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屋
」 永久屋 小林村 莫拉克 自焚寒冬送暖!百名志工合力 修繕懸崖邊的家
14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屏東不少原鄉族人流離失所,如今多年過去,竟然仍有人為了當年天災深陷泥沼、努力站起;衡山行善團獲悉消息,號召百名志工相約19日齊聚屏東三地門鄉,為這處位於懸崖上的家重新修繕,寒冬中送來溫暖。八八水災當晚,暴雨沖毀阿輝伯位在懸崖上的家,因當時受災人數眾多,沒分到永久屋的他,萬念俱灰帶著一家10口,回到原鄉祖厝,用廢棄鐵皮親手搭起4、5坪的廚房及房間,但畢竟不是專業,不只進風漏雨,每逢風災都只能全家撤離。全家十口人無法擠進小坪數的鐵皮屋,只好使用破損帳篷充當房間,由身體脆弱的精障兒子和輕度智能障礙女兒居住鐵皮屋,但只要下雨,屋頂帆布就怕被風捲走,睡在帳篷裡的人也夜不成寐,驚心膽跳一整晚,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10年。阿輝伯說,有時睡覺都會想起當年逃難的狀況。衡山行善團獲悉消息,偕同高雄在地善心企業多次出動專業建築技師與修繕師傅實地訪視丈量,在長達數月的多次會議工序討論後,決議克服重重障礙,完成這不可能任務。19日這天,百名志工魚貫上山,在山谷半腰處整地、灌漿、搭建2間鐵皮屋,重整電線,修繕舊有鐵皮屋,並結合善心人士,捐贈床具、電熱水器等,希望不只修繕阿輝伯一家的房子,也希望能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銓興營造總經理洪克倫說,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在懸崖上住10年,要在這樣的日子裡和過去傷痛作伴,很不容易,希望他們一家人在今天過後,可以把過去難過放下、努力向前。另一處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偕「高雄市工會行善特攻隊」前往六龜區,幫助弱勢家庭「入新厝」,六龜區紅水坑陳宅案主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與胞兄同住的房舍於今年4月發生火災、不堪居住,兩兄弟無力修繕,幸經修繕大隊協助,不用再借住他所。
影后帶路漫遊台灣1/陳淑芳搭海上列車憶兒時 從枋寮往金崙賞海景、訪部落
最近可能很多人注意到有「國民阿嬤」之稱的金馬影后陳淑芳,前陣子健檢才發現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因此開刀動手術,有次睡覺甚至還出現心跳驟停14秒的狀況!然而也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已經83歲的她,表示自己是在這次看醫生才首次使用健保卡,可見身體保養極佳,而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身體硬朗的銀髮族也喜歡呼朋引伴出遊,「樂齡旅遊」這塊逐漸受到重視。交通部觀光局今年就力推「凰金」旅遊品牌,希望針對樂齡族群打造專屬行程,而由欣傳媒舉辦的名人帶路考察團,就找來陳淑芳與多位網紅共同宣傳,一起走訪屏東大鵬灣周邊多個景點、到枋寮「藍皮意象館」嘗特調飲品,並搭上讓人懷念的「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從屏東枋寮前往台東金崙,沿途欣賞最美的海岸線景致。藍皮意象館入口處設置一幅大型火車頭造型LED燈,成為熱門打卡點。館內販售湛藍海洋色特調與用佳冬「透紅佳人」蓮霧品牌與果露製作的氣泡飲,還有以列車、電風扇等造型設計的餅乾(左),陳淑芳也開心在站牌前拍照留念。藍皮解憂號又被稱為「台版神隱少女的海上列車」,復駛一週年來掀起復古鐵道旅遊熱潮,主要負責經營此觀光列車的雄獅旅遊,在枋寮站旁以閒置多時的台鐵南迴鐵路員工宿舍,打造成讓乘客在登車前報到與休憩的新空間「藍皮意象館」,這裡具備旅遊資訊服務站、展演場所、伴手禮商店等用途,同時還有幾個打卡點可以拍照,讓人搭車前的等待時光一點都不無聊。日籍網紅若井睦美(右)、小原美緒興奮搭上藍皮解憂號,表示要為將來帶父母出遊提前考察。藍皮解憂號上也販售特色周邊商品,例如文青T恤、琺瑯杯,與有冬瓜茶、茉莉花口味的時光啤酒等。在從枋寮前往金崙的途中,我們曾在南迴鐵路上「最大的小站」加祿站短暫停車,這裡佔地廣闊、原有軍事運輸需求,現在使用人次已逐漸變少。