炎感染。從超音波發現梁男的腎臟有類似鈣化的強回音反射,卻又不是典型腎臟結石,在腎臟科、泌尿科及感染科一起會診下,進一步從腹部電腦斷層發現鈣的沈積物覆蓋在泌尿道系統的內部表面,包括腎臟髓質及輸尿管,像是一層蛋殼一樣,也可以看成內璧有如敷上一層厚厚的水泥,輸尿管因此阻塞擴大,造成水腎及慢性發炎現象。罕見棒狀桿菌也是原因之一 結石不結塊但如水泥般覆蓋蔡旻叡表示,病人尿液進一步培養出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這種細菌致病力很弱,毒性低,培養不易,在臨床上經常被忽略,然而在少數病人(10%)身上會引起類似結石的沈積病變,產生俗稱鳥糞石的磷酸銨鎂及磷酸鈣混合結石沈積。不同於一般結石的是,石頭不會結成塊狀,而是如本起個案,像水泥般地覆蓋住泌尿道。此病症比較可能發生於免疫力不足、臥床或是長期置放尿管的病人身上。多喝水、不憋尿 一有症狀需積極找出病因蔡旻叡說,釐清病因後,為梁先生使用抗生素及進行多次的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去除石片,已經不再發燒,但其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剩20,顯見半年的持續性泌尿道發炎已損害腎臟功能。蔡旻叡強調,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不管是哪種形狀,要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13歲童「愛喝飲料」竟腎結石 醫示警1事:痛到又哭又吐
台灣手搖飲盛行,有些民眾會因為喝了飲料就很少喝水,日前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就分享一個他經手的案例,表示有一名13歲的弟弟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送醫檢查後才發現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黃士倫醫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提醒大家,「一定要跟家中孩子說要多喝水」,並分享近期的一名病患,一名13歲男孩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被家長緊急送醫救治,而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左側水腎,電腦斷層報告結果則是顯示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在照會泌尿科醫師後安排住院,後續將進行輸尿管鏡檢查。男童愛喝飲料,幾乎很少喝水。(示意圖/翻攝Pexels)黃士倫也說明孩子幾乎很少喝水,只愛喝飲料,再加上有結石的家族史,「這個孩子是我遇過年紀最小的腎結石」,他也在留言區提醒家長,體重跟大人差不多的小孩,可以用體重乘以30來計算一天該喝多少水,「果汁牛奶都算水份,但不要超過總水份的1/3」衛福部也曾指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國小學童至少飲用1,500 ml水,可以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此外,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尿液可作為人體是否需要補水或是身體情況是否良好的基礎簡易指標,使民眾能做到每天自我審查身體狀況。
男嬰出生半年內兩度尿道感染! 就醫檢查發現「先天性輸尿管異常」
台中一名1歲半男童,出生後半年內兩度泌尿道感染就醫,醫師幫他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先天輸尿管異常導致尿液逆流到腎臟,造成腎臟發炎長不大,經接受輸尿管整形手術後,目前已經恢復正常,腎功能也不受影響。持續哭鬧不休 診察發現膿尿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徐敏哲說,男嬰第一次就醫是3個月時因哭鬧不休到該院急診,醫師發現他出現膿尿,腎臟超音波顯示雙側輕微水腎,左腎偏小,收住院治療後康復返家;未料3個月後男嬰再次因泌尿道感染高燒不退就醫,醫師發現左腎明顯未跟著寶寶長大,只有右腎約70%大小。進一步檢查男嬰是先天輸尿管異常,導致應該往下流經尿道解出的尿液,因輸尿管異常逆流到腎臟,幸好9個月進行輸尿管手術,術後3個月左腎趕上進度,恢復正常大小,腎功能檢查追蹤至今未受影響,讓新手爸媽鬆了一口氣。