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P醫件事
」 江坤俊 江P醫件事 健康天冷頭就痛!醫列6種症狀快就醫 小心是腦出血徵兆
不少民眾偶有頭痛問題,習以為常,以為吞顆止痛藥就能緩解症狀,但近期溫度驟降,小心頭痛背後有致命疾病!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分享6種頭痛狀況,表示雖然多數頭痛都是和壓力或天氣變化等相關,但這6種頭痛情況必須要當心,非常有可能是腦出血等徵兆,一定不能等,一定要送醫。為何天氣一變化,就容易頭痛呢?江坤俊醫師分享背後原理,表示這是血管熱脹冷縮的現象,「天氣冷時血管自然會收縮,減少散熱;天氣熱時血管就要放鬆,因為要增加散熱」,也因此在面臨溫差很大的情況下,有時候就會引起嚴重頭痛。那該如何避免天氣變冷引發的頭痛呢?江坤俊醫師表示要注意恆溫的保持,如出門戴帽子、洗完頭後吹乾再出去、出外多喝溫開水,讓血管鬆緊度保持恆定,減少頭痛發生的狀況。醫師也表示,有6種合併症狀的頭痛千萬不能拖,一定要就醫:變本加厲的頭痛:本身有頭痛習慣,但嚴重度和頻繁度有明顯增加。例如:原本1周痛2次,但近期次數卻提升到4、5次;本來頭痛1小時就會好轉,如今卻要3、4小時才會改善,若出現以上狀況要特別小心,應盡快就醫檢查。伴隨頸部僵硬的頭痛:一般頭痛並不會出現頸部僵硬的症狀,非常有可能是因為腦出血影響到、刺激到腦膜,才造成頸部僵硬,一定要就醫。神智不清的頭痛:可能是腦內有大片出血,非常危險。發生在受傷後,或激烈運動後的頭痛:需高度懷疑是腦出血所致,有部份人受傷撞到頭,並不會馬上出現頭痛症狀,可能是隔天才發生症狀,即為「遲發性腦出血」。頭痛伴隨手腳麻木無力:如果右側腦出血,左邊的手腳就可能會發生麻木、無力的狀況,因此若有合併神經症狀的頭痛,務必要非常小心。新發生的頭痛:若以前沒有頭痛病史或是很少頭痛,最近卻突然開始有症狀等,這些都包含在此分類內,即使頭痛症狀沒有很劇烈,但仍要非常小心,醫師提醒很可能是腦內長了一些東西。
日行萬步對健康真有用?醫師建議「2大原則」要做到才有效
走路對一般人來說是再也日常不過的事,但要如何走得好、不讓身體有負擔卻是一大學問,很多人相信日行萬步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真的是如此嗎?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表示,其實正確走路有2大秘訣,並且「速度一定要快,步伐一定要大」,重點是還要走到會「喘」才有用!江坤俊在TVBS《健康2.0-江P醫件事》節目中指出,目前有很多人視走路為一種運動方式,快走屬有氧運動,會讓心肺功能上升,但如像鍛鍊身體的「快走」則需謹慎選擇「正確走路方式」,基本2大原則包括「保持快速度」以及「保持足夠大步伐」,走路時需眼睛直視前方、將背挺直、腹部收緊、雙手微彎配合步伐運動;走路或快走時步伐的寬度也相當重要,每分鐘需保持120至140步的速度,且每步的距離如果可以,儘量拉長至65至85公分,相當於1.5至2個斑馬線的寬度,才能真正符合「正確走路方式」。江坤俊在節目中分享揍路2大秘訣。(圖/翻攝自江坤俊醫師臉書)江坤俊在節目中也提到,膝蓋不好的人日行萬步,對身體、膝蓋來說可能無法負荷。此外,國外研究顯示,如有人能夠結伴同行一起邊走路邊說話,更能夠活化大腦,認知功能也會有所提升。江坤俊建議成人每天進行10分鐘的快走,並分為3次,同時在行走時也要保持走路速度快並且步伐寬,這樣的方式對身心健康才會更有幫助。
感冒vs.流感傻傻分不清!醫曝3大差異:「強烈懷疑」是流感