陳淑芳搭乘藍皮解憂號時,除了聯想到自己兒時在九份從事礦業的父親,閒暇時帶她到宜蘭旅遊的情景,腦海中也清晰記得當時藍皮普快上的車廂樣貌;鏡頭拉回到現在,當列車經過一片無邊際海洋風景時,陳淑芳還忍不住考起身旁的日籍網紅若井睦美、小原美緒,眼前的大海究竟有幾種顏色?小原美緒對南迴鐵路沿途海景相當讚嘆。在金崙部落可吃到馬告香腸(左)、穀臼那哪工作室製作的手工麵包(右上),而藍皮解憂號的下午茶也特選金崙的小米甜甜圈與洛神花飲。列車搭到金崙,我們隨著部落頭目步拉路揚、金崙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戴永明的腳步,沿著火車站前長頸鹿造型路燈前進,10月剛開幕的「Kutjunana 穀臼那哪手工麵包工作室」,端出剛做好的結合刺蔥、地瓜等食材的手工麵包,創意市集前賣馬告香腸的阿姨親切地夾起香腸讓我們拍照,市集內還可選購例如紅藜啤酒等在地特色產品。再走到聖若瑟天主堂,這可是全世界極少數以黑色石板建造的天主堂,除了融合排灣族文化與相關圖騰,還有天主教信仰與教義所建造,整體風格令人印象深刻。金崙部落頭目步拉路揚身著傳統服飾帶我們造訪聖若瑟天主堂,細數大門木雕圖騰所代表的排灣族狩獵與女巫等元素。大武彩虹村一處屋牆上放射狀的彩虹圖樣也象徵著「希望」。離開金崙,轉往台東大武鄉的彩虹村,此處房屋牆面雖漆上繽紛彩虹顏色,背後卻蘊藏一個略微悲傷的故事,原來這裡有不少居民來自因八八風災而強制遷村的富山部落,他們因災難被迫遠離家園、住進這裡的永久屋,知名油漆品牌與居民展開合作,在許多民宅牆面漆上繽紛色彩,希望為他們沖淡悲傷,若旅客來此希望能放輕腳步、靜心欣賞,勿太過度打擾當地居民。DATA凰金樂齡相關遊程網址:https://reurl.cc/AOL738藍皮意象館地址:屏東縣枋寮鄉儲運路15號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breezybluetrain/金崙聖若瑟天主堂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354 號大武彩虹村地址: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大武街
拜訪山裡的甲仙與小林2/日光小林 笑著迎向每一個明天
風災過後,倖存的族人分別在三個地區重建家園,分別是五里埔永久屋基地、杉林日光小林和杉林大愛園區,儘管經過歷代與漢人融合,現在的平埔族已較難以外貌特徵辨別與漢人的差異,但平埔族人都會在每年的第九個月圓之夜舉行祭典,特別是生活在高雄的大武壠族,每年此時,平常在外工作生活的族人都會回到社區與族人相聚。而日光小林,是最積極致力於平埔大武壠族的傳統植物運用,以及傳統工藝保存的社區。平埔大武壠族的傳統植物「雞腳刺」用在熬湯上異常清香美味。(圖/宋岱融攝)雞腳刺的花亮眼且具韌性,很常被小林村居民取來當編織花環的素材。(圖/宋岱融攝)社區內推廣的傳統作物雞角刺(華薊,平埔族語taraw),荷蘭時期就有記載,將根部曬乾後用來燉煮雞湯,相當清甜美味。社區內另一項傳統的延續是編織,平埔大武壠族以編織著稱,從捕魚具、網袋到花環、手環,處處都能看見手工編織溫潤優美的線條,不少遊客都會特地預約,到社區內體驗編織課及品嘗雞腳刺雞湯。每日現烤的「傳統芋泥餅」,內餡滑潤濃郁,十足古早味。(圖/宋岱融攝)「小奇芋冰老店」在地經營40多年,是不可錯過的好店。(圖/宋岱融攝)此外,進出甲仙鎮時,千萬別忘了到鎮上著名的「小奇芋冰老店」品嘗每日現烤、限量販售的傳統芋泥餅,不論原味或添加蛋黃的口味,皆是口口香糯撲鼻且讓人意猶未盡。如何前往甲仙/小林村自行開車:南下自國道3號開往台南玉井區,沿台20線南橫公路後銜接甲仙市區文化路、北上自國道10號開往旗山區,沿台29線旗甲公路便抵甲仙市區文化路,再接中山路左轉,沿台29線北上接五里路即可抵達小林村區域。大眾運輸系統:搭高雄市公車E32高旗甲仙快線至甲仙站,於甲仙站換搭JOY公車H21區間往那瑪夏方向,至五里埔(小林國小)站下車即抵小林村區域。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地址:高雄市甲仙區五里路50號電話:07-6761168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地址:高雄市杉林區忠義路1號電話:07-6775186小奇芋冰老店地址:高雄市甲仙區中正路2號電話:07-6751008
建後不理3/ 逾10立委提永久屋八大問題 要求政委跨部會協調
