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
」耗時118天 中國男子長江划艇3500公里抵達上海
歷時118天,中國湖北武漢男子孫文竹於11月16日下午成功駕駛橡皮艇抵達上海崇明島,完成了長達3500公里的長江漂流之旅,結束了他從四川攀枝花金沙江水域開始的冒險。據了解,這次航行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途經四川、雲南、重慶、湖北等多個省市。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今年34歲的孫文竹出生在湖北的鄉村,自幼在江邊長大,熟悉水性。原本他擁有自己的公司,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過去他一直有漂流長江的夢想,他今年決心要實現這個多年的心願。在得到妻子的支持後,他便於6月6日從四川攀枝花渡口大橋下放下橡皮艇,正式開始他的「一人一艇」漂流旅程。起初的旅程比較順利,但在6月19日,他在白鶴灘水電站下游遇到大浪翻船,在冰冷的江水中掙扎了一個多小時,身體出現失溫,以為自己可能會死在金沙江。經過艱難自救後,他最終成功上岸。孫文竹表示,長江的壯美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重慶雲陽縣漂流時,感受到風雨交加下的壯闊景象,彷彿人生的豪邁與洒脫。在從荊州公安到石首的一段水域,兩岸樹木蒼翠,夕陽西下時,呈現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寧靜畫面。在湖北宜昌及赤壁,他多次看到珍稀的長江江豚在水中嬉戲,這些瞬間讓他更加感受到自然的美麗與生命的珍貴。在漂流過程中,孫文竹也得到了許多陌生人的幫助。在四川會理,一位大叔聽完他的故事後熱情地邀請他到家中吃飯和住宿;在雲南,當地網友帶他一起慶祝端午節;在重慶,還有網友趕到江邊為他安排食宿。此外,沿途的渔政和海事部門也多次提醒他注意安全,並護送他穿越航道。孫文竹表示,未來他將從事漂流等戶外方面的工作,並呼籲更多人保護長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沿著長江走陸路,細細體驗沿途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他深知這次長漂充滿危險,但正是沿途遇到的幫助和鼓勵,讓他最終走到了終點。他強調,這次漂流不僅是對自己的挑戰,也是對自然的敬畏和深刻的反思,呼籲大家珍惜生命,愛護環境。
江西多日無雨鄱陽湖面積持續縮小 專家:恐釀生態危機
據央視新聞報導,江西省生態氣象中心表示,9月19日至9月29日,江西省無降水,鄱陽湖水域面積持續減小。受乾旱影響的不只是人類,江豚和候鳥都直接面臨生存危機。根據Aqua衛星資料最新監測,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638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歷史同期平均為2252平方公里)偏小72%,相較6月27日今年監測到的最大水域面積3331平方公里減少8成,較9月19日監測到的歷史最小水域面積651平方公里又再縮減13平方公里,為歷史新低。鄱陽湖乾了,受影響的不只是人據中青網報導,9月4日,一隻長江江豚疑似因擱淺死在鄱陽湖松門山水域的灘塗上。江豚處於鄱陽湖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生活在鄱陽湖的江豚佔種群總數近一半,它的健康意味著鄱陽湖的健康。它通體光滑、嘴巴上翹,由於人類活動和環境污染,2017年的科考數據顯示,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是長江最後一種哺乳動物。往年的這個時候,鄱陽湖還有較大水面,江豚往往是分散分布的,但是今年9月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梅志剛在鄱陽湖調研時發現,水位接近枯水期極枯時期,它們都聚在鄱陽湖北部及通江水道的開闊水域。在今年夏天的持續高溫下,這群散熱能力差的哺乳動物只能躲在有限的深水區域。江西省上饒市余乾縣的江豚灣位於鄱陽湖東南岸,這裡因為江豚多而聞名,但是今年,梅志剛第一次沒有在這裡觀測到江豚。觀測結果顯示,江豚跑到了附近的信江支流的瑞洪大橋。橋梁附近因為人類活動多,通常不是江豚棲息的第一選擇,「但豚隨魚遷,它們為了一口吃的,追著魚走,今年沒得選了。」按照往年的規律,10月下旬,70多萬隻候鳥將緊隨其後,沿著貫穿22個國家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躲過獵槍、暴雨和天敵,陸續來到水草豐美的鄱陽湖過冬。