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
」 電動車 特斯拉 中國 MG 裕隆裕日車業外大補前三季每股賺3.61元 中華車EPS 降至5.99元年減25%
裕隆(2201)集團旗下裕日車(2227)、中華車(2204)今(5)日公布財報。裕日車累計前3季營收為187.76億元,年減4.56%,稅後純益為10.83億元,受惠於大陸投資收挹注增加,獲利年增率逆勢成長20.46%,每股稅後純益為3.61元。中華前3季獲利減少25%,每股盈餘5.99元,低於去年同期的8.01元,主因受到業外迴轉損失墊基期、大陸轉投資獲利減少所致。裕日車第3季營收為52.62億元,年減18.23%,稅後純益為1.02億元,年減73.4%,EPS為0.34元。裕日車指出,今年前9月銷售台數及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微幅下降,主因為國產中型、小型休旅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品牌陸續推出新品或促銷方案,也使消費者購車觀望及比較時間拉長。同時,面對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擴大,壓縮傳統汽油車銷售空間,裕日車導入Nissan Ariya、X-Trail e-Power、Kicks e-Power等新能源車款,滿足消費者對電動車駕馭感受的需求,並持續穩健銷售中。因前三季有效撙節費用支出及業外大陸轉投資收益增加,表現皆較去年同期為佳;裕日車將持續透過增加本業銷售及成本費用改善等作法提升公司財務表現。中華前3季營業收入322.20億元,年增16.28%;營業毛利51.50億元,年增15.96%;營業利益18.61億元,年增2.19%;本期淨利34.30億元,年減25.38%;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2.66億元,年減25.23%;每股盈餘5.99元,低於去年同期的8.01元。中華表示,主因去年1月至9月業外迴轉部分新安防疫險損失,今年無此情形,故EPS同比下降,加上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影響,中華轉投資大陸事業福建奔馳,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所致。
進口車廠擴大服務中心設立 和泰、南陽不遑多讓
車市競爭激烈,各車廠除了豐富自家產品線以外,也不斷拓展營運據點。國內汽車大廠和泰車(2207)、三陽工業(2206)旗下南陽實業同時在昨(30)日宣布增加展間,為集團注入營運動能。Hyundai五股商用車展示中心全新開幕。(圖/南陽實業提供)台灣汽車市場規模近幾年維持在40萬台以上,去年新車銷量達47.7萬台,是繼2005年破50萬大關以後,18年來的新高紀錄。隨著新車掛牌數持續增加,各大車廠不斷新增服務、維修據點。在進口車部分,Volvo在9月增加高雄博愛、台北濱江新據點;藍寶堅尼(Lamborghini)也在10月啟動逾2.5億元打造台北全新服務中心;瑪莎拉蒂(Maserati)及法拉利(Ferrari)陸續在台中設立旗艦館;Kia北投服務廠也全新升級。而國產車廠方面,和泰車表示,2023年Lexus銷售30,000台,創台灣豪華車市場年度最高銷售紀錄,2024年也有望連續2年穩坐豪華車品牌冠軍寶座。近日,Lexus在高雄揭幕全新Lexus亞灣新據點,目前全台累積26個展示間及27個服務據點,為高級車品牌之冠。看好高雄與亞灣區域未來市場性,高都Lexus汽車斥資2億元打造具備3S機能的全新據點,歷經2年籌備,全新Lexus亞灣在10月中旬正式開幕,地點位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南陽則指出,隨著Hyundai汽車在台銷售不斷提升,2024年正式躍升非豪華品牌第3大,除了豐富新車產品線以外,也不斷開設新據點搶攻商用車市場。近期在五股交通樞紐的新五路上開設全新商用車五股展示中心,為Hyundai汽車全台第10間商用車服務據點,為品牌商車Staria、Porter小霸王、QT500大霸王專售展示中心。
共享租車四雄1/中租成立「URiDE」拼3年損益兩平 Zipcar祭寵物、商旅奇招吸客
隨著Uber宣布明年在美國部分城市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特斯拉日前發表Robotaxi無人計程車,無不引起全球線上預約共享租車企業關注,不過距各國法令全面通過及上路,仍遙遙無期,眼下線上共享租車仍是共享經濟主戰場,台灣除了和泰及裕隆兩大集團外,全球最大共享租車平台也登台,就連租賃龍頭中租企業今年也進軍,成了四雄開打的局面。台灣的線上共享租車市場從2014年和泰集團下的和雲行動服務推出「iRent」平台開始,迄今10年,整體市場才緩慢成長20至30億元。不過今年初,集團資源雄厚的中租汽車也正式成立「URiDE」,要與和泰集團的iRent、裕隆集團的「GoSmart(LINE GO)」一爭天下,中租營運長戴光顯甚至立下目標:「3年內達到損益兩平。」根據同業分析,中租選擇切進共享租車市場,「除了背後資金充足外,中租可能看到前幾年iRent開始獲利,加上共享經濟的未來趨勢,所以盡早布局,也試試水溫。」不過有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先驅者紅利已被iRent獲得(就像最早的共享計程車Uber),後進者必須有更新的做法跟亮點才有機會,加上iRent與GoSmart本身屬於汽車集團,取得車輛成本較低,URiDE這一仗並不好打。」面對有車商背景的兩大集團,URiDE要如何突破?除了中租集團雄厚的公司資源外,URiDE內部人士則樂觀看待,「我們是共享汽車市場的後進者,但這恰恰為我們帶來許多優勢。」首先,因為規模還在發展階段,因此能更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反饋進行快速調整。其次,URiDE沒有來自車商集團的背景,也不背負車輛銷售壓力,這使URiDE在車輛選擇上有更多彈性,能依照市場需求和購車成本靈活決策,投入具競爭力的車款,對於進一步擴大市場非常有利。據了解,目前URiDE的會員數已超過5萬名,其中不少是曾經使用過中租短租服務的老客戶。服務據點從初期的雙北70處,橫跨至基隆、桃園、宜蘭,目前拓展至250處;車輛數從100台增加至600台,預期今年底前突破1,000台。除了iRent、GoSmart與URiDE外,全球最大共享租車平台Zipcar也早在2017年就引進台灣,Zipcar台灣區董事長彭仕邦告訴CTWANT記者,「會引進共享租車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集團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我們從Youbike上看到台灣對共享的高接受度。」