莫拉克颱風2009年重創台灣中南部地區,政府與民間單位合作提供房地所有權分離的永久屋給災民居住,全台共約約3736戶,建後至今永久屋衍生繼承及居問等問題。對此,立委鍾佳濱、伍麗華、郭國文、黃世杰、賴惠員、邱顯智等超過十位立委今(4)日出席「未承諾永遠的永久屋下一步」公聽會,要求行政院跨部會介入協調。莫拉克風災時,基於安全考量,政府依「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盤點有安全堪虞的土地,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制遷居、遷村;同時,由政府提供國有土地給民間單位興建永久屋,並透過贈與契約,無償移轉房屋所有 權給符合資格的災民(稱核配戶),根據九二一重建基金會統計,永久屋主要在高雄、屏東、嘉義等7個縣市,主要住戶為原住民,約3736戶。莫拉克颱風當時任屏東縣副縣長的鍾佳濱指出,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條例已廢除,永久屋成員增加或部落經濟生活圈形成,永久屋及其坐落土地所有權分屬不同人的狀況,衍生 8 大使用問題,例如:能否重建、能否回原居地、被法拍等,鍾佳濱除要求各機關 逐一給予明確答覆,同時表達將請行政院蘇貞昌責成一位政務委員邀跨部會協調。伍麗華強調,安居樂業建立在人與土地的關係,即便不能落葉歸根,也應當求個落地生根。政府應致力於解決問題,藉由永久屋公聽會的辦理,期待復原重建的工作得以延續,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未來在災害防救的法制、政策,能夠更加完備。永久屋的規範是以安置為目的,賴惠員認為,若生活空間狹小又欠缺部落該有機能,一個部落需要大的土地面積才能夠從事產業的發展及永續經營,空間配置也必須考慮族群文化特色,如教會和集會所的興建,這些都是目前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而重建特別條例已於2014 年廢止,針對永久屋及其坐落土地之所有權不同人所衍生的使用課題,如重建、擴建、繼承或買賣等,原民會應該積極參與、跨部會溝通並 設法立法解決。黃世杰則指出,永久屋居民獲安置後回歸《災害防救法》規定,旨在確保人民生命、身體、財產安全及 國土保全等目的提供人民疏散收容安置措施。然而,法規尚未敘明安置收容後處理原則。不論安置收容屬永久或臨時性質,政府確保民眾 生命安全、重建生活後,是否必要長期輔導民眾生活,,立法及行政機關 應與時俱進,讓未來災後重建作為及配套措施能夠更加周全及完善。「孩子會長大,永久屋卻無法長大,」邱顯智表示,這是特別條例廢止後,三千多戶永久屋留下的永久問題,不論是增、改建,或是轉作其他用途,居民都受限於土地產權與使用分區的限制,無法發展住居與社區。應該要透過修正《災害防救法》打開「以地換地」或是價購的空間,讓永久屋成為真正的永久。
建後不理1/88天建601戶 永久屋倉促上路問題多
「莫拉克災後人權權益促進會」以及各地永久屋代表24日到立法院前舉行記者會,大聲疾呼「實踐土地正義!」、「我要真正永久屋!」莫拉克風災已過11年,災後成立的永久屋卻陸續出現繼承、居住空間不足以及產業發展受阻等問題。對此,行政院與相關部會將於12月4日出席「未承諾永遠的永久屋下一步」公聽會,探討「後重建時期」的種種問題。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過後,8月27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並於11月10日通過1165億特別預算案,民間也捐款254億元,政府與民間齊力推動重建工作。莫拉克颱風過後,為迅速安置受災戶,601戶永久屋在88天內完成,最後共完成43處永久屋基地、3500多間永久屋,其中以屏東的1300多戶及高雄的1200多戶最多,另外還遍布嘉義縣、南投縣、雲林縣等地區。立法院本月24日仍為政府進口萊豬議題爭論不休的同時,一群永久屋居民集結國會門口爭取居住權益。莫拉克風災導致部落居民被迫遷村至永久屋,原住民與各地縣市政府以及援助團體簽訂的「三方契約」,由民間團體(如紅十字會、慈濟等)蓋好送給核配戶,附加條件為居民僅有房屋所有權,但土地仍屬國有,且限制不得買賣,只能繼承。不少居民面臨房屋老舊、人口增加不敷居住的問題,但依規定居民不得增建或重建。立委鍾佳濱形容:「就好像政府送你一台車(永久屋),車還在,車庫(土地)就讓你停,一旦拆掉重新改造,或者買新車,都將無法再使用車庫。」為了安置台東縣大武鄉富山部落的居民,台東縣政府在大武國小興建的33戶永久屋,不過靠海的富山永久屋,受海鹽侵蝕嚴重,屋況每況愈下。無獨有偶,位於嘉義縣的逐鹿社區有155戶永久屋,兩年前有近60戶出現牆面裂痕、壁癌等問題。鍾佳濱表示,永久屋依原建團體不同,建材不同,部分使用輕量建材,耐久年限短,經過十年需要修繕,部分居民會在房屋修繕的同時增建,增建後卻可能違反建築管理,甚至是違法佔用國土,以禮納里事件為例,國產署強制執行拆屋還地。由於災後為迅速安置受災居民,倉促上路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未長遠的通盤考量繼承、居住空間以及房屋耐久等問題,且條例已於2014年廢除,鍾佳濱建議,應重新審視《災防法》或重新進行永久屋及原住地的相關鑑定,並將於12月4日召開「未承諾永遠的永久屋下一步」公聽會,探討原住民原居地的使用權限制、永久屋使用以及基地的土地所有權移轉可行性評估等議題。