但今年迎接他們的將是大片難以棲息的乾裂灘塗,以及長勢過高、難以下嚥的苔草。還有往常應該填進它們肚子的沈水植物塊莖和魚蝦螺蚌,到了今年,前者沒能長出來、後者剛出生就被曬乾。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算了算,9隻白琵鷺所在的馬影湖是都昌縣為數不多的大面積水域,有1800畝,大約只夠一兩萬隻鳥支撐近一個月。如何搶救缺水的鄱陽湖截至9月底,都昌縣水利局正按照「5個月不下雨」的預案進行用水分配,首次啓動了內湖水源新妙湖、大沔池,作為縣城人飲用水的備用水源,地方鄉鎮則在一個月里挖了200多口深水井保障農村人飲用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原來從沒有過的」。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長江流域抗旱供水總體可控,大中型灌區的灌溉水源和城鎮集中供水得到有效保障。人的生存基本沒有問題,鳥卻不一定。9月15日,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6隻已經抵達的白鶴,這裡是鄱陽越冬白鶴的中途停歇點。人們也不知道,大部隊什麼時候會抵達鄱陽湖。每年秋冬季節,三分之二候鳥會棲息在碟形湖。碟形湖是鄱陽湖的「湖中湖」,有專家形容它是「臉盆中的碟子」。它在豐水期融入主湖,當水位降到12米以下時成為孤立水域,大多不深,但物種資源豐富。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目前最緊要的工作,就是給朱袍山附近的碟形湖補水。他啓用了兩台挖掘機挖引水渠,其中一台因為離主航道太近、地面太濕,沒挖兩下就「爬不起來」,只能在下面墊了鋼板繼續挖。李躍知道,並不是所有碟形湖都「有得救」。李躍選擇朱袍山,是因為他在調研時發現附近一些碟形湖還存有10公分左右深的水,個別地方長出了少量蓼子草,但稀疏、乾枯,顏色暗紅,如果及時補水,蓼子草和其中殘餘的魚蝦、螺螄還能得到一定恢復。而其他候鳥往年的棲息地,如三山水域,大部分水面消失,已經不太適合候鳥棲息,「現在只能突出重點,全面恢復是不可能的」。李躍預計10天左右能完成補水工作,他已經開始著手下一步割苔草的工作。雁鴨類候鳥佔鄱陽湖越冬候鳥近80%,苔草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現在苔草纖維化嚴重,只有割掉老葉才能長出嫩葉。割草並不容易,人工割很慢,大型機械又太重,無法乘船通過水深變淺的主航道。天氣條件也很重要,割完下場雨,長勢會更好。現在,李躍走在乾裂的河灘上,熟練地跨過死魚、螺蚌,要關注碟形湖的補水情況、聯繫割草的人手支援,還要把穿著短褲、在快見底的碟形湖里捕撈河蚌的居民勸走,「每天都忙不贏(方言,指忙不過來)」。為了降低今年遊客遊覽對濕地環境的破壞,9月19日,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林業部門、公安部門、城管部門、文旅部門、屬地鄉鎮開展聯合執法,嚴禁各類車輛進入鄱陽湖濕地範圍。除了一些「搶救性」措施,李躍還會擠出時間在三山、和合湖區、梟陽圩堤附近碟形湖築壩清淤,「現在我們考慮的不僅是今年,而且是長遠的生態保護。」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 宣告正式滅絕
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正式宣佈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21日晚間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鱘(Psephurus gladius)已經滅絕,另外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則是野外滅絕。長江流域分佈著多達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擁有白鱀豚、白鱘、中華鱘等大陸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其中白鱘於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而長江鱘(達氏鱘)則是因為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群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為野外滅絕。