面對三大集團的強力夾擊,Zipcar屢出奇招,以不斷推出新服務來應對,彭仕邦分享,「我們從都會區下手,提供各種方案、車輛,讓使用者有更多選擇。」面對三大集團強力夾擊,Zipcar台灣區董事長彭仕邦(圖左)也做好萬全準備應戰。(圖/報系資料照)譬如今年7月Zipcar推出寵物友善共享車,限定車輛配置寵物車墊,就吸引不少帶寵物出遊的消費者。此外,8月也新增7人座MPV、Zinger商旅車款。彭仕邦笑著說,「有些人家裡沒有大車,可能多人出遊或是採買購物時,都可以租來使用。」Zipcar也因為這個方案增加不少會員,「Zipcar開放Zinger在新莊IKEA站租借使用,所以有些用戶就是在那邊買完家具後,租來載回家。」此外,Zipcar的另一大競爭力,是提供更有魅力的車輛,彭仕邦說:「我們的車款以歐美車為主,從Ford Focus歐洲性能鋼砲到BMW X2豪華運動跑旅都能選擇。」據了解,目前Zipcar在台灣約有350台車,其中有上百台是其他競爭平台租不到的車款。彭仕邦表示,Zipcar有在全球超過500個城市、逾12,000車輛的營運經驗,「因此更能夠從使用者角度來調整經營策略。」目前Zipcar擁有10幾萬會員數,其中超過8成用戶都沒有自己的車,對於接下來的規劃,彭仕邦說:「就是持續推出不同於其他家的服務。」有網友更在Dcard上分享,「接觸共享汽車品牌後,頓時覺得買車幹嘛,真的比買車划算太多,24小時想用車App打開馬上取車,出去玩想開高級一點就用Zipcar裡很多德系進口車,像是Audi、Volkswagen。」綜觀台灣整體線上租車市場,現階段只有iRent獲利,GoSmart預計今年可達損益兩平,中租目標3年內獲利,Zipcar則小賺並穩定成長。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中租除非投入大量資金,讓車輛數達到3,000台以上(新購車資金至少18億元),每增加一輛車還必須增加停車位(雙北月租平均5,000元)及車輛折舊成本,要想在3年後獲利,將會是場硬仗。」小而美的Zipcar提供寵物上車、商旅車款等特有服務,打進不同消費族群。(圖/Zipcar提供)
「不易斷的車門把手廠」虎山送件轉上市 H1稅後盈餘4.03元成長逾9成
以車門把手為主要銷售產品的虎山(7736),以「不易斷的車門把手」打下北美市場。今(9)日虎山向證交所送件申請股票上市,為今年第13家國內公司(不含創新板)申請股票上市。根據官網資料顯示,虎山實業成立於1972年,專注於全球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廣泛的產品,包括車門把手、車用鏡頭、倒車雷達、車窗升降器、車用緊固件及其他組件。目前虎山實業擁有超過30,000個庫存零件,每年開發超過1,000個新產品,並在超過100個國家為500多名客戶提供服務。近年,專注於開發車用鏡頭和倒車雷達。證交所表示,虎山實業公司負責人為陳映志,實收資本額6.87億元,主要產品包含車門把手、車用鏡頭及雷達等。在獲利表現方面,虎山2023年稅前淨利3.7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34元。今(2024)年上半年稅前淨利為3.44億元、稅後淨利2.77億元,年增逾9成,稅後盈餘(EPS)為4.03元;觀察今(9)日興櫃股價表現狀況,虎山收盤價為122.5元,漲幅1.02%。
貿易戰升級!美對中電動車加100%關稅27日啟動 中國斥「霸凌行為」
美中貿易戰升級!為加強對美國國內戰略產業的保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3日確定大幅上調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將電動汽車關稅提高100%,太陽能電池加50%,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25%,大部分將於9月27日生效。美國也將對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關稅提高50%,包括多晶矽和矽晶圓這兩個類別,於2025年1月開始生效;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其他設備的關稅,則會在2026年1月生效。美媒報導,白宮經濟顧問Lael Brainard表示,這些強硬、有針對性的關稅,對於減少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是必要的,因為中國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不公平的成本優勢,以此防止中國像在其他地區一樣主導美國汽車市場。歐盟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也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關稅,其中加拿大的關稅與美國一致,為100%。中國政府則譴責這些關稅上調是霸凌行為,並稱電動汽車行業的成功源於創新,而非政府支援。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訪問歐洲,預計9月19日與歐盟執委會負責貿易政策的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會談,就電動車反補貼案進行磋商。
歐洲汽車產業形勢嚴峻!福斯汽車不排除「關閉德國工廠」創立87年來首見
由於能源成本上升、錯誤的廢核政策,以及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削價競爭,德國汽車巨頭「福斯汽車」(Volkswagen,VW)2日表示,他們正在考慮關閉德國的生產基地,為該公司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警訊,也為歐洲汽車產業投下震撼彈。綜合France 24、CNN的報導,總部位於德國狼堡的汽車製造公司「福斯汽車」在2日的聲明中指出,該公司接下來不排除將關閉其本國工廠,而且恐試圖終止與工會自1994年以來簽訂的就業保護協議。福斯汽車在發給員工的說明信件中坦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甚至不能排除關閉汽車生產和零件工廠的可能性。」對此,「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首席執行官布魯姆(Oliver Blume)感嘆:「歐洲汽車產業目前正面臨非常苛刻和嚴峻的挑戰,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艱難,新的競爭對手正在進入歐洲市場,尤其是作為製造基地的德國,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已進一步落後。