秋冬是呼吸道病毒的活躍期,近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感3毒齊發,求診患者大幅增加。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表示,流感與感冒均有上呼吸道症狀,但若出現發燒、頭痛或全身痠痛、疲倦等3大「全身性」症狀,小心恐是感染流感。如何區分普通感冒與流感?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分享「2招簡單分辨」,流感通常症狀來得「快又急」,上午剛出現身體不適,下午立馬發高燒,對比普通感冒則是「拖個2、3天」症狀才會變嚴重。江坤俊說明,流感與感冒雖然都有上呼吸道症狀,但普通感冒僅會出現咳嗽、流鼻水,若是流感則會伴隨「全身性症狀」,包含發燒、頭痛或全身痠痛、疲倦或全身無力,若出現上述症狀可能就是罹患流感了。至於對抗流感要怎樣做呢?江坤俊分享,第一、接種流感疫苗;第二、平時勤洗手;第三、戴好口罩,確實落實預防3大招,才能遠離疫病為健康把關。
發熱衣這樣穿超母湯…醫曝原理「3種穿法」NG 有1感覺是發燒了
氣象局表示,明天大陸冷氣團或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東半部轉濕冷,部分區域甚至可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每逢天氣變冷,不少民眾為了保暖,都會喝熱咖啡保暖或穿上發熱衣。不過,醫師指出,發熱衣穿起來確實會溫暖,但若穿錯恐怕會造成反效果,且發熱衣並不會讓體溫上升,若有這個情況,很可能是發燒了。外科醫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提到,發熱衣的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酸酯」,原理是吸濕保熱,因為人體的體溫會將汗水蒸發,而水蒸氣就會被聚丙烯酸酯吸收,凝固成水,當水蒸氣變成水,就會放出熱量,也就是把人的體溫再利用,但並不會讓體溫上升,若有類似情況,就有可能是發燒了,必須多加注意。江坤俊指出,發熱衣應該穿在「最裡面」,否則在未跟身體直接接觸的狀態下,根本無法吸收水蒸氣,效果會大打折扣;至於有些人習慣穿寬鬆衣物,導致發熱衣若不夠合身,反而會造成身體產生的水蒸氣從縫隙跑掉,沒辦法好好發熱。醫師也提醒,運動後穿發熱衣,水分沒辦法立即排出,只會愈穿愈冷。另外,中醫師余雅雯也曾提到,錯誤穿著發熱衣會造成反效果,「例如在發熱衣裡再襯一件衣服或穿太寬鬆的衣服,都會因為無法吸水氣,水氣就留在皮膚上,無法達到發熱保暖效果;還有人運動時會穿發熱衣保暖,但其實發熱衣的特殊纖維會讓汗水無法排出,因此會感覺更冷。」
運動前「拉筋」恐影響賽場表現! 外科醫師:只有3種情況適用
運動前拉筋暖身是基本常識,但外科醫師江坤俊卻指出,其實運動前拉筋對於預防運動傷害沒有幫助,甚至還可能影響運動表現,因此建議可以在運動後做拉筋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和肌肉生長。不過在3種情況下,還是先拉筋再運動較佳。外科醫師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指出,2006年德國運動科學院的研究顯示,運動前拉筋對預防運動傷害事實上「是沒有幫助的」,甚至可能影響到運動表現,因為拉筋會伸展肌肉,當肌肉被伸展時,就會想要縮回來,所以拉筋久了,縮回來的動作就會讓肌肉變得有點疲憊。因此就會造成收縮力量不如平常強大,導致跑步速度受到影響,肌肉收縮爆發力也會較低。江坤俊也舉「橡皮筋」為例,較緊的橡皮筋力量較強大,但鬆的橡皮筋力量較小,所以拉筋過度時,肌肉就會像鬆的橡皮筋,可以產生的力量自然較小。江坤俊也解釋,事實上他會建議在運動後再做拉筋,這反而可以促進肌肉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幫助肌肉修復及生長。醫師也說,運動前的熱身最好以「動態的伸展」為主,像是開合跳、高抬腿跑步或踢臀跑步等,甚至做一些普通的慢跑就足以避免運動傷害。江坤俊也提到,有3種情況則是建議運動前就要適度拉筋,分別是「早上起床」,因為起床的肌肉較僵硬,建議先做拉筋舒緩,還有「天氣冷」,以及「舉重等劇烈運動前。」