建後不理2/永久屋違建淪常態 住戶盼修法解套
今年10月份,禮納里永久屋基地的「脫鞋子部落共享空間」因被認定違法占用國有地,遭縣府「拆屋還地」,當地教會長老盧啟村向縣府陳情過程中引火自焚,震驚外界,也讓當地不少原住民接連挺身而出,痛批政府長年以來永久屋政策規畫不周、未符合生活需求等。莫拉克風災後政府極力推動地方創生,「脫鞋子部落共享空間」屋主李金龍表示,他是部落第一批返鄉青年,災後也住進永久屋,因永久屋住戶僅有土地使用權,族人想要在永久屋部落發展產業、帶動觀光困難重重,甚至有永久屋因基地土地權屬問題遭拆屋。永久屋不僅面臨產業發展受阻,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長郭茂源告訴本刊,目前泰武村重建的吾拉魯滋部落永久屋共158戶,然而居住空間不足,部落違建主要是增建前庭以及將房屋往防火巷擴建。依據災後房屋分配,視戶籍內人口數而定,2人以下配住14坪,3至5人配住28坪,6至10人則配住34坪。郭茂源表示,吾拉魯滋部落大多是28坪、34坪兩種類型,以他的住宅為例,家戶內人口共8人,一、二樓加起來共34坪,一樓有客廳、一房、廚房以及衛浴,二樓則有三房和一間衛浴。「早期在我們山上的家,年輕人在外地工作,上下山通勤不便,大部分人平常不會回家,所以不會有不夠住的情況。但如今遷村至山下,交通方便可以往返通車,部落人口持續增長,很多永久屋才出現不夠住的情形。」郭茂源說,居民為此將建物往後方的防火巷推兩米,打通空間多一房。另因原住民生活習慣在前庭聚會,因此原本作為停車用途的空地也搭起鐵皮增建。對於永久屋衍生的種種問題,立委伍麗華建議:第一,針對住宅、產業用地不足,地方政府依現行法規變更永久屋開發計畫,調整土地使用內容;第二,永久屋「加蓋」衍生違建問題,地方政府應調整建蔽率、容積率,經專責審議小組審議;第三,部分居民盼返回原居地,得由地方政府確認地質安全無虞後(國土計畫法營建署有做地質安全鑑定),循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魯凱族族長老自焚 永久屋違建拆除後問題才開始
為爭取永久屋居住權益,7旬魯凱族長老盧啟村不惜自焚訴求,但強調會解決禮納里大型永久屋違建問題,屏東縣政府15日上午出動怪手,準備執行拆除作業,擔心衝突,現場出動大批警力,但反對族人則坐在怪手對面,雙方僵持不下。屏縣府原民處長顏成仁表示,當年依戶內人口分配的永久屋,部分住戶因人口增加,出現空間不足,縣府已修訂自治條例,讓永久屋基地的剩餘土地可供家戶人口增加者提出申請、自費興建,已獲縣議會支持通過,縣府與中央都有聽到永久屋部落的心聲,但他強調,危害公共安全的超大型違建仍須處理。顏成仁解釋,這次預定拆除的違建,屬一棟3層樓鋼構建築,位於山坡地的公有土地上,緊鄰住屋興建,除是密閉空間且量體過大,又有對外營業的商業行為,明顯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已多次寄送拆除通知,強調一定會拆。
南鐵地下化拆遷爆衝突!屏東拆違建戶傳自焚 藍委10字怒嗆蔡政府
台南、屏東今天兩起拆遷案都引發激烈衝突,台南鐵路地下化引爆警民拉扯,而屏東縣府公告將於10月15日前往瑪家鄉禮納里永久屋部落拆除「違建戶」,更發生有抗議民眾自焚。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對此表示,民進黨在野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如今執政之後變成「今天有政府,明天趕住戶!」鄭天財指出,台南鐵路地下化拆遷,居民所居住皆為合法建物。而屏東的永久屋案,是因為莫拉克風災而興建永久屋,卻因永久屋安置計畫不周全,迫使鄉親自行搭建房屋,沒想到今日屏東縣政府「竟然說拆就拆」。鄭天財提到,民進黨過去口口聲聲喊居住正義,但監察院長陳菊在擔任高雄市長任內,強拆原住民鄉親居住60多年的拉瓦克部落。與大埔案相比,拉瓦克部落的案子在法律上,頂多加上了一個非合法建物的名目,但是在情感上這些房子都有門牌、水電,就住戶的感受何嘗不是認為這是合法建物。除了大埔案有圓滿結果外,更多是被政府所侵踏的住戶。