因此,我們現在必須採取果斷行動,而行動的主要目標則是削減成本。」消息一出,工會和政府官員對該集團在國內市場關閉製造工廠的想法深感震驚,因為這是福斯汽車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舉措。而這家藍籌股公司的警訊,也加劇了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對國內經濟的擔憂。報導補充,根據福斯汽車最新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近68.3萬名員工,其中在德國約有29.5萬名員工。事實上,福斯汽車早在去年年底就開始實施10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措施。然而,福斯與此同時也正在失去其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中國客戶的汽車交付量較2023年同期下降7%。更慘的是,該公司不但在中國市場輸給了比亞迪(BYD)等本土電動車品牌,比亞迪現在還開始搶佔歐洲的市場份額。因此在8月份公佈的慘澹業績顯示利潤下滑後,福斯汽車集團的備忘錄稱,儘管已經宣布了成本節約措施,但「汽車市場和德國經濟的當前發展,還是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而該公司董事會也決定「福斯汽車公司內部品牌必須進行全面重組。」對此,德國最強大的工會之一「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2日則將福斯汽車的問題歸咎於經營不善,並發誓要為保護就業而奮鬥。IG Metall首席談判代表高格(Thorsten Gröger)在聲明中表示:「今天,董事會提出了1項不負責任的計劃,動搖了福斯汽車的根基,並嚴重威脅到工作機會。此種做法不僅短視近利,而且非常危險,它有可能摧毀福斯汽車的核心……我們不會容忍該公司以犧牲員工為代價制定的計劃。」福斯乘用車首席執行官謝弗(Thomas Schäfer)表示,該公司仍然致力於將德國「視為一座業務基地」。他補充,福斯汽車將立即與員工代表進行會談,探討「永續重組品牌」的可能性:「局勢極其緊張,無法透過簡單的成本削減措施就獲得解決。」據悉,隸屬於「福斯集團」(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旗下的汽車品牌奧迪(Audi AG)上個月才宣布,正在考慮關閉其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約有3000名員工。此外,在德國,包括「采埃孚」(ZF Group)、「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GmbH)和「偉博思通」(Webasto SE)在內的眾多汽車供應商已宣布裁員,因為它們無法在電動車新時代,抗衡來自中國品牌日益激烈的競爭。
國產新制衝擊MG 中華車:加速在地化比率
針對經濟部8月起實施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MG日前公告「MG4電動車暫停接單,MG HS和ZS限量接單」,而今(26)日中華車(2204)也舉行法說會,坦言「新政策確實造成MG短期的衝擊」,會調整產線編成、生產能力,將短期衝擊降到最低。中華汽車公布上半年財報,營運表現亮眼,營收達238.8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9.25%、毛利率15.7%,稅後淨利為25.69億、年減19.54%,EPS4.5較去年減少18.92%。中華車副總錢經武說明,主要受到中國大陸市場影響,導致轉投資事業獲利減少。在法說會上,中華車也公布台灣汽車市場2024年上半年總銷量為23萬2,513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1%。不過,中華車上半年銷量達到32,312輛,年增率成長23.6%,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增加3.2%。不過中華車的營運成長,MG品牌功不可破,目前已占中華車營收比重達4成,因此對於「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對MG品牌的影響,也引起法人關注。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MG整車導入和生產,原則上都是用政府當時的政策規定來辦理的,由於現在提出新的政策,中華汽車也正在和協力體系積極合作,加速提升在地化比例達到在地化要求。錢經武強調,已經販賣的車型,在售後服務、維修部分均不受影響。對於已成交的訂單,雖然未來可能成本結構會改變,但交易條件不會改變,也盡力早日交付。他也坦言,「等車期恐會拉長。」至於何時可以恢復供應?中華車僅強調會努力符合、支持政府政策,縮短衝擊影響。而未來新車售價是否會有變化?錢經武表示,目前仍在調整產線、與供應商討論中。對於之前曾規劃「一年導入一款MG新車」的目標,中華車也強調,會依照政府新政策重新規劃導入新車型。中華車今年第4季即將上市自主研發國產中華菱利輕小商用車,除了動力提升、車格加大外,結合台灣零組件協力廠研發導入同級距唯一ADAS Level 2主動安全。此外, 3.5噸電動物流車也即將在2025年上市,中華車採取自主設計開發,範圍包括底盤、車身、動力系統、智慧座艙、ADAS、車聯網APP,在車輛零件供應上優先選擇與國內供應商合作,國產化率近9成以上。錢經武並指出,中華車會持續導入多元車款,預計在2025及2026年與三菱自動車合作開發,分別引進2款全新車款在地生產與販售。
BMW超車特斯拉 「這原因」七月奪歐洲電動車銷售冠軍
汽車市場調研公司JATO Dynamics發布針對28個歐洲市場的數據報告,具體來看,歐洲7月份新車註冊量達到103萬輛,較同期上升1.5%,年初至今的註冊量則接近79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BMW首次在歐洲電動車市場上超越特斯拉,成為7月份銷量最多的電動車品牌。觀察電動車銷售狀況,7月註冊量爲13.93萬輛,同比下降6%,市場占比也從去年同期14.6%下降到13.5%。JATO全球高級分析師Felipe Munoz認為,「(歐洲)電動車的補助措施缺乏明確性,影響購買慾望。」不過在7月純電動汽車市場中,BMW的註冊量同比上升35%至14,869輛,躍升7月歐洲最暢銷的品牌,特斯拉的銷量同比下降16%至14,561輛。JATO指出,BMW逆勢而上主要得益於i4、iX1電動車型的強勁需求,這2款車型銷量超過Mercedes-Benz和Audi同尺寸車型。除此以外,另一項因素德國日化連鎖超市巨頭Rossmann宣布「立即」暫停購買特斯拉汽車,並且是首間以政治立場爲由停止採購特斯拉的歐洲公司。