據和訊引述網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專案)周非表示,這次紅色名錄更新結果提醒需要通過搶救性保護來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回顧近年大陸也在加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到。大陸農業農村部陸續發佈《中華鱘拯救行動計畫 (2015- 2030)》、《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 (2016-2025)》、《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畫 (2018—2035)》,例如計畫中對於長江鱘的表述則是「自然繁殖終止、野生種群基本絕跡、人工群體極需保護」。
海灘發現「嚴重腐爛」屍體 噴出黑色血水警揭驚駭真相
南韓濟州島新年第一天就爆發恐怖殺人事件?當地民眾在1日晚間10點08分,於梨湖海水浴場的沙灘上發現一具驚人的屍體,屍體嚴重腐爛,目擊民眾懷疑是有人遭殘忍手段殺害,於是向警方報案。據南韓媒體《News1》引述了濟州海洋警察署在2日的回應,有民眾在1日晚間於梨湖海水浴場的沙灘上發現一具疑似是嚴重腐爛的人類屍體,濟州派出所巡察小組當下派出人力前往現場,果然發現沙灘上躺著「屍體」且嚴重腐爛還無法辨識出形體,現場甚至噴出黑色血水,另外在屍體上還有白色泡沫,死狀相當淒慘。濟州市還同時發現了死亡約12天的雌性印太江豚。事後透過鑑識人員的比對,發現所謂的「屍體」其實是死後嚴重腐爛的海龜,根據當地的鯨豚研究中心指出,這隻死亡的海龜長度約100公分、寬70公分,由於嚴重腐爛,無法釐清是屬於哪一款物種,不過屍體上並未發現漁民非法捕獲的痕跡。就在發現海龜屍體後,2日上午約8點45分左右,同樣在濟州市的舊左邑細花浦口(港口)附近,也有民眾報案發現海豚屍體,警方到場後在細花浦口西方約200公尺的海岸石頭上,發現了死亡約12天的雌性印太江豚(상괭이),身長約143公分、身圍74公分、體重60公斤,身上未發現非法捕獲的痕跡。由於海龜、印太江豚皆被指定為海洋保護生物,濟州海洋警察署相關人士就呼籲,一旦在出海捕魚時發現海龜、印太江豚卡在漁網上或瀕臨死亡,要即時向海洋警察署報案。
僅剩不到千隻!全球瀕危物種「微笑天使」擱淺彰化王功海邊
海巡人員到場後先協助丈量擱淺死亡的海豚的身長。(圖/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提供)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江豚,被民眾發現擱淺在王功海邊、新寶守望哨北方約500公尺處,已經死亡。(圖/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提供)海巡人員先將擱淺死亡的江豚屍體搬運上車,將交由中華鯨豚協會載回研究。(圖/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提供)海巡人員先將擱淺死亡的江豚屍體搬運上車,將交由中華鯨豚協會載回研究。(圖/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提供)有「微笑天使」稱號的江豚,被列為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全球瀕危物種,台灣海峽的江豚,數量剩不到1000隻,13日一早卻有漁民發現有隻鯨豚擱淺在彰化王功沿海,海巡人員獲報到場,經確認就是數量稀少的江豚,已將死亡江豚搬運上車,交由中華鯨豚協會載回研究擱淺死亡原因。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王功安檢所所長柯勝任表示,昨天上午8時,接獲民眾通報,位在新寶守望哨北方約500公尺處,疑似有隻死亡鯨豚,本隊立即派同仁前往現場協處。柯勝任說,共出動王功安檢所4名同仁、與鹿港機動巡邏站同仁與站長廖俊豪共6人到場,進行死亡鯨豚搬運,同時聯繫中華鯨豚協會專家到場協助,晚間近6時經現場判定,確認該死亡鯨豚品種為「江豚」,測量後身長約150公分、寬約36公分。之後同仁協助將死亡鯨豚搬運上車,交由中華鯨豚協會載回,進一步解剖研析死亡原因。海巡署強調,保護保育類動物,是每個人應負起的責任,為了留給後代子孫更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應積極愛護生存環境;呼籲倘若民眾遇到鯨豚擱淺的狀況,請立即撥打118免費報案專線,海巡署將於第一時間,前往搶救。
海洋悲歌再起江豚擱淺沙灘 金門迄今已第15例鯨豚死亡案