常挖耳朵會致癌?名醫曝耳屎是「健康守門員」 常見1清理方式最母湯
許多人習慣把耳朵清潔乾淨,然而此舉恐怕會導致耳內自動防護機制降低,不僅容易引發感染、聽力受損,嚴重還可能誘發外耳道癌症。外科名醫江坤俊透露,耳屎具有保濕、抑制黴菌生長等作用,堪稱「耳朵健康守門員」,所以不建議民眾常挖耳朵,若洗澡時耳朵不慎進水,可透過2方法乾燥,千萬別亂挖。江坤俊曾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說明,耳道可分為外、中、內耳道,其中外耳道會分泌油脂,而耳屎就是由油脂和皮膚掉下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混合而成,除了可保持外耳道濕潤,另外還含有酵素,可抑制細菌、黴菌生長,是保護耳朵的重要存在,堪稱「耳朵健康守門員」。醫師提到,很多人喜歡用棉花棒挖耳朵,以為這樣就可以把耳屎清乾淨,事實上「這麼粗你怎麼有辦法把耳屎挖出?」而用棉花棒不斷推擠,反而會把耳屎推得更深,造成耳道堵塞影響聽力;一旦戳得太用力,還可能使耳膜受傷,除了容易引發感染,還可能造成聽力受損,嚴重時甚至有機率誘發外耳道癌症。江坤俊提醒,若耳屎已堆積到影響聽力或出現脹痛感,最好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透過專業器具清理,確保耳道不受傷。至於洗澡時耳朵進水卻不能用棉花棒該如何處理?醫師分享,除了可朝進水側歪頭,單腳原地跳躍,使水自然流出外,也可以吹用風機稍微吹乾,千萬別隨便用棉花棒亂戳。
摔傷竟仿效電影...壯男「灑高粱酒」點火消毒 醫看傻:以為打越戰嗎?
衛教知識不足恐會帶來更嚴重的傷害,一名男子因在工地不慎跌了一跤,造成膝蓋處流血,傷口還夾雜著細碎砂石,為了消毒他竟異想天開,模仿電影情節「淋高粱酒點火」,結果大面積燒燙傷急送醫,讓醫師聽聞直搖頭。小兒科名醫陳木榮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曾遇過一對情侶前來就醫,只見男方身材魁梧膝蓋處有燒燙傷的痕跡,便詢問是被什麼東西燙傷,起初該名病患還不願明說,後來女友才爆料指出,2人買了新家是預售屋,當天去工地參觀時,男友不小心跌倒摔傷膝蓋,傷口不僅滲血還有小砂石卡在肉裡,怎料男友返家後竟模仿起電影「淋高粱酒點火消毒」,才造成灼傷意外。陳木榮分享,曾遇過病患錯誤處理傷口,導致大面積燒燙傷。(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陳木榮表示,原本跌倒傷口只有一個拳頭大小,但錯誤方式導致灼傷已擴張到3個拳頭大,除了須上藥治療外,還要將上面烤爛的小石子挑除,讓他不禁無奈直呼,「那是越戰時期,身旁沒有醫師才會這樣做。」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分享傷口照護方式,強調「不建議」使用優碘消毒,可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再用棉花棒清潔表面傷口,最後使用防水又保濕的敷料覆蓋患處,並視組織液滲出情況更換敷料,維持傷口的濕潤度才能加速癒合速度,且不易留疤。