美股動盪可抄底? 華爾街分析師:下半年優選「這四類股」
面對企業獲利預期和經濟不確定性,美股經歷了七月及八月初的動盪後,投資人該如何做選擇?華爾街分析師紛紛給出建議。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預期美股市場波動將持續,建議投資人採取防禦性策略,並抓住機會買進仍受重創和具獲利前景的股票。The Wealth Alliance LLC的執行長Rob Conzo也表示:「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可以考慮調整投資,抓住機會優化資產配置,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綜合華爾街分析師看法,建議投資人下半年可關注「這四類產業」的投資機會,分別是半導體行業、醫療保健業、大型科技股以及對利率變動敏感型股票。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認為「我們仍然看好這一領域」,半導體產業在近期大跌後變得有吸引力。費城半導體指數自7月高點以來下跌約20%,主要是受到宏觀經濟壓力、高獲利預期以及汽車市場下行風險的影響。儘管半導體產業最近股市不穩定,但分析師們依舊看好,具長期成長潛力,特別是AI和記憶體領域。花旗首選為美光科技(MU),其他獲買入評級的包括AMD、博通M(AVGO)、亞德諾(ADI)、微芯科技(MCHP)、英偉達(NVDA)和科磊(KLAC)。醫療保健產業常被視為防禦性股種,市場動盪時的避風港。近一個月來,標普500醫療保健指數上漲了約3%,大盤跌幅則超過4%。Summit Global Investments首席投資長David Harden表示:「投資人轉向醫療保健股的趨勢尚未結束。」他特別看好減肥藥潛力,尤其是禮來(LLY),股價遭拋售下跌,隨後搭上減肥藥熱潮業績超出預期,並上調2024年營收,強勁地觸底反彈。Harden持有禮來股票,認為其漲勢尚未結束,因為公司有明確成長軌跡和巨大潛力。 近期美股回落中,科技業及「科技七巨頭」股價大幅下跌。這次下跌讓這些公司的本益比回到更合理的水平,對一些投資人來說,之期的股價太過昂貴。目前這些科技公司本益比大約是預期未來12個月收益的28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30倍。Wayve Capital Management LLC的首席策略師Rhys Williams表示:「科技巨頭的股票最近跌了不少,現在價格更合理了,所以如果你之前投資不多,現在可能是個好機會!」當環境不確定時,一些對利率敏感的股票,例如公用事業公司、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和支付股息的公司股票,會變得更有吸引力。。美林和美國銀行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市場策略主管Joe Quinlan表示:「隨著我們邁向年底及2025年,房地產可能會成為一匹黑馬,且抵押貸款利率已經有所下降,有望從聯準會降息中獲益。」
憂中國車進軍組裝影響生計 經濟部8月拍板「國產車自製率」最高35%
中國車低價搶市,為保護國產市場,目前中國整車及車輛底盤不允許自中國地區進口,不過仍有中國車款透過國產化組裝進軍國內市場。因此經濟部也於今(30)日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相互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與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組裝成車,帶動產業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新車每年約45萬輛,其中,國內組裝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不過近期有立法委員指出,國內有汽車業者自中國地區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影響國內零組件業者生計。對此,經濟部也邀集各車廠說明新制實施作法。經濟部表示,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為了確保業者落實自製率規範,政府相關單位已經研擬相關配套進行管理,未來車廠如擬自申請中國大陸樣車進口與專業人士來台、進口中國大陸製且供小客車或小客貨兩用車使用的馬達、轉向裝置、車軸、車架4項產品及相關車款申請或換發車輛領牌相關審驗前,需先向產發署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並取得產發署同意文件後,才能進行申請,相關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國際間中國大陸低價車輛傾銷各國,已引起國際關切,歐盟執行委員會調查中國大陸車輛產業挾帶政府補助,導致產業不公平競爭,歐盟已於今年6月宣布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以反制中國大陸的侵害;美國於去年推出通膨削減法,積極推動電動車本地生產,並於今年5月宣布提高中國大陸電動車進口關稅至100%;日本、韓國及土耳其等國面對中國大陸車輛也推出相關因應政策。
純電兄弟搶市2/中華再推MG4搶電車市場 1周爆7000人預約試乘
6月13日,對裕隆集團(2201)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也是許多想要「油轉電」或是想以「有限的預算入手電動車」的車主相當期待的日子,不僅納智捷n⁷重啟接單,中華車(2204)代理的MG品牌也發表首款純電休旅MG4,開放預約試乘。據了解,目前已有超過7,000人預約試乘MG4。為何如此熱銷?資深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分享,「入門版價格不到100萬,不僅以電車來說相當具競爭力,在整個汽車市場都很值得關注。」另一位專業人士表示,「MG4衝擊的不僅是n⁷,就連150萬左右的進口電動車也可能中箭。」「更不用說只要118.9萬卻有435匹馬力的XPower版MG4,其他品牌相同馬力的車款根本不可能是這個價格。」MG是1920年代創立於英國的汽車品牌,專攻國民跑車,台灣在1996至1998 年間曾短暫導入名為「MGF」的平價小敞篷跑車,雖屬於小眾市場,但靠著帥氣的外型也打出不錯口碑,是許多五、六年級男性當年的Dream Car。和許多英國汽車品牌一樣,MG也是家命運多舛的車廠,多次被併購或轉賣,曾經隸屬於莫里斯公司(Morris Garages)、英國汽車控股公司(BMH)、路華(Rover)、BMW、MG Rover等多個汽車集團旗下。