昨(29)日上午6時許,金門縣金湖鎮南方新頭岸際,有民眾發現1隻鯨豚擱淺在沙灘上已明顯死亡,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前往救援,確認為俗稱「江豚」的寬脊鼠海豚,死亡原因無法確定,而這已是金門地區第15起鯨豚擱淺岸際死亡案。海巡署金門第九岸巡隊獲報後,立刻派遣第一機動巡邏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及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人員抵達現場處理,經金門動保協會人員檢視後,確認為俗稱「江豚」的寬脊鼠海豚,其長169公分、寬50公分,人員對海豚實施採樣,但死亡原因無法確認。海巡署呼籲民眾保護保育類動物是我們每一個居住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責任,為了給予後代子孫更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不應濫捕濫殺保育類動物外,更應積極地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若民眾有遇到鯨豚擱淺的狀況,請立即撥打118免費報案專線,海巡署將於第一時間,趕往救援。
出生僅幾週瀕絕海豚寶寶遭虐待 「抓尾撬嘴」渾身血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人類生活,卻意外使大自然得到喘息機會,恢復未受汙染前的美麗生態,許多瀕臨絕跡的物種再度出現在人類眼前。然而,人們卻依舊不珍惜。印度一隻瀕臨絕種的恆河豚(South Asian river dolphin),隔了30年才再度出現,卻遭到當地人捕捉、撬開嘴巴施虐渾身是血。男子虐待恆河豚。(圖/Kry Svz YouTube)根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當地出現罕見的瀕臨絕種動物恆河豚,卻遭到當地年輕人殘忍虐待。一位名叫Rafiku Saihk的男子上傳了一段影片,影片中可看到一名年輕人徒手抓著恆河豚寶寶的嘴和尾巴,甚至還直接只抓著牠的嘴吊在半空中,而恆河豚寶寶胸前的雙鰭不斷揮動似在掙扎,卻怎麼也無法掙脫,最後似乎是玩夠了般,這群年輕人才將滿身是血的小海豚放回海中。滿身是血的小海豚。(圖/Kry Svz YouTube)這種在印度現身的恆河豚又名恆河江豚,是出沒於印度、孟加拉、尼泊爾與巴基斯坦的淡水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瀕危等級,目前全球大約只剩1200-1800隻左右。上個月環保人士曾在加爾各答的高德群島驚喜發現罕見的恆河豚,不料卻也引來盜獵者的覬覦。環保人士Biswajit Roy Chowdhury接到民眾投訴後,已向當地政府部門舉報這起瀕臨絕種動物的被虐事件。Biswajit Roy Chowdhury表示,從影片中觀看這隻海豚的大小,推測牠才剛出生幾個週而已,由於哺乳類動物的皮膚都非常敏感,因此小恆河豚被這樣虐待後即使野放回海中,若沒有母親的照料也很難存活。
食人魚餓10天廝殺電鰻! 水中霸主出爐網友卻「譙」翻
記得2010年美國恐怖科幻片食人魚3D嗎?劇情描述在一場意外的水底地裂後,一款曾被認為是已滅絕的史前食人魚,伴隨著地下水從水底裂縫中大量游出,並對海岸邊的人群展開了瘋狂襲擊!許多人認為食人魚會吃人,但事實卻不然,專家表示,食人魚其實並沒想像中兇猛,只是牙齒大了一點,而且如果遇到天敵電鰻,瞬間就會被秒殺30隻。日前就有國外網友將餓了10天的食人魚,放到電鰻的地盤當中,讓雙方大戰一場!電鰻PK食人魚,誰的下場較悽慘!(圖/Best Fun Quiz)影片中,國外網友將好幾條餓了10天的食人魚,放入電鰻的魚缸裡,下一秒,電鰻驚覺有物體接近,立刻衝上前攻擊,魚缸水面掀起一陣波瀾,經過一番爭鬥,電鰻先咬住其中一條食人魚並放電,雖然食人魚逃脫,但戰力受到影響,糾纏幾回下來,食人魚最後是不敵電鰻被吞下肚。電鰻是食人魚的天敵,只要一放掉瞬間可以殺掉30隻食人魚。(圖/Youtube)專家表示,電鰻能夠釋放300倒650伏特的電壓,亞馬遜河流域中的電鰻,最高紀錄曾釋放出800多伏特,1秒內還可以釋放50次、持續時間達15秒,電流量足以「電爆」一頭野牛;目前世界上共有數十款的食人魚,最小15公分長,最大可達50公分,不過,食人魚大多會愛團體行動,卻也無法所向無敵,時常遭到鸕鶿、凱門鱷、電鰻和江豚的襲擊,除非生存空間和人類活動發生衝突,才會有零星的攻擊發生。影片中食人魚雖一度逃脫,但糾纏幾回下來,最後不敵電鰻被吞下肚。(圖/Youtube)過去也曾有人刻意將電鰻和鱷魚擺在一起,電鰻雖然可以電死鱷魚,但同時也被鱷魚咬死,現在又有外國網民將餓肚子10天的食人魚,放到電鰻地盤,讓兩種生物激烈廝殺,這部影片曝光後,引發其他網友抨擊是不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