鄭天財提醒,縱使在非合法建物的拆遷中,過去仍有許多和平重建或安置的案例,以都會區原住民違建聚落來看,省政府時期分別於基隆興建八尺門國宅及於新北市價購中正國宅安置;另外高鐵原本要興建汐止的橫科駐車場,也經過與當地居民協調溝通後,由中央原民會價購民間集合住宅安置於汐止花東新村;新北市政府近期則興建三鶯部落及溪州部落予以安置。鄭天財強調,要如何落實居住正義,完全端看執政者的誠意。誠摯呼籲政府,不要忘了當初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初衷,不應該執政後變成「今天有政府,明天趕住戶」,忘記人民的居住選擇權,忘記人民的居住正義,這種案件,在我們原住民族的眼中,有太多迫遷、拆遷的案件,請政府務必要重視人民的居住正義,落實原住民的居住權。
不滿永久屋被強拆 原民長老「背十字架」縣府前自焚
屏東縣禮納里部落數十族人,今上午到屏東縣政針對永久屋居住問題陳情抗議,73歲長老盧啟村當場拿出預藏汽油往身上淋,並用打火機點燃,熊熊練火瞬間吞噬長老,族人見狀連忙將他拉進水池滅火,目前仍在屏東醫院急救中。據悉,永久屋是莫拉克颱風後的災民安置方案,提供坪數與樣式固定的房屋,給受災戶在平地的「永久住所」,但部落居民為了生計和居住空間,永久屋出現越來越多違建,屏東縣府將啟動強制拆除,引發當地居民不滿,今上午到屏東縣政府前抗議。但在眾人輪流表達訴求時,盧啟村揹著十字架站在人群後方,竟拿出預藏的汽油往身上淋並點火,試圖以此方式讓政府看到民眾訴求,族人則連忙將他拉進水池,目前在屏東醫院急救,尚未脫離險境。盧啟村弟弟盧秋語說,哥哥出門前曾交代「你準備戴孝」,當時他曾百般勸阻,沒想到仍發生意外,而盧啟村長年來個性直率,總認為族人不能被欺壓,應是無奈才出此下策。
【八八風災血淚1】莫拉克滅村 災民則能回原鄉
【記者/馮緯瀚、甯其遠】十年前莫拉克颱風挾帶狂風暴雨,引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八八風災,雖然當時的重災區重建,早已告一段落,然而若要完全恢復當年的生計與生機,看似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在八八風災十周年前夕,本刊記者走訪當年受災最嚴重的高雄和屏東兩地,檢視十年來的災後重建進度,並訪談受災戶和名噪一時的救災英雄,希望相關單位能夠深切理解災民的需要與期許,讓十年血淚真正畫下句點。十年前的八八風災,高雄甲仙鄉小林村遭土石流滅村,倖存的災民,被安置在百合永久屋。白色的瓦牆、灰色屋頂,一棟棟比鄰佇立。另座落於屏東瑪家鄉山腰坡道上的禮納里部落,落日餘暉下,環境像極了舊金山的縮小版,二十九公頃安置了當年三地門鄉和瑪家鄉等八八災民近五百戶,部落裡雞犬相聞,偶見原住民小朋友互逐嬉戲,老人縮在簷下納涼,多數年輕人則是一早就回到原有部落忙農務,災後十年歷經不少困頓,生命還是得找到出口。莫拉克帶來大雨,沖毀道路、橋梁,造成嚴重傷亡,不少罹難者被埋在土石下多日形成衛生隱憂,救難人員必須穿著防護衣進入現場。(圖/軍聞社提供)莫拉克帶來大雨,沖毀道路、橋梁,造成嚴重傷亡,不少罹難者被埋在土石下多日形成衛生隱憂,救難人員必須穿著防護衣進入現場。風災後,一開始重建進度落後,期程從三年延長為五年。風災受損與不適合居住的災區居民,由政府提供土地、民間出資,一起建置永久屋,災民擁有地上物所有權八十年,目前安置作業已全部完成。不過,由於許多災民被迫移居到山下生活,實在不習慣,只好經常回到原部落操持傳統農務,但原部落仍存在不小土石流風險,災後「安居」只是重建第一步,如何「樂業」才是災民心中最盼望的。二○○九年中度颱風莫拉克帶來大量降雨,重創台灣中南部與東南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包括高雄縣甲仙鄉、那瑪夏鄉、六龜鄉、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台東縣卑南鄉和太麻里鄉。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共有724人死亡或是失蹤,造成農業損失超過200億元。災後政府先調用年度預算新台幣220億,並一次編列跨年度特別預算1,165億元,再搭配民間善款254億元,投入災後復原、重建,並在各地興建永久屋安置災民,包括現今高雄市五里埔、月眉大愛園區、屏東瑪家農場、長治百合園區、嘉義樟樹湖、台南、台東和南投等共17處安置基地。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8期《周刊王》和2164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僅需「旺透價39元」,2019/08/07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八八風災血淚4】勇救135人 佳暮四英雄各擁一片天