2005年7月,南京汽車集團(南汽)以5,300萬英鎊從已破產的MG Rover集團手中收購了MG品牌和生產設施,兩年後,南汽被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汽)收購,至此MG品牌歸上汽所有。在台灣街頭上,MG車幾乎銷聲匿跡,直到2022年7月,中華汽車因母廠日本三菱(Mitsubishi)新車規劃導入緩慢,無法單靠商用車硬撐,另尋出路,才找到上汽談下MG品牌的台灣代理權,推出由中華汽車製造生產的休旅車HS,強勢進軍國產SUV市場,以「配備多」、「價格親民」的優勢成功擄獲萬名車主。在前兩年分別引進休旅雙雄HS、ZS後,MG Taiwan以爆發式的成長表現,在2023年寫下總掛牌13,791輛的亮眼成績,說是「車市黑馬」當之無愧。且當家休旅HS更以11,710台的表現,躍進前十大熱銷車款中,表現不俗。汽車達人鄭捷和CTWANT記者分析MG熱銷的原因,「坦白說就是便宜又大碗,比同級對手更便宜,配備又比較多,就是MG大賣最重要的理由。」2022年10月,中華車代理的英倫百年照片MG進軍台灣車市,引起熱議。(圖/報系資料照)中華汽車也受惠MG品牌新車熱銷,去年獲利能力大增,3月12日公告去年稅後純益56.52億元,創下近20年最賺紀錄,EPS達10.36元,首度賺進1股本。看好這波銷售表現,陳昭文也喊出「MG年銷售2.5萬輛」的目標,拼年增超過90%。5月31日的中華車股東會上,嚴陳莉蓮宣布「MG將推出全新電動車款,建構更完整的產品線。」也為品牌注入成長動能。接著在6月13日,MG Taiwan宣布導入旗艦版99.9萬元、XPower版118.9萬元雙動力車型,成為國內首輛「正港」百萬內電動車。在台灣電動車一輛動輒兩百萬的車市中,MG4的發表立刻引來網友熱議,「119萬就能屌打保時捷的3.8秒0-100加速,沒同級對手了」、「118.9萬元就能買到435匹馬力,等於一匹馬力只賣2,733元,CP值超高」、「以電車來說真的很便宜,台灣很多國產油車都破百萬了」。MG Taiwan也強調「MG4這個月開始就可以少量交車。」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則預估MG4首月銷量可達250輛,並看好後續逐月成長,挑戰年銷量1,600輛的表現。從2023電動車掛牌排行榜中可以發現,Kia以884輛拿下第五名,意味著MG4有望擠進2024電動車前五名名單內。至於MG4的推出究竟會不會影響n⁷?資深車業人士跟CTWANT記者分享,「在同樣價格帶就一定會,消費者多了一個選擇,當然就會開始猶豫跟比較,只是一個以性能取勝、一個以空間取勝。」鄭捷則認為,「MG4的出現我想應該不會影響n⁷太多,畢竟一個是掀背、一個是MPV,屬性並不同。現今市場對於掀背車的興趣與需求已大不如前,而n⁷也仍處於消化訂單的階段,因此無論何者雖皆為百萬電動車但依然有段路要走,n⁷得看首波交完後接下來的表現如何,MG4也得看是否能用電動掀背這個前所未有的概念打動消費者。」在MG4發表會當天,由於n⁷啟接單時間與MG4可下訂時間一致,被問及是否有互相較勁的意味?陳昭文笑說「沒有啦,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就是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會後,他又告訴CTWANT記者,「只有我們集團提供不同的平價純電選擇。」MG推出品牌首款純電車MG4,價格壓在百萬內,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多元的選擇。(圖/黃威彬攝)對嚴陳莉蓮來說,n⁷和MG4是「兄弟登山、山頂會合。」坦白說,品牌妥善率、據點多寡、後勤保養加上後續表現也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以兩品牌仍需要各自努力,才有機會成為年度電動車排行榜的兩顆耀眼新星。
PCB廠燿華低軌衛星板佔比逾15% 在手訂單旺估Q3出貨放量
PCB廠燿華(2367)昨(28日)召開法說會,第一季低軌衛星(LEO)用板超標、比重已逾15%,今年營運明顯轉佳;並表示第二季營收比重拉高至20%,公司下半年第二家國際客戶加入,預估第三季出貨放量,低軌衛星營收佔比有望穩定提高。燿華第一季低軌衛星營收超過預期,達15%以上,今年將以20%為目標,並維持全年營收逐季成長的營運展望。燿華指出,因公司淡出手機、無線耳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淡旺季不明顯,預估第三季稼動率維持在80至85%,與第二季差不多。並強調,低軌衛星客戶通常出具全年營運展望,然後依季度更新或調整,燿華第三季的低軌衛星訂單已經底定,接著就看客戶實際拉貨情況。此外,燿華在單價更高的天上用板亦有斬獲,今年第二季導入第二家低軌衛星客戶,第三季可望出量,營收占比以整體低軌衛星用板的10%為目標,燿華看好該客戶明年出貨量將超越今年;目前燿華以地面接收器應用板為大宗,天上衛星比重今年約10%,隨著地面接收器更換新品,面積更大,平均單價增加10至20%,有助毛利率表現。AI應用同樣也是燿華發展重心,公司看好AI PC、AI手機明、後年的市場規模,尤其在AI PC上,客戶持續推動AI PC的新料號,目前已經逐漸投產,看好其後續成長動能。汽車板方面,受到歐美對中國電動車啟動關稅、大陸汽車市場內捲衝擊,歐美汽車客戶處保守態度,不過憑藉高頻高速通訊傳輸、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迭代升級以及電動車需求的驅動下,未來汽車電子業務也將穩定成長。
中華車MG推全新電動車 嚴陳莉蓮:導入國產化挑戰銷量66,000台年增26%
裕隆(2201)集團旗下中華車(2204)今(31)日舉行股東會,由執行長嚴陳莉蓮親自主持,在會中宣布「MG將推出全新電動車款,建構更完整的產品線。」並表示今年目標66,000台,挑戰年增26.3%。去(2023)年台灣整體汽車市場銷售47.7萬台,其中,中華車內銷台數為52,663台(含代工及進口車),年增20%。嚴陳莉蓮表示,為強化產品組合競爭力與生產規模效益,中華車持續開發與導入各種車型,滿足台灣市場在地需求。在商用車部分,中華車持續投資提升整車與關鍵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加速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智能網與電動化技術發展。去年第二季推出動力性能強化、續航里程提升及增加快充功能的全新改款中華菱利E300電動車;第四季推出全新改款Zinger,不僅首度搭載ADAS,更推出7人座車型。而乘用車方面,今年將推出全新大改款的菱利輕型商用車,還有MG全球電動車戰略車款MG4,陳昭文也在會後坦言,還在觀察台灣消費者對於純電車輛的接受度,「在定價策略上其實成本一直上漲,壓力很大」;至於銷量上,MG Taiwan董事長錢經武則低調地說,「第一個月目標250台。」