高燒泌尿感染治療 抗生素或內視鏡手術徐敏哲醫師指出,高燒性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有30%是輸尿管逆流造成。有些案例在孩子長大,膀胱功能成熟後會自然康復、但若尿液逆流反覆感染,可能造成腎臟發炎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失去功能,目前治療方式有預防性抗生素等藥物、手術以及經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等方法。徐敏哲醫師說,臺中醫院提供「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服務,男嬰爸媽剛好參與了這個計畫,所以院方發現寶寶單側腎臟偏小時,就立即啟動專責醫師關懷計畫,提供新手爸媽最即時的諮詢與協助,紓解父母的焦慮,陪伴守護寶寶健康成長。幼兒專責醫師 專業陪伴長大李德敏主任表示,新手爸媽在開始照顧孩子的過程會有很多疑問與煩惱,呼籲家有3歲以下幼兒家長可參與醫院「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由專責個管師協助打疫苗、健檢等提醒與追蹤,及時並有效的轉介到需要治療的科別進一步治療,滿3歲後仍可找原本專責醫師繼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李德敏主任認為,在知識爆炸環境下,很多家長對怎麼照顧孩子會有資訊混亂的困擾,希望透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定期舉行活動、團體衛教,增加家長照顧幼童能力,也讓家長共同分享照顧經驗,有信心且正確照顧孩子長大。
當媽後第一個母親節 小甜甜幸福挺「8個月孕肚」喊:過往缺憾都補回來
小甜甜(張可昀)今年晉身為人母,目前大腹便便的她不但減少工作量,日前水腎宮縮還堅持忍痛不開刀,就為了迎接健康的寶寶出生。9日是母親節,她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過去被祖父母帶大,總覺得母親節與自己無關,如今迎來為母後第一個母親節,這段時間真的讓她深刻體會到母親的辛勞,也讓過往所有的缺憾一個個補回來了。小甜甜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由祖父母一手帶大的她從未見過親生父母,也讓她過去一遇到母親節總覺得有點尷尬,看著別人準備禮物、吃母親節大餐,彷彿這一切都與她無關,尤其是自奶奶走後,這一天甚至會讓人覺得難過與尷尬,「畢竟對我來說父母就像是在童話故事裡才會出現的東西」;不過她今年不只成為人妻還晉身人母,人生發生重大轉變,令她感慨一切都不一樣了,「人生完全改變了尤其過往所有的缺憾一個個都補了回來」。「自己當媽媽以後,真的深深體會到媽媽的偉大」,面對懷孕之後接踵而來的種種不適,才體會到母親原來是這麼無私且勇敢,只要小孩健康可以不顧一切,「原來這就是母愛這就是人家說的為母則強!」發文還附上好幾張小甜甜挺著孕肚的照片,只見她充滿關愛地撫著肚子,臉上洋溢幸福笑容,「我的肚子真的很大吧,胎兒大小頭圍羊水都很正常,米苔目住著來自媽媽的豪宅」,隨著預產期越來越近,她緊張又期待寶寶的到來,「我也會把身體照顧好,聽醫生的話,當個最稱職的媽媽~謝謝大家的關心」。小甜甜(張可昀)今年晉身人母,9日在臉書發文感慨懷孕之後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圖/翻攝自小甜甜張可昀臉書)
小甜甜爆「水腎宮縮」衝急診 懷胎7月忍痛不開刀:全力保住胎兒
藝人小甜甜(張可昀)目前懷孕7個多月,大腹便便的她,為了迎接寶寶健康誕生,已經慢慢降低工作量待產。但有腎臟病史的她,近日某天突然一陣腹痛,還痛到引發宮縮,嚇得她衝醫院掛急診。結果發現子宮跟寶寶無礙,是因為水腎問題,導致腎臟腫大,引起腹部、背部劇痛,但礙於現在懷孕中,寶寶又快出生了,她暫時選擇不動手術,全力保住腹中的寶寶,撐到出生為止。小甜甜透過拍攝影片透露,某天她早上起床,先是覺得左下腹疼痛,但這痛感很快速地蔓延到背部。懷有身孕的她,第一時間先去婦產科,醫師發現的確出現宮縮,但胎兒無礙。後來她回家休息後,想起自己曾經罹患過腎結石,猜想腹痛會不會跟之前的腎病有關,凌晨又跑了一趟醫院,掛急診找原因。(圖/翻攝YouTube)果不其然經過檢查,小甜甜的右腎異常腫大,被診斷是水腎,抽血後還發現,腎指數飆到3點多,比平均值高出3倍,但因為她現在正在懷孕,很多藥物都不能使用,「所以他們只能用最安全的止痛劑,讓我先舒緩。」小甜甜並透露,為了讓腹中的寶寶,能順利撐到足月出生,她決定不動手術裝尿管,打算要靠意志力和抗體,全力為寶寶撐過去。她並以自身例子,提醒女性朋友,不管是不是孕婦,平時一定要多喝水、避免憋尿;有腎臟疾病史的人,也要定期追蹤,以免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