【記者/馮緯瀚、甯其遠】轉到屏東縣的災後現場。八八風災發生時,家住霧台鄉佳暮村的徐仁輝、徐仁明兄弟正在服役,「當時因為外婆過世,我們請假回到部落守喪,聽說爆發土石崩落,有居民受困,我們就立刻和同村的賴孟傳趕過去,一路攀爬、垂降、涉水,步行七小時才抵達。」投入救災後,徐仁輝等三人和部落友人柯信雄,徒手鋸樹挖土,開闢出可供雙螺旋直升機起降的停機坪,協助部落裡的老弱婦孺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一共救出一百三十五人,此四人後來被封為「佳暮村四英雄」。佳暮村土石崩落造成居民受困多日,部落青年徒手開闢停機坪,並揹負老弱到安全地點登機,賴孟傳(右1)、徐仁輝(右2)、柯信雄(右3)與徐仁明(左2)被稱為「佳暮四英雄」。徐仁輝帶著本刊記者來到新、舊佳暮部落,一路上只要看到路上有小石塊或是樹枝,他便隨手撿起,「風災之後,我一直想多替部落做一些事,因此選在已故父親生日當天從特種部隊退伍。」退伍後,徐仁輝當選佳暮村村長,如今每天在舊佳暮、新佳暮部落及長治鄉永久屋之間奔走,「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讓佳暮村還有魯凱族更興盛,給自己一個交代,也告慰亡父在天之靈。」「當年賴孟傳一回到部落,還跑到山上把他養的四十幾隻水鹿放生,大概價值三百多萬元。」徐仁輝笑說,賴孟傳放生的水鹿,如今已變成野生族群,未來或許可以訓練部落的年輕一代,怎麼成為一個好獵人,「依據我們魯凱族的傳統,一個合格、能戴頭飾的獵人,不在於他能打到多少獵物,而是能分享多少東西。」徐仁輝退伍後返回佳暮村擔任村長,現在每天在新、舊部落與永久屋間奔走。現在賴孟傳除了是高山嚮導,專門帶領學術考察團隊到遊客或登山客都到不了的地方,還進口了歐洲的肉羊,做起放牧人。「賴孟傳近年來至少抓回兩、三隻台灣黑熊幼仔,交給動保團體,他從來沒有從中獲利,也沒有藉此博取名聲,是真正的魯凱獵人!」徐仁輝大讚。要讓佳暮村回復以往,教育與產業升級是另一個重要課題。柯信雄目前是霧台鄉鄉代表,致力農業升級的他,把災後荒廢的學校改造成「魯凱作物學院」,聘請老師教導族人將紅藜、地瓜、芋頭、南瓜等作物,升級成紅藜麵、紅藜鳳梨酥、地瓜酥、芋頭、南瓜酥,除了已經開始接受訂購,不久還要以自己的品牌正式量產。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8期《周刊王》和2164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僅需「旺透價39元」,2019/08/07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人生廚房】潘秉新:小林包子回家了
十年,有多長?足夠走出悲傷、找回力量嗎?今天我想推薦一本八月新書《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這本書的作者蔡松諭,不久前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是為了小林村打國賠官司的事,接受記者採訪。從三十三歲到四十三歲,一場天災、一個要把小林村蓋回來的允諾,讓小林村子弟蔡松諭的人生藍圖大幅變動、重新描繪;書裡,他想把小林村消失前的人、事、物,說給您聽。而出書過程,在蔡松諭身上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這和四十年前讓村民們吃得很開心的包子有關,原以為失傳的小林包子,要「回家」了。蔡松諭一直很遺憾,小林村是因滅村而被大家記得,這種永別的壯烈,註定了未來五十年仍是一個災難的圖騰。十年了,他想把自己所熟悉的一個多麼純真美麗、族群融合、有情有愛的美好小林村寫出來。《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將在8月出版。(圖/四塊玉文創提供) 至情至深 投入災後重建 整個寫書的過程,有如一再於傷痛處撒鹽,但蔡松諭堅持要自己寫,因為再厲害的代筆,一定不了解每一個小林人對小林村的感情有多豐沛,濃烈到,開口講的每個字都會讓人窒息、眼淚不停地落。這些情感與眼淚,他如何奢求外人能懂,沒有別人的筆,能代替小林人說出對天上四百六十二位至親,來不及說出的愛。