且強調,目前MG產能一個月已經超過2,000台,外銷市場部分,去年以哈衝突及鴻海危機影響菱利吉德莉卡在中東市場的銷售,全年成車外銷703台;今年仍然面臨地緣政治與新競品加入的挑戰,中華車將持續強化經銷通路、加強冷凍車等利基產品銷售推廣,並開拓非洲、中南美州新市場機會,全年成車外銷目標850台。至於電動車二輪事業發展,去年整體合計銷售4,850台,陳昭文提到,今年推出全新車控功能及新年式商品,加上基隆案表現超乎預期,預期全年可達到7,700台的銷售表現。嚴陳莉蓮也提到,在中華車轉投資的福建奔馳部分,主要產品為 Vito、Sprinter、V-Class等高端商務用車,去年全年銷售3.2萬台,今年將持續強化經銷通路能力,把握當地市場機會,維持銷售與獲利水準。會中也有股東提問國內進口中國車,對市場影響的看法,陳昭文表示,「對於中國車整車進口,台灣是不被法律允許,但推動國產化當地生產,特別是新能源車輛,對於台灣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有很大助益。」目前中華汽車採取雙管齊下政策,一方面做自主品牌,在產品佈局下更完整,並強力推行國產化,讓多品牌進入台灣市場,進一步帶動產業提升。未來中華車會持續商用車的研發,在乘用車部分也會盡力推動國產化率的提升。中華車去年合併營收385.07億元、合併營業淨利26.48億元、稅後淨利59.24億元,EPS為10.36元,創下歷年最佳銷售紀錄。
日本3大車廠合作研發車用SDV 打「團體戰」抗衡海外業者
外媒報導,日本3大知名車廠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試圖透過合作抗衡海外業者,已開始考慮從2025年度開始聯手研發車用軟體,將在政府的主導下,共同衝刺軟體定義汽車(SDV)發展,為2030新一代汽車鋪路。日經新聞報導,有關汽車數位化的國際競爭相當激烈,尤其在美國與中國的電動車數位化技術領先之際,日本3大車廠等業者希望透過「團體戰」,致力研發次世代汽車軟體來跟海外業者競爭。SDV意即透過軟體、而非引擎或零件等硬體來提升汽車性能,而豐田、日產等公司計劃從2025年起推出SDV車款。在日本經濟產業省即將公布的汽車產業數位轉型策略中,聚焦SDV發展,並鼓勵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七大領域合作,以集中資源。主要製造商將突破企業框架,而業界將簽署合作策略、設定標準化規格,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降低開發成本和時間。這七大領域分別為晶片、連結汽車軟體和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虛擬模擬、應用生成式AI之車輛自動診斷系統、防範網路攻擊的安全措施、用於自動駕駛的高精度3D地圖,以及感測器技術。其中,API扮演著連接車用軟體及系統間的角色,這3大車廠若統一API規格,車用電池及感應器等汽車相關零件得以互相通用。報導分析,豐田、本田、日產之所以急於協調合作,是因為全球車輛設計與開發理念正在進行革新,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新興車廠都採取把重點放在軟體研發與設計的戰略,以提高汽車價值。像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和中國比亞迪等電動車市場領頭羊,在現有部分車款中已經具備SDV功能。隨著半導體技術和AI的發展,各國汽車製造商如何因應軟體趨勢,將對未來全球汽車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特斯拉中國全系降價近2000美元 多家機構下調目標價「最低123美元」
特斯拉在歷經電動車銷量下滑、裁員、Cybertruck延遲交車、自動駕駛方面「碰壁」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股價持續下跌,約15家機構的分析師下調了對特斯拉的12個月目標價。而在經歷令人失望的第一季銷售導致的庫存增加後,特斯拉也在中國和美國兩個主要市場陸續進行降價。繼美國市場降價之後,特斯拉在中國將其所有車型的價格下調了近2000美元,以應對銷量下降和電動汽車價格戰加劇的問題。周日(21日),特斯拉中國官方網站顯示,改款Model 3起價下調了14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3萬元),至2319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4.4萬元)。經過此輪降價後,Model 3後輪驅動版起步價已經低於小米SU7 Pro的起售價24.59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08萬),但依然比小米SU7標準版貴1.6萬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才在上周五(19日)將其Model Y、Model X和Model S汽車在美國的售價下調了2000美元。與此同時,該公司上周六還將其全自動駕駛輔助軟體(FSD)在美國的價格下調至8000美元。特斯拉本月報告稱,由於降價未能刺激需求,其第一季全球汽車交車量出現近四年來首次下降,而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競爭對手正在推出更便宜的車型。利空消息不斷,特斯拉將於周二(23日)公佈最新一季財報,市場一致預期特斯拉首季營收225.2億美元、年減3.46%。日前,高盛(Goldman Sachs)年內第三次下調了特斯拉的目標價,該行分析師Mark Delaney維持對特斯拉的中性評等,並將目標股價從190美元下調至175美元。他稱,未來汽車定價和毛利率仍是影響特斯拉股價的關鍵因素。此外,FSD能否帶來持久盈利仍是未知數。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將特斯拉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持有,目標價從189美元下調至123美元;巴克萊(Barclays)將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從225美元下調了20%,至180美元,該行認為特斯拉即將發佈的第一季財報將成為該股的負面催化劑。
花旗:汽車產業展望不佳恩智浦首當其衝 2024年每股收益較預期低3成