遇8個月孕婦罹癌 江坤俊公開解決辦法:相信醫學
江坤俊主持TVBS《江P醫件事》,日前受邀擔任「愛在花漾胸懷希望」公益活動愛心大使,陪伴並幫助年輕病友對抗病魔。節目也邀請「年輕病友協會」的理事長米娜跟秘書長鋼鐵晴與江坤俊一同直播,討論常見的乳癌迷思,江坤俊也用行醫多年的真實案例,呼籲:「乳癌不是絕症。」談到乳癌迷思,直播上網友提問:「乳癌會遺傳,我的家族中沒有人罹癌,所以我不用擔心?」米娜以過來人經驗分享,雖然她沒有家族病史,但摸到乳房硬塊的當下,還是去醫院切片檢查,發現自己得了乳癌。確診那年米娜才32歲,驚覺社會上能提供年輕乳癌患者的資訊相當匱乏,像是「可否醫美、可否染髮、可否懷孕」等問題,因此決定成立協會,希望給年輕人多一些衛教資訊。擔任乳房外科醫師的江坤俊也分享,曾有一名不到30歲的患者,求診江坤俊時已經懷孕8個月,確診當下乳房有很大的硬塊,肚子裡也都是癌細胞,江坤俊回想:「當時我建議她要打化療,但她又很擔心小寶寶」,最後決定等生完才接受化療。一生完小孩,病患月子都沒做完就回醫院找江坤俊治療。江坤俊替她做完檢查後發現,病況已經擴展到不僅腹膜內都是,肝臟裡也有幾顆腫瘤。最後,她服用了最新的口服標靶藥,治療3個月之後,肝臟內的腫瘤縮小成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肚子裡腫瘤的也都消除。由於在診間見到太多病患因為害怕化療,所以躲避治療,江坤俊呼籲,化療的藥物已經比十幾年前進步太多了,「不管你在乳癌的哪個期別,真的要相信醫學啦!」
美甲族注意 從指甲可看出身體「這些變化」
許多愛美的女生都喜歡做指甲,不過這可能無形中失去了觀察身體健康的機會。外科醫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中指出,人的指甲每個月大約長0.3公分,從指甲的平滑、厚薄和脆度就可得知身體的健康狀況,像是器官有無異常,甚至是癌症的警訊。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分享,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指甲會是平滑、厚薄一致、脆度剛好的樣子。而當健康變差時,身體的代謝機制會為了確保腦部、心臟等器官運作正常,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末梢循環」,換句話說,指甲就是身體健康的前哨站。江坤俊說明,指甲可幫助人們預見包括癌症、器官異常等健康警訊。如將左右手的食指指甲相互觸碰,正常情況下,食指指甲的相碰處會有可透光的縫隙。若食指指甲相碰處完全無縫隙,則可能患有「杵狀指」,也就是末端指節肥大,心肺功能較差或肺癌的患者就可能有「杵狀指」。醫師江坤俊表示,只需將手比個愛心,就可測出自身是否患有末端指節肥大。(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江坤俊補充,當「指甲變厚、滲液」,無法藉由塗抹藥膏改善,切記及時要就醫檢查,撇開富貴手或黴菌感染不談,罹患皮膚癌或鱗狀細胞癌時,也可能出現指甲局部增厚的病徵。江坤俊提及,指甲若出現「黑線」,是因黑色素細胞瘤增生所致,一般情況下不必太過擔心,但要是發現「黑線」莫名變寬,就須當心是「黑色素細胞癌」作祟。對此他強調,黑色素細胞癌是極少見,卻最惡性的一種皮膚癌,且非常容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後江坤俊透露,民間的說法中,往往認為「指甲的月牙越多,身體的新陳代謝越好」。對此他表示,「月牙」是由指甲基質長出來,是指甲還未長成成熟甲板的過渡期。坊間人們對於月牙的諸多說法,從醫學上看來都是無稽之談。