九年多來,我的朋友經常聽我述說,小林村的重建是如何如何的艱難,雖然永久屋蓋得不錯,有遮風避雨的住所,但想要在當地建立能提供就業機會的產業,是何等不易,我常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把資源帶進村裡。有些朋友對我如此把小林村的產業放在心尖上,感到不可思議。儘管我有「傅培梅公益信託執行長」的職務和角色,但需要這麼耗神投入、不離不棄嗎?這是有原因的。 十年前的滅村慘劇,留給小林村民無限的感傷;撫摸著紀念公園牆上逝去家人的名字來憑弔。 記得蔡松諭是在二○一○年、災後第一年,以自救會會長名義,帶領幾位村子的年輕人,北上來我經營的廚藝教室找我,尋求廚藝課程的安排和產品開發的協助。我當然二話不說一口答應,廚藝教室最大的資源就是廚藝老師,所以,不管是我請老師去村裡教學,或小林的種子學員北上來教室上課,我都義務贊助,但說真的,當時忙於創業的我,只是做了些行有餘力的付出罷了。後來我之所以變得這麼積極全心投入,是在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參加小林二村120戶入住新穎永久屋,所舉辦的入厝辦桌感恩餐會。我本抱著輕鬆的心情,領重建會頒的感謝狀。當年關懷小林村重建、出錢出力的人士非常多,獲頒的單位也很多。待頒獎告一段落後,突然聽到站在台上主持的蔡松諭,語帶哽咽地說:「我們把小林村蓋回來了,我們也把小林人生回來了啦!」接著,一對對天災中失去孩子的夫妻,抱著他們的新生兒走上台,現場有三十多名災後出生的孩子,松諭仍激動地一直重覆著說:「生回來了!」「小林人生回來了。」看到這一幕,我瞬間完全無法控制地淚如雨下,內心激動不已,深深被這股生命的力量所撼動,淚眼矇矓地望著台上的松諭、年輕夫妻、新生幼兒。我內心深處發出了一個聲音、許下了一個願望: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盡心盡力,讓這個地方安居樂業,讓孩子們快樂成長。這麼多年過去了,儘管我已非常努力,總有遺憾之處,至今願望尚未成真!但從松諭的勇敢和堅持,我得到了鼓舞。書出版前,松諭就一直和我說小林包子的故事,原本,我們就想把小林包子包回來。蔡松諭〈中〉和惠如〈右〉、銀好姐一起努力找回小林包子的味道,也因此發現了小林包子的「身世」。 包子香味 村人共同記憶書裡描述的小林包子,是一位老兵二齒伯做出來的。當時的小林村,住有平埔族、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各家有各家的飲食習慣。民國七○年代,當二齒的包子蒸出來時,是當時小林村極大的盛事,因為很多人是第一次吃到包子。蔡松諭說,現在四十幾歲的年輕小林村民都還記得,小時候只要聞到傳出的蒸籠香氣,就能看到小林人一擁而上將包子一搶而空的畫面。許多小林人下工與學生下課後,都渴望吃到一個包子。為了增加產量,二齒請附近的小學生下課後來打工,幫忙揉麵糰,孩子們也樂得有賺五塊、十塊零用錢的機會。所以一顆好吃的包子不只提供村民美味的享受,還能提供小小的就業機會。等到二齒年紀更大後,就把做包子的技術與配方,無償教給了村裡建忠、惠如這對年輕夫妻,後來他們也在早餐時段賣包子,小林人很高興包子有了傳人,且早餐就有包子吃。 小林包子的內餡很獨特,要把蘿蔔乾炒得很香。 蔡松諭寫到這個章節時,小林包子的味道讓他魂縈夢牽,加上不久前又幸運地巧遇搬到外地的小林包子傳人惠如,大大興起了想把小林包子包回來的動力。當我看到由惠如口述、松諭記錄的配方,不得不佩服二齒伯的創意。二齒伯這位上海人,怎麼會想到以小林當地的特產蘿蔔乾為餡料主味,再加上北方麵食技巧,做出這獨一無二的小林包子。沒想到,傳奇的發展來了,而這是書裡來不及完整描述的轉折。因緣際會 輾轉重拾使命松諭說,為了找回小林包子的味道,特別邀請惠如、及親如家人的銀好姐一起試做,意外從銀好姐的敘述得知,原來小林包子的原創者是他自己的父親、村民口中的阿卿。父親先研發成功後,再教給二齒伯謀生,而父親的啟蒙老師竟是傅培梅老師,當年是看傅培梅食譜所學的。這也是為何,松諭父親來自廣東、二齒伯來自上海,卻做出了北方包子。而出版松諭這本書的出版社程顯灝社長,就是傅培梅老師的長子。 小林包子原創人蔡文卿是小林村首富、小林商店老闆,他的「隱形師傅」為美食家傅培梅老師。上圖為蔡文卿和蔡松諭的兄姊(左起大姊、三姊、二姊、大哥)合影。(圖/蔡松諭提供) 原來父親才是小林包子真正的創始人,二齒伯則是重要推手,傅培梅老師則是隱形導師,是這三個人聯手,為小林村留下了質樸的古早味「小林包子」,而蔡松諭竟在四十多年後,意外地讓小林包子回家了,這些連結,讓我們嘖嘖稱奇。為了謹慎,松諭又再跟自己二姊確認,「對,阿爸都熬夜在研究『傅培梅食譜』,阿爸好像是研究了傅培梅的食譜一陣子後,才開始製作包子饅頭,那時阿爸也常看傅老師的烹飪節目!」松諭二姊想起往事清楚描繪。除了老天爺,誰能寫得出這種劇本!