花旗分析師上周發布報告指出,由於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德國運輸行業製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展望不佳,連帶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日後也可能會表現不佳。花旗預測,汽車產業的調整將對模擬晶片公司造成負面影響,而恩智浦首當其衝,因公司56%的銷售量都來自汽車終端市場。報告中指出,台積電日前法說會上點出,下調了2024年汽車產業的成長預期。台積電表示,車電比3個月前看到情況更差,會是最後修正的一個領域,而今年看來,車電會是負成長。汽車需求疲軟是導致半導體(不含記憶體)整體市場前景,從去年同期預期的10%成長率下調至零成長的主要原因。同時,大陸集團也公佈了2024年第一季的初步銷售額和息稅前利潤(EBIT),均低於市場預期,同樣受到汽車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具體而言,汽車業銷售低於預期2%,息稅前利潤率為-4.3%,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8%。分析師進一步指出,台積電是恩智浦的主要代工廠商,而大陸集團則是恩智浦的十大客戶之一。他們在報告中寫道:「我們對恩智浦2024年每股收益的預期比市場預期要低30%以上。」基於此,該投行維持了對恩智浦的「賣出」評級。
國產房車凋零?1/八大車廠分食20萬汽車銷量難生存?「這3款」成最後選擇
2023年車市需求強勁,全年銷量合計476,987輛,年增11%,其中,進口車的比例也上升至47%,達到224,489輛的表現,意味著國產車在市場上的表現逐漸被壓縮。有專業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國內八大車廠包含和泰車(2207)、三陽工業(2206)、裕隆日產(2227)、中華汽車(2204)、本田、納智捷、MG及福特,每年要分食大約20萬輛的汽車銷量,對於車廠的生存並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房車曾經在20年前撐起國內車市、滿足家庭需求,是許多爸爸們車庫裡的愛車,不過隨著休旅車崛起,國產房車陸續退場,今年3月底Mitsubishi Grand Lancer庫存銷售完畢,正式告別台灣後,接下來僅剩3款國產房車可以選。 國內所剩的3款國產房車為和泰車(2207)旗下的Toyota Vios、Toyota Altis及裕日車(2227)旗下的Nissan Sentra。其中,只有Toyota Vios售價不滿70萬元,可以滿足平價車款的消費族群。 Toyota Vios售價不滿70萬元,可以滿足平價車款的消費族群。(圖/和泰車)Vios搭載1.5升Dual VVT-i自然進氣,搭配CVT變速箱,最大動力107hp/14.3kgm,且平均油耗17.5km/L。在2023年總銷量達到6,427台,相較2022年的6,368台還有小幅的成長,占總體市場比例1.4%,仍維持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而曾稱霸市場、被網友稱為「神A」的Toyota Altis,雖然冠軍寶座已由自家神車Corolla Cross接手,不過觀察2023車市前十強車款,Altis仍以全年度累計15,535輛的優異表現,坐穩房車冠軍,且拿下全年第四名,僅落後亞軍Toyota RAV4及季軍Honda CR-V。 Altis在市場上共推出7款車型,售價落在72.5萬元至93萬元,和泰指出,Altis搭載1.8升自然進氣四缸引擎,最大輸出140hp/17.5kgm,搭配CVT無段變速系統;Hybrid車款則採用1.8升四缸引擎搭配油電動力系統,擁有最高122hp馬力輸出,如以台北101到高雄85大樓,僅需要不到1/2油桶的量。 而被網友稱為「仙草」的Nissan Sentra不僅是裕隆轎車市場的熱門車款,也是國產房車罕見的選擇,在2023全年度領牌成績為4,534輛,相較2022年減少20%,除了受到休旅車崛起影響以外,產品週期太長也是因素之一。 日前裕日車表示將在今年4月推出小改款,而16日也正式發出新聞稿迎來全新Sentra,不僅降價2.6萬元,配備更升級包含ProPILOT LV2半自動輔助駕駛、12.3吋智慧影音多媒體系統、全新鷹眼式LED尾燈、EPKB電子駐煞車系統附Auto Hold功能等,為房車市場注入全新話題。全新改款Nissan Sentra正式上市,具備3大新亮點、10大新升級。(圖/裕日車提供)而對於Grand Lancer的停產以及整體國產房車市場的衰退,裕日車內部人士也告訴CTWANT記者,「房車車型有較為舒適的乘坐感,同時也比較省油節能,因此仍會持續滿足對應有以上需求的消費者。」 和泰內部人士也向CTWANT記者表示,「近年來,SUV車型的需求持續攀升,是汽車市場主要趨勢之一。但市場上仍有一定比例的房車需求,我們將持續觀察市場狀況,並與原廠檢討產品規劃,推出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
納智捷n7拚Q3交車完畢六月開放第二波訂購 裕隆動員投入花蓮災後援助
裕隆(2201)汽車日前舉辦法說會,裕隆集團發言人羅文邑表示,納智捷n7在4月份第2季開始大量交車,每月交車量可達1,200至1,500輛,期望在手9,000張累計訂單可以在第3季交車完畢,預計6月開始第二波訂購。針對2024年車市狀況,羅文邑也提到,「2024年1至3月台灣汽車市場總銷量11.1萬台,遇上2月春節連假及228國定假日影響,銷量略為減少,不過相較去年同比提升1.1%。」同時考量近期台灣受到通膨、升級影響,預估今年總銷量約44萬台,年減1.12%。對於中國車市,裕隆表示,今年1至3月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為672萬台,年增10.6%,其中乘用車銷量568.7萬台,年增10.7%。隨著車用電池中碳酸鋰價格下跌,電動車在中國車市開啟新一輪價格戰,加上各款新車即將推出,中國車市呈現穩定成長,根據中汽協預估,2024年中國大陸整體汽車市場銷量3,100萬台,年增3%。而針對是否要引進中國品牌,裕隆則強調,目前沒有計畫。而在今日股價方面,受到台股重挫逾700點,裕隆開盤68.7元以後跌至67.2元,跌幅3.03%。除此之外,裕隆也針對4月3日上午規模7.2大地震,造成花蓮人命嚴重傷亡及財產、觀光損失,且後續餘震不斷,花蓮災區居民面對未來災後重建生活負擔與心理壓力,裕隆集團旗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裕隆日產汽車以台日股東共同捐款賑災,更在災後啟動集團ESG「愛的里程數-花蓮災後復原行動力」計畫,第一時間鏈結在地協助災區民眾安置的社福團體,動員集團旗下車隊資源投入急難救助,前進鄰近太魯閣的重災區秀林鄉等山區部落災戶帶來救急物資及關懷,攜手幫助因震災無法返工、面臨斷炊的受災家庭。