蔡頭傳病逝/最年輕才31歲...這5巨星也遭肝癌奪命 哈佛名醫曝「五大警訊」
71歲資深藝人蔡頭(蔡斯文)26日驚傳於上月肝癌病逝,經紀公司今(27日)證實他已於2021年12月辭世,但家屬基於蔡頭本人遺願,並未公開此事。事實上,為肝病所苦的藝人不在少數,其中更有吳孟達、薛岳、林正英、安鈞璨與劉偉仁等明星,與蔡頭一樣遭肝癌奪命。就有醫師分享罹患肝癌的「5大症狀」,提醒民眾隨時注意健康。陪伴許多人成長的港星「達叔」吳孟達,2020年底得知罹患肝癌,並與蔡頭一樣,僅治療數個月就去世,享壽70歲,震驚華人娛樂圈,更讓「星爺」周星馳悲慟不已;以《灼熱的生命演唱會》唱出生命最後餘熱的薛岳,先因肝病惡化成肝癌,後來腦部又出現腫瘤影響視力,在1990年底與世長辭,享年36歲,薛岳雖逝,但他的「天鵝之歌」〈如果還有明天〉依然傳唱至今;以殭屍系列名留影史的港星林正英,曾是李小龍的武術指導,更在經典動作片《東方禿鷹》中有令人讚嘆的演出,無奈也因罹患肝癌早逝,享年45歲。左起林正英、吳孟達、薛岳。(組合圖/翻攝自微博/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提供)前「可米小子」成員安鈞璨,本身就有B肝與肝硬化病史,2013年被診斷出肝癌,但因不想打擾外界而隱瞞病情,後因工作負擔過重,於2015年被醫師告知僅剩2個月壽命,未料2週後即猝逝,享年31歲;曾獲傳奇明星劉文正青睞、還是「飛鷹三姝」音樂老師的劉偉仁,26歲就罹患肝癌,並為好友薛岳的〈如果還有明天〉作詞作曲,他在2011年因腫瘤壓迫神經導致下半身癱瘓,並於同年病逝,享年48歲。左起安鈞璨、劉偉仁。(組合圖/翻攝自劉品言IG/報系資料照)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江坤俊就提醒,若出現「手掌大姆指與小指下方處泛紅」、「蜘蛛痣」、「黃疸」、「男性女乳症」和「臉色暗沉」,就應立即檢查。他在節目《江P醫件事》中分析,罹患肝病且有肝掌的患者,大姆指下方的「大魚際肌」和小指下方的「小魚際肌」,會因血管擴張而看起來特別紅、中間變白的情況;若身上出現「紅色的痣」,且按壓後「先變白再回紅」,與周圍出現小血管情形,就可能是蜘蛛痣,其病徵多好發在臉、頸與前胸,建議民眾在照鏡時可注意痣的情況。而黃疸則是大眾最熟知的肝病特徵,患者的眼、皮膚都會發黃;而當肝功能受損,導致代謝雌激素的能力下降時,就會讓男性患者出現「男性女乳症」;另外,罹患肝病也可能因皮膚累積大量廢物,出現臉色暗沉情形。江坤俊呼籲民眾,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盡早就醫,畢竟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越早發現病症對治癒越有幫助。
主播眼皮狂跳遭誤會「拋媚眼」…檢查驚見腦幹長腫瘤 醫揭6大原因
民間盛傳「左跳財、右跳災」,指的是左眼皮自行跳動時,就是喜事的徵兆,反之則可能是暗示厄運將來臨。不過,醫師指出,眼皮不自覺地跳動,其實是種肌肉抽筋的現象,大約有6個原因會造成此狀況,正常情況下不會維持太久,若長時間跳個不停,就可能和中風及腫瘤有關,提醒有類似問題的民眾盡快就醫。外科醫師江坤俊近日在《江P醫件事》分享,一般人大約每6到20秒眨一次眼,但有些人可能會不斷眨眼,甚至無法控制眼皮跳動;醫生說明,眼皮也有肌肉,有時受到某些因素影響導致抽筋,眼皮就可能不自覺狂跳,像是吃了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咖啡因等食物,容易造成神經興奮,就可能導致眼皮跳動。