松諭說:「那時,我已經懂了老天爺為什麼一定要讓我遇到惠如、又讓秉新姐、顯灝哥鼓勵我寫這本書,然後非得在今年八月八日前一定要學會這項技藝,因為這是阿爸傳下來的功夫、留給小林村的味道,而我,是阿爸欽點的接班人,他在我猶豫掙扎,要不要繼續返鄉服務的這一年,仍然為我安排了一樣最後留給我的禮物,讓我不再迷惘,原來他一直沒離開、還是一如既往地繼續…溺愛著我。」松諭已經毫無懸念了,要延續小林商號的共好精神,跟發揚小林包子的純樸美味。小林包子要「回家」了,屬於小林人共同美好的記憶和味道,不管是在天上或地上。災後出生的小林孩子,在新的家園開心地遊玩。 關於 潘秉新38年前成為記者,25年前成為美食記者,10年前,從一位主持美食報導的媒體人,轉為經營一家廚藝教室的創業人,有機會更近距離、以新面向觀察、了解廚師;發現味蕾記憶和人生歷程的連結,是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在「人生廚房」要述說的是關於廚師、美味和情感的故事。看更多↓↓《人生廚房》潘秉新:阿燦師 熬命傳百味(上)《人生廚房》潘秉新:阿燦師 熬命傳百味(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6期《周刊王》和216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24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花蓮力拚1年讓居民重返家園 安心住宅迅速動工
花蓮0206地震造成4棟建築物倒塌,191戶災民無家可歸,縣府為協助受災戶重建永久屋,日前隆重辦理「花蓮縣希望工程 安心住宅專案」開工動土典禮,花蓮縣長親自主持典禮,力拚1年內讓居民安心入厝,善款監督委員會召集人張善政讚縣府團隊展現「 史無前例超高效率」。花蓮大地震重創地方,統帥大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白金雙星、吾居吾宿4棟大樓倒塌傾斜,花蓮縣政府快速完成救災、安置、復原及重建工作,不到2個月全數拆除,統帥大飯店、白金雙星僅耗時6天,被視為高難度拆除工程的雲門翠堤,也在19天不眠不休中完工。花蓮縣政府為幫助災民,提供土地並運用台灣各方善心人士善款,為受災戶重建永久屋,盼提供受災戶安心的住宅工程。縣府選擇在新城鄉北埔村的縣有地1500坪,由住戶直接委託廠商設計、建造,縣府則提供土地及經費。安心住宅高5層樓、共47戶,規劃坪數共有15、20、25、30、50坪不等,由知名的建築團隊設計規劃,震後3個月內快速動工,預計1年內讓災民重返家園。日前,花蓮縣長傅崐萁率領縣府各局、處首長隆重辦理「花蓮縣希望工程 安心住宅專案」開工動土典禮,並邀請0206震災善款監督委員會召集人張善政、徐榛蔚立委服務處副主任曾鄭駿洲、縣議長賴進坤、縣議員何禮臺、許淑銀等人一同依循古禮焚香祈福、持鏟動土。縣長傅崐萁表示,在同仁、監督委員會及受災鄉親,齊心合力下,花蓮縣改寫所有歷史,也改變所有對外的形象。他也說,令人感動的是,來自全國許多力量及善心人士支持花蓮重建,並感謝全國志工、以及國內外善心人士共同捐款,讓震災回復原有地景地貌。傅崐萁說,自0206開始我們不停救人、救災、救援、復原等,並與受災鄉親2周內達成協議,在3周內完成愛心成家永久屋的問卷調查,接著在善款委員會的支持之下,對於所有屋倒的受災鄉親,給予他們異地重建、自行購屋、自行重建、或其他選項,只要是在縣府的業管範圍內都給予協助,若非縣府業管範圍也給予幫助,只盼鄉親早日找到安定生活。另外,傅崐萁也感謝台塑集團、裕隆集團、台積電、中華民國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新北市政府,帶著員工及同仁,以行動與愛心支持花蓮、灌溉這片土地,讓所有震災陰霾早日遠離,讓所有鄉親在原有的生活當中找到安定。 張善政盛讚 花蓮縣府超高效率 0206善款監督委員會召集人張善政指出,自花蓮震災發生以來,縣府採取最快的速度,運用善款完成復建、復原工作,並整頓受災倒塌區域。張善政也說,縣府團隊展現了史無前例的超高效率,不禁向縣長傅崐萁及縣府團隊按一個讚,並認為花蓮縣府團隊的工作效率是將來的里程碑,再次向縣長跟縣府團隊表達最高的敬意。最後,期盼RC永久屋能如期如質完成,亦替所有團隊加油,並拭目以待,能興建出讓受災戶安心過生活的建築。雲門翠堤大樓主委林葳代表住戶致詞,感謝曾給予協助的所有人,尤其縣長所有事親力親為,災民辛苦是難免的,但有這麼多人付出心力協助,未來要帶著全國鄉親的關愛和祝福,盡快回到生活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