裕隆集團串聯在地社福團體,於災後投入花蓮第一線救助工作,快速整合集團旗下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隆日產、納智捷汽車、裕融企業、格上租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企業資源,並整合集團公益合作長照車隊、TTGO等全台車輛資源,搭建災後運輸韌性交通網絡,即刻投入菱利及FUSO 3.5噸貨車及適配山區道路的高底盤休旅車NISSAN KICKS、LUXGEN U6、URX共5台進入重災區。除深入前線擴增災後救助量能,鞏固災後運輸網絡外,裕隆集團旗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裕隆日產汽車也捐贈款項,並將持續提供符合受災地區需求的援助,期待災區早日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透過裕隆集團愛的里程數車隊的機動投入,裕隆集團與第一線重災區秀林鄉的小太陽關懷協會及深入偏遠山區受災家庭的基督教芥菜種會緊密合作,為在地社工及志工隊提供充足的移動服務動能,載送關懷物資及人員,及時進入重災部落運補、發送物資、勘查災情,帶來關懷。秀林鄉因鄰近太魯閣國家公園,鄉內9村18部落族人多數依賴太魯閣觀光產業維生,多數青壯年皆在太魯閣晶英酒店、山月村等飯店及亞泥礦區、蘇花公路工務及餐廳等觀光相關產業謀生,震災後因飯店、餐廳減班、停業及救災等頓失穩定經濟來源,目前多依賴臨時工維生,因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甚至有靠拔野菜餵養幼童的情況。秀林鄉當地小太陽關懷協會長期關懷鄉內孩童,成立小太陽學堂,為鄉內270多位孩童提供安親課輔,也照護弱勢長者,關懷鄉內弱勢家庭。協會理事長徐靈表示,因地震的關係,受災最嚴重的富世、崇德村共約800戶居民,震災前每村約50戶的關懷個案,因地震一下子增加到每村約200戶,且持續增加,在裕隆集團貨車資源投入、幼幼慈善基金會募集物資及各界善心人士協助下,得以緊急為災戶送上必要物資。第一時間協助撤離大樓倒塌災民的芥菜種會,位於新城鄉的花蓮習藝所,收容超過60位災民入住,災後服務逾1250人次,已派送超過200個生活物資箱協助災民。芥菜種會社區發展東區副處長吳雅琴說,自震災發生後,芥菜種會除了在北埔村的習藝所提供災民臨時收容,也協助房舍受損災民進行修繕;另外也提供因災失業的民眾提供急難救助金發放,或是以工代賑方式讓他們暫渡難關。
車內飾件大廠廣華Q1營收11億元年減21% 比亞迪、本田新單下半年出貨
車用內飾件大廠廣華-KY(1338)公布2024年3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51億元,較上月3.26億元成長7.78%,較去年同期5.7億元減少38.31%,2024年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1.28億元,較2023年同期14.31億元減少21.19%。廣華表示,3月份中國汽車市場受到車廠降價潮帶來消費者觀朢,致使各品牌車廠銷量不及預期,經銷商庫存量降低但生產節奏恢復緩慢,雖政府近期提出以舊換新和報廢換新政策,但因相關具體實施方案尚不明朗,也對汽車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綜合預估,3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2萬輛,月增84%、年增33%,可見中國新能源車在今年春節後掀起降價大戰,推進3月新能源車銷量迅速增長,但進一步擠壓燃油車市場空間。廣華進一步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殺價競爭,將不可避免擠壓OEM(代工生產)廠與其相關供應鏈廠的獲利空間,若只有單一生產技術零組件廠,將有可能遭遇強烈價格競爭。因此,廣華超前布局,與客戶共同開發且通過製程認證陸續切入光電整合性產品,由原本的二階供應商,逐步往一階供應商邁進,並同時提高塗裝件及轉印件營收比例,冀望公司未來營運向上發展穩健動能。儘管中國新車銷售市場仍處調整期,公司看好隨著一系列汽車促消費政策措施發力,及客戶新車款上線計畫持續推進,廣華將陸續加強與自主品牌車廠更多合作空間,除了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逐步出貨給比亞迪、本田「光與美的系統開發」新訂單,且有機會在新能源車新車市場的銷售紅利表現,所帶動的拉貨力道,推進公司整體產能稼動率表現,有望助力公司未來營運朝正向發展。
宇隆搶進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 3月營收3億元月增逾42%
汽車零件廠宇隆(2233)公布2024年3月合併營收達3.09億元,較上月2.17億元成長42.25%,較去年同期3.08億元成長0.42%;累計2024年第一季營收達8.65億元,年增10.9%。宇隆指出,3月營收月增、年增,主要受惠於農曆年後各產業客戶對於公司旗下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回溫,尤其在汽車類方面,不僅外銷至歐洲、美國市場的出貨動能成穩定態勢,氫燃料電池用零件也已在中國正式供貨,貢獻3月汽車類的業績繳出月增31.03%、年增3.48%。從第一季4大產品線的營收比重來看,汽車類73%、自行車11%、醫療產品9%、工業自動化7%。其中,自行車、醫療產品、工業自動化第一季業績季增率分別為64%、19%、36%。根據國外研究機構Lucintel研究報告《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報告》指出,全球氫燃料電池應用在商用車和小客車市場充滿機會,預估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起以年複合成長率23.4%的速度成長,至2030年將達61億美金,其包括環境問題日益關注、政府為氫燃料電池提供基礎設施的計劃,以及研發資金的增加,皆為市場規模放大的主要成長動能來源。近年來宇隆與現有的歐洲汽車類客戶共同開發適用於氫燃料電池的閥門類零組件,從2023年第三季起已經開始量產,將有更多新品項的零件於今年完成驗證測試,陸續加入量產排程,有望進一步堆疊宇隆在新能源車的營收占比。除此之外,自有品牌TUF ONE行星減速機也在本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登場,TUF ONE行星減速機具有「低背隙、低分貝、高扭矩、高精度」等特性,已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未來將朝AI智能自動化及機器人領域發展。展望2024年第二季,宇隆對於整體營運仍保持正向看法。宇隆憑藉精密金屬零件加工技術,以及導入高端生產設備與精密檢測儀器確保產品品質,加上具備各項品質認證,且能配合客戶的全球供貨要求,持續深化汽車零組件市場,同時也將核心技術拓展擴大到旗下其他應用領域上,增加非車用營收占比,邁向多元化發展。