至於其他原因,江坤俊提到,壓力會造成神經不穩定;服用氣管擴張劑或心律調整藥物,也可能出現類似副作用;此外像結膜炎、砂眼等眼睛疾病,會刺激眼周神經,同樣會使眼皮跳動;值得注意的是,中風引發的出血或缺血範圍剛好影響到眼睛或顏面神經,會導致神經過度興奮,使眼皮狂跳,要多加注意。除了以上5個可能,醫生提醒,某些嚴重疾病也會引發眼皮跳動,像是過去有位香港主播就有類似問題,常被誤以為在拋媚眼,讓她相當困惱,還特地跨海就醫,不料竟被查出腦幹長腫瘤,剛好壓迫到顏面神經,造成眼皮不受控制狂跳,所以若眼皮長時間跳動,最好還是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口臭刷牙也沒救? 醫曝「5字訣」自我檢測:恐是腎衰竭
口臭不僅會讓場面尷尬,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假如已經做好清潔,嘴巴卻還是飄出臭味,那可能代表健康問題出狀況,不可輕忽大意。外科醫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解釋,嘴巴的氣味主要從2個地方來,第一個是呼吸道,從肺部出來,假設呼吸道有毛病,比如說有鼻竇炎或肺部有一些膿瘍,可能會造成口臭。另一個是從腸胃道出來,假如有嚴重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或長期便祕導致肚子塞滿大便,久而久之這些氣味不是以放屁方式排出,就是從嘴巴發出來。此外,一些全身性毛病也會有口臭,像是糖尿病患者會產生酮酸,聞起來會有一些異味,以及肝臟的毛病,體內很多廢物無法被代謝,就可能從汗、尿,甚至是口腔氣味排出,就會聞到一些奇怪的味道。至於腎臟的問題,江坤俊說明,腎臟要排出很多東西,其中一個稱為「尿素氮」,當腎臟不好,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一旦堆在身體內,就會被體內的細菌分解成氨,呼出來的味道就會有嚴重的口臭。不過,該如何判斷口臭是否和腎臟有關,當然還要看是否有一些基本症狀。5字訣辨別是否腎臟出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江坤俊分享「5字訣」辨別腎臟是否出問題,分別是「泡、水、高、貧、倦」,泡是指會有蛋白尿的情況,也就是說要尿完馬桶會有泡泡,而且持續2、3分鐘都沒散,就要小心;水是指水腫,如果早上起床常常下肢風濕或水腫,要特別留意;高是高血壓,假如血壓都正常,莫名其妙開始高起來,就要注意;貧是貧血,可以透過觀察,假如眼皮拉下來是蒼白、牙齦也變白,覺得自己有貧血症狀,可能是腎臟問題影響造血功能。倦是疲倦,腎臟不好會容易疲倦。江坤俊表示,如果有口臭的問題,5字訣中有2、3個症狀,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腎臟出問題。
鼻塞病起來要人命!醫曝「5大徵兆」恐罹癌:合併耳鳴要注意
鼻塞不是病,但塞起來卻也是要人命!醫師提醒,一般情況除了過敏、自體免疫或是結構性異常外,若鼻內長出一些非正常的東西,擋住呼吸道通路也會有鼻塞症狀,例如鼻咽癌。醫師也提醒判斷是否長腫瘤的方法有5種,若有發生任一現象應儘速就醫,以免拖成大病。外科醫師江坤俊在節目《江P醫件事》分享,鼻塞最大原因依舊是感染,像是鼻竇炎就是鼻子發炎,導致鼻道不通,再造成鼻塞;另外,過敏也會造成鼻塞,醫師解釋,這是因為鼻黏膜出現充血、腫脹所造成。另外,江坤俊指出,結構性異常,例如鼻中膈彎曲,鼻黏膜因為某些原因變得過厚,空氣進去的管道變小或變彎,就會有鼻塞感;自體免疫的毛病,血液或淋巴系統疾病等,有時會攻擊鼻黏膜而增厚,同樣會鼻塞。但醫師表示,最可怕的是鼻子裡長出一些東西,當鼻腔的息肉夠大,擋住呼吸道通路,就很有可能是罹患了鼻咽癌。鼻咽的位置就位在食道及喉嚨上方,江坤俊也分享5種徵兆,來分辨一般鼻塞或腫瘤:醫師建議,少吃醃漬、煙燻或燒烤食物,可預防鼻咽癌。(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1.鼻塞合併耳鳴:江坤俊表示,鼻咽處有個耳咽管通到中耳道,假設患有鼻咽癌,除了擋住呼吸,也擋住耳咽管,因此會單側耳塞或耳鳴,而鼻塞合併耳鳴時就要注意小心。2.流鼻血:若是長期同側鼻塞加流鼻血,要當心是鼻咽癌現象。3.清喉嚨:醫師提醒,咳痰時常帶血絲也要留意。4.頭痛或神經症狀:常鼻塞和頭痛及神經學症狀,如:臉麻、複視或嘴巴有點歪斜的狀況,醫師說明,因為鼻咽的位置上去就是顱底,直接到腦神經系統,一旦鼻咽癌往上吃,直達動眼神經,就會出現複視的情況,也就是看東西無法對焦,如果是三叉神經則會臉麻。5.淋巴結轉移:江坤俊表示,所有癌症都可能會產生淋巴轉移的現象,所以鼻塞合併頸部的淋巴結轉移時,也要十分當心。江坤俊也建議3種預防鼻咽癌的方式:1.少吃醃漬、煙燻或燒烤食物。2.不要故意聞刺激性很強的氣味,像是炒食物時,油煙很強烈,就盡量不要去聞到。3.工業原料盡量不要接觸。江坤俊也建議,鼻咽癌初期只需放射性治療,第二期、第三期也不用開刀,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不用太過緊張,預後會非常良好。
不停放「小量臭屁」恐是大腸癌前兆!醫曝7大特徵:便秘者要當心
俗話說「臭屁不響、響屁不臭」但也有人的屁又臭又響,對此,外科名醫江坤俊警告,如果長時間一直放小量的臭屁,加上排便習慣改變等7大現象,就要當心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外科名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YouTube頻道中指出,肚子裡的空氣有70%透過說話、進食時吞入,30%則是食物進到大腸後與好菌、壞菌作用所產生的氣體,只有少量的屁由血液進到腸胃道裡。江坤俊指出,放屁時肚子會用力,一口氣放出很多屁,自然就會有聲音,但不代表身體出狀況,而有些人的屁之所以會那麼臭,其實有3個原因。第一是消化功能差,且腸胃道壞菌多,消化道裡的酵素不好時,食物中的過多蛋白質未被消化完全,就會抵達大腸,其中的細菌與蛋白質混合就會產生許多硫化氫與氨,這就是臭味的來源。第二則是常見的便秘,當糞便在大腸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繼續被細菌分解產生很多臭的物質。一直放小量的臭屁時,要小心是大腸癌前兆。(圖/截自《江P醫件事》YouTube)最後,臭屁確實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當大腸中有癌症腫瘤,生長夠大,足以堵住糞便往下走的路徑,當其在大腸中長時間停留,會與細菌互有獨特交互作用,大腸癌就等於嚴重便秘,當氣體壓力大,從阻塞處漏出就會非常臭,所以當你一直放小量的臭屁時,就須當心是否為大腸癌前兆。大腸癌會引發排便習慣改變,除了便祕,有些人反而引發腹瀉,也有可能有血便或黏液便。另外,還有體重莫名減輕,以及不明原因下腹部絞痛,都得懷疑是否肚子裡「長了怪東西」。莫名地貧血也要注意,血便須達一定出血量才會拉出鮮紅色血便,所以長時間血便也會導致貧血。此外,若是有「裡急後重」的情況,意即一直感覺想上廁所,蹲半天卻沒東西,表示直腸長了一個癌腫瘤而出現異物感,才會持續產生便意,讓人不停想上廁所。最後,江坤俊提醒民眾,平時就應注意自己的屁是否又臭又響,如果一天到晚放臭屁,排便習慣也有所改變,就